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日照市高二11月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一、单选题
1.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B.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组织液
C.甲型流感病毒的入侵可能会破坏人体内环境稳态
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答案】B
【分析】人体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若内环境失衡,会导致机体病变。动物体内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这两种调节协调作用,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内环境的稳态才能得以维持,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机体才能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
【详解】A、细胞和内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A正确;
B、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B错误;
C、甲型流感病毒入侵会引起发热、腹泻等内环境紊乱的症状,C正确;
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D正确。
故选B。
2.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之间可以通过细胞膜进行相互转化,以达到动态平衡。下表是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测定数据。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可能会导致其成分发生改变
B.②属于细胞内液,其含有的蛋白质、K+等成分较多
C.①与②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④属于组织液,其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可能会导致组织水肿
【答案】D
【分析】人体内的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的细胞外液构成了内环境。人体内的细胞都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绝大多数的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通过组织液进入血浆,也通过组织液得到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故细胞内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输送是双向的。由于淋巴管的特殊结构,组织液可渗入淋巴,淋巴不能回渗给组织液,淋巴可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内环境中包含水、激素、神经递质、缓冲物质、小分子有机物、无机盐等成分;只存在于细胞内的成分不属于内环境,如呼吸酶和血红蛋白等,不能进入细胞的大分子不属于内环境,如纤维素等,消化酶不存在于内环境,细胞膜上的载体不属于内环境。
【详解】A、表格中根据蛋白质分析,蛋白质最多的是②,②为细胞內液,④最少为组织液或淋巴,③为血浆,①指细胞外液,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可能会导致成分发生改变,A正确;
B、②属于细胞内液,细胞內液中有多种酶和其他蛋白,故蛋白质的含量高,且细胞内液的K+高于细胞外液,B正确;
C、不同的液体成分之间的差别,主要原因就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若细胞膜具有全透性,所有液体成分将相同,C正确;
D、④属于组织液或淋巴,若其为组织液,其中蛋白质含量减少渗透压降低,将导致组织液失水,而组织水肿是组织液水分增多,D错误。
故选D。
3.人依靠视杆细胞感受弱光刺激。黑暗环境中,视杆细胞膜上的Na+、K+通道开放,Na+内流,K+外流。受到光照后,细胞内的cGMP浓度降低,Na+通道关闭,K+通道仍然开放。视杆细胞通过这种电位变化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最终将光信息传导出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黑暗环境中,Na+内流、K+外流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B.黑暗环境中,高浓度的cGMP直接导致了Na+通道开放
C.视杆细胞相当于光感受器,光刺激后会产生动作电位
D.视杆细胞受到光刺激后能够将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
【答案】D
【分析】视杆细胞为视细胞的一种,位于视网膜内,因为它能接受光刺激,并将光能转换为电能,产生神经冲动,故亦称光感受器;对于神经元,细胞内K+浓度较高,细胞外Na +浓度较高,当K+外流时,形成静息电位,Na+内流时,形成动作电位。
【详解】A、细胞內液中K+浓度高于细胞外,Na+浓度低于细胞外,Na+内流、K+外流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属于协助扩散,A错误;
B、受到光照后,细胞内的cGMP浓度降低,Na+通道关闭,K+通道仍然开放,推测黑暗环境中,视杆细胞内的cGMP浓度升高可能导致Na+通道开放,但无法确定是否是直接导致Na+通道开放,B错误;
C、受到光照后,Na +通道关闭,不能形成动作电位,C错误;
D、视杆细胞相当于光感受器,受到光刺激后会发生电位变化,并释放神经递质将光信息传导出去,将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D正确。
故选D。
4.用洗耳球对大鼠的角膜吹气,大鼠会不自主发生眨眼反射,此时可测量到眼眨肌电信号。对大鼠进行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发生了下图所示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作用于大鼠的声音信号属于非条件刺激B.经过训练后气流信号不再引起大鼠眨眼反射
C.经过训练后大鼠对声音信号建立了条件反射D.若反复只给予声音信号刺激,已形成的反射不会消退
