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调研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宣城市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调研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1 ml·L-1×1 L=0, 水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宣城市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高二化学试题
考生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清楚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区域。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Ⅱ卷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i-59 Ag-108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下列措施中不利于实现漫画中提到的“碳中和”目标的是
A. 大力提倡植树造林
B. 向燃煤中添加碳酸钙
C. 借助光伏、风电、核电等技术发电
D. 利用光驱动合成生物学,将二氧化碳合理转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吸收CO2,能实现碳中和,A不符合题意;
B.燃煤中添加CaCO3,可实现燃煤脱硫,减少SO2排放,但会增加CO2的排放,不利于碳中和,B符合题意;
C.采用光伏、风电、核电等新能源,可减少传统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CO2的排放,能实现碳中和,C不符合题意;
D.将CO2转化,符合碳中和要求,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B。
2. 化学在生活、生产、科技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共享单车利用太阳能电池完成卫星定位,有利于节能环保
B. 溶液呈碱性,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 将氯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可制得漂白粉
D. 75%的酒精和生理盐水均可用于餐具消毒以杀灭新型冠状病毒
【答案】A
【解析】
【详解】A.太阳能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同时共享单车的使用,减少能源的利用,则有利于节能环保,故A正确;
B.碳酸钠碱性太强,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B错误;
C.澄清石灰水中溶质Ca(OH)2浓度较低,用氯气与石灰乳反应制备漂白粉,故C错误;
D.生理盐水主要成分是NaCl,对新冠病毒无效,不能有效杀灭新型冠状病毒,故D错误;
故选:A。
3. 下列反应中,既属于离子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是放热反应的是
A. 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B. 甲烷的完全燃烧
C. 锌与稀盐酸的反应
D. 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的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化合价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甲烷的完全燃烧不属于离子反应,故B错误;
C.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属于离子反应,Zn和H元素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是放热反应,故C正确;
D.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4. 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
B. 一定条件下,和反应可生成个分子
C. 常温下,的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的数目为
D. 常温常压下,和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氮原子数为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水溶液中n(CH3COOH)+n(CH3COO-)=0.1 mol·L-1×1 L=0.1 mol,CH3COOH和CH3COO-中含氧原子:0.1 mol×2=0.2 mol ,另外,水中也含氧原子,故氧原子数大于,A错误;
B.一定条件下, N2与H2反应为可逆反应,1 mol N2与3 molH2可生成NH3的数目小于2NA,B错误;
C.25℃时,1 L pH=13的Ba(OH)2溶液中c(H+)=,Ba(OH)2溶液中H+完全来源于水,故由水电离产生的H+为10-13 mol/L,则由水电离产生的OH-也为10-13 mol/L,对应物质的量=10-13 mol,C错误;
D.N2O4的最简式是NO2,所以23 g 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相当于23 g NO2,即0.5 mol NO2,则N原子的物质的量是0.5 mol,即0.5NA,D正确;
故答案选D。
5.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的溶液中:、、、
B. 能溶解的溶液中:、、、
C. 无色溶液中:、、、
D. 的溶液中:、、、
【答案】D
【解析】
【详解】A.的溶液呈中性,而发生水解反应溶液呈酸性,不能共存,故A错误;
