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精选题46道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380299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精选题46道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380299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精选题46道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380299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精选版
-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精选题33道 试卷 1 次下载
-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人耳的构成和听觉形成的过程精选题24道 试卷 1 次下载
- 回声测距离的应用精选题32道 试卷 6 次下载
- 超声波与次声波精选题44道 试卷 1 次下载
-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作光的反射光路图精选题23道 试卷 2 次下载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精选题46道
展开
这是一份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精选题46道,共35页。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精选题46道
一.选择题(共19小题)
1.在学校秋季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如果看到冒烟开始计时,运动员到达终点时秒表的读数为10.59秒,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则运动员跑完百米的时间会记为( )
A.10.88秒 B.10.59秒 C.10.30秒 D.10.18秒
2.甲同学在一根较长的注满水的水管的一端用石头敲击一次,乙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用耳朵贴着水管听声。乙同学听到的声音次数是( )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四次
3.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
4.小华在钢水管的一头敲一下,小珍在另一头却听到三下声音,这三下声音依次是由下述物质传播的( )
A.钢、空气、水 B.钢、水、空气 C.水、空气、钢 D.空气、水、钢
5.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从水中传到空气中,它的传播速度将变大
B.医院里检查身体用的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
C.弹琴时不断用手指控制琴弦,主要是为了改变音色
D.把手机调到静音状态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6.如图所示,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敲击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钟振动而产生的
B.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D.人耳能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7.小明看到闪电后12.3s又听到雷声,已知声音每3s传播的距离约为1000m,光速约为3×108m/s,于是他用12.3除以3很快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到他的距离为4.1km。假设声速或光速发生以下变化,这种估算方法不再适用的是( )
A.声速增大为原来的两倍 B.声速减小为原来的一半
C.光速减小为原来的一半 D.光速减小为声速的两倍
8.将耳朵贴在长铁水(管中有水)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击一下铁水管的另一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听到一次敲打的声音
B.听到二次敲打的声音
C.听到三次敲打的声音
D.听到最后一次敲打的声音是水中传播的声音
9.小王在实验室探究有关声现象的问题,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40m/s
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D.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105 m/s
B.有倒车雷达的轿车,倒车时利用了次声波
C.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打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D.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抬起压在不同出气孔上的手指,是为了改变所发乐音的响度
11.人们在空气中唱歌或说话,对于声音的传播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音量越大、音调越高的声音传播得越快
B.在温度相同的空气中,任何声音的传播速度都相同
C.用力喊出的声音音量很大,它传播得就快,小声说出的声音传播得就慢
D.声音尖也就是音调高的声音传播得快,声音粗也就是音调低的声音传播得慢
12.运动会上百米赛跑中,终点计时员小华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结果将运动员的成绩记录为12.29s,那么,该运动员的实际成绩应该为( )
A.12.29s B.12.00s C.12.58s D.13s
1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声速的大小只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D.只要听到声音,那么发声体一定在振动
14.下表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v,分析表格的信息,下列判断中是错误的是( )
介质
v/(m/s)
介质
v/(m/s)
水(5℃)
1450
冰
3230
水(15℃)
1470
软橡胶(常温)
40至50
水(20℃)
1480
软木
500
海水(25℃)
1531
铁(棒)
5200
A.声速大小可能跟温度有关
B.声速大小可能跟介质及介质的状态有关
C.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比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
D.真空中声速是0m/s
1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
B.“禁止鸣笛”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闻其声便知其人”判断的依据是人发出声音的响度
D.演奏弦乐器时,演奏者不断变换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这是在改变声音的音调
16.声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空气中超声波比次声波传播速度大
B.我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
C.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是因为超声波具有信息
D.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7.通常情况下,声音在下列四种物质中传播时,速度最大的是( )
A.水 B.空气 C.真空 D.钢管
18.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B.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或脚步声吓跑,是因为水能传播声音
C.“低声细语”中的“低”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
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音色不同
19.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1,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v2,有人用锤子敲了一下钢轨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t,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时间为
B.钢轨的长度为
C.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时间为
D.钢轨的长度为(v2﹣v1)t
二.多选题(共2小题)
(多选)20.下表是声音在各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介质
水( 0℃)
水(15℃)
水( 20℃)
冰( 0℃)
软橡胶
软木
铁(棒)
v/( m•s﹣1)
1440
1470
1480
3230
45
500
5200
