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四川省师范大学附中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四川省师范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细胞学说建立于19世纪,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下列符合细胞学说的是( )
①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
②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③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④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
⑤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⑥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A.①③⑤⑥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A
【分析】细胞学说是由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详解】由分析可知,①③⑤⑥都属于细胞学说的内容。②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但这不属于细胞学说内容;④根据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可以将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但这不属于细胞学说内容,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命系统
B.一个分子是一个系统,同时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C.长江中所有的鱼属于生命系统的生物群落层次
D.高等植物与高等动物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不完全相同
【答案】D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命系统。
【详解】A、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不是病毒。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A错误;
B、一个分子是一个系统,但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B错误;
C、长江中所有的鱼,包含很多种鱼,但是没有包含所有物种。故长江中所有的鱼既不属于种群,也不属于群落,C错误;
D、高等植物没有系统这个层次,高等动物有系统这个层次,二者不完全相同,D正确。
故选D。
3.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转换高倍物镜之前,应先将所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
B.将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向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
C.转换物镜时应该手握物镜小心缓慢转动
D.在高倍镜下观察时,用细准焦螺旋调整焦距
【答案】C
【分析】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在低倍镜下观察找到清晰的物像→移动装片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由于显微镜观察的是倒像,物像移动的方向与玻片移动的方向相反,因此,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时物像偏向哪一方,玻片应该向哪一方移动。
【详解】A.先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在换高倍镜,A正确;
B.显微镜观察的是倒像,物像移动的方向与玻片移动的方向相反,因此物像位于右上方,玻片应移向右上方,B正确;
C.转换物镜时,应手握转换器调节物镜,C错误;
D.在高倍镜下,用细准焦螺旋调节焦距使物像更清晰,D正确;
故选C。
【点睛】常考点:移动物像时,偏哪向哪移。
4.下列生物中均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
①HIV病毒 ②青霉菌 ③大肠杆菌 ④乳酸菌 ⑤颤蓝细菌 ⑥酵母菌 ⑦衣藻 ⑧变形虫
A.①③④⑦ B.③④⑤⑧
C.③④⑤ D.②④⑥⑦⑧
【答案】C
【分析】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常考的原核生物:蓝细菌(如颤蓝细菌、发菜等)、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另外,病毒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详解】①HIV病毒,无细胞结构;③大肠杆菌、④乳酸菌、⑤颤蓝细菌的细胞中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都属于原核生物;②青霉菌、⑥酵母菌、⑦衣藻、⑧变形虫细胞中都含有真正的细胞核,都属于真核生物,故③④⑤都属于原核生物,即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下列各组元素中,全是微量元素的是( )
A.Fe、Mn、B、Mo、S B.Mo、Zn、Cu、B、Fe
C.P、N、K、Ca、Mg D.C、H、O、Ca、Mg
【答案】B
【分析】细胞内根据元素含量的高低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大量元素:C、H、O、N、P、S、K、Ca、Mg;微量元素如:Fe、Mn、Zn、Cu、B、Mo等。
【详解】A、S是大量元素,A错误;
B、Mo、Zn、Cu、B.、Fe均为微量元素,B正确;
C、P、N、K、Ca、Mg均为大量元素,C错误;
D、C、H、O、Ca、Mg均为大量元素,D错误。
故选B。
6.下列有关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休眠的种子比萌发的种子结合水含量高
B.镁是参与叶绿素合成的微量元素
C.蛋白质和脂质是所有细胞共有的化合物
D.磷脂和胆固醇均属于组成动物细胞膜的脂质
【答案】B
【详解】休眠的种子细胞代谢弱,其结合水含量比萌发的种子高,A正确;镁是参与叶绿素合成的大量元素,B错误;所有细胞都具有细胞膜,而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因此蛋白质和脂质是所有细胞共有的化合物,C正确;磷脂和胆固醇均属于脂质,磷脂是构成细胞膜及各种细胞器膜等膜结构的重要成分,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D正确。
7.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实验中,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B.使用斐林试剂要将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注入
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实验鉴定的理想组织材料
D.西瓜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可以用做检测还原糖的材料
【答案】D
【分析】还原糖和斐林试剂混合,通过水浴加热会产生砖红色沉淀。
蛋白质和双缩脲试剂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
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详解】A、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A正确;
B、斐林试剂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注入,B正确;
C、蛋白质的鉴定选择材料要选蛋白质含量高、颜色浅的材料,例如大豆种子,C正确;
D、西瓜汁是红色,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D错误;
故选D。
8.水分和无机盐是细胞内两类无机化合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水生植物抗逆能力较差,其原因之一是细胞中自由水的相对含量较高
B.代谢旺盛的细胞内自由水含量较高,自由水可参与某些生化反应
C.土壤中缺镁会导致小麦叶片发黄,儿童缺碘会引起儿童佝偻病
D.长时间高温作业的人需及时补充淡盐水,以维持内环境的水盐平衡
【答案】C
【分析】1、细胞中的水分为自由水和结合水。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偏高时,细胞代谢旺盛;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偏低时,细胞代谢缓慢。
2、细胞内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有些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如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有的无机盐还参与维持细胞酸碱平衡和渗透压。
【详解】A、水生植物体内自由水含量高,而自由水容易挥发,因此,水生植物的抗旱能力较弱,抗逆性差,A正确;
B、细胞代谢旺盛的细胞内自由水含量较高,自由水可参与某些生化反应,比如呼吸作用等,B正确;
C、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土壤中缺镁小麦叶片会发黄;儿童佝偻病的原因是缺钙,C错误;
D、长时间高温作业的人会因为大量流汗,而丢失水和无机盐,因此及时补充淡盐水,可维持内环境的水盐平衡,D正确。
故选C。
9.苹果含有微量元素锌,而锌是构成与记忆相关的蛋白质不可缺少的元素,儿童缺锌就会影响大脑的正常发育,因此,苹果又被称为记忆之果。这说明无机盐( )
A.对维持酸碱平衡起重要作用
B.对维持细胞形态有重要作用
C.是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D.对调节细胞内渗透压有重要作用
【答案】C
【分析】无机盐的生理作用:
1、有些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的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2、有许多种无机盐的离子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3、生物体内的无机盐离子,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这对维持细胞内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非常重要,这是生物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苹果含有微量元素锌,而锌是构成与记忆相关的蛋白质不可缺少的元素,说明锌是细胞内记忆相关蛋白质的重要组成成分。C正确。
