2022-2023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第六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第六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综合题;46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9月月考高二地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7小题,每小题2分,共5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示意南极埃斯佩兰萨站(57°W,63°24′S)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埃斯佩兰萨站位于北京的( )A. 东南方向 B. 西南方向 C. 东北方向 D. 西北方向2. 埃斯佩兰萨站到南极点的最近距离最接近( )A. 2600km B. 3400km C. 3000km D. 2200km【答案】1. B 2. C【解析】【分析】【1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的地理坐标大致是(40°N,116°E),图中埃斯佩兰萨站的地理坐标为(63°24′S,57°W),北京在北半球,埃斯佩兰萨站在南半球,因此埃斯佩兰萨站位于北京的南边,两地经度分列东经度和西经度,两地经度之和小于180°,因此埃斯佩兰萨站位于北京的西边,综合起来,埃斯佩兰萨站位于北京的西南方向,B正确,ACD错误。故选B。【2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埃斯佩兰萨站的纬度为63°24′S,沿着其所在的57°W经线向南至南极点的距离为最近距离,其纬度差约为26.5°,一个纬度对应的经线长约为111千米,则埃斯佩兰萨站到南极点的最近距离约为2940千米,最接近3000千米,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点睛】根据劣弧原则进行东西方向判断:如果两地均属东经度,经度大的在东,经度小的在西;如果两地均属西经度,经度大的在西,经度小的在东;如果两地中一地属东经度,另一地属西经度,两地经度之和小于180°,则东经度在东,西经度在西,两地经度之和大于180°,则东经度在西,西经度在东。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3. 南半球昼长夜短的时间是( )A. B→C→D B. C→D→E C. D→E→F D. A→B→C4. B→C→D这一时期内,香港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为( )A 低→高→低 B. 高→低→高 C. 低→高 D. 高→低5. 每年劳动节到国庆节,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是( )A. 先向南再向北 B. 一直向北 C. 一直向南 D. 先向北再向南【答案】3. B 4. A 5. D【解析】【3题详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C→D→E时间段,B符合题意。故选B。【4题详解】B→C→D这一时期内,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南移动,香港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再变小,A正确,故选A。【5题详解】5月1日到10月1日,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动,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到达北回归线,再向南移动,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其影响,要求考生准确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回答问题,难度较小。下图为黄赤交角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6. 图中表示黄赤交角和黄道平面的分别是A. ①③ B. ②④C. ①④ D. ②③7. 关于黄赤交角的叙述正确的是A. 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南北两极产生极光B. 黄赤交角在不同年份变化很大C. 黄赤交角的度数与南北回归线度数一致D. 目前黄赤交角的度数是66.5°8. 假如黄赤交角变为20°,那么A. 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将增大 B. 太阳直射的范围将缩小C.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将缩短 D. 地球上温带范围将缩小【答案】6. A 7. C 8. B【解析】【6题详解】读图可知④为赤道面,③为黄道面,赤道面和黄道面的夹角即为黄赤交角,读图可知图中表示黄赤交角和黄道平面的分别是①和③,可知BCD错误,故A正确。【7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北两极产生的极光并不是因为黄赤夹角的存在,故A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赤交角的度数是不变的,故B错误;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即出现回归运动的界线,因此黄赤交角的度数和回归线的度数是相等的,故C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目前黄赤交角的度数是23°26′,故D错误。【8题详解】假如黄赤交角变为20°,那么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将减小,故A错误;假如黄赤交角变为20°,那么太阳直射的范围将缩小,故B正确;地球公转周期不变,那么其回归运动周期保持不变,只是回归运动的速率将会变慢,故C错误;假如黄赤交角变为20°,那么地球上温带范围将扩大,故D错误。【点睛】第2题两极地区极光的产生是由于高能带电粒子流轰击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产生的摩擦时生成的。在光伏电站工程中,绝大多数支架为固定支架。我国湖北省某地(31.5°N,113.5°E)海拔65米,固定支架光伏组件的倾角一般为14°,且朝向正南方向。目前该地将部分光伏组件改成可转动支架(如下图所示)以提高对太阳辐射的利用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sin14°≈0.24、cos14°≈0.97、sin35°≈0.57、cos35°≈0.82)9. 