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一中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一中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非选择题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内环境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过程能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 )
A.淀粉消化分解成葡萄糖 B.新冠病毒入侵人体后进行增殖
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D.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C
【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泪液、汗液、尿液、消化液等)都不可看作内环境,因而其内所含物质也不可看作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反应都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发生在细胞内的反应不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是反应。
【详解】A、淀粉消化分解成葡萄糖发生在消化道内,消化道内的液体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
B、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入侵人体后,在人体细胞内进行增殖,不在内环境中完成,B错误;
C、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组织液,与突触后膜上的受结合,该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C正确;
D、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D错误。
故选C。
2.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2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组成的
B.②中含激素、血红蛋白、乳酸、CO2等物质
C.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则会引起③液和①液的减少
D.③液和①液的成分相同
【答案】A
【分析】由图判断:①是淋巴、②是血浆、③是组织液、④是细胞内液。
【详解】A、人体内环境组成主要是血浆、组织液、淋巴液,即图中的②、③、①,A正确;
B、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存在于②血浆中,B错误;
C、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③组织液的量会增加,C错误;
D、淋巴液和组织液成分不完全相同,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错误。
故选A。
3.饲养员长期给海狮喂食,海狮听到该饲养员的脚步声就分泌唾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此过程需要高级中枢和低级中枢的共同参与
B.该反射活动的感受器是唾液腺
C.食物引起味觉不属于反射活动
D.此过程中存在“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
【答案】B
【分析】某饲养员长期给海狮喂食,海狮听到该饲养员的脚步声就分泌唾液,属于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它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
【详解】A、海狮听到该饲养员的脚步声就分泌唾液,属于条件反射,需要高级中枢和低级中枢的共同参与,A正确;
B、该反射活动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唾液腺,B错误;
C、食物引起味觉,不涉及机体的反应,不属于反射活动,C正确;
D、此过程中存在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存在“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D正确。
故选B。
4.下列活动与人脑中的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的是( )
A.驾车经过十字路口时,遇红灯亮起立即停车
B.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后,小腿突然抬起
C.遇到较长时间堵车时,成年人有意识地“憋尿”
D.公交车上遇到久别的朋友,却一时想不起其姓名
【答案】B
【分析】大脑皮层有许多高级中枢,控制着骨髓等内的低级中枢, 大脑皮层还有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和人类的语言有关,受损后会出现相应的病症,短期记忆和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联系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详解】A、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驾车经过十字路口时,遇红灯亮起立即停车,这属于反射复杂,A错误;
B、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小腿抬起,为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不需要高级神经中枢的参与,B正确;
C、排尿反射是脊髓控制的低级反射活动,受到大脑皮层这种高级中枢的控制,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憋尿,能体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即高级中枢能控制低级中枢,C错误;
D、公交车上遇到久别的朋友一时想不起其姓名,这与高级神经中枢的语言中枢有关,D错误。
故选B。
5.图1为人体眨眼反射的反射弧结构图。图2为图1中I结构接受神经递质后发生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b处神经纤维兴奋时,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B.图1中,兴奋在结构d和结构c中的传导速度相同
C.图2中,P是钠离子通道,作用于I的神经递质为兴奋性递质
