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年9月28日,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我国研制的太阳双超卫星首次亮相。作为我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计划在今年发射,卫星若发射成功,将标志中国正式进入“探日时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
①豫章郡出石,可燃为薪②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③烟火冲天,其声如雷,昼夜不绝,声闻五六十里,其飞出者皆黑石硫黄之类,经年不断……热气逼人三十余里
④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土人以雉尾挹之,乃采入缶中。颇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帷幕皆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 )
①太阳活动强烈时,会对卫星导航、空间通信等带来影响②释放出高能带电粒子流干扰地球磁场,使全球可见极光
③黑子每11年出现一次,与地震、暴雨等灾害密切相关④耀斑爆发时,太阳风变得强劲,从而干扰地球的电离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1.C 2.C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表示煤炭,②表示风的运动,③为火山喷发,由材料“颇似淳漆,燃之如麻”可知,④表示石油。石油、煤炭都是由太阳能转化而来,风属于水平方向上的大气运动,其动力也主要来自太阳辐射;火山喷发为地球内力作用导致,与太阳辐射无关。综上,①②④正确,③错。本题选C。
2.结合所学知识,太阳黑子和耀斑活动剧烈时,会产生磁暴现象,干扰地球电离层,从而对通信造成影响,①④对;极光只在两极高纬地区出现,②错;黑子活动的平均周期为11年左右,但并不是11年出现一次,③错。综上,本题选①④,即C。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1.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2.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3.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4.引发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水旱灾害。
“十字连星”是指太阳、月球及八大行星排在几乎垂直的直线上。下图为“十字连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①、④代表的天体是( )
A.火星、金星 B.水星、土星 C.天王星、水星 D.天王星、金星
4.小行星带位于( )
A.⑤与木星之间 B.②与木星之间 C.②与地球之间 D.③与地球之间
5.图中包含的天体系统级别共有( )
A.1级 B.2级 C.3级 D.4级
【答案】3.C 4.B 5.B
【解析】3.太阳系八大行星距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根据图中判断可知:①为天王星,②为火星,③为金星,④为水星。C正确,ABD均错误。故选C。
4.小行星带分布在火星与木星之间,由上题分析可知,图中的②为火星,小行星带位于②与木星之间,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图中第一级为太阳系,第二级为地月系,故包含的天体系统有两级,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太阳系是一个以太阳为中心,受太阳引力约束在一起的天体系统,包括太阳、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和行星际物质。太阳系八大行星按其物理性质可以分为两组,一类为类地行星:体积小而平均密度大,自转速度慢,卫星较少,有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另一类为类木行星:体积大,平均密度小,自转速度快,卫星较多,有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最为特殊的是海王星和土星。
地层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研究发现,青藏高原的某处地层呈现“下红上黑”,下部偏红褐色,揭示地层沉积时是较浅水的干旱炎热环境,而上部青灰色则表示是较深水的湿润环境。完成下面小题。
6.红褐色岩层的形成指示了地层沉积时的环境特征是( )
A.氧化环境 B.还原环境 C.沼泽环境 D.深海环境
7.柴达木盆地北缘呈现出明显的“下黑上红”的岩性差异,记录下了距今约200百万年—145百万年前不一样的柴达木。这说明此时段的气候变化是( )
A.变热、变干 B.变热、变湿 C.变冷、变干 D.变冷、变湿
【答案】6.A 7.A
【解析】6.“下部偏红褐色,揭示地层沉积时是较浅水的干旱炎热环境”,说明红褐色岩层的形成时水深较浅,气候干旱炎热,而干旱炎热的气候不利于沼泽的形成,排除CD;根据所学知识,红色岩层指示的是氧化环境,黑色页岩指示的是还原环境,A正确、B错误。故选A。
7.材料信息表明,红褐色岩层的形成时气候干旱炎热,青灰色岩层表示较深水的湿润环境。“上红”时气候炎热干旱,而“下黑”时气候湿润;“下黑”时水深说明蒸发弱,气候应较冷。综上所述,“下黑上红”的岩性差异说明气候变热、变干。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岩相分析主要依据:①生物化石:珊瑚化石指示清澈温暖的浅海环境。②岩性特征和结构:红色岩层指示氧化环境;黑色页岩并含黄铁矿指。③特殊矿物:海绿石代表较深浅海环境;石膏、石盐等代表干燥环境。