故选C。
10.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糖、果糖、麦芽糖都是细胞中的单糖
B.人体可将植物中的淀粉和纤维素水解成葡萄糖
C.单糖与二糖都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D.糖原和脂肪都是人体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
【答案】D
【分析】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种类
分子式
分布
生理功能
单
糖
五碳糖
核糖
C5H10O5
动植物细胞
五碳糖是构成核酸的重要物质
脱氧核糖
C5H10O4
六碳糖
葡萄糖
C6H12O6
葡萄糖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二
糖
蔗糖
C12H22O11
植物细胞
水解产物中都有葡萄糖
麦芽糖
乳糖
C12H22O11
动物细胞
多
糖
淀粉
(C6H10O5)n
植物细胞
淀粉是植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
纤维素
纤维素是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之一
糖原
动物细胞
糖原是动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
【详解】A、据分析可知:核糖和果糖是细胞中的单糖,麦芽糖是植物细胞中的二糖,A错误;
B、淀粉是葡萄糖的脱水缩合物,人体可将植物细胞中的淀粉水解为葡萄糖,但人体不能将植物中的纤维素水解成葡萄糖,B错误;
C、二糖中的蔗糖是非还原糖,不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C错误;
D、糖原和脂肪都是人体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D正确。
故选D。
11.下列关于细胞内的糖类与脂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糖类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也是生物体重要的结构物质
B.枯枝落叶中的纤维素经微生物分解可产生葡萄糖
C.脂质中只有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成分
D.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答案】C
【分析】细胞中化合物小结:
【详解】A.糖类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也是生物体重要的结构物质(如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A正确;
B.纤维素是一种多糖,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分解为单糖(葡萄糖),B正确;
C.构成质膜的脂类中有磷脂、糖脂和固醇等,C错误;
D.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糖类和核酸都是以碳链为骨架,D正确。
故选C。
12.缬氨酸的R基为C3H7 ,则一分子缬氨酸含有的C、 H、O、N原子数依次 ( )
A.2,4,2,1 B.5,11,2,1 C.5,9,4,1 D.5,8,2,1
【答案】B
【详解】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分子式为C2H4O2N-R。
根据题意知,缬氨酸的R基为- C3H7,因此缬氨酸的结构简式为C5H11O2N,因此缬氨酸含有的C、H、O、N原子数依次是5、11、2、1,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13.下列物质中,不是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是( )
A. B.
C. D.
【答案】D
【分析】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详解】A、该化合物有一个氨基和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R基为-CH2-HS,该化合物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A正确;
B、该化合物有一个氨基和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R基为,该化合物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B正确;
C、该化合物有一个氨基和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R基为,该化合物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C正确;
D、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都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该化合物不具有此结构,因此不属于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D错误。
故选D。
14.下列多肽片段充分水解后,产生的氨基酸种类有(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答案】A
【分析】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它们的区别在于R基不同。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是: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他们都连结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图中多肽片段含有5个氨基酸,有两个氨基酸的R都是-CH3,有两个氨基酸的R基都是-H,还有一个氨基酸的R基是-CH2-CH3。
【详解】据图可知,图中多肽含有4个肽键,而肽键数目=氨基酸数目-肽链条数,所以图中含有5个氨基酸,它们的R依次是-CH3、-H、-CH3、-CH2CH3、-H,由此可见,该多肽片段充分水解后,产生的氨基酸有3种。
故选A。
15.如图是核苷酸的基本组成单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 m 为腺嘌呤,则 b 肯定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B.在禽流感病毒、幽门螺杆菌体内 b 均为 4 种
C.若 m 为尿嘧啶,则 a 为核糖或脱氧核糖
D.若 a 为脱氧核糖,则由 b 构成的核酸完全水解,得到的化合物最多有 6 种
【答案】D
【分析】DNA的基本单位是4种脱氧核苷酸,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是磷酸、脱氧核糖和4种(A、T、G、C)含氮碱基;
RAN的基本单位是4种核糖核苷酸,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是磷酸、核糖和4种(A、U、G、C)含氮碱基。
图中m为碱基、a为五碳糖、b为核苷酸。
【详解】A.若m为腺嘌呤,则b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或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A错误;
B.病毒内有4种核苷酸,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等有细胞结构的有8种核苷酸,B错误;
C.若m为尿嘧啶,则a为核糖,C错误;
D.若a是脱氧核糖,则b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DNA彻底水解后产生1种磷酸、1种五碳糖、4种碱基共6种化合物,D正确;
故选D。
【点睛】病毒中只有DNA或RAN,所以病毒中有4种核苷酸;有细胞结构的有DNA和RNA,细胞中有8种核苷酸。
16.在人体细胞中,由A、G、U三种碱基可构成多少种核苷酸(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答案】C
【分析】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碱基是A、T、G、C,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U、G、C。
【详解】由碱基A组成的核苷酸包括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和腺嘌呤核糖核苷酸2种,由碱基G组成的核苷酸包括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和鸟嘌呤核糖核苷酸2种,由U组成的核苷酸只有尿嘧啶核糖核苷酸1种,共5种。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7.下列有关遗传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遗传信息只储存在DNA分子中
B.HIV的遗传信息储存在RNA分子中
C.所有生物的DNA都具有相同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
D.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只有4种,所以连成长链时,其排列顺序是有限的
【答案】B
【分析】1、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2、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其细胞核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
3、病毒只含一种核酸,因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详解】A、遗传信息储存在DNA或RNA中,A错误;
B、HIV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其遗传信息贮存在RNA分子中,B正确;
C、不同生物的DNA具有不同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C错误;
D、组成DNA的核苷酸只有4种,但连成长链时,其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D错误。
故选B。
18.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发现历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罗伯特森根据暗-亮-暗的电镜照片,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磷脂-蛋白质-磷脂三层结构构成的
B.科学家将不同荧光染料标记的人细胞和小鼠细胞进行融合,证明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C.辛格和尼科尔森提出的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D.欧文顿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实验,最终推测膜上含有脂质