若不考虑天气变化,该地固定支架光伏组件获得太阳辐射能最多月份是( )A. 3月 B. 5月 C. 9月 D. 1月10. 若将支架改为可转动型,则北京时间12点时光伏组件应朝向( )A. 西北 B. 西南 C. 东北 D. 东南11. 为避免遮蔽阳光和浪费土地,改为可转动支架后两组光伏组件的距离L大约为( )A. 2.1米 B. 2.4米 C. 3.5米 D. 8.3米【答案】9. B 10. D 11. C【解析】【9题详解】固定支架光伏组件的倾角一般为14°,且朝向正南方向。若不考虑天气变化,该地固定支架光伏组件获得太阳辐射能最多的月份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76°。当地位于为31.5°N,由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纬度差计算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约为17.5°N。结合选项判断,5月份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最为接近17.5°N。ACD错误,B正确。故选B。【10题详解】当地经度为113.5°E,当北京时间为12点时,该地地方时在12点之前,为上午,太阳方位为东南,未获得最好的发电效果,光伏组件应朝向东南,ABC错误,D正确。故选D。【11题详解】为避免遮光和浪费土地,改为可转动支架后两组光伏组件的距离L应为冬至日正午光伏组件的影长。冬至日时太阳能组件倾角=90°-H=纬度差=31.5°+23.5°=55°,光伏组件长度为2m,因此影长L=2/sin(90-55)°=3.5米。故选C。【点睛】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H=90º-|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既H=90º-|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H代表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当地纬度指所要求某地的纬度,直射点纬度是指此时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如果当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在同一半球用减号,若在不同半球用加号,然后取绝对值。纽约曼哈顿街区,每年7月12日前后,在天气晴朗的日落时分,会出现太阳悬在城市街道上空的现象,被称为“曼哈顿悬日”(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 日落时,出现“曼哈顿悬日”的街道走向A. 正东—正西走向 B. 东北—西南走向C. 西北—东南走向 D. 正南—正北走向13. “曼哈顿悬日”每年出现的次数为A. 一次 B. 两次C. 三次 D. 四次【答案】12. C 13. B【解析】【12题详解】每年7月12日前后,在天气晴朗的日落时分,就会出现太阳悬在城市街道上空的现象,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并向南移动,日落时,太阳位于西北方向,出现“曼哈顿悬日”的街道走向为西北--东南走向,故选C。【13题详解】7月12日处于夏至到秋分之间,所以夏至前20天左右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和7月12日相同,也会出现一次“曼哈顿悬日”,故选B。读某地一年正午日影长短和朝向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14. 该地可能位于( )A. 20°N B. 20°S C. 30°N D. 30°S15. 该地正午日影最短时,赤峰二中校区( )A. 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值 B. 昼夜平分 C. 正值冬季 D. 正值盛夏【答案】14 B 15. C【解析】【分析】【14题详解】读图可知,该地正午日影几乎都朝向正南,只有少数时间朝向正北,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且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即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故选B。【15题详解】结合上题分析,该地正午日影最短时,太阳直射点应位于南回归线附近,接近冬至日。而赤峰二中校区正午太阳高度在夏至日达一年最大值,A错误;春分、秋分时昼夜平分,B错误;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附近,北半球正值冬季,C正确,D错误。故选C。【点睛】通过日影方向和长短可以判断太阳直射点位置,通过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可以判断某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和季节。成都市(30°N)某中学同学对传统的太阳能热水器进行改造(如下图):将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装在一个大玻璃箱里,并将热水器的支架改造成活动形式。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6. 12月22日正午,为使集热板受热最多,需调节活动支架,使热水器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m为( )A. 66°34′ B. 53°26′ C. 36°34′ D. 23°26′17. 一年中,活动支架最长的日期是( )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D. 冬至日【答案】16. B 17. D【解析】【分析】【16题详解】成都市位于四川,纬度30°N,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成都与直射点的纬度差为53°26′。为使集热板受热最多,需调节活动支架,使阳光与热水器集热板垂直。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m与正午太阳高度互余,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纬度差,即m等于两地的纬度差53°26′。B正确,ACD错误,故选B。【17题详解】结合上题分析,一年中,活动支架最长的日期,m最大,即成都市与直射点的纬度差最大,是冬至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相关知识。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 = 纬度差(所求地点和太阳直射纬度的纬度差)。