地球的内部结构,无法直接观察。科学家主要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来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下图实线代表地震波,虚线代表地球内部的不连续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层的厚度均一 B.乙层中有岩浆物质
C.丙层物质为固态 D.丁层物质运动形成地球磁场
9.图中地震波( )
A.可以通过气态 B.表示的是横波 C.传播速度较慢 D.波速变化不显著
【答案】8.B 9.A
【解析】8.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甲是地壳,乙是地幔,丙是外核,丁是内核,地壳的厚度不均一,A错误。地幔当中有岩浆,B正确。地球外核为熔融态的液体,C错误。地球外核的物质运动形成地球磁场,D错误,故选B。
9.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图中地震波能够在外核中传播,所以可以判断出是纵波,B错误。传播速度相对较快,C错误。波速变化比较显著,D错误。纵波可以在气态中进行传播,所以可以通过气态,A正确,故选A。
【点睛】地震时,地球内部物质受到强烈冲击而产生波动,称为地震波。它主要分为纵波和横波。由于地球内部物质不均一,地震波在不同弹性、不同密度的介质中,其传播速度和通过的状况也就不一样。例如,纵波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介质中都可以传播,速度也较快;横波只能在固体介质中传播,速度比较慢。地震波在地球深处传播时,如果传播速度突然发生变化,这突然发生变化所在的面,称为不连续面。根据不连续面的存在,人们间接地知道地球内部具有圈层结构。
在山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页岩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0.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和最繁盛的动物可能是( )
A.古生代三叶虫 B.中生代恐龙 C.新生代哺乳类 D.新生代人类
11.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最可能是( )
A.湿冷的草原地区 B.温暖的浅海环境 C.温热的森林地区 D.干旱的陆地环境
【答案】10.B 11.C
【分析】10.由材料可知,形成该煤层的植物以裸子植物为主,裸子植物繁盛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这一时期爬行动物盛行,尤其是恐龙,所以也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B正确;古生代有低等植物出现,并没有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A错误;新生代出现被子植物和哺乳动物,并不是成煤时期,CD错误。故选B。
11.由材料“粗大的树干”可知,该煤层形成时植被生长良好,森林茂密,所以当时气候可能温暖湿热的森林地区,C正确;草原、浅海和干旱的陆地环境都不利于形成丰富的煤层,ABD错误。故选C。
【点睛】中生代:距今2.52亿年6600万年,板块剧烈运动,大陆漂移,爬行动物繁盛,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中后期开始向鸟类转化小型哺乳动物,出现裸子植物极度兴盛,是重要成煤期,后期物种大灭绝。
观察发现甲乙两地中①、②、③、④岩层含有化石且有对应关系,读地质剖面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①恐龙化石 ②侏罗纪的裸子植物化石 ③原始鱼类化石 ④三叶虫化石
12.图中属于中生代地层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根据图中化石,动物在这一时期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
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C.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 D.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答案】12.A 13.D
【分析】12.材料信息表明,①地层具有恐龙化石,恐龙出现在中生代,因此①地层属于中生代地层;②地层具有侏罗纪的裸子植物化石,侏罗纪属于中生代中的一个纪,因此②地层属于中生代地层;③地层具有鱼类化石,④地层具有三叶虫化石,原始鱼类和三叶虫出现在古生代,因此③、④地层属于古生代地层。由此判断,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13.图中具有动物化石的岩层中,图中④岩层在最下面,岩层最老,其中化石代表的动物——三叶虫属于海生无脊椎动物;图中③岩层居中,岩层年龄居中,其中化石代表的动物——原始鱼类属于水生脊椎动物;图中①岩层在最上面,岩层最新,其中化石代表的动物——恐龙属于爬行动物。因此根据图中化石,动物在这一时期经历的演化过程是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地壳演化史中,动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为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古生代泥盆纪为鱼类时代;古生代石炭纪和二叠纪为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为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第三纪为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为人类时代。
北京市某中学地理活动小组对张家口市崇礼区冬奥会赛场风向进行探究学习,发现赛场风向受山谷风影响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以下反映夜晚风向的是( )
