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同步训练题
展开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同步练习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燃气泄露关闭阀门并打开排气扇
B.加油站严禁烟火
C.高层楼房着火乘电梯逃生
D.灭火要同时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
2.下列安全标志中,可用于危化品的是( )
A.禁止烟火 B.禁止放易燃物
C.禁止燃放鞭炮 D. 当心火灾一氧化物
3.每年5月12 日是我国“防灾减灾日”,推广防灾减灾知识,提高防灾减灾意识。若在城市高楼里发生火灾,则被困人员处理火灾现场的逃生方法中错误的是( )
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寻找安全出口,匍匐前进
C.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发出求救信号
D.人员被火势围困在高层建筑时使用楼内电梯撤退
4.吸烟有害健康,原因之一是烟气中含有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与氧气结合的有毒气体,该气体是( )
A. B. C.CO D.
5.高铁是中国一张靓丽的名片,车厢内禁止吸烟须张贴的标志是
A. B.
C. D.
6.实验室中某同学不小心将酒精灯打翻着火,应立即
A.用水冲洗 B.用扇子扇灭 C.用湿抹布盖灭 D.用嘴吹灭
7.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应把混合气体通过
A.少量的水 B.灼热的氧化铜 C.澄清的石灰水 D.点燃
8.用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判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发生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浇水灭火
C.在加油站可以接打电话 D.开灯检查燃气是否泄漏
9.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要沉着应对。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油锅中的油着火用水浇灭
B.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C.家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D.遭遇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远离着火区域
10. “火”使用得当是人类的朋友,使用不当是人类的敌人。下列关于“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室内起火,应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B.木炭火越扇越旺,是因为增大了木炭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用水灭火的主要原理是降低着火点
D.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
二、判断题
11.灭火需要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并且可燃物不与氧气接触。( )
12.可燃物与氧气反应一定是燃烧。( )
13.将一定量的白磷、红磷分别浸入80℃热水中,白磷、红磷均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14.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15.氢气能在空气中燃烧,所以氢气可以在氮气中燃烧。( )
三、填空题
16.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化学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非常重要。
(1)高层建筑物通常设计了灭火用的洒水系统。从灭火原理分析,洒水的作用主要是 ________ 。
(2)分析下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物质代号 | L | M | N | P |
熔点/℃ | -117 | 3550 | 44 | -259 |
沸点/℃ | 78 | 4827 | 257 | -253 |
着火点/℃ | 510 | 370 | 40 | 580 |
有人认为“物质的熔、沸点越高,着火点越高”,该结论 ________ (填 “合理”或“不合理”)。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500℃。利用如图装置,验证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是燃烧的条件之一,上表中可用于完成该实验的两种可燃物是 ________ (填代号)。
17.燃烧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酒精灯内的酒精不小心洒出,在桌面燃烧起来,采用的灭火方法是_______。
(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放入较多的蔬菜。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3)一支烟头会引发一场火灾,从燃烧的条件上讲,烟头的作用___________。
(4)“釜底抽薪”灭火的化学原理是____________。
(5)天然气泄漏容易引起爆炸。如果家里天然气泄漏,你的应急措施是(答两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将其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________。
(7)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__________,它们遇到明火,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18.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只有一字之差。
(1)有人认为,两者就像孪生兄弟,这是因为( )
A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 B它们由同种元素组成 C它们都有毒 D它们都能溶于水
(2)两者化学性质相差甚远,请举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
19.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森林火灾;2019年4月15日,法国巴黎圣母院烧毁。火灾的频繁发生,对社会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针对以下灭火方式,写出相应的灭火原理。
(1)将森林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其灭火原理是_____;
(2)油罐着火时用水喷淋灭火,其灭火原理是_____;
(3)野炊时用沙土将火堆掩埋,其灭火原理是_____。
20.请完成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某同学将氢气与空气混合,在安全保障下在老师指导下点燃,实验如下
V(H2)/V(空气) | 1:99 | 3:97 | 4:96 | 50:50 | 70:30 | 75:25 |
点火 | 不炸 | 不炸 | 炸 | 炸 | 炸 | 不炸 |
(1)该实验说明氢气的爆炸极限范围可能为_____~_____之间(用百分数表示)
(2)鉴于该实验爆炸的危险性,说明点燃氢气前必须验纯,验纯的操作为_____。
(3)该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_组成的。
四、综合应用题
21.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常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气化后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1)根据以上叙述,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酒精的用途是____________。