根据表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液态介质中声速大小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B.声速大小跟介质的物态有关
C.固态介质中声速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D.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多选)21.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v1,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v2,有人用锤子敲了一下钢轨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t,(v2>v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钢轨的长为
B.钢轨的长为
C.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所用时间为
D.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所用时间为
三.填空题(共18小题)
22.温度一定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 的(选填“相同”或“不同”)。如图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 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 来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均选填“响度”、“声调”或“音色”)。
23.我国古书《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其原因是 能够传声,且比空气传声的速度 。
24.在学校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响时开始计时,最后冠军成绩是11.50s,则冠军的成绩 (选填“偏大”或“偏小”),其准确成绩应该是 s。(保留两位小数,声速为340m/s)
25.甲同学的耳朵贴在足够长的自来水管(管中有水)的一端,乙同学在管的另一端敲打一下这根管子,在水管足够长的情况下,甲同学能听到 次响声。人可分清两次声音的条件是两次声音到达耳朵的时间间隔在 钟以上。
26.北宋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 。
27.小明社会实践时发现了一段长364米的大型铁质空管,感到很好奇,联想到声音的传播知识,于是他和同学做了一个实验:同学在管的一端敲打,他在另一端将耳朵贴在管上听并同时计时,结果他先后听到了 次响声。这一结果说明 。若前后听到的时间差为1秒,求声音在铁中的传播速度多大 ?(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28.在学校运动会百米赛跑中,终点计时员听到枪声开始计时运动员的成绩为15s,则该名运动员的真实成绩为 s(保留两位小数),我们听到发令员的枪声是靠 传来的。(v声=340m/s)
29.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如果等他听到枪声开始计时,那么计时时间比实际起跑时间 (选填“长”“短”)了 s。(保留两位小数)
30.学校运动会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应 计时(听枪声/看白烟);若计时方法搞错,计下的时间会 (偏长/偏短)。
3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相同”或“不同”),在15℃的空气中,声音每秒钟传播的距离是 m。
32.有一根长钢管,当在其中一端打击一下时,某人在它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时间间隔为△t,先听到的那次响声是通过 传来的;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v气,声音在钢中的速度v钢,则这根钢管长度L= 。
33.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m/s,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 m/s。
34.“蛟龙号”是我国首台自主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设计的最大下潜深度为7000米,对我国开发利用深海资源有重要意义。潜水器在深海与海面上的母船可以通过水声通讯系统来传递信息,它的声波是通过 这种介质传播的。其传播速度 (大于、小于或等于)340m/s。
35.温度一定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 的(选填“相同”或“不同”).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 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 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开他的远近.(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36.夏天,下大雨之前总伴有打雷和闪电,我们听到轰隆隆的雷声是通过 这种介质传入人耳的,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 m/s。
37.打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原因是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真空中的光速为 m/s。
38.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跟 和 有关,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 m/s。
39.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应从 (选填“听到枪声”或“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记时才不会影响运动员的成绩,若计时员按另一种方式计时,计得运动员的成绩是15.29秒,那么运动员的实际成绩是 秒(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40.下面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v。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介质
声速/(m•s﹣1)
介质
声速/(m•s﹣1)
空气(0℃)
331
海水(25℃)
1531
空气(15℃)
340
冰
3230
空气(25℃)
346
铜(棒)
3750
软木
500
大理石
3810
煤油(25℃)
1324
铝(棒)
5000
水(常温)
1500
铁(棒)
5200
(1)分析资料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 、 有关。
(2)在长为850m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第一声是通过 (固体/液体/气体)传来的,再经过2.33s听到第二声,这是通过 传来的。
(3)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 。该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此时气温约为15℃)。
41.为证明桌子能够传声,需要用手 (选填“轻”或“重”)划桌面,使坐在桌子左侧耳朵靠近桌面但不接触桌面的小华在空气中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划桌子声;再控制声音的大小和声音传播的距离 ,使小华把耳朵贴在桌面上,能够听到划桌子声。
五.计算题(共4小题)
42.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章明在长为1768m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两声时间相隔4.86s。(常温空气中速度为340m/s)
(1)为什么能听到两次声音?
(2)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
43.在长为884米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间隔2.43s。(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求:(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是多少?
(2)声音在金属管中传播的速度是多少?
44.小红姑姑家在一家油气厂,不久前去玩时发现了一段长364米的大型铁质空管,感到很好奇。联想到声音的传播知识,于是他和表弟做了一个实验:表弟在管的一端敲打,他在另一端将耳朵贴在管上听并同时计时,结果他先后听到了 次响声。这一结果说明 若前后听到的时间差为1秒,求声音在铁中的传播速度多大?(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45.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阅读下表,回答问题。已知在长为0.85km的空金属管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相隔2.33s(此时气温约为15℃)。问: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s﹣1)
空气(0℃)
331
冰
3230
空气(15℃)
340
铜
3750
煤油(25℃)
1324
铝
5000
水(常温)
1500
铁
5200
(1)敲击后声音通过空气传到另一端要多长时间?
