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超声波与次声波精选题44道01
    超声波与次声波精选题44道02
    超声波与次声波精选题44道03
    还剩3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超声波与次声波精选题44道

    展开
    这是一份超声波与次声波精选题44道,共40页。

    超声波与次声波精选题44道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英国科学家切断番茄植株的茎,用人耳倾听没有引起任何听觉。但在靠近茎的切口处放置录音机录音,然后用超大音量、超低速度播放,居然能清晰地听到“尖叫”声。这说明,番茄植株遭受伤害后,会发出(  )
    A.响度很小的超声波 B.响度很大的超声波
    C.响度很小的次声波 D.响度很大的次声波
    2.有一种电动牙刷,它发出的超声波,能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动牙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3.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4.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松涛、鸟语、流水潺潺、琴声悠悠,让人心旷神怡。以下说法中符合事实的是(  )
    A.吼猴能发出很大的吼声,是因为其声带振动得很快
    B.泥石流来临前会发出超声波,可通过发出的超声波提前预报
    C.小提琴和二胡发出的声音波形图有很大的不同,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D.蚊子飞行时翅膀振动频率为250~600Hz,所以人耳无法听到
    5.下列关于“人耳听不见的声音”和“人眼看不见的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空气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远大于次声波的传播速度
    B.超声波的频率大于次声波的频率
    C.红外线从空气射向玻璃传播速度变小
    D.它们的传播速度都与介质有关
    6.英国科学家切断番茄植株的茎,用人耳倾听没有引起任何听觉.但在靠近茎的切口处放置录音机录音,然后用超大音量、超低速度播放,居然能清晰地听到“尖叫”声。这说明,番茄植株遭受伤害后,会发出(  )
    A.响度很大的次声 B.响度很大的超声
    C.响度很小的次声 D.响度很小的超声
    7.伦敦奥运会期间英国军方将配备一种远程声波安保设备,该设备工作时可以产生高达150分贝的声音,尖锐的声响会让人耳感到刺痛,既可用作高音喇叭,也可用作非致命性武器驱散人群。关于该设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设备产生的是超声波
    B.该设备产生的是次声波
    C.“150分贝”是指所产生声音的响度
    D.“150分贝”是指所产生声音的音调
    8.黑匣子是用来记录飞机飞行中各种数据的装置,一旦出现空难,只要找到黑匣子,人们便可知道飞机失事的原因。黑匣子装备了水下信标,一旦飞机坠入水中时,信标开始发送超声波脉冲。从中我们可知(  )

    A.超声波脉冲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超声波脉冲可以被人耳直接听到
    C.超声波脉冲主要是用来传递信息
    D.超声波脉冲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9.如图所示,海底地形测绘船依靠声呐设备收集信息,信息的载体是(  )

    A.超声波 B.次声波 C.引力波 D.紫外线
    10.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频率越大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
    C.街头安装的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
    D.超声波、次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1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超”检查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B.次声波是指频率低于2000Hz的声音,人能够听到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D.凡是物体做有规律的振动所发出的声音都不属于噪声
    12.随着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的出现,指纹识别手机越来越普及。下列对超声波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有较强的穿透能力,能够穿透屏幕
    B.频率超过20000Hz,人类听不到
    C.速度比普通声波快,解锁时间短
    D.能够传递信息,分析比对指纹
    13.如图所示是一款超声导盲手杖,它可以通过发射超声波并接收反射波,探测周围5m内障碍物的情况,将其处理成语言信号及时播放出来。它能帮助盲人辨别障碍物的方位、距离、大小甚至形状等信息,方便出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的频率低于20Hz
    B.该超声导盲手杖的定位原理与声呐测距的原理相同
    C.该导盲杖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在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来临之前会产生超声波
    14.2021年牛年春晚即将结束,电视机里又传来《难忘今宵》的歌声,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歌声听起来音调很高亢,属于超声波
    B.在厨房洗碗的你一听就知道是李谷一在演唱,这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C.这么优美的歌声一定不是噪声
    D.现场观众听到的声音是歌唱家声带振动发出的,电视机前的观众听到的声音是电视机音箱振动发出的.可见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1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响度
    B.汽车上的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的
    C.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所计时间偏短
    D.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
    16.最近巴西设计师将3D打印技术与医用B超相结合,给准妈妈腹中胎儿打印了1:1的3D模型(如图),作为孩子成长的记录。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B超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
    B.超声波的频率太高,人耳听不到
    C.超声波虽然人耳听不到,但能传递信息
    D.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二.多选题(共2小题)
    (多选)17.下列设备中利用了超声波工作的是(  )
    A.激光切割机 B.倒车雷达仪
    C.声呐探测器 D.彩超检测机
    (多选)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超声波频率高,所以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在建筑方面,设计、建造大厅堂时,必须把回声现象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
    C.利用超声波能够预报地震台风和侦察大气中的核爆炸
    D.利用声呐确定鱼群的位置,说明超声波可以在水中传播
    三.填空题(共19小题)
    19.2021年5月21日,云南大理漾濞县连发多次地震,最高达6.4级。地震时会伴有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的产生:一般情况下,声波在地面下岩石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快”或“慢”)。
    20.小轿车倒车雷达的探头是利用   (选填“电磁波”或“超声波”)传感器工作的,倒车雷达   (选填“能”或“不能”)在月球上工作。
    21.海豚的发声频率范围非常大,当海豚发出了80000Hz的声波时,此声波属于   声波,这种声波人耳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如图所示,海豚会利用回声寻找沙丁鱼群,假如经1s后海豚听到回声(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则此时海豚与沙丁鱼群的距离为   m。

    22.为治理城市汽车乱鸣笛的违法乱象,无锡市交管局亮出新招:将声呐监控设备固定在道路旁,当接收到汽车鸣笛声时,声呐设备发出   (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对鸣笛车辆进行定位,再通过视频记录该车违法信息。声呐发出的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填“>”、“<”或“=”)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23.如图是一种新概念武器﹣﹣次声武器,次声武器能发射频率低于   Hz的次声,使其与人体发生共振,致使共振的器官造成损伤甚至导致人死亡。你认为次声武器   (选填“能”或“不能”)用在科幻小说的太空大战中。

