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地理高考专题18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展开专题18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2022·辽宁抚顺·一模)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最大的丹顶鹤繁殖地。丹顶鹤每年10~11月向南迁徙越冬,次年2~3月返回繁殖地。江苏省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丹顶鹤分布数量最多的越冬地。下图是丹顶鹤偏爱的生境类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生境类型
生境面积(k㎡)
丹顶鹤数量
草滩
230.37
351
盐地碱蓬滩
175.53
17
泥滩
3176.36
37
芦苇滩
107.04
136
水产养殖塘
251.17
236
盐田
324.51
16
稻田
6.67
140
大米草滩
81.54
34
1.丹顶鹤最偏爱的生境类型是( )A.草滩 B.芦苇滩 C.稻田 D.泥滩
2.各生境类型为丹顶鹤生存所提供的条件,叙述合理的是( )
A.收割后稻田中有散落的稻谷和草籽为丹顶鹤提供了丰富的食物
B.芦苇滩地势平坦,为丹顶鹤的觅食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C.稻田植株高大,冬季可以为丹顶鹤提供避风和躲避天敌的场所
D.稻田中有浮游植物和鱼类为丹顶鹤提供丰富的食物和生存空间
3.鄱阳湖也足丹顶鹤的越冬地,但是丹顶鹤数量极少,其原因错误的是( )
A.冬季丹顶鹤南迁路线较远
B.途径区人口密集不利于南下
C.冬季的鄱阳湖的水位较高,栖息地面积小
D.鄱阳湖湿地人为开发严重,无自然保护区
【答案】1.C
2.A
3.C
【解析】
1.
阅读材料,表中显示丹顶鹤在生境的选择上,草滩虽然面积为230.37km²,数量虽然是最多的(351只),但计算得出每平方千米内仅仅只有两只丹顶鹤不到,故A不选;芦苇滩生境面积只有107.04km²,丹顶鹤数量是136,也就是每平方千米内只有一只到两只,故B不选;稻田生境面积仅仅只有6.67km²,但是丹顶鹤的数量有140,单位面积每平方千米内有大约20只丹顶鹤,因此稻田的单位数量最大,故C正确;泥滩的生境面积大,但选择的数量仅仅只有37,因此不是丹顶鹤最偏爱的生境,故D不选。答案选择C。
2.
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丹顶鹤生存之中,需要觅食,而稻田在收割之后,会散落较多的稻谷或者草籽,可以为其提供食物来源,因此丹顶鹤会选择稻田栖息,故A正确;而表中显示芦苇滩面积并不大,丹顶鹤数量不多,因此空间并不大,故B错误;丹顶鹤的生存选择中,稻田未收割之前,人类活动较多,丹顶鹤不会出现,且稻田植株并不高,冬季已经被农民收割,故C错误;稻田的种植和收割,都是精耕细作,稻田中很少出现浮游植物,鱼也很少有,故D错误。答案选择A。
3.
根据题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丹顶鹤在过冬之际,迁徙到南方地区,鄱阳湖较偏向于西,距离较远,且途径地区人口比较密集,不利于丹顶鹤的中途休憩,且鄱阳湖周围人民,围湖造田,发展养殖等,破坏了鄱阳湖的生态环境,无自然保护区域,丹顶鹤不喜人类活动较多的地方,故AB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鄱阳湖属于我国南方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区,冬季属于枯水期,河流和湖泊水位较低,故C错误,符合题意。答案选择C。
【点睛】
世界上最大的丹顶鹤越冬栖息地在江苏省盐城市,濒临黄海之滨,广袤的滩涂湿地是调节地球环境气候的重要组成。在这块滩涂上生长着大量的芦苇、盐蒿和大米草,每年11月初北方的丹顶鹤等鸟类就飞临这里越冬。
(2022·海南·模拟预测)中国红树林看海南,海南红树林看东寨港(位于海口市东北部)。东寨港红树林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一片沿海滩涂森林,红树植物种类最多,连片面积最大,发育最好。但受持续不断的人为破坏和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影响,红树林曾一度大面积减少,但东寨港具备重塑红树林的优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红树林对东寨港最直接最重要的作用是( )
A.调节河流的水质 B.维持生物多样性 C.固岸护堤防灾害 D.防治海洋污染
5.东寨港红树林遭到破坏的人为原因有( )
①围塘养殖②围海造田③过度放牧④污水排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相对于海南其他地区,东寨港重塑红树林的突出优势条件是( )
A.红树植物种类多,连片面积大 B.海岸线曲折,水热条件充足
C.台风灾害频繁,防海浪侵蚀强 D.淡水资源充足,滩涂广布
【答案】4.C
5.B
6.A
【解析】
4.
红树林作为滨海潮间带的重要生物组成,能够有效削弱海浪,减轻海浪对岸线的侵蚀,起到固岸护堤防灾害的重要作用,C正确。该红树林位于沿海滩涂,对河流水质的调节作用有限,A错。红树林可以维持生物多样性。同时,可以净化海洋水质,减轻海洋污染,但均不是对东寨港最直接的作用(题目更突出强调红树林对东寨港这个地方的作用),排除BD。故选C。
5.
该地位于我国海南省,且红树林位于沿海滩涂,红树林的破坏与过度放牧无关,③错。由于围塘养殖、围海造田以及人类污水排放,对红树林的生长有直接的破坏作用,①②④正确,故选B。
6.
