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重庆市长寿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三)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重庆市长寿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三)含答案第1页
    2023重庆市长寿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三)含答案第2页
    2023重庆市长寿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三)含答案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重庆市长寿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三)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重庆市长寿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三)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卷(三)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双减”以其系统性的布局谋划,超越了原有的改革措施,推动减负改革实现由点状到面状的转变,也撬动教育生态系统实现整体性优化。正是这一前所未有的系统性改革优势,帮助回应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两个核心挑战——学段衔接问题和措施联动问题,从而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变革契机。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学段衔接问题具体表现为基础教育阶段缺乏对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视和实践,其实质是基础教育应当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双减”作为一场基础教育的系统性改革,其落脚点不再是课业负担治理本身,而在于引导基础教育的育人转向。“双减”改革中出台的30条细则规范了校内题海战术、校外补习培训,传达了对于重分数、重升学的应试教育的批判,也引导了学校和社会对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反思。以“双减”落地为起点可以预见未来的基础教育会更加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对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强化回应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这将为创新型人才的早期发展创设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因此,我们说系统性的“双减”改革关注了基础教育的育人问题,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学段衔接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化解路径。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措施联动问题要求我们系统规划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达成改革举措的关联和内洽。“双减”改革实现了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力量联合,围绕着教育生态优化这一主旨,在战略布局上达成了课程教学改革、招生考试改革、质量评价改革等多项改革的同步推进。当我们在“双减”时代推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时,就可以充分借助“双减”带来的基础教育改革合力,为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发展提供从家庭、学校到社会的整体性环境支持,从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人格塑造到专业发展的全过程的管理助力。
    (《“双减”:基础教育阶段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契机》)
    材料二:
    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深化教育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今年7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北京市是贯彻落实“双减”政策9个全国试点地区之一。在“双减”政策的大框架下,试点地区细化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目标,先行先试,做好探索,有助于确保“双减”工作平稳有序开展。
    教育改革实践和“双减”工作探索表明,有效减轻学生和家庭的负担、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家校联合联动不可或缺。此次北京推出的“双减”工作具体举措,既对学校提出要求,也对家长寄予期待。比如,《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提升校内教育教学质量”,同时提出“家长要积极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帮助其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成才观”。完善家校协同机制,努力形成减负共识,才能共同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推进“双减”工作落实落地,关键在教育理念的转变。从教学实际出发,鼓励布置分层、弹性、个性化作业,要求不得布置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都表明作业改革要坚持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体现“五育并举”的素质教育导向。与此同时,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有利于堵住“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口子。校内保障与校外治理两手抓,方能疏堵结合、标本兼治。针对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稀缺、学校间存在教育水平差距等客观情况,北京市在新学期还将推进更多教师和校长跨校、跨学区流动,这既是辐射优质教育服务的有益之举,也是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有力抓手。