A. B.
C. D.
15.位于山谷的观测站显示,18时风向转换时气温骤降,原因可能是( )
A.山风转谷风,谷底冷空气聚积 B.山风转谷风,谷底暖空气抬升
C.谷风转山风,山坡冷空气下沉 D.谷风转山风,山坡暖空气上升
【答案】14.B 15.C
【解析】14.山谷风是出现于山地及其周边谷地的,具有日周期的地方性风,CD错误;夜间,山坡上的空气由于山坡辐射冷却而降温较快,谷中同高度上的空气降温较慢,风从山坡吹向谷地,A错误,B正确。故选B。
15.白天吹谷风,18时接近日落时间,且气温骤降,山坡上的空气由于山坡辐射冷却而降温较快,风从山坡吹向谷地,即山风,结合题干可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白天,山坡接受太阳光热较多,成为一只小小的“加热炉”,空气增温较多;而山谷上空,同高度上的空气因离地较远,增温较少。于是山坡上的暖空气不断上升,并在上层从山坡流向谷地,谷底的空气则沿山坡向山顶补充,这样便在山坡与山谷之间形成一个热力环流。下层风由谷底吹向山坡,称为谷风。到了夜间,山坡上的空气受山坡辐射冷却影响,“加热炉”变成了“冷却器”,空气降温较多;而谷地上空,同高度的空气因离地面较远,降温较少。于是山坡上的冷空气因密度大,顺山坡流入谷地,谷底的空气因汇合而上升,并从上面向山顶上空流去,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下层风由山坡吹向谷地,称为山风。
下图示意2022年7月1日澳大利亚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珀斯夏季以微风为主,一天中风向多变;冬季风力强劲,素有澳大利亚“风城”之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图示时刻,下列城市中风力最大的是( )
A.达尔文 B.悉尼 C.凯恩斯 D.珀斯
17.此刻达尔文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偏东风 D.偏北风
18.珀斯夏季风向日变化明显,主要表现是( )
A.山谷风变换 B.绿洲风多变
C.城市风转向 D.海陆风交替
【答案】16.D 17.A 18.D
【解析】16.等压线越密集,单位距离内的气压差越大,风力越大,从图中看珀斯等压线最密集,风力最大,D正确;达尔文、悉尼、凯恩斯的等压线较为稀疏,风力较小,ABC错误。所以选D。
17.判定一地的风向,首先垂直于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做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然后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南半球风向向左偏转(一般不超过45°),由此可判断达尔文的风向是东南风,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18.珀斯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多晴天,昼夜温差大,海陆风变化明显,所以说夏季风向日变化明显,D正确;珀斯所在地区不是山谷,A错误;珀斯所在地区属地中海气候,而绿洲应发育在沙漠地区,B错误;城市风没有昼夜变化,C错误。所以选D。
【点睛】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读:(1)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阅读等压线分布图,判断气压高低,并按照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的原理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2)定地转偏向力——分清图示是哪个半球,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若是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若是南半球,风向向左偏。(3)定偏转角度——分清是高空还是近地面的气流,若是近地面受三个力的作用,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定的角度(30°~45°);若是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按照以上方法即可绘出风向。
下图为某地近地面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甲层大气( )
①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强②对流运动活跃,多出现风、云、雨、雾等天气现象③水汽和杂质含量少,能见度比平流层好④出现极光和流星现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甲层大气顶部的风( )
A.不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 B.比近地面风的风力大
C.受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大 D.风向最终与等压线斜交
【答案】19.A 20.B
【解析】19.读图可知,甲层大气位于大气的最下层,为对流层。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强,下热上冷,对流运动活跃,多出现风、云、雨、雾等天气现象,①②正确;水汽和杂质含量多,能见度比平流层低,极光和流星现象出现在高层大气,③④错误。BCD错误,故选A。