根据材料可知,东寨港红树林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一片沿海滩涂森林,其红树林植物种类多,面积大,发育条件好,由于其红树林植物种类多,生态系统更为稳定,红树林的重塑更具有突出优势,A正确。该地位于海口市东北部,在海南省内所处纬度相对偏高,水热条件并无海南省南部地区优越,B错。台风灾害频繁对红树林有一定的破坏作用,不是该地重塑红树林的优势条件,C错。红树林生长在滨海潮间带地区的滩涂,耐盐碱性强,该地重塑红树林突出优势并非该地的淡水资源充足,D错。故选A。
【点睛】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突出特征是根系发达、能在海水中生长。有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提供生物栖息地、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被称为“消浪先锋、海岸卫士”。
(2022·海南·模拟预测)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喀斯特山地省份,人口密度是全国的1.09倍,人口合理容量超载50%以上,加剧了贵州石漠化程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影响贵州人口合理容量大小的直接因素是( )
A.人口密度 B.地质条件 C.耕地数量 D.地形地势
8.人口合理容量超载加剧贵州石漠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陡坡毁林开荒 B.草场超载放牧 C.生态环保意识差 D.水资源利用不当
9.为应对人口合理容量超载问题,贵州应该( )
A.实行人口全面外迁 B.提高农业技术水平 C.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D.人口向大城市集中
【答案】7.C
8.A
9.B
【解析】
7.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贵州省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质条件、地形地势等对其人口合理容量均有一定的影响,但与贵州省人口合理容量大小直接相关的是贵州省的耕地数量,耕地数量决定了当地能够养活的人口数量,所以耕地数量是最直接的影响因素,C正确,排除BD。贵州省的人口容量大小影响了该省的人口密度,人口密度并非影响因素,A错误。故选C。
8.
贵州人口合理容量超载,导致当地对耕地的需求增多,从而导致在陡坡毁林开荒,加剧了植被破坏,从而加剧了水土流失,A正确。贵州省地处我国南方地区,降水相对丰富,农业主要为耕作业,而非放牧业,同时,水资源相对丰富,并非水资源利用不当导致石漠化问题突出,BD错。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差,不是加剧该地区石漠化进程的主要原因,排除C。故选A。
9.
为应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超载问题,贵州省应该加大技术投入,提高粮食单产,同时,优化耕作方式,提高区域的农业技术水平,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B正确。人口全面外迁并不现实,A错。扩大水稻种植面积,会加剧区域生态环境的破坏,C错。人口向大城市集中,提高了城市化率,但整个贵州省人口合理容量超载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D错。故选B。
【点睛】
注意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其制约因素有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某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
(2022·浙江温州·二模)丹顶鹤以食物、水分、隐蔽性、有无人类干扰作为栖息地选择的主要标准。江苏盐城滨海湿地是亚洲最重要的丹顶鹤越冬栖息地之一,但其目前面临原生栖息地向人工栖息地转变的问题。完成下面小题。
10.丹顶鹤在盐城滨海湿地的原生栖息地最有可能为( )
A.水稻田 B.盐沼 C.红树林 D.水库
11.当地为保护丹顶鹤,最有效的措施为( )
A.调整种植结构 B.发展滩涂养殖 C.开展湿地围垦 D.开展生态还湿
【答案】10.B
11.D
【解析】
10.
根据材料“江苏盐城滨海湿地是亚洲最重要的丹顶鹤越冬栖息地之一”可知,其栖息地为滨海湿地,滨海主要为盐沼湿地,土壤盐碱化严重,不适合发展水稻田,B正确,A错误;红树林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海岸带,我国主要分布于浙江省中南部沿海,江苏盐城滨海缺少红树林,C错误;水库主要在河流中上游,滨海少水库,D错误。故选B。
11.
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要保护丹顶鹤,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退耕还湿,也就是开展生态还湿,可以有效的保障丹顶鹤的栖息地不被破坏和打扰,故D正确;研究表明丹顶鹤选择栖息地时,农田的比例较低,因此调整种植结构和发展养殖,导致人类活动过多,影响丹顶鹤的栖息生活,不利于保护丹顶鹤,故AB错误;开展湿地围垦,将导致栖息地减少,破坏丹顶鹤的栖息地,故C错误。答案选择D。
【点睛】
丹顶鹤栖息于开阔平原、沼泽、湖泊、草地、海边滩涂、芦苇、沼泽以及河岸沼泽地带,有时也出现于农田和耕地中,尤其是迁徙季节和冬季。丹顶鹤需要洁净而开阔的湿地环境作为栖息地,是对湿地环境变化最为敏感的指示生物。由于数量的不断增长,使丹顶鹤的栖息地不断变为农田或城市。
(2022·安徽安庆·二模)20世纪70年代以来,因产业转移、人口老龄化以及全球化、局部金融危机等的交叠影响,全球约有超过1/4、欧洲约40%、北美约1/10的城市出现了明显的“城市收缩”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城市收缩阶段,最直观的表现是( )
A.人口流失严重 B.区域空间缩小 C.公共设施闲置 D.制造业占比低
13.资源型城市是收缩主力军,属于该类型的收缩型城市是( )
A.荷兰鹿特丹 B.德国慕尼黑 C.美国匹兹堡 D.日本北九州
14.为促进收缩型城市持续发展,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扩大城市规模 B.调整产业结构 C.控制人口增长 D.保护传统工业
【答案】12.A
13.C
14.B
【解析】
12.