    教育是民生之基,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中之重。“双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也需要全国一盘棋、多部门合力推进。相信在各方努力下,“双减”工作将不断取得新进展,朝着让人民满意的方向稳步前行。
    (摘编自周珊珊《多方合力推进“双减”落地》)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双减”不仅推动减负改革实现由点状到面状的转变,而且撬动教育生态系统实现整体性优化。
    B.基础教育应当培养什么人以及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学段衔接问题的表现。
    C.作为“双减”试点地区,北京市先行先试,做好探索,有助于确保“双减”工作平稳有序开展。
    D.只要做到完善家校协同机制,努力形成减负共识,就能共同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双减”落地后,未来的基础教育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突出对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培养。
    B.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借助基础教育改革合力,获取整体性环境支持及取得知识学习等全过程的管理助力。
    C.教育部坚持从源头治理,强调学生在校内“五育并举”;同时,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做到标本兼治。
    D.“双减”是一项需要持续发力的系统工作,需要全国一盘棋,把义务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中之重落到实处。
    3.下列论据,不能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海淀区很多家长认为“双减”政策体现了国家对于教育改革的决心。
    B.甘肃省要求义务教育学校“一校一案”制订课后服务具体实施方案。
    C.江浙沪皖相关协会联合发表了倡议书,倡议减轻学生和家庭的负担。
    D.国务院教育督委会办公室派出16个督查组赴多地实地督查减负情况。
    4.材料二运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5.结合材料,试简要概括如何推进“双减”真正“落地”。(4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魔鬼身上的上帝
    【法】雨果
    桥上小堡垒的最下一层在燃烧着。一转眼火焰已经到了三层楼。于是火焰从上面照亮了两层楼的屋子。一阵强烈的亮光骤然间把三个熟睡着的小孩很鲜明地照出来。
    母亲认出了她的孩子。
    她发出了一声可怕的喊声。
    侯爵听到了这喊声。他这时正在阿尔马罗带他逃走的那条甬道的出口和山坳之间。透过头上交叉错杂的丫枝,他看见桥在燃烧着,拉·图尔格被火光映得通红。现在整个仓房都燃烧起来了。火焰在跳舞,快活的火焰是不祥的东西。
    侯爵摸了摸衣袋,摸到了铁门的钥匙。于是他弯下腰,走过他刚才逃出来的拱门,向他刚才逃出来的那条甬道再走进去。
    ……
    整个军队虽然非常着急,却站在那里束手无策,四千人没法子救三个孩子:这就是当时的情势。
    通往图书室的门是用熟铁造的,而且是双重铁板用大螺丝钉旋紧的,每片铁板有三寸厚。大家垂头丧气,无能为力。伊曼纽斯的丑恶的尸体阴险地、傲然地躺在那里。
    怎么办呢?再也没有希望了。
    ……
    孩子们终于张开了眼睛,向周围张望。他们想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
    沉重的爆裂声夹杂在火焰的哔剥声中响起来。他们听见孩子们弱小的声音在反复叫喊:“妈妈!妈妈!”当时的恐怖已经到了极点。
    突然间,在孩子们隔壁的窗口上,红色的火光中出现了一个高大的身影。
    所有的人都抬起头来,所有的眼睛都直瞪着。一个人在那上面,一个人在图书室里,一个人在火窟里。这个人在红色的火光衬托下是黑色的,可是他有白头发。大家认出来那是朗特纳克侯爵。
    他不见了,然后又出现了。
    这位可怕的老头站在窗口上,搬动着一架高长的梯子。那就是放在图书室里的救命梯,他在墙边找到了它,一直把它拖到窗口上来。他抓住梯子的一端,用体育家的敏捷手法把梯子靠着窗外栏杆的边沿滑下去,一直滑到山坳下面。拉杜惊喜欲狂地伸出手来接过梯子,紧紧地把梯子拥抱着,同时叫喊:“共和国万岁!”
    侯爵回答:“国王万岁!”
    拉杜喃喃地说:“你爱叫什么就叫什么,你高兴说什么废话就说什么废话,你就是善良的上帝。”
    梯子放好了;火烧着的大厅和地面上的交通已经建立;二十个人奔过来,拉杜带头,转眼间他们已经从上到下一级一级地站满了梯子,背靠在梯级上,像泥水匠们传递砖瓦的姿势一样。这样,木梯子就变成了一架人梯。拉杜站在梯子顶上,碰到窗户。他却是面向着大火的。
    这支小小的军队,本来分散在荆棘丛里和斜坡上,现在他们心里同时被各种各样的感情激动着,都拥挤在高地上,在山坳里,在碉堡的露台上。
    侯爵又不见了,一会儿又出来了,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
    这时响起了一阵雷鸣似的掌声。侯爵抱的是他随手抓到的头一个孩子。这孩子是胖亚伦。
    胖亚伦嚷着:“我怕。”
    侯爵把胖亚伦交给拉杜,拉杜转交给他下面的一个兵士,兵士又交给另一个,就在胖亚伦非常害怕而且哭叫着,被一手传一手地送到梯子下面的时候,侯爵又不见了一会儿,然后又带着雷尼·让回到窗口,雷尼·让一面挣扎一面哭叫,侯爵把他交给拉杜时,他用小拳头打曹长。
    侯爵又回到满是火焰的大厅里。乔治特一个人在里面。他向她走过去。她微笑了。这位铁石心肠的人觉得自己的眼皮有点润湿。他问:“你叫什么名字?”