    24.地震时会伴有次声波的产生,这种波的频率低于    Hz;一般情况下,声波在地面下岩石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
    25.当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是次声波时,人类就听不到大象的“声音”,这是因为人耳不能听到频率   (选填“高于”或“低于”)20Hz的声音。
    26.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了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   Hz,人类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这种声音。利用声呐装置发出的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可以发现潜艇、鱼群等水下目标。
    27.汽车上的倒车雷达是利用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探测障碍物,帮助司机倒车,声呐也是利用它来工作的,但我国2020年11月24日发射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却不用声呐来探测周围目标,原因是   。
    28.医院里用“B超”诊断胎儿发育是否正常,“B超”是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用超声波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有   。预测地震、台风来临是利用了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29.2020年5月18日在云南昭通市巧家县发生5.0级地震,造成4人死亡,23人受伤。地震观测站是利用   接收器来测定何时何地、发生了几级地震的,医护人员在救治伤员时,使用的“B超”是利用   获得信息的(均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30.如图,将眼镜放在超声波清洗机中清洗时,眼镜上的污垢振动频率大于    Hz;超声波可以让物体高频率振动,说明声波具有    ;人耳听到超声波清洗机工作时发出的“嗡嗡”的声音,这    (是/不是)超声波。

    31.动物的听觉范围通常与人不同。大象的语言可以用人耳听不到的    波交流,蝙蝠可以利用    波进行捕食。
    32.习总书记在青岛考察时指出,发展海洋科研是推动强国战略的重要方向。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海水声学探测器,安装了包括导航、水声通信测速、图象信号传输等多部不同功能的声呐,声呐使用时发出的是    (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33.云南北迁亚洲象群牵动全国人民的心,如图是亚洲象迁移时的情景,象群之间通过频率    (选填“大于”或“小于”)20Hz的次声波相互交流传递信息。

    35.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通常在   ,监测与控制   波有助于减少它的危害,并可以用来预报地震、台风。
    36.近期报道十几头大象集体从云南南部一路向北迁徙了几百公里。一路上大象的很多活动似乎在“悄无声息”中进行,实际上它们可以用低于20Hz的    声波交流。
    37.2020年5月18日在云南昭通市巧家县发生5.0级地震,地震观测站是利用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接收器来测定何时何地、发生了几级地震的,医护人员在救治伤员时,使用的“B超”是利用超声波获得信息的,医院里还会利用超声波碎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
    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38.如图所示是探究声音特性的小实验:
    (1)用手拨动钢质刻度尺,钢尺会发出声音,增大钢尺振动的幅度,声音的   大。
    (2)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听到的声音不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长时,声音较   (选填“高”或“低”),钢尺振动较   (选填“快”或“慢”),这是探究   与声源振动   的关系。
    (3)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此时产生的声音为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39.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雪花落水也有声
    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是有科学道理的,但是却缺少发现它们的眼睛。一般的常识告诉我们,雪花落水静悄悄,毫无声响。不过,雪花落水真的发生声波,在3月份一期的《自然》杂志上,几个科学家联名发表文章,宣布了他们的上述结论。
    首先要说明的是,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50000Hz到2×105Hz之间,高于人们能听见的声波频率。但是,海里的鲸鱼就能听到雪花落水所产生的声响,并且这些声响令鲸鱼异常烦躁。然而,请不要想当然,这些声音不是雪花与水面撞击发出的,而是…
    冷战时期,当时美国海军要监视苏联潜水艇的活动,他们发现,在下雨的时候,水下声呐工作效果不好,常有噪声干扰,甚至干脆无法监听。
    著名的约翰•霍甫金斯大学机械工程系的普罗斯佩勒提教授是个奇才。普罗斯佩勒提断定,这些声音不是雨滴撞击水面发出,而是含在雨滴中的气泡振动发出的。克拉姆有一个设备:一个每秒可拍摄1000张照片的高速水下摄影机。利用这台摄影机,他们确实在下雨时发现水中产生气泡,这些气泡还在不断地收缩、膨胀、振动。普罗斯佩勒提的理论基础和数学能力也很高,他通过计算得出,下雨时哪些噪声的频率和衰减情况确实与气泡的振动状况协调一致,从而证实他们的理论完全正确。他还发现,大气泡振动产生低频声波,小气泡振动产生高频声波。普罗斯佩勒提通过理论分析指出,气泡是要将自己的体积与水的密度相适应,才不断收缩和膨胀的。
    事情还没有结束,人们告诉他们,渔民常抱怨,在下雪时他们的声呐也常常侦听不到鱼群。一开始,他们也不信,因为雪花中含有90%以上的水,空气不多。但是,他们不是简单否认,而是要用实验来验证。在一个风雪的夜晚,他们在一个汽车旅馆的游泳池找到了证据,雪花落水时也产生气泡,同样,这些气泡也振动,从而发出声波。其实,无论是人们打水漂时所听到的细微声响,还是瀑布的隆隆震响,都不是(或主要不是)来自石块及岩石与水的碰撞,而是由于气泡。你看,大自然是何等奇妙,而从事科研的人们在发现真理的时候又是多么幸福。(1)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属于   (超声波/次声波)。
    (2)声呐装置是利用仿生学原理制成的,它模仿的是下列哪种生物   。(填字母)
    A.蝙蝠 B.猫 C.狗 D.大象
    (3)雪花落水发出的声音对人来讲不是噪声,站在鲸鱼的角度看   (是/不是)噪声。
    (4)科学家们发现,不论是雪花落水,还是雨滴落水,都会引起气泡的   ,这个声音能被鲸鱼听到,说明   能传播声音。
    (5)在探究雨滴落水产生声音的过程中,科学家们进行了下列的过程,请你把它们按正确的顺序排列起来   (填序号即可)。
    A、归纳分析B、进行实验C、提出假设D、得出结论。
    五.计算题(共1小题)
    40.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为了开辟新航道,某科学探测船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如图示,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0.6s被探测仪器接收。
    (1)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为了有更好的回收效果,最好用   声波。
    (2)通过计算说明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舱底的距离是多少?

    六.综合能力题(共2小题)
    4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

    传统指纹识别TouchID已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随着黑科技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SenseID的出现,屏下指纹的全面屏手机变得越来越普及。
    与传统指纹识别不同,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是通过发射超声波扫描紧贴屏幕的指纹,并根据接收到的反射超声波分析得出指纹的信息,进行比对解锁。
    超声波是频率超过人类听觉上限的声波,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能够穿透玻璃、铝、不锈钢、蓝宝石或塑料等。此外,超声波扫描能够不受手指上可能存在的污物影响,例如汗水、护手霜或凝露等,从而提供一种更稳定、更精确的认证方法。
    (1)超声波   (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SenseID系统能置于手机内部,是因为超声波具有   。
    (3)SenseID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的特性。
    (4)SenseID系统利用了仿生学原理,它模仿了下列哪个选项的生物   。
    A.蝙蝠 B.蜘蛛 C.青蛙 D.猫
    (5)某手机利用SenseID,从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到指纹反射的超声波,用时8×10﹣6s,可知SenseID系统到手机屏幕表面的距离为   mm.(超声波传播的速度取900m/s,不计SenseID系统的大小)
    (6)SenseID系统向手指上若干个位置发射超声波,检测到被手指反射的信号时所需的时间随位置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这些位置指纹的大致形状,图2选项最符合的是   。