(2)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该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六.解答题(共1小题)
46.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长铁管的另一端敲一下这根铁管,甲同学先后听到两次响声,其时间相差0.7s,试计算铁管有多长(声音在铁中速度为5100m/s,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精选题46道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9小题)
1.在学校秋季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如果看到冒烟开始计时,运动员到达终点时秒表的读数为10.59秒,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则运动员跑完百米的时间会记为( )
A.10.88秒 B.10.59秒 C.10.30秒 D.10.18秒
【分析】要知道运动员和发令枪都在起点,而计时员是在终点。当发令枪一响,运动员会比计时员先听到枪声,运动员起跑以后,稍后一会,计时员才会听到枪声,所以计时员少记了一些时间。
【解答】解:声音从起点传到终点的时间:t=≈0.29s,所以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计时员比运动员听到枪声晚0.29s,
所以计时员给运动员的成绩少计时0.29s。所以运动员跑完百米的时间应为10.59s﹣0.29s=10.30s。
故选:C。
【点评】本题要注意比赛的实际场景,运动员是在起点,而计时员在终点。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
2.甲同学在一根较长的注满水的水管的一端用石头敲击一次,乙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用耳朵贴着水管听声。乙同学听到的声音次数是( )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四次
【分析】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
【解答】解:在一根较长的注满水的水管的一端用石头敲击一次,产生的敲击声会通过三种不同的介质传播:①沿着固体水管传播;②沿着水管中的液体﹣﹣水传播;③沿着水管周围的空气传播;由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在另一端的乙同学听到的第一声是通过水管传来的,第二声是通过水传来,第三声是通过空气传来,即共听到3次声音;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3.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
【分析】声音的传播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三者当中,在固体中传播相对要快,这个规律要记牢。
【解答】解:因为水是液体,空气是气体,而声音在液体中要比在气体中传播快,所以A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是对基本物理规律的考查,对这样的知识内容,同学们只要记牢即可轻松得出正确结论。
4.小华在钢水管的一头敲一下,小珍在另一头却听到三下声音,这三下声音依次是由下述物质传播的( )
A.钢、空气、水 B.钢、水、空气 C.水、空气、钢 D.空气、水、钢
【分析】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最慢的是在气体中传播。
【解答】解:在一根较长的装满水的钢管一端敲击一下,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3次声音,
第一次是在通过钢管传来的,第二次是通过水传来的,第三次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故选:B。
【点评】要知道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5.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从水中传到空气中,它的传播速度将变大
B.医院里检查身体用的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
C.弹琴时不断用手指控制琴弦,主要是为了改变音色
D.把手机调到静音状态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分析】(1)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传播介质有关,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3)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和物体振动频率有关;
(4)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
A、声音从水中传到空气中,声速减小,故A错误;
B、医院里给病人检查身体用的“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故B正确;
C、当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时,琴弦振动的快慢会不一样,频率不一样,所以声音的音调就会发生变化,故C错误;
D、课堂上老师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相关知识,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6.如图所示,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敲击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钟振动而产生的
B.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D.人耳能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必须靠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同温度的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速度是相同的;
(3)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4)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解答】解:A、敲击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钟振动而产生的,故A正确;
B、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同,故B错误;
C、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即音调不同,故C正确;
D、人耳能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通过“编钟”考查声音的产生、乐音的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区别,注重了物理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
7.小明看到闪电后12.3s又听到雷声,已知声音每3s传播的距离约为1000m,光速约为3×108m/s,于是他用12.3除以3很快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到他的距离为4.1km。假设声速或光速发生以下变化,这种估算方法不再适用的是( )
A.声速增大为原来的两倍 B.声速减小为原来的一半
C.光速减小为原来的一半 D.光速减小为声速的两倍
【分析】要求声源到人所在位置的距离,可根据s=vt进行求解即需要知道声速v和声音传播的时间t,而声速v的单位由m/s换算为km/s可知声源到人所在位置的距离s。从而判定该方法的正确与否。
【解答】解:他用12.3除以3很快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到他的距离,这种估算方法原理是:
由于光速远远大于声速,故光传播的时间忽略不计来处理的,
所以,故这种估算方法的前提是光速远远大于声速,
ABC选项中的变化,仍满足光速远远大于声速的条件,
但D选项中,光速减小为声速的两倍,光传播的时间就不能忽略不计了,故这种估算方法不能适用。
故选:D。
【点评】光速远大于声速,故在距离很短的情况下光传播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
8.将耳朵贴在长铁水(管中有水)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击一下铁水管的另一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听到一次敲打的声音
B.听到二次敲打的声音
C.听到三次敲打的声音
D.听到最后一次敲打的声音是水中传播的声音
【分析】一切物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大,液体中其次,气体中最小。
【解答】解:敲击铁水管时,传播声音的介质有:铁、水、空气,且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铁中传播速度最快,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慢。故能听到三次敲打声音,在空气中的声速最小,所以听到最后一次敲打的声音是空气传播的声音,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所以基础题。
9.小王在实验室探究有关声现象的问题,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40m/s
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D.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分析】(1)声速跟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
(2)真空不能传声。
(3)人听到声音的条件:有介质、有一定是响度、在人的听觉范围内、听力正常。
(4)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解答】解: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一般是不同的,故A错误。
B、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声,故B错误。
C、只有物体振动,在有介质、有一定是响度、在人的听觉范围内、听力正常时,人才能听到声音,故C错误。
D、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听到声音的条件等,考查比较全面。
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105 m/s
B.有倒车雷达的轿车,倒车时利用了次声波
C.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打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D.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抬起压在不同出气孔上的手指,是为了改变所发乐音的响度