    “乔……”她说。
    他抱起她,她始终微笑着,他把她交给拉杜的时候,他的多么高尚又多么昧黑的良心被这天真纯洁的女孩迷惑了,他吻了她一下。
    “这就是那个小姑娘!”兵士们说,乔治特在赞美声中,被一手传一手地送到地面。大家都鼓起掌来,跳跃起来;几个老近卫兵呜咽起来,可是她向他们微笑着。
    母亲在梯脚下,喘着气,被这意想不到的结果弄得如醉如痴,仿佛从地狱一下子到了天堂。过分的快乐也有办法伤害人的。她伸出双臂,先接过胖亚伦,再接过雷尼·让,又接过乔治特,她没头没脑地把他们乱吻一顿,然后哈哈大笑,最后昏倒在地上。
    一声大喊响起来:
    “全都救出来了!”
    的确是全都救出来了,只不过还有老头在那里。
    可是没有人想到这一点,也许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
    他在窗沿上沉思地逗留了一阵,仿佛给大火一些时间去考虑似的。然后他不慌不忙地,慢慢地,高傲地,跨过了窗台,他没有回头望一望,就挺直身子,背靠着梯级,在后面是大火,前面是悬崖的情形下,开始一声不响地走下梯子,威严得像个幽灵。在梯子上的兵士都赶快走下梯子,所有的旁观者都战栗起来,环绕着这个从上面下来的老人,产生了一种令人退缩的神圣的恐惧,仿佛环绕着一个幻影一样。可是他却庄严地走进他前面的黑暗中,他们向后退,他走近他们。他的大理石似的苍白的脸上没有一丝皱纹,他的幽灵似的眼光里没有丝毫光辉。兵士们在黑暗中以惊惶的眼光盯住他,他每向他们走近一步,就仿佛更加高大,梯子在他的不祥的脚下发抖而且发出响声,简直可以说,这是骑士的石像再回到坟墓里去。
    侯爵到了下面,离开梯子的最后一级,把脚踏到地面上的时候,一只手落到他的衣领上。他回过头来。
    “我逮捕你。”西穆尔登说。
    “我准许你逮捕我。”朗特纳克说。
    (选自雨果《九三年》,有删节)
    【注】九三年指的是法国大革命时期1793年这个充满急风暴雨的年代,也是革命力量与反革命力量展开生死搏斗的年代。小说围绕旺代叛军首领朗特纳克侯爵及其侄孙、镇压叛乱的共和军司令郭文,以及郭文的家庭教师、公安委员会特派员西穆尔登这三个中心人物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情节,描绘了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在1793年进行殊死搏斗的历史场面。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写火势蔓延速度之迅猛,既交代了三个熟睡的孩子所处环境之危急,也为后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
    B.当听到孩子母亲的“可怕的喊声”后,原本已从甬道中逃出的朗特纳克放弃了可以成功逃跑的机会,重回堡垒拯救孩子。
    C.当朗特纳克以“国王万岁”回答拉杜,拉杜则以厌恶与鄙夷的口吻说朗特纳克所说的话是“废话”,可见阶级矛盾之深。
    D.当乔治特在众人的赞美声中得救,几个老近卫兵因三个孩子得救的喜极而泣,情不自禁地呜咽起来。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火焰在跳舞;快活的火焰是不祥的东西。”小说中多次采用类似的颇具特色的场景描写,细致感人地刻画出人物内心的冲突与升华,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和心灵震荡。
    B.作者采用全知叙述视角,叙述者不是“纯客观”的退隐在背后,而是像导演一边执导着整个作品,另一边又对作品中的场面、事件及一些人物的言行发表自己的画外音。
    C.小说中采用大量独句短句成段,节奏急促,简洁有力,起到了渲染紧张急切气氛等作用。如“她发出了一声可怕的喊声”,突出了事态紧急,激发了侯爵的恻隐之心。
    D.小说最后两个段落,视觉上突出醒目,情节上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充分想象的空间。这一大团圆式的结局,凸显出美好的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要求。
    8.小说是如何刻画朗特纳克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小说节选部分的题目为“魔鬼身上的上帝”,请结合文本内容探究题目的意蕴。(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吴王夫差起师伐越,越王勾践起师逆之。大夫文种乃献谋曰:“王其无庸战,不如约辞行成,以喜其民,以广侈吴王之心。”越王许诺,乃命诸稽郢行成于吴,曰:“昔者越国得罪于天王,天王亲趋玉趾,而又宥赦之。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孤其敢忘乎?越国固贡献之邑也,君王不以鞭箠使之,而辱军士使寇令焉。今天王既封殖越国以明闻于天下而又刈亡之是天王之无成劳也虽四方之诸侯则何实以事吴唯天王秉利度义焉!”
