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新高中地理高考专题21海洋地理-2021年高考地理真题与模拟题分类训练(教师版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高中地理高考专题21海洋地理-2021年高考地理真题与模拟题分类训练(教师版含解析)第1页
    新高中地理高考专题21海洋地理-2021年高考地理真题与模拟题分类训练(教师版含解析)第2页
    新高中地理高考专题21海洋地理-2021年高考地理真题与模拟题分类训练(教师版含解析)第3页
    还剩3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高中地理高考专题21海洋地理-2021年高考地理真题与模拟题分类训练(教师版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专题21海洋地理-2021年高考地理真题与模拟题分类训练(教师版含解析),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甲处海底宏观地形是,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海洋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选修2,[地理——选修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专题21海洋地理

    (2021·浙江高考真题)海草为海洋中的高等被子植物,有“海洋之肺”之称。近年来所罗门群岛种植海草,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处海底宏观地形是( )
    A.海沟 B.海岭 C.海盆 D.裂谷
    2.种植海草对当地海洋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有( )
    ①净化水质②提供农副产品③改变洋流性质④为鱼类提供栖息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1.A 2.C
    【解析】1.独特可知,图中板块边界为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以下,海底形成很深的海沟。故选A。
    2.海草被称为“海洋之肺”,可以吸收海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起到净化水质的功能,①正确;提供农副产品不属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②错误;洋流是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种植水草无法改变洋流性质,且改变洋流性质未必是有利影响,③错误;海草可以减缓海水流动,附着、沉淀水中营养物质,从而为鱼类提供栖息地,④正确。故选C。
    3.(2021·山东高考真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荷兰北部的马肯湖是围海造陆工程的遗留物,由人工堤坝与相邻水域隔开,水深仅2~4m,风浪较小(下图左)。长期以来,马肯湖淤积严重,水体浑浊,生态系统受到损害。2015年,荷兰政府决定采用人工群岛方案对湖泊进行治理。该方案提出利用疏浚淤泥、人工抛沙等技术,构建由沙坝、沼泽、浅滩、沟渠和植物等组成的人工岛(下图右)。其中,沙坝是抵挡盛行风引起的风浪的主要屏障,沼泽是由湖底淤泥堆积而成。在风、波浪、地势高差和水流等自然力量驱动下,人工岛内外形成了弱环流。

    (1)从右图中找出人工岛周边建造沙坝的合理位置,并在相应虚线框内填涂阴影。
    (2)从抵御风浪的角度,分析与石质堤坝相比,沙坝所具有的优势。
    (3)说明人工岛是如何实现马肯湖水环境质量改善的。
    【答案】(1)答对1个得1分,答对2个得2分,答对3个得3分;错答、多答不得分。

    (2)沙坝疏松多孔,并可以生长植物,消能作用更强,能更有效的降低风浪速度;能吸附、固定悬浮物,可以自我修复或扩大规模,持续抵御风浪。
    (3)在风与地势高差的驱动下,湖水从各个方向流入人工岛,并沿沟渠、沼泽、浅滩缓慢流动,水中的悬浮物逐渐沉积下来;岛内营造的地势高差,使大气降水经斜坡汇集到雨水蓄积区,改善了岛内水环境;岛内水环境的改善有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水生生物进一步截留、吸附悬浮物;净化后的水体通过人工岛内外的水体交换进入马肯湖,改善了马肯湖水环境质量。
    【解析】(1) 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地区,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材料信息表明,因沙坝主要作用是抵挡盛行风引起的风浪,故沙坝应建在人工岛的上风向位置,即人工岛屿的西侧,包括西北侧和西南侧的三个虚线框位置,如下图。

    (2)与石坝相比,沙坝是由泥沙组成,质地疏松,更具柔性,更有利于分散风浪强度;沙坝表面比石质堤坝更粗糙,对风浪的阻力更强,能更有效的减小风浪强度。
    (3)材料“该方案提出利用疏浚淤泥、人工抛沙等技术,构建由沙坝、沼泽、浅滩、沟渠和植物等组成的人工岛(下图右)。其中,沙坝是抵挡盛行风引起的风浪的主要屏障,沼泽是由湖底淤泥堆积而成”,说明从人工岛的组成部分分析改善水质的作用:岸边的沙坝能够抵御潮汐运动等形成的风浪,从而减少进入马肯湖的海水;岛上的沼泽由湖底淤泥堆积,沼泽形成以后促使水生植物的生长,而水生植物通过根系、叶片等对泥沙物质具有吸附和降解的作用,从而降低了湖水的杂质含量,湖水得到净化;读人工岛图显示,岛上建有雨水蓄积区,荷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量大,雨水通过岛上的沟渠顺地势排入湖内,使湖水淡水不断增多;人工岛上的淡水不断流动,将湖底淤泥不断冲刷,在水流减缓处泥沙沉积下来形成浅滩,从而使沼泽地和浅水环境不断扩大,进一步净化湖水。
    4.(2021·浙江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当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时,空气中的水汽易冷却凝结成雾,大多数海雾均属此类。风力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海雾的形成。西北太平洋是全球海雾频发的海区之一。
    材料二图一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二为图一中甲地不同风向下成雾频次图﹐图三为西北太平洋沿145°E经线上成雾频次时空分布图。


    (1)甲地最有利于海雾形成的风向是_________。145°E经线上﹐每年3月至6月﹐海雾频发南界不断往_______(填方位)移动。
    (2)简析甲地所在海区风力过大、过小均不利于海雾形成的原因。
    (3)从水汽来源的角度﹐分析甲地夏季海雾频发的原因,并说出甲地所在海区夏季海雾对海运影响较大的理由。
    【答案】(1)西南;南
    (2)过大,不利于水汽凝结;过小,不利于水汽输送。
    (3)原因:暖流表面温度更高,蒸发量大;多偏南风,利于暖湿空气输送;理由:夏季航运繁忙;海雾范围广。
    【解析】(1)读甲地不同风向下成雾频次图可知,当吹西南风时,甲地最容易形成海雾。根据西北太平洋沿145°E经线上成雾频次时空分布图可知,145°E经线上,每年3月-6月,成雾频次的等值线向低纬弯曲,即海雾频发南界不断往南移动。
    (2)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多数海雾都是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时,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成雾。当风力过大时,水汽易蒸发,不易凝结;当风力过小时,输送的水汽量有限,不利于形成海雾。
    (3)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地受日本暖流影响,夏季暖流表面温度更高,蒸发量增大,水汽增多;且根据图中7月等压线可知,夏季多偏南风,利于暖湿空气向北输送,流经北侧较冷的海面易形成海雾,因此甲地夏季海雾频发;北极航线主要通行时段为北半球夏季,所以甲地夏季航运更为繁忙,结合上题可知,甲地夏季海雾频发的南界往低纬延伸,表明夏季海雾范围扩大。因此,甲地所在海区夏季海雾对海运影响较大。
    5.(2021·广东高考真题)[海洋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溶解氧是指溶解在水体中的分子态氧,其含量变化与水温、盐度、有机物质分解和生物活动等相关。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长江口外海域水体溶解氧低值区的面积和强度不断增加,夏季尤其显著,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了许多现实和潜在影响。
    分析长江口外海域水体溶解氧低值区在夏季强度显著增加的原因。
    【答案】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高度角大,水温高,溶解在水中的分子态氧相对较少;夏季为长江汛期,河流流量大,入海口处盐度低,水体溶解氧相对较少;夏季微生物分解速度快,生物循环速率相对较快,水体溶解氧消耗快;夏季河流流量大,携带营养盐类较多,且水温适宜,生物量较大,生物对水体氧气消耗大;近年来,长江水污染不断加剧,水中植物生长繁育受到影响,释放的氧气量逐渐减少,加剧溶解氧低值区的出现。
    【解析】结合材料可知,溶解氧的含量与水温、盐度、有机质分解、生物活动等相关,可从这些方面进行分析,水温、盐度与溶解氧浓度呈负相关,有机质分解和生物活动消耗的水中氧气越大,水中分子态氧浓度越低,另外,水体污染影响水中植物氧气的释放,进一步增加溶解氧低值区。