观察城市收缩,最直观的层面就是人口变化,即人口出现大量流失现象,A正确。其他特征一般还有第三产业比重低(或制造业比重高)、城市空间和公共设施闲置、工资水平低及老龄化程度高等,BCD错误。所以选A。
13.
城市收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资源型城市是收缩主力军。鹿特丹是荷兰第二大城市,欧洲第一大港;慕尼黑、北九州分别是德国、日本的“硅谷”所在地,都不属于资源型城市,不是收缩型城市,ABD错误。匹兹堡是美国著名的钢城工业城市,发展的基础是煤铁资源,所以是收缩型城市,C正确。所以选C。
14.
收缩型城市谋发展,关键要“瘦身强体”,严控增量,盘活存量,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及旅游业,而不是靠扩大城市发展规模、控制人口增长,保护传统工作不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ACD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所以选B。
【点睛】
城市收缩定义为:人口规模在1万以上的人口密集城市区域,面临人口流失超过2年,并经历结构性经济危机的现象。在中国,虽然“收缩型城市”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但相关研究中,“人口流失”都是最重要的指标。
(2022·山东日照·一模)土壤盐碱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的过程。某科研机构在我国西北内陆绿洲灌溉区,开展灌溉农田水盐动态变化综合观测实验。实验证明,灌溉方式和灌溉时间影响土壤盐分含量。图示意大水漫灌、膜下滴灌、膜下滴灌组合非生育期冬灌和膜下滴灌组合非生育期春灌4种灌溉方式的土壤盐分含量年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15.不同灌溉方式对土壤盐碱化的影响是( )
A.膜下滴灌的淋溶量不足,会加剧土壤盐碱化
B.膜下滴灌能逐年降低土壤盐分含量,防治盐碱化
C.大水漫灌淋盐作用突出,能有效防治土壤盐碱化
D.大水漫灌能够降低地下水位,可减轻土壤盐碱化
16.有利于该地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灌溉方式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5.B
16.C
【解析】
15.
读图可知,春季出苗期,气温回升,蒸发旺盛,盐分在膜下积累明显,盐分上升;灌溉期由于用淡水灌溉,土壤盐分被淋溶而下降,但由于灌溉水量有限,随着灌溉的进行,土壤盐分逐渐增加并与淋洗达到平衡。收获期随着地下水水位迅速下降,土壤盐分大幅度下降。到了春季的非生育期,大水漫灌用水量最多,随着蒸发量增加,地下水中的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盐分最多,故①表示大水漫灌土壤表层盐分变化;结合图中大水漫灌方式盐分的变化可知,大水漫灌淋盐作用在灌溉期比较突出,但在非生育期盐分返盐作用强,因此不能有效防治土壤盐碱化,C错误;大水漫灌不能够降低地下水位,反而会引起地下水水位的上升,D错误;膜下滴灌用水量少于大水漫灌,在灌溉期淋盐作用不明显,但由于用水量少,地下水水位低,在春季地下水从地下带至土壤表层的盐分少于大水漫灌,故②表示膜下滴灌土壤表层盐分变化;膜下滴灌组合非生育期春灌既可以补充土壤水分,又可以起到一定的淋盐作用,从而使土壤表层盐分不会持续增长,故③表示膜下滴灌组合非生育期春灌土壤表层盐分变化;由于冬季气温低蒸发量小,返盐量较小,土壤表层总盐分含量最低,故④曲线表示膜下滴灌组合非生育期冬灌土壤表层盐分变化。与大水漫灌相比,在收获期,使得土壤盐分大幅度降低,且在次年非生育期,土壤中的盐分低于大水漫灌,且同样低于上一年灌溉,说明膜下滴灌能逐年降低土壤盐分含量,防治盐碱化,B正确,A错误,故选B。
16.
结合材料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的绿洲地区,由于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发展棉花种植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水资源短缺,介于此进行分析,该地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灌溉方式是采取③,膜下滴灌组合非生育期春灌既可以补充土壤水分,为棉花的生长提供一定的水分,又可以起到一定的淋盐作用,从而使土壤表层盐分不会持续增长,有效防治土地盐碱化,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
土壤盐碱化的形成条件:地下水中要含有一定盐分;地下水距离地表要浅;存在地下水上升的动力,如蒸发等作用力。在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的地区,容易形成土壤盐渍化。地下水含有一定的盐分,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该地区又比较干旱,则由于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发后,便留下盐分在土壤中。经过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会逐渐增加,形成了土壤盐碱化;对于很多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的地区,当洼地水分蒸发后,盐分残留在此处,也形成盐碱地。
(2022·全国·模拟预测)苔草和芦苇是洞庭湖湿地的典型植被,苔草群落分布区域的地下水埋深平均80cm(最小值为23cm,最大值为115cm),芦苇群落分布区域的地下水埋深平均为176cm(最小值为73cm,最大值为36lcm)。东洞庭湖位于洞庭湖下游之东北隅,水域较完整。下面为1987-2016年东洞庭湖湿地苔草和芦苇植被面积统计图(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影响洞庭湖湿地苔草和芦苇分布最关键的水情变量是( )
A.4-8月水位 B.6-8月水位
C.9-11月水位 D.12-次年3月水位
18.1987-2016年,汛期较长的年份是
A.1999年 B.2006年 C.2008年 D.2013年
19.三峡水库运行以来,洞庭湖湿地苔草群落最适高度分布范围的演变趋势是( )
A.基本不变 B.整体上移 C.上界下移、下界上移 D.整体下移
【答案】17.B
18.C
19.D
【解析】
【分析】
17.
