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林外史》 试卷知识点课件 课件 2 次下载
- 20.《曹刿论战》 学案课件 课件 1 次下载
- 2023部编版语文九下备课《出师表》 课件学案练习 课件 0 次下载
- 2023部编版语文九下备课《简爱》 课件试卷知识点练习 课件 1 次下载
-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教案+导学案 课件 2 次下载
24.《诗词曲五首》 学案课件
展开《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师版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并背诵全诗。(重点)
2.体会典故在诗词中的表达作用及本词借古讽今的写法。(难点)
3.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爱国之志。(难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知识链接】
一、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年),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与苏轼并称“苏辛”。作品有《稼轩长短句》。
二、相关介绍
北固亭,最初修建年代未知,新亭重建于明朝崇祯年间,又称凌云亭、摩天亭、天下第一亭。《三国演义》中孙尚香惊闻夫君刘备病殁白帝城的噩耗后,曾在亭里设奠遥祭,旋即投江自尽,故此亭又叫祭江亭。
三、背景介绍
作者在公元1203年六月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四、古代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
《说文·人部》:“伯,长也。”“仲,中也。”叔是老三,季为老四。如三国时孙坚的四个儿子:长子孙策,字伯符;次子孙权,字仲谋;三子孙翊,字叔弼;四子孙匡,字季佐。
导入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学习过程】
一、句子赏析
-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望神州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己有了!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时,想到大好中原已沦陷金人之手,心中不禁悲愤不已,触景生情,故而发问。
-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从古到今有多少兴亡之事呢?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奔流不息。
运用设问,自问自答。这句问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悠悠〞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思绪之无穷。“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 《登高》诗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以此透露作者情感:无奈,伤感,抑郁。
-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孙权年轻时就统率千军万马,占据东南,征战不休。
一是突出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而敢于与雄才大略、兵多将广的强敌曹操较量,这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气魄。二是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他不断征战,不断壮大。而“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显然,稼轩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快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
-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与刘备。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词人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也!“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本是曹操的语言,而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呼声。
二、合作探究
- “何处望神州”是什么句式?有何弦外之音?
倒装句,望神州何处。
弦外之音: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中,“悠悠”有何含义?这一问一答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悠悠”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
“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以此透露作者情感:无奈、伤感、抑郁。
3.词的上阙写景,下阕怀古。作者写到“生子当如孙仲谋”,根据你所掌握的史料,作者为何如此推崇孙权?
①突出了孙权的年少有为。
②突出了孙权的盖世功绩。
③讽谏南宋王朝。孙权所处的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但他却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反衬了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
【课堂小结】
作者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
抗、昏庸无能。全词饱含着作者爱国、卫国的强烈感情。
【当堂检测】
(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并战而胜之的句子是: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2)历代诗人常常喜欢登临古迹,借以抒情言志。杜牧曾发出“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感慨,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也曾有物是人非的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