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省历史中考二轮复习专题二中国古代经济学案
展开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历史中考二轮复习专题二中国古代经济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专题解读,构建体系,相关课题,知识清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二轮复习——专题二 中国古代经济
【专题解读】
古代中国以农业立国,其经济形态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是农具的改进、农作物的推广、水利工程的兴建。手工业只是农业的补充,在“重农抑商”政策下,商业发展受到限制,但从唐宋时期开始,商业发展迅速,到宋元时期最为繁荣,而明清时期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施行使得商业发展明显受到限制。在复习时注意:
(1)明确古代经济政策体现的是以农为本的思想。核心内容是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这也是盛世局面出现的重要原因。典型就是盛世局面的出现,如汉代(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光武中兴)和唐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2)明确各个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这部分注意识记各个朝代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大运河)、手工业的发展(陶瓷业、纺织业、造船业)、商业发展的表现(都市的繁荣、交子)等内容。这部分有时会结合图片来进行考查。
(3)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开始于唐安史之乱后,完成于南宋时期。要识记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表现,尤其注意表现经济重心南移的谚语,如“苏湖熟,天下足”等。
【构建体系】
【相关课题】
专题 | 册数 | 相关课题 |
中 国 古 代 经 济 | 七上 |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第2 课 原始农耕生活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 |
七下 |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3课 盛唐气象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第 14课 明朝的统治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第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
【知识清单】
一、农业篇
(一)生产工具的变革
时期 | 具体内容 |
原始 农耕 |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河姆渡居民使用骨耜; |
商周 | 有少量青铜农具,耒耜和石锄、石犁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
春秋 | 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
战国 |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
唐朝 | 发明了耕种工具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 |
宋朝 | 发明了插秧工具秧马 |
(二)水利工程
1.大禹治水
采用 疏导 的方法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因治水有功 被尊称为“大禹”
2.都江堰
(1)时间:公元前256年(战国后期) 设计者:秦国蜀郡太守李冰 地点:岷江
(2)构成部分:渠首、灌溉网 功能:防洪、灌溉、水运
(3)影响: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3.灵渠:秦始皇派人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水运交通。
4.隋朝大运河(在位皇帝:隋炀帝)
(1)时间:605年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路线: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3)四段: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
(4)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5)地位: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三)农作物的种植与引进
时期 | 具体内容 |
原始农耕 | 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居民最早种植水稻;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居民最早种植粟 |
西汉 | 从西域引进核桃、葡萄、石榴、胡萝卜等作物 |
魏晋南北朝 | 实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地区推广双季稻 |
两宋 | 由越南引进占城稻;水稻产量居粮食作物之首;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重要粮仓( “苏湖熟,天下足”、“苏常熟,天下足” );南方普遍种植茶树;南宋后期,棉花的种植由南向北推进。 |
明朝 | 引进原产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高产粮食作物 |
清朝 | 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经济作物品种增加,种植面积扩大(湖广熟,天下足) |
(四)历代中央政府发展农业的政策、措施
时期 | 具体内容 |
春秋 | 齐国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使齐国实力大为提高。 |
战国 | 秦国商鞅变法:(1)废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
汉朝 | 1.汉高祖、文帝、景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注重农业生产; 2.文帝、景帝提倡以农为本,降田赋为三十税一;(出现了文景之治) 3.东汉光武帝减轻农民负担。(出现了光武中兴) 4.东汉末年,曹操采用屯田措施,势力逐渐壮大起来。 |
三国 | 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 |
唐朝 | 1.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负担(出现贞观之治); 2.武则天继续推行唐太宗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 3.唐玄宗统治前期,重视农业生产,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
宋朝 | 由越南引进占城稻,政府推广到东南地区。 |
元朝 | 忽必烈统治时期注重农桑。 |
明朝 | 明太祖积极恢复发展经济,从国外引进农作物推广种植。 |
清朝 | 清朝前期,统治者重视农业,推行垦荒政策,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
五、农学著作
时期 | 具体内容 |