由材料可知,湿地植被分布区地下水埋深浅,地下水位高,所以影响湿地植被分布范围的主要因素是丰水期水位。洞庭湖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根据我国季风区锋面雨带推移规律可知,洞庭湖4月开始涨水,6—8月为丰水期,水位达到最大值;9月中旬开始退水,12月至次年3月水位维持在较低水平。因此影响洞庭湖湿地苔草和芦苇分布最关键的水情变量是6-8月水位,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8.
根据地下水埋深(地下水埋深是指地下水水面到地表的距离)可推知,苔草地下水埋深较芦苇小,说明分布海拔低于芦苇,更靠近湖心,苔草为湿生植被,汛期较长的年份,湖水淹没面积大,植被总面积较小,但湿生苔草面积较大,因此汛期较长的年份是2008年,故选C。
19.
影响湿生植被分布范围的主要是丰水期水位。三峡水库运行以来,洞庭湖丰水期水位下降,故苔草群落最适高程分布范围必然整体下移,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
潜水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潜水的自由表面称潜水面,潜水面的绝对标高称为潜水位,潜水面距地面的距离称为潜水埋藏深度,即地下水埋深。山区地表切割厉害埋藏较深,含水层厚度差异较大;平原地表切割微弱,埋藏浅,甚至出露地表,形成沼泽,含水层厚度差异小。同一地区,潜水埋藏深度及含水层厚度,有季节变化,多雨季节,补给量较多,因而含水层厚度增大,埋藏深度变浅;干旱季节则相反。
(2022·黑龙江·哈尔滨三中一模)城市群是由多个城市所构成的庞大城市化区域,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空间组织形式。长株潭一体化是为了进一步整合促进长株潭(长沙、株洲和湘潭)城市群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发展所提出的宏观规划,以促进三市集群经济的规模,提高城市群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并促进地区社会生活的融合。下表为2019年长沙、株洲和湘潭城市产值统计表,下图示意城市位置,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产值(亿元)
占湖南省总比重
省内排名
长沙
11574.22
29.1%
1
株洲
3003.13
7.6%
5
湘潭
2257.60
5.7%
7
20.长株潭一体化的基础有( )
①空间位置邻近
②城市历史悠久
③城市性质相同
④产业部门接近
⑤经济发展协调
⑥国家政策支持A.①③④⑥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①②④⑤
21.相较于武汉三镇一体化后的经济发展,长株潭一体化后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规模较大,管理负担过重
B.湘江阻隔、沼泽广布,区域联系较弱
C.中心城市发展快,辐射带动能力差
D.位于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缓慢
【答案】20.B
21.C
【解析】
20.
长沙、株洲与湘潭在空间位置上距离较近,①正确。株洲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是在铁路枢纽之后才发展起来的城市,历史并不悠久,②错误。长沙是湖南省省会,其性质与湘潭、株洲不同,③错误。由于城市发展时间不同,人口不同,三城市之间产业部门并不接近,比如株洲早期发展的就是以交通运输为主的相关产业,④错误。三城市之间的产业结构多有不同,但产业之间相互交织,产业冲突较小,经济发展较为协调,⑤正确。三城市之间的发展便是在长株潭一体化背景下所产生的,⑥正确。①⑤⑥正确,故选B。
21.
湖北自古以来便是中国经济重地,其省会武汉更是经济基础雄厚,与武汉三镇相比,长株潭城市规模相对较小,A选项错误。武汉三镇也有汉江、长江阻隔,故并不是发展缓慢的原因,B选项错误。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长沙经济产值11574.22亿元,相较于株洲、湘潭,其寡头地位较高,中心城市发展速度过快,辐射带动能力较差,故一体化速度发展缓慢,C选项正确。武汉三镇和长株潭产业结构并不单一, D选项错误。故选C。
【点睛】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逐步推进,城市群已然成为区域一体化的主要依托,其本质表现为区域一体化过程的空间组织形态演变。未来中国经济将向更加协调、更高质量和更具竞争力的方向迈进,更加需要依托城市群这一重要载体。其中,区域一体化旨在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和实现区域协同均衡化发展,涉及经济要素流动、产业分工协作、公共服务均等和基础设施共享等诸多方面,对于推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2·青海西宁·一模)2022年冬奥会在北京市和张家口市顺利举办,得益于我国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这与京津冀地区对湿地的保护密不可分。京津冀地区湿地分布较广、类型多样,是东亚一澳大利亚鸟类迁徙的重要通道与多数雁鸭类重要的停歇栖息地。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京津冀北部湿地保护区比东部湿地保护区雁鸭类出现的频率高。近年来,京津冀东部沿海和平原地区天然湿地面积大幅减少,导致雁鸭类栖息地的丧失、退化和破碎化。下图示意京津冀地区湿地保护区及雁鸭类出现点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京津冀北部湿地保护区比东部沿海湿地保护区雁鸭类出现频率更高的原因是( )
A.地形起伏较大,湿地种类呈现多样化 B.所处纬度位置更高.喜寒冷雁类集聚
C.湿地水域面积变化小,雁类食物丰富 D.受人类活动干扰少,湿地环境更优越
23.导致京津冀东部沿海和平原地区天然湿地面积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海平面上升 B.城市建设 C.河流水能开发 D.永久冻土层解冻
24.京津冀地区天然湿地面积的变化对雁鸭类迁徙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
①迁徙停歇点距离增大②食物补给点减少③迁徙方向发生改变④迁徙路线中断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22.D
23.B
24.A
【解析】
22.