    6.(2021·河北高三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波罗的海冬季海冰状况年际变化较大。海冰对于环斑海豹在波罗的海的生存具有特别的意义。冬季环斑海豹集中分布在有良好雪盖层的海冰区。幼海豹通常在2月或3月初在成年海豹挖掘的变形冰体附近的雪下兽穴中出生,随后的4~6周时间在兽穴中完成重要的脂肪积聚。随着气候的变暖,波罗的海环斑海豹的生存面临威胁。下图示意波罗的海多年平均海冰分布状况。

    简述波罗的海利于海冰形成的条件,并分析气候变暖对该地环斑海豹的威胁。
    【答案】条件:多河流注入,盐度低;海域封闭、海面平静;纬度较高,封冻期长。
    威胁:海冰覆盖面积减小,环斑海豹的栖息、繁殖空间减少,生存竞争加剧;冰面表层积雪减少,兽穴存续期缩短,幼海豹面临被天敌捕食的风险;海冰提前消融,导致海豹生物节律(生物钟)紊乱。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波罗的海冬季海冰状况年际变化较大。海冰要形成,需要考虑气温、海水性质及海水的流动情况。根据波罗的海所处的地理位置,可知波罗的海有多河流注入,盐度低,海水易结冰;海域封闭、海面平静,利于海水结冰;纬度较高,气温低,封冻期长。根据材料信息,冬季环斑海豹集中分布在有良好雪盖层的海冰区。幼海豹通常在2月或3月初在成年海豹挖掘的变形冰体附近的雪下兽穴中出生,随后的4~6周时间在兽穴中完成重要的脂肪积聚。随着气候的变暖,波罗的海环斑海豹的生存面临威胁。环斑海豹主要生活在海冰覆盖的海域,全球气候变暖会使海冰融化,海冰覆盖面积减小,环斑海豹的栖息、繁殖空间减少,生存竞争加剧;同时冰面表层积雪减少,导致兽穴存续期缩短,幼海豹面临被天敌捕食的风险;海冰提前消融,导致海豹生物节律(生物钟)紊乱。
    7.(2021·广东高三专题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涠洲岛,位于北部湾海域中部,是中国地质年龄最年轻的火山岛。涠洲岛附近海域发育了典型的全新世珊瑚岸礁。不同于低纬度热带海域(如南沙群岛等),北部湾海洋表面温度季节变化较大(18~30℃)。珊瑚礁表面充满裂缝和坑洼,北部湾的岸礁是我国大陆沿岸纬度最高的珊瑚礁,被称为“高纬度珊瑚礁”或“边缘珊瑚礁”,是对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区域之一。近年来,该海域的珊瑚发生大面积死亡和白化现象。下图示意涠洲岛地理位置。

    (1)指出涠洲岛附近珊瑚礁发挥的天然防波堤作用。
    (2)分析涠洲岛附近海域珊瑚发生大面积死亡和白化现象的原因。
    【答案】(1)珊瑚礁表面多裂缝和坑洼,增加了与海水的摩擦作用,消耗海浪的能量;降低抵达岛屿的海浪高度,起到减轻风暴潮对海岛的侵蚀作用。
    (2)海洋表面温度季节变化大,海水温度不稳定;沿岸居民生产生活产生的污水排放,导致海水水质下降;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水酸化。
    【解析】(1)可从珊瑚礁表面的形状能消耗海浪的能量,从而起到减轻风暴潮对海岛的侵蚀作用等方面回答。珊瑚礁的结构非常复杂,表面崎岖不平,充满裂缝和坑洼。这使它们能打碎海浪,通过摩擦消耗海浪的大部分能量,降低抵达海岸的海浪高度。因此,可起到减轻风暴潮对海岛的侵蚀作用。
    (2)依据资料信息,可从海水温度的稳定性、人类活动对海水水质的影响以及海水酸化等方面思考。“北部湾的岸礁是我国大陆沿岸纬度最高的珊瑚礁,被称为“高纬度珊瑚礁”或“边缘珊瑚礁”,是对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区域之一”,“北部湾海洋表面温度季节变化较大(18~30℃)”。这些信息说明,由于该海区纬度偏高,海洋表面温度季节变化大,海水温度不稳定,不利于珊瑚发育生长;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也导致海水温度过高,改变珊瑚的生长环境;北部湾海域封闭,沿岸居民生产生活产生的污水不易扩散,导致海水水质下降;燃烧化石燃料放出的二氧化碳,不只是造成全球暖化,CO2同时也是种酸性气体,越来越多CO2溶到海水里,就会造成海水酸化,使珊瑚生长环境恶化,导致其大面积死亡。
    8.(2021·广东高三专题练习)[选修2:海洋地理]
    目前,我国是世界风电装机容量第一大国,但以陆上风电为主,主要分布在西部。我国海上风电建设起步晚,但发展极为迅猛。近年来大量风电企业“由陆入海”,从辽东半岛到海南岛,海上“风车森林”正在快速增长。与陆地相比,海上很少有静风期,安装的风电机组尺寸也更大。
    分析我国风电企业“由陆入海”的原因。
    【答案】我国沿海(受季风、海陆风及热带气旋活动影响)风力强,风能资源丰富;海上静风期短,发电时间更长;海上风电机组设备尺寸大,发电效率更高;沿海人口城市集中,经济发达,(能源需求大)风电市场更广;减少高压输电设施建设,减小长途输电造成的电能损耗,降低输电成本。
    【解析】通过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风力发电主要借助风来发电,发电量受风力大小的影响较大。我国的风电企业“由陆入海”的原因有以下几点: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相比,沿海地区受季风、海陆风及热带气旋活动影响大,风力更大,风能资源更丰富;与内陆相比,沿海地区无风期更短,发电时间更长,发电量更稳定;材料中提到海上安装的风电机组尺寸更大,因此发电效率更高;沿海地区由于人口和城市密集,风电市场广阔;内陆地区的风电需要长距离输送至能源需求量大的东部地区,成本大;利用海风发电,可以就近输往市场,减少高压输电设施的建设,减少了电能输送的损耗,降低成本。
    9.(2021·广东高三专题练习)[地理——选修2:海洋地理]
    潟湖是被沙坝或珊瑚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小海位于海南省万宁市东部海岸,是一片面积约43km2的半封闭水体,现为全国最大的内海潟湖。上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对小海潟湖边滩围垦、建闸坝、造鱼虾塘及无序抛沙,加速了小海潟湖缩小和淤浅,纳潮量日益减小,红树林面积减少。近几年来,政府通过实施港北小海潮汐通道清淤项目、港北入海河流河道整治工程、打击非法海水养殖行为等多项措施改善小海生态环境。下图示意小海湖潟湖位置。

    分析小海潟湖水体逐渐淡化的原因,并简要说明人类活动对小海潟湖生态功能的不利影响。
    【答案】水体淡化原因:小海潟湖入海通道窄,随着湖泊封闭性增强,影响小海泄洪、纳潮和水体交换,海水进水量逐渐减少;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河流众多,入湖河水不断稀释湖水;围垦、建闸坝等人类活动加速了潟湖缩小和淤浅,潟湖内水体与外海水体交换不通畅。
    人类活动对小海潟湖生态功能的不利影响:人类活动造成潟湖缩小和淤浅,纳潮量减小,使其防洪功能下降;沙洲和湖内红树林等植被破坏,更易受台风、暴潮的袭击,潟湖保护海岸功能下降
    【解析】水体淡化原因:从自然原因来分析,材料中说潟湖是被沙坝或珊瑚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小海潟湖是一片面积约43km2的半封闭水体,入海通道窄,随着湖泊封闭性增强,影响小海泄洪、纳潮和水体交换,海水进水量逐渐减少;小海位于海南省万宁市东部海岸,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河流众多,入湖河水对小海潟湖具有很强的稀释作用;从人为原因来分析:上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对小海潟湖边滩围垦、建闸坝、造鱼虾塘及无序抛沙,加速了小海潟湖缩小和淤浅,潟湖内水体与外海水体交换不通畅。人类活动对小海潟湖生态功能的不利影响:据材料可知,人类活动加速了小海潟湖缩小和淤浅,纳潮量日益减小,使其防洪功能下降;红树林面积减少,易受台风、暴潮的袭击,潟湖保护海岸功能下降。
    10.(2021·广东高三专题练习)(选修2:海洋地理)
    下图示意北印度洋局部海域7月份表层海水温度分布情况。