B.能溶解的溶液呈酸性或强碱性,H+、之间发生反应,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 无色溶液中不会存在,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的溶液呈酸性,各种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D正确;
故选:D。
6. 下列有关电解质及电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稀释醋酸溶液时,所有离子的浓度均减小
B. 氯气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气是电解质
C. 醋酸溶液的导电性不一定比盐酸弱
D. 水中加入酸、碱或盐都一定会抑制水的电离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稀释酸溶液,溶液中酸电离产生的所有离子的浓度均减小,但水电离出的离子浓度增大,选项A错误;
B.氯气是非金属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选项B错误;
C.导电能力强弱与离子浓度大小有关,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关,选项C正确;
D.水中加入酸、碱会抑制水的电离,但若加入弱碱盐或弱酸盐可能会促进水的电离,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7. 下列有关实验装置及实验设计或现象正确的是
A
B
C
D
装置
实验
测定分解反应速率
探究温度对反应平衡的影响
探究与水反应的热效应
探究、对分解速率的影响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气体易从长颈漏斗逸出,且没有秒表来记录反应时间,不能测定H2O2分解反应的速率,故A错误;
B.已知中NO2为红棕色气体,根据颜色的变化可知平衡移动的方向,以此可确定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故B正确;
C.钠与水反应为放热反应,应是U型右边的红墨水液面上升,故C错误;
D.该探究实验中共有浓度、和催化剂2个变量,不能探究、对分解速率的影响,应保证浓度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8. 足量的锌粉与稀硫酸反应,为了加快反应速率且增大生成的量,下列措施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滴加少量的稀硝酸 B. 滴加几滴硫酸铜溶液
C. 滴加少量稀硫酸 D. 滴加少量醋酸钠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A.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故A不符合题意;
B.滴加几滴硫酸铜溶液,部分Zn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单质,形成锌-铜-硫酸原电池,能加快生成氢气的速率,但不会改变氢气的量,故B不符合题意;
C.滴加少量稀硫酸,增大了硫酸浓度和用量,既加快了反应速率也增加氢气的量,故C符合题意;
D.滴加少量醋酸钠与氢离子结合成醋酸分子,降低了氢离子浓度,使反应速率减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 水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关于水的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水的分解和水的汽化过程中焓变均大于0
B. 水的电离和电解过程均需要通电才能实现
C. 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一定等于
D. 升高温度,水的电离程度和均增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水的分解和水的汽化过程都是吸热过程,焓变均大于0,故A正确;
B.电离是指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例如溶于某些溶剂、加热熔化等),电离成可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不需要通电,电解过程需要通电,故B错误;
C.常温下,纯水电离出的c(H+)=,而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Kw值增大,c(H+)>,故C错误;
D.水的电离是吸热的过程,升高温度使水的离子积增大,氢离子浓度增大,pH减小,故D错误;
故选:A。
10. 某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建立化学平衡:,改变下列条件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A.压缩容器体积
B.通入
C.使用(正)催化剂
D.升高温度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压缩容器体积各物质的浓度均增大,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正反应速率增大的程度大于逆反应速率,故A错误;
B.通入增大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瞬间增大,逆反应速率瞬间不变,平衡正向移动,故B正确;
C.使用(正)催化剂能同等程度的增大正逆反应速率,故C正确;
D.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逆反应速率增大的程度大于正反应速率增大的程度,平衡逆向移动,故D正确;
故选:A。