【答案】C
【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必须依赖于反射弧的结构的完整性。反射的类型有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2、无关刺激:无关刺激不引起机体产生反射。非条件刺激:非条件刺激能引起机体非条件反射。
【详解】A、非条件刺激能引起机体非条件反射,声音信号引起大鼠出现条件反射,所以不属于非条件刺激,A错误;
B、由图所示,经过训练后气流信号依旧能引起眨眼反射,B错误;
C、用洗耳球对大鼠的角膜吹气,声音信号和气流信号能引起大鼠发生眨眼反射,经过训练后,只有声音刺激,小鼠鼠眼眨肌还能出现电信号,说明对声音信号建立了条件反射,C正确;
D、条件反射建立之后,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强化,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最后完全不出现,因此,条件反射必须不断的强化,否则就会消退,D错误。
故选C。
5.研究发现,日光照射实验动物皮肤后会使血液里的化学物质(UCA)含量大幅增加,且UCA可进入大脑神经细胞内并转化成谷氨酸。细胞内的谷氨酸在运动皮层以及海马区的神经末梢释放,并能激活相关的脑内神经环路,从而增强运动学习能力以及物体识别记忆能力。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光照可促进UCA在内环境中转化成谷氨酸
B.上述动物识别物体的记忆属于感觉性记忆
C.上述学习和记忆能力可能由单一脑区控制
D.抑制谷氨酸合成会使实验动物的记忆力下降
【答案】D
【分析】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式实质上是感受器把接受的刺激转变成电信号(局部电流)在传入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时电信号又转变为化学信号(化学递质)在突触中单向传递。化学信号通过突触传递到另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又转变为电信号在传出神经纤维上传导,所以效应器接受的神经冲动是电信号。
人类的记忆过程分成四个阶段,即感觉性记忆、第一级记忆、第二级记忆、第三级记忆。前两个阶段相当于短时记忆,后两个阶段相当于长时记忆。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光照能够促进UCA大幅增加,UCA可进入大脑神经细胞内并转化成谷氨酸,A错误;
B、根据分析知,细胞内的谷氨酸能在海马区释放,可增强动物的短时记忆,可能为感觉记忆或第一级记忆,B错误;
C、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是指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就是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不是由单一脑区控制的,而是由多个脑区和神经通路参与,C错误;
D、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抑制谷氨酸的合成则会减少谷氨酸在运动皮层以及海马区的神经末梢释放,导致运动学习能力以及物体识别记忆能力下降,D正确。
故选D。
【点睛】
6.人体各部位的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都有它的代表区,下列关于大脑皮层与躯体运动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头面部的代表区的位置与头面部的关系是正立的B.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会引起上肢运动
C.代表区的大小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D.机体的运动受大脑皮层及其他中枢的分级调节
【答案】B
【分析】位于大脑表层的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能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大脑皮层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的大小无关,而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对肢体运动的调节具有交叉支配的特征。
躯体各部位的运动机能在皮层第一运动区都有它的代表区;皮层代表区与躯体各部分位置是倒置的,即下肢的代表区在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的顶部,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在底部,上肢的代表区则在两者之间。皮层代表区范围与与躯体各部分大小无关,与躯体各部分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
【详解】A、头面部肌肉代表区的位置与头面部的关系是一致的,A正确;
B、皮层代表区与躯体各部分位置是倒置的,即下肢的代表区在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的顶部,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会引起下肢运动,B错误;
C、皮层代表区范围与与躯体各部分大小无关,与躯体各部分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C正确;
D、机体的运动在大脑皮层以及其他中枢的分级调节下,变得更加有条不紊与精准,D正确。
故选B。
7.“中国脑计划”以“认识脑、模拟脑、保护脑、开发脑”为目的,目标是在未来十五年内,在脑科学、脑疾病早期诊断与干预类脑智能器件三个前沿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下列有关人脑高级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短期记忆经过多次重复就会转化为长期记忆
B.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V区受到损伤,则不能看懂文字
C.同声传译员进行翻译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H区和S区
D.阅读时通过神经纤维把眼部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到神经中枢
【答案】A