D.图1中,兴奋从a传递至e的过程中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信号转变
【答案】C
【分析】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
【详解】A、神经纤维兴奋时,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A错误;
B、兴奋在结构d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快,结构c是突触,涉及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兴奋的传递速度较慢,B错误;
C、图2中,P是钠离子通道,作用于Ⅰ的神经递质为兴奋性递质,C正确;
D、图1中e是感受器,a是效应器,兴奋在反射弧中是单向传递的,不能从a传递到e,D错误。
故选C。
6.下列关于人体内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肾上腺髓质能够分泌皮质醇,调节水盐代谢
B.垂体能够分泌生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
C.人体在口渴时,垂体合成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D.雄激素能促进男性生殖器官的发育、精子细胞生成和男性第二性征出现等
【答案】D
【分析】1、当口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的、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2、垂体能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多种激素。
【详解】A、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皮质醇,参与调节有机物代谢,A错误;
B、垂体能够分泌生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B错误;
C、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分泌的,然后由垂体释放,C错误;
D、雄激素能促进男性生殖器官的发育、精子细胞生成和男性第二性征出现等,D正确。
故选D。
7.有三个均表现为低甲状腺激素的病人,他们分别患有甲状腺、垂体和下丘脑功能缺陷症。给这些病人及健康人静脉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注射前30min和注射后30min分别测定每个人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结果如下:
健康人
病人甲
病人乙
病人丙
注射TRH前
<10mU/L
<10mU/L
<10mU/L
10~40mU/L
注射TRH后
10~40mU/L
10~40mU/L
<10mU/L
>40mU/L
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TRH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一种激素
B.病人甲的下丘脑功能缺陷,应直接注射TRH进行治疗
C.病人乙的垂体功能缺陷,该类病人体内的TRH浓度较高
D.病人丙的甲状腺功能缺陷,注射TRH或TSH都不能治愈
【答案】A
【分析】据表分析:病人丙乙甲分别患有甲状腺、垂体和下丘脑功能缺陷症.正常人的下丘脑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全身细胞,可以促进细胞代谢,同时,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可以反馈意在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反之,则促进其分泌。
【详解】A、TRH是由下丘脑分泌并释放的一种激素,A错误;
B、病人甲的下丘脑功能缺陷,应直接注射TRH进行治疗,B正确;
C、病人乙的垂体功能缺陷,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低,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抑制作用减弱,该类病人体内的TRH浓度较高,C正确;
D、病人丙的甲状腺功能缺陷,注射TRH或TSH都不能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因此注射TRH或TSH都不能治愈,D正确。
故选A。
8.正常人体静脉注射一定量葡萄糖后,可诱导胰岛素分泌呈“双峰曲线”,两个峰分别代表胰岛素分泌的第一时相和第二时相(基线指24小时胰岛B细胞持续分泌的微量胰岛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0~5min内胰岛B细胞贮存的胰岛素大量分泌
B.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即为反馈调节
C.胰岛素分泌量增加会降低组织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
D.第二时相胰岛素的分泌是神经一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该过程有下丘脑参与
【答案】C
【分析】据图分析可知:在维持高血糖的刺激下,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可分为两个时相:第一时相是血糖升高开始3~5min,胰岛B细胞贮存的胰岛素释放,第二时相是血糖升高15min后,胰岛素合成酶被激活,胰岛素合成并释放。
【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静脉注射一定量葡萄糖后,0~5min内胰岛B细胞中之前贮存的胰岛素大量分泌,A正确;
B、血糖调节过程中,当血糖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就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即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该过程为反馈调节,B正确;
C、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转化和利用,胰岛素分泌量增加会提高组织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C错误;
D、机体对血糖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下丘脑是血糖调节中枢,该过程有下丘脑参与,D正确。
故选C。
9.某人进入高原缺氧地区后呼吸困难、发热、排尿量减少,检查发现其肺部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被确诊为高原性肺水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患者呼吸困难可能导致其体内CO2含量偏高
