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上册11* 与朱元思书教案
展开12 与朱元思书 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
2.通过诵读训练,进一步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
3.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
2.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描写山水的诗句或古文片断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山随平野尽,江如大荒流。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二、作者简介
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官奉朝请。通史学。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文辞清拔,表现沉湎山水的生活情趣;时人或仿效之,称为“吴均体”。亦能诗,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吴朝请集》。别有小说《续齐谐记》。
三、写作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因而,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原信中应当另有所述,但已散轶,亦无其他资料可考,只留下这看似兴之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虽然只是片段,但这段文字无论从内容还是结构上看,都有相对的完整性,是一篇优秀的山水小品文。
四、常考文言知识积累
1.古今异义
(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古义:表示约数。今义:允许)
(2)蝉则千转不穷[古义:止,息。今义:生活贫困,缺少钱财(跟“富”相对)]
(3) 鸢飞戾天者 (古义:至、到达。今义:罪过;乖张)
2.词类活用
(1)风烟俱净(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散,散净)
(2)任意东西(东西,名词用作动词,向东或向西)
(3)猛浪若奔(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4)负势竞上(竞,动词作状语,争着 )
(5)望峰息心(息,使动用法,使……平静,平息)
3.一词多义
(1)绝
天下独绝(绝妙)
猿则百叫无绝(断绝)
(2)上
负势竞上(向上)
横柯上蔽(在上面)
4.通假字
(1)千转不穷(“转”,同“啭”,鸟叫声,这里指蝉鸣)
(2)窥谷忘反(“反”,同“返”,返回)
五、层次结构
第一段:总写,概括描述了从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有写景,有叙事,有抒情。
第二段:这部分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急都突出了“异”之特点。
第三段:山高、树多、山音美。
六、研读课文
请学生快速阅读一遍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小组讨论)
1.表明富春山天朗气清的壮丽背景(全貌)的句子是什么?
明确:风烟俱尽,天山共色。
2.既写出江流宛转,小舟随波逐流的情形,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随意心情的句子是什么?
明确: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3.总写所感,统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
明确: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4.作者是怎样有层次的描绘“异水”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明确:先写“缓流”,突出澄澈(游鱼细石);再写“急湍”,突出凶猛(急湍、猛浪)。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方法。
5.作者是怎样表现“奇山”的?
明确:山高、树多、山音美。从听觉写泉音、鸟鸣、蝉嘶、猿叫,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交响曲。
6.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样的?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山的?
明确:“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以动写静,把静止的山写活了,显示出山的“奇” 。
7.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的句子是什么?这句对写“奇山异水”有什么关系?
明确: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有这样的“奇山异水”,必然有人的足迹,有人的触景之情,这句是游览者自然生发的感情。同时这句又是侧面着笔,通过衬托手法,强化了山水诱人的力量,突出了“奇山异水”。
8.结尾“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似是多余,对此你有何看法?
明确:不多余。一是起了反复渲染的作用。写树木遮空,昼夜不分,既照应前面对寒树的描写,又给山水增加奇色异彩。二是使结构更加严谨完美。全文犹如作者放出的千里之线,这里又收回手中,承接文章开头四句,清幽淡雅,余音缭绕。
七、合作探究
1.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有什么作用。
明确:作者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表面上看来热闹异常,其实却是以闹写静,显示出山深无人的幽静。含蓄地否定了世俗社会,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向往。为后文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埋下伏笔,强调大自然对人潜移默化的作用,也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
2.本文综合运用了夸张、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请举例并赏析其作用。
明确:(1)夸张:“千丈见底”“直视无碍”用夸张手法描写水的澄澈透明;
(2)比喻:“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连用两个比喻,生动形象地描写水的湍急;(3)拟人:“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把山拟人化,形象地写出了山的高峻和绵延不断;
(4)对偶:“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对偶,句式整齐,极具音韵美。
3.作者写水时,采用了正、侧面描写和动静结合的手法,请举例并赏析作用。
明确:分别用“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和“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从正面和侧面来描绘江水的清澈。“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静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动景。动静结合,写出了水静态的清澈和动态的湍急。
八、本文主旨
本文作者从行船游江的实见实感出发,由远及近地着力描绘了富春江的水光山色,抒发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对功名利禄的鄙视以及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情感。
九、文本特色
1.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
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起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 和”“奇山”两方面,围绕“独绝”二字生发和描摹。
2.写景顺序上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
3.详略处理适宜,动静结合摇曳多姿。
详写“山”,略写“水”。写山水动静结合而又有变化。写“水”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详写动态略写静态。
4.善于多角度写景,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激发人们的感受。
①听觉:“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泉水泠泠,鸟鸣成韵,蝉声不断,猿啸无绝,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绘声绘色,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令人神往。
②视觉: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作者不仅为我们描绘出在“天”这个壮阔背景上写了一幅天清气朗,明快秀丽的景色。 b、“从流飘荡,任意东四”,既写出富春江水陡,山形千回百转的特色,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闲适心情。c:“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的手法,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
5.描写、记叙、抒情和结尾的议论浑然一体,这里不仅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
6.运用了大量的对偶句,读来琅琅上口;用词精当优美,如作者用“箭”“奔”比喻江水的湍急汹涌,用“竞”“争”形容山峰相互依侍,争相向上崛起的形状,用拟人化手法,把静态的山写活了。
7.本文情景交融。
大部分写景,描写富春江之美,在如许美景中自然产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隐逸情怀。
课后作业
富春江山水,美不胜收,天下独绝。请你根据课文中相关信息,采用朗诵的开头方式为富春江山水美景写一段导游词。100字左右。
答案示例:朋友们,富春江因山青水碧而闻名遐迩,早在古代,便有吴均“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赞叹。你看,那水,清澈缥碧,泠泠作响,水中那灵活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块,正欢迎着你的到来;那山,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向你诉说着富春江的美。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1* 与朱元思书精品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1* 与朱元思书精品教案,共6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1* 与朱元思书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1* 与朱元思书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思考探究,教师小结,学生齐读,后世创作的山水诗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11*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2021学年11*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板书设计,设计亮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