北朝 | 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
明朝 | 1.宋应星的科技巨著《天工开物》,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
二、手工业篇
领域 | 分类 | 具体内容 |
手 工 业 | 陶瓷业 | 1.原始农耕:河姆渡居民会制作黑陶;半坡居民会制作彩陶。 3.唐朝: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最有名。 4.宋朝: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时景德镇成为著名瓷都;河北定窑、河南汝窑较出名。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中心。 5.明朝:景德镇是全国制瓷中心,青花瓷畅销海内外。 |
纺织业 | 1.原始农耕:半坡居民会简单的纺织、制衣。 2.汉朝:丝绸之路,对外输出。 3.唐朝:品种多,蜀锦冠于全国。 4.宋朝:北宋时,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丝织生产发达;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棉纺织工具先进。 5.明朝: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苏州是丝织业中心。 6.清朝前期:有很大发展,出现了较成熟的手工工场,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 |
手 工 业 | 青铜 铸造业 | 1.出现:原始社会后期 2.繁荣:商周时期 3.特点:规模大、种类多、数量多,工艺精 4.代表作:商朝的司母戊鼎(最大、最重)和四羊方尊(最精美) |
造船业 | 1.三国时期:吴国造船业发达。 2.宋朝: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南宋海船配备了指南针。 3.明朝:郑和下西洋,规模大、路程远。 |
三、商业篇
领域 | 分类 | 具体内容 |
商 业 | 货币制度 | 1.春秋时期:城市出现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使用。 2.秦朝:秦始皇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度量衡 3.西汉:汉武帝把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4.隋朝:统一南北币制。 5.宋朝: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时,纸币与铜钱并行。 |
商业城市 | 1.南朝:建康是当时商业最活跃的大都市。 2.唐朝:长安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城内分坊(住宅区)和市(商业区)。 3.宋朝:最大商业都市是开封和杭州,人口多达百万。(有早市、夜市、草市、市镇、瓦子、勾栏) 4.元朝:大都是当时闻名世界的大都市。 5.明朝: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商帮:晋商、徽商) 6.清朝:北京、苏州、杭州、扬州、广州等大城市,工商业繁荣。(著名市镇:盛泽镇、汉口镇) | |
商 业 | 对外贸易 | 1.西汉:汉武帝时期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 2.三国:吴国发展海外贸易。 3.唐朝:水陆交通发达,对外贸易频繁。 4.宋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南宋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海上交通发达,航线远至波斯湾及非洲东海岸。 5.元朝:海陆交通发达,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6.明朝:郑和下西洋;明中后期“海禁”。 6.清朝: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海外贸易;只开广州一处通商口岸,由广州十三行经营对外贸易。 |
四、经济重心的南移
1.南移的原因(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或宋代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北人南迁,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与工具(主要原因);
②自然条件优越;③江南战乱少,社会安定;④南北人民的共同努力 ⑤统治者的重视
2.南移过程:
①自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②唐朝中期开始,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③到南宋最后完成南移。
3.南移的表现(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
农业 | 粮食作物 | 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得到推广;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重要的粮仓,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
经济作物 | 茶树在南方普遍种植;棉花的种植到南宋后期向北推进。 | |
手工业 | 纺织业 | 北宋时,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海南岛棉纺织工具先进。 |
制瓷业 | 宋朝是我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成为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中心。 | |
造船业 | 广州、泉州、明州造船业发达;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最早的船坞;南宋海船上,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 | |
商业贸易 | 商业城市 | 开封、杭州是宋代最大的商业城市;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出现早市、夜市;乡镇出现草市;市镇成为重要的商贸区。 |
海外贸易 | 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波斯湾及非洲东海岸;朝廷鼓励海外贸易,主要港口设置市舶司 | |
货币 |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时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
3.通过探究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对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①要保持和谐安定的局面。 ②要重视人才交流、技术创新。
③政府要重视经济,制定恰当的政策。④要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历史中考二轮复习专题-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整体感知,构建体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历史中考二轮复习专题社会主义的探索学案,共5页。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历史中考二轮复习专题—民主与法制学案,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