    42.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
    传统指纹识别TouchID已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随着黑科技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SenseID的出现,屏下指纹的全面屏手机变得越来越普及。与传统指纹识别不同,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是通过发射超声波扫描紧贴屏幕的指纹,并根据接收到的反射超声波分析得出指纹的信息,进行比对解锁。超声波是频率超过人类听觉上限的声波,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能够穿透玻璃、铝、不锈钢、蓝宝石或塑料等。此外,超声波扫描能够不受手指上可能存在的污物影响,例如汗水、护手霜或凝露等,从而提供一种更稳定、更精确的认证方法。
    (1)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    Hz的声音,人耳通常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超声波。
    (2)SenseID系统能置于手机内部,是因为超声波具有    。
    (3)SenseID系统利用了仿生学原理,它模仿了下列哪个选项的生物    。
    A.蝙蝠B.蜘蛛C.青蛙D.猫
    (4)某手机利用SenseID,从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到指纹反射的超声波,用时8×10﹣6s,可知SenseID系统到手机屏幕表面的距离为    mm。(超声波传播的速度取900m/s,不计SenseID系统的大小)
    (5)SenseID系统向手指上若干个位置发射超声波,检测到被手指反射的信号时所需的时间随位置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这些位置指纹的大致形状,图2选项最符合的是    。
    七.解答题(共2小题)
    43.阅读下列三篇短文,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A.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①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B.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再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②与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出简单的曲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原理。
    C.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使人丧生。
    (1)请你将上面短文A、B中①和②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①   ;②   。
    (2)文中的“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   。
    (3)从短文C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在   左右,声具有   。
    (4)短文B中所填的物理量和音调之间的关系是   。
    44.如图所示,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在其前方有一固定的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信号用时0.6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信号用时0.4s,测出汽车的速度为34m/s。已知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求:测速仪两次发出信号的时间间隔。


    超声波与次声波精选题44道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英国科学家切断番茄植株的茎,用人耳倾听没有引起任何听觉。但在靠近茎的切口处放置录音机录音,然后用超大音量、超低速度播放,居然能清晰地听到“尖叫”声。这说明,番茄植株遭受伤害后,会发出(  )
    A.响度很小的超声波 B.响度很大的超声波
    C.响度很小的次声波 D.响度很大的次声波
    【分析】用超大音量,增加声音的响度;超低速度播放,减少声音的振动频率,改变音调。
    【解答】解:用超大音量播放表示原来的响度小;
    超低速度播放表示原来的音调高,番茄植株遭受伤害后,会发出响度很小的超声,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特性,是一道基础题。
    2.有一种电动牙刷,它发出的超声波,能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动牙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分析】(1)超声波也是声波,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
    (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4)人耳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不在人耳听觉范围之内。
    【解答】解:A、超声波能够在空气中传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电动牙刷就是利用了这个道理,该选项说法正确;
    C、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频率太高,即音调太高,其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听不到超声波,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点评】此题结合超声波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原因和传播条件,知道超声波具有能量。
    3.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超声波可传递能量。
    【解答】解:A、超声波能在空气中传播,说法错误,故A不符合题意;
    B、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说法错误,故B不符合题意;
    C、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频率太高,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听不到超声波,说法错误,故C不符合题意;
    D、超声波可传递能量,说法正确,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此题结合超声波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原因和传播条件,知道超声波具有能量。
    4.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松涛、鸟语、流水潺潺、琴声悠悠,让人心旷神怡。以下说法中符合事实的是(  )
    A.吼猴能发出很大的吼声,是因为其声带振动得很快
    B.泥石流来临前会发出超声波,可通过发出的超声波提前预报
    C.小提琴和二胡发出的声音波形图有很大的不同,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D.蚊子飞行时翅膀振动频率为250~600Hz,所以人耳无法听到
    【分析】(1)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
    (2)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会发出次声波;
    (3)音色是发声体的材料与结构决定的;
    (4)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
    【解答】解:A、吼猴能发出很大的吼声,是因为其声带振动的幅度大,响度大,不是声带振动的很快,故A错误;
    B、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爆发前会发出次声波,我们可以利用次声监测仪进行监测,故B错误;
    C、发声体的材料与结构不同,故小提琴和二胡发出的声音波形图不同,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C正确;
    D、蚊子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的次数为250﹣600次,即发声频率在250Hz﹣600Hz之间,在人的声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所以人耳能听到,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该题各选项分别考查了声音的特性,以及次声波,人耳的听觉范围,难度不大。
    5.下列关于“人耳听不见的声音”和“人眼看不见的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空气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远大于次声波的传播速度
    B.超声波的频率大于次声波的频率
    C.红外线从空气射向玻璃传播速度变小
    D.它们的传播速度都与介质有关
    【分析】(1)无论是超声波还是次声波,传播速度是相同的,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2)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
    (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小于在真空中的速度;
    (4)声音和光的传播速度都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解答】解:A、相同温度下,在空气中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故A错误;
    B、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所以超声波的频率大于次声波的频率,故B正确;
    C、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小于在真空中的速度,所以红外线从空气射向玻璃传播速度变小,故C正确;
    D、声音和光的传播速度都与介质的种类有关,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从不同角度考查了声音的传播、光的传播,是一道综合题。
    6.英国科学家切断番茄植株的茎,用人耳倾听没有引起任何听觉.但在靠近茎的切口处放置录音机录音,然后用超大音量、超低速度播放,居然能清晰地听到“尖叫”声。这说明,番茄植株遭受伤害后,会发出(  )
    A.响度很大的次声 B.响度很大的超声
    C.响度很小的次声 D.响度很小的超声
    【分析】用超大音量,增加声音的响度;超低速度播放,减少声音的振动频率,改变音调。
    【解答】解:根据题目中描述:“用超大音量、超低速度播放,居然能清晰地听到“尖叫”声”,可以看出,用超大音量播放表示原来的响度小,超低速度播放(即频率变小)表示原来的声音音调高,所以番茄植株遭受伤害后,会发出响度很小的超声。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音调和响度的特性,属于基础题目。
    7.伦敦奥运会期间英国军方将配备一种远程声波安保设备,该设备工作时可以产生高达150分贝的声音,尖锐的声响会让人耳感到刺痛,既可用作高音喇叭,也可用作非致命性武器驱散人群。关于该设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设备产生的是超声波
    B.该设备产生的是次声波
    C.“150分贝”是指所产生声音的响度
    D.“150分贝”是指所产生声音的音调
    【分析】解答此题要知道:
    (1)声音的强弱用分贝来表示,分贝是用来表示声音等级的单位,而不是用来计量音调的高低的;
    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理想的安静环境;
    (2)超声波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波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人耳无法听到超声和次声。
    【解答】解: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可以用分贝来计量,分贝是用来表示声音等级的单位,而不是用来计量音调的高低的;超声波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波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人耳无法听到超声和次声。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贝这一单位的理解和掌握,明确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等级,属于识记内容。
    8.黑匣子是用来记录飞机飞行中各种数据的装置,一旦出现空难,只要找到黑匣子,人们便可知道飞机失事的原因。黑匣子装备了水下信标,一旦飞机坠入水中时,信标开始发送超声波脉冲。从中我们可知(  )