【分析】(1)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2)超声波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人耳听不到超声;
(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4)笛子是靠空气柱发声的,通过手指按压不同位置,可改变空气柱的长度,进而改变音调。
【解答】解:
A、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A错误;
B、倒车雷达在工作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可以确定障碍物的位置,故B错误;
C、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震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C正确;
D、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抬起压在不同出气孔上的手指,是为了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发声的频率,使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与声现象相关的多个知识点,与生活联系密切,是我们应该熟知的。
11.人们在空气中唱歌或说话,对于声音的传播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音量越大、音调越高的声音传播得越快
B.在温度相同的空气中,任何声音的传播速度都相同
C.用力喊出的声音音量很大,它传播得就快,小声说出的声音传播得就慢
D.声音尖也就是音调高的声音传播得快,声音粗也就是音调低的声音传播得慢
【分析】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解答】解: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所以在温度相同的空气中,任何声音的传播速度都相同。与音量大小、音调高低无关。所以ACD不正确,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声速的影响因素,难度不大,属于常规考查。
12.运动会上百米赛跑中,终点计时员小华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结果将运动员的成绩记录为12.29s,那么,该运动员的实际成绩应该为( )
A.12.29s B.12.00s C.12.58s D.13s
【分析】终点计时员必须看到发令枪的枪口冒烟,就开始计,这是光传过来的结果,由于光速远大于声速,所以光传播100m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这时运动员已经跑了一段时间,所以测得的时间偏小,少的刚好是声音传播100m所用的时间。
【解答】解: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说明枪声已经传播100米到达终点时才开始计时,测得时间肯定偏小,少的时间为声音传播100m所用的时间:
t==≈0.29s,
小华的实际成绩应为:
t′=12.29s+0.29s=12.58s。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声速的相关计算,重点在于理解光速远大于声速,不能忽略声音的传播也需要时间,看到烟才是计时员计时较准确的时刻。
1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声速的大小只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D.只要听到声音,那么发声体一定在振动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成为传声的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
(2)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人耳感觉到声音的响度不但与振幅有关,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人耳的听觉有一定的范围,只能听到20~20000Hz之间的声音。
【解答】解:AC、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另外在同一种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还与温度有关。故A、C错误;
B、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20000Hz,超出这一频率范围的声音人耳是听不到的,故有时物体振动我们听不到声音。故B错误;
D、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能听到物体在发声,物体一定在振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条件以及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等,是一道基础题,难度不大。
14.下表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v,分析表格的信息,下列判断中是错误的是( )
介质
v/(m/s)
介质
v/(m/s)
水(5℃)
1450
冰
3230
水(15℃)
1470
软橡胶(常温)
40至50
水(20℃)
1480
软木
500
海水(25℃)
1531
铁(棒)
5200
A.声速大小可能跟温度有关
B.声速大小可能跟介质及介质的状态有关
C.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比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
D.真空中声速是0m/s
【分析】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都有关系,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结合表中信息分析判断。
【解答】解:
A、声音在5℃的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450m/s,声音在15℃的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470m/s,故声速大小可能跟温度有关,故A正确;
B、由表中数据知,声音在水中传播速度小于声音在冰中传播速度,故声速大小可能跟介质及介质的状态有关,故B正确;
C、声音在15℃的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470m/s,而在软木中的传播速度是500m/s,所以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不一定比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快,故C错误;
D、真空不能传声,故真空中声速是0m/s,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速的影响因素,能从表中提供数据得出相关信息是关键。
1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
B.“禁止鸣笛”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闻其声便知其人”判断的依据是人发出声音的响度
D.演奏弦乐器时,演奏者不断变换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这是在改变声音的音调
【分析】(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途径中减弱;
(3)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响度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或大小,由振幅和听者与声源的距离决定,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
(4)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答】解:
A、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汽车禁止鸣笛,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
C、不同的人说话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C错误;
D、演奏弦乐器时,当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琴弦的振动快慢就会不一样,故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需要学生掌握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的传播、减弱噪声的途径、声音的特征,是一道声学基础题,是中考的热点。
16.声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空气中超声波比次声波传播速度大
B.我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
C.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是因为超声波具有信息
D.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分析】(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速和介质种类、介质温度都有关系,和声音的种类无关;
(2)人们利用发声体的固有属性﹣﹣音色来判断发声体的种类;
(3)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4)“禁止鸣笛”是从阻止噪声产生的角度控制噪声的。
【解答】解:
A、在同种介质中超声波与次声波传播速度相同。故A错误;
B、我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根据音色判断出来的,故B错误;
C、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利用超声波可以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故C错误;
D、“禁鸣喇叭”是从防止噪声产生角度控制噪声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该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的三特性、噪声的控制和声音的利用等多个声现象有关的知识点,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综合试题。
17.通常情况下,声音在下列四种物质中传播时,速度最大的是( )
A.水 B.空气 C.真空 D.钢管
【分析】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声速最大,液体中其次,气体中声速最小,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钢管是固体,水是液体,空气是气体,真空不能传声,根据声速的规律,声速从大到小依次是:钢管、水、空气。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18.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B.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或脚步声吓跑,是因为水能传播声音