    简述图示海域7月份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特点,并说明甲海域最可能出现的海洋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答案】特点:自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西部海域形成一个低温中心。问题∶海洋石油污染。危害∶破坏海洋生态∶危害渔业生产;影响滨海旅游业等。
    【解析】读图可知,等温线数值自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说明7月份表层海水温度自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西部靠近索马里半岛的海域形成一个低温中心。
    图示海域北部为波斯湾,石油资源丰富,开采过程中若石油泄漏造成海域污染。海洋石油污染会造成海生鱼类鸟类死亡,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危害渔业生产,造成渔业减产,品质下降;海水受到污染还会影响滨海旅游业等。
    11.(2021·山西高三三模)[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所谓“死亡地带”,是指海洋中由于污染而威胁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生存的区域。美国中西部是主要的玉米带和猪肉生产核心区,分布有大型的工业化养殖场。大量的人工肥料和猪粪肥被用来给农作物施肥。农业生产过程中造成了土壤中硝酸盐和磷酸盐过量积累,这些化学物质污染地下水,流入密西西比河,最后汇入墨西哥湾。下图为美国墨西哥湾“死亡地带”分布示意图。

    根据图文材料分析墨西哥湾“死亡地带”鱼虾绝迹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建议。
    【答案】原因:大量污水由密西西比河带人墨西哥湾.导致海水富营养化;海水富营养化导致藻类爆发,遮挡阳光,使得下层植物因光合作用受阻而死亡,鱼虾食物短缺而逃离或死亡;藻类死亡残体分解需消耗大量溶解氧,海水中氧缺乏导致其他海洋生物逃离或死亡。
    建议:政府制定更严格的环境法案;减少农业化肥施用和城市废水排放;公众参与,减少氮足迹。(减少食用肉类和玉米油,驾驶支持非乙醇汽油的汽车)。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海洋污染源主要来自陆地工农业污水等,大量含有氮磷的污水流入密西西比河,再由密西西比河带入墨西哥湾,导致海水富营养化;海水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爆发性增长,遮挡阳光,海面以下植物因光线不足,光合作用受阻而死亡,水下植物是鱼虾的主要食物来源,鱼虾因食物短缺而逃离或死亡;由于藻类的大量繁殖,水中溶解氧下降,且藻类等水生植物死亡残体分解需消耗大量溶解氧,海水中氧缺乏导致其他海洋生物逃离或死亡。对于防治措施则以法律法规的约束为主,如政府制定更严格的环境法案,加强对土壤质量的检测,减少农业化肥施用和城市废水排放,减少密西西比河水源污染;加强宣传,鼓励公众参与,减少氮足迹等。
    12.(2021·广东高三专题练习)[地理—选修2:海洋地理]
    随着世界人口数量急增和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空间不断扩大,世界范围内城市特别是港口城市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上世纪世界范围内开始进行着大面积的围海造陆工程。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海滨城市上世纪某时段局部海岸的变迁。分析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1)指出图中该时段海岸变迁的特点。
    (2)简述该区域合理利用海洋空间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1)海岸向海洋推进的速度变快;海岸线变平直。
    (2)因地制宜利用海洋空间;避免无序开发和过度利用;防止海洋环境污染,保护海洋生态。
    【解析】(1)根据图示:海岸不断向海洋推进,推进速度变快,海岸线变平直。海岸扩张有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原因.自然:河流泥沙堆积,人为:填海造陆、港口建设等。
    (2)该区域濒临海洋,有优良海湾,可因地制宜利用人工填海造陆建设港口,充分利用海洋空间,同时该区域港口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海洋空间过度开发和破坏,注意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生态环境,防止海洋污染。
    13.(2021·广东高三专题练习)(海洋地理)
    我国海洋渔业长期采用底拖网作业,其不仅带来渔业资源衰退的结果,更使得近海海底的自然鱼礁、海底突起部分和海沟夷为平地,长期遭受底拖网作业区域的海底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人工鱼礁(如下图)是人为在海中设置的构造物,大量人工鱼礁在近海的投放,让附近的生物多样性迅速增加,游客在此潜水也有了更多乐趣。

    分析投放人工鱼礁后,近海吸引了更多潜水爱好者的原因。
    【答案】人工鱼礁目的是改善海域生态环境,营造海洋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为鱼类等提供繁殖、生长、索饵和庇敌的场所,达到保护、增殖和提高渔获量的目的。人工鱼礁的存在,还避免了拖网作业,防止过度捕捞,实现良性循环。为此,潜水爱好者能看到更多的生物,可观赏性强,于是海洋在投放人工鱼礁后,吸引了更多潜水爱好者。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人工鱼礁建设作为一项海洋生态环境的修复工程,能改善近海水域环境,使原本生产力较低、鱼种较少的沙泥底质环境,变成生产力较高、鱼种较多的岩礁环境,防止底拖网作业,增殖与保护渔业资源,提高渔获质量。同时开放型鱼礁还能把渔业同旅游业结合起来,以休闲渔业促进海上生态观光旅游的发展,观赏性大大提高可吸引更多的潜水爱好者。
    14.(2021·江西)
    美国加利福尼亚洲和夏威夷洲之间存在一个“太平洋垃圾带”。现在占据的面积约50万平方千米,而且面积一直在扩大,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场”。从细小的碎屑到巨大的废弃渔网,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上百年都难以分解的塑料。这些垃圾大多来自环太平洋沿岸国家,可能漂泊到其他任何地方,而且许多垃圾正在逐渐下沉。下图为太平洋垃圾带垃圾浓度分布情况。

    说明太平洋垃圾带垃圾的主要来源并分析其对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
    【答案】垃圾来源:陆地人类活动丢弃的垃圾经地表径流冲刷、风力搬运等外力作用带入海洋;海上航行、捕鱼等船只将垃圾直接丢弃或遗弃到海洋中等。
    影响:海洋生物误食垃圾、被塑料垃圾缠绕可能导致动物受伤甚至致死;垃圾带面积巨大且难以分解,覆盖海面遮蔽阳光,海气相互作用减弱,水下生物生存环境恶化导致水下生态系统破坏甚至毁灭;大量下沉到海底的垃圾对深海生态系统产生严重的破坏;漂浮在海洋中塑料微粒会吸附其它垃圾有毒化学物质,再通过较大的鱼、鸟类和海洋哺乳动物向食物链的上层移动危及到人类身体健康。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可以知道,太平洋垃圾带的垃圾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陆地上的垃圾受风力及流水等外力的搬运作用,将垃圾携带至海洋;除此之外,还有人类的海上活动,将废弃垃圾,如渔网、生活产生的垃圾直接丢弃至海洋,进而造成污染。对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主要从对水体、海洋生物及人类的健康等方面进行分析。海洋垃圾大部分为难以分解的塑料,漂浮在海上或沉入海底对海洋表层及深层水体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海洋垃圾被海洋生物误食、缠绕会导致海洋生物受伤,甚至死亡;海洋垃圾漂浮在海面上,影响海汽之间的交互作用,使水下生物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影响;通过食物链进而影响人类的生命健康,如海洋中的塑料颗粒被海洋生物误食后,通过鱼类及鸟类或者海洋海洋哺乳动物向食物链的上层移动,进而被人类食用,威胁生命健康。
    15.海洋碳汇是指海洋生物及海洋活动直接或间接汇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海洋中的方式和能力。海岸带的海草床、红树林和盐沼《海水呈碱性)等生态系统能够捕获和储存大量的碳,并将其永久埋藏在海洋沉积物里,从而成为地球上最重要的碳汇场所之一。
    简述海岸带的海洋碳汇方式以及提高和维持其海洋碳汇能力的措施。
    【答案】海洋植物(海草、红树林)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盐沼碱性海水对溶解于水中的二氧化碳的中和作用固定二氧化碳;浅海沉积环境对陆地和海洋中产生的生物碳的沉积作用储存二氧化碳。
    措施:(任选2点)合理扩大海草床、红树林、盐沼面积,增加物种多样性;有效截留污染物,防止海水养殖污染;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建立陆地缓冲区,加强现有滨海湿地的保护。
    【解析】设问强调海岸带的海洋碳汇方式,根据材料,海洋碳汇是指海洋生物及海洋活动直接或间接汇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海洋中的方式和能力。故可推出海岸带各种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属于酸性气体,海岸带沿海滩涂中的碱性海水可与溶于海水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酸碱中和,固定二氧化碳;浅海地区的沉积环境同样聚集了大量的生物碳沉积。根据海洋碳汇的概念,可采取增加海岸带附近植被的办法,如增加海草、红树林和盐沼(可中和并固定二氧化碳)面积,同时还要加强沿海滩涂湿地的保护,防止环境污染,影响生物生长,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和增加生物多样性。
    16.(2021·广东高三专题练习)[选修-海洋地理)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生蚝一般栖息于低潮线以下水深7m左右的岩礁上,适宜生长区的水温为15-25℃,海水盐度为10‰-15‰,繁殖季节为5-9月,以细小的浮游生物、硅藻和碎屑为食,3-5年可收获,主要天敌有鸟类、螺类及部分鱼类。潮州市饶平县汫洲镇是位于广东省东南沿海的一个城镇,一年四季均生产生蚝,素有“大蚝之乡”的美称。该镇附近海域处于咸淡水汇合区域,由于该区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海水温度,孕育了大量浮游生物的成长。为提高生蚝人工养殖的产量,该地大规模采用筏式吊养。筏式吊养主要包括浮排吊养和浅海缆筏吊养,特点是立体化养殖,对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容易控制。