【答案】A
【分析】辛格和尼科尔森提出的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认为细胞膜是由两层磷脂分子层构成,还具有许多的蛋白质分子,膜上所有磷脂和大多数蛋白质都是运动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详解】A、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认为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中间亮的是脂质分子,A错误;
B、科学家将不同荧光染料标记的人细胞和小鼠细胞进行融合,发现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证明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正确;
C、辛格和尼科尔森提出的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认为膜上所有磷脂和大多数蛋白质都是运动的,C正确;
D、欧文顿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实验,发现脂溶性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最终推测膜上含有脂质,D正确。
故选A。
19.细胞膜中的各种成分及其含量如图所示,其中①②③对应的成分是( )
A.①磷脂,②蛋白质,③胆固醇 B.①蛋白质,②脂肪,③糖类
C.①糖类,②脂质,③蛋白质 D.①糖类,②蛋白质,③脂质
【答案】D
【分析】细胞膜的成分及其含量和作用:
成分
所占比例
在细胞膜构成中作用
脂质
约50%
其中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蛋白质
约40%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细胞膜的功能主要由其上的蛋白质来行使
糖类
约2%~10%
与膜蛋白或膜脂结合成糖蛋白或糖脂,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组成细胞膜的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是脂质,其次是蛋白质,第三位的是糖类。故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成分为糖类、蛋白质、脂质,即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膜的成分,相关知识点只需考生识记即可正确答题。
20.下图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有关其叙述正确的是( )
A.②是磷脂分子,与③共同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
B.①是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
C.细胞膜的功能与②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D.细胞膜上的③多数是不可以运动的
【答案】B
【分析】根据题文分析,图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①是糖蛋白、②是磷脂分子、③是蛋白质。
【详解】A.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A错误;
B.①是糖链和蛋白质构成的糖蛋白,有识别作用,B正确;
C.细胞膜的功能与②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C错误;
D.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是可以流动的,大部分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D错误;
故选B。
【点睛】生物膜的功能与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21.作为系统的边界,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有多种功能。图的模型主要表明了细胞膜的何种功能
A.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B.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D.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
【答案】C
【分析】细胞膜的功能: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
2、控制物质进出;
3、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①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即细胞←--→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②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即细胞←通道→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③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进入体液-→体液运输→靶细胞受体信息-→靶细胞,即激素→靶细胞。
【详解】据图分析,内分泌细胞分泌相关激素进入体液,通过体液运输,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进而传递信息,即通过体液的作用间接完成了信息交流。综上分析,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2.如图是某些细胞器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1是线粒体,是酵母菌的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B.2是高尔基体,可以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和发送
C.3是叶绿体,是蓝细菌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D.4是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
【答案】C
【分析】由题图可知,1是线粒体,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真核细胞的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有90%以上来自线粒体;2是高尔基体,能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加工、分类和包装;3是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4是内质网,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详解】A、1是线粒体,是酵母菌的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A正确;
B、2是高尔基体,可以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和发送,B正确;
C、3是叶绿体,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C错误;
D、4是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D正确。
故选C。
23.下列有关细胞质基质和细胞骨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质基质呈胶质状态,由水、无机盐、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组成
B.细胞质基质中可进行多种化学反应,是控制细胞代谢的中心
C.细胞骨架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功能
D.细胞骨架是由纤维素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的运动、分裂密切相关
【答案】C
【分析】细胞质基质是细胞质中半透明的胶体部分,充填于其它有形结构之间。细胞质基质的主要功能是:为各种细胞器维持其正常结构提供所需要的离子环境,为各类细胞器完成其功能活动供给所需的一切底物,同时也是进行某些生化活动的场所。提供细胞器的稳定微环境。
【详解】A、细胞质基质呈胶质状态,细胞质基质,由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种酶等组成,有小分子,也有大分子,A错误;
B、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着多种化学反应,是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而控制细胞代谢的中心在细胞核,B错误;
C、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的功能,C正确;
D、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不是纤维素构成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有关,D错误。
故选C。
24.下列关于细胞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常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内各种细胞器
B.溶酶体内能合成多种水解酶,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C.中心体分布于动物及低等植物细胞内,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D.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之所以可以相互转化,原因是具有共同的物质组成和相似的空间结构
【答案】B
【分析】细胞中含有多种细胞器,大小、质量都不相同,所以可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内各种细胞器。溶酶体是细胞内的酶仓库,含多种水解酶;中心体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构成细胞内生物膜系统的膜结构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
【详解】A.分离破碎细胞的细胞器通常用差速离心法,故A正确;
B.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但酶的合成场所不是溶酶体,故B错误;
C.中心体广泛分布动物及低等植物细胞内,在间期复制分裂,前期移至细胞两极,故C正确;