C.“低声细语”中的“低”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
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音色不同
【分析】(1)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够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3)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4)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
【解答】解:A、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故A正确;
B、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声音是通过空气和水传给鱼的;被脚步声吓跑,声音是通过大地和水传给鱼的,因此说明了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故B正确;
C、“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响度,不是音调,故C错误;
D、不同人说话时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闻其声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音色不同,故D正确;
本题选择不正确的,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速、声音的传播、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
19.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1,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v2,有人用锤子敲了一下钢轨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t,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时间为
B.钢轨的长度为
C.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时间为
D.钢轨的长度为(v2﹣v1)t
【分析】听到两次响声,分别是在空气中和钢轨中传播的声音;已知传播的距离相同,根据公式t=可求各自传播所用的时间,还知道时间间隔,列出等式求出钢轨的长度;进一步求出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所用时间。
【解答】解:(1)设钢管的长度为L,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t1=;
在钢轨中传播的时间为t2=;
时间间隔t=t1﹣t2=﹣;
所以钢管的长度L=;故B正确、D错误;
(2)声音从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所用时间为t2==,故AC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时间、路程的计算,关键是速度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难点是求时间间隔的表达式。
二.多选题(共2小题)
(多选)20.下表是声音在各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介质
水( 0℃)
水(15℃)
水( 20℃)
冰( 0℃)
软橡胶
软木
铁(棒)
v/( m•s﹣1)
1440
1470
1480
3230
45
500
5200
根据表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液态介质中声速大小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B.声速大小跟介质的物态有关
C.固态介质中声速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D.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分析】(1)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和温度有关;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固体的传声速度大于液体、气体中的传声速度;声音在同一介质中传播时,温度越高,传声速度越快;
(2)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光传播不需要介质。
【解答】解:A、声音在 0℃、15℃、20℃的水中的速度不同,说明声速大小和液体的温度有关,故A正确;
B、水的冰是同一种物质,状态不同,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说明声速大小跟介质的物态有关,故B正确;
C、声音在冰、软橡胶、软木、铁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固态介质中声速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故C正确;
D、因为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所以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但表中不能得出,故D错误。
故选:AB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声速的影响因素的知识,考查学生读表、总结能力。
(多选)21.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v1,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v2,有人用锤子敲了一下钢轨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t,(v2>v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钢轨的长为
B.钢轨的长为
C.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所用时间为
D.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所用时间为
【分析】听到两次响声,分别是在钢轨中和空气中传播的声音;
已知传播的距离相同,根据公式t=可表达出各自传播所用的时间,还知道时间间隔,列出等式求出钢轨的长度;进一步求出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所用时间。
【解答】解:AB、设钢轨的长度为L,由v=可得,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为:t1=,
声音在钢轨中传播的时间为:t2=,
声音在钢轨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而传播距离相同,所以声音在钢轨中传播的时间小于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则
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t=t1﹣t2=﹣,
解之可得钢轨的长度:L=,故A正确,B错误;
CD、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所用时间:
t2===,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C。
【点评】本题考查时间、路程和速度的计算,关键是速度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难点是列出等式求钢轨长度的表达式。
三.填空题(共18小题)
22.温度一定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 不同 的(选填“相同”或“不同”)。如图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 音色 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 响度 来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均选填“响度”、“声调”或“音色”)。
【分析】(1)声音需要靠介质来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同一种介质中,温度对声音的传播速度有影响。
(2)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3)响度指声音的大小,跟物体的振幅、距声源的距离、分散程度有关。
【解答】解:(1)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不同的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同一种介质中,温度不同时声音的传播速度也不同。
(2)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我们能辨别不同的人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3)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振动的幅度)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因此蒙住双眼的小王能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
故答案为:不同;音色;响度。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传播条件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还考查学生对声音中概念的全面掌握情况,包括音色的定义和与响度有关的因素。
23.我国古书《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其原因是 固体 能够传声,且比空气传声的速度 快 。
【分析】声速的规律是:一般情况下,在固体中声速最大,液体中其次,气体中声速最小;同种介质中,声速和介质温度有关。
【解答】解: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声音是通过土地、竹筒等固体传过来的,其原因是固体能传声,且比空气传声速度快。
故答案为:固体;快。
【点评】声速与介质种类、介质温度两个因素有关,记住声速的规律。
24.在学校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响时开始计时,最后冠军成绩是11.50s,则冠军的成绩 偏大 (选填“偏大”或“偏小”),其准确成绩应该是 11.79 s。(保留两位小数,声速为340m/s)
【分析】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说明枪声已经传播100米到达终点时才开始计时,所测时间偏小,成绩会偏大,少的时间为t声==≈0.294s.然后求出运动员的运动时间。
【解答】解:
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说明枪声已经传播100米到达终点时才开始计时,所测时间偏小,成绩会偏大;