    吴王夫差乃告诸大夫曰:“孤将有大志于齐,吾将许越成,而无拂吾虑。”申胥①谏曰:“不可许也。夫越,非实忠心也,又非慑畏吾兵甲也。大夫种固知君王之好胜也,故婉约其辞,以从逸王志。”吴王曰:“大夫奚隆于越?”乃许之成。
    吴王夫差既许越成,乃大戒师徒,将以伐齐。申胥进谏曰:“昔天以越赐吴,而王弗受。夫天命有反,今越王勾践舍其愆令,轻其征赋,裕其众庶,其民殷众,以多甲兵。越之在吴,犹人之有腹心之疾也。今王非越是图,而齐、鲁以为忧。夫齐、鲁譬诸疾,疥癣也,岂能涉江淮而与我争此地哉?”王弗听。
    十二年,齐人与吴战于艾陵,齐师败绩,吴人有功。吴王还自伐齐,乃讯申胥曰:“今天降衷于吴,齐师受服。敢告于大夫。”申胥对曰:“夫天之所弃,必骤近其小喜,而远其大忧。吾先君得之也,必有以取之。今王无以取之,而天禄亟至,是吴命之短也。员不忍称疾辟易,以见王之亲为越之擒也。员请先死。”将死,曰:“以悬吾目于东门,以见越之入,吴之亡也。”遂自杀。
    (节选自《国语》卷十九)
    【注】①申胥:伍子胥,春秋吴国大夫。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今天王既封殖越国/以明闻于天下/而又刈亡之/是天王之无成劳也/虽四方之诸侯/则何实以事吴/
    B.今天王既封殖/越国以明闻于天下/而又刈亡之/是天王之无成劳也/虽四方之诸侯/则何实以事吴/
    C.今天王既封殖/越国以明闻于天下/而又刈亡之/是天王之无成劳也/虽四方之诸侯则何/实以事吴/
    D.今天王既封殖越国/以明闻于天下/而又刈亡之/是天王之无成劳也/虽四方之诸侯则何/实以事吴/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成,平定,讲和。文中“不如约辞行成”是说不如用谦卑的辞令向对方求和。
    B.“而”有多种用法,文中“而无拂吾虑”的“而”为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C.众庶,指百姓。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黔首、黎民、庶民、黎庶、黎元等。
    D.敢,冒昧。文中的用法与“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敢”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吴王夫差进攻越国,越王勾践起兵对抗,但越国大夫文种出主意,希望勾践讲和,以此使吴王的野心膨胀,从而削弱吴国。
    B.申胥对越王的想法心知肚明,对越国大夫文种的谋略也很清楚,但吴王夫差狂妄自大、目光短浅,根本听不进他的意见。
    C.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后,废弃错误法令,减轻民众赋税,让民众富裕起来,使得能够作战的军队人数增加,壮大了越国实力。
    D.对吴王夫差进攻齐国的计划,伍子胥坚决反对,夫差没有听他的劝谏,打败齐国归来,责问伍子胥,导致伍子胥自杀身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孤其敢忘乎?
