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鱼我所欲也》 学案练习课件 课件 1 次下载
- 11.《送东阳马生序》 学案练习课件 课件 2 次下载
- 2023部编版语文九下备课《词四首》 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儒林外史》 试卷知识点课件 课件 2 次下载
- 20.《曹刿论战》 学案课件 课件 1 次下载
12.《词四首》 课件教案学案
展开风华实验中学20 21 --2022学年第 2学期 九 年级《 语文 学科》
第 12课《词四首》第 4节《满江红》教学设计
总第 2 个;授课老师 九年级语文老师 ;书写时间 2021.11.22 。
主备老师 吕珊珊 ;副备/辅助老师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把握词作的主旨。 |
过程与方法 | 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 |
情感态度价值观 | 学习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 |
教学重点 | 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把握词作的主旨。 | |
教学难点 |
| |
学情分析 | 因学生缺乏词人的经历,领会作者情感、把握词意可能有一定的困难。 | |
教材分析、课标要求 | 《满江红》是妇女解放运动先驱秋瑾写的一首词。该词作于1903年,词的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通过层层表述,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参加革命前的复杂矛盾的心情,真切感人。 | |
教学方法、策略 | 讲授法、朗读法 | |
教学工具 | 课本、PPT | |
授课类型 | 新授课 | |
导学环节 | 你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哪些了不起的女性呢?比如:李清照、文成公主、貂蝉...... 今天,我们来走近一位近代了不起的女词人---秋瑾,看看她在词中抒发什么情感? | |
学生自学 | 自学提示 1.读一读导学案的知识链接 2.完成导学案的自主学习 二、品读诗歌 词人在词中表达了哪些心情?抒发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词、句进行品析。
“京华”点明地点,在北京城。“中秋佳节”点明创作时间和环境。 中秋佳节本是家家团圆的节日,但作者,因与丈夫道不同,而离家出走。作者感受到的不是家家团圆的快乐,反而感慨“早又是”,转眼间又到中秋节。“早又是”三个字,十分传神地把作者对时光飞逝、年华飞度的感叹全都暗暗泄漏出来。 2.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写秋色,但主要是用来说明冲破家庭牢笼后兴奋而又愁苦的心理。把陶渊明和李清照表现不同思想的诗句杂用在一起,来表达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别具匠心。 3.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四面歌残终破楚”,巧用“四面楚歌”典故,表达自己心忧国难,并终于冲破家庭藩篱,走向革命道路。“八年风味徒思浙”,八年婚姻生活,只剩下徒然地思念娘家,表明其婚姻生活是不幸福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只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实则是遵从封建道德标准,不问家国天下)。“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表面锦衣玉食的生活,实则奴仆不如,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并不留恋,反而是充满蔑视,透出巾帼不让须眉的豪迈。 4.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四句深入浅出,是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一幅巾帼英雄的形象,生动地在我们眼前展开。作者运用“列与烈”两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着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正是上接“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这两句进一步的思想发展。作者决心比超男子,渴望投身革命,匡国济世的情感尽在其中。
平生与人相处,一副火热肝胆,一副男儿英雄形象。但世俗又怎么能理解一个女子的侠肝义胆呢?“俗子胸襟谁识我?”发出震撼人心的感慨。即使如此,也不能阻挡作者探索的脚步,这只不过是英雄所经历的磨难罢了。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6.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离家以后,在大千世界中,不知去何处去寻找知音。找不到知音,又将会受折磨。想到这一点,作者不觉伤心落泪,也是很自然的。这种担心和忧虑,真实地反映了一个革命者刚踏上革命征途的思想状况。 “青衫湿”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借此悲叹自己无知音的痛苦。但这不是消极的自怨自艾,而是积极的探索和追寻。词中蕴含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对之后的革命起到思想上的推动作用。 三、拓展延伸 再读秋瑾诗词,感悟英雄情怀。 鹧鸪天 秋瑾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四、我的收获 爱国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古代还有很多人书写或表现自己爱国的激情,请写出几句爱国诗句。 示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过零丁洋》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 《春望》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示儿》 五、当堂检测 1、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诗句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2、秋瑾《满江红》中,写作者突破家庭牢笼、思量过去八年生活况味的句子是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3、秋瑾《满江红》中,表达作者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的句子是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4、表明词人平日虽真诚恳切,肝胆相照,但不为世俗了解,生活中常受折磨: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 |