    A.超声波脉冲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超声波脉冲可以被人耳直接听到
    C.超声波脉冲主要是用来传递信息
    D.超声波脉冲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分析】(1)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
    (2)无论是超声波还是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
    (3)超声波也是声波,因此它的传播条件以及速度和普通声波的情况相同。
    【解答】解:A、超声波也是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超声波不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因此听不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飞机上的黑匣子发出超声波,主要是传递信息,该选项说法正确;
    D、超声波和声波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1500m/s左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超声波的相关知识,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简单。
    9.如图所示,海底地形测绘船依靠声呐设备收集信息,信息的载体是(  )

    A.超声波 B.次声波 C.引力波 D.紫外线
    【分析】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传递能量。
    【解答】解:声呐设备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超声波的利用,比较简单。
    10.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频率越大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
    C.街头安装的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
    D.超声波、次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分析】(1)频率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振幅大小影响响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真空不能传声。
    (3)控制噪声要从三方面着手:防止噪声的产生(即在声源处减弱)、阻断噪声的传播(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和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在人耳处减弱)。
    (4)超声波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波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人耳无法听到超声和次声。
    【解答】解:A、响度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频率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快慢称为频率,频率越快,音调越高。不合题意。
    B、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不合题意。
    C、噪声监测装置是噪声监测器上可以直接读出噪声大小,它不能起到减弱噪声的作用。不合题意。
    D、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这两种声音人耳都无法听到。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特性、光的传播速度、真空不能传声、噪声监测仪作用、以及超声波和次声波,是一道基础题。
    1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超”检查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B.次声波是指频率低于2000Hz的声音,人能够听到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D.凡是物体做有规律的振动所发出的声音都不属于噪声
    【分析】(1)声可以传递信息,声可以传递能量,通过声获得一些消息,属于声传递信息,通过声引起其它物体的运动,属于声传递能量。
    (2)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是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属于次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人们都不能听到。
    (3)通过音色能辨别物体。
    (4)振动无规则的声音和影响人们工作和学习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解答】解:A、“B超”向身体发出超声波,超声波遇到脏器反射回来,获得一些消息,这属于声能传递信息,故A正确。
    B、频率低于20Hz的声属于次声波,人们不能听到次声波,故B错误。
    C、发声体不同,发出的声音不同,“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C错误。
    D、是物体做有规律的振动所发出的声音,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和学习,也属于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噪声、声音的特性、次声波和超声波的应用等,属于比较基础的习题。
    12.随着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的出现,指纹识别手机越来越普及。下列对超声波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有较强的穿透能力,能够穿透屏幕
    B.频率超过20000Hz,人类听不到
    C.速度比普通声波快,解锁时间短
    D.能够传递信息,分析比对指纹
    【分析】(1)超声波的穿透能力很强,能穿透几米厚的金属;
    (2)超声波是频率超过20000Hz的声波;人类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
    (3)声速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
    (4)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解答】A、超声波的穿透能力很强,故A正确;
    B、人类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故B正确;
    C、各种声音在相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故C错误;
    D、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D正确;
    故错误选项为C,
    故选:C。
    【点评】本题以超声波为载体,考查了声音的相关知识,需要根据各选项仔细分析。
    13.如图所示是一款超声导盲手杖,它可以通过发射超声波并接收反射波,探测周围5m内障碍物的情况,将其处理成语言信号及时播放出来。它能帮助盲人辨别障碍物的方位、距离、大小甚至形状等信息,方便出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的频率低于20Hz
    B.该超声导盲手杖的定位原理与声呐测距的原理相同
    C.该导盲杖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在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来临之前会产生超声波
    【分析】(1)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频率超出该范围的声,人耳无法感知;我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2)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通常称为回声,会传递信息;其应用:回声定位、声呐测距、探测鱼群和探测海底的深度等。
    (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也可以传递信息;
    (4)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来临时,会伴随着发出次声波。
    【解答】解:A、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是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故A错误;
    B、该导盲手杖是利用回声定位来探测前方障碍物的,与声呐测距原理相同,故B正确;
    C、使用该导盲杖,使盲人可以辨别障碍物的方位、距离、大小、形状等信息,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错误;
    D、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来临前,一般会发出次声波,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超声波与次声波、声与信息,属于基础题型。
    14.2021年牛年春晚即将结束,电视机里又传来《难忘今宵》的歌声,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歌声听起来音调很高亢,属于超声波
    B.在厨房洗碗的你一听就知道是李谷一在演唱,这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C.这么优美的歌声一定不是噪声
    D.现场观众听到的声音是歌唱家声带振动发出的,电视机前的观众听到的声音是电视机音箱振动发出的.可见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分析】(1)频率大于20000Hz的声属于超声波,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
    (2)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3)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4)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解答】解:A、歌声听起来音调很高亢,人耳能够听见,不属于超声波,故A错误。
    B、一听就知道是李谷一在演唱,这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因为不同的人,其音色一般不同,故B正确。
    C、优美的歌声也可能是噪声,若影响了别人的休息和工作,歌声就是噪声,故C错误。
    D、物体振动,我们不一定就能听到声音,还要考虑声音的传播条件,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声的多个知识点,区分声的三个特征,理解噪声概念、超声波概念,知道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可解答此题。
    1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响度
    B.汽车上的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的
    C.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所计时间偏短
    D.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
    【分析】(1)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像蜂窝状可以减弱声音的反射,避免回声的产生。
    (2)倒车雷达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
    (3)声速远小于光速;
    (4)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A、大会礼堂的墙壁做成凸凹不平像蜂窝状似的,声音在反射时能量会相互抵消(声音被吸收),减弱声波的反射。故A错误;
    B、汽车上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不是利用次声波,故B错误;
    C、因为声速远小于光速,故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看见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若以听到枪声开始计时,则及时会推迟,使得测量的时间偏短,故C正确;
    D、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生活中常见的有关与声现象知识,要认真分析,学会用物理知识去解答。
    16.最近巴西设计师将3D打印技术与医用B超相结合,给准妈妈腹中胎儿打印了1:1的3D模型(如图),作为孩子成长的记录。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B超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
    B.超声波的频率太高,人耳听不到
    C.超声波虽然人耳听不到,但能传递信息
    D.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分析】(1)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
    (2)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
    【解答】解:A、“B超”属于超声波,故A叙述正确;
    B、超声波超出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所以人们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故B叙述正确;
    C、超声波虽然人耳听不到,但能传递信息,故C叙述正确;
    D、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超声波也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D叙述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超声波的应用,只要认识到“B超”是超声波,解答就不难了。
    二.多选题(共2小题)
    (多选)17.下列设备中利用了超声波工作的是(  )
    A.激光切割机 B.倒车雷达仪
    C.声呐探测器 D.彩超检测机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超声波的特点是:超声波在传播时,方向性强,能量易于集中,所以超声波能在各种不同媒质中传播,且可传播足够远的距离。
    【解答】解:倒车雷达仪、声呐测距系统以及彩超成像都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
    激光切割机利用的是光。
    故选:BCD。
    【点评】此题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分析它们的应用原理,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决问题。
    (多选)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超声波频率高,所以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在建筑方面,设计、建造大厅堂时,必须把回声现象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
    C.利用超声波能够预报地震台风和侦察大气中的核爆炸
    D.利用声呐确定鱼群的位置,说明超声波可以在水中传播
    【分析】(1)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
    (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会形成回声;
    (3)地震、台风和大气中的核爆炸都会伴有次声波产生,因此利用它可传递信息;
    (4)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其应用:回声定位、探测鱼群和探测海底的深度等。
    【解答】解:A.超声波也是声波,而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所以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选项A错误;
    B.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形成回声,干扰人们的听觉,所以设计、建造大厅堂时,必须把回声现象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故选项B正确;
    C.地震、台风和大气中的核爆炸都会产生次声波,故可以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来预报地震、侦察台风和大气中的核爆炸。故选项C错误;
    D、渔船向水中发出超声波,超声波可以在水中传播,超声波遇到鱼群被反射回来,从而判断出鱼群的位置,利用了回声定位,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回声的应用、声与信息和能量等知识,大都是基本内容,比较简单。
    三.填空题(共19小题)
    19.2021年5月21日,云南大理漾濞县连发多次地震,最高达6.4级。地震时会伴有  次声波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的产生:一般情况下,声波在地面下岩石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快 (选填“快”或“慢”)。
    【分析】地震产生的是次声波;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解答】解:地震等自然灾害常常会伴有次声波的产生;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岩石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快。
    故答案为:次声波;快。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次声波的产生以及声速的掌握,要学会用物理知识解释身边现象,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
    20.小轿车倒车雷达的探头是利用 超声波 (选填“电磁波”或“超声波”)传感器工作的,倒车雷达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在月球上工作。
    【分析】汽车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定位原理制作的;声音的传播需要靠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现代汽车广泛利用了倒车雷达,它在工作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可以确定障碍物的位置。声音的传播需要靠介质,月球上是真空,所以超声波不能在月球上工作。
    故答案为:超声波;不能。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现象的几个知识点,熟知相关知识能与实际中的例子相结合,是解答的关键。
    21.海豚的发声频率范围非常大,当海豚发出了80000Hz的声波时,此声波属于 超 声波,这种声波人耳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如图所示,海豚会利用回声寻找沙丁鱼群,假如经1s后海豚听到回声(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则此时海豚与沙丁鱼群的距离为 750 m。