“冷岛效应”指地球上干旱地区的绿洲、湖泊,其夏季昼夜气温比附近沙漠、戈壁低,温差最高可达30℃左右,这是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形成一种温润凉爽的小气候,“冷岛效应”强度与干旱区绿洲湖泊面积呈正相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 “冷岛效应”会使绿洲地区( )A. 年降水量增多 B. 地面风速增强 C. 水汽蒸发加快 D. 热量交换变缓19.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冷岛效应”最显著的是( )A. 丁地 B. 丙地 C. 乙地 D. 甲地【答案】18. D 19. A【解析】【18题详解】结合材料分析,“冷岛效应”是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是一种稳定结构,会使绿洲地区热量交换变缓,D对。空气对流减弱,年降水量减少,A错;地面风速减弱,B错。水汽蒸发减慢,C错。故选D。【19题详解】根据图例,图中甲、乙、丙位于沙漠区,丁地位于绿洲区。根据材料,干旱地区的绿洲、湖泊,夏季昼夜气温比附近沙漠、戈壁低,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一种温润凉爽的小气候,四地“冷岛效应"最显著的是丁地,A对。B、C、D错。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冷岛效应’形成原因及特征。根据材料信息,根据“冷岛效应”形成的原因,主要特征上热下冷,空气结构稳定。区分不同下垫面昼夜温差的状况,了解“冷岛效应”分布的主要下垫面类型。根据图例,判断下垫面差异。.20. 下面四图(图中曲线表示等压线)中表示的风力最弱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两条等压线之间的数据差值越小,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小,风力越小,反之风力越大。四幅图中只有D图气压差值最小,故风力最小。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21. 气候①和气候③形成主要因素中,相似的是( )A. 大气环流 B. 纬度 C. 地面状况 D. 暖流22. 下列关于四种气候的叙述错误的是( )A. ①、③两种气候在我国均有分布B. ①、④两种气候在南北半球均有分布C. ②、④两种气候在欧洲都有分布D. ①、③两种气候的气温比较,夏季温差小,冬季温差大【答案】21. A 22. B【解析】【21题详解】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①为温带季风气候,③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两者形成的共同原因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季风环流。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22题详解】②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④为地中海气候。中国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方为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北半球。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点睛】①为温带季风气候,②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③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④为地中海气候。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缓解城市内涝,合理排放雨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新模式。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23. 城市化的发展对区域水循环的影响是A. 蒸发量增加 B. 地下水位上升C. 地表径流量增加 D. 降水量增加24. 图示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模式的优点包括①缓解城市内涝 ②补充地下水 ③解决城市缺水问题 ④缩短径流集聚时间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答案】23. C 24. A【解析】【23题详解】据图可知,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城市道路逐渐硬化,使用不透水砖,导致下渗量逐渐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对蒸发量和降水量影响不大。故选C。【24题详解】读图可知,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使用了渗水路面,下渗量增加,补充地下水资源,减少地表径流,有利于缓解城市内涝,①②正确;增加了绿化带,可以延长径流汇聚的时间,④错误;图中对雨水进行收集,可以缓解城市缺水问题,但不能解决城市缺水问题,③错误。故选A。读太阳直射点与全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5. 图示北半球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26. 图中的气压带、风带有( )A. 赤道低气压带、东北信风带 B. 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东风带C. 极地高气压带、东南信风带 D. 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东风带27. 受图中E、F气压带风带交替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A. 热带雨林气候 B. 地中海气候C. 温带大陆性气候 D. 热带季风气候【答案】25. B 26. A 27. B【解析】【分析】试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季节移动。【25题详解】从图中看,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可判断出图示为北半球夏季,B正确。【26题详解】图中有赤道低气压带、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北半球的盛行西风,A正确。没有极地东风带和极地高气压带。