B.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肺部组织液增加
C.患者体温维持在38℃时,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导致排尿量减少
【答案】C
【分析】1.人体体温恒定机理: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
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3.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
【详解】A、该患者呼吸困难导致CO2不能够及时排放出去,进而使体内CO2含量偏高,A正确;
B、肺部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说明肺部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对水的吸引力增大,因此肺部组织液增多,B正确;
C、体温维持在38℃时,即此时体温处于高温状态下的稳定状态,因此,患者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C错误;
D、根据患者尿量减少的信息可推测患者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增加,进而导致排尿量减少,D正确。
故选C。
【点睛】
10.下图是下丘脑参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途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图中的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缺碘会导致激素③、④的含量增加
B.若图中的内分泌腺为卵巢,则激素⑥的靶器官主要是雌性生殖器官
C.若图为体温调节示意图,则在寒冷条件下的调节作用途径有①②③④⑤⑥
D.若图为水盐平衡调节示意图,当食用较咸食物时大脑皮层可产生渴觉
【答案】C
【分析】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
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
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详解】A、缺碘导致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受阻,因此对垂体和下丘脑的抑制作用减弱,从而导致激素③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④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增加,A正确;
B、若图中的内分泌腺为卵巢,则激素⑥是性激素,主要作用于雌性生殖器官,B正确;
C、在寒冷调节下,不存在垂体释放激素作用于组织,即⑥过程,C错误;
D、若图为水盐平衡调节示意图,当食用较咸食物时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从而使大脑皮层可产生渴觉,D正确。
故选C。
11.器官移植后,供体器官诱导机体产生的特定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供体细胞,引起免疫排斥反应。研究发现,大鼠肝移植后腹腔细菌感染会减轻免疫排斥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对受体动物而言,外来器官相当于抗原,会激发机体产生细胞免疫
B.细菌感染可能会降低大鼠的免疫功能,使其更容易接受外来器官
C.器官移植中的免疫排斥反应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视和自稳功能
D.注射免疫抑制剂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能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
【答案】C
【分析】移植器官对机体来说相当于抗原,机体一般对外来器官具有免疫排斥作用,主要通过细胞免疫实现。
【详解】A、对受体动物而言,外来器官相当于抗原,会激发机体产生特定的T细胞,产生细胞免疫,A正确;
B、根据题意可知,细菌感染可能会降低免疫排斥反应,说明细菌感染会降低大鼠的免疫功能,更容易接受外来器官,B正确;
C、器官移植中的免疫排斥反应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C错误;
D、注射免疫抑制剂可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机体对移植器官的排斥作用,因此能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D正确。
故选C。
12.研究人员找到一种抗体,可让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成熟为完全不同的细胞——免疫系统中呈抗原的树突细胞。树突细胞如长时间暴露于该抗体下,再加上特定的培养条件,还能进一步分化为与自然杀伤(NK)细胞(该细胞识别靶细胞是非特异性的)高度相似的细胞——诱导NK细胞。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二次免疫中,抗体可由浆细胞与记忆B细胞合成并分泌
B.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与免疫细胞组成
C.浆细胞识别抗原具有特异性,而NK细胞非特异性识别抗原
D.白血病细胞、树突细胞以及NK细胞形态与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mRNA不同
【答案】D
【分析】免疫是指身体对抗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的能力。人体有三道防线,保护自身免受外来病原体的侵袭。第一道防线是体表的屏障,第二道防线是体内的非特异性保护作用,第三道防线是免疫系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特异性免疫反应又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详解】A、记忆B细胞不能分泌抗体,A错误;
B、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的,B错误;
C、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C错误;
D、白血病细胞、树突细胞以及NK细胞形态与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mRNA不同(遗传信息相同),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正确。
故选D。
13.如图为某病的发病原理,其中抗体的作用与激素B相同,①~③表示某些过程。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病属于人体免疫失调中的自身免疫病