【分析】学习和记忆:(1)学习和记忆是指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2)条件反射的建立也就是动物学习的过程。(3)人类的记忆过程分成四个阶段,即感觉性记忆、第一级记忆、第二级记忆和第三级记忆。前两个阶段相当于短时记忆,后两个阶段相当于长时记忆。(4)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详解】A、短时记忆多次重复,建立新突触,才有可能转化为长期记忆,A错误;
B、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V区是视觉性语言中枢,如受到损伤,则不能看懂文字,B正确;
C、同声传译员进行翻译时,要听语言,需要听觉性语言中枢即H区参与,同时需要运动性语言中枢即S区参与,C正确;
D、阅读时眼部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通过神经纤维兴奋传导到相关的神经中枢,D正确。
故选A。
8.下图是正常人体处在温度变化的环境中,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的变化曲线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b段内散热量增加是由于环境温度降低导致的B.b段内皮肤冷觉感受器可能会受到刺激产生兴奋
C.c段内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D.d段的散热量与a段的散热量相等
【答案】D
【分析】寒冷环境中,机体与外界温差增大,导致散热增加,为了维持体温平衡,机体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增加产热减少散热,最终达到新的产热和散热平衡。
【详解】A、b段内散热量增加是由于环境温度降低,机体与外界温差增大,体表散热大量增加,A正确;
B、b段内外界温度降低,皮肤冷觉感受器会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将兴奋传到神经中枢,引起机体相应的反应以维持体温稳定,B正确;
C、c段内通过调节,散热减少,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都可导致散热减少,C正确;
D、d段在寒冷环境中达到了新的平衡,散热量大于a段的散热量,a段产热等于散热,d段产热也等于散热,但低温环境中的散热多,D错误。
故选D。
9.人在恐惧、剧痛等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多,会表现出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提高、心率加速等应激反应。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紧急情况下,副交感神经兴奋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多
B.肾上腺素通过为心肌细胞提供能量而导致心率加快
C.肾上腺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会失活
D.肾上腺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分级调节
【答案】C
【分析】激素种类多,量极微,即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了,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详解】A、紧急情况下,交感神经兴奋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多,A错误;
B、激素不提供能量,不组成细胞结构,激素的作用是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B错误;
C、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会失活,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C正确;
D、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调节肾上腺皮质,肾上腺素是肾上腺髓质分泌的,D错误。
故选C。
10.肠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构成了肠道机械屏障。肠道上皮内的淋巴细胞和Peyers淋巴结等构成肠道黏膜免疫系统,能够抵制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入侵。研究发现,射线会使肠道黏膜受损,黏膜分泌的免疫球蛋白(sIgA)含量下降,肠源性感染严重。用白细胞介素-4(IL-4)治疗后,sIgA含量明显升高,免疫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肠道机械屏障是阻挡病原体入侵的第二道防线
B.sIgA、IL-4属于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
C.射线可能导致了黏膜内T淋巴细胞的数量减少或功能障碍
D.肠道黏膜免疫系统清除病原体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
【答案】A
【分析】人体内的三道防线: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 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详解】A、肠道机械屏障是阻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A错误;
B、免疫球蛋白(sIgA)和白细胞介素-4(IL-4)属于免疫活性物质,且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B正确;
C、射线会使肠道黏膜受损,可能导致了黏膜内T淋巴细胞的数量减少或功能障碍,C正确;
D、免疫系统清除病原体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D正确。
故选A。
11.天气突然降温,某同学不停打喷嚏,初步判断是流感。流感病毒突破人体的前两道防线,第三道防线就会紧急动员起来,产生特异性免疫。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流感病毒可直接与B细胞接触,为激活B细胞提供第一个信号
B.细胞免疫过程中仅辅助性T细胞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过程
C.细胞毒性T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作用于靶细胞,使细胞裂解死亡
D.再次感染该流感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会直接产生抗体消灭病毒