    分析汫洲镇适宜生蚝生长的海洋环境,并从海洋环境保护角度对该镇大规模采用筏式吊养的人工养殖方式提出建议。
    【答案】海洋环境:位于低纬浅海,水温适宜;咸淡水汇合区,多浮游生物;工农业活动少,水质良好,污染少。建议:控制生蚝养殖规模,避免生物多样性减少;合理规划筏式吊养密度,防止海水富营养化。
    【解析】读材料“生蚝一般栖息于低潮线以下水深7m左右的岩礁上,适宜生长区的水温为15-25℃”,结合图中纬度为23.7°N,对应的海洋环境为位于低纬浅海,水温不太高也不过低,水温适宜;材料“海水盐度为10‰-15‰”,并处于河流入海口处,咸淡水汇合,盐度适宜;咸淡水汇合区,营养盐丰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生蚝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从图中可以看出,汫洲镇处于海滨地区,相对陆地上的其他区域,位置较偏僻,因此工农业活动少,排放到海水中的污染物较少,水质良好,污染少,有利于生蚝生长繁殖。读材料“为提高生蚝人工养殖的产量,该地大规模采用筏式吊养”,可知该地生蚝养殖规模较大,成为优势物种,易干扰到其他海生生物的生存,长此以往可能造成生物多样性较少,因此应控制生蚝养殖规模,避免生物多样性减少;再读材料“筏式吊养主要包括浮排吊养和浅海缆筏吊养,特点是立体化养殖,对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容易控制”,可知筏式吊养的养殖密度大,导致海水流动性变差,以及养殖生蚝过程中污染物的积累,从而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因此要合理规划筏式吊养密度,防止海水富营养化。
    17.(2021·广西南宁三中高三二模)
    大面积的连片海草被称为海草床,海草床是海岸带的天然生态屏障。近年来,由于陆地污染物的大量排入和近岸工程产生大量的泥沙,海底的基础“植被”——海草床在快速消失,部分海底“荒漠化”严重。海南岛高隆湾海域,海草床一直处于退化状态。为了修复海底生态环境,研究人员模拟沙漠草方格原理,在高隆湾海域制作海底土方格,使该海域海草覆盖度明显提高。
    简述海底土方格在修复海草床过程中的作用,并说出修复海草床的生态意义。
    【答案】作用:减缓底部海水的搬运能力,便于固定种子和海草根系,提高海草的成活率。;答出“便于固定种子和海草根系,提高海草的成活率”
    生态意义:①降低海水流速,减轻海水对海底和海岸带的侵蚀;②净化海水,改善海水水质;③改善海洋生物的栖息环境,增加海洋生物多样性。
    【解析】海底土方格在修复海草床过程中的作用,可借鉴沙漠草方格沙障的原理,即减缓底部海水的搬运能力,便于固定种子和海草根系,促进海草存活生长。修复海草床的生态意义,主要从保护海底和海岸带、改善海水水质、增加海洋生物多样性等角度来回答。即①降低海水流速,减轻海水对海底和海岸带的侵蚀;②净化海水,改善海水水质;③改善海洋生物的栖息环境,增加海洋生物多样性。
    18.(2021·广东高三专题练习)(海详地理)
    连江县为福建省福州市辖县,东濒台湾海峡,西傍省会福州,有海域面积3112平方千米传统的鲍鱼养殖,采用木质网箱、塑胶网箱进行,抗风能力差。工人每天需将300笼鲍鱼从海里提起,逐一清洗笼屉、投食并检查其生长情况,近几年工作越加繁重,传统鲍鱼养殖遭遇瓶颈。传统养殖饵料和鱼药的投放主要依靠经验,其中饵料多为各种有机混合物,含有丰富的氮磷。鱼药多富含铜锌等元素,用于预防、治疗水产动植物病虫害。科学养殖成为影响海水环境的关键。
    分析连江县传统鲍鱼养殖遭遇瓶颈的原因,并指出传统养殖对海域环境的不利影响。
    【答案】原因:抗风能力差,只能近岸养殖,易受台风影响;港口、旅游、临海工业发展,近海可利用空间减少;近海生态环境破坏,水质污染加剧;劳动力短缺,成本上升。
    不利影响:饵料投放过量,造成海水富营养化,多赤潮;鱼药带来重金属污染;生态失衡。
    【解析】读材料知,木质网箱、塑胶网箱抗风能力差,福建省沿海地区台风多发,一旦遭遇自然灾害,传统鲍鱼养殖损失大,另外养殖工作复杂,劳动力成本高,养殖成本高,同时近海地区工业、旅游业的发展使得鲍鱼养殖区域减少,再加上人类活动导致的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使得鲍鱼养殖遭遇瓶颈。
    根据材料“饵料多为各种有机混合物,含有丰富的氮磷。”可推测饵料投放过量,造成海水富营养化,形成赤潮,根据材料“鱼药多富含铜锌等元素,用于预防、治疗水产动植物病虫害。”可推测鱼药会带来重金属污染;故传统鲍鱼养殖会使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遭破坏,造成海洋生态失衡。
    19.(2021·广东高二期末)[地理——选修2:海洋地理]
    珠海大万山岛面积约8.1km2,人口约300人,周边海域资源丰富。该岛全年以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为主,南侧的海底开阔平整,属于非航区和非渔区,符合波浪能开发条件。2020年6月30日,我国首台500千瓦波浪能发电装置“舟山号”进驻大万山岛,打造国际先进的波浪能发电试验场。下图为大万山岛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

    指出影响波浪能开发的自然因素,并简述波浪能开发对海岛开发的意义。
    【答案】因素:盛行风向、海底地形、海域深度
    意义:改善岛上居民用电,提高生活质量;为海岛资源开发提供电能,促进产业发展;波浪能属于清洁能源,利于保护岛屿生态环境;减少大陆电能长距离输入,节约输电成本。
    【解析】“该岛全年以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为主,南侧的海底开阔平整,属于非航区和非渔区,符合波浪能开发条件。"由此可知影响因素主要为:盛行风向、海底地形、海域深度。意义可从清洁能源,改善用电环境,促进经济产业用电和减少大陆电能长距离输入,节约输电成本等角度作答。波浪能发电,缓解岛上居民用电紧缺状况,提高生活质量;为海岛旅游业发展、资源开发等提供电能,促进海岛经济的发展;波浪能属于清洁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环境污染,利于保护岛屿生态环境;就地利用波浪能发电,可以减少大陆电能长距离输入,节约输电成本,为当地居民降低用电负担。
    20.(2021·广东高三专题练习)(海洋地理)
    海平面高度受盛行风向、水温、大风天气、海洋水文运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季节性的升降变化,并对沿海地区生态环境及生产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下图1示意上海区域及观测站位置,图2表示上海东部沿海海平面高度的年内变化(1980~2019年平均状况)。