B.细胞乙产生抗体的过程需要核糖体、内质网、中心体、线粒体的参与
C.若细胞甲为甲状腺细胞,则该病的患者会出现新陈代谢加快、体温偏高等症状
D.使用免疫抑制剂能够有效缓解该病患者的病症
【答案】B
【分析】分析图解可知,细胞乙能产生抗体,因此细胞乙为浆细胞;垂体产生的激素B能作用于细胞甲,且细胞甲产生的激素A能反过来作用垂体,若细胞甲为甲状腺细胞,则激素A为甲状腺激素,激素B为促甲状腺激素;浆细胞分泌产生的抗体能够与细胞甲中的激素B的受体结合,其中抗体的作用与激素B相同,从而导致激素A分泌增多,该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该病是抗体作用于自身组织细胞引起的,故属于自身免疫病,A正确;
B、细胞乙产生的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参与合成、加工、运输与分泌抗体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不需要中心体参与,B错误;
C、若细胞甲为甲状腺细胞,则激素A为甲状腺激素,激素B为促甲状腺激素,由于抗体的作用与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相同,但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不会抑制浆细胞分泌抗体,从而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量,因此该病的患者会出现新陈代谢加快、体温偏高等症状,C正确;
D、使用免疫抑制剂能降低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使得抗体分泌减少,能够有效地缓解该病患者的病症,D正确。
故选B。
14.生长素既能促进植物生长,也能抑制植物生长。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顶端优势现象是因为生长素在侧芽处积累过多抑制生长
B.根的向地性和茎的向光性都体现了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较高时抑制生长
C.生长素是通过影响细胞内基因的表达从而调节植物的生长
D.在促进根、茎两种器官生长时,根是对生长素更敏感的器官
【答案】B
【分析】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生长素对植物生长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一般,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浓度的高低以各器官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为标准)。
2、同一植株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同,敏感性由高到低为:根、芽、茎。
3、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和抑制作用与生长素的浓度、植物器官的种类、细胞的年龄有关。
4、顶端优势是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近顶端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较高,从而抑制了该部位侧芽的生长。
【详解】A、顶端优势就是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受抑制现象,A正确;
B、茎的向光性只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B错误;
C、生长素具有调节作用的本质是通过调节植物体内某些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植物生长,C正确;
D、在促进根、茎两种器官生长时,根是对生长素更敏感的器官,D正确。
故选B。
15.下列关于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调节,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年轮的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季节的温度变化
B.顶芽合成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C.水平放置的植物中,根冠平衡石细胞中近地侧的“淀粉体”比远地侧多
D.冬小麦在春天播种也能开花,结实
【答案】D
【分析】“淀粉-平衡石假说”认为植物依靠富含“淀粉体”的平衡细胞感受重力的刺激。当重力方向发生改变时,平衡石细胞中的“淀粉体”就会沿着重力方向沉降,引起植物体内一系列信号分子的改变,如通过生长素的运输导致生长素沿着重力刺激的方向不对称分布,从而造成重力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详解】A、年轮的形成主要原因是不同季节的温度变化,导致植物生长快慢不同,A正确;
B、顶芽合成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属于主动运输的方式,需要细胞提供能量,B正确;
C、平衡石细胞中的“淀粉体”会沿着重力方向沉降,故水平放置的植物中,根冠平衡石细胞中近地侧的“淀粉体”比远地侧多,C正确;
D、冬小麦秋季播种萌发,第二年夏初开花和结果,对这类植物来说,秋末冬初的低温就成为开花必需的条件,春季播种冬小麦,没有经过秋末冬初的低温处理,将会只长苗而不开花结果,D错误。
故选D。
16.研究发现,肿瘤患者血液中的EPCs细胞(正常机体内,最终分化成红细胞)会演变成CD45+EPCs细胞,后者可通过产生活性氧(ROS)来抑制CD8+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导致肿瘤患者抗病毒、抗细菌以及抗肿瘤的免疫应答功能下降。研究人员用健康小鼠和荷瘤小鼠(被移植肿瘤的小鼠)进行了相关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与健康小鼠相比,荷瘤小鼠因EPCs细胞失去正常分化能力而出现贫血
B.与健康小鼠相比,荷瘤小鼠内CD45+EPCs 细胞分泌的ROS含量较高
C.若抑制ROS分泌,能增强CD45+EPCs细胞抑制机体CD8+T细胞免疫应答的能力
D.若诱导CD45+EPCs细胞分化成成熟的红细胞,荷瘤小鼠可能恢复正常的免疫功能
【答案】C
【分析】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脾脏、胸腺、骨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T、B);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细胞因子和补体。