【答案】A
【分析】体液免疫中B细胞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即病原体与B细胞接触形成的第一信号及辅助性T细胞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而传递的第二信号。细胞免疫依靠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宿主细胞(靶细胞)表面分子的特异性变化,保证针对某种病原体的特异性。一般认为,辅助性T细胞在免疫调节过程中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
【详解】A、B细胞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即病原体与B细胞接触形成的第一信号及辅助性T细胞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而传递的第二信号,A正确;
B、细胞免疫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过程,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还需要识别靶细胞表面的变化信号,一般需要识别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膜表面某些分子发生变化,B错误;
C、细胞因子的作用是增强免疫,不能作用使细胞裂解死亡,细胞毒性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机理复杂,一般涉及穿孔素的作用,C错误;
D、二次免疫过程中,记忆B细胞会分裂分化产生B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记忆细胞不能直接产生抗体,D错误。
故选A。
12.免疫调节剂包括免疫增强剂、免疫抑制剂和双向免疫调节剂。以下为几种常见的免疫调节剂及其作用机理,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
A.泼尼松为免疫增强剂,可以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B.胸腺素为免疫增强剂,可以用于治疗艾滋病
C.环孢素为免疫抑制剂,T细胞在增殖阶段对环孢素较敏感
D.胸腺五肽可能作用于不同的免疫细胞,发挥双向调节作用
【答案】A
【分析】过敏反应是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是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可分这两类: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过敏反应的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详解】A、泼尼松降低毛细血管壁和细胞膜的通透性,抑制组织胺的形成与释放,能降低过敏反应,泼尼松为免疫抑制剂,可以用于治疗过敏反应,A错误;
B、胸腺素促进T细胞分化、成熟,增强T细胞免疫功能,胸腺素为免疫增强剂,可以用于治疗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B正确;
C、环孢素阻断T细胞进入S期,减少细胞因子的产生,环孢素为免疫抑制剂,T细胞在增殖阶段对环孢素较敏感,C正确;
D、胸腺五肽促进低下的免疫功能恢复正常的同时又使异常过高的免疫状态得到抑制,胸腺五肽使免疫功能恢复正常,可能作用于不同的免疫细胞,发挥双向调节作用,D正确。
故选A。
13.黄瓜生产中适当的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能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提高黄瓜的品质与产量。下列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施用脱落酸类的物质处理黄瓜种子可促进其早出苗
B.施用赤霉素类物质可防止黄瓜徒长,促进其开花坐果
C.施用适宜浓度的乙烯利可以显著提高黄瓜的雄花比例
D.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不一定会提高黄瓜的产量和品质
【答案】D
【分析】 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
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
3.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4.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5.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植物体各部位都能合成乙烯。
【详解】A、脱落酸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应施用赤霉素类的物质处理黄瓜种子可促进其早出苗,A错误;
B、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施用赤霉素类物质会使黄瓜徒长,B错误;
C、黄瓜茎端的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值较高利于分化形成雌花,比例较低有利于分化形成雄花,C错误;
D、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时,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一定能提高相应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D正确。
故选D。
14.在没有应用外源生长素的情况下,科学家测量了去掉尖端的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在去除尖端的105min内,其生长速率不断下降;过了这段时间之后,生长速率迅速增加,并且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这是由于去掉尖端的胚芽鞘接近尖端的部分产生了生长素,这部分区域相当于“生理性尖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生理性尖端”处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成生长素
B.“生理性尖端”合成的生长素可以从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
C.若对“生理性尖端”进行单侧光照射,胚芽鞘会向光弯曲生长