20.甲层大气顶部的风为高空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A错误;比近地面风力大,B正确;不受摩擦力影响,C错误;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D错误。故选B。
【点睛】地球的对流层是最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大气,集中了约75%的大气的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质量。对流层由于受到地面森林、湖泊、草原、海滩、山岭等不同地形的影响,受日光照射而引起的气温的变化,因而造成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风,即空气发生大量的对流现象,故称为对流层。
21.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阳光房(复式楼的露台、一楼的私人花园、楼房的顶层、别墅等的玻璃房)在城市中大受欢迎。阳光房附建在房子一侧,中间用一堵墙(带门、窗或通风孔)将房子与阳光房隔开,通过合理的设计发挥阳光房的作用,让时尚成为一种节能。图示阳光房的玻璃墙通风孔和共用墙通风孔打开的季节分别是( )
A.春季、秋季 B.秋季、春季 C.夏季、冬季 D.冬季、夏季
【答案】C
【详解】夏季玻璃房内气温高,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夏季打开玻璃墙通风口,有利于通风,关闭共用墙通风口,减少外部热空气进入房间;冬季外界气温低,阳光房内气温高,关闭玻璃墙通风口,减少冷空气进入,打开共用墙通风孔,通过热力环流,利于玻璃房内暖气流进入房间,提高室内温度,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2.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大气中( )
A.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B.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答案】A
【详解】读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可以看出,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导致②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少,故A正确;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大气吸收太阳辐射作用下降,故B错误;大气中可吸入颗粒增加,会使得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减弱,故C错误;大气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大气逆辐射在夜间增强,故D错误。故选A。
【点睛】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有保温作用。
下图示意大西洋表层海水性质随纬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表示海水的( )
A.密度盐度温度 B.温度盐度密度 C.温度密度盐度 D.密度温度盐度
24.图中三条曲线表示的海水性质之间的关系是( )
A.②能影响③,③能影响① B.②能影响③,②不能影响①
C.②不能影响③,②能影响① D.②能影响③,③不能影响①
【答案】23.D 24.A
【解析】2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水密度在高纬度地区较大,赤道附近较低,海水温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海水盐度在赤道附近和高纬度地区较低,副热带地区较高,由此推断,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4.如果海水温度升高,产生大量海水蒸发, 海盐析出积累,从而海水盐度升高,当海水盐度升高,海水密度也会升高,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海水盐度是指海水中全部溶解固体与海水重量之比,通常以每千克海水中所含的克数表示。人们用盐度来表示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为35‰。
盐城大丰区致力于打造海绵城市,部分路面采用透水铺装,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目标。下图为铺装透水路面人行道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铺装透水路面带来的直接益处是( )
A.增加路面积水 B.降低地下水位
C.减少机动车拥堵 D.促进雨水资源利用
26.海绵城市建成后,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
A.大气降水 B.地表径流 C.植物蒸腾 D.水汽输送
27.建设海绵城市,可以( )
①减少城市内涝 ②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③提高江河水位 ④加剧热岛效应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25.D 26.B 27.A
【解析】2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铺装透水路面后,有利于增加雨水下渗,减少路面积水,提高地下水位,AB错误;对机动车拥堵影响不大,C错误;增加了雨水下渗,补充了城市地下水源,促进了雨水资源利用,D正确。故选D。
