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4.1 不等式教案及反思
展开教学难点:不等式解集的表示方法
四.教法分析:
本课采用启发诱导、实例探究、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揭示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这种教学方法以“生动探索”为基础,先“引导发现”,后“讲评点拨”,让学生在克服困难与障碍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力、想像力和思维力,再加上多媒体的运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五.学法分析:类比已经学过的方程知识,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甄别,从而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与解集的意义.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课
图片展示:通过实例创设情境,从“等”过渡到“不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一) 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1、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用“<”或“>”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用“≠”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也是不等式。总结学过的不等号。
2、下列式子中哪些是不等式?
(1)a+b=b+a (2)-3>-5 (3)x≠l
(4)x十3>6 (5) 2m< n (6)2x-3
上述不等式中,有些不含未知数,有些含有未知数.我们把那些类似于一元一次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3、列不等式,找准不等关系的恰当符号
类比一元一次方程,引导学生总结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并继续用类比法引导学生对不等式的解与解集的探究
(三)新知探索--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自学过程)
探究2:不等式的解及其解集
结合课本9.1.1不等式及其解集内容,完成下面的知识探究
(一)认识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 1.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集.
下列哪些数值是不等式x+3﹥6的解?那些不是?
-4, 0, 1, 2, 3, 3.2, 4.8, 8, 12 .
你还能找出这个不等式的其他解吗?这个不等式有多少个解?
2. 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解的全体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1)不等式x-1>0解集是 ,不等式x-4<0的解集是 .
(2)x<0时,不等式x< 3 一定成立.能说不等式x< 3的解集是x<0吗?为什么?
3. 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二)将下列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典例1.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环节精心设计导学案程序,知识拓展不错,充分将不等式的解,解集,解不等式有效区分,把重难点简单化,并促使其主动归纳。期间教师在学生中查看,方便及时掌握学情,发现个性及共性问题,使教学更贴近学情。提高课堂的调控,同时这一环节更好的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三)小组合作探究
1, 不等式的解与不等式的解集是一样的么?
2, 不等式的解与解不等式是一样的么?
3, 导学提纲上的内容
【设计意图】学生讨论热烈,课堂学习气氛浓郁,以生教生,有效互动。
(四)画龙点睛(PPT)
问题1.要使汽车在12:00以前驶过A地,你认为车速应该为多少呢?
问题2.车速可以是每小时85千米吗?每小时82千米呢?每小时75.1千米呢?每小时74千米呢?
问题3.我们曾经学过“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方程的解”,我们也可以把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刚才同学们所说的这些数,哪些是不等式 > 50的解?
问题4,数中哪些是不等式 > 50的解:
76,73,79,80,74. 9,75.1,90,60
你能找出这个不等式其他的解吗?它到底有多少个解?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讨论后得出:当x > 75时,不等式 > 50成立;当x < 75 或x=75时,不等式 > 50不成立。这就是说,任何一个大于75的数都是不等式 > 50的解,这样的解有无数个。因此,x > 75表示了能使不等式 > 50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我们把它叫做不等式 > 50的解的集合,简称解集.这个解集还可以用数轴来表示(教师示范表示方法).回到前面的问题,要使汽车在12:00以前驶过A地,车速必须大于每小时75千米。
一般地,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的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设计意图】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意识、有计划、有条理地设计一些引人入胜的问题,可让学生始终处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新知识,分散了难点.
(五)课堂练习---黑色挑战(PPT)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突破不等式的解与解集的区别,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这一难点,进一步体验类比与数形结合思想,提高思维能力.
(六)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 归纳总结,回顾整节课内容,查漏补缺。
(七)分层作业
【设计意图】分层作业,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第1题“必做题”是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第2题“选做题”是为学有余力同学设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中重要突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不等式与方程一样,都是反映客观事物变化规律及其关系的模型.在教学中,类比已经学过的方程知识,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从而得出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与解集的意义.
教学过程也是学生的认知过程,只有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本课采用启发诱导、实例探究、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揭示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通过类比方法,在整体上把握知识,发展辩证思维能力,通过从事观察、猜测、验证、交流等活动,提高学习学习的兴趣,体会不等式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有效地数学模型。不等式的解集的表示方法也是关键,教学中本人采用了探索、交流的方法,学生掌握效果很好。这种教学方法以“生动探索”为基础,先“引导发现”,后“讲评点拨”,让学生在克服困难与障碍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力、想像力和思维力,学生配合的很好,都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跟随着老师的思路逐步了解、探索、发现新的知识,并很好的加以应用,再加上多媒体的运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不足之处: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不仅应当经常的问学生“为什么”,而更因该努力促进学生由“被动状态”向相应的“自觉状态”转变,也即由被动的去回答老师关于“为什么”的问题而发展为经常的向自己提出“为什么”。而这一转化过程的引导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究和探讨。
再多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尽可能的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体现知识来源于实际,服务于实际。
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册4.1 不等式教案: 这是一份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册4.1 不等式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册4.3 不等式的解集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册4.3 不等式的解集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册4.3 不等式的解集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册4.3 不等式的解集教案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