组内交流 | ||
师生互动
互助释疑 | ||
| ||
教学反思 |
| |
一、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以及系统论和程序论的思想。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1、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和交往素质。 2、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发展个性:通过有效的教学,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发展; 3、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上要着力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思维活跃、平等和谐、积极参与和探索的教学氛围以及教学情景; 4、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学会学习:主要是要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为终身教育打好基础; 学会生活:主要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交往能力和健康生活的能力,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 学生做人:重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爱国情操,做一个遵纪守法、文明有礼的现代公民;学会生存:重点培养学生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能力。 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三大部分、八个基本要素, 1.教学对象分析 分析要点: ①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水平,为确定教学重点、难点、选择教学方法提供依据;②分析学生认知心理特点及认知发展水平,包括情感、动机、兴趣和意志等心理因 素,以及学习能力和智力发展的水平,为制定教学目标提供依据;③分析社会背景,包括学生的生活经历以及社会、家庭的影响对教学可能产生的正 负面效应,以便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补救措施。 2.教学内容分析 分析要点: ①分析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该部分内容在整体内容中的地位和作用;②分析本节教学内容的范围与深度、重点与难点,以适应多层次学生的需求; ③分析蕴含于知识中的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以利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智 力的开发。 3.教学目标的制定 教学目标主要描述的是学生通过教学,预期产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变化。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要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 具体包括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三维目标) 4.运用低起点、密台阶、多训练、勤反馈、早补救、常激励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的设计具体包括: ①新知导入起点要低; ②学习新知前要进行旧知识的复习;复习的内容一定是和新知密切相联系的知识, 进而铺设学生学习的各种台阶,注重教学的反馈与激励。 ③体现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对新知的反复训练,加深对新知的理解与 巩固。注重学习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特别应注意的是训练的广度、 梯度和深度。③体现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对新知的反复训练,加深对新知的理解与 巩固。注重学习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特别应注意的是训练的广度、 梯度和深度。 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①要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不等于教材内容) ②教学内容的容量、深度和广度要恰当; ③教学内容的重点要明确,要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主要内容上;④教学内容的难点也要明确,并要设计好解决、检查难点的方法;⑤教学内容的组织、排列、呈现方式,既要按知识的逻辑结构排列,又要按学生的 认知次序来排列。⑥精心设计练习的量和质,以及练习的方式方法。 6.教学方法的选择 一般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讲练法、练习法、实验法、图示法、比较法、启发法、 提问法、类比法、程序法、掌握学习法、发现法、讨论法、探究法、自主法等等。 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主要要依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内容、 教学的设备和条件、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条件等而定。 7.教学媒体的组合运用 教学媒体指传播知识或技能过程中显示信息的手段或工具。 传统教学媒体有:书本、语言、黑板和图片; 现代教学媒体有:录音、录象、投影、电脑、多媒体课件等。 合理运用组合媒体,是实现教学最优化的重要措施。 在教学设计中,对教学媒体的运用要求是: ①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必须有机组合,以达到最佳效果; ②媒体的运用必须做到适时、适量、适度、有效。 8.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设计 1.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性评价。目的是诊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 教学中的不足,使能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形成性评价一般有:提问、讨论、练习、小测 验、问卷、观察、个别谈话等。 2.总结性评价:是一种阶段性评价,也是一种目标参照性评价。其目的在于检测教 学目标的到达度。总结性评价一般有:单元考试、学期考试、学年考试等(给出成绩或 等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