26.结合材料分析,海绵城市的建设增加了地表水的下渗,直接导致地表径流减少,B正确;使地表水体面积增大,通过蒸发间接影响大气降水,A错误;使城市热岛效应缓解,间接影响植物蒸腾,C错误;水汽输送主要通过大气环流实现,海绵城市建设对水汽输送不会产生影响,D错误。故选B。
27.海绵城市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减少城市内涝,①对;海绵城市提高植被覆盖率,涵养水源,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②对;海绵城市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降低江河水位,③错;海绵城市提高植被覆盖率,涵养水源,减轻热岛效应,④错。故选A。
【点睛】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
花色素是影响秋季枫叶变红的重要因素,其含量越高,枫叶颜色越浓艳。糖分含量与花色素含量呈正相关。日温差较大时,枫叶光合作用合成的糖分消耗量减小,合成的花色素含量增加。降水过少时,红叶颜色较淡,持续时间短且干瘪落叶早。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8.入秋后,与枫叶变红程度呈正相关的是( )
A.风力 B.光照 C.地形 D.土壤
29.一般情况下,辽宁东部山区的枫叶变红现象最可能是( )
A.西北坡枫叶变红较早,持续时间更长 B.东北坡枫叶颜色更加鲜艳
C.东南坡枫叶变红较早,持续时间更长 D.西南坡枫叶最晚干瘪
【答案】28.B 29.C
【分析】28.根据材料信息“日温差较大时,枫叶光合作用合成的糖分消耗量减小,合成的花色素含量增加”可以推测,日温差较大时,多为晴朗天气,光照强,枫叶中花色素含量增加,枫叶颜色浓艳,所以光照与枫叶变红程度呈正相关,故B项正确。风力、地形、土壤对日温差影响小,与枫叶变红程度没有正相关关系,ACD错误。故选B。
29.辽宁东部山区的东南坡为向阳坡,光照充足,枫叶变红较早,根据材料信息,“降水过少时,红叶颜色较淡,持续时间短且干瘪落叶早。”而辽宁东部山区的东南坡为夏秋季节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故红叶持续时间更长,C项正确;西北坡和东北坡为夏秋季节的背风坡,降水少,红叶颜色较淡,持续时间短且干瘪落叶早,AB错误;辽宁东部山区夏秋季节受东南季风影响,西南坡的降水较东南坡少,干瘪较东南坡早,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需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降水过少时,红叶颜色较淡,持续时间短且干瘪落叶早。”以此并结合辽宁省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即可知枫叶的变红早晚及持续时间。
下面为中国两个小朋友的通话内容,明明说:“我的家乡,冬季树叶都落了,看不到绿色,真没意思。”贝贝说:“我的家乡,树木四季常绿,那就从我的家乡运些树苗去栽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的影响 B.河流的影响
C.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D.距海远近不同
31.下列树种最有可能是明明家乡的自然植被是( )
A.纺锤树 B.樟树 C.茶树 D.桦树
32.分析贝贝家乡的自然植被具有哪些特征( )
A.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 B.终年常绿,多革质叶片
C.叶面较小,呈鳞片状、刺状 D.树干粗大,上下两端较小,便于储水
【答案】30.C 31.D 32.B
【解析】30.河流不会影响植被是否落叶,B错误。冬季植被是否落叶,影响最大的要素是热量,我国南方地区纬度低,获得太阳辐射较多,热量条件好,植被常绿;北方地区纬度高,获得太阳辐射较少,热量条件差,冬季植被会落叶,所以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与地形、距海远近关系不大,C正确, A、D错误。故选C。
31.明明在我国,且家乡的植被为落叶林,纺锤树、樟树和茶树都是常绿植被,只有桦树为落叶植被。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32.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属于落叶阔叶林的特点,A错误;贝贝家乡的自然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其特点是四季常绿,叶面多革质,有光泽,无绒毛,B正确;叶面较小,呈鳞片状、刺状,属于针叶林的特征,主要分布在亚寒带,C错误;树干粗大,上下两端较小,便于储水,属于热带较干旱地区的树种特点,D错误。故选B。
【点睛】森林植被类型多样。森林主要分布在热带和温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热带的森林类型主要有热带雨林,亚热带的森林类型主要有常绿阔叶林和常绿硬叶林,温带则分布着落叶阔叶林,亚寒带的森林类型主要是针叶林。
喀斯特地貌发育受石灰岩分布、地壳运动、气温和降水影响。石灰岩主要形成于清澈而温暖的浅海环境。我国某地地表喀斯特地貌包括峰林、峰丛、孤峰等(如图),该地石灰岩形成于同一时期且厚度相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3.该地貌在中国分布最广泛的地形区是( )
A.青藏高原 B.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
34.根据水溶蚀程度,该地峰林、峰丛、孤峰中石灰岩接受溶蚀的先后次序是( )
A.孤峰中的石灰岩、峰丛中的石灰岩、峰林中的石灰岩