由图可知,北部湿地保护区多分布于山地高原区,人类开发程度较东部沿海湿地地区低,工农业生产对湿地的污染程度较轻,湿地环境更加优越,所以北部湿地保护区雁鸭类出现的频率更高,D正确;东部沿海湿地种类更多,有河、湖、浅滩等类型,A错误; 纬度相差不大,B错误;京津冀北部湿地位于山地高原区,河流的上游,湿地水域面积变化大,食物较东部沿海湿地保护区少,C错误。故选D。
23.
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城市建设占用大量天然湿地,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和平原地区城市建设,导致天然湿地面积大幅减少,B正确;海平面上升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影响沿海面积缩小,不会影响平原地区湿地面积的变化,A错误;东部沿海和平原地区河流水能不丰富,开发较少,C错误;永久冻土层解冻,会使湿地面积扩大,D错误。故选B。
24.
天然湿地大面积减少,使得天然湿地之间的距离变长,导致雁鸭类停歇点距离增大,食物补给点减少,①②正确;但不会改变雁鸭类迁徙的方向和中断雁类迁徙路线,③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
湿地的分类:天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
(2022·山东·模拟预测)位于宁夏境内的乌玛高速公路,穿越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公路沿线的流动沙丘对其建设和安全运营带来极大挑战。为解决这一难题,研究者提出“六带一体”的综合防护体系(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导致高速公路两侧防护体系设置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地形状况 B.沙丘类型 C.盛行风向 D.投资金额
26.该防护体系常绿灌木林带中可种植沙冬青,推测该植物( )
①属本地特有种,由自然演化形成
②耐旱、耐寒、耐高温
③由我国南方引种,叶面宽阔
④根系发达,需水量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7.图中砾石带的主要作用是( )
A.增加下渗 B.固沙阻沙 C.隔离防火 D.生态景观
【答案】25.C
26.A
27.C
【解析】
【分析】
25.
根据图示可知,高速公路两侧防护体系设置差异主要是高立式阻沙栅栏和高立式大风格沙障和生态景观林带的宽度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阻沙和固沙和生态保护方面的差异,在该地冬季风(西北风)强劲,且西部是腾格里沙漠,西部沙源丰富。西北风影响下的风沙活动多,需要严密防范;夏季风力较弱,东部防护带稍窄,导致两侧防护体系设置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盛行风向。C正确;两侧的地形状况、沙丘类型没有明显差别,AB错误;投资金额不是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C。
26.
该地地处我国西北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都较大,生态环境恶劣,该公路穿越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冬青应属本地特有种,由自然演化形成,而且具有耐旱、耐寒、耐高温的特征,否则很难生长,①②正确;我国南方气候湿润,该地引种南方树种适应不了当地干旱环境,叶面宽阔蒸腾作用强,会导致严重缺水;根系发达,可以从很广很深的地下吸收水分,当地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所种植物应该需水量少,③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7.
图中砾石带的主要作用是隔离防火,该地夏季高温干燥,路面升温快,尤其白天温度高,车辆在白天行驶过程中与路面摩擦温度更高,砾石带将林带与路面隔开,防止枯枝落叶飘到路面上,引发火灾,C正确;该地降水少,不是考虑增加下渗,A错误;起到固沙阻沙作用的主要是沙障和林带,B错误;生态景观林起到生态景观作用,D错误。故选C。
【点睛】
在沙漠中修公路首先要做的便是防沙固沙。项目按照“阻沙先行、固沙为主、固阻结合”的思路,在路基两侧修建迎风坡200米宽、背风坡100米宽,由前沿阻沙栅栏带、高立式大网格沙障带、防风固沙林带、生态景观林带、常绿灌木林带、砾石防火带构成的“六带一体”防护体系,最大限度减少风积沙对公路的影响。外围阻沙功能,内侧固沙功能以及生态景观功能,构建乌玛公路腾格里沙漠段稳定的防沙治沙工程,提出最优化的沙漠公路沙害防护宽度,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确保高速公路的畅通无阻。
(2022·重庆·模拟预测)德累斯顿位于德国东南部易北河谷地,目前是欧洲绿化最好的大城市、“德国硅谷”的核心。这里曾是传统采矿、炼钢的重工业区,20世纪90年代,传统工业陷入停滞阶段。转型初期,当地政府关闭和改造采矿、钢铁等企业,修复矿区,治理污染场地;利用众多的研究机构,制定符合当地发展的经济促进计划;同时,依托世界遗产和保护区,重新规划城市各区域,构成德累斯顿独特的文化风景线——有的包含着古老的乡村核心;有的几乎完全保存着乡村的布置;有的是社会主义时期建造的公寓楼……转型后的德累斯顿经济发展了,却没有染上“转型后遗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转型初期,德累斯顿经济促进计划中可能优先发展的产业是( )
A.电子信息 B.化工制药 C.机械电机 D.国际贸易
29.重新规划城市各区域的作用,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减少城市交通的拥堵 B.提供洁净优美的环境
C.提高旅游的接待能力 D.提升城市的规模等级
30.下列属于城市“转型后遗症”的是( )
A.人口的老龄化加重 B.经济创新驱动发展
C.产业布局协调发展 D.战略投资日渐增长
【答案】28.C
29.B
30.A
【解析】
28.