    与冬春季相比,分析上海东部沿海海平面夏秋季较高的原因。
    【答案】夏秋季受东南季风(迎岸风)影响,海水向近岸堆积,海平面较高;夏秋季水温高,海水膨胀,海平面上升;夏秋季多热带气旋(台风),易出现风暴潮增水;夏半年长江入海径流量大,且与东南季风影响叠加,江水与海水相互顶托更明显。
    【解析】结合材料可知,“海平面高度受盛行风向、水温、大风天气、海洋水文运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结合图示可知,冬春季海平面高度低,夏秋季海平面高,主要原因可从水温、盛行风向、海水运动等方面分析。夏秋季时受东南季风(迎岸风)影响,海水向近岸堆积,海平面较高;夏秋季水温高,海水膨胀,海平面上升;夏秋季多热带气旋(台风),易出现风暴潮增水,使得海平面大幅度升高;夏半年长江入海径流量大,且与东南季风影响叠加,江水与海水相互顶托更明显,从而导致海平面高度高。
    21.[海洋地理]
    海洋牧场是指通过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等生态工程建设,构建或修复海洋生物繁殖、生长、索饵或避敌所需的场所,增殖养护渔业资源,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渔业生产方式。它改变了以往以单纯捕捞设施养殖为主的渔业生产方式,基本解决了局部污染和过度捕捞带来的资源枯竭、近海养殖引起的病害加剧等问题,是海洋渔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烟台海域面积2.6万平方千米,近1/10的海城适宜建设优质海洋牧场。20世纪70-80年代,烟台成为全国最早开展海洋牧场建设的城市之一,经过多年摸索和发展,打造出全国一流的海洋牧场示范区。其中部分海产品在福建育种生长后,再放置到烟台海堿继续生长,以弥补区域自然环境缺陷对牧场的影响。下图示意烟台市地理位置。

    (1)指出与传统近海养殖相比,发展海洋牧场的意义。
    (2)简述烟台海洋牧场在福建育苗、育种的原因。
    【答案】(1)海洋污染小,生物病害少,有利于恢复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渔业转型升级,增加渔业产值;带动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居民的就业机会;保障海洋食品质量安全
    (2)福建纬度低,冬季气温高,能满足种苗生长的热量条件;在该地区育种、育苗,可以缩短烟台海洋牧场渔产品的生长周期,进而保障产品数量;福建拥有和烟台相似的海洋环境及广阔的海域面积。
    【解析】(1)由所学知识可知,海洋牧场发展的意义可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说明,从经济、生态和社会三方面进行分析。从材料“海洋牧场是指通过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等生态工程建设,构建或修复海洋生物繁殖、生长、索饵或避敌所需的场所,增殖养护渔业资源,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渔业生产方式”可知,生态方面:发展海洋牧场有利于恢复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牧场生产的产品受病虫害影响少,污染小,品质高;经济方面:海洋牧场发展可促进旅游业发展,促进渔业资源产业升级,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发展;社会方面:海洋牧场发展可以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2)分析烟台海洋牧场在福建育种、育苗的原因,需从两地的环境差异进行分析。与烟台相比,福建纬度较低,冬季热量更为充足,适合育苗。福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拥有广阔的海域面积,还有和烟台相似的海洋环境;在福建育种、育苗,打破农业发展的地域限制,减少自然环境对渔产品的影响,进而缩短渔产品在烟台的生长周期,最终达到双赢结果。
    22.(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洋表层的水温,主要决定于太阳辐射、气压系统、盛行风、洋流等自然因子。夏威夷群岛附近的高气压中心,具有“夏季移向西北、冬季移向东南”的季节移动规律,对北太平洋海域的水温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图 7 为北太平洋 30°N 海域及其表层 2 月、8 月水温分布示意图。

    (1)2月份,图中A、B附近海域是同纬度的水温高值区,分析其成因的差异。
    (2)描述120°E近岸海域的水温季节变化特点,并从夏季或冬季任选其一,说明水温与盛行风和洋流的关联性。
    【答案】(1)A海域有(日本)暖流流经,水温较高;B海域受到(夏威夷)高压中心控制,晴天多,日照强,水温较高。
    (2)冬夏季节水温差异显著,夏季水温较高,冬季水温低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日本暖流的影响范围向西扩展(形成支流),导致近岸海域的水温较高。或冬季:近岸海域受西北季风的影响,(日本暖流的位置偏东)沿岸海水流向自北向南,导致水温较低(或海水来自高纬度地区,水温较低)。
    【解析】(1)读图可知,A海域位于日本东部沿海,2月份水温明显较高,主要受沿岸日本暖流的影响,使水温升高;B海域位于夏威夷岛以东,由材料“夏威夷群岛附近的高气压中心,具有“夏季移向西北、冬季移向东南”的季节移动规律”可知,2月份高气压中心向东南移动,B海域受高压中心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天,太阳辐射强,水温较高。
    (2)读图可知,120°E近岸海域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水温的季节差异显著。由材料可知,海洋表层的水温,主要决定于太阳辐射、气压系统、盛行风、洋流等自然因子,120°E近岸海域夏季太阳辐射强,且受东南季风影响,日本暖流的影响范围向西扩展,导致近岸海域水温较高;冬季太阳辐射弱,且受西北季风控制,日本暖流位置偏东,沿岸海水自北向南流(寒流),导致沿岸水温较低;因此水温的季节差异显著。
    23.(2021·广东高三专题练习)海洋地理
    黑海是欧洲东南部和亚洲小亚细亚半岛之间的陆间海,海水由狭窄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溢注,与地中海沟通。黑海表层海水盐度(指海水中全部溶解的固体溶质质量与海水质量之比)平均为12%~22%,下层海水盐度显著升高。下图示意黑海位置。

    分析黑海表层海水盐度低于下层的主要原因。
    【答案】黑海地区年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上,周围有多条大河汇入,表层海水盐度偏低;因盐度较低,表层海水密度较小,抑制上下层海水交换,使下层海水得不到淡水稀释,盐度增高;由于黑海与地中海之间的盐度差异,导致盐度较低的表层海水由黑海流向地中海,盐度较高的底层海水由地中海流向黑海,使下层海水盐度更高。
    【解析】影响盐度的主要因素是降水量、蒸发量以及入海径流量。黑海周围以地中海气候为主,降水较多,海区纬度较高,蒸发少,同时河流较多,入海径流量较大,陆地径流对海水的稀释作用强,故表层海水盐度低;黑海表层盐度比深层盐度低,表层海水的密度小于下层海水密度,上下水层对流弱,下层海水得不到上层海水的稀释,因而下层盐度大;另外,黑海和地中海之间存在密度流,导致盐度较低的表层海水由黑海流向地中海,盐度较大的地中海海水从海峡下层流入黑海,使深层海水盐度加大。
    24.(2021·广东高三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示意大西洋表层某月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随纬变化图。

    指出图中①、②、③曲线代表的涵义。根据①、②、③的纬度变化特点推测图示月份,并说明理由。
    【答案】①为海水温度、②为海水盐度、③为海水密度;7(8)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海水温度最高值出现在赤道以北,从而导致海水密度与海水盐度相对低值也出现在赤道以北。
    【解析】根据海水盐度副热带海区最高、依次向南北两侧递减,海水温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的规律,以及密度与温度负相关,与盐度正相关,海水密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增,可判断图中①②③分别是温度、盐度和密度线。海水温度南北方向上的变化主要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图中海水温度最高值出现在赤道以北,且海水密度与海水盐度相对低值也出现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北半球,故可判断为7(8)月份。
    25.(2021·江门市新会第二中学高二期中)[选修2:海洋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山东省威海市,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为762.2mm,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近年来,城市供水量以年均4%的速度稳步增长。自2013年以来,当地已陆续采取修建水库蓄水、跨流域调入客水等方式保障城市供水,但同时也面临供水成本上升、水质较差等问题。
    下图为威海市地理位置示意图,威海市住建局于2018年年底完成了海水淡化专项规划工作。2019年7月,中欧水处理及膜技术产业园正式开园,大量高科技企业、高技术人才入驻园区,他们在海水淡化膜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先进产品。

