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赤壁赋》课件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81408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6-1《赤壁赋》课件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81408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6-1《赤壁赋》课件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81408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6-1《赤壁赋》课件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04](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814087/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6-1《赤壁赋》课件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05](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814087/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6-1《赤壁赋》课件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06](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814087/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6-1《赤壁赋》课件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07](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814087/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6-1《赤壁赋》课件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08](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814087/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6(赤壁赋 *登泰山记)16.1 赤壁赋课前预习课件ppt
展开1、知人论世,了解“赋”的文体特点。2、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掌握文言句式,并背诵全文。3、梳理文章思路,挖掘文章思想内涵。4、学习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题金山寺画像》
苏轼( 1036 一 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 苏轼是个罕有的全才,诗词文书画皆工,又通音律,善水利,好美食,有着有趣的灵魂。 苏轼性情耿直,官场不知逢迎,只忠诚于事实,不站队党派,因此左右皆不逢源。 苏轼被仁宗赞为“宰相之才”,少年成名却一生鸿图未展。在变法党争的夹缝中,他宦海浮沉,一贬再贬,一世飘沦江湖。
韩愈 柳宗元欧阳修 苏洵苏辙 王安石 曾巩
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作诗讽喻新法遭遇“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团练副使一职相当低微,并无实权。犯官之身,安置之所也是极其清寒。跌入人生谷底的他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孤寂和悲凉。为帮补生计,苏轼带领家人在城东的一块坡地上开荒种地。“东坡居士”的别号自此而来。 为排遣苦闷,苏轼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黄州实为今天的湖北黄冈。长江从这里一处名为赤鼻矶的山崖奔腾而过,所以当地人就为之演绎出了赤壁古战场的说法。
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苏轼47岁,被贬黄州已二年余,他来到赤壁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触景生情,写下了千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抒发自己被贬后的苦闷彷徨——渴望建功立业,又深感壮志难酬的无奈悲慨。元丰五年七月和十月,苏轼又先后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赤鼻矶),写下了名垂千古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本文为《前赤壁赋》。 也许当年东坡本人也不曾料到,他这即兴创作的一词二赋,如同三篇融入自然、回归生命本真的激情宣言,虽历近千年而光芒不减,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千古绝唱,成了人类精神领域的三座高峰。
赋是中国古代兼具诗歌与散文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赋主要有三个特点: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追求骈偶;二、语音上要求声律和谐;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汉代赋称为“古赋”,篇幅较长,多采用问答体,韵散夹杂,喜用生僻字。六朝赋称为“骈赋”,又称“徘赋”,篇幅较短,讲究对偶和用典。唐宋时科举考试所采用的一种诗体赋称“律赋”,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和谐,并由考官出题限韵,全文一般不超过400字。中唐以后,受古文运动影响,赋更加散文化,句式参差,多以散代骈,押韵较随便,比较注意行文的清新流畅,几乎与散文相接近,故称“文赋”。著名的文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
1、壬戌( ) 10、酾酒( )2、桂棹( ) 11、横槊( )3、余音袅袅( ) 12、渔樵( )4、幽壑( ) 13、扁舟( ) 5、嫠妇( ) 14、匏樽( ) 6、愀然( ) 15、蜉蝣( )7、山川相缪( ) 16、无尽藏( )8、舳舻千里( ) 17、狼籍( )9、旌旗( ) 18、枕藉( )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既,…… 之后。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小船,船很小,像一片苇叶
通“嘱”,劝请,劝人饮酒
干支纪年法就是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两两相配而成的一种纪年方法。
十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古人纪月,除了用序数,还有一些特殊的称谓。古人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
十二个月: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
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十五日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如《祭妹文》“此七月望日事也”; 《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与妻书》“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
属zhǔ ①<动>连接。《信陵君窃符救赵》:“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②<动>跟着。《垓下之战》:“项王渡江,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③<动>撰写。《屈原列传》:“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④<动>通“嘱”。托付。《岳阳楼记》:“属予作文以记之。” 【又】劝;劝请。《赤壁赋》:“举酒属客。” ⑤<动>通“嘱”,看,注视。坐者皆属目卑下之。——《汉书·盖宽饶传》冠盖相属:形容政府的使节或官员,一路上往来不绝;也指世代仕宦,相继不断。
shǔ属 ①<动>归属;隶属。《琵琶行》:“名属教坊第一部。” ②<动>管辖。《扁鹊见蔡桓公》:“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③<名>部属。《陈涉世家》:“徒属皆曰:‘敬受命。’” ④<名>家属。《狱中杂记》:“富者就其戚属,贫则面语之。” ⑤<名>类;辈。《桃花源记》:“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过秦论》:“于是六国之土,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 【属和】随人唱歌。【属文】写作。 【属意】意向专注于。【属怨】结下仇怨。
1.作者月下泛舟游赤壁,描写了哪些景色?