据材料,目前德累斯顿是欧洲绿化最好的大城市、“德国硅谷”的核心,需要优美的环境。但由于是重工业区的改造,转型初期,应立足于本地的优势和德国的优势进行产业布局,故德累斯顿经济促进计划中可能优先发展的产业是机械电机,而化工制药、电子信息等应当是后面不断发展起来的,国际贸易也是建立在产业大发展之后的事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9.
依据“依托世界遗产和保护区,重新规划城市各区域,构成德累斯顿独特的文化风景线……”的规划方式可知,重新规划城市各区域的作用是提供洁净优美的环境。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0.
人口的老龄化不利于城市发展,属于城市“转型后遗症”问题,其他三个选项属于新兴产业发展的优势。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
转型后遗症,是指企业因经营发展出现问题,从而转型到其他行业的过程中,所遗留的员工安置、福利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引发员工维权。
(2022·河北·模拟预测)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近30年来喜马拉雅山在我国不同海拔的冰湖面积发生了较大变化。下图为近30年来喜马拉雅山不同海拔冰湖面积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问题。
31.使喜马拉雅山原有冰湖面积增加的主要补给水源为( )
A.降雨 B.地下水 C.季节降雪 D.冰川融水
32.喜马拉雅山冰湖面积变化对相应海拔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可能是( )
A.土地盐渍化加剧 B.生物多样性增加 C.水土流失严重 D.土地荒漠化加剧
【答案】31.D
32.B
【解析】
【分析】
31.
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喜马拉雅山原有冰湖面积增加的区域海拔较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青藏髙原常年有冰雪覆盖,内部更高海拔地区发育有永久性冰川,受气候变暖的影响,冰川逐渐消融,对冰湖的补给水量增加,因此喜马拉雅山原有冰湖面积增加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冰川融水,D正确。原有冰湖面积增加主要集中在4500-5500m之间,此地多冰川,降雨、 地下水、季节降雪补给较少,ABC错误。故选D。
32.
冰湖面积增加使相应海拔范围内的湿地面积增大,因此围绕湿地面积增大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即可。喜马拉雅山海拔较高,蒸发较弱,土地盐渍化问题并不突出,A错误;冰湖面积增加,湿地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会相应增加,B对;高海拔地区地表岩层裸露,地表土壤瘠薄,冰川消融并不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排除C;冰湖面积增加不会导致土地荒漠化加剧,D错误。故选B。
【点睛】
冰湖面积增加使相应海拔范围内的湿地面积增大,深度变大,生物多样性会相应增加。
(2022·河北·模拟预测)1128—1708年,洪泽湖水域面积总体呈扩张趋势,同期淮河改道自长江入海。下图示意1708—1917年洪泽湖空间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3.1128—1708年,洪泽湖水域面积变化主要得益于( )
A.降水变化 B.水系变迁
C.湖滨围垦 D.建设水利枢纽
34.随着湖泊周围旅游业、城市化发展,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洪泽湖水域面积( )
A.先扩大后缩小 B.持续缩小
C.先缩小后扩大 D.趋于稳定
【答案】33.B
34.D
【解析】
【分析】
33.
材料并未提及与降水相关的信息,无法判断降水变化情况,排除A。湖滨围垦,灌溉用水大量增加,会导致湖泊面积萎缩,但“1128—1708年,洪泽湖水域面积总体呈扩张趋势”,排除C。当时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水利工程建设有限,排除D。由“1128—1708年,洪泽湖水域面积总体呈扩张趋势,同期淮河改道自长江入海”,推测可能是某河流改道至淮河原有河道并注入洪泽湖,为洪泽湖提供水源的同时迫使淮河改道,自长江入海,B正确。故选B。
34.
随着湖泊周围旅游业、城市化发展,天然湖岸被改造成水泥岸堤,景观大道湖岸线由于水泥固定化,湖形及其面积变化幅度变小(趋于稳定);且旅游业的发展要求提高对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视度,湖泊输出水量将得到一定限制,湖泊水位、面积趋于稳定,D正确。故选D。
【点睛】
过去300年来,洪泽湖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年际缩减速率为0.17%,且湖域范围总体表现为由四周向中心缩小的趋势,其中西南湖域的形态变化最为显著。具体而言,清中期以前,黄河多次夺泗入淮,洪泽湖面积变化受黄淮关系、高家堰等水利枢纽的修建以及降水等因素影响。至清末,洪泽湖面积由3078.78 km2下降至2335.73 km2,共减少743.05 km2,其空间形态也发生了剧烈变化,该时期黄河改道、降水以及人口增长导致的湖滨围垦是影响洪泽湖演变的主要原因。
(2022·河北·模拟预测)南瓮河森林湿地地处大兴安岭支脉伊勒呼里山南麓,境内共有20多条河流汇入南瓮河,为嫩江的主要发源地。该湿地地处多年冻土带,2米以下是永冻层。河谷中分布大面积的沼泽,形成独特的寒温带森林湿地景观。近年来,该地多发森林火灾。调查发现,该区域森林火灾对当地冻土以及沼泽化湿地生成有明显影响:严重过火区冻土活动层厚度明显大于未火烧区;森林火灾过后,地表积水,土壤过湿,原有沼泽边缘坡度平缓的山麓林地不断退化,出现大片枯梢、生长缓慢、矮小的“小老树”,而湿生草类和藓类植物则不断蔓延(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5.森林火灾后,南瓮河坡度平缓的山麓林地向沼泽化演变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A.山麓坡度平缓,地表水流动缓慢,地表水汇聚
B.冻土解冻层加深,蓄水能力增强,土壤过湿,加剧了地表沼泽化
C.森林不断退化,林下植物逐渐被喜湿植物替代,森林最后演化成沼泽
D.植被吸水能力强,土壤长期处于滞水状态
36.出现大片枯梢、生长缓慢、矮小的“小老树”的原因是( )
A.森林火灾对植被的破坏 B.林下沼泽扩展,树木的生长环境恶化
C.气候变化对植被的影响 D.人类活动对湿地系统的破坏
【答案】35.D
36.B
【解析】
【分析】
35.