    分析说明现阶段威海市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必要性及有利条件。
    【答案】必要性:威海市水资源短缺,供水需求大,发展海水淡化有利于增加供水储备、保障城市供水安全。有利条件:(海水量与质量、技术、成本、政策,)威海市三面临海,有许多开阔海域,海水水质优良,扩散性较好,适宜发展海水淡化;海水淡化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淡化成本下降;当地政府对海水淡化的重视与支持;中欧水处理及膜技术产业园为海水淡化项目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与产品支持。
    【解析】威海市海水淡化必要性可以从缺水、技术的成熟等方面分析作答。优势可以从地理位置优越,威海市三面环海,拥有辽阔的海域;政策的支持,让这个需要巨大资金项目可以开展来分析。威海市属于严重缺水地区,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城市供水量以年均4%的速度稳步增长。供水需求大,发展海水淡化有利于增加供水储备、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当地已陆续采取修建水库蓄水、跨流域调入客水等方式保障城市供水,但同时也面临供水成本上升、水质较差等问题。有利条件:威海市三面临海、海域辽阔,海水水质优良,扩散性较好,海水淡化资源充足;现阶段海水淡化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海水淡化成本下降;当地政府对海水淡化工作高度重视与积极支持;2019年7月,中欧水处理及膜技术产业园正式开园,大量高科技企业、高技术人才入驻园区,为海水淡化项目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与产品支持。
    26.(2021·广东高三其他模拟)[地理—选修2:海洋地理]
    冲浪是一项以海浪为动力,在海上体验“乘风破浪”快感的极限运动。风是形成涌浪的最主要因素。中国海岸线漫长,但优质浪点比较匮乏。山东青岛附近的石老人沙滩是我国北方的优质浪点之一。下图示意我国主要浪点分布。

    (1)简述我国主要浪点的分布特征。
    (2)推测青岛石老人沙滩冲浪的最佳季节并分析此季节风浪大的原因。
    【答案】(1)①沿海岸线分布,且分布不均;②南多北少;③集中分布在海南岛的东南侧和台湾岛的东北部、南部。
    (2)季节:7~9月份(或夏季)。原因:①该季节盛行东南风,石老人沙滩位于迎风海岸,风大浪高;②该季节附近海域低压活动相对频繁,风力强盛。
    【解析】
    (1)分布特征: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主要浪点沿海岸线分布,且分布不均;呈现出南多北少的特征;海南岛的东南侧和台湾岛的东北部、南部特别集中,浪点密集。
    (2)每年的夏季是冲浪的最佳季节。原因:夏季盛行东南季风,石老人沙滩位于迎风海岸,风大浪高,风是形成涌浪的最主要因素,风大冲浪运动才刺激精彩;该季节附近海域低压活动相对频繁,风力强盛,有助于冲浪运动,体验“乘风破浪”快感。
    27.(2021·广东高三专题练习)[海洋地理]
    坐底式海洋环境监测系统是以布放在海底的坐底式平台为依托,集成多种海洋环境监测设备,可以获取多类海洋环境要素的监测系统。北黄海獐子岛海域是我国重要的海珍品养殖基地之一,也是我国最大的虾夷扇贝养殖基地,该海域连续多年布放坐底式海洋环境监测系统,以保障渔业生产活动。下图示意待下水作业的浅海小型坐底式海洋环境监测系统实物。

    指出獐子岛海域坐底式海洋环境监测系统可以为渔业生产提供的海洋环境信息,并分析该地监测系统工作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
    【答案】水温、水压、水体流速、H、营养盐浓度、溶解氧、水下音视频信息等。困难:该海域渔业发达,水下渔网易缠绕监测系统;贝类生物附着,干扰监测器的正常工作;冬季海水表层结冰,导致监测系统布放、回收困难。
    【解析】坐底式海洋环境监测系统集成多种海洋环境监测设备,其为渔业生产提供的海洋环境信息可以从海水的物理、化学、生物性质等角度分析。由于该地渔业发达,尤其是虾夷扇贝养殖业发达,水下监测系统工作过程中可能面临被渔网缠绕生物附着等问题;北黄海纬度较高,冬季海水结冰也会干扰监测系统的布设和回收。
    28.(2021·广东高三专题练习)[海洋地理]
    甲烷是大气中重要的温室气体,由产甲烷菌经过生化作用产生。北冰洋海底及海岸带储藏了巨量的甲烷,气候变暖导致北冰洋上空的大气甲炕含量升高。某研究小组对加拿大北极和亚北极海水中的溶解甲烷展开研究。下图示意采样点位置分布。

    说出采样点分布特征,并简述气候变暖导致该地甲烷含量升高的原因。
    【答案】特征:基本沿海岸线呈线状分布;延伸长度较长。原因:海岸带冻土融化释放甲烷;温度升高,海底甲烷泄漏(天然气水合物分解);河流解冻,为产甲烷菌输送更多营养。
    【解析】由材料图文可知,采样点集中分布在北冰洋南部海岸,沿海岸线呈线状分布;延伸长度较长。气候变暖后导致北极沿岸地区储藏的甲烷释放出来;气候变暖后河流携带了更多的物质,为产甲烷菌输送更多营养。
    29.(2021·哈尔滨市第一中学校高三三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沿海及岛屿是我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海上风电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近海风电是我 国近年来的开发重点,相比陆上风电,海上风电机组的尺寸更 大,高度可达二三百米,单叶片长度超过100米,这些风电机组 整齐地排列在海岸线上,形成“风车森林”;为固定风车,必须在海底打下一个个风电基座,形成人工岛礁群。海上风电的崛起 将有效缓解我国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的局面,同时也会给海洋带来很大的变化。

    分析我国沿海地区的风电建设对近海环境产生的影响。
    【答案】不利影响:风电建设形成的“风车森林”会造成海洋空间的破碎化,导致鸟类栖息地的丧失;密集的风电机组设备,可能会导致鸟类被碰撞致死;风电机组产生的噪音和电磁场,会影响鸟类的迁徙路线,对一些海洋生物产生危害;海洋空间的破碎化会影响渔业和海上交通等人类活动。有利影响:风电基座形成的礁石群可以为鱼类和无脊椎动物提供庇护和产卵场所,鱼类数量比周围更多;礁石群可以形成许多新的动物群落,生物多样性有所增加。
    【解析】不利影响:海底电及风机的施工污染了水质,对海洋生物造成一定伤害;近海上风电场的建设会直接占用鸟类的栖息地,影响了海鸟的筑巢和繁衍;密集的风电机组设备,可能会导致鸟类被碰撞致死;会影响渔业和海上交通等人类活动;海上风电场的建设必然会改变原有的自然景观。有利影响:风电基座形成的人工礁石群可以为鱼类和无脊椎动物提供新的庇护和产卵场所,有更好的生存环境,产鱼量更大;礁石群可以培育新的动物群落,海洋生物多样性增加。
    30.(2021·宁夏高三)
    因濑户内海水质恶化越来越严重,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制定了《濑户内海环境保护特别措施法》。该法对周边农业退水和工厂污水排放进行了严格限制,实施后有效改善了濑户内海的水质。但近年来,由于海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过少,濑户内海地区出现了养殖海苔颜色变淡、渔获量减少等问题。日本环境省表示“濑户内海海水过于干净”,将采取措施改善现状,保护渔业和养殖业。下图为濑户内海分布示意图。