    【分析】(1)频率低于20Hz的声属于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属于超声波。
    人只能听到20Hz~20000Hz频率的声。
    (2)知道超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和时间,求出超声波传播距离,求出海豚和沙丁鱼之间的距离。
    【解答】解:海豚发出了80000Hz的声波高于20000Hz,属于超声波。
    人耳不能听到超声波。
    由速度公式得,海豚发出的超声波经沙丁鱼反射,这段时间超声波传播距离为:s=vt=1500m/s×1s=1500m,
    故海豚距离沙丁鱼的距离为:s'=s=×1500m=750m。
    故答案为:超;不能;750。
    【点评】本题考查了超声波、人听到声音的频率、回声的计算等,属于比较简单的习题。
    22.为治理城市汽车乱鸣笛的违法乱象,无锡市交管局亮出新招:将声呐监控设备固定在道路旁,当接收到汽车鸣笛声时,声呐设备发出 超声波 (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对鸣笛车辆进行定位,再通过视频记录该车违法信息。声呐发出的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 (填“>”、“<”或“=”)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分析】(1)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或其他环境)中应用最广泛、最重要的一种装置。它用的是超声波,而不是次声波或可闻声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地,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大,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根据课本“声的利用”知识可知:声呐是利用超声波来对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一种电子设备;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地,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大,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所以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故答案为:超声波;<。
    【点评】此题是一道声现象的综合题,考查了声速和次声波与超声波,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律,才能正确解答。
    23.如图是一种新概念武器﹣﹣次声武器,次声武器能发射频率低于 20 Hz的次声,使其与人体发生共振,致使共振的器官造成损伤甚至导致人死亡。你认为次声武器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用在科幻小说的太空大战中。

