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展开这是一份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超利用的是次声波
B.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C.根据音调能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
D.“禁鸣喇叭”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2.(2分)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
A.湿手烘干 B.深秋凝霜
C.清晨结露 D.冰雪消融
3.(2分)下列现象中的“影”,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 )
A.皮影戏 B.水中倒影
C.形影不离 D.投影仪
4.(2分)下列数据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初中生使用的课桌高度约0.8m
B.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4m/s
C.正常人脉搏跳动一次约5s
D.泰兴市夏季的平均气温约40℃
5.(2分)如图所示,有关声现象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通过观察纸屑跳动的幅度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B.乙图中无风时,正在发声的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C.丙图中通过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D.丁图中将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说明液体可以传声
6.(2分)有一首古诗词写道“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山 B.山上的树林 C.船 D.河岸
7.(2分)下述事例中,利用了红外线的是( )
A.验钞机验钞
B.自行车提示后面车辆的红色尾灯
C.激光测距仪测距
D.电视遥控器遥控电视
8.(2分)图中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为了能较快地观察到碘的升华现象又要防止碘熔化,下列加热方式最合适的是(碘的熔点为113.7℃,酒精灯外焰温度约800℃)( )
A.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B.浸入开水中
C.放在阳光下晒 D.置于常温下的空气中
9.(2分)下列物体的运动最接近于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从树上掉下的苹果
B.正在百米赛跑的运动员
C.站在商场上行扶梯上的顾客
D.正在进站的列车
10.(2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焦距为15cm,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5cm处,光屏上可承接到烛焰放大、倒立、清晰的实像,然后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缓慢向凸透镜靠近。最终停在距凸透镜20cm处,为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实像,则光屏的移动方向和光屏上所得到像的大小变化分别是( )
A.远离凸透镜,变大 B.远离凸透镜,变小
C.靠近凸透镜,变大 D.靠近凸透镜,变小
11.(2分)如图,烛焰在光屏上刚好成清晰的像。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40cm刻度处后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观察到(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大小变化的光斑
12.(2分)如图所示,甲图是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的色散现象,乙图是一细束红光和一细束紫光以相同的入射角i从空气射入长方体玻璃砖的同一点,并且都直接从下表面射出。对于这一过程,有下列四种说法:
①从上表面射入时紫光的折射角比红光的折射角小
②从下表面射出时紫光的折射角比红光的折射角大
③紫光和红光将从下表面的同一点射出
④从下表面射出后紫光和红光一定平行
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填空题(本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26分)
13.(3分)在元旦演出晚会上,主持人的声音是通过 传到同学们耳朵中,小兰同学弹奏时手指用不同的力按动琴键,这是在改变声音的 (填写声音的特性),她的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台下同学们的掌声对她来说,属于 (选填“乐音”或“噪音”)。
14.(3分)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2年2月4日在北京开幕。冰和雪是冬季奥运会的灵魂,激情赛事,燃烧于冰雪之上。举办奥运会常常需要人工造雪,如图,造雪机造雪时将水雾化成极细的水滴喷出,与冷气相遇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小冰晶形成雪花,这一过程需要 (吸/放)热。滑雪时运动员需戴护目镜,其作用之一可以防止不可见光中 对眼睛的伤害。
15.(3分)在图示的实验中,瓶口上方的“白气”是 (瓶内/大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实验表明 可以使气体液化,根据金属盘温度升高这一现象 (能/不能)直接得出气体液化会放热的结论。
16.(2分)小华在学习了长度知识后,对课本长度进行了测量。她测得的四组数据分别是25.91cm、25.92cm、26.91cm、25.91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 cm,该课本的长度为 cm。
17.(3分)阳光下看到一朵黄色的花,是因为这朵花反射 色光,此时进入人眼的色光 (能/不能)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如果透过蓝色玻璃纸看红色的花,则这朵花呈 色。
18.(3分)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 m/s,光在 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光和光线中, (光/光线/两个都/两个都不)是客观存在的。
19.(3分)“一双好眼睛,能更好地探索未来”,因此我们应注意用眼卫生,保护好视力。小明了解到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 ,物体通过它在视网膜上成 (正立/倒立)的实像。上课时,小明的视线从黑板转移到课本上时,他的晶状体的焦距 (会/不会)变化。
20.(3分)跑步能强身健体,越来越多的人爱上这项运动。甲、乙两同学在同一直道上,同一出发点相同方向跑步锻炼,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甲的速度是 m/s,相遇时距离出发点 m。当t=180s时,他们相距 m。
21.(3分)图甲是小明眼睛在N点看到鱼缸内M点处鹅卵石的光路图,他看到的是鹅卵石在水中深度变 (深/浅)的 (实/虚)像。鱼缸内注入更多水后,小明的眼睛在N点仍然可以看到鹅卵石。图乙中带箭头的虚线代表原来的光路,实线是小明画的水变多后看到鹅卵石的光路.同桌的小华说小明画的光路图错误的,她判断的理由是 。
三、解答题(本题共10小题,共50分,解答第23题时应有公式和解题过程)
22.(2分)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23.(2分)如图所示,请分别画出光线①的折射光线,光线②的入射光线。
24.(2分)如图所示,S为平面镜MN前的一个发光点,A为平面镜前某一点。请在图中画出由S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过A点的光线,并完成光路图。
25.(7分)一列长150m的火车匀速行驶,一名观察者站在路基旁测出整列火车通过他用时5s。求:
(1)这列火车的速度是多少?