D.前期胚芽鞘的生长是由去掉尖端后存留在胚芽鞘内的生长素引起的
【答案】C
【分析】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的,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
【详解】A、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成的,A正确;
B、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B正确;
C、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若对“生理性尖端”进行单侧光照射,胚芽鞘不会弯曲生长,C错误;
D、去掉尖端后依然生长是因为有残留的生长素,D正确。
故选C。
15.《农桑辑要》中记载:“苗长高二尺之上,打去‘冲天心’,旁条长尺半,亦打去心,叶叶不空,开花结实”。该操作可以解除植株的顶端优势,合理分配营养,提高棉花产量。去除顶端优势、调节营养物质分配都与生长素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棉花植株顶芽合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至侧芽需要消耗能量
B.打去“冲天心”利于“旁条”合成生长素,促进“旁条”生长
C.适宜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营养物质向棉铃运输,促进棉铃生长
D.生长素调节植物生长是通过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来实现的
【答案】B
【分析】顶端优势: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顶端优势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输给侧芽,抑制侧芽的生长。
【详解】A、棉花植株顶芽合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至侧芽时需要通过细胞膜进行主动运输,运输时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
B、打去“冲天心”,去掉顶芽,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不再运输到侧芽,侧芽的生长素浓度降低,促进“旁条”即侧芽生长,B错误;
C、适宜浓度的生长素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棉铃是生长旺盛的部位,生长素能促进营养物质向棉铃运输,促进棉铃生长,C正确;
D、生长素能通过信号转导,使细胞内基因表达发生变化,引发生物学效应,调节植物生长,D正确。
故选B。
16.二硝基苯酚(DNP)可作用于神经细胞膜上的某种离子通道,将DNP逐渐添加到神经细胞的轴突内并监测其静息电位变化,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B.随着DNP浓度增大,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
C.添加DNP可能使神经细胞对K+的通透性下降D.添加DNP后,神经细胞变得更容易产生兴奋
【答案】B
【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但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
【详解】A、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此时,神经细胞外的Na+浓度比膜内要高,K+浓度比膜内低,而神经细胞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各不相同:静息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由于细胞膜内外这种特异的离子分布特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称为静息电位,A正确;
B、分析曲线图可知随DNP浓度增大,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B错误;
C、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K+外流形成的。添加DNP可能使神经细胞对K+的通透性下降,从而降低静息电位绝对值,C正确;
D、添加DNP后,使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减小,受刺激时,较少量Na+内流即可形成动作电位,所以神经细胞变得更容易产生兴奋,D正确。
故选B。
二、多选题
17.通常人体血浆内尿酸的含量为208.3~428.4μml/L,体内尿酸的生成量与排泄量处于平衡状态。研究表明,肾小管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H负责将尿酸分泌到肾小管腔。当血浆中尿酸浓度长期超过正常范围时可能会引起痛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载体蛋白H的数量和活性都会影响血浆中尿酸的浓度
B.出现痛风症状说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C.适当饮水能够促进体内的尿酸代谢,改善痛风的症状
D.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尿酸长期积累过多不会影响其pH
【答案】ABC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人体血浆内尿酸的含量为208.3~428.4μml/L,肾小管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H负责将尿酸分泌到肾小管腔,肾小管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H的数量和活性都会影响血浆中尿酸的浓度,A正确;
B、痛风症状的出现与体内尿酸滞留过多有关,体现了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B正确;
C、痛风主要是尿酸在体内聚积过多而导致,适当饮水能够促进体内的尿酸代谢,促进体内尿酸的排泄,改善痛风的症状,C正确;
D、尿酸属于内环境中的代谢废物,积累过多超出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范围,会影响内环境的酸碱度,D错误。
故选ABC。
18.胃内的盐酸具有多种生理功能,胃酸分泌的调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过程①属于神经调节,过程②③属于体液调节