2.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的物质基础是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是先天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作用。特异性免疫的物质基础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主要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详解】A、题意显示,肿瘤患者血液中的EPCs细胞会演变成CD45+EPCs细胞,而没有象健康一样最终分化成红细胞,据此可推测,与健康小鼠相比,荷瘤小鼠因EPCs细胞失去正常分化能力而导致红细胞数量减少,而出现贫血,A正确;
B、题干信息显示,肿瘤内的CD45+EPCs细胞,可通过产生ROS抑制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可推测荷瘤小鼠的CD45+EPCs细胞分泌ROS的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小鼠的,B正确;
C、CD45+EPCs细胞是通过产生ROS发挥作用的,如果抑制ROS的分泌,CD45+EPCs细胞就无法抑制CD8+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进而起到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C错误;
D、若设法诱导CD45+EPCs细胞分化成成熟的红细胞,则成熟红细胞的数量会增加,细胞中活性氧的含量下降,对CD8+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的抑制能力减弱,因而荷瘤小鼠可能恢复正常的免疫功能,D正确。
故选C。
二、多选题
17.下列关于植物激素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2,4-D可用于麦田除草,其原理是高浓度的2,4-D抑制单子叶杂草生长
B.赤霉素可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产生α-淀粉酶
C.莴苣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才能萌发,说明植物生命活动不只受植物激素的调节
D.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柱头,得到的无子番茄果实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多一倍
【答案】AD
【分析】生长素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能促进果实的发育,能促进植株的生长。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同一器官对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敏感程度也不同。
【详解】A、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高于单子叶植物,2,4-D可用于麦田除草,其原理是高浓度时抑制双子叶杂草生长,促进杂草死亡,A错误;
B、用赤霉素类处理大麦种子,可使其无须发芽就可产生α-淀粉酶,促进其萌发,B正确;
C、莴苣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才能萌发生长,说明植物生命活动不仅受植物激素的调节,还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生长,C正确;
D、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可得到无子番茄,但得到的无子番茄果实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变,D错误。
故选AD。
18.图(1)表示神经纤维在静息和兴奋状态下K+跨膜运输的过程,其中甲为某种载体蛋白,乙为通道蛋白,该通道蛋白是横跨细胞膜的亲水性通道。图(2)表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膜电位的变化。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1)A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内侧,B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外侧
B.图(2)③处膜外为负电位,而Na+浓度膜外小于膜内
C.图(2)兴奋传导过程中,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D.图(2)④处K+外流速率比⑤处更大
【答案】ABC
【分析】神经纤维在静息时膜电位是由钾离子外流造成的,钾离子的外流是通过离子通道的被动运输;动作电位的形成是由钠离子内流造成的,也通过离子通道的被动运输过程。钠离子从神经细胞膜内运输到膜外,钾离子从膜外运输到膜内都是主动运输的过程。
【详解】A、据图分析,图示K+从B侧运输到A侧是通过离子通道完成的,是静息状态时K+外流,顺浓度梯度进行,故A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外侧,B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内侧,A错误;
B、图(2)③处为动作电位,膜外为负电位,而Na+浓度膜外大于膜内,B错误;
C、图(2)兴奋传导过程中,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C错误;
D、图(2)中⑤处膜电位基本不再变化,④处K+外流速率比⑤处更大,D正确。
故选ABC。
19.每年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厉行禁毒是我国一贯的立场和主张,面对当前禁毒新形势,青少年要掌握毒品致病机理的相关知识并做好禁毒宣传。结合右图及可卡因的作用原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卡因的作用机理是使多巴胺转运蛋白失去回收功能
B.长期吸食毒品会使突触后膜上多巴胺受体减少
C.多巴胺与结构①特异性结合并进入下一个神经元
D.“瘾君子”未吸食毒品时会出现焦虑失望、抑郁等情绪
【答案】ABD
【分析】据图分析:①表示多巴胺受体,多巴胺代表神经递质;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得突触后膜兴奋,即使人产生愉悦感。
可卡因与突触前膜上的载体结合,使得多巴胺起作用后不会被转运载体运回细胞,使得下一个神经元持续兴奋。
【详解】A、可卡因的作用机理是使多巴胺转运蛋白失去回收功能,从而使兴奋延长,A正确;
B、可卡因的作用是使突触前膜上的多巴胺转运体失去作用,因此长期吸食毒品会使突触后膜上多巴胺受体减少,B正确;
C、多巴胺属于神经递质,与结构①特异性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但神经递质不会进入下一神经元,C错误;
D、多巴胺使人产生快感,瘾君子产生了多巴胺依赖性,不吸食毒品会表现精神萎靡、焦虑、失望、抑郁等情绪,D正确。
故选ABD。