(2)已知A地与B地相距54km,如果这列火车以上述速度匀速行驶,火车从A地到B地需用多少小时?
(3)如果火车以这个速度完全通过一条隧道需要1min,则这条隧道长多少?
26.(5分)如图甲是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
(1)如图甲,烧杯中应装入适量的 (温/开)水。
(2)如图乙,读数时视线应与液柱的 ,温度计的示数是 ℃。
(3)图丙是冰熔化时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由图可知,冰属于 (晶体/非晶体),BC段物质处于 状态。
27.(6分)在“探究水沸腾实验”中:
(1)装置如图甲所示,最后安装的实验器材是 。
A.烧杯和水
B.酒精灯
C.纸板和温度计
D.铁圈和石棉网
(2)A组和B组同学用同样的实验装置,在相同的实验环境下进行实验,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为 ℃,水沸腾后继续吸热,温度 ,第4min时,水中的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 (变大/变小),A小组所用水量较 (多/少)。
(3)爱思考的小明在做这个实验时分析数据后发现:水接近沸腾时温度上升速度变慢。他猜想原因可能是水温越高,与环境的温度差越大,散热越快。为了检验自己的猜想,小明将实验中烧开的水置于室温下自然冷却,每隔相同的时间测一次水的温度,发现水温下降 ,从而验证了自己的猜想正确。
28.(6分)如图甲是小明利用蜡烛和玻璃板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 ;
(2)实验时,应将玻璃板 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3)为了探究像和物的大小关系,点燃了一支蜡烛A置于玻璃板前,实验中应该在玻璃板 (前/后)来观察这支蜡烛的像。然后用另一根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前后左右移动蜡烛B,直至看上去与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初步得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大小 。
(4)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块光屏,则光屏上 (能/不能)承接蜡烛A的像。
(5)平面镜成像在平时的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提词器,它是由一个高亮度显示器和一块与其成45°角的专用镀膜玻璃组成,镀膜玻璃将显示器上的文稿内容反射到演讲者前方。如图当演讲者前方呈现数字“”时,他直接看显示器会看到 。
29.(7分)为了验证光的反射定律,小华同学准备了激光笔、一块平面镜、一块画有法线ON的平整白卡纸板、直尺、量角器及铅笔。
(1)实验中所用的白卡纸板的表面应较为 (光滑/粗糙)。
(2)在图甲中,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40°,则反射角为 ,当入射角增大5°,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 。
(3)接着又做如图乙所示操作,将一束光 纸板E射向镜面上的O点,并将纸板F沿ON向后折,此时在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此实验现象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内。
(4)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丙):①在白纸板上 (能/不能)观察到反射光线;②此时,ON (是/不是)入射光线EO的法线。
30.(8分)小明正在实验室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实验前,小明先想办法测凸透镜的焦距,实验装置如图甲,此时光屏上获得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实验前要调节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 上,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 ;
(3)小明将烛焰、凸透镜、光屏如图乙所示放置时,在光屏上恰成一清晰的像,这个像是 (放大/等大/缩小)的;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到 cm刻度线的位置,在光屏上可以再次成清晰的像。
(4)图乙中,将凸透镜换成中心有小孔的纸板,调节纸板使将烛焰的中心、小孔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保持蜡烛与纸板的距离不动,将光屏移到 cm刻度线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烛焰等大的像。
(5)小明想利用LED发光字母来探究凸透镜成像时像与物的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在“E”“H”“L”三个字母中,适合做LED光源的字母是 。
(6)如图丙所示,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取走眼镜,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要使屏上的像变清晰,需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蜡烛,眼镜是 (近/远)视眼镜。
31.(5分)某班同学在学习速度时,进行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和“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两个活动。
(1)如图甲所示,把两个等大的圆纸片,裁去大小不等的扇形,做成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将两个锥角不同的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时,应该选择 (乙/丙)所示位置开始释放。
(2)在“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活动中,为了便于测量时间,最好选择锥角 (较大/较小)的纸锥进行实验。
(3)小华这一小组讨论中,提出了两种测量速度的方案:
方案一:先选定一段时间,测量纸锥在这段时间内下落的距离。
方案二:先选定一段距离,测量纸锥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