B.峰林中的石灰岩、孤峰中的石灰岩、峰丛中的石灰岩
C.孤峰中的石灰岩、峰林中的石灰岩、峰丛中的石灰岩
D.峰丛中的石灰岩、峰林中的石灰岩、孤峰中的石灰岩
【答案】33.B 34.C
【解析】33.青藏高原由于海拔较高,气候干旱,主要以冰川地貌和风成地貌为主,A错误;我国云贵高原以石灰岩为主,且气候湿润,降水量较大,所以喀斯特地貌广布,B正确;黄土高原处于我国季风区向非季风区的过渡区,主要以流水地貌和风成地貌为主,C错误;内蒙古高原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以风成地貌为主,D错误。故正确选项为B。
34.石灰岩出露地表时间越早,接受流水溶蚀越早。峰丛基部石灰岩连续且较厚,流水溶蚀程度较轻,接受溶蚀时间较晚;峰林基部石灰岩厚度变薄,断续相连,流水溶蚀程度较重,接受溶蚀时间较早;孤峰基部石灰岩分离,厚度最薄,流水溶蚀程度最严重,接受溶蚀时间最早。所以接受溶蚀的先后次序是:孤峰中的石灰岩、峰林中的石灰岩、峰丛中的石灰岩,C正确;故正确选项为C,A、B、D错误。
【点睛】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条件有: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流水作用显著、可溶性岩石。
岩溶台地是指山体为石灰岩,顶部相对平缓,四周为陡崖的一种岩溶地貌。湘西岩溶台地因与峡谷伴生而独具特色。下图为岩溶台地绝壁上悬挂式洞瀑景观及湘西主要岩溶台地空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5.绝壁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
①下蚀加剧,形成峡谷②流水沿岩体断裂处溶蚀③地壳运动,岩层断裂④岩体沿断裂处解体崩塌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④②①③ D.②①③④
36.与湘西峰脊峡谷区域相比,台地峡谷区域的台地分布更广泛的主要原因是( )
A.岩性坚硬 B.河流较多 C.断裂较少 D.降水较少
【答案】35.B 36.C
【解析】35.据图可知绝壁形成的地质过程应该是地壳运动,岩层断裂,流水沿岩体断裂处溶蚀,地壳抬升,流水下蚀加剧,形成峡谷,掩体断裂处解体崩塌,故B正确,ACD错。
36.读湘西主要岩溶台地空间分布示意图可知,台地峡谷区域断层较少,而湘西峰脊峡谷区域的断裂较多,所以台地峡谷区域的台地分布更广泛的主要原因是断裂较少,故C正确,岩石均为石灰岩,不存在岩性差异,台地峡谷区域河流较少,从图中不能读取降水的差异,故ABD错。故选C。
【点睛】溶蚀地貌,是指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读某地理事物图,完成下面小题。
37.该种地貌( )
A.迎风坡坡度陡 B.背风坡坡度缓 C.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 D.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
38.有关该地貌沉积物颗粒分布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迎风坡颗粒大 B.背风坡颗粒小 C.从坡底到坡顶逐渐增大 D.从坡底到坡顶逐渐减小
【答案】37.C 38.D
【解析】37. 该地貌为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沙丘,该地貌缓坡是迎风坡,陡坡是背风坡,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8.迎风坡随着坡面升高,风力搬运能力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背风坡一侧,颗粒大的由于重力作用更容易向坡底滑落,沉积物颗粒分布特征从坡底到坡顶逐渐减小,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迎风坡背风坡都存在各级颗粒物沉积,坡顶颗粒物小,坡底颗粒物大,无法比较整体上的颗粒物大小,AB错误。故选D。
【点睛】沙丘为风积地貌,一般来说,沙丘的迎风坡为缓坡、背风坡为陡坡,新月形沙丘的凸出方向,即为迎风坡。
河流某些特征常常受自身某些要素的改变而变化。下图是某河流中游连续三个河段(河段长约50千米)测量的河床平均海拔和平均宽度在过去10万年间的变化图,箭头表示变化方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9.三个测量点从下游到上游的排序是(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甲、丙、乙
40.乙河段河床特征变化的最可能原因是( )
A.洪水泛滥导致河床变宽 B.流水下蚀导致河床变高
C.溯源侵蚀导致河床变高 D.流水堆积导致河床变高
【答案】39.B 40.D
【解析】39.河流从上游到下游海拔逐渐降低,丙海拔最高,乙海拔最低,所以三个测点从下游到上游的排序依次为乙甲丙,B正确,排除ACD。故选B。
40.读图可知,乙处位于河流下游,河床海拔升高,宽度变宽,下游河流流速变慢,外力沉积作用使得河床升高,侧蚀作用使河床变宽,D正确,A错误;下蚀和溯源侵蚀会使河床海拔下降,洪水流速快,侵蚀作用强,会使河床降低,BC错误。故选D。
【点睛】河流自海拔高处流向海拔较低处,从上游到下游,海拔逐渐降低。
二、综合题
41.下图为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各图所表示的地貌名称:A____,B____
(2)判断以上各种地貌的主要成因:A主要是因____作用形成的;B主要是因____作用形成的
(3)图A所示的地貌一般出现在____地区。
(4)图B所示地貌的沉积物从扇顶到扇缘,地面逐渐____,堆积物颗粒由____到____。
(5)描述图B所示地貌形成过程:____
【答案】(1) (河口)三角洲 冲积扇