    【分析】(1)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其中高于20000Hz的声波是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在没有介质的地方是无法传播声音的。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
    次声武器能发射频率至少低于20Hz的次声波,太空中是真空,声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所以不能应用于太空大战中。
    故答案为:20;不能。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次声定义的了解情况,同时要知道声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24.地震时会伴有次声波的产生,这种波的频率低于  20 Hz;一般情况下,声波在地面下岩石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快 。
    【分析】人耳的听觉频率在20Hz到20000Hz之间,次声波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是不同的。
    【解答】解: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20~20000Hz之间,叫做可听声;地震可以产生能量很大的次声,这种声音对人体危害极大,而且它的频率低于20Hz,人无法直接听到;声波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所以声波在地面下岩石中的传播速度要快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故答案为:20;快。
    【点评】本题考查次声的频率范围,明了声音在不同状态的介质中传播速度的规律。
    25.当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是次声波时,人类就听不到大象的“声音”,这是因为人耳不能听到频率 低于 (选填“高于”或“低于”)20Hz的声音。
    【分析】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解答】解:因为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其频率低于20Hz即小于20次每秒,不在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之内,所以人类听不到大象之间的交流“声音”。
    故答案为:低于。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次声波的了解,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人能够区分声音频率范围进行解答。
    26.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了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 350 Hz,人类 能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这种声音。利用声呐装置发出的 超声波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可以发现潜艇、鱼群等水下目标。
    【分析】(1)频率是物体1s振动的次数,翅膀10s内振动了350次,可以求出频率。
    (2)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3)声呐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
    【解答】解:(1)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了350次,
    所以翅膀振动的频率:f==350Hz
    (2)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350Hz在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内,所以能听到。
    (3)声呐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
    故答案为:350;能;超声波。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振动次数和时间求频率以及对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的掌握,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27.汽车上的倒车雷达是利用 超声波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探测障碍物,帮助司机倒车,声呐也是利用它来工作的,但我国2020年11月24日发射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却不用声呐来探测周围目标,原因是 真空不能传声 。
    【分析】(1)声波能够传递信息,也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回声定位制造的倒车雷达。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来确定障碍物的远近。
    月球探测器却不用声呐来探测周围目标,原因是月球上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故答案为:超声波;真空不能传声。
    【点评】此题考查声音的传播、超声波的应用,属于基础知识。
    28.医院里用“B超”诊断胎儿发育是否正常,“B超”是 超声波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用超声波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有 能量 。预测地震、台风来临是利用了 次声波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分析】(1)超声波的频率超过20000Hz,具有穿透力强,可以用超声波测距离、测速度、做B超;超声波的破碎力强,可以用来碎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
    (2)振动低于20Hz的声音是次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传播时能量损失慢,会传得较远,利用这些特点我们可以预报地震、海啸。
    【解答】解:
    医院里用“B超”诊断胎儿发育是否正常,“B超”是超声波;用超声波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
    地震、台风、火山喷发时发出人类所感知不到的次声波,但一些动物听得到。
    故答案为:超声波;能量;次声波。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超声波和次声波特点的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性题目。
    29.2020年5月18日在云南昭通市巧家县发生5.0级地震,造成4人死亡,23人受伤。地震观测站是利用 次声波 接收器来测定何时何地、发生了几级地震的,医护人员在救治伤员时,使用的“B超”是利用 超声波 获得信息的(均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分析】(1)地震、台风、火山爆发等都伴随着次声波的发生。
    (2)医学上B超利用超声波来获得一些信息。
    【解答】解:地震发生时伴随着次声波的发生,所以地震观测站是利用次声波接收器来测定何时何地、发生了几级地震的。
    医护人员在救治伤员时,使用的“B超”向人体发出超声波,超声波遇到人体器官被反射回来,医生根据反射回来的超声波来判断人体器官的健康状况等。
    故答案为:次声波;超声波。
    【点评】本题考查了超声波和次声波在各个方面的应用,体现了生活处处皆物理。
    30.如图,将眼镜放在超声波清洗机中清洗时,眼镜上的污垢振动频率大于  20000 Hz;超声波可以让物体高频率振动,说明声波具有  能量 ;人耳听到超声波清洗机工作时发出的“嗡嗡”的声音,这  不是 (是/不是)超声波。

    【分析】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频率大于20000Hz是声波叫超声波;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解答】解:超声波的振动的频率是大于20000Hz的。超声波可以让物体高频率振动,说明声波具有能量。工作时发出的“嗡嗡”的声音不是超声波,因为超声波的频率大于人的最高听觉范围,是听不见的。
    故答案为:20000;能量;不是。
    【点评】知道人耳的听觉范围、超声波定义,以及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便可解答此题。
    31.动物的听觉范围通常与人不同。大象的语言可以用人耳听不到的  次声 波交流,蝙蝠可以利用  超声 波进行捕食。
    【分析】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其中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波是超声波;超声和次声人耳都听不见。
    【解答】解: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大象用次声波交流,蝙蝠可以利用超声波进行捕食。
    故答案为:次声;超声。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超声和次声定义的掌握情况,比较简单。
    32.习总书记在青岛考察时指出,发展海洋科研是推动强国战略的重要方向。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海水声学探测器,安装了包括导航、水声通信测速、图象信号传输等多部不同功能的声呐,声呐使用时发出的是  超声波 (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分析】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
    【解答】解:声呐是利用超声波能够回声定位的原理制成的。声呐可以测定物体的位置和距离。
    故答案为:超声波。
    【点评】此题考察超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
    33.云南北迁亚洲象群牵动全国人民的心,如图是亚洲象迁移时的情景,象群之间通过频率  小于 (选填“大于”或“小于”)20Hz的次声波相互交流传递信息。