    说明导致濑户内海海水“过于干净”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答案】原因:污水、废水处理和排放标准高,落实到位;农业退水排放少;海域相对封闭,与外海交换少;海生藻类和种植海苔对氮、磷等营养物质消耗多。措施:调整废水排放标准,有针对性地增加营养物质排放;水库、蓄水池开闸放水,将底部污泥排入海中;适度养殖,降低养殖强度。
    【解析】原因:政策,日本制定了《濑户内海环境保护特别措施法》。该法对周边农业退水和工厂污水排放进行了严格限制,使得排放进入濑户内海的污水减少,同时因为濑户内海比较封闭,与外海的污染水沟通较少,所以水质相对能够维持的好,加上海域内部养殖海苔等消耗了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应对措施:控制污染是对的,但是可以适当提高排放标准,有针对性的使得一些氮磷等成分比较高的污水排放进来,另外提出濑户内海太过于干净的主要是养殖户,海水干净肯定是没错的,问题就出在没有满足海苔养殖户的需求,这个时候要么海苔养殖户自己增加一些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投放要么就减少该海域的海苔养殖密度和强度,这样能够使得该海域的氮磷相对够用。或者是水库的底部含有大量的泥沙,可以在丰水期的时候开闸放水冲砂,给海域增添一点营养物质的来源。
    31.(2021·广东高三专题练习)[选修2:海洋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波浪能是指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下图示意我国沿海局部海域波浪能密度的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从海底地形的角度,分析该区域波浪能密度南北差异的成因,并说出南部波浪能开发的优势条件。
    【答案】原因:和南部相比,北部海域大陆架宽浅,海底摩擦作用较大,波浪能密度较小;条件:波浪能密度大;海岸线曲折,适宜波浪能发电的地点多。
    【解析】从图示等波浪能密度值线数值分析,北部密度较小,南部密度较大。其原因受海域水深的影响,从等深线数值及分布分析,北部海域数值小,分布稀疏,表明大陆架宽浅,海底摩擦作用大,波浪能密度较小;而南部海域水深,海底摩擦作用小,波浪能密度较大。南部地区波浪能开发可从资源优势、当地的自然环境等方面考虑,图中可看出等值线密集说明资源量大,海岸线曲折适宜建发电站;附近地区经济发达,技术先进,具有开发波浪能的市场和能力。
    32.(2021·广东高三专题练习)[模块A-一选修2海洋地理]
    珊瑚礁为全球10%的经济鱼类和近30%的其他海洋生物提供生活环境,被誉为“海底热带雨林”;珊瑚不仅被广泛用作装饰品,还有极高的药用价值。珊瑚礁的主体由珊瑚虫组成,珊瑚虫适宜生活在23~27C的清洁海域,水温超过30C会导致珊瑚虫大量白化死亡。目前,全球已有超过一半珊瑚礁出现严重退化,南海珊瑚礁的珊瑚覆盖率仅剩20%。自2009年起,中国科学院开始探索人工繁育珊瑚虫幼体,并成功将幼体移植到已退化的珊瑚礁上。截至2017年,中国科学院已经在南海成功修复约十万平方米珊瑚礁。
    分析南海珊瑚礁退化的主要原因,并说明中科院修复南海珊瑚礁的意义。
    【答案】原因:全球气侯变暖(厄尔尼诺现象),南海水温异常升高,导致珊瑚大面积死亡;南海航线繁忙,油污增多使水质变差;珊瑚经济价值高,南海珊瑚礁遭到大量采挖意义:保护海洋生物的栖息地,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经济鱼类的生活环境,促进南海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抵御海浪侵袭,保护南海岛屿海岸线。
    【解析】由材料分析可知,珊瑚不仅被广泛用作装饰品,还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所以南海珊瑚礁会遭到大量采挖。同时珊瑚礁的主体由珊瑚虫组成,珊瑚虫适宜生活在23~27C的清洁海域,水温超过30C会导致珊瑚虫大量白化死亡,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南海水温会随之升高,导致珊瑚大面积死亡,且南海航线繁忙,油污增多使水质变差,所以会导致南海珊瑚礁退化。中科院修复南海珊瑚礁的意义:由材料可知,南海珊瑚礁的珊瑚覆盖率仅剩20%,中国科学院开始探索人工繁育珊瑚虫幼体,并成功将幼体移植到已退化的珊瑚礁上,这样可以保护海洋生物的栖息地,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同时珊瑚礁为全球10%的经济鱼类和近30%的其他海洋生物提供生活环境,这样可以保护经济鱼类的生活环境,促进南海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抵御海浪侵袭,保护南海岛屿海岸线。
    33.(2021·贵州)
    海岸线是海洋和陆地的分界线,可分为自然海岸线和人工海岸线。海岸带包括海岸、海岸线以及近岸海域,是海洋与陆地交互作用最显著的地带,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生态系统。据统计:1940-2020年我国大陆自然海岸线由1.5万千米减少到0.6万千米,人工海岸线由0.3万千米增加到1.3万千米。
    简析近80年来我国人工海岸线快速增长可能带来的影响。
    【答案】增加基础设施投入和建设,促进就业;改变原有海岸及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影响生物多样性;对近岸海域产生污染、导致海水水质下降;造成近岸泥砂淤积、航道阻塞;近岸洋流受影响等。
    【解析】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个角度分析,有利影响主要从人工海岸线工程建设方面分析。人工海岸线的修建增加了基础设施投入和建设,提供了就业岗位,有利于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不利影响主要在于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方面分析。人工海岸线快速增长打破自然生态平衡,威胁生物多样性,破坏海岸线景观,增加海洋风险等。同时海岸线工程建设还会对对近岸海域产生污染、导致海水水质下降。
    34.(2021·广东高三专题练习)(海洋地理)
    北部湾是我国沿海主要的海雾多发区之一,年均海雾日数达到20天以上,且多为平流冷却雾,即暖湿空气流经冷海面,近海面空气冷却达到其露点温度而形成雾;下面左图、右图分别示意北部湾海洋各月海雾出现頻次及不同海温北部湾海雾发生频率。

    说出北部湾海雾高频次出现的海温范围及主要季节,并分析北部湾该季节有利于海雾形成的条件。
    【答案】海温范围:17-23℃;主要季节:春季(冬春季);有利条件:纬度低,春季海温适中;春季太阳直射点北移,来自低纬的暖湿气流增多;春季北部湾海陆温度差异小且受冬季风影响小,风力弱。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水温17-23℃时,北部湾海雾发生频率最高;在1到4月份海雾发生的频次最高,为冬春季节。结合材料中信息,北部湾海雾主要为平流雾(即暖湿空气流经冷海面,近海面空气冷却达到其露点温度而形成雾),1到4月份太阳直射点开始北移,低纬度暖湿气流北上增多;加之北部湾海区,此时海水温度适宜(相对于暖湿气流温度偏低,水汽易凝结),受冬季风影响小,风力弱,有利于海雾的形成。
    35.(2021·广东高三专题练习)(选修2:海洋地理)
    海雾是在海洋的影响下发生在海上或沿海地区上空低层大气中凝结的水滴或冰晶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米的一种天气现象。某年4月某时段渤海曹妃甸附近海域发生了海雾。本次海雾维持时,该海域盛行东南风,海气温差基本维持在3℃以内。下图是4月27日8时至30日20时曹妃甸附近海域海、气温度变化。

    指出本次海雾形成的时段,并分析形成本次海雾的原因。
    【答案】28日-29日。东南风带来暖湿气流,提供充足水汽;海温低于气温,大气降温,水汽凝结;气温逐渐降低使得海气温差逐渐减小到3℃以内;海温低于气温,导致大气存在逆温层,大气稳定利于形成雾。
    【解析】由题干材料“本次海雾维持时,该海域盛行东南风,海气温差基本维持在3℃以内。”可以发现在图片中海气温差小于3℃的时间是28日-29日。其原因是该海域盛行东南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的水汽到曹妃甸,随着气温降低,出现了海温低于气温的现象,水汽受冷凝结,且海气温差减小到3℃以内,同时由于气温低于海温,形成逆温,大气稳定,雾气不易散。
    36.(2021·广东高三专题练习)(地理——选修2:海洋地理)
    现时人工海岸线的海堤由于表面光滑且吸热,不利于海洋生物依附与生长。香港的东涌新市镇预设置全港首条生态海岸线,将于2022年动工。该生态海岸线由三部分组成,其中的岩石生态海岸线用砖建成。生态砖(下图)的表面有凹凸花纹,pH值接近海水,其高低错落堆砌的孔洞可生态有效模仿潮间带,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

    分析岩石生态海岸线如何为生物提供栖息地。
    【答案】当涨潮时海水淹没海岸线,潮退后生态砖堆砌的孔洞滞留海水,在日光暴晒下海水避免石砖高温;生态砖的pH值接近海水,可营造适宜生物生长的水生环境,其凹凸坑纹利于藻类与贝类等依附生长,储水坑洞可为小型鱼类与底栖动物提供栖息地,构成小型生态圈。
    【解析】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提取和分析能力,对比现代人工海岸结合香港岩石生态海岸线的特点进行分析,如图可知,其中的岩石生态海岸线用砖建成,且切成孔洞,有利于在涨潮是滞留部海水,可以为海洋部分生物提供生存环境,构建小型生态圈,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还可以减少岩石生态海岸线的昼夜温差,使得岩石生态海岸线更加接近原始状态;生态砖的表面有凹凸花纹,且PH值接近海水,可以通过人工营造与海洋相似的生态环境,凹凸花纹,有利于部分生物(藻类)的附生等。
    37.(2021·广东高三专题练习)[选修2:海洋地理]
    浙江是我国重要的海洋大省之一,海洋资源极为丰富《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提出“港航强省”战略,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下图示意浙江省地理位置。