20.尿崩症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使抗利尿激素(九肽激素)的产生或作用异常,使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产生障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主要是通过水通道实现的
B.抗利尿激素与斐林试剂反应后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C.该激素由垂体释放,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
D.若尿崩症由该激素的产生减少导致,则可口服该激素来治疗
【答案】AC
【分析】当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由下丘脑产生、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新吸收水分,减少尿量的排出,同时大脑皮层渴觉中枢兴奋产生渴觉,主动饮水,以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
【详解】A、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主要是借助水通道蛋白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运输,A正确;
B、抗利尿激素是一种九肽激素,不是还原糖,不会与斐林试剂反应,B错误;
C、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C正确;
D、由题干可知,该激素是九肽激素,口服会被酶分解,失去作用效果,D错误。
故选AC。
三、综合题
21.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据图回答问题:
(1)图 中 ① 代 表_________________, ① 与 ③ 相 比 氧 气 浓 度 高 的 是_____, 原 因 是_____。
(2)剧烈运动时肌肉细胞会产生较多的_____,但血浆PH值依然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这与血浆中_____等离子有关。
(3)蚊子在叮咬我们的皮肤进行吸血时,会把含有抗凝血剂、蚁酸以及多种成分未知的蛋白质的唾液注入我们体内,有些物质会引起免疫系统发生反应而释放一种叫组织胺的物质,该物质能使毛细血管_____(填“收缩”或“扩张”),并增加毛细血管管壁的通透性,最终使图中_________(填图中数字)增加,这样,在被叮咬的地方就出现了又红又痒的包,而且这个包还越挠越痒,这说明“挠”这种行为刺激会使我们的身体分泌更多的_____。
【答案】 血浆 ① 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是从血浆通过组织液扩散而来(写出扩散或 自由扩散即可给分) 乳酸 HCO3-和 HPO 42- 扩张 ③ 组织胺
【分析】1、①为血浆、②为淋巴、③为组织液。
2、人体内氧气的扩散途径是:(肺泡→)血浆→组织液→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3、过敏反应时产生的组织胺会使毛细血管壁扩张,通透性增多,由血浆到组织液的物质增多,使组织液含量增多。
【详解】(1)①为血浆、②为淋巴、③为组织液;氧气从血浆自由扩散到组织液的,自由扩散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
(2)剧烈运动时,消耗能多,细胞呼吸强度要增大,消耗氧增多,此时氧气供应不足,一部分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主要是HCO3-和 HPO 42-),所以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一些乳酸血浆PH值依然能够保持相对稳定;
(3)蚊子在叮咬我们的皮肤进行吸血时,含有抗凝血剂、蚁酸以及多种成分未知的蛋白质的唾液进入我们体内,其中有些物质会引起免疫系统发生过敏反应而释放一种叫组织胺的物质,组织胺会使毛细血管壁扩张,通透性增多,由血浆到组织液的物质增多,使组织液含量增多;由题中“被叮咬的地方就出现了又红又痒的包,而且这个包还越挠越痒”可知该过程存在正反馈,这说明“挠”这种行为刺激会使我们的身体分泌更多的组织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及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能保持相对稳定、氧气在体内扩散途径、过敏反应。做此题的关键之一首先分析图。
22.大鼠脊髓损伤后无法自主控制排尿。研究人员用截瘫平面以上健存的神经重新建立人工膀胱反射弧,如下图所示。其中 S1 和 S2表示神经纤维连接处。该项研究有望实现截瘫患者自主性排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上图可知,在重建的人工膀胱反射弧中膀胱属于____________,根据上图中的反射弧,请用数字和箭头的方式描述排尿反射的过程:____________。
(2)伤害性刺激作用于神经纤维后,膜外的________引起膜电位改变而产生兴奋,此时神经细胞支配的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的增多,导致呼吸和心率加快。以上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大鼠脊髓损伤后,排尿反射仍可发生,但机体无法自主排尿,原因是________。
(3)实验后某只大鼠不能正常排尿,可能原因是 S1或 S2连接处异常。实验小组在反射弧的 b、c 处分别连接灵敏电流计,然后刺激 a 点,发现 b 处的电流表偏转,c 处的电流表不偏转,则可推测。________
【答案】 感受器和效应器 1→2→3→4→5→6→1 Na+内流 神经一体液调节 脊髓损伤后高级中枢大脑皮层失去对脊髓中低级中枢的控制 S1 连接处正常,S2 连接处异常
【分析】反射弧是指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根据神经节的位置,可以判断2和3属于传入神经,4是神经中枢,5和6属于传出神经,1既是感受器,又是效应器。
3、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上的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神经纤维受刺激时,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膜内电位逐渐增大,膜外电位逐渐减小,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受刺激的部位称为兴奋部位,兴奋部位与为兴奋部位存在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进行传导。
【详解】(1)根据分析膀胱既属于感受器,又属于效应器。排尿反射的过程1→2→3→4→5→6→1。