    (2)今王无以取之,而天禄亟至,是吴命之短也。
    14.在对待越国问题上,吴王夫差和伍子胥存在分歧,概括伍子胥的观点。(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15-16题
    山居
    徐玑
    柳竹藏花坞,茅茨接草池。
    开门惊燕子,汲水得鱼儿。
    地僻春犹静,人闻日自迟。
    山禽啼忽住,飞起又相随。

    踏莎行·山居
    张抡
    秋入云山,物情潇洒。百般景物堪图画。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
    已喜佳辰,更怜清夜。一轮明月林梢挂。松醪①常与野人期,忘形共说清闲话。
    【注】①松醪:用松肪或松花酿制的酒。
    15.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徐诗首联前句写垂柳婆娑、劲竹青翠、繁花似锦景色,后句写绿草春池与山居之所相接,自然环境与屋舍完美融合。
    B.徐诗尾联写小鸟忽然停止鸣叫,飞离而去,一会儿又相随人后,饶有情趣,衬托出山居环境的幽静,和颔联相呼应。
    C.张词上片“物情潇洒”,写出景物之情,又可见词人潇洒的笔意。景中有我,我在景中,情深意远,极尽赏爱之意。
    D.张词下片以乐景衬哀情。先写中秋佳节,词人望着一轮明月高挂林梢,接着笔锋一转,引出下文对借酒消愁的叙写。
    16.这两首诗词都是写山居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诗人所抒发的情感有共同之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学而》中孔子认为“好学”的表现有三条:一是就物质生活而言,即“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二是就言行实践而言,即“____________”;三是就学习态度而言,即“__________”。
    (2)贾谊《过秦论(上)》中的“ _______ ,_______”两句与杜牧《阿房宫赋》中的“六王毕,四海一”都描述了秦灭六国、一统天下的过程。
    (3)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视死如归,有力地讽刺了轻开边衅,冒进贪功的汉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电子书、纸质书的缠斗、争吵已经很多年了,按下不表。纸质书有它独特的魅力,尤其是看到手写的有温度的眉批,就像跋涉______得到一只漂流瓶。而在手机上用破碎的时间读书的奇特的感受是,无论你于何处、何时从哪一页开始读,都会发现你不是一个人在读,而是一支部队在读,有千军万马跟着你——一本书,有海量的眉批、评论,那是纸质书的留白处容不下的。读到某处细节,你______,手指划开批注,发现无数的脚印、声音在这里停留。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阅读方式,没有______。我在想,若干年后,电子书长什么样?我们会拥有更高科技的、可以保护视力的,看起来似纸非纸的“纸张”吗?我们可以像科幻电影里一样,戴着特质眼镜,“葛优躺”就能博览全书吗?……可无论图书怎样智能化,读书做学问都是一个需要能够______的精神之旅。奔腾的5G、6G、7G,都不如读书人一颗奔腾的大脑。与其说,读书行为这种方式变了,只能说,读书这件事根本就没有变。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汪洋大海 心有千千结 孰是孰非 坐冷板凳
    B.汪洋大海 心有戚戚焉 孰是孰非 坐思行忆
    C.千山万水 心有戚戚焉 孰高孰低 坐冷板凳
    D.千山万水 心有千千结 孰高孰低 坐思行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可以说,读书这种行为方式变了,可以说,读书这件事就没有根本变。
    B.与其说,读书这种行为方式变了,不如说,读书这件事根本就没有变。
    C.不仅说,读书这种行为方式变了,而且说,读书这件事就没有根本变。
    D.要么说,读书行为这种方式变了,要么说,读书这件事根本就没有变。
    20.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构成和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听音乐可以助眠吗?中医理论认为,音乐与脏腑经络具有密切的联系。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音乐与人体脏腑产生共鸣,能够调畅情志,调理脏腑,改善因焦虑、抑郁等导致的失眠。① ?音乐的类型、风格多样,节奏快速、鼓点强劲的音乐使人越听越兴奋,不利于入眠;伤感悲凉的曲调容易使人心绪低沉,这些都不适合在睡前聆听。研究发现,舒缓平和、节奏和音域变化相对较小的纯音乐助眠效果最佳。睡前可以戴耳机听音乐吗?