11. 对于反应,下列分别表示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则反应速率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A. ②>③>④>① B. ③>①=④>② C. ③>④>①=② D. ①>④>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比较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应转化成同一物质的速率进行比较,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进行转换,以A的速率为标准,
①对应的;
②对应的;
③
④
可知反应速率的由快到慢的顺序为:③>①=④>②;
故选:B。
12. 下列与金属腐蚀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图a中铁制品主要发生吸氧腐蚀
B. 图b开关置于N处时,金属铁的腐蚀速率比置于M时更小
C. 图c为外加直流电源保护法,钢闸门应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
D. 图d燃气灶的中心部位容易生锈,主要是高温下铁发生电化学腐蚀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铁制品由Fe和C等组成,海水是中性介质,构成原电池,发生吸氧腐蚀,故A正确;
B.开关置于N处时,Zn的活泼性比Fe强,Fe做正极被保护,置于M时,Fe比Cu活泼,Fe做负极失电子生成Fe2+,则金属铁的腐蚀速率比置于M时更小,故B正确;
C.电解池中,阴极材料被保护,钢闸门应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做阴极可以获得保护,故C正确;
D.燃气灶的中心部位容易生锈,主要是高温下铁发生化学腐蚀,不是电化学腐蚀,故D错误;
故选:D。
13. 化学家研究催化剂催化丙烷脱氢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由图可知催化大致经过阶段Ⅰ(吸附)、反应Ⅱ(断裂第1个键)、反应Ⅲ(断裂第2个键)
B. 反应Ⅱ活化能最大,是催化丙烷脱氢的决速步
C. 在催化下反应生成时,放出的热量为
D. 若该催化反应在绝热容器中按照先发生Ⅰ,后发生Ⅱ,再发生Ⅲ,则完成反应Ⅱ后,不需要再加热就能发生反应Ⅲ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阶段Ⅰ产物为pt4...C3H8,该过程为吸附,反应Ⅱ产物为pt4-(H C3H7),此时断裂第1个C-H键,反应Ⅲ产物pt4-(2H C3H7),此时断裂第2个C-H键,故A正确;
B.由图可知,反应Ⅱ活化能最大,则反应Ⅱ是Pt4催化丙烷脱氢的快速阶段,故B正确;
C.由图可知1个 C3H8(g)在Pt4(s)催化下反应生成1个C3H6(g)和1个H2(g)]时,放出的热量为0.95eV,则1mol C3H8(g)在Pt4(s)催化下反应生成1mol[C3H6(g)+H2(g)]时,放出的热量为0.95NAeV,故C错误;
D.若该催化反应在绝热容器中按照先发生I,后发生Ⅱ,再发生Ⅲ,由于反应Ⅰ和反应Ⅱ均为放热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使体系温度升高,达到反应Ⅲ所需的活化能,因此这些能量足以使反应Ⅲ发生,所以完成反应Ⅱ后,不需要再加热就能发生反应Ⅲ,故D正确;
故选:C。
14. 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储氢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状态,测得氢气压强为2 MP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低温条件有利于该反应正向自发,利于储氢
B. 升高温度,v逆增大,v正减小,平衡逆向移动
C. 缩小容器的容积,平衡正向移动,重新达到平衡时H2的浓度减小
D. 向密闭容器中充入氢气,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A.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有助于H2转化为LaNi5H6固体的形成,因此利用储氢,A正确;
B.升高温度,v逆增大,v正也增大,由于温度对吸热反应影响更大,所以v逆增大的倍数大于v正增大的倍数,化学平衡向吸热的逆向移动,B错误;
C.缩小容器的容积,平衡正向移动,由于温度不变,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不变,化学平衡常数K=不变,所以重新达到平衡时H2的浓度应该与原来相同,C错误;
D.向密闭容器中充入氢气,化学平衡正向移动,但由于温度不变,化学平衡常数就不变,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15. 用如图所示装置及试剂进行铁的电化学腐蚀实验探究,测定三颈烧瓶中压强随时间变化关系以及溶解氧(DO)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溶解氧随着溶液酸性减弱而增大
B. 时,发生析氢腐蚀而不发生吸氧腐蚀
C. 整个过程中,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D. 时,既发生吸氧腐蚀又发生析氢腐蚀
【答案】D
【解析】
【分析】Fe在酸性环境下会发生析氢腐蚀,产生氢气,会导致锥形瓶内压强增大;若介质的酸性很弱或呈中性,并且有氧气参与,此时Fe就会发生吸氧腐蚀,吸收氧气,会导致锥形瓶内压强减小,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由图可知,随着pH增大即溶液酸性减弱,溶解氧(DO)减小,故A错误;
B.由图可知,pH=2.0时,锥形瓶内的溶解氧减少,说明有消耗氧气的吸氧腐蚀发生,同时锥形瓶内的气压增大,说明有产生氢气的析氢腐蚀发生,故B错误;
C.锥形瓶中的Fe粉和C粉构成了原电池,Fe粉作为原电池的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故C错误;
D.若pH=4.0时只发生吸氧腐蚀,那么锥形瓶内的压强会有下降;而图中pH=4.0时,锥形瓶内的压强几乎不变,说明除了吸氧腐蚀,Fe粉还发生了析氢腐蚀,消耗氧气的同时也产生了氢气,因此锥形瓶内压强几乎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16. 用溶液滴定溶液,溶液和温度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整个滴定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和都逐渐增大