前:写水兼写风,一个“徐”字从触觉写出了清风的柔缓,“不兴”从视觉写出了风的轻柔,这句话描绘出秋江的澄净平和,衬托出主客惬意的心境。中:描述了天上的明月。“徘徊”使用了拟人手法,描绘出了明月似游人有所依恋的状态。后:描写了月下的江面。“横”“接”二字使用极为讲究,描绘出了白茫茫的水汽笼罩江面,水天相接的情景。
2.这样的景致使泛舟者产生了怎样的心情?
游赤壁(事) 赏美景 (景) 生乐情(情)
总结:本段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境界?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本段展示了一个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超然出尘的境界。 在黄州苏轼过的实际上是一种囚犯生活,处境相当困难。居然有如此雅兴,夜游赤壁。表现了他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反映了他超然物外、洒脱不羁的思想。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本段描写了几个人?他们分别在做什么,心情如何?
本段营造了一种主客之间箫歌互答,悲喜交集的境界。
2、本段写作者的歌声时,同样流露着作者的“喜”,那么这个“喜”在本段是怎么表现的?与上段的“喜”有何不同?
本段的“喜”由主人“饮酒乐甚,扣舷间歌之”可以看出。本段的“喜”比上段更甚,这样写可为下层转入“悲”形成更大的反差。
3、歌词中的“美人”指代什么?歌词代表了主人怎样的情怀?
“美人”指所倾心的对象,其实代表了对于一种理想的追求。比喻圣君贤臣或美好的理想。 在文中作者借美人表达自己被远贬天涯,志不得伸,美好理想的实现趋于渺茫的忧思与苦闷之情。 它表现了作者的政治感慨,是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著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
“香草美人”最早出自屈原的《离骚》,喻指:1、高洁的品质2、圣明的君主3、美好的理想
古人常用“美人”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望美人”表现了诗人在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理想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的关切。“天一方”由点出了与理想的距离、与圣主朝庭的距离之遥不可及。故悲从中来。
4、作者是如何来描写箫声的?
作者借助想象,化抽象为具体,把箫声的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写箫声的悲凄。“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运用正面描写,以比喻手法描写箫声.“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运用侧面描写,以夸张手法描写箫声;表达出浓重的凄清情调。 由客人悲凉的箫声表现了作者的情感开始从乐转为悲。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船头和船尾,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
槊,中国古代冷兵器,是重型的骑兵武器,类似于红缨枪的攻击武器,即长杆矛。槊由硬木制成,分槊柄和槊头两部分。槊柄一般长六尺。槊锋刃长达50-60CM,远远长于普通的枪、矛的长度,即可用于骑兵持槊冲锋、又可舞槊横扫。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侣友:意动,以……为伴侣、为朋友
生存期很短的小飞虫,比喻人生短促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赤壁江山触发他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年何等威武风流,功业显赫,而今又在何方?唯剩江山寂寥。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渔樵之身,寄身僻远江湖,扁舟匏樽,功业难建,寂寂无名。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生命短如朝生暮死的蜉蝣,小如大海中的一粒小米,自然永恒,而人只是天地间一匆匆过客。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道家之羽化成仙、遗世独立,于凡夫之身,只是幻梦。痛苦的身心何处寻得超然?
通过“客曰”,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是写景;再由他们的“而今安在哉”,揭示人生短促之“悲”,是议论;引出曹操、周瑜,更加见己身之渺小,自然生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是抒情。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本义:往,到。这里有“享有”的意思
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
原指“天”,即“自然”
出自佛家语“无尽藏海”(像海之能包罗万物)
苏子是如何劝客走出幽怨的?