B.过程②③比过程①能够更迅速的引起胃酸分泌
C.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过程①②③的活动加强
D.胃酸抑制G细胞使胃酸分泌减少的过程属于反馈调节
【答案】AD
【分析】图中①过程是神经递质直接作用于壁细胞,属于神经调节;②过程是促胃液素起作用,属于体液调节;③过程组织胺作用于壁细胞,属于体液调节也属于过敏反应。
【详解】A、过程①是神经递质直接作用于壁细胞,属于神经调节,过程②③是促胃液素和组织胺作用于壁细胞,属于体液调节,A正确;
B、神经调节的速度快于体液调节,因此过程①比过程②③能够更迅速的引起胃酸分泌,B错误;
C、人体处于兴奋状态的过程中,交感神经兴奋,副交感神经受抑制,过程①②③的活动减弱,C错误;
D、反馈调节指的是系统中结果对过程有影响,故胃酸抑制G细胞使胃酸分泌减少的过程属于反馈调节,D正确。
故选AD。
19.当T细胞膜表面的受体识别到抗原信号后,T细胞表面的CD28分子与抗原呈递细胞的B7分子结合,T细胞被激活,迅速增殖分化。被激活后的T细胞表面会表达CTLA-4,CTLA-4与CD28结构相似。CTLA-4对T细胞的活化起负向调节作用。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CTLA-4与B7的结合会促进活化的T细胞增殖分化
B.CTLA-4、CD28与B7特异性位点的结合具有竞争作用
C.CTLA-4的作用可以避免因过度免疫应答而引发的自身免疫病
D.使用CTLA-4的免疫抑制剂可能有助于癌症的治疗
【答案】BCD
【分析】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特异性免疫是后天形成的,针对特定病原体发挥作用。
【详解】A、据题意,CTLA-4对T细胞的活化起负向调节作用,可知CTLA-4会抑制T细胞的活化,A错误;
B、据题意,T细胞表面的CD28分子能与抗原呈递细胞的B7分子结合,且CTLA-4与CD28结构相似,所以CTLA-4、CD28能竞争性结合B7分子的位点,B正确;
C、CTLA-4与CD28结构相似,因此CTLA-4与B7的结合会阻新活化的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这种负向调节作用可以避免因过度免疫应答而引发的自身免疫或过敏反应,以维持免疫稳态,C正确;
D、使用CTLA-4的免疫抑制剂,能促进活化的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并杀伤癌细胞,有助于癌症的治疗,D正确。
故选BCD。
20.Kp(Kp即神经元产生的一类神经肽)通过调节生物体内雌激素的含量来调控生殖活动,过程如下图。通常情况下,过程①参与鹌鹑体内雌激素含量的调节;排卵前期,启动过程②进行调节(字母M代表参与调节的器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①中雌激素作用于Kp神经元1会引起膜内负电位增大
B.排卵前期过程②使Kp释放量增加,进而提高雌激素的含量
C.GnRH通过血液循环定向运输到M,促进促性腺激素的释放
D.雌激素的受体位于Kp神经元1和Kp神经元2的细胞膜上
【答案】CD
【分析】分析图形:Kp其靶器官由图可知应为GnRH袖经细胞,即下丘脑细胞,过程①抑制Kp神经元1活动,故Kp释放量减少;而过程②能促进下丘脑的释放GnRH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合成、释放促性腺激素,促进卵巢合成释放较多的雌激素,从而促进排卵。综合上述分析,此过程由神经一体液共同调节。
【详解】A、过程①抑制Kp神经元1活动,会引起膜内负电位增大,A正确;
B、过程②能促进下丘脑的释放GnRH,促进垂体合成并释放促性腺激素,促进卵巢合成释放较多的雌激素,B正确;
C、激素的运输是不定向的,C错误;
D、雌激素属于脂质,其受体位于Kp神经元1和Kp神经元2的细胞膜内,D错误。
故选CD。
三、综合题
21.人体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会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常见临床表现为尿量大减且高度浓缩,体内水潴留,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水肿,低钠血症等。
(1)人体内的水平衡是通过______调节方式实现的。抗利尿激素在该调节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
(2)血浆渗透压和血钠是低钠血症最重要的化验指标,二者的变化经常是一致的,其原因是______。给低钠血症患者静脉注射5%高渗盐水进行治疗的目的是______。
(3)V2R阻断药是一种利尿药,经检测,患者服药后体内的抗利尿激素水平并未下降,则推测V2R可能是通过______而发挥利尿作用的。
【答案】(1) 神经—体液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2) 钠离子对于维持血浆渗透压具有重要作用 升高血浆渗透压,促进组织液中的水分吸收回血浆
(3)阻断抗利尿激素与其受体的结合
【分析】当人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会受到刺激。这个刺激一方面传至大脑皮层,通过产生渴觉来直接调节水的摄入量;另一方面促使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了尿量的排出,保留了体内的水分,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趋向于恢复正常。
【详解】(1)人体内水平衡的调节:饮水不足时,下丘脑、垂体接受神经系统的调控分泌或释放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通过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吸收,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因此,水平衡调节存在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
(2)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l-,在细胞外液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占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所以血浆渗透压和血钠是低钠血症的变化经常是一致的。低钠血症患者,其血浆渗透压低于组织液,组织液渗透吸水,造成组织水肿。人体生理盐水是0.9%的NaCl溶液,注射5%高渗盐水,能升高血浆渗透压,促进组织液中水回渗到血浆,减少组织水肿。
(3)抗利尿激素能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其对水的吸收,从而减少尿量,V2R阻断药是一种利尿药,患者服药后体内的抗利尿激素水平并未下降,则推测V2R可能是通过阻断抗利尿激素与相应受体结合而发挥利尿作用的。
