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展开政权更迭南北对峙孝文改革区域开发
光武中兴党锢之祸 豪强地主黄巾起义
军阀割据三国鼎立九品中正
短暂统一八王之乱五胡乱华
晋室南迁士族门阀江南开发民族交融
第7讲: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1.魏晋南北朝:是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2.隋唐: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时期。
知识储备一:儒学、道教和佛教的发展
第7讲: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吸收佛、道精神有了新发展
在民间广泛传播,主张“贵儒”“尊道”,玄学出现
吸收儒、道思想渐趋本土化
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一”,以儒学为主
“三教并行”,韩愈提出复兴儒学
武则天有很大发展,禅宗影响最大
多元共生,儒学独尊受到挑战。
2.佛、道盛行的原因:
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时代,下层社会的庶民百姓不仅承受着各种战乱的痛苦,而且受着瘟疫、水旱等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面对种种不幸,百姓不仅无能为力,而且求助无门。——据卜宪群总撰稿《中国通史·秦汉魏晋南北朝》整理
材料二:儒学一直是敬鬼神而远之,不能成为一种宗教信仰。虽然多次修订礼乐典制,使祭奠天地祖先的制度得以规范化,以维系中华民族敬天法祖、忠孝仁爱的传统,但终不能和有统一教义教规,统一信仰的宗教相匹敌,所以佛道依然有广大的活动空间——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自然灾害频发,人民生活困难,需要寻求精神寄托;
(2)儒学自身存在着理论缺陷;
材料三:道教强调人生的哀乐、现实的纵情,且备有长生之方、登仙之术,沟通了人与神的联系。这比较符合国人的民族文化心理,况且此教以道家学说为依托,道家的学术思想也就自然成了道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可由此来超凡脱俗,逍遥神游,求得精神上的充实和超越。 佛教致力于解决我国固有文化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人生归宿问题,从而有可能稀释、消除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同时,该教之中所蕴含的抽象思辨、深邃哲理对于注重精神享受的士大夫来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马怀良《崩溃与重建中的困惑——魏晋风度研究》
(3)道教、和佛教关心人们现实问题的解决;
材料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长期战乱,各族统治者有意识地大力提倡,使佛教在这一时期的发展超过了土生土长的道教,成为最有影响的宗教。例如,前秦苻坚重用释到安,后秦姚兴重用鸠摩罗什,这些名僧都可以参加、决定国家大事。北魏时,寺院有上万所,僧尼有二百多万。在南朝,佛教发展速度更快。梁武帝时一度把佛教定为“国教”,仅建康城就有寺院500多所,僧尼10多万。 ——刘海涛《浅谈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材料五: 隋代隋文帝、炀帝父子崇信佛教,且极力倡导佛教发展。如仁寿年间,全国重要、高规格寺院达3792所剃度僧人23万之众造像。写真、译经等诸项佛教事业亦颇具兴盛。 在唐代统治者实行以儒治国,以佛治心,以道养生的三教并用政策佛教在统治阶层的推崇下趋于盛行。在唐代伴随佛教对儒道思想的摄取、吸收,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亦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形成三论净土、律密.成实、天台、法相、华严禅宗诸宗派其后4宗影响较大。禅宗于中国流传最为广泛影响也颇为深远唐时禅宗分。 ——董鹏昭《我国佛教的发展历程》
(4)统治阶级的提倡与支持。
3.佛、道盛行的影响:
江南春唐 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材料二:韩愈痛感于儒学的衰弱,著《原道》一文,一方面竭力排佛,另一方面又在自己的学说中糅进了不少佛学的成果,其“道统说”即是受到佛教定祖立统的启发而提出的。除韩愈以外,李翱、柳宗元等人也在致力寻求调和儒、释二家的途径,逐一汲取佛教哲学的思辨成果来改造儒家学说。 ——卜宪群总撰稿《中国通史·隋唐五代两宋》
(1)促进了同佛、道有关的文学艺术的迅速发展;
(2)挑战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刺激儒学复兴;
(3)寺院经济的发展,与官府争夺财富和劳动力,严重威胁到封建统治。
材料三:佛教的发展,给寺庙和僧人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加上佛教寺庙往往享有免税、田地、女婢、奴隶等特权,这造成了社会财富向佛寺的极大集中,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僧侣不事生产不服劳役,还拥有大量仆役、女婢,在人力资源匮乏的古代,这一现象对社会经济和军事造成的影响更加明显。寺院经济力量的过分发展,引起了世俗统治阶级的强烈不满。僧侣不守戒律霸占田产鱼肉百姓的行为更积累了大量社会矛盾,种种交织在一起的矛盾激烈时,导致统治阶级通过政治手段加以解决。
(2)表现:①官方:三武一宗之厄。“三武一宗”指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②民间反佛:代表人物是范缜。他针对佛教宣扬的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灭的观点,提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对佛教进行抨击。
(3)影响: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
(1)原因: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了大量钱财;寺院经济的发展,与官府争夺财富和劳动力,严重威胁到封建统治。
天命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有多种“天命”的概念,其中道家的“天命”多是指宿命、命运,墨家的天命是指神的意志,法家的天命是指君王的意志,而儒家的“天命”却多是指发自个人内心的理想“使命”。孔子的天命思想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社会责任感。这种思想是一个文明社会必不可少的,没有这种社会理想的指引,这个社会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都无法找到正确的方向,从而混乱百出。
【知识拓展】韩愈复兴儒学运动:提出“道统”论
“道”:仁→仁政、民本、性善论
“统”:上古圣王→孔子→孟子→韩愈;批判荀子、董仲舒的礼法并用
知识储备二:文学艺术成就
东汉末年成为一种艺术。
知识储备四:中外文化交流
1.佛教文化的传入与传出
2.其他方面的文化交流
拓展深化一:三国至隋唐文化的特点
拓展深化二:三国至隋唐中外文化的交流
隋唐是中华对外交流的高潮时期,这一时期的对交流在深度和广度上远远超过了前代,经由魏晋南北朝民族大交融与文化的碰撞,中华文明展现出丰富多彩的雄姿了隋唐统一之后,汇聚南北内外多种文化,融合创新。周边各国以中华文明为榜样,向隋唐派遣使者和留学生,积极学习并吸收中华文明的成果。中华典章制度、思想文学、生活方式和观念形态深刻渗入日本、朝鲜和越南,最终以中华文明为基础、以汉字为表征形成了东亚文化圈。该文化圈又因汉字所承载的中华文明,也被称为“中国文化圈”。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问题: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中华文化圈”形成的原因?
形成原因:(1)魏晋南北朝以来的民族交融与文化交流;(2)隋唐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国力强盛;(3)统治阶级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4)中华文化长期以来占据世界领先地位。(5)使臣、商人、留学生及僧侣的推动。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这是一份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学艺术,总结升华,科学技术,古代中国科技的特点,中外文化交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文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文内容课件ppt,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权臣僭越,纲常败坏,探究一儒学危机,天下失序,探究二佛教危机,多元合流信仰重树,鉴真手迹《请经书帖》,书法辨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这是一份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时间轴政权更迭图,隋朝统一,文学艺术,二艺术,中外文化交流,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