D.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可以通过囊泡相互转化,说明二者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相似,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酶的本质大部分是蛋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少部分是RNA合成场所主要是细胞核。
25.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膜、叶绿体的内膜与外膜、内质网膜与小肠黏膜都属于细胞内的生物膜系统
B.所有的酶都在生物膜上,没有生物膜生物就无法进行各种代谢活动
C.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都是完全一样的,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
D.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多种化学反应不会互相干扰
【答案】D
【分析】1、细胞膜、核膜以及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细胞器,都由膜构成,这些膜的化学组成相似,基本结构大致相同,统称为生物膜系统。其中细胞器膜包括线粒体膜、叶绿体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液泡膜和溶酶体膜。
2、生物膜系统的功能:(1)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细胞的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生物膜内或者膜表面进行。细胞内的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3)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详解】A、细胞膜、叶绿体的内膜与外膜、内质网膜都属于细胞内的生物膜系统,但小肠黏膜不属于细胞内的生物膜系统,A错误;
B、生物膜上附着有大量的酶,但不是所有的酶都在生物膜上,如细胞质基质中也含有多种酶,B错误;
C、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都是相似的,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一定的联系,但不是完全一样的,C错误;
D、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多种化学反应不会互相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D正确。
故选D。
26.用35S 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并用来培养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测得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上放射 性强度的变化曲线(甲图)以及在此过程中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膜膜面积的变化曲线(乙图),则下列 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的 a、b、c 三条曲线所指代的细胞器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B.乙图中的 A、B、C 三条曲线所指代的膜结构分别是细胞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
C.与乳腺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密切相关的具膜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D.在细胞各个结构间移动的先后顺序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答案】B
【分析】1、在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中,氨基酸首先在核糖体上被利用,然后进入内质网中进行初步加工,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再到达高尔基体中进一步加工为成熟的蛋白质,故图甲中a、b、c依次是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2、在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中,内质网的膜面积减小、细胞膜的膜面积增大,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基本不变(先增大后减小),因此图乙中A、B、C曲线所代表的结构依次为内质网、细胞膜、高尔基体。
【详解】AD、分析题图可知,由于氨基酸在核糖体上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肽链,肽链要依次进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进行加工,因此放射性先在核糖体上出现,然后依次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因此图甲中的a是核糖体,b是内质网,c是高尔基体,且35S在细胞各个结构间移动的先后顺序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AD正确;
B、在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中,内质网的膜面积减小、细胞膜的膜面积增大,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基本不变(先增大后减小),因此图乙中A、B、C曲线所代表的结构依次为内质网、细胞膜、高尔基体,B错误;
C、乳腺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先在核糖体上形成多肽链,然后进入内质网、高尔基体进行加工,并由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与之相关的具膜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C正确。
故选B。
27.如图所示是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4 是形成核糖体和蛋白质的场所
B.2 是 DNA、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的通道
C.3 主要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它与染色体是不同物质在细胞同一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D.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答案】D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1表示内质网,是细胞内膜面积最大的细胞器;2表示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③表示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④表示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5表示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详解】A.核糖体是有rRNA和蛋白质构成,RNA的合成场所主要是细胞核,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A错误;
B.2是核孔,蛋白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RNA可以通过核孔出细胞核,而DNA既不能进入细胞核也不能出细胞核,B错误;
C.3是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不同时期的不同存在状态,C错误;
D.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D正确;
故选D。
【点睛】核孔控制大分子蛋白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蛋白质能进,RNA能出,DNA既不进也不出。
28.下列有关细胞核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代谢旺盛的细胞核DNA数上升
B.细胞核的核膜对物质的通过具有选择性,核孔没有
C.不同细胞核中核仁的功能不同
D.细胞核行使遗传功能的重要物质是DNA
【答案】D
【分析】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详解】A、代谢旺盛的细胞核核孔数量上升,而DNA含量不会发生改变,细胞分裂过程除外,A错误;
B、细胞核的核膜和核孔对物质的通过都具有选择性,B错误;
C、不同细胞中核仁的功能均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错误;
D、细胞核的主要功能是遗传代谢的控制中心,其行使者是DNA,因为DNA是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D。
29.关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植物的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系统的边界 B.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与细胞表面的识别作用有关
C.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D.细胞若失去结构的完整性将大大缩短其寿命
【答案】A
【分析】细胞质基质是细胞呼吸第一阶段的场所,也能为细胞代谢提供少量的ATP;细胞膜在细胞和环境之间有物质运输、能量交换的功能。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只有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才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若失去结构的完整性将大大缩短其寿命,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详解】A、植物细胞壁为全透性,细胞膜才是细胞的边界,A错误;
B、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细胞识别、保护和润滑功能,参与细胞信息交流,B正确;
C、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是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载体,则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C正确;
D、细胞只有保证结构的完整性才能正常进行各项生命活动,若失去结构的完整性将大大缩短其寿命,D正确。
故选A。
30.下列概念不能用图表示的是( )
A.①表示固醇,②③④分别表示脂质、磷脂、性激素
B.①表示核糖核苷酸,②③④分别表示含氮碱基、核糖、磷酸
C.①表示糖类,②③④分别表示单糖、二糖、多糖