听音乐有音响外放和戴耳机等多种形式。② ,睡眠是改善了,耳朵可能会隐隐疼痛。戴耳机入睡,特别是侧卧时,耳机会对外耳道产生压迫。部分听众不习惯设置定时关闭功能,导致即使进入睡眠,③ 。这种状态下,即使人已入睡,耳部肌肉却一直随音乐进行调节,以适应入耳的声音。久而久之,耳部肌肉疲劳,容易出现疼痛、耳鸣等,甚至会对内耳造成损伤。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2.简述本段文字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40字。(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吕氏春秋》中有句名言:“天不再与,时不久留,能不两工。”意思是说上天不会给人两次机会,良好时机不会长期停留,人的能力有限,时机来临时不可一心两用。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青年也面临时代发展的滚滚巨流。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要想勇立潮头,奋楫争先,都应珍惜时机、把握时机。
    以上材料对你未来发展有什么启示?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卷(三)参考答案
    1.C(A项,曲解文意。据材料一第1段,“推动减负改革实现由点状到面状的转变,也撬动教育生态系统实现整体性优化”,二者是并列关系,题支是递进关系。B项,偷换概念。据材料一第2段,基础教育应当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学段衔接问题的实质。D项,表述绝对。据材料二第2段,“完善家校协同机制,努力形成减负共识,才能共同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营造良好环境”,题支将“才能”变成了“就能”。
    2.A(曲解文意。“未来的基础教育以学生为本”错误。材料一第二段说的是“未来的基础教育会更加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可知,原文强调的是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3.A(材料二主要观点是“多方合力推进‘双减’落地”。BCD都体现了各地各部门推进“双减”落地。A项是家长对双减政策的看法,不能支撑材料二观点。)
    4.①引用论证。引用的观点,“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深化教育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论证了构建教育良好生态、双减的必要性。
    ②举例论证。列举《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论证了完善家校协同机制,努力形成减负共识,才能共同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营造良好环境。(一点2分,两点4分)
    5.①政府:政府加强政策落实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②学校:学校要转变教育理念,提高素质教育质量,提供有效课堂教学和课后服务。③培训机构:向素质教育转型。加强校外机构监管,深化治理校外培训机构。④家长:提升自我育人能力,理性规划孩子发展方向。(一点1分)
    6.C(“厌恶与鄙夷的口吻”不当,此处应该是小孩得以获救的欣喜与释然。)
    7.D(“大团圆”错误,文章结尾并非大团圆式结局。小说以朗德纳克侯爵挽救了三个孩子的性命,自己却被西穆尔丹逮捕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小说戛然而止式的结尾,引起读者对战争和人性的思考。)
    8.①正面刻画。小说综合运用神态、动作、语言等手法塑造人物,如听到孩子母亲痛苦的呼救声后从甬道折回的仁慈,在烈焰焚烧中临危不乱的沉着冷静,在面对众多共和国军队伍的从容不迫。
    ②侧面烘托。小说善于运用场景描写来刻画烘托人物,如烈焰肆虐但侯爵敏捷自如,如走下楼梯时士兵、旁观者等人的反应刻画出侯爵的威严等。
    ③议论抒情。如“他的多么高尚又多么昧黑的良心被这天真纯洁的女孩迷惑了,他吻了她一下”,综合运用议论、抒情和描写的手法,刻画出侯爵冷酷和仁慈的两面。
    9.①所谓“魔鬼”,是指朗特纳克侯爵作为旺代叛军首领与共和国军作战的顽固、狠辣、冷酷、残暴。
    ②所谓“上帝”,是指朗特纳克在三个孩子性命攸关之时放弃逃生的最后机会施以援手的仁慈。
    ③“魔鬼身上的上帝”则把朗特纳克的冷酷与仁慈集于一身,揭示人物心灵深处的真相,从而展现出人性的弱点与伟大,引人深思。
    10.A(句意:现在天王已经扶植了越国,凭着圣明在天下闻名,却又要消灭它,这是天王对越国的扶植徒劳无功啊。即使是四方的诸侯,又将凭怎样的事实来相信吴国而来臣事它呢?)