(2)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Na+内流,在调节过程中,有神经和肾上腺素的参与,所以其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机体的排尿反射受到脊髓中的低级中枢和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控制,因此脊髓损伤后高级中枢大脑皮层失去对脊髓中低级中枢的控制。
(3)刺激a点,发现b处的电流表偏转,c处的电流表不偏转,说明S1 连接处正常,S2 连接处异常。
【点睛】考查的知识点是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解答时可以从反射弧的概念、组成、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等方面来分析。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
23.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下,正常机体的各个器官、系统协调配合,内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如图甲是三个系统之间的关系,图乙为在信号分子作用下,某种免疫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的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①②③表示三类不同的信号分子。当内分泌腺作为神经调节中的效应器时,②代表____________。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通过分泌②,下丘脑能对性腺等内分泌腺以另一种方式进行调节,请以雄激素的分泌为例,写出这种调节的具体过程:___________。
(2)当内分泌腺分泌的①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时,①代表的激素为____________。
(3)由图乙可以看出,免疫细胞表面至少有____________种信号分子的受体。若图乙所示的免疫细胞为T淋巴细胞,则图中的免疫活性物质为_________,该物质可以使接受过抗原刺激的________细胞增殖分化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其中记忆细胞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
【答案】(1) 神经递质 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又促进睾丸分泌雄激素
(2)甲状腺激素
(3) 两种 细胞因子 B淋巴 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可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分析】1、分析甲图:图甲表示人体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和内环境的相互关系图。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密切协调,共同配合来实现的,其中①是激素、②是神经递质、③是免疫活性物质。
2、分析乙图:图乙为在信号分子作用下,某种免疫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的示意图。
【详解】(1)当内分泌腺作为神经调节的效应器时,信号分子②代表神经递质。下丘脑能对性腺等内分泌腺进行分级调节,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又促进睾丸分泌雄激素。
(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神经系统发育。
(3)据图乙可知,通过血液运输的激素和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在免疫细胞表面均有受体,所以免疫细胞表面有两种信号分子的受体。T淋巴细胞可分泌淋巴因子,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其中记忆细胞能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可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免疫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4.环境污染会导致雾霾出现,雾霾不仅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和出行,对植物的生长同样造成了严重影响,如雾霾中的颗粒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等,但植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自身对生命活动的调节来适应环境的变化。如表所示为五类植物激素的部分生理效应,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种子发芽
顶端优势
果实生长
器官脱落
插条生根
生长素
—
促进
促进
抑制
促进
赤霉素
促进
促进
促进
抑制
抑制
细胞分裂素
促进
降低
促进
抑制
一
脱落酸
一般抑制
—
—
促进
—
乙烯
—
—
抑制
促进
—
(1)从表中信息分析,同一激素在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引起的生理效应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说明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过程是___________的结果。
(2)若要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可采取的措施有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3)温带地区,许多植物在冬季来临之前落叶纷纷,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_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和_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作用的结果,其意义是___________。
【答案】(1) 不同 多种激素共同调节
(2) 摘去顶芽 施用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
(3) 脱落酸 乙烯 降低蒸腾作用,以利于度过寒冷的冬季
【分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的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有的相互促进,有的相互拮抗。