D.①表示双层膜的细胞结构,②③④分别表示线粒体、叶绿体、核膜
【答案】A
【分析】1、脂质包括磷脂、脂肪和固醇,固醇又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
2、一分子的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的五碳糖、一分子的磷酸和一分子的含氮碱基组成。
3、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是中心体和核糖体。
【详解】A、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A错误;
B、核糖核苷酸由磷酸、核糖和含氮碱基组成,所以①表示核糖核苷酸,②③④分别表示含氮碱基、核糖、磷酸,B正确;
C、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和多糖,所以①表示糖类,②③④分别表示单糖、二糖、多糖,C正确;
D、线粒体、叶绿体、核膜都具有双层膜结构,所以若①表示双层膜的细胞结构,②③④分别表示线粒体、叶绿体、核膜,D正确。
故选A。
31.某同学设计的渗透装置实验如图所示(开始时状态),烧杯中盛放有蒸馏水。图中猪膀胱膜允许单糖透过。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段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微量)。有关该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
A.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即下降
B.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然后下降,最后保持内外液面基本相平
C.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然后保持一定的液面差不变
D.加酶后在烧杯中可检测出的有机物仅有葡萄糖
【答案】B
【详解】长颈漏斗中有蔗糖溶液,渗透压较高,液面上升,加酶后水解为单糖,分子数目增多,渗透压更高,液面继续上升,但是单糖分子可以通过半透膜进入烧杯中至两边渗透压相等,漏斗中渗透压降低至内外液面基本相平,B项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渗透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及原理。
32.如图为一个渗透装置,假设溶质分子或离子不能通过半透膜,实验开始时,液面a和b平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如果甲、乙都是蔗糖溶液,甲的浓度低于乙,则液面a会下降,液面b会上升
B.如果甲、乙分别是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两者的质量分数相同,则液面a会上升,液面b会下降
C.当半透膜两侧的渗透作用达到平衡时,甲、乙溶液的浓度不一定相等
D.当半透膜两侧的渗透作用达到平衡时,甲、乙溶液的渗透压一定相等
【答案】D
【分析】考解决本题需要牢牢抓住渗透作用原理“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不等时,能透过半透膜的物质会从单位体积含量多的一侧向含量少的一侧渗透”进行分析。
【详解】根据渗透作用原理: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不等时,能透过半透膜的物质会从单位体积含量多的一侧向含量少的一侧渗透。结合题意和图示,如果甲、乙都是蔗糖溶液,甲的浓度低于乙,则水分子会从甲侧渗透到乙侧,导致液面a会下降,液面b会上升,A正确;如果甲、乙分别是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两者的质量分数相同,由于葡萄糖的分子质量小于蔗糖,所以单位体积的溶液中甲侧水分子少于乙侧,导致水分子会从乙侧渗透到甲侧,液面a会上升,液面b会下降,B正确;当半透膜两边的渗透作用达到平衡时,如果左右两侧的液面高度不等,则甲、乙溶液的浓度(渗透压)不相等;而左右两侧液面高度相等时,则甲、乙溶液的渗透压一定相等;所以C正确、D错误。
33.将家兔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溶液中,水分子的跨膜运输示意图如下(箭头方向表示水分子的进出,箭头粗细表示水分子出入的多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B.一段时间后,甲细胞的吸水能力会增强
C.图中乙细胞不能发生渗透作用
D.光学显微镜下无法观察到图中乙细胞有水分子的进出
E.可用家兔、鸡等常见生物材料的红细胞制备纯净的细胞膜
【答案】D
【分析】据图分析,图甲细胞处于高浓度溶液中,细胞失水量大于吸水量,使得细胞皱缩;图乙,细胞处于等浓度的溶液中,细胞吸水和失水,处于动态平衡;图丙,细胞处于低浓度的溶液中,细胞吸水量大于失水量,细胞膨胀。
【详解】A、由于甲细胞处于高浓度溶液中,细胞失水量大于吸水量,一段时间后,甲细胞的吸水能力会增强,A正确;
B、渗透作用的条件是半透膜和浓度差,则甲细胞和丙细胞与外界溶液存在浓度差,能发生渗透作用,乙细胞不能发生渗透作用,B正确;
C、光学显微镜无法观察到水分子运输,C正确;
D、鸡成熟的红细胞含有细胞核和细胞器,细胞内膜结构会干扰实验结果,D错误。
故选D。
34.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中某些蛋白质结构异常,可能影响一些物质的跨膜运输
B.物质进出细胞时可能需要消耗能量而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C.Na+等离子仅能通过主动运输进出细胞
D.低温环境会使细胞膜的流动性降低
【答案】C
【分析】自由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低浓度,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如CO2、O2、 甘油、苯酒精等的运输;协助扩散方向是从高浓度→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低浓度→高浓度,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氨基酸、K+、Na+等;此外,大分子物质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
【详解】A、细胞膜中某些载体蛋白结构异常,可能影响主动运输,也可能影响协助扩散,从而影响一些物质的跨膜运输,A正确;
B、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中,主动运输既需要消耗能量又需要载体蛋白协助,胞吞和胞吐需要消耗能量但不需要载体协助,B正确;
C、离子一般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出细胞,但也能通过协助扩散进出细胞,如神经细胞维持静息电位时的K+外流和动作电位形成时的Na+内流,C错误;
D、低温环境会影响分子运动速率,会使细胞膜的流动性降低,D正确。
故选C。
35.主动运输消耗的能量可来自ATP或离子电化学梯度等。如图为Na+、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关于图中物质跨膜运输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不需耗能的主动运输
B.Na+从小肠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是需要消耗ATP的主动运输
C.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与Na+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相伴随
D.Na+从肠腔到小肠上皮细胞以及葡萄糖从小肠上皮细胞到组织液均为被动运输
【答案】A
【分析】解答本题关键能理清物质运输方式的实例以及判断方法,总结如下:(1)根据分子大小与对载体、能量的需要进行判断:
(2)根据运输方向进行判断: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详解】A、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
B、Na+从小肠上皮细胞→组织液,是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B正确;
C、由图可知,葡萄糖和Na+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共用同一载体,且由图中信息可知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与Na+从肠腔到小肠上皮细胞相伴随,C正确;
D、Na+从肠腔→上皮细胞,葡萄糖从小肠上皮细胞→组织液,都是高浓度进入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均为被动运输,D正确。
故选A。
【点睛】
36.下图甲、乙分别是洋葱根尖在不同含氧量及不同底物浓度情况下(其他条件适宜),从含硝酸钾的全营养液中吸收NO3-离子吸收速率曲线图。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a点时影响离子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是能量
B.b点时离子吸收速率不再增加是因为载体的数量有限
C.c点时影响离子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
D.d点时离子吸收速率不再增加是因为底物浓度太高,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答案】D
【解析】本题是氧气浓度和底物浓度对主动运输的影响,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要消耗能量,氧气通过影响细胞呼吸影响能量的供应从而影响主动运输的速率。
【详解】A、分析题图甲a点可知,该点以后随氧气浓度增加,主动运输的速率增加,说明该点的限制因素是氧气浓度,氧气通过影响细胞呼吸影响能量的供应从而影响主动运输的速率,a点时影响离子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是能量,A正确;
B、分析题图可知,b点后氧气浓度增加,主动运输速率不再增加,说明能量不再是限制因素,此时的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数量,B正确;
C、分析题图乙可知,c点后随底物浓度增加主动运输的速率增加,说明该点限制离子吸收的因素是底物浓度,C正确;
D、分析题图乙可知,d后随底物浓度增加,离子的吸收速率不再增加,此时限制离子吸收的因素可能是载体数量有限,D错误。
故选D。
37.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
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答案】C
【分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是离子泵既能发挥酶的作用,催化ATP水解,也能发挥载体蛋白的作用,协助相关物质跨膜运输。
【详解】A、离子泵通过消耗ATP进行离子的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A错误;
B、主动运输一般为逆浓度梯度的运输,故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逆着浓度梯度进行的,B错误;