【27题详解】图中E是盛行西风带,F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受盛行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影响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B正确。【点睛】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二、综合题;46分28.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A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所属的半球是________和________;B点与A点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所属的纬度地带是________。(2)图中C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位于________洋,所属的温度带是________;C点和D点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3)图中A点在C点的________方向,E点在F点的________方向。(4)若E点地方时为6点,则A点地方时为________点,F点地方时为________点。【答案】 ①. 15°S,15°W ②. 南半球 ③. 东半球 ④. 1110千米 ⑤. 低纬度 ⑥. 60°S,170°E ⑦. 太平 ⑧. 南温带 ⑨. 275千米 ⑩. 东北 ⑪. 东南 ⑫. 8 ⑬. 21【解析】【分析】本题通过三种不同视角的经纬网局部图,考查学生对经纬网定位、半球位置、距离计算、方向判断、最短距离等相关知识。【详解】(1)根据图示A、B点所在的经纬度变化,越往北纬度越低,判断为南半球;顺着自转方向,经度数减少,判断为西经;故A点的地理坐标为(15°S, 15°W),说明其位于南半球和东半球(东半球从20°W---160°E);AB点之间跨纬度10°,故距离为10*111KM。纬度以30°、60°为界分为低纬、中纬和高纬,故AB位于低纬度。(2)C点所在纬度为60°S,则自转方向呈顺时针,则顺着自转方向,经度数增加,故C点所在经度为170°E,故判断其位于南半球,西半球。位于太平洋,属于南温带。CD在60°纬线上跨经度5°,故距离为1/2*5*111KM=275千米。(3)读图,A点地理坐标为(15°S,15°W),C点地理坐标为(60°S,170°E),E点地理坐标为(60°N,45°W),F点地理坐标为(70°N,180°);由于A、C两点经度和15°+170°=185°>180°,E、F两点经度和45°+180°=225°>180°;所以,A位于C点的东北方,E点位于F点的东南方。(4)读图结合上面分析可知,E位于西经45°,A位于西经15°,A地方时比E早2小时。当E为6点,A为8点。F位于180°经线上,比E晚9小时,为地方时21点。2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道尔顿公路与贯穿阿拉斯加州的输油管道平行,为输油管道的附生品。公路长414英里(约合666公里),沿线居民不到一百人,公路没有进行任何铺筑,路面上到处都是砾石,沿途不设餐馆与加油站,只有森林、苔原和山脉等原始风貌。下图为道尔顿公路位置图。(1)道尔顿公路被称为“世界最危险公路”,请列举它的危险性。(2)含砾石的路面比铺筑的路面更有利于车辆行驶,请分析原因。(3)推测在道尔顿公路上行驶的车辆的主要目的。【答案】(1)严寒、极夜、暴风、冰雪、荒原、复杂的路况、北极熊(任答3点) (2)砾石能够为车辆提供更大摩擦力;砾石道路与铺筑过的路面相比,不容易结冰。 (3)给石油工人运输补给;对沿线管道进行维护;科学考察;旅游观光摄影。【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严寒、极夜、暴风、冰雪、荒原、复杂的路况、北极熊(任答3点)【小问2详解】砾石能够为车辆提供更大摩擦力;砾石道路与铺筑过的路面相比,不容易结冰。【小问3详解】给石油工人运输补给;对沿线管道进行维护;科学考察;旅游观光摄影。【点睛】阿拉斯加州纬度高,北极圈位于中部地区,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昼夜现象;图示地区由北往南植被带依次为冰原带、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动植物物种单一(如北极熊),自然环境恶劣,人口稀少。30 读图甲“北半球气压带及风带分布示意图”,图乙“某地气温曲线及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C气压带的名称是________带,其单独控制下的大气干湿状况是________;D风带的风向是________. (2)图乙所示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成因是________,其气候特征是________. (3)北半球夏季时,气压带和风带随________移动而向________(方向)移动. (4)地中海气候的成因是受________(字母)控制,气候特征是________.【答案】(1)副热带高气压;干燥;西南风(2)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终年高温多雨(3)太阳直射点;北(4)C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解析】【详解】(1)根据三圈环流图,图甲中C气压带位于30°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单独控制下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气流多干燥;D风带为北半球的西风带,其风向是西南风。 (2)图乙所示的气候类型全年高温且降水较多,季节分配相对均匀,故该气候是热带雨林气候,成因是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其典型气候特征是终年高温多雨。 (3)气压带风带会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相应移动。北半球夏季时,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向北移动。 (4)地中海气候的成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分别对应图中的CD,气候特征是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温和多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试题(解析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实用性月考(一)地理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