为了方便测量,你认为小华选用方案 (一/二)比较合理;
(4)小明所在的小组制作了一个直径为10.0cm纸锥进行实验,用频闪照相机拍摄到如图丁所示的照片,已知照相机每隔0.3s曝光一次。根据 照片可以判断纸锥在OA段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 ,纸锥在AB间的速度约为 m/s。(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解答】解:A、B超利用的是超声波,故A错误;
B、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每个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根据音色能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故C错误;
D、“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2.【解答】解:A、湿手烘干,手上的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故A错误;
B、霜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B正确;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C错误;
D、冰雪消融,冰雪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3.【解答】解:A、皮影戏中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
B、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符合题意。
C、形影不离中的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与题意不符;
D、投影仪,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
故选:B。
4.【解答】解:A、初中生身高1.6m左右,初中生使用的课桌高度约为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0.8m左右,故A符合实际;
B、正常情况下,中学生步行速度约为1.1m/s,故B不符合实际;
C、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min跳动75次左右,约1s跳动一次,故C不符合题意;
D、泰兴市夏季的最高气温低于40℃,不可能平均气温达40℃,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解答】解:A、甲图中通过观察纸屑跳动的幅度可以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故A错误。
B、乙图中无风时,正在发声的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B正确。
C、丙图中通过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可以通过推理的方法得出真空不能传声,故C错误。
D、丁图中将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D错误。
故选:B。
6.【解答】解:“看山恰似走来迎”中,山和船的位置发生变化,以船为参照物,山是运动的。
故选:C。
7.【解答】解:A.验钞机验钞是利用了紫外线,故A错误;
B.自行车的红色尾灯提示后面车利用了光的反射,是可见光,故B错误;
C.激光测距仪测距利用的是激光,是可见光,故C错误;
D.电视遥控器遥控电视,利用了红外线,故D正确。
故选:D。
8.【解答】解:AB、酒精灯火焰温度高于碘的熔点和沸点,这样碘容易发生熔化和沸腾现象,不利于研究碘的升华和凝华,用水浴法加热,水的沸点低于碘的熔点,碘不会发生熔化现象,但是可以发生升华现象,所以用水浴法加热而不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由于水的沸点低于碘的熔点,可以确保碘不会熔化。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CD、将被密封的碘颗粒放在阳光下晒或在常温下观察碘升华,速度太慢,效果不明显。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解答】解:A、从树上掉下的苹果自由下落时速度不断变大,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正在百米赛跑的运动员速度不断变化,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站在商场上行扶梯上的顾客运动接近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
D、正在进站的列车速度越来越慢,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10.【解答】解:成实像的过程中,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所以将蜡烛缓慢向凸透镜靠近。最终停在距凸透镜20cm处,为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实像,则光屏要远离凸透镜,光屏上所得到像的大小变化是变大了。
故选:A。
11.【解答】解:如图u=50cm﹣20cm=30cm,v=80cm﹣50cm=30cm,此时u=v,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则f=15cm;
将蜡烛移至40cm刻度处,u'=50cm﹣40cm=10cm,小于一倍焦距,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所以光屏上不能呈现像,屏幕上只出现大小变化的光斑。
故选:D。
12.【解答】解:①玻由图可知,璃对紫光的偏折程度大于玻璃对红光的偏折程度,入射角i相同,紫光的折射角比红光的折射角小,故①正确。
②光在上表面的折射角和在下表面的入射角相等,根据折射定律知,两光在下表面的折射角相等,故②错误。
③④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原理可知,第二次折射时折射光线与第一次折射入射光线平行。由于折射率不同,紫光的偏折较大,红光的偏折较小。故紫光和红光将从玻璃砖下表面的不同点射出,故④正确、③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本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26分)