森林火灾后,山麓附近林地减少,枯枝落叶层被大量烧毁,截流、下渗水分能力下降,地表径流增多。山麓林地坡度平缓,因此地表水流动缓慢,地表水汇聚,A不符合题意;冻土解冻层加深,蓄水能力增强,土壤过湿,加剧了地表积水,山麓林地逐渐向沼泽化演变,B不符合题意;随着沼泽发展,出现树木枯梢、生长缓慢、矮小的“小老树”,山麓林地不断退化,林下植物逐渐被喜湿植物替代,山麓林地最后演化成沼泽,C不符合题意;植被吸水能力强不会使土壤长期处于滞水状态,且不是林地演变为沼泽的原因,D符合题意。故选D。
36.
在中国高寒山区森林带,特别是寒温带、温带的针叶林带和针阔叶混交林带,常有面积不等的沼泽分布其间,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和更新。森林火灾对植被的破坏林下沼泽或林间空地的沼泽不断向四周扩展,沼泽化的土地土壤过于潮湿,限制了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出现大片枯梢、生长缓慢、矮小的“小老树”,B正确。森林火灾对植被的破坏是使植被减少,不会使树木出现“小老树”的形态;气候变化对植被的影响、人类活动对湿地系统的破坏都不会使树木出现“小老树”的形态,ACD错误。故选B。
【点睛】
沼泽形成的原因:1.地形:地势低洼,排水不畅;2.气温:(海拔高或纬度高)气温低,地表水蒸发弱;3.降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4.水文:河流密集,地下水位高;5.土壤:冻土阻隔,水分下渗少。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综合题
37.(2022·海南·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战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国家划分了25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其中三江源草原草句湿地生态功能区是青藏高原地区最重要的一个。
(1)近年来三江源河流流量有所减少,有些支流出现干涸现象,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2)说出我国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的主体功能及保护措施。
【答案】(1)全球气候变暖,高山冰川后退,河流补给量减少;人类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等不合理活动导致草原草甸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2)主体功能:提供生态产品(或涵养水源)。保护措施:封育草原,恢复湿地植被;减少载畜量,防治草场退化:加强对生态功能区的管理,保护并修复湿地:实施生态移民。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全球变暖的影响,湿地的干涸与修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落实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1)
三江源地区河流径流量减少甚至干涸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方面,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区域气温升高,高山冰川总储量减少,冰川对河流补给的总量减少,导致河流流量减少甚至干涸。人为原因方面,三江源地区人类过度放牧,滥砍滥伐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区域植被尤其是高山草原草甸植被破坏,植被的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河流径流量减少,甚至干涸。
(2)
三江源地区的草原草甸等湿地植被能够提供生态产品,作为河流源头地区,可以有效涵养水源。其保护措施方面,首先,应该封育草原,恢复湿地植被,加强对区域生态功能区的管理,加强湿地的保护与修复。其次,应尽量减少区域的人类活动,合理放牧,减少载畜量,防止草场退化。部分生态环境脆弱区,可以实施生态移民,最大程度减轻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38.(2022·山东·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和若铁路(如下图)全长825km,设计时速120km,共设20个站点,其中9个为客运站点。2021年9月27日和若铁路全线铺轨贯通,环塔克拉玛干沙漠铁路线正式形成“闭环”。为防止沙害对施工的影响,该线路实行风沙防护工程与铁路建设同步进行的方法,防止风沙危害的措施主要有:草方格沙障、高立式沙障、种植耐旱植被等。和若铁路是目前国内利用沙桥(高架桥)抵御风沙危害最长的铁路,在建设过程中使用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应用技术,改变了以往现场浇筑桥墩的做法,破解了沙漠铁路的建设难题。
(1)将和若铁路防止风沙危害的三种措施:草方格沙障(A)、高立式沙障(B)、耐旱植被(C),用字母按照距铁路线远近在下图中进行标注。
(2)说明和若铁路没有设计成高速铁路的原因。
(3)与现场浇筑混凝土桥墩相比,说出和若铁路采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应用技术建设的优势。
【答案】(1)
(2)该地自然条件复杂,建设高铁成本高,难度大;高速铁路不宜进行货运,普通铁路可以客货兼运,用途更广。
(3)(该项目))工程量巨大,采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应用技术建设,可以提高效率,缩短工期;减少现场(恶劣自然条件下)施工的时间和难度;有利于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和若铁路的相关资料和示意图为载体,主要涉及和若铁路沿线风沙的防治,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应用技术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1)