    11.B(“而无拂吾虑”中的“而”通“尔”,你们。)
    12.D(“在打败齐国回来之后责问伍子胥,导致伍子胥自杀身亡”错。原文“员不忍称疾辟易,以见王之亲为越之擒也。员请先死。”是指“伍子胥不忍心看到夫差被越国所擒,所以自杀”,并非是吴王的责备导致伍子胥自杀。)
    13.(1)君王对于我们越国,如同让死人复活,让白骨重新长肉一样的恩德啊。勾践怎敢忘记呢?(“起”“肉”使动用法;“其”,表反问,各1分,句意1分)
    (2)现在你没有取得成功的条件,而上天赐给你的福禄却屡屡降临,这是吴国的国运变短了。(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亟:屡次、多次,是:这,各1分,句意1分)
    14.①越国并非真心求和;②越国是吴国的腹心之疾;③越国最终会灭掉吴国。(每点1分,3点3分)
    附:参考译文:
    吴王夫差攻打越国,越王勾践起兵迎战。大夫文种向勾践献计说:“您还是不要跟吴国打仗,您不如用谦卑的辞令向对方求和,让吴国的百姓高兴,让吴王的骄傲的心理膨胀起来。越王同意了,于是派诸稽郢去吴国求和,诸稽郢说:“过去越国得罪了天王。天王亲自起兵,却又宽宥了他。天王对于我们越国,如同让死人复活,让白骨重新长肉一样的恩德啊。勾践又怎敢忘记呢?越国本来就是给吴国纳贡的城邑,天王不挥舞着鞭子使唤它,却要让您的军士屈尊来攻打呀。现在天王已经扶植了越国,凭着圣明在天下闻名,却又要消灭它,这是天王对越国的扶植徒劳无功啊。即使是四方的诸侯,又将凭怎样的事实来相信吴国而来臣事它呢?希望天王根据利益来考虑怎样合适!”
    吴王夫差于是对大夫们说:“我将要践行征服齐国的宏大志向,为此我将允许越国讲和的请求,你们不要反对。”申胥(即伍子胥)进谏说:“不可以答应越国的求和。越国并非真心对吴国,也并非畏惧于我们的军队。越国的大夫文种本来就知道您好胜心强,所以就用委婉动听的话来放纵您的心志。”吴王说:“大夫何必这样抬举越国?”于是就答应了越国的求和。
    吴王夫差同意越国的求和之后,就大规模地整顿士卒,准备去攻打齐国。伍子胥进谏说:“过去上天把越国送给吴国,而您没有接受。天命也会有反复,现在越王勾践废弃了错误的法令,减轻民众的税赋,让民众富裕起来。他的民众数量日渐庞大,足以用来壮大军队。越国对于吴国,就像一个人有了心腹之患。现在您不去谋划如何征服越国,却去操心征服齐国和鲁国的事。那齐国和鲁国如同诸多疾病中疥癣一类的小病罢了,怎么可能会渡过长江和淮河来与我们争夺这里的土地呢?”吴王不听劝谏。
    在吴王执政的第十二年,齐国与吴国军队在艾陵交锋,齐军战败,吴国取得成功。吴王夫差伐齐获胜归来后,便责问伍子胥说:“现在上天降福吴国,使齐国归顺了。我冒昧告诉你这个消息。”伍子胥回答说:“那上天所要抛弃的,必定在眼前先给它小小的欢喜,而把大的忧患留在后面。我们先王凡是取得成就,必定有成功的条件。现在你没有取得成功的条件,而上天赐给你的福禄却屡屡降临,说明吴国的国运已经很短了。我不忍心称病退避一边,看到你被越国人所生擒,我只有请求先死!”临死前,说:“把我的眼睛悬挂在国都的东门上,让我看到越国入侵,吴国的灭亡。”于是就自杀了。
    15.D(“以乐景衬哀情”“引出下文对借酒消愁的叙写”错误,张词下片“已喜佳辰,更怜清夜。一轮明月林梢挂”写仲秋夜月之美,表现出闲适惬意、怡然自得的山居乐趣,是借乐景抒乐情,且“松醪常与野人期,忘形共说清闲话”写词人常与山野之人相约饮酒,情投意合,不拘形迹地在月光下谈天说地,没有“对借酒消愁的叙写”。)
    16.这两首诗歌都抒发了诗人闲适自在、怡然自得的欢愉之情。
    ①徐诗通过对幽静清雅的山居景物、屋檐下受惊飞起的燕子、池塘汲水的鱼儿和停住啼唱忽而飞起的小鸟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清静闲适的山居生活的喜爱,以及人与自然相得之乐的欢愉。
    ②张词上片写秋山之美,下片写中秋夜月之美。词人常与山野之人相约饮酒,不拘形迹地在月光下谈天说地,抒发了对山居生活的喜爱,以及闲适惬意、怡然自得的山居乐趣。