声音传播100m所需时间t声==≈0.294s,
运动员的运动时间t运动员=t+t声=11.50s+0.294s≈11.79s。
故答案为:偏大;11.79s。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知道光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差异是本题的关键。
25.甲同学的耳朵贴在足够长的自来水管(管中有水)的一端,乙同学在管的另一端敲打一下这根管子,在水管足够长的情况下,甲同学能听到 3 次响声。人可分清两次声音的条件是两次声音到达耳朵的时间间隔在 0.1秒 钟以上。
【分析】(1)声音的传播条件是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而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
(2)假定有前后两次声音传到人的耳朵里,如果这两次声音到达人耳的先后时间间隔大于(或者等于)0.1s,人耳就能把这两次声音分辨开。也就是说,如果这两次声音到达人耳的先后时间间隔小于0.1s,人耳就只能听到一次声音。
【解答】解:(1)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大,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在敲击钢管时,声音既通过钢管传播,又通过水和空气传播,又因其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所以先听到由铁管传过来的声音,其次听到由水传过来的声音,再听到由空气传过来的声音,共三次响声。
(2)人可分清两次声音的条件是两次声音到达耳朵的时间间隔在0.1秒钟以上。
故答案为:3;0.1秒。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声音的传播条件和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以及人耳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
26.北宋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 声音在大地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 。
【分析】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快。
【解答】解: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可以通过大地和空气同时向外传播,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时可以先听到从大地传过来的声音;
故答案是:声音在大地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属于基础题。
27.小明社会实践时发现了一段长364米的大型铁质空管,感到很好奇,联想到声音的传播知识,于是他和同学做了一个实验:同学在管的一端敲打,他在另一端将耳朵贴在管上听并同时计时,结果他先后听到了 二 次响声。这一结果说明 声音在固体和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若前后听到的时间差为1秒,求声音在铁中的传播速度多大 5200m/s ?(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传播声音,且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
(2)声音在铁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因此两次接收有时间差,根据速度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铁管是固体,所以最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铁管传来的,而第二次是铁管发出的声音传到空气中,由空气将声音传播到人的耳朵里的,所以说人将耳朵贴在铁管上可以听到两次响声,依次是由铁管和空气传来的;
已知铁管长364m,空气中的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
所以在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t空气==≈1.07s,
因为两次的时间差1s,所以声音在铁管中传播的时间t铁=1.07s﹣1s=0.07s,
声音在铁中的传播速度为v铁===5200m/s。
故答案为:两;声音在固体和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铁中的传播速度是5200m/s。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利用速度公式进行求解,知道声音在空气和铁管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28.在学校运动会百米赛跑中,终点计时员听到枪声开始计时运动员的成绩为15s,则该名运动员的真实成绩为 15.29 s(保留两位小数),我们听到发令员的枪声是靠 空气 传来的。(v声=340m/s)
【分析】①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②光速远大于声速,终点计时员的计时要以发令枪的“烟”开始计时,若以听到枪声计时,其成绩要好于真实时间。
【解答】解:声音传播100m需要的时间:
t==≈0.29s;
声音传到终点时,运动员已经开始跑了,所以真实成绩等于计时时间加上声音传播100m需要的时间,
即:t真实=15s+0.29s=15.29s。
我们听到发令员的枪声是靠空气传来的。
故答案为:15.29;空气。
【点评】本题考查声速、声音的传播条件等相关知识。
29.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如果等他听到枪声开始计时,那么计时时间比实际起跑时间 短 (选填“长”“短”)了 0.29 s。(保留两位小数)
【分析】听到枪声才计时,声音传播的路程是100m,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声音传播的时间即为延迟时间。
【解答】解:由v=可得,声音传播100m所需的时间:
t==≈0.29s,
如果终点计时员听到起跑的枪声才开始计时,即枪声已经传播100m到达终点时才开始计时,测得时间肯定少了,所以开始计时的时间比实际的起跑时间短了0.29s。
故答案为:短;0.29。
【点评】熟练应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
30.学校运动会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应 看白烟 计时(听枪声/看白烟);若计时方法搞错,计下的时间会 偏短 (偏长/偏短)。
【分析】终点计时员必须看到发令枪的烟火就开始计,即看到枪口冒烟,这是光传过来的结果,由于光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所以光传播100m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故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这时运动员已经跑了一段时间才开始计时,所以测得的时间偏小,少的刚好是声音传播100m所用的时间。
【解答】解:
(1)百米赛跑时,作为终点计时裁判,正确的方法是看到发令枪冒白烟立即计时;
(2)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说明枪声已经传播100m到达终点时才开始计时,测得时间肯定少了,导致记下的时间偏短、成绩偏好。
故答案为:看白烟;偏短。
【点评】声音和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不能忽略声音的传播也需要时间,看到烟才是计时员计时较准确的时刻。
3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不同 (选填“相同”或“不同”),在15℃的空气中,声音每秒钟传播的距离是 340 m。
【分析】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在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
【解答】解: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有关,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在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表示声音每秒钟传播的距离是340m。
故答案为:不同;34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要记住声速的规律及大小,属于基础题目,难度不大。
32.有一根长钢管,当在其中一端打击一下时,某人在它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时间间隔为△t,先听到的那次响声是通过 钢管 传来的;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v气,声音在钢中的速度v钢,则这根钢管长度L= 。
【分析】(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大多数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
(2)听到两次响声,分别是在空气中和钢管中传播的声音;已知传播的距离相同,根据公式t=可求出传播所用的时间,还知道时间间隔,列出等式求出钢管的长度。
【解答】解:声音在钢管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所以先听到的那次响声是通过钢管传来的;
由v=可得,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为:t气=,
声音在钢管中传播的时间为:t钢=,
由于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较慢,所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较长,则听到两次响声的时间间隔:
Δt=t气﹣t钢=t气=﹣,
解之可得钢管的长度:L=。
故答案为:钢管;。
【点评】本题考查时间、路程和速度的计算,关键是速度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难点是列出等式求钢管长度的表达式。
33.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 m/s,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 3×108 m/s。
【分析】(1)空气中的声速在1个标准大气压和15℃的条件下约为340m/s;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在其它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比真空中的要小。
【解答】解:根据物理学的传播速度表可知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合3×105km/s。
故答案为:340、3×108。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的传播速度和光的传播速度的常识,属于识记性内容,是常见的基础知识题。