B. 时,溶液中存在
C. 的电离常数
D. 第一反应终点可选用紫色石蕊溶液作为指示剂
【答案】B
【解析】
【分析】用NaOH溶液滴定H2A溶液,=1时即X点,溶质为NaHA,=2时即Z点,溶质为Na2A;
【详解】A.酸或碱抑制水的电离,能水解的盐类促进水的电离,随着NaOH溶液加入,逐渐生成能水解的盐类,当NaOH溶液过量,又抑制水的电离,则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水的电离是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增大,由图中温度曲线可知温度先增大后减小,则Kw也是先增大后减小,故A错误;
B.时,溶质为等量的NaHA和Na2A混合物,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①,电荷守恒:②,联立①②两式可得,故B正确;
C.由图知pH=9.7时,的电离常数,故C错误;
D.由图知第一反应终点时溶液pH”、“>,溶液与足量的溶液反应生成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19. Ⅰ.利用绿色钙源蛋壳(主要成分为)制备葡萄糖酸钙晶体(相对分子质量为448),并用酸性溶液间接滴定法对其纯度进行测定,假设其它成份不与溶液反应,步骤如下。
①称取产品置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及适量稀盐酸溶解;
②加入足量溶液,用氨水调节为4~5,生成白色沉淀,过滤、用乙醇洗涤;
③将②中洗涤后所得的固体溶于稀硫酸中,用标准溶液滴定,消耗标准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中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_______;用乙醇洗涤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和利于干燥。
(2)用离子方程式表示酸性标准溶液滴定待测液的反应原理_______。
(3)根据以上实验数据,测得产品中葡萄糖酸钙晶体的纯度为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Ⅱ.利用吸收烟气中的过程包括:的分解、的吸收与的生成,以及的氧化。
(4)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吸收反应为,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
A. 气体的总压强不再随时间变化
B. 气体的密度不再随时间变化
C. 单位时间内断裂与生成键数相等
D. 气体的分压不再随时间变化
(5)的氧化涉及如下反应:
①
②
③
_______(用、表示)。
【答案】(1) ①. ②. 减小溶解损耗
(2) (3)89.6 (4)BD
(5)
【解析】
【分析】步骤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aCl2,步骤②中钙离子和草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步骤③溶于稀硫酸生成CaSO4和H2C2O4,用标准溶液滴定H2C2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小问1详解】
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aCl2,步骤②中钙离子和草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用乙醇洗涤沉淀的原因是减小溶解损耗;
【小问2详解】
溶于稀硫酸生成CaSO4和H2C2O4,用标准溶液滴定H2C2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小问3详解】
由滴定原理:,n(H2C2O4)=2.5n()=2.5××=mol,n(H2C2O4)= n(Ca2+)=mol,m()=nM=mol×448g/mol=0.5376g,产品中葡萄糖酸钙晶体的纯度为;
【小问4详解】
A.该反应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气体的总压强始终不变,故A错误;
B.该反应混合气体的质量是变量,容器体积不变,则反应过程中气体的密度发生改变,当气体的密度不再随时间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正确;
C.单位时间内断裂H-S与生成H-O键数相等,只说明v正(H2S)=v正(H2O),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
D.随着反应进行,气体的分压发生改变,当其不再随时间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正确;
故答案为:BD;
【小问5详解】
根据盖斯定律:2×②-2×①得③,则△H3=。
20. 三氧化二镍()常用于制造高能电池。以金属镍废料(含、、等杂质)生产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中元素化合价为_______,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_______。
(2)为加快酸浸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其他条件不变,在不同温度下对含镍废料进行酸浸,镍浸出率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酸浸的最佳温度与时间为_______(选填“a、b、c、d”中的一个标号)。
(3)“氧化”时加入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4)“过滤”中加入的目的是将、变为、沉淀除去,已知常温下,、的溶度积分别为、。两种沉淀共存时,溶液中_______。