C、主动运输速率受ATP供能和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一氧化碳中毒会导致供氧不足,进而导致细胞呼吸速率下降,ATP减少,使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降低,C正确;
D、蛋白质变性剂会降低载体蛋白的数量,使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降低,D错误。
故选C。
38.为研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某同学将某植物的叶表皮放入一定浓度的甲物质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叶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植物的叶表皮细胞是具有液泡的活细胞
B.细胞内甲物质的浓度高于细胞外甲物质的浓度
C.细胞液中的H2O可以经扩散进入甲物质溶液中
D.甲物质和H2O能自由通过该叶表皮细胞的细胞壁
【答案】B
【详解】具有大的液泡的活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A正确;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在失水,此时,细胞外甲物质的浓度高于细胞内甲物质的浓度,B错误;水分子跨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C正确;细胞壁是全透的,甲物质和H2O能自由通过,D正确。
【点睛】没弄清质壁分离发生的条件是做错该题的主要原因。
39.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已存在对照,不需要增设一组对照组
B.在该实验中,操作步骤为:制片、低倍镜观察、滴加蔗糖溶液、高倍镜观察
C.用菠菜叶做该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不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D.实验材料的不同部位其细胞质壁分离程度并不完全一致
【答案】B
【分析】1、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表现: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2、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过程中,涉及三次显微镜观察,第一次是正常的细胞,第二次是质壁分离的细胞,第三次是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
【详解】A、成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中存在前后自身对照,不需要增设一组对照组,A正确;
B、在该实验中不需要高倍镜观察,B错误;
C、菠菜叶片的叶肉细胞中液泡呈无色,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绿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C正确;
D、同一材料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一定都相同,因此不同位置其细胞质壁分离程度并不完全一致,D正确。
故选B。
40.正确的实验往往能达到特定的目的。下列各项中,不能通过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达到相关实验目的的是( )
A.判断成熟的植物细胞的死活 B.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
C.成熟的植物细胞能进行渗透吸水 D.水分子可以通过通道蛋白进入细胞
【答案】D
【分析】质壁分离指的是植物细胞在高渗环境下,因水分从液泡中流失而出现的细胞质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能证明以下问题:细胞的死活;成熟的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等。
【详解】AB、通过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可判断细胞的死活,可验证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AB正确;
C、质壁分离后的植物细胞放在清水中会发生复原,证明植物细胞能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C正确;
D、质壁分离实验无法证明水分子可以通过通道蛋白进入细胞,D错误。
故选D。
41.取某一红色花冠的2个大小相同、生理状态相似的花瓣细胞,将它们分别放置在甲、乙两种溶液中, 测得细胞失水量的变化如图 1,液泡直径的变化如图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第4分钟前甲溶液中花瓣细胞的失水速率小于乙溶液
B.第4分钟后乙溶液中细胞由于失水过多而死亡
C.图2中曲线Ⅱ和图 1 中甲溶液中细胞失水量曲线对应
D.甲、乙两种溶液的浓度不同,溶质种类可能相同
【答案】C
【分析】分析图1可知,花瓣细胞放在甲溶液中,细胞的失水量逐渐增加,当达到一定的时间后,失水速率减慢,所以甲溶液是高渗溶液;放在乙溶液中,植物细胞失水量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达到一定时间后,细胞的失水量逐渐减少,超过6分钟细胞失水量为负值,说明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乙溶液中的溶质是细胞需要并且可以吸收的。
分析图2可知:I液泡先变小后恢复到原样,为乙溶液中的变化曲线,Ⅱ液泡先变小后维持不变,为甲溶液中的变化曲线。
【详解】A、第4分钟前,相同时间内,甲溶液中花瓣细胞的失水量比乙溶液中花瓣细胞更大,故第4分钟前甲溶液中花瓣细胞的失水速率大于乙溶液,A 错误;
B、第4分钟后乙溶液中细胞因为吸水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细胞没有死亡,B 错误;
C、分析题图2可知I液泡先变小后恢复到原样,为乙溶液中的变化曲线,Ⅱ液泡先变小后维持不变,为甲溶液中的变化曲线,C 正确;
D、两条曲线的差异是甲、乙溶液溶质种类不同,甲溶液中溶质不能被细胞吸收,乙溶液中的溶质可以被细胞吸收,D 错误。
故选C。
42.下列有关细胞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具有细胞膜但不一定具有磷脂双分子层
B.都具有细胞核但遗传物质不一定是DNA
C.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
D.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
【答案】C
【详解】细胞根据有无成形的细胞核,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不论是原核细胞还是真核细胞,细胞膜的主要成分都是磷脂和蛋白质,A错误;原核细胞无细胞核,且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错误;原核细胞无线粒体,但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如蓝藻,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线粒体,C正确;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场所都是核糖体,D错误。
【考点定位】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于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共性的理解,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在结构上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以及遗传物质都是DNA,虽然原核细胞不具有真核细胞的某些结构,但也能进行相应的生理功能,如蓝藻无线粒体,但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对于这样的特例,需重点掌握,也是高考的重点。
43.下列关于糖类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是还原糖,但元素组成不同
B.二糖都由葡萄糖聚合而成,都可与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C.肌糖原不能水解为葡萄糖,不属于细胞的能源物质
D.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也是细胞的重要结构物质
【答案】D
【详解】A.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都属于还原糖,组成元素相同,都是C、 H、O,A错误;
B.二糖中的蔗糖由葡萄糖和果糖组成,蔗糖不具有还原性,不能与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B错误;
C.肌糖原是能源物质,能被分解供能,但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成葡萄糖,C错误;
D.糖类中的葡萄糖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细胞膜上有糖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的糖蛋白,起识别等作用,D正确;
答案选D。
44.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人体中含A、C、T这3种碱基的核苷酸共有5种
②只要把DNA单链中的T换成U就是RNA了
③老鼠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RNA
④一种病毒同时含有DNA和RNA
⑤原核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
⑥鉴定物种可以选择蛋白质、DNA、RNA、核苷酸
A.只有①⑤ B.①②⑤⑥
C.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
【答案】A
【分析】(1)细胞内由A碱基参与合成的核苷酸有2种(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和腺嘌呤核糖核苷酸),由C碱基参与合成的核苷酸有2种(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和胞嘧啶核糖核苷酸),由T碱基参与合成的核苷酸有1种(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由U碱基参与合成的核苷酸有1种(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由G碱基参与合成的核苷酸有2种(鸟嘌呤核糖核苷酸和鸟嘌呤核糖核苷酸)。
(2)生物主要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的遗传物质是RNA,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其他生物细胞内含有DNA和RNA。