13.【解答】解:主持人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同学们耳朵中;
小兰同学弹奏时手指用不同的力拨动琴键,这是在改变声音的响度;
她的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台下同学们的喝彩声对她来说,属于乐音。
故答案为:空气;响度;乐音。
14.【解答】解:造雪机造雪时将水雾化成极细的水滴喷出,与冷气相遇凝固成小冰晶形成雪花,这一过程需要放热;
滑雪时运动员需戴护目镜,其作用之一可以防止不可见光中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
故答案为:凝固;放;紫外线。
15.【解答】解:烧瓶口上方的白气是瓶内的水汽化成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实验表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水蒸气上升后遇到金属盘会放热,从而液化成水珠,金属盘温度升高;也有可能液化得到的热水对金属盘二次放热,使金属盘温度升高,根据金属盘温度升高这一现象不能直接得出气体液化会放热的结论。
故答案为:瓶内;降低温度;不能。
16.【解答】解:四次读数中,26.91cm与其他数据相差较大,属错误数据,应去除,则物理课本的长度为L=≈25.91cm。
故答案为:26.91;25.91。
17.【解答】解:(1)黄色的花是不透明物体,黄色花只能反射日光中的黄色光,其它色光均被吸收,此时进入人眼的是黄色光是单色光,所以黄色光不能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
(2)红色花是不透明物体,红花只能反射红光,蓝色玻璃纸是透明物体,蓝色玻璃纸只能透过蓝色光,其它色光被蓝色玻璃纸吸收,所以利用蓝色玻璃纸观察红色花时,红色光不能通过蓝色玻璃纸,没有光线进入眼睛,所以通过蓝色玻璃纸看红色花呈现黑色。
故答案为:黄;不能;黑。
18.【解答】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物理上用光线来描述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并不真实存在。
故答案为:3×108、同种均匀、光。
19.【解答】解: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上课时,小明的视线从黑板转移到课本上时,若想看清近处的物体,就应该增大晶状体的会聚功能,即使晶状体的焦距变小。
故答案为:凸透镜;倒立;会。
20.【解答】解:
由图象知,甲在100s内运动200m,即相遇点距离出发点200m,而乙在100s﹣50s=50s内运动了200m,
则甲的速度v甲===2m/s,乙的速度v乙===4m/s;
从图象可知,他们相遇时距离出发点距离200m;
当t=180s时,乙跑的时间t乙′=180s﹣50s=130s,
甲通过的路程s甲′=v甲t=2m/s×180s=360m,乙通过的路程s乙′=v乙t乙′=4m/s×130s=520m,
则二者之间的距离为程s乙′﹣s甲′=520m﹣360m=160m。
故答案为:2;200;160。
21.【解答】解:水中物体反射的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我们逆着光线看去,看到水中鹅卵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偏高,所观察到的是虚像;
发生光的折射时,折射角随入射角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鱼缸内注入更多水后,水面升高,图中入射角变小,但折射角反而变大,所以小明画的光路图错误的。
故答案为:浅;虚;入射角减小,折射角反而增大(入射角减小,折射角也应减小)。
三、解答题(本题共10小题,共50分,解答第23题时应有公式和解题过程)
22.【解答】解: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
23.【解答】解: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如图所示:
24.【解答】解:作出发光点S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为像点S′,连接S′A点交平面镜于点O,沿OA画出反射光线,连接SO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25.【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火车在5s内经过的路程是150m(即等于火车的长度),
则这列火车行驶的速度:v===30m/s=108km/h;
(2)火车从A地到B地需用时间:t2===0.5h;
(3)火车1min通过的路程;s3=vt3=30m/s×1×60s=1800m,
则这条隧道长L隧道=s3﹣L车=1800m﹣150m=1650m。
答:(1)这列火车的速度为108km/h;
(2)火车从A地到B地需用0.5小时;
(3)这条隧道长1650m。
26.【解答】解:(1)在冰的熔化实验中,不但需要记录时间与温度,还需要观察实验现象,所以我们不能让冰的熔化速度太快或太慢,即不能选用开水或冷水,而应选择温度合适的温水。
(2)读取温度计示数时,视线要正对温度计,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由图乙可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0℃,液柱上表面在0℃下第6小格,这就说明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6℃。
(3)由图丙可知,图线中有一段与时间轴平行的线段(BC段),这就说明在冰的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就说明冰属于晶体,这段线段对应的温度(0℃)就是冰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晶体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故答案为:(1)温。(2)上表面相平;﹣6;(3)晶体;固液共存。
27.【解答】解:(1)“探究水沸腾实验”中实验装置是按由下到上的顺序安装,因此最后安装的是纸板和温度计;
(2)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97℃。在第4min时水未沸腾,因此在第4min时,水中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小。同样加热条件下,水越多升温越慢;
(3)小明将实验中烧开的水置于室温下自然冷却,每隔相同的时间测一次水的温度,刚开始因为水的温度与环境温度的温差较大,所以温度下降较快,后面温差逐渐减小,温度下降变慢。