    【分析】频率小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
    【解答】解:象群依靠次声波相互交流,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
    故答案为:小于。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分类、次声波的应用,属于基础题目,难度不大。
    35.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通常在 20Hz﹣20000Hz ,监测与控制 次声 波有助于减少它的危害,并可以用来预报地震、台风。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人的听觉范围,以及次声波的特点和危害。
    【解答】解: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次声波具有极强的破坏能力,所以,我们监测和控制次声波的危害。但是火山爆发、地震、风暴等来临都能产生次声波,所以我们利用次声波来预报地震和台风。
    故本题答案为:20Hz﹣20000Hz,次声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次声波的特点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36.近期报道十几头大象集体从云南南部一路向北迁徙了几百公里。一路上大象的很多活动似乎在“悄无声息”中进行,实际上它们可以用低于20Hz的  次 声波交流。
    【分析】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解答】解: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是次声波,不在人耳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之内,人类听不到大象之间的交流“声音”。
    故答案为:次。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次声波的了解,基础题。
    37.2020年5月18日在云南昭通市巧家县发生5.0级地震,地震观测站是利用  次声波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接收器来测定何时何地、发生了几级地震的,医护人员在救治伤员时,使用的“B超”是利用超声波获得信息的,医院里还会利用超声波碎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能量 。
    【分析】(1)次声波的传播距离较远,地震、台风、核爆炸、火箭起飞都能产生次声波;
    (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解答】解:地震观测站是利用次声波接收器来测定何时何地、发生了几级地震的;医院里利用超声波碎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故答案为:次声波;能量。
    【点评】本题考查了超声波与次声波、声与能量,属于基础题。
    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38.如图所示是探究声音特性的小实验:
    (1)用手拨动钢质刻度尺,钢尺会发出声音,增大钢尺振动的幅度,声音的 响度 大。
    (2)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听到的声音不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长时,声音较 低 (选填“高”或“低”),钢尺振动较 慢 (选填“快”或“慢”),这是探究 音调 与声源振动 频率 的关系。
    (3)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此时产生的声音为 次声波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分析】(1)响度和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音调和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3)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解答】解:
    (1)用力拨动钢尺,增大钢尺振动的幅度,则声音的响度增大;
    (2)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较长时,钢尺振动较慢,听到的声音较低;这是探究音调与声源振动频率的关系;
    (3)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越来越难振动,频率越来越小,音调越来越低,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钢尺振动的频率小于20Hz,此时产生的声音为次声波,人耳感觉不到。
    故答案为:(1)响度;(2)低;慢;音调;频率;(3)次声波。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产生的条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是一道声学综合题。
    39.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雪花落水也有声
    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是有科学道理的,但是却缺少发现它们的眼睛。一般的常识告诉我们,雪花落水静悄悄,毫无声响。不过,雪花落水真的发生声波,在3月份一期的《自然》杂志上,几个科学家联名发表文章,宣布了他们的上述结论。
    首先要说明的是,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50000Hz到2×105Hz之间,高于人们能听见的声波频率。但是,海里的鲸鱼就能听到雪花落水所产生的声响,并且这些声响令鲸鱼异常烦躁。然而,请不要想当然,这些声音不是雪花与水面撞击发出的,而是…
    冷战时期,当时美国海军要监视苏联潜水艇的活动,他们发现,在下雨的时候,水下声呐工作效果不好,常有噪声干扰,甚至干脆无法监听。
    著名的约翰•霍甫金斯大学机械工程系的普罗斯佩勒提教授是个奇才。普罗斯佩勒提断定,这些声音不是雨滴撞击水面发出,而是含在雨滴中的气泡振动发出的。克拉姆有一个设备:一个每秒可拍摄1000张照片的高速水下摄影机。利用这台摄影机,他们确实在下雨时发现水中产生气泡,这些气泡还在不断地收缩、膨胀、振动。普罗斯佩勒提的理论基础和数学能力也很高,他通过计算得出,下雨时哪些噪声的频率和衰减情况确实与气泡的振动状况协调一致,从而证实他们的理论完全正确。他还发现,大气泡振动产生低频声波,小气泡振动产生高频声波。普罗斯佩勒提通过理论分析指出,气泡是要将自己的体积与水的密度相适应,才不断收缩和膨胀的。
    事情还没有结束,人们告诉他们,渔民常抱怨,在下雪时他们的声呐也常常侦听不到鱼群。一开始,他们也不信,因为雪花中含有90%以上的水,空气不多。但是,他们不是简单否认,而是要用实验来验证。在一个风雪的夜晚,他们在一个汽车旅馆的游泳池找到了证据,雪花落水时也产生气泡,同样,这些气泡也振动,从而发出声波。其实,无论是人们打水漂时所听到的细微声响,还是瀑布的隆隆震响,都不是(或主要不是)来自石块及岩石与水的碰撞,而是由于气泡。你看,大自然是何等奇妙,而从事科研的人们在发现真理的时候又是多么幸福。(1)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属于 超声波 (超声波/次声波)。
    (2)声呐装置是利用仿生学原理制成的,它模仿的是下列哪种生物 A 。(填字母)
    A.蝙蝠 B.猫 C.狗 D.大象
    (3)雪花落水发出的声音对人来讲不是噪声,站在鲸鱼的角度看 是 (是/不是)噪声。
    (4)科学家们发现,不论是雪花落水,还是雨滴落水,都会引起气泡的 振动 ,这个声音能被鲸鱼听到,说明 海水(液体) 能传播声音。
    (5)在探究雨滴落水产生声音的过程中,科学家们进行了下列的过程,请你把它们按正确的顺序排列起来 CBAD (填序号即可)。
    A、归纳分析B、进行实验C、提出假设D、得出结论。
    【分析】(1)人耳朵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到20000Hz之间,即高于20000Hz的属于超声波,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这两种声波都是人耳朵无法听到的;
    (2)声呐装置是利用蝙蝠的回声定位的原理发明的;
    (3)据原文中:海里的鲸鱼就能听到雪花落水所产生的声响,并且这些声响令鲸鱼异常烦躁,即可判断该题的答案;
    (4)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且液体能传递声音;
    (5)据原文中科学探究的过程分析即可排列出正确的次序。
    【解答】解:
    (1)由于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50000Hz到2×105Hz之间,高于人们能听见的声波频率,故其所发出的声波是超声波。
    (2)声呐装置是利用仿生学原理制成的,它模仿蝙蝠的回声定位的原理制成的,故选A。
    (3)“海里的鲸鱼就能听到雪花落水所产生的声响,并且这些声响令鲸鱼异常烦躁”,故这些声音对于鲸鱼来说是噪音。
    (4)不论是雪花落水,还是雨滴落水,都会引起气泡的振动而产生声音,这个声音能被鲸鱼听到,说明液体能传播声音。
    (5)据原文的描述,在探究雨滴落水产生声音的过程中,科学家先提出假设,然后进行试验,后分析归纳,最后得出结论,故正确的次序是CBAD。
    故答案为:(1)超声波;(2)A;(3)是;(4)振动;海水(液体);(5)CBAD。
    【点评】本题是一道信息给予题,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能读懂原文,并结合有关声音的产生、超声波、次声波的特点进行分析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五.计算题(共1小题)
    40.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为了开辟新航道,某科学探测船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如图示,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0.6s被探测仪器接收。
    (1)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为了有更好的回收效果,最好用 超 声波。
    (2)通过计算说明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舱底的距离是多少?

    【分析】(1)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利用声呐系统,探测水下有无暗礁,超声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超声具有单向传播性好、穿透能力强的特点;
    (2)利用回声计算与障碍物(暗礁)的距离:先求出超声波从船所在的位置到暗礁的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暗礁到船的距离。
    【解答】解:(1)因为超声波具有定向性好、穿透能力强的特点,最好用超声波;
    (2)发出的声音信号0.6s后被探测仪器接收,超声波从船所在的位置到暗礁的时间t=×0.6s=0.3s,
    暗礁到船的距离:s=vt=1500m/s×0.3s=450m。
    答:(1)超;(2)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舱底的距离是450m。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超声波及其应用、次声波及其危害的了解与掌握,平时学习时多了解、多积累,提高分析这方面问题的能力。
    六.综合能力题(共2小题)
    4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