(2) 流水堆积 流水堆积
(3)河流中下游(河流入海口)
(4) 降低 大(粗) 小(细)
(5)河流自山地流至山麓,因地形急剧变缓,流速剧减,所携带物质在沟谷出口处不断堆积而成的扇形堆积体,称为冲积扇。
【分析】本题以图示的方式设置试题,涉及河流堆积地貌的分布及成因等相关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图表信息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详解】(1)直接根据图示的地貌特征判断,A图为河流入海口,在河流沉积作用下形成河口三角洲;B图为河流流出山口后,流速降低形成的山麓冲积扇。
(2)结合上题分析,A河口三角洲是河流入海口,流速减慢,流水沉积形成的地貌;B山麓冲积扇是河流流出山口后,流速降低,流水沉积而形成的地貌。
(3)结合图示以及上题分析,A河口三角洲一般分布于河流入海口地区。
(4)图B所表示的地貌通常分布在山前,地面高度逐渐降低,沉积物的颗粒从山口到边缘逐渐变细。
(5)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以山麓谷口为顶点,向开阔低地展布的河流堆积扇状地貌。它是冲积平原的一部分,规模大小不等,从数百平方米至数百平方公里。
42.读图1“大气垂直分层图”,图2“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大气的垂直分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____层(填序号),大气以____运动为主,该层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点是____。
(2)图1中利于高空飞行的是____层,空气以____运动为主,在这一层有可以吸收紫外线的____层。如今,低碳生活逐渐在我国兴起,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
(3)倡导低碳生活,可以使( )(读图2选择填空,单选)
A.①减弱 B.②增强 C.③增强 D.④减弱
(4)北京市郊区利用温室大棚种植香蕉、木瓜等南方水果。在温室大棚内,大气可以吸收更多的____(填图2中数字序号),大气热量增多,使____(填图2中数字序号)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满足南方水果生长的热量条件。
【答案】(1) ①
对流 随高度升高气温降低
(2) 平流 水平 臭氧
(3)D
(4) ③ ④
【分析】本大题以大气垂直分层图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特点、大气受热过程的应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地球大气自下至上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图1中①是对流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对流层以垂直运动为主;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面辐射,近地面大气主要通过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增温,所以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2)②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对流运动弱,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为平流层,且平流层水汽和杂志含量稀少,天气晴朗,能见度高,适合高空飞行;平流层中最适合吸收紫外线的应是臭氧层。
(3)图2中,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大气辐射射向宇宙空间的部分、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倡导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减少,导致大气逆辐射(④)减弱,D正确;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对太阳辐射(①)、大气辐射射向宇宙空间的部分(②)和地面辐射(③)无影响,A、B、C错误。故选D。
(4)在温室大棚内,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玻璃(或塑料薄膜)进入温室内,增强室内地面辐射,大气可以吸收更多的③地面辐射,大气温度升高,同时使④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
2023届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高二上学期地理期中试题: 这是一份2023届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高二上学期地理期中试题,共10页。
2023盐城亭湖区伍佑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盐城亭湖区伍佑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伍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docx、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伍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