22.研究表明,位于新冠病毒表面S蛋白上的受体结合结构域(RBD)能够与人细胞表面受体ACE2结合,介导病毒入侵宿主细胞。
(1)新冠病毒突破第一道防线进入人体后,首先被______细胞摄取、处理,然后呈递给______细胞。受到两个信号刺激的B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______细胞。
(2)我国科研团队以RBD为靶位点,初步开发了多种抗新冠病毒抗体药物,并利用SPR法检测抗体的中和作用(中和作用指抗体与病毒结合,并阻止病毒吸附、感染细胞的效应)。图1是SPR法检测抗体中和作用的过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方案分别是:
对照组:将纯化的新冠病毒RBD固定于传感器芯片,在缓冲液中加入纯化的ACE2,流过传感器,通过接收器检测ACE2与RBD的相对结合量。
实验组:将纯化的新冠病毒RBD固定于传感器芯片,在缓冲液中加入______,流过传感器,待结合稳定后在缓冲液中加入______,流过传感器,通过接收器检测ACE2与RBD的相对结合量,其结果如图2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可知,______的作用效果最佳。
(3)一个抗原分子上可能存在一个或多个能被特异性抗体识别的位点,因而在治疗新冠肺炎时,联合使用不同的抗体可发挥更强的效果,原因可能是______。
【答案】(1) 抗原呈递 辅助性T 浆
(2) 待测抗体 纯化的ACE2 抗体2
(3)不同抗体识别RBD的位点不同,与新冠病毒结合的几率更大
【分析】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离不开辅助性T细胞的辅助,可见辅助性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起着关键的作用。靠体液免疫中产生的抗体,能消灭细胞外液中的病原体;而侵入细胞内的病原体,要靠细胞免疫将靶细胞裂解,使病原体失去藏身之所,此时体液免疫就又能发挥作用了。可见,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巧妙配合、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对机体稳态的调节。
在人体所有细胞膜的表面,都有多种不同的蛋白质,其中包括作为分子标签来起作用的一组蛋白质。它们就像身份标志,能被自身的免疫细胞所识别。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也带有各自的身份标签,当它们侵入人体后,能被免疫细胞识别出来。免疫细胞是靠细胞表面的受体来辨认它们的。
【详解】(1)新冠病毒突破第一道防线进入人体,会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
(2)由题意可知,新冠病毒RBD是靶分子,能与人细胞表面受体ACE2结合,若开发的抗新冠病毒抗体药物与新冠病毒RBD结合,就能抑制RBD与ACE2结合,从而达到抑制病毒感染细胞的效果。所以 ,结合题干中关于对照组的描述,可知实验组的方案为:将纯化的新冠病毒RBD固定于传感器芯片,在缓冲液中加入抗新冠病毒抗体药物,流过传感器,在缓冲液中加入纯化的ACE2,流过传感器,检测ACE2与RBD的相对结合量。结合量越低表明待测抗体的效果越好,结合图2数据可知,加入抗体2的实验组中,ACE2与RBD的相对结合量显著低于其它组,所以抗体2的作用效果最佳。
(3)联合使用不同的抗体能结合抗原分子上的不同位点,大大增加抗体药物与新冠病毒结合的概率,从而降低病毒感染细胞的风险。
23.GLP-1主要是由人体肠道中的L细胞分泌的多肽类激素,极易被体内的DPP-4酶降解,目前主要作为Ⅱ型糖尿病药物作用的靶点。人体肠道分泌GLP-1的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
(1)GLP-1分泌后,能够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除图示中的途径外,还能促进______。
(2)GLP-1分泌后还能通过促进肝脏分泌FGF21激素抑制______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由图可知,与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具有协同作用的物质有______。
(3)研究人员开发的新一代降糖药索马鲁肽是GLP-1的类似物,患者每周注射一次,可使血糖水平大幅改善。索马鲁肽与GLP-1的作用效果相同,且作用时间更持久,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答案】(1)血糖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
(2) 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FGF21
(3)索马鲁肽可被GLP—1靶细胞的受体识别,人体内没有降解索马鲁肽的酶
【分析】GLP-1可增强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同时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详解】(1) 图示显示胰岛素能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除此之外,胰岛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
(2)GLP-1分泌后促进肝脏分泌激素FGF21进而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胰岛素和FGF21都能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二者表现为协同作用。
(3)索马鲁肽是GLP-1的类似物,结构相似,说明索马鲁肽可被GLP—1靶细胞的受体识别;人体内的激素起作用后被灭活,而不能长久发挥作用,索马鲁肽作用时间更持久,因为人体内没有降解索马鲁肽的酶。
24.科研人员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生长素(IAA)以及脱落酸(ABA)处理休眠的青稞种子,种子的发芽率如下图。
(1)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广泛存在,大多集中在______的部位,通过促进______从而促进植物生长。
(2)已知赤霉素有游离态和结合态两种形式,其中仅有游离态具有生理活性,二者可以相互转化。青稞种子萌发过程中游离态赤霉素的含量会______,其来源一部分为种子新合成的赤霉素,另一部分为______。