    传统指纹识别TouchID已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随着黑科技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SenseID的出现,屏下指纹的全面屏手机变得越来越普及。
    与传统指纹识别不同,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是通过发射超声波扫描紧贴屏幕的指纹,并根据接收到的反射超声波分析得出指纹的信息,进行比对解锁。
    超声波是频率超过人类听觉上限的声波,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能够穿透玻璃、铝、不锈钢、蓝宝石或塑料等。此外,超声波扫描能够不受手指上可能存在的污物影响,例如汗水、护手霜或凝露等,从而提供一种更稳定、更精确的认证方法。
    (1)超声波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SenseID系统能置于手机内部,是因为超声波具有 较强的穿透能力 。
    (3)SenseID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 信息 (选填“信息”或“能量”)的特性。
    (4)SenseID系统利用了仿生学原理,它模仿了下列哪个选项的生物 A 。
    A.蝙蝠 B.蜘蛛 C.青蛙 D.猫
    (5)某手机利用SenseID,从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到指纹反射的超声波,用时8×10﹣6s,可知SenseID系统到手机屏幕表面的距离为 3.6 mm.(超声波传播的速度取900m/s,不计SenseID系统的大小)
    (6)SenseID系统向手指上若干个位置发射超声波,检测到被手指反射的信号时所需的时间随位置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这些位置指纹的大致形状,图2选项最符合的是 A 。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超声波有较强的穿透能力;
    (3)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4)根据回声定位分析;
    (5)根据速度公式求出距离的大小;
    (6)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一定,距离越远,则接收到的超声波所用的时间越长。
    【解答】解:(1)超声波属于声音,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SenseID系统能置于手机内部,是因为超声波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
    (3)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SenseID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的特性;
    (4)超声波指纹识别装置是利用仿生学原理制成的,在选项中的几类动物中,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会利用回声定位捕捉昆虫和躲避障碍,因此,它模仿的是蝙蝠,而蜘蛛、青蛙、猫都不能发出超声波;
    (5)从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到指纹反射的超声波,用时8×10﹣6s,则超声波到达指纹的时间为:t=4×10﹣6s;
    根据v=可知,SenseID系统到手机屏幕表面的距离为:s=vt=900m/s×4×10﹣6s=3.6×10﹣3m=3.6mm;
    (6)检测到被手指反射的信号时所需的时间随位置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一定,距离越远,则接收到的超声波所用的时间越长,所以与1图对应的指纹的特点是A。
    故答案为:(1)不能;(2)较强的穿透能力;(3)信息;(4)A;(5)3.6;(6)A。
    【点评】本题以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为内容,考查了我们对超声波特点和应用的认识,体现了物理与高科技的联系。
    42.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
    传统指纹识别TouchID已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随着黑科技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SenseID的出现,屏下指纹的全面屏手机变得越来越普及。与传统指纹识别不同,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是通过发射超声波扫描紧贴屏幕的指纹,并根据接收到的反射超声波分析得出指纹的信息,进行比对解锁。超声波是频率超过人类听觉上限的声波,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能够穿透玻璃、铝、不锈钢、蓝宝石或塑料等。此外,超声波扫描能够不受手指上可能存在的污物影响,例如汗水、护手霜或凝露等,从而提供一种更稳定、更精确的认证方法。
    (1)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  20000 Hz的声音,人耳通常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超声波。
    (2)SenseID系统能置于手机内部,是因为超声波具有  较强的穿透能力 。
    (3)SenseID系统利用了仿生学原理,它模仿了下列哪个选项的生物  A 。
    A.蝙蝠B.蜘蛛C.青蛙D.猫
    (4)某手机利用SenseID,从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到指纹反射的超声波,用时8×10﹣6s,可知SenseID系统到手机屏幕表面的距离为  3.6 mm。(超声波传播的速度取900m/s,不计SenseID系统的大小)
    (5)SenseID系统向手指上若干个位置发射超声波,检测到被手指反射的信号时所需的时间随位置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这些位置指纹的大致形状,图2选项最符合的是  A 。
    【分析】(1)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人耳的听觉频率在20Hz~20000Hz;
    (2)超声波有较强的穿透能力;
    (3)根据超声波回声定位分析;
    (4)先求出超声波到达指纹的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求出距离的大小;
    (5)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一定,距离越远,则接收到的超声波所用的时间越长。
    【解答】解:
    (1)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内,所以人耳通常不能听到超声波;
    (2)SenseID系统能置于手机内部,是因为超声波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
    (3)超声波指纹识别装置是利用仿生学原理制成的,在选项中的几类动物中,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会利用回声定位捕捉昆虫和躲避障碍,因此,它模仿的是蝙蝠,而蜘蛛、青蛙、猫都不能发出超声波,故A正确;
    (4)从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到指纹反射的超声波,用时8×10﹣6s,则超声波到达指纹的时间为:t=×8×10﹣6s=4×10﹣6s;
    根据v=可知,SenseID系统到手机屏幕表面的距离为:s=vt=900m/s×4×10﹣6s=3.6×10﹣3m=3.6mm;
    (5)检测到被手指反射的信号时所需的时间随位置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一定,距离越远,则接收到的超声波所用的时间越长,所以与1图对应的指纹的特点是A。
    故答案为:(1)20000;不能;(2)较强的穿透能力;(3)A;(4)3.6;(5)A。
    【点评】本题以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为载体,考查了我们对超声波特点和应用的认识,考查了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解答题(共2小题)
    43.阅读下列三篇短文,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A.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①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B.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再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②与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出简单的曲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原理。
    C.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使人丧生。
    (1)请你将上面短文A、B中①和②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① 超声 ;② 音调 。
    (2)文中的“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 次声波 。
    (3)从短文C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在 20Hz 左右,声具有 能量 。
    (4)短文B中所填的物理量和音调之间的关系是 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
    【分析】(1)蝙蝠是通过发出超声波,经物体反射来感知周围物体的;振动物体的质量不同,频率不同,音调不同。
    (2)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是超声波,人耳不能听到次声波和超声波。
    (3)人们在次声波的环境中,人体内脏和环境产生共振,声具有能量,内脏受损。
    (4)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解答】解:
    (1)A.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超声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B.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再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音调与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出简单的曲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原理。
    (2)超声波和次声波人们都听不到,都属于亚声,低于20Hz的亚声是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亚声是超声波。
    (3)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大致在20Hz左右;人们在次声波的环境中,人体内脏和环境产生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使人丧生,说明声具有能量。
    (4)水量越少,瓶子和水越容易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故答案为:
    (1)超声;音调;
    (2)次声波;
    (3)20Hz;能量;
    (4)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点评】解答本题注意:瓶子中装有水,敲瓶子是瓶子和水一起振动,吹瓶口是瓶子内空气柱振动,敲瓶子和吹瓶口,振动物体不同,音调不同。
    44.如图所示,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在其前方有一固定的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信号用时0.6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信号用时0.4s,测出汽车的速度为34m/s。已知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求:测速仪两次发出信号的时间间隔。

    【分析】运用速度的计算公式变形,求出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时,测速仪到汽车的距离,再运用汽车的速度变形求出时间间隔。
    【解答】解:
    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信号用时0.6s,
    则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到测速仪的距离为:s1=v声t1=340m/s××0.6s=102m;
    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信号用时0.4s,
    则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到测速仪的距离为:s2=v声t2=340m/s××0.4s=68m;
    汽车行驶的路程为s=s1﹣s2=102m﹣68m=34m;
    汽车行驶34m所用的时间t===1s,
    因t=Δt+t2﹣t1,则测速仪两次发出信号的时间间隔为Δt=t+t1﹣t2=1s+0.3s﹣0.2s=1.1s。
    答:测速仪两次发出信号的时间间隔为1.1s。
    【点评】熟练运用速度的计算公式,明确回声测距的原理,可解答此题。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2/10/14 16:42:25;用户:13784622801;邮箱:13784622801;学号:37960971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超声波与次声波精选题44道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