34.“蛟龙号”是我国首台自主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设计的最大下潜深度为7000米,对我国开发利用深海资源有重要意义。潜水器在深海与海面上的母船可以通过水声通讯系统来传递信息,它的声波是通过 海水 这种介质传播的。其传播速度 大于 (大于、小于或等于)340m/s。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够传声,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液体次之。
【解答】解:潜水器在深海与海面上的母船是通过水声通讯系统传递信息的,声音是通过液体(海水)传播的,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液体次之,所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即大于340m/s;
故答案为:海水;大于。
【点评】本题借助蛟龙号入水考查相关的物理知识,结合时事考查物理知识是中考的热点题型,注重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考查。
35.温度一定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 不同 的(选填“相同”或“不同”).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 音色 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 响度 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开他的远近.(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分析】(1)声音需要靠介质来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同一种介质中,温度对声音的传播速度有影响;
(2)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3)响度指声音的大小,跟物体的振幅、距声源的距离、分散程度有关。
【解答】解:
温度一定时,声波在不同介质总传播速度一般是不同的;每个人说话声音的音色不同,根据声音的音色可以辨别同学;人耳听声音的响度与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低.所以,可以根据响度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
故答案为:不同;音色;响度。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传播条件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还考查学生对声音中概念的全面掌握情况,包括音色、音调的定义和与响度有关的因素。
36.夏天,下大雨之前总伴有打雷和闪电,我们听到轰隆隆的雷声是通过 空气 这种介质传入人耳的,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 340 m/s。
【分析】(1)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是什么介质传播声音,要看声源和听者之间是什么介质。
(2)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
【解答】解:(1)雷声和听者之间是空气,轰隆隆的雷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2)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
故答案为:空气;340。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很基础的习题,掌握基础知识很重要。
37.打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原因是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大于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真空中的光速为 3×108 m/s。
【分析】(1)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2)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解答】解: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而声音再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因为光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所以我们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的。
故答案为:大于;3×108。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声速和光速的有关知识,考查的方式比较直接,是一道基础题。
38.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跟 介质种类 和 温度 有关,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 340 m/s。
【分析】一般情况下,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同一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解答】解: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故答案为:介质种类;温度;340。
【点评】本题考查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属于识记内容,比较简单,记住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39.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应从 看到发令枪冒烟 (选填“听到枪声”或“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记时才不会影响运动员的成绩,若计时员按另一种方式计时,计得运动员的成绩是15.29秒,那么运动员的实际成绩是 15.58 秒(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分析】(1)光速远远大于声速。
(2)运用速度公式,可得出时间。
【解答】解: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应从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记时才不会影响运动员的成绩,因为光速远远大于声速。
若计时员听到枪声计时,则运动员的成绩会少计入一部分,t===0.29s,
所以运动员的实际成绩为:15.29s+0.29s=15.58s。
故答案为:看到发令枪冒烟;15.58。
【点评】了解光速远远大于声速,熟练运用速度的计算公式,可解答此题。
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40.下面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v。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介质
声速/(m•s﹣1)
介质
声速/(m•s﹣1)
空气(0℃)
331
海水(25℃)
1531
空气(15℃)
340
冰
3230
空气(25℃)
346
铜(棒)
3750
软木
500
大理石
3810
煤油(25℃)
1324
铝(棒)
5000
水(常温)
1500
铁(棒)
5200
(1)分析资料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 介质的种类 、 温度 有关。
(2)在长为850m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第一声是通过 固体 (固体/液体/气体)传来的,再经过2.33s听到第二声,这是通过 气体 传来的。
(3)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 5000m/s 。该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铝 (此时气温约为15℃)。
【分析】(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而且温度也是影响传播速度的重要因素。
(2)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大于在液体中传播速度,在液体中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传播速度。
(3)先利用v=计算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求出在金属管中的传播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声音在金属管内的传播速度,对应数据表找出金属管的材料。
【解答】解:(1)根据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速度不同,可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气体中的声速最小、液体次之,固体中最大。
根据两次空气中的声速不同,得出结论:声速与温度有关。
(2)在长为850m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第一声是通过固体传来的,再经过2.33s听到第二声,这是通过气体传来的。
(3)①由v=得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是:
t1===2.5s
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时间:
t2=t1﹣△t=2.5s﹣2.33s=0.17s
②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速度:
v2===5000m/s
③查表知:金属管可能是铝制成的。
答:(1)介质的种类;温度;(2)固体;气体;(3)5000m/s;铝。
【点评】学会分析数据表,得到物理规律,同时熟练运用速度的公式及其变形是解答的关键。
41.为证明桌子能够传声,需要用手 轻 (选填“轻”或“重”)划桌面,使坐在桌子左侧耳朵靠近桌面但不接触桌面的小华在空气中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划桌子声;再控制声音的大小和声音传播的距离 不变 ,使小华把耳朵贴在桌面上,能够听到划桌子声。
【分析】贴近桌面听到声音说明桌面(固体)可以传声;附近的其他同学听不到声音说明空气的传声效果差;根据以上知识可解答此题。
【解答】解;为了验证固体能传声,用手轻敲桌面,使坐在桌子左侧的小华在空气中不能听到划桌子声,再控制声音的大小和声音传播的距离不变,使小华把耳朵贴在桌面上,能够听到划桌子声。
故答案为:轻;不能;不变。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固体能传声”的科学探究,体现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五.计算题(共4小题)
42.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章明在长为1768m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两声时间相隔4.86s。(常温空气中速度为340m/s)
(1)为什么能听到两次声音?