(一)变与不变角度: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借水的流逝,月的盈虚,来说明人个体生老病死总在变化,但人类代代相承,又是永恒的。
物各有主,应珍惜拥有的,放下得不到的和失去的,不可有强求之心,要顺其自然。大自然馈赠我们无限美景,取用无人阻止,我们当尽情享用它。
(二)取与不取角度:
水 月 人
个体消亡,人类永恒
即使你在悲伤中死去,人类的长河也不会因一个小水滴的蒸发而断流。生命的长短、功业的成败,往往不是我们所能左右,岂可强求?只有看开、放下,顺其自然,才能消除俗世的怨恼。大自然的无边风月,纯美恬淡,那里有净化心灵的强大力量……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杯子,重新斟酒。菜肴和果品已经吃完了,杯盘凌乱地放着。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中,不知不觉已经天亮了。
(l)本段感情色彩如何?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本段感情色彩为“乐”,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主要写客人听了苏子的话,身心释然,主客开怀畅饮,兴尽酣睡。
(2)这样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
这样结尾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我虽然遭受迫害,贬谪黄州,但我的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也不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
在课文开篇和课文结束时作者的情绪都是喜悦的,这两种喜悦相同吗?
不相同。 开篇时,作者的喜悦是由身边景物引发的,在月明风清的夜晚,作者泛舟江上,与性情相投的朋友诵诗唱答,这实乃人生之乐事; 而结束时,作者的喜悦则是由于通过主客问答消除了心中的苦恼困惑,对人生有了一种新的认识。
先由清风明月之美写赏玩之乐
再以主客问答写历史人物的兴亡和现实苦闷的悲情
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以求解脱,最后归于豁达乐观
先写月夜泛舟,饮酒赋诗,沉浸在美好景色中而忘怀世俗的快乐心情;再从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暂,变化无常,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最后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表现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主”“客”实为一体,分别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积极和消极的心态。
1、主——达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2、客——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
总的来说,客的话流露出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悲观情绪,但苏轼能主动从消极、哀怨中自我的解脱出来,突出了作者胸襟豁达、思想开阔,具有洒脱、豪迈的气度和胸怀。
客人悲,苏子劝。你认为当时真有这样一场主客问答吗?
这是一个有怎样人生境界的苏轼呢?
1、举酒属客 (“属”通“嘱”,劝请,劝酒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通“凭”, 乘 )3、山川相缪 (“缪”通“缭”, 盘绕,围绕 )4.杯盘狼籍 (“籍”通“藉”,狼藉,凌乱 )
1.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 今义:一种游戏方式)2.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4.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指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 今义:美貌的女子)
歌窈窕之章 扣舷而歌之 下江陵 顺流而东也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乌鹊南飞 西望夏口 东望武昌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正襟危坐
(动词使动,使……起舞 )
(动词使动,使……哭泣)
(形容词使动,整理 )
(名词意动,以……为侣,以……为友)
1. 判断句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固一世之雄也2. 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3、状语后置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相与枕藉乎舟中
4. 定语后置 凌万顷之茫然 客有吹洞箫者5. 宾语前置 何为其然也 而今安在哉 而又何羡乎 6、谓语前置 渺渺兮予怀
(五)成语 1.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比喻非常渺小。 2.正襟危坐:整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3.遗世独立: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任何人往来。 4.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5.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1、天干和地支: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配地支,60年一循环。干支相配,可以纪年,可以纪月,可以纪日,也可以纪时。
2、常见纪年法: 干支纪年法。 例: 壬戌之秋 年号纪年法。 例: 元和十年 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例:赵惠文王十六年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6(赤壁赋 *登泰山记)16.1 赤壁赋集体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6(赤壁赋 *登泰山记)16.1 赤壁赋集体备课课件ppt,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赤壁赋,关于赋,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乐悲喜,月初出东方既白,挖掘本文线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教案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教案配套ppt课件,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由乐转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统编版16.1 赤壁赋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16.1 赤壁赋教课ppt课件,共1页。
![语文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5b3db8a16b5d6587ba18abcf3fc66c6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