(3)据图分析可知,ABA在青稞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起______作用。据实验结果可推测,GA3和IAA在对青稞种子萌发的作用上可能存在______关系,若要证明二者的关系,需要增设______的实验组。
(4)青稞种子中同时存在着多种植物激素,影响其萌发的不是某种激素的绝对含量,而是______。
【答案】(1) 生长旺盛 细胞伸长
(2) 升高 结合态赤霉素转化为游离态赤霉素
(3) 抑制 协同 同时用GA3和IAA处理
(4)不同激素的相对含量
【分析】由图可知,种子萌发过程中GA3和IAA的含量升高,说明二者对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而激素ABA的含量下降,说明ABA抑制种子的萌发。
【详解】(1)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从而促进细胞生长,故生长素大多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2)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而游离态的赤霉素才具有生理活性,故萌发过程中游离态的赤霉素含量会升高,一部分为种子新合成的赤霉素,另一部分为结合态赤霉素转化为游离态赤霉素。
(3)种子萌发的过程中ABA下降,说明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起抑制作用。在种子萌发过程中GA3和IAA含量都增高,说明二者都能促进种子萌发,具有协同关系,若要证明二者关系需增加一组同时用GA3和IAA处理的种子,若萌发率比单独施用更高,可说明具有协同作用。
(4)决定器官生长、发育的往往不是激素的绝对含量,而是不同激素的相对含量。
25.针灸治疗疾病的机理之一是通过刺激身体特定的穴位远程调节机体功能。低强度电针刺激小鼠后肢的“足三里”穴位,会激活一组Prkr2感觉神经元,进而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轴,使肾上腺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等物质,在细菌脂多糖(LPS)引起的炎症反应中发挥抗炎作用(如下图)。LPS是一种细菌毒素,当其进入血液后,会刺激巨噬细胞释放TNF-a(肿瘤坏死因子)、IL-6(白细胞介素-6)等炎症因子,引起炎症反应。
(1)低强度电针刺激小鼠后肢的“足三里”穴位会引起相应反射活动,图中所示反射弧的效应器是______。
(2)兴奋在迷走神经与肾上腺连接形成的突触结构处的传递的特点是______,原因是______。
(3)用同等强度的电针刺激小鼠腹部的天枢穴,并没有引起相同的全身抗炎反应,原因可能是______。
(4)研究发现,PrKr2感觉神经元在上述“针灸抗炎”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为证明这一结论,请利用正常小鼠和PrKr2缺失小鼠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加以验证(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______。
【答案】(1)迷走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肾上腺
(2) 单向传递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3)腹部不存在迷走神经—肾上腺轴抗炎通路的PrKr2感觉神经元
(4)给正常小鼠和PrKr2缺失小鼠注射LPS后,再分别用低强度电针刺激两组小鼠的“足三里”穴位,检测两组小鼠血清中TNF-a和IL-6的含量(或观察两组小鼠的抗炎症反应)
【分析】1、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2、据图可知,低强度电针刺激小鼠后肢穴位“足三里”可以激活迷走神经一肾上腺抗炎通路机理是:在电针刺激“足三里”位置时,会激活一组Prkr2感觉神经元,其延伸出去的突起部分可以将后肢的感觉信息通过脊髓传向大脑的特定区域,通过迷走神经作用到肾上腺,肾上腺细胞分泌的去甲肾上腺素具有抗炎作用,导致针灸抗炎。
【详解】(1)图中所示反射弧的效应器是迷走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肾上腺。
(2)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3)Prkr2感觉神经元主要存在于四肢节段,电针刺激位于小鼠腹部的天枢穴,可能激活的是介导迷走神经肾,腹部不存在迷走神经—肾上腺轴抗炎通路的PrKr2感觉神经元,因此没有引起相同的全身抗炎反应。
(4)本实验验证PrKr2感觉神经元在上述“针灸抗炎”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自变量为是否具有 Prkr2神经元(可以一组破坏Prkr2神经元一组不破坏),因变量为是否出现抗炎症反应,其他无关变量要相同且适宜。因此实验思路为:给正常小鼠和PrKr2缺失小鼠注射LPS后,再分别用低强度电针刺激两组小鼠的“足三里”穴位,检测两组小鼠血清中TNF-a和IL-6的含量(或观察两组小鼠的抗炎症反应)。
【点睛】本题考查兴奋的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成份(mml/L)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①
③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④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②
10
140
2.5
10.35
25
—
47
名称
作用机理
泼尼松
降低毛细血管壁和细胞膜的通透性,抑制组织胺的形成与释放
胸腺素
促进T细胞分化、成熟,增强T细胞免疫功能
环孢素
阻断T细胞进入S期,减少细胞因子的产生
胸腺五肽
促进低下的免疫功能恢复正常的同时又使异常过高的免疫状态得到抑制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日照市校际联考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日照市校际联考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三模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三模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日照市国开中学高一2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日照市国开中学高一2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