(2)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
【分析】(1)声音在不同的介质里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2)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最慢,故听到第一个声音是金属管传播的,第二次是空气传播的。利用v=计算声音在金属管内的传播速度。
【解答】解:(1)在铁管的另一端敲一下这根铁管,声音分别从铁管、空气中传播。因为声音在铁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快,所以先听到的声音是从铁管传来,然后听到的声音是从空气中传来的;
(2)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故听到第一个声音是金属管传播的,第二次声音是空气传播的。
由v=得,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t空气===5.2s,
已知两次响声相隔4.86s,
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时间:t管=5.2s﹣4.86s=0.34s,
则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
v管===5200m/s。
答:(1)在铁管的另一端敲一下这根铁管,声音分别从铁管、空气中传播。因为声音在铁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快,所以先听到的声音是从铁管传来,然后听到的声音是从空气中传来的;
(2)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5200m/s。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速与介质种类的关系及其应用及平均速度计算公式的应用,知道声音在空气和金属管中通过的距离相同,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3.在长为884米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间隔2.43s。(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求:(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是多少?
(2)声音在金属管中传播的速度是多少?
【分析】(1)先利用v=,计算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
(2)结合时间差求出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声音在金属管内的传播速度。
【解答】解:(1)由v=可得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是:
t1===2.6s;
(2)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时间:
t2=t1﹣△t=2.6s﹣2.43s=0.17s;
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速度:
v2===5200m/s。
答:(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是2.6s;
(2)声音在金属管中传播的速度是5200m/s。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同学们一定要学好物理知识,让它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44.小红姑姑家在一家油气厂,不久前去玩时发现了一段长364米的大型铁质空管,感到很好奇。联想到声音的传播知识,于是他和表弟做了一个实验:表弟在管的一端敲打,他在另一端将耳朵贴在管上听并同时计时,结果他先后听到了 两 次响声。这一结果说明 声音在固体和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若前后听到的时间差为1秒,求声音在铁中的传播速度多大?(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传播声音,且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
(2)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在铁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因此两次接收有时间差,根据速度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解:
(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铁管是固体,所以最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铁管传来的,而第二次是铁管发出的声音传到空气中,由空气将声音传播到人的耳朵里的,所以说人将耳朵贴在铁管上可以听到两次响声,依次是由铁管和空气传来的;
(2)已知铁管长364m,空气中的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
所以在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t空气==≈1.07s,
因为两次的时间差1s,所以声音在铁管中传播的时间t铁=1.07s﹣1s=0.07s,
声音在铁中的传播速度为v铁===5200m/s。
故答案为:两;声音在固体和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铁中的传播速度是5200m/s。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利用速度公式进行求解,知道声音在空气和铁管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45.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阅读下表,回答问题。已知在长为0.85km的空金属管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相隔2.33s(此时气温约为15℃)。问: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s﹣1)
空气(0℃)
331
冰
3230
空气(15℃)
340
铜
3750
煤油(25℃)
1324
铝
5000
水(常温)
1500
铁
5200
(1)敲击后声音通过空气传到另一端要多长时间?
(2)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该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分析】(1)已知金属管的长度,也就是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距离,利用t=可以计算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
(2)声音在空气传播速度慢,在金属管中传播速度快;结合时间差计算声音在金属管内的传播速度,对应数据表找出金属管的材料。
【解答】解:(1)由v=得,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是:t===2.5s;
(2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时间:t金属=t空气﹣△t=2.5s﹣2.33s=0.17s;
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速度:v金属===5000m/s。
查表知:金属管是铝制成的。
答:(1)第敲击后声音通过空气传到另一端要2.5s;
(2)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5000m/s,该金属管可能是由铝制成的。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速及其应用,知道声音在空气和金属管中通过的距离相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六.解答题(共1小题)
46.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长铁管的另一端敲一下这根铁管,甲同学先后听到两次响声,其时间相差0.7s,试计算铁管有多长(声音在铁中速度为5100m/s,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分析】本题告诉了听到两次时间的差值,设铁管长为l,故可利用速度公式分别列出关于时间的关系式,则可由方程解出结果。
【解答】解:设铁管长为l
则由题意知:t1﹣t2=0.7s;
即
﹣=0.7s;
即:﹣=0.7s
解得l=255m;
答:铁管的长度为255m。
【点评】方程法在物理学的解题中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应能做到在解题中熟练应用。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2/10/14 16:38:28;用户:13784622801;邮箱:13784622801;学号:37960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