【详解】①人体内由A碱基参与合成的核苷酸有2种,由C碱基参与合成的核苷酸有2种,由T碱基参与合成的核苷酸有1种,①正确;②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两者之间五碳糖也不同,不仅仅是碱基的区别,②错误;③老鼠的遗传物质是DNA,③错误;④病毒有且只有一种核酸,要么是DNA,要么是RNA,④错误;⑤原核细胞具有细胞结构,细胞内既有DNA,也有RNA,只有病毒的体内只含有一种核酸,⑤正确;⑥鉴定物种可以选择蛋白质、DNA、RNA,但是不能选择核苷酸,⑥错误;所以正确的选A。
45.图甲表示一个由200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分子(数字表示相应位置),图乙表示该蛋白质分子的一条肽链,其中有2个丙氨酸(R基为—CH3)。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蛋白质分子中含有198个肽键
B.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2个—NH2
C.200个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该蛋白质分子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3584
D.图乙中肽链脱去2个丙氨酸后的产物(含丙氨酸)与原肽链相比,氢原子数目增加8个、氧原子数目增加4个
【答案】A
【解析】分析题图:甲中蛋白质由2条肽链组成,且这两条肽链之间有一个肽键;乙图为甲中蛋白质分子的一条链,该片段有2个丙氨酸,分别位于21号和39号位点。
【详解】A、甲图蛋白质中含有肽键数目为200-2+1=199个,A错误;
B、甲图蛋白质由两条肽链组成,因此至少含有2个-NH2,B正确;
C、200个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该蛋白质时脱去的水分子数为199个,所以合成该蛋白质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199×18+2×1=3584,C正确;
D、乙图脱去丙氨酸需要4个水分子,即脱去丙氨酸后氢原子总数目增加4×2=8,氧原子总数目增加4×1=4,D正确。
故选A。
46.将有关生物材料直接制成临时装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A.菠菜叶片下表皮保卫细胞中具有多个叶绿体
B.花生子叶细胞中存在多个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C.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数目较多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细胞核清晰可见
【答案】A
【分析】(1)叶绿体主要分布于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散布于细胞质中,可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和分布。(2)线粒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无色,成短棒状、圆球状、线形或哑铃形等,线粒体分布在耗能较多的细胞中。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通过染色,可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生活状态的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3)脂肪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4)在成熟的植物细胞中,中央液泡占据了细胞的大部分空间,细胞核被挤向细胞的一侧。
【详解】A、菠菜叶片的下表皮保卫细胞中含有多个绿色的叶绿体,不需染色就可直接制成临时装片并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A正确;
B、花生的子叶细胞需经苏丹Ⅲ染液染色后制成临时装片,才能观察到多个橘黄色的脂肪颗粒,B错误;
C、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数目较少,而且线粒体是无色的,需要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才能观察到被染成蓝绿色的线粒体,C错误;
D、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清晰可见的是紫色的中央液泡,观察到的细胞核并不清晰,D错误。
故选A。
47.如图是两种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与甲细胞相比,乙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有⑧⑨⑩
B.甲细胞中参与抗体合成和分泌的具膜细胞器有②③⑤⑦
C.⑦在甲、乙细胞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
D.乙细胞所构成的组织可作为鉴定还原糖的理想材料
【答案】C
【分析】分析甲图:甲细胞为动物细胞,其中结构①~⑦依次为细胞膜、核糖体、内质网、细胞核、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分析乙图:乙图为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其中②为核糖体,③为内质网,④为细胞核,⑤为线粒体,⑦为高尔基体,⑧为叶绿体,⑨为液泡,⑩为细胞壁。
【详解】A、⑩为细胞壁,不属于细胞器,A错误;
B、②为核糖体,属于无膜细胞器,B错误;
C、⑦为高尔基体,在甲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在乙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C正确;
D、乙细胞含有叶绿体,有颜色干扰,因此不适宜作为鉴定还原糖的材料, D错误。
故选C。
48.下图表示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①②③表示细胞器,a、b、c表示某些过程。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②③分别是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B.该过程可以说明各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
C.a表示脱水缩合过程,b、c表示蛋白质的加工及运输过程
D.图解中的过程在原核细胞中也可以进行
【答案】D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该图是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a表示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b是内质网对肽链的加工,c是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进一步的加工,①是内质网,②高尔基体,③是线粒体。
【详解】A、图中①、②、③分别是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A正确;
B、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的细胞结构(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之间通过囊泡能够相互融合,线粒体提供能量,该过程说明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B正确;
C、a表示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b、c表示蛋白质的加工及运输过程,C正确;
D、原核细胞没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等多种细胞器,所以图解中的b、c过程不能在原核细胞中进行,D错误。
故选D。
49.在电子显微镜下发现细胞膜下的溶胶层中含有丰富的细胞骨架纤维(如微丝等),这些骨架纤维通过膜骨架与细胞膜相连。它从力学上参与维持细胞膜的形状并协助细胞膜完成多种生理功能。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电子显微镜下,硝化细菌和酵母菌都能观察到细胞骨架结构
B.细胞骨架是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能维持细胞的形态
C.细胞骨架可协助细胞膜完成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
D.细胞骨架的作用还体现在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
【答案】A
【分析】真核细胞中存在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细胞骨架,它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能量转换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详解】A、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无法观察到细胞骨架结构,A错误;
BC、据分析可知,真核细胞中存在细胞骨架,它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能量转换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BC正确;
D、细胞骨架的作用还体现在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维持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D正确。
故选A。
50.细胞代谢能在常温常压下迅速有序地进行,其中酶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酶是所有活细胞都含有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B.H2O2分解实验中,加热、Fe3+、酶降低活化能的效果依次增强
C.有些酶需要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加工、运输
D.人体的各种酶发挥作用所需的最适条件是不完全相同的
【答案】B
【详解】活细胞的代谢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A项正确;H2O2分解实验中,加热使H2O2分子达到反应所需的活化能,而不是降低活化能,B项错误;大部分酶的化学成分为蛋白质,需要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加工、运输,C项正确;人体的各种酶发挥作用所需的最适条件不完全相同,D项正确。
二、综合题
51.下图表示细胞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其中A、B代表元素,Ⅰ、Ⅱ、Ⅲ、Ⅳ是生物大分子,图中X、Y、Z、P分别为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分别代表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______,Z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单体X、Y、Z、P中不具多样性的有____________。