(5)被“氧化”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6)用含镍26.55%的金属镍废料经过上述工艺制得固体,镍的回收率为_______%(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1) ①. ②. 玻璃棒
(2) ①. 粉碎矿石、升温、适当增大酸的浓度、搅拌等 ②. c
(3) (4)0.5
(5) (6)88.89
【解析】
【分析】镍废料中加入盐酸酸浸,然后发生一系列转化后得到Ni2O3,则Ni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Ni2+,Fe、Ca、Mg和稀盐酸分别反应生成Fe2+、Ca2+、Mg2+,则酸浸后的溶液中含有Ni2+、Cl-、Fe2+、Ca2+、Mg2+、H+,加入H2O2氧化Fe2+为Fe3+,加入Na2CO3溶液调节溶液的pH,使Fe3+全部沉淀,过滤得到的滤渣A为Fe(OH)3,过滤后的滤液中加入NH4F,Ca2+生成CaF2沉淀,Mg2+生成MgF2沉淀,则滤渣B为CaF2、MgF2;再向滤液中加入Na2CO3溶液进行沉镍,生成NiCO3,滤液C中含有Na+、CO、NH、F-、Cl-等,过滤后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NiCO3溶解生成CO2和NiCl2,向溶液中加入NaClO、NaOH得到Ni2O3,NaClO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aCl;过滤后得到Ni2O3;
【小问1详解】
中O为-2价,元素化合价为+3,过滤操作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
【小问2详解】
为加快酸浸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有:粉碎矿石、升温、适当增大酸的浓度、搅拌等,Ni的浸出率越高、温度越低且时间越短越好,根据图知,由图可知酸浸的最佳温度与时间分别为70℃、120min,镍浸出率较大,故答案为:c;
【小问3详解】
“氧化”时加入氧化Fe2+为Fe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两种沉淀共存时,溶液中;
【小问5详解】
“氧化”生成Ni2O3时,NaClO被还原生成NaCl,反应方程式为;
【小问6详解】
m(Ni)=100kg×26.55%=26.55kg,Ni2O3固体中m(Ni)=33.2kg×≈23.60kg,Ni的回收率=。
21. 甲醇和乙醇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将转化为甲醇和乙醇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方法之一。
(1)利用焦炉煤气制取甲醇的主要反应原理为
则该反应的_______。
(2)完全燃烧甲醇放出的热量,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某小组采用催化加氢制甲醇来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恒温恒容条件下,向4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和,发生反应,起始压强为,后反应达平衡,此时,则:
①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
②该反应达到平衡时的平衡常数_______(列出计算式即可)。(为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物质的量分数)
(4)某兴趣小组同学以甲醇燃料电池为电源研究有关电化学的问题。
①乙池中,B极的电极名称为_______极,甲池中,通入氧气一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②丙池中,通电前C、D两电极的质量相同,通电一段时间后,若两极的质量相差,则理论上甲池中消耗的体积为_______(标准状况下)。
【答案】(1)
(2)
(3) ①. 40 ②. ③.
(4) ①. 阴 ②. ③. 224
【解析】
【小问1详解】
该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419-510=-91kJ/mol;
【小问2详解】
甲醇物质的量,则1mol甲醇放出的热量,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①平衡时,在4L容器中,列三段式:,转化率为,;
②恒温恒容条件下,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起始压强为,则,平衡时总压强为,平衡时的平衡常数;
【小问4详解】
①甲池为原电池,燃料甲醇在负极发生失电子,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则乙池为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装置,B为阴极,甲池正极上氧气得电子,电极反应式为;
②设电路中转移电子为x,丙池中阳极反应式为Ag-e-=Ag+,阴极反应式为Ag++e-=Ag,开始时两极的质量相等,电解一段时间后两极的质量相差,则108x+108x=,解得x=0.04mol,原电池中正极反应为2H2O-4e-=O2↑+4H+,根据电子守恒可知,n(O2)=n(e-)=0.01mol,标准状况下V(O2)=nVm=0.01mol×22.4L/mol=0.224L=224mL。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调研测试化学试题,文件包含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化学试卷pdf、YU宣城高二化学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宣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Fe-56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