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课件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80630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课件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80630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课件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80630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课件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4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806305/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课件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5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806305/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课件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6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806305/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课件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7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806305/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课件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8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806305/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春江花月夜课文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春江花月夜课文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江花月夜,内容总结,整体把握层次划分,写作特色,运用拟人手法,雄浑阔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而月亮也被文人墨客赋予了不同的情感,被我们演绎成了美好的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
请同学们写出几句写“月”的诗句。
1.征夫游子思乡之情: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 王建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女子相思怀远之情:李清照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离愁别绪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4.怀古伤今之情:刘禹锡的“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5.闲适、清静: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贾岛的“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6.孤独寂寞之情: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7.赏月之情:白居易的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
【作者介绍】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唐代诗人。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全唐诗》仅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 《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为世人所倾倒,诗人因此名垂后世。
在内容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超越了以前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注入新的含义。在春江花月夜的奇丽景色中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加入了游子思妇月下的思念之情。全诗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汇成一种情、景、理交融的幽美意境。
《春江花月夜》一诗“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 、“春风第一花” 。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滟滟(yàn) 芳甸(diàn) 皆似霰(xiàn) 纤(xiān)尘 清枫浦(pǔ) 扁(piān)舟子 捣(dǎ)衣砧(zhēn)上拂(fú)还来西斜(xiá) 碣(jié)石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文章标题点出几种意象?
这些意象中重点强调哪一个意象?请欣赏全诗,并思考课文写了它的哪几种状态?
以“月生——月照——月斜——月落”为外在线索 ,呈现出月下静谧、朦胧、纯净、澄澈的优美意境。
梳理结构:本诗围绕“月”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请给本诗划分层次。第一部分:共几句( ),写了 第二部分:共几句( ),写了 第三部分:共几句( ),写了
【诗歌赏析—捋清结构】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什么地方的春江没有明亮的月光。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的闪烁。月光象白霜一样从空中流下,感觉不到它的飞翔,它照得江畔的白沙看不见。
思考:开头八句写了什么意象?请找出来,并给这幅图画命名。
春江花月图——画面美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深远恬静景色。意境:空阔纯净 清幽柔美 朦胧恬静
思考本段景物描写有何特点?
(1)紧扣题目写作,开篇就对春、江、花、月、夜进行描绘。(2)景物极多,但以月光统摄各种景物,由大到小,由远到近,层次分明地一一展开。(3)画面清丽、色泽柔和——良辰美景,意境——幽美恬静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赏析:第三章前两句依然在写景,又从沙滩回到空中月色的皎洁、玉宇的澄明。这是为了承上启下。这时,随时间推移,月亮已升到当空,而江天的浩瀚,让诗人联想到: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想必就有此月亮了吧?但不知谁第一次见到它,也不知明月是在哪年第一次照见世人?这样的问题,即使是在今天,也固然无从回答。这里,诗人表现出对宇宙奥秘的沉思冥想。
这两联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不知江上的月亮照耀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输送着流水。
思考:“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这句中的“只”,有些版本作“望”,你觉得是“只”字好还是“望”字好?
“望”意中有人,暗含天人合一;“只”无人之境,沉静死寂,没有生气。“只”意为单调,缺少变化,略显遗憾。
思考:面对良辰美景,引发了作者怎么样的遐想?
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惆怅——哲理美
诗人由江月联想到人生:人生代代相传、无穷无尽;惟江上明月年年相似、万古长存。进而发出感叹:今天,我们在这里看到明月,不知在我们身后,它又在等待何人?长江后浪推前浪,奔流不息,一去不回头。此景让人无不感叹人生易逝、唯江月永存。这两章借景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易逝”的伤感。正是在这点上,诗人为传统的闺情诗题材开拓了新的天地和意境。
【课堂检测】“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句话在诗中有何作用?
承上启下既紧承上文对人生与宇宙的沉思,又引出下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同时也为下文由月及人展开联想作好铺垫。
思考:概括诗歌第二部分中所蕴含的哲理。
个体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宇宙无穷,人类生生不息。所以“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和“年年望相似”的江月得以共存。 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这正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诗歌鉴赏】—思妇怀远图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游子象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此四句总写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两地思念。
由一片白云起兴,用白云的“去悠悠”暗寓游子的离家远游,从而巧妙地引出了月下的人物。
思考:这四句是如何由景及人的?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美好的闺房中的门帘卷不去月光,在捣衣石上拂去月光但它又来了。
【课堂检测】赏析“徘徊”一词的表达作用
答案展示:(1)拟人手法,写出月游移不定的动态(2)赋予月亮人的灵性,它似乎也为思妇而伤心、对她怜悯,不忍离去。(3)与后文的“卷不去”、“拂还来”相呼应,写出月亮的不忍之心。但此种做法却惹得思妇更为思念。
思考:“卷不去”“拂还来”表达了思妇怎样的思想感情?