    说明浙江省的主要海岸类型,并分析依托其海洋资源可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
    【答案】海岸类型:因海岸线曲折、多岬湾,因此属于基岩海岸。
    优势产业:利用优良港口,发展港航物流业;利用众多海岛,发展海上观光旅游业;利用便利海运,发展临港制造业;利用沿海渔业资源,发展现代海洋牧场
    【解析】海岸类型:从图中可以看出,浙江省的海岸线曲折、多岬湾,符合基岩海岸的特征,属于基岩海岸。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浙江省海岸线曲折、多岬湾,有众多的优良港口,海运便利,可以发展港航物流业、发展临港制造业等;浙江省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可以发展发展海岛观光旅游业;浙江省地处亚热带沿海地区,光照热量充足,渔业资源丰富,可以发展现代海洋牧场。
    38.(2021·广东高三专题练习)[海洋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地震发生后,日本福岛核电站严重损级。在应急处理后,大量的核废水处理水被装入储水罐中,预计2021年所有的储水罐将被全部装满。据报道,日本政府计划将福岛核废水处理水排入太平洋。
    指出影响排入太平洋核废水处理水扩散的主要因素,并分析这些核废水处理水可能带来的危害。
    【答案】主要因素是洋流。导致部分海域海水污染;海洋生物受放射性污染死亡或变异,破坏海洋生态平衡;造成放射性物质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对海洋渔业生产造成冲击。
    【解析】排入太平洋核废水处理水主要随洋流(日本暖流和北太平洋暖流)向其他海区扩散。带来的危害可以从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方面分析。生态环境:核废水中含有放射性物质,会造成排放海域的海水污染,并随洋流向其他海域扩散;海洋生物受放射性污染死亡或发生变异,破坏海洋生态平衡,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社会经济:放射性物质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并在人体内不断积累,危害人体健康;对海鲜贸易和海洋渔业生产产生一定的冲击。
    39.(2021·广东高三专题练习)(地理——选修2:海洋地理)
    2020年11月10日,核心部件国产化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创造了深度达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奋斗者"号在海底停留了6个小时,带回了矿物、沉积层、深海生物及深海水样等,并完成了和水上的通话。其研制及海试的成功,对促进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加快海洋强国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叉。下图为"奋斗者"号宣传海报。

    指出“奋斗者”号在万米深海面临的海洋环境挑战,并说明其成功海试对我国今后海洋开发利用的意义
    【答案】挑战:超高水压;完全黑暗(无光照);水温低;复杂的海底地形。意义:深海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能源,有利于开发深海资源;带动深海材料、设备等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提高海洋开发的技术:研究海底环境,有助于提高深海科研水平:利用特殊的深海环境,拓展海洋开发的新空间。
    【解析】根据材料"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潜水深度为10909米,海水深度大,会面临超高的水压、无光的黑暗环境、水温低、水流不稳定以及海底地形复杂等挑战。海洋开发利用的意义从资源开发、研究、空间、相关产业等方面作答,根据所学知识海洋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本次海试成功有利于开发深海的资源;带动和潜水相关的产业的发展,提高深海科研水平,促进深海空间的利用等。
    40.(2021·广东高三其他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海上浮动核电站是核反应堆和船舶工程结合的一种移动式小型核电站,可为海洋石油开采、偏远岛屿、大功率船舶和海水淡化等提供稳定的电力。有效据显示,原油发电成本大约2.0元/千瓦时,而海上核能发电成本约0.9元/千瓦时。我国计划于2021年率先在渤海和南海部署此类核电站。
    图1是我国“南海诸岛区域图”,图2是“海上浮动核电站与海水淡化关联生产过程示意图”

    (1)描述南海诸岛分布特点。
    (2)分析浮动核电站同步进行海水淡化的优势。
    【答案】(1)岛屿数量多,分布范围广;分布不均匀(相对集中),集中分布于东北部、中部及南部;
    (2)浮动核电站发电过程,可利用其废热和电能进行海水淡化,缓解海岛普遍缺水问题;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热污染;
    【解析】(1)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要从总体分布特征、极值及区域差异角度叙述。读图可知,南海诸岛分布范围广大,数量众多,多小岛和群岛,主要分布在南部的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东沙群岛,东北部就中部和南部较为集中,总体分布不均匀。
    (2)浮动核电站同步海水淡化的优势要结合海上浮动核电站与海水淡化关联生产过程示意图进行分析。海岛远离陆地,淡水资源储存空间不足,淡水资源短缺,从关联图可知,浮动核电站发电过程,可利用其废热和电能进行海水淡化,缓解海岛普遍缺水问题;废热如果不加处理,会导致热源污染,而利用废热进行海水淡化,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热污染。
    41.(2021·广东高三专题练习)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弹涂鱼是徘徊在海陆之间的“两栖”鱼类,具备了短暂离水,甚至在潮间带的滩涂上挖掘洞穴的能力。滩涂淤泥里隐藏着丰富的底栖动物和硅藻,弹涂鱼以硅藻为食,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面对来自鸟类等的威胁。弹涂鱼为舌尖上的美食,亦是环境指示物种,其体内富集的重金属含量可以作为潮间带环境污染程度的参考指标。
    简述弹涂鱼在滩涂湿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近年来弹涂鱼数量减少的原因。
    【答案】丰富滩涂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增加滩涂淤泥的通气性,促进红树林等滩涂植物的生长;生理指标对环境污染物敏感,可用于环境监测。弹涂鱼味道鲜美,人类过度捕杀;生存环境受到污染;鸟类捕食加剧减少。
    【解析】结合材料可知,弹涂鱼的存在增加了滩涂湿地的生物多样性 ;弹涂鱼在潮间带的滩涂上挖掘洞穴 ,可以增加淤泥的透气性 ,利于植物生长 ;另外弹涂鱼是环境指示物种 ,可以用来进行环境监测 。弹涂鱼是舌尖上的美食 ,受到人类过度捕杀 ;它在享受美食时也会被鸟类捕食;另外环境污染也会使弹涂鱼数量减少。
    42.(2020·广东梅州市·高三一模)(地理选做题——海洋地理)
    在相当长时期内我国矿产资源需求仍呈增长态势,石油等大宗矿产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开发海洋石油资源成为必然。左下图为我国海上石油沉积盆地分布图,右下图为我国石油海洋工程能力达到的水深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

    结合材料分析目前我国海上石油开采量较少的原因?未来我国大规模开发海上石油资源应该注意的问题?
    【答案】开采难度大;开采成本高;目前我国海洋石油开采技术较低;海洋环境恶劣,防止石油泄漏;保护海洋生态;防范海洋灾害
    【解析】石油开采量较少的原因可从开采难度、开采成本、开采环境和技术等方面分析其原因。海上石油开采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开采难度大;海底地形复杂、海面风浪大等不利条件导致开采成本高;目前我国海洋石油开采技术较低;海洋环境恶劣也导致海上石油开采量较少。应注意的问题可从预防与保护两方面分析。海上石油开采要防止石油泄漏,避免海洋石油污染;保护海洋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防范海洋灾害,减少损失。


    相关试卷

    2021年高考地理真题与模拟题分类训练专题21海洋地理(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年高考地理真题与模拟题分类训练专题21海洋地理(含解析),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甲处海底宏观地形是,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海洋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选修2,[地理——选修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中地理高考专题21海洋地理-2021年高考地理真题与模拟题分类训练(学生版):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专题21海洋地理-2021年高考地理真题与模拟题分类训练(学生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甲处海底宏观地形是,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海洋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选修2,[地理——选修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中地理高考专题19中国地理-2021年高考地理真题与模拟题分类训练(教师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专题19中国地理-2021年高考地理真题与模拟题分类训练(教师版含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三次产业结构统计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