    17.(1)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
    (2)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3)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18.C(“千山万水”,山水很多,比喻路途艰险、遥远;“汪洋大海”,形容水势极其浩大;也比喻声势极其浩大。“心有戚戚焉”,指深有感触;“心有千千结”,指心中有很多牵挂。“孰高孰低”指谁高谁低;“孰是孰非”指谁对谁错。“坐冷板凳”比喻长期做寂寞清苦的工作;“坐思行忆”,走着坐着都在想,形容时刻在思考着或怀念着。)
    19.B(从语意和句间关系来看,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应该是一个“先舍后取”式选择关系的复句,而其使用的关联词语“与其……只能……”不能搭配,而A、C、D分别使用表示并列关系、递进关系和非确定性选择关系的关联词语,均不可取。同时,A、C两项用作状语的副词“根本”后移,修饰“变”,改变了句子的意思;文中画波浪线句和D项将代词“这种”移至“行为”之后,语序不当。)
    20.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书中的海量眉批、评论比作千军万马。②生动形象地凸显出手机阅读有着纸质阅读不可比拟的优势。
    21.①听哪种音乐有助睡眠;②睡前戴耳机听音乐;③音乐仍然持续播放
    【解析】第一空,此处提出问题,结合后文的回答“音乐的类型、风格多样,节奏快速、鼓点强劲的音乐使人越听越兴奋,不利于入眠;伤感悲凉的曲调容易使人心绪低沉,这些都不适合在睡前聆听。研究发现,舒缓平和、节奏和音域变化相对较小的纯音乐助眠效果最佳”可知这里应该是问听哪种音乐有助睡眠。
    第二空,结合前文“听音乐有音响外放和戴耳机等多种形式”以及后文“睡眠改善了,耳朵可能会隐隐疼痛。戴耳机入睡”可知这里指睡前戴耳机听音乐。
    第三空,此处是假设复句的后句,结合前文“部分听众不习惯设置定时关闭功能,导致即使进入睡眠”以及后文“这种状态下,即使人已入睡,耳部肌肉却一直随音乐进行调节,以适应入耳的声音”可知这里指音乐仍然持续播放。
    22.虽然听音乐有助睡眠,但要选择合适的音乐,并用音响外放模式,且设置定时关闭功能。(每点1分)
    23.略


    相关试卷

    2023重庆市长寿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七)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重庆市长寿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七)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重庆市长寿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九)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重庆市长寿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九)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重庆市长寿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二)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重庆市长寿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二)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