(3)V是由_____________和脂肪酸发生反应形成,适合做储能物质的原因是O原子含量较少,____________原子含量较多:相同质量的V比I所含的能量___________。
【答案】(1) P N 脱氧核糖核酸 核糖核苷酸
(2)X
(3) 甘油 C和H 多
【分析】分析题图: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图中Ⅰ主要是多糖,X是葡萄糖;Ⅱ、Ⅲ携带遗传信息,Ⅱ主要分布在细胞核,所以Ⅱ是DNA,Y是脱氧核苷酸,Ⅲ主要分布在细胞质,所以Ⅲ是RNA,Z是核糖核苷酸;Ⅳ承担生命活动,所以Ⅳ是蛋白质,P为氨基酸。Ⅴ是储能物质,为脂肪。
【详解】(1)Y和Z能够携带遗传信息,是核酸,IV可以承担生命活动,核酸组成元素为C、H、O、N、P,蛋白质组成元素为C、H、O、N等,故A代表P元素,B代表N元素;Ⅱ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表示DNA,中文名称是脱氧核糖核酸;Z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2)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图中Ⅰ主要是多糖,X是葡萄糖;Ⅱ、Ⅲ携带遗传信息,Ⅱ主要分布在细胞核,所以Ⅱ是DNA,Y是脱氧核苷酸,Ⅲ主要分布在细胞质,所以Ⅲ是RNA,Z是核糖核苷酸;Ⅳ承担生命活动,所以Ⅳ是蛋白质,P为氨基酸。Ⅴ是储能物质,为脂肪。由此可知,图中X代表葡萄糖,没有多样性,Y和Z各有4种,P是氨基酸,有21种,后三者都具有多样性。
(3)Ⅴ是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形成的;脂肪和糖类一样,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但与糖类相比,脂肪的氧原子含量较少,氢的含量高,所以相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氧化分解时,脂肪释放的能量比糖类多,所以脂肪适合做储能物质。
52.据图回答(题中[ ]内填写图中指示结构的数字):
(1)如图是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该细胞是_________(植物或动物)细胞,做出判断的依据是此细胞具有[ ]_______、[ ]_______、[ ]_______等结构。
(2)为研究细胞内各种组成成分和功能,需将细胞器分离。分离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
(3)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是由[ ]_________供给,该结构是进行_________的主要场所。
(4)结构7的名称是_____,该结构在植物细胞内与[ ]______的形成有关; 使细胞保持一定的渗透压,保持膨胀状态的是[ ]______。
(5)若该细胞是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则该细胞没有的结构是大液泡和[ ]____。
【答案】(1) 植物 [3]细胞壁 [4]叶绿体 [5]液泡
(2)差速离心法
(3) [6]线粒体 有氧呼吸
(4) 高尔基体 [3]细胞壁 [5]液泡
(5)[4]叶绿体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其中结构1为细胞膜,2为细胞核,3为细胞壁,4为叶绿体,5为液泡,6为线粒体,7为高尔基体。
【详解】(1)图示细胞含有3细胞壁,4叶绿体和5液泡,故图示为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2)差速离心法是指利用不同的离心速度所产生不同强度的离心力,使不同质量的结构或物质分开,一般先选用较低的离心速度离心,然后改为较高的离心速度离心分离,故分离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利用各种细胞器的不同质量使其分离。
(3)[6]为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能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所需的能量。
(4)结构7为高尔基体,具有单层膜结构,该结构在植物细胞内与[3]细胞壁的形成有关;使细胞保持一定的渗透压,含有色素,保持膨胀状态的是[5]液泡。
(5)根尖分生区细胞为不成熟的植物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不含4叶绿体和大液泡。
53.甲图表示细胞通过形成囊泡运输物质的过程,乙图是甲图的局部放大。不同囊泡介导不同途径的运输。图中①~⑤表示不同的细胞结构,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囊泡膜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是________。
(2)甲图中囊泡X由________经“出芽”形成,到达________并与之融合成为其一部分。囊泡Y内“货物”为水解酶,由此推测结构⑤是________。
(3)乙图中的囊泡能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据图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4)囊泡运输与S基因密切相关,科学家筛选了酵母菌S基因突变体,与野生型酵母菌对照,发现其内质网形成的囊泡在细胞内大量积累。据此推测,S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脂质和蛋白质 细胞核 内质网 高尔基体 溶酶体 囊泡上的蛋白A与细胞膜上的蛋白B(特异性)结合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或信息传递或信息交流) 参与囊泡与高尔基体的融合
【分析】分析题图:
甲图表示细胞通过形成囊泡运输物质的过程,其中①是细胞核,②是细胞质,③是内质网,④是高尔基体,⑤是溶酶体;
乙图是甲图的局部放大,表示囊泡能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的机制。
【详解】(1)囊泡膜的主要成分和其他生物膜一样是脂质和蛋白质,甲图中的①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2)甲图中囊泡X由③内质网经“出芽”形成,到达④高尔基体并与之融合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囊泡Y内“货物”为水解酶,由此推测结构⑤是溶酶体。
(3)乙图中的囊泡能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据图推测其原因是囊泡上的蛋白A与细胞膜上的蛋白B(特异性)结合(或识别),此过程说明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或信息传递或信息交流)。
(4)当S基因突变后,内质网形成的囊泡在细胞内大量积累,说明S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功能是参与囊泡与高尔基体的融合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器间的分工和合作等知识,考生识记细胞各结构的图象和功能、明确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是解题关键。
54.如图甲是物质A通过细胞膜的示意图,图乙是与物质跨膜运输相关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物质A跨膜运输的方式是___________,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其运输方式也可用图乙中的曲线_______(①或②)表示,如果物质A释放到细胞外,则转运方向是______。(填“Ⅰ→Ⅱ”或“Ⅱ→Ⅰ”)
(2)图甲中细胞膜的模型被称为_____________,科学家用该模型很好地解释了生物膜的结构及特点,生物膜的结构特点_____________。
(3)图甲中物质B指的是____________,该物质彻底水解的产物是____________ 。
(4)大分子物质如分泌蛋白,出细胞方式是______。
(5)图乙中曲线①反映出物质运输速率与_____有关,曲线②Q点时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可能有_____________。
【答案】(1) 主动运输 逆浓度梯度运输 ② Ⅱ→Ⅰ
(2) 流动镶嵌模型 具有一定流动性
(3) 载体蛋白 氨基酸
(4)胞吐作用
(5) 膜两侧物质的浓度差 载体数量、能量
【分析】分析图甲:A是细胞膜运输的物质,B是协助运输该物质的载体,A物质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因此是主动运输,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Ⅰ侧含有糖蛋白,是细胞膜外侧,Ⅱ是细胞膜内侧。分析图乙:①该曲线表明物质运输的速率与细胞外液的浓度成正相关,是自由扩散;②该曲线当细胞内浓度高于细胞外浓度时,细胞仍然吸收该物质,使细胞内浓度进一步增加,因此是主动运输过程。
【详解】(1)由分析可知,A物质跨膜运输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即逆浓度梯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曲线乙中细胞内浓度高于细胞外浓度后还能进一步升高,说明可以逆浓度运输,因此图乙中的曲线②也表示主动运输;Ⅰ侧含有糖蛋白,是细胞膜外侧,Ⅱ是细胞膜内侧。如果物质A释放到细胞外,则转运方向是Ⅱ膜内→Ⅰ膜外。
(2)甲中细胞膜的模型是流动镶嵌模型,构成细胞膜的物质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且支架为脂双层;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性。
(3)B是载体蛋白,与运输的物质结合,帮助物质运输;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因此蛋白质彻底水解的产物是氨基酸。
(4)分泌蛋白排出细胞方式是胞吐,属于非跨膜运输。
(5)图乙中曲线①为自由扩散,反映出物质运输速率与膜两侧的浓度差成正比;线②Q点时物质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此时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可能有载体数量、能量。
2022-2023学年云南师范大学附中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云南师范大学附中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编精校卷】2022-2023学年四川省师范大学附中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编精校卷】2022-2023学年四川省师范大学附中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陕西师范大学附中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陕西师范大学附中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