【详解】(1)由表格中信息分析可知,生长素能够促进顶芽和果实生长,促进插条生根,但会抑制器官脱落;赤霉素能够促进种子发芽、植株和果实生长,但会抑制器官脱落和插条生根;细胞分裂素能促进果实生长,抑制器官脱落;乙烯能够促进器官脱落,抑制果实生长,据此推测可知同一激素在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引起的生理效应是不同的;而在果实生长方面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起促进作用,乙烯起抑制作用,这同时说明植物的正常生长过程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2)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此它的发育受到抑制,植株因而表现出顶端优势。若要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可采用的措施有摘除顶芽和施用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
(3)脱落酸和乙烯可促进器官脱落,温带地区,许多植物在冬季来临之前落叶纷纷,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脱落酸和乙烯作用的结果,其意义是降低蒸腾作用,以利于度过寒冷的冬季。
四、非选择题组
25.血糖平衡的意义在于为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正常代谢提供能源物质。下图是胰岛素分泌的部分调节过程及作用机理,请回答以下有关问题:
(1)图中的细胞A是__________细胞,当血糖浓度升高时,图中的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最终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__________(物质名称),与细胞A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由图可知,细胞A分泌胰岛素还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的直接影响。以上说明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_调节。
(2)如果图中的靶细胞是肝细胞,则胰岛素与其膜上的受体结合后,靶细胞中的肝糖原合成速度将会__________(填“加快”或“减慢”)。
(3)为了验证“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生理作用”,请以小白鼠为实验对象,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①实验材料和用具:
生理状况相近的实验小白鼠20只、生理盐水、用生理盐水配制的适宜浓度的胰高血糖素溶液、斐林试剂、注射器、试管、试管夹、烧杯、酒精灯等。
②实验步骤(实验提示:采用腹腔注射给药,给药剂量不作实验设计要求;给药1h后,用注射器的抽取相关实验材料):
步骤1:将20只生理状况相近的小白鼠均分成2组,每组10只,分别编为1组1~10号和2组11~20号。确定1组为实验鼠,腹腔注射__________(2)确定2组为对照鼠,腹腔注射__________。
步骤2:将20支试管分成两组,第一组分别编为1~10号,第二组编为11~20号,与小白鼠的编号对应,分别加入适量且等量的斐林试剂;
步骤3:1h后,采集两组小白鼠的__________(填“血液”或“尿液”),分别放入对应编号的试管中;
步骤4:将两组试管摇匀后,水浴加热,观察两支试管溶液颜色的变化。
③实验结果:产生砖红色沉淀的试管是__________号。
④实验结论:血糖升高,超过一定数量值而出现__________是由于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生理作用所引起的。
【答案】(1) 胰岛B 神经递质 血糖浓度 胰高血糖素含量 神经-体液调节
(2)加快
(3) 适量胰高血糖素溶液 等量生理盐水 尿液 1~10 尿糖
【分析】分析图可知,细胞A分泌胰岛素,为胰岛B细胞,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胰岛素的分泌受神经和体液调节。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是实验设计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如果正常的小白鼠注射胰高血糖素后出现尿糖现象,说明其有升高血糖的作用。检验尿中是否含糖可加入斐林试剂进行水浴加热,如果出现砖红色沉淀,则可证明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生理作用。
【详解】(1)图中A表示胰岛B细胞。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最终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另外血糖浓度升高,可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同时胰高血糖素含量也会直接影响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整个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既有激素直接调节,也有神经间接调节,故为神经-体液调节。
(2)当血糖含量升高时,胰岛素的分泌量会增加,胰岛素作用于肝脏,会促进肝糖原的合成,故靶细胞即肝细胞中的肝糖原的合成速度将会加快。
(3)如果正常的小白鼠注射胰高血糖素后出现糖尿,说明其有升高血糖的作用。
步骤1:确定1组为实验鼠,腹腔注射胰高血糖素溶液;2组为对照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步骤3:给药1小时后,对两只小白鼠采尿液(血液呈红色,不适于葡萄糖的检测),实验鼠尿液放入第一组试管内,对照鼠尿液放入第二组试管内。
第一组即1~10号试管中应该出现砖红沉淀,表明实验鼠尿液中有葡萄糖;第二组即11~20号试管中仍为蓝色溶液,表明对照鼠尿液中无葡萄糖。
实验结论:实验鼠血糖升高,超过一定数值而出现尿糖现象,是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生理作用所引起的。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血糖平衡的调节,考生需要掌握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各自的生理作用,理解血糖平衡的调节中神经-体液调节过程,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二中高一3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选择题组,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一中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