“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了月光的依恋反倒深深地搅扰了思妇的心,暗示相思之情缠绵悱恻,难以排遣,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
思考:“鱼龙”、“鸿雁”两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鱼龙、鸿雁本来是月光下的景物,此处写出了月光的清澈。但也是用典,鱼龙、鸿雁是古代用于互传音讯的载体,此处暗含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可见二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送信的鸿雁能够飞翔很远但不能随月光飞到您身边,送信的鱼龙潜游很远但不能游到您身边,只能在水面激起阵阵波纹。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昨天晚上梦见花朵落在悠闲的水潭上,可怜春天过了一半还不能回家。江水流走春光,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月亮晚晚落下,如今又西斜。
赏析:写妇因思念至极,因思成梦,由梦生怜;思妇追述昨夜梦见自己在潭边闲步,看见繁花纷谢。于是,自然而然地想到春将逝也,红颜将去。可怜这美好的青春,就这样在无限等待中随江水流去。然后,由倒叙闪至现实:眼前月已西沉,夜已将尽,可怜远方亲人依旧没有回家。这章委婉地写出了思妇一片惜春思亲的耿耿情怀。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不知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这是一首即景抒情诗。 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并由此而生发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却天各一方的惋惜。 诗中尽管不无人生苦短的伤感,然而读来轻曼如烟,悠悠惆怅中还交织着对生命的依恋,对青春的珍惜,对“人生代代无穷已”、得以与明月长久共存相伴的一丝欣慰;尽管有夫妇别离的哀愁,但写来柔婉似水,绵绵相思中饱和着“借明月寄相思”的脉脉温情,含蕴着对重逢的美好企盼。 这首诗带着些许伤感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颓废。它表现了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境界是相当开阔。
春江月夜的美景江畔月下的沉思因月而起的情思
(一)写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的绚丽景观。为下面对景抒情打下基础。
(二)由写景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明月长照对照人生短暂,抒写心中的感叹。
(三)由感叹人生进而抒写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
一 、 是诗中多处用了比喻
“月照花林皆似霰” (明喻)生动地再现了月光之下,花林一片白蒙蒙的绮丽景象,并与下一句把月光比喻成霜构成有机的联系。“空里流霜不觉飞” (借喻),是抬头仰望所见。由花林似霰,进而联想到月光如霜。虽则如霜,却只觉得它像水似的“流”,而不觉得它像霜那样“飞”,写出了月光的柔和细腻。
二、暗示手法抒写相思之情
“白云一片去悠悠”暗示游子远去,“月徘徊”暗示思妇徘徊楼台、望月思人;月照“妆镜台”暗示思妇对镜伤怀;月光“卷不去”、“拂还来”暗示相思之情缠绵悱恻、难以排遣;“梦落花”暗示春将尽;“落月复西斜”暗示游子夜夜望月思归等等,都使人与物、情与景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两句中的“待”、“送” 两字,运用了拟人化手法。把月亮写得很有感情,为了见到它期待的人,可以年年长明不衰。诗人由仰望月轮,又低头见长江“送”走的一江春水。人生、人的青春,不就是被这滔滔流水“送”走的吗?“可怜楼上月徘徊”,“徘徊”将明月拟人化,既写出明月光影明灭的自然属性,又将明月人性化,它好像怜悯思妇的孤独寂寞,因而陪伴在思妇身旁,久久徘徊,不忍离去。人多情而物无情,运用拟人手法,将人的感情移植到物身上,使物也饱含深情。
这首诗从月生写到月落,把现实的情景和诗中人物的梦境结合在一起,写得迷离恍惚,气氛朦胧。诗的感情随着月下景物的推移逐渐展开、变化,忽虚忽实,跳动着,断续着。这就是人生的短暂,离别的痛苦,以及青春的美丽。
四、虚实相生、情景交融
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两首诗都描写了海上明月初升的景象,能反映这两种景象的句子是:
《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
《望月怀远》《春江花月夜》联想阅读
这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意境?
两句用的都是生,分析生的妙处。
生有生长的含义 ,海上生明月,仿佛明月是从海面上生长出来的,富有动感与情态,“生”使月亮更具有生命感。
“天涯共此时”同《春》的哪一句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它的含义是什么?
“此时相望不相闻”“此时”,“我” 在翘首望月,思念着远方的亲人,而伊人“此时”也在翘首望月,思念着“我” 吧。
月引发人的相思之情,这也引起了人对月亮的各种情感,分析《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一个字?
“怨”,怨恨漫漫长夜,其实更是怨恨长夜下的月光,它带给了离人无限的愁思,竟让人“竟夕起相思”!
《望》作者对月有“怨”之情,《春》中,思妇对月光也是很“恼怒”的,有关的语句是?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月不知人间相思苦,甚至还有一些调皮,如《春》:可怜楼上月徘徊。写出月光迟迟不愿离去,似乎愿与思妇做伴的可爱。
在《望》颈联中,“灭烛怜光满”,熄灭蜡烛之后,月光充盈满室,作者无法排除愁绪,披衣走出房间,,不知不觉间,露水已打湿了自己的衣服。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相思之深。
离别的人都想借助月光传情,在两首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春》:愿逐月华流照君《望》:不堪盈手赠
借助月光的愿望能否实现?
《春》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落月摇情满江树
《望》不堪——还寝梦佳期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课文配套ppt课件,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古今评价,学习活动二赏诗美,景物之美,哲理之美,情思之美,鱼龙传情,鸿雁长飞,欣赏朗诵视频,美读诗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春江花月夜备课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张若虚,朗读诗词,活动一,活动二,活动三,内心的失落和绝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春江花月夜图片课件ppt,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古今评说,诗文诵读,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七节,第八节,第九节,置身诗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