故答案为:(1)C;(2)97;不变;变小;多;(3)先快后慢。
28.【解答】解:(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玻璃板不但反射光成像,还能透光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便于观察到所成的像的位置与物体的位置有何关系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实验时玻璃板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验证像的位置和大小,所以玻璃板应竖直放置;
(3)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所以可以透过玻璃板来观察这支蜡烛的像,从而确定像的位置,所以应该在玻璃板前来观察这支蜡烛的像;
将另一根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蜡烛B不需要点燃,蜡烛B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说明平面镜成像时,物像大小相等;
(4)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当移去蜡烛B,在原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5)演讲者前方呈现的四个字时,这四个字是显示器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由于像与物体关于镜面是对称的,所以他直接看显示器会看到,故B正确。
故答案为:(1)确定像的位置;(2)竖直;(3)前;相等;(4)不能;(5)B。
29.【解答】解:(1)为了看清楚纸板上的光路,纸板材质应是较粗糙,光线射在上面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能看得清楚;
(2)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0°,所以入射角为90°﹣40°=50°,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是5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50°×2=100°;
当入射角增加5°,则入射角变为50°+5°=55°,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也为55°,所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55°×2=110°,所以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增大110°﹣100°=10°;
(3)将一束光紧贴纸板E射向镜面上的O点,并将纸板F沿ON向后折,在硬纸板F上看不到反射光线了,说明光在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若将纸板倾斜,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仍在同一平面内,不在纸板这一平面上,所以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此时,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所以ON不再与纸板垂直,因而ON不是法线。
故答案为:(1)粗糙;(2)50°;10°;(3)紧贴;同一平面;(4)不能;不是。
30.【解答】解:(1)由图中,平行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说明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光屏上得到的最小、最亮的光斑便是凸透镜的焦点,所以焦距为60.0cm﹣50.0cm=10.0cm;
(2)实验前要调节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其目的是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
(3)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根据光路可逆可知,将凸透镜移到65cm刻度线的位置,此时的物距为原来的像距,在光屏上可以再次成清晰的像;
(4)根据小孔成像的特点可知,当像距等于物距时,成等大的像,所以应将光屏移到65cm刻度线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烛焰等大的像;
(5)图丙中只有字母L满足上下左右都不对称,所以适合做LED光源是“L”;
(6)如图丙所示,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取走眼镜,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要使屏上的像变清晰,需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蜡烛,此时的物距变大,像距变小,这说明该眼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故答案为:(1)10.0;(2)主光轴;中央;(3)放大;65;(4)65;(5)L;(6)远。
31.【解答】解:(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而图乙中两纸锥的下端高度相同,图丙中两纸锥的上端高度相同,故应选图乙的位置释放,然后记录下落至地面的时间,也可比较下落相同时间所经过的高度;
(2)纸锥下落快,时间较难测量,必须增加纸锥下落的高度和锥角,以增大下落时间,便于时间的测量,所以最好选择锥角较大的纸锥进行实验;
(3)方法二比较好,因为纸锥下落在空中的距离不好测量,固定距离后通过测量时间就可以求速度;
(4)由丁图扥频闪照片可知,纸锥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先变大,后不变,所以纸锥的运动速度先变大后不变;
因为纸锥的直径为10.0cm,由图知AB间的距离约为20.0cm=0.2m,AB间的时间为t=2×0.3s=0.6s,
纸锥在AB间的速度约为:v==≈0.3m/s。
故答案为:(1)乙;(2)较大;(3)二;(4)频闪;先变大后不变;0.3。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2/12/22 9:54:44;用户:hsm;邮箱:19919918114;学号:3919854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