(1)在荒漠地区,公路、铁路两侧可以采用一些措施降低风速或者阻挡风沙,草方格,高立式沙障,耐旱植被都可以。按照距铁路线由远到近依次是高立式沙障(B) 、草方格沙障(A)、耐旱植被(C) 。如图所示 西北地区风沙强度大,建设高立式沙障,沙障高度大可以有效减小风速,发挥沙障作用,从而使得风携带沙尘的能力下降,使沙尘在铁路外围沉积,减少对已建成铁路的掩埋,后期也有利于固沙植被的生长;草方格固沙,其作用是:增加了地表粗糙度,降低风速从而使得风携带沙尘的能力下降,减小风力侵蚀,有利于固沙,其次地表覆盖有利于拦截水分增加土壤水分,有利于后期固沙植被生长;前两道措施有利于离铁路线最近区域种植耐旱植被。
(2)
根据图文信息,该铁路环塔克拉玛干沙漠,该地自然条件复杂,建设高铁成本高,难度大;根据所学知识,高速铁路是客运,不宜进行货运,普通铁路可以客货兼运,用途更广,利用率更高。
(3)
根据材料,和若铁路全长825km,设计时速120km,共设20个站点,工程量巨大,采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应用技术建设,可以提高效率,缩短工期;根据图中信息,和若铁路沿线,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采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应用技术建设,可减少现场(恶劣自然条件下)施工的时间和难度,同时有利于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有利于沿线生态环境的保护。
【点睛】
39.(2022·山西晋中·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阴山是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交融地和分界线,在《九边考》中对阴山的重要性也说得非常清楚."中国得阴山,则乘高一望,寇出没踪迹皆见,必逾大碛而居其北。去中国益远,故阴山为御边要地,阴山以南即为漠南,彼若得阴山,则易以饱其力而内犯,此秦、汉、唐都关中,必逾河而北守阴山也。"从秦汉和匈奴对峙到明代与蒙古之争,阴山一直属于军事重地。山南的河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自流渠道纵横,农田遍野,加上阴山的守护,被誉为"塞外米粮川"。
材料二:畦灌是河套平原农业生产常用的灌溉方式,用土埂将耕地分隔成长条形的畦田,让水流沿畦沟流动并以薄水层浸润土壤的灌溉方法。下图为水平畦灌水流推进过程。
(1)从地质作用的角度分析河套平原的形成过程。
(2)分析阴山对河套平原成为"塞外米粮川"的重要作用。
(3)根据材料分析,中国古代阴山北部游牧民族争夺阴山的原因。
(4)指出河套平原选用畦灌作为常用灌溉方式的主要原因。
【答案】(1)由于地壳运动,北侧阴山山脉与南侧鄂尔多斯高原地壳抬升,河套地区断陷下降;黄河在此先向东北流,后转向东流,再折向南流,形成马蹄形的大弯曲;黄河及其支流泥沙在此堆积,形成冲积平原。
(2)阴山为东西走向,削弱南下的寒冷气流,减少冻害对农作物的威胁;减轻北方风沙的影响,保护耕地;阴山北侧坡度小,南侧坡度大,阻挡北上暖湿气流,增加南麓降水补给;改变黄河流向,使其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形成肥沃的冲积平原。
(3)根据等高线图可知,阴山北侧坡度小,便于游牧民族进攻;如果跨越阴山向南可以通过河套平原获得充足的补给,凭借游牧民族骑兵优势继续向东南扩张。
(4)充分利用地势,实现自流灌溉;以薄水层浸润土壤,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避免抬高地下水位,防止土壤盐碱化。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河套平原为背景材料,考查地质地貌形成过程,以及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人类因地制宜的生产措施。
(1)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貌形成是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内力使地表高低起伏,外力使地表趋于平缓。河套平原北侧是阴山山地和鄂尔多斯高原,在河套平原南侧是黄土高原,黄河流经河套平原。阴山山脉为东西走向,南坡等高线稀疏,坡度陡峭,北坡高原起伏和缓。由这些信息可知,河套平原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抬升过程中,亚欧大陆内部岩层受挤压,产生褶皱,岩层超过其承受能力发生了断裂错动位移;北侧阴山山脉与南侧鄂尔多斯高原地壳抬升形成高地,河套地区断陷下降形成谷地,黄河在此先向东北流,后转向东流,再折向南流,形成马蹄形的大弯曲;黄河及其支流泥沙在此堆积,形成冲积平原。
(2)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阴山为东西走向,对北侧寒冷气流形成阻挡作用,削弱南下的寒冷气流,减少冻害对农作物的威胁;削弱了冬季风的风力,减轻北方风沙的影响,保护耕地;阴山北侧坡度小,南侧坡度大,阻挡北上暖湿气流,夏季风在山的南麓形成迎风坡降水,增加南麓降水补给;河套平原位于两侧的高原之间,地势低洼,改变黄河流向,使其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形成肥沃的冲积平原。
(3)
根据等高线图可知,阴山北侧等高线稀疏,高原平坦,坡度小,便于游牧民族进攻;由材料“山南的河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自流渠道纵横,农田遍野,加上阴山的守护,被誉为"塞外米粮川"。”可知,北方游牧民族如果跨越阴山向南可以通过河套平原获得充足的补给,凭借游牧民族骑兵优势继续向东南扩张。
(4)
根据材料并读图可知,灌溉水位于地势较高处,充分利用地势,实现自流灌溉;根据材料“让水流沿畦沟流动并以薄水层浸润土壤的灌溉方法”可知,以薄水层浸润土壤,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夏季蒸发旺盛,薄水层可以减少水分下渗,避免抬高地下水位,同时可以减少蒸发量,防止土壤盐碱化。
【点睛】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本章综合预测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本章综合预测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达标测试,共8页。
专题18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解析版): 这是一份专题18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据图可知,我国造林面积变化可能会使,A 7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