(2)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__________。
(3) 实验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仪器不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 )
A.燃烧匙 B.试管 C.量筒 D.蒸发
(5)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而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 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下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________(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③ 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
物质 | 熔点╱℃ | 沸点╱℃ | 燃烧时温度╱℃ |
石蜡 | 50∽70 | 300∽550 | 约600 |
铁 | 1535 | 2750 | 约1800 |
钠 | 97.8 | 883 | 约1400 |
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____________(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通过上表中石蜡、铁的数据对比,你认为物质燃烧时,什么情况下能产生火焰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________(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④ 根据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事实,请你推测硫沸点______硫燃烧时的温度(填“>”或“<”或“=”)
22.燃烧与人类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1)下列成语的原意与燃烧不相关的是___(填标号)。
A.卧薪尝胆 B.釜底抽薪 C.火上浇油 D.钻木取火
(2)炒菜时,家里油锅着火,应进行的操作是___,其目的是___。
(3)某学习小组分别对铁燃烧实验作了探究,分别从物质状态和反应物浓度等外界因素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实验编号 | 操作 | 现象 |
① | 将铁丝在空气中加热 | 不燃烧 |
② | 将铁丝加红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 剧烈燃烧 |
③ | 将纳米铁粉稍加热立即伸入空气的集气瓶中 | 剧烈燃烧 |
实验___(填“编号”)与实验①对比,说明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以使反应更剧烈;纳米铁粉在空气中加热即可剧烈反应,原因是___,从安全的角度看,对实验②、③集气瓶的底部做的处理为___。
(4)有科研团队研究发现,在蜡烛、煤气、木条的火焰中存在着纳米尺寸的钻石颗粒,这些钻石颗粒极为微小,很快在火焰中消失。但将来可能因此发现新的生产钻石的途径,从元素角度分析,蜡烛、煤气、木条燃烧过程中能得到钻石颗粒的原因是___,钻石颗粒在火焰中很快消失的原因是___。
23.如图是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能冒出浓厚的白烟,军事上常用来制烟雾弹。请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A装置中,燃烧停止后,红磷仍有剩余,燃烧停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B是改进后的装置,小试管和铜片的组合代替了燃烧匙。开始实验时,向小试管中加入90℃以上的热水后,白磷燃烧。从燃烧条件考虑,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最终约占瓶内空气总体积的________。
(4)与A相比,B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参考答案:
1.B
2.A
3.D
4.C
5.C
6.C
7.C
8.A
9.D
10.D
11.错误
12.错误
13.错误
14.正确
15.错误
16. 降低温度 不合理 M、N
17. 湿抹布扑灭 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升温至着火点 清除可燃物 关闭阀门 打开窗户通风换气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可燃性气体和粉尘
18. B CO能燃烧,CO2不能燃烧 C+CO22CO;2CO+O22CO2
19. 清除可燃物 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隔绝氧气
20. 4% 75% 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大拇指堵住管口,管口向下移近火焰,松开拇指,点燃,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说明不纯,声音很小表示氢气较纯 氢元素和氧元素
21. 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燃烧 作燃料 引燃灯内酒精引起火灾 用湿抹布扑灭 C 铁丝+氧气四氧化三铁 气态 沸点 沸点低于燃烧温度时 有 <
22.(1)A
(2) 用锅盖盖灭 隔绝空气(或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
(3) ② 增大反应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加入少量的水或铺上一层细沙
(4) 蜡烛、煤气、木条中都含有碳元素,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不改变 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23. 4P + 5O22P2O5 集气瓶中的氧气被耗尽 提高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反应始终在密闭容器中,不污染空气
科粤版九年级上册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精品第2课时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科粤版九年级上册<a href="/hx/tb_c91786_t7/?tag_id=28" target="_blank">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精品第2课时课堂检测</a>,文件包含同步练习科粤版2012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3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第2课时同步练习原卷版docx、同步练习科粤版2012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3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第2课时同步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上册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优秀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上册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优秀测试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上册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精品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上册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精品当堂达标检测题,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