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前模拟(六)(共2份)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潍坊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前模拟(六)(共2份),文件包含高二上学期期末考前模拟六·解析版docx、高二上学期期末考前模拟六·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前模拟(六)·解析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1~5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的近期发展是建立在大量数据的信息技术应用之上,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个人信息的合理使用问题,因此对于隐私应该有明确且可操作的定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让侵犯个人隐私更为便利,因此相关法律和标准应该为个人隐私提供更强有力的保护。已有的对隐私信息的管制包括对使用者未明示同意的收集,以及使用者明示同意条件下的个人信息收集两种类型的处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原有的管制框架带来了新的挑战,原因是使用者所同意的个人信息收集范围不再有确定的界限。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很容易推导出公民不愿意泄露的隐私,例如从公共数据中推导出私人信息,从个人信息中推导出和个人有关的其他人员信息。这类信息超出了最初个人同意披露的个人信息范围。
(摘编自《人工智能标准化白皮书2018》)
材料二: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界限逐渐模糊,个人隐私权也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保护隐私和信息安全就成为当前工程师重要的伦理责任。
大数据的应用会侵犯人类隐私。近年来,关于数据泄露的报道时有发生,如2018年3月脸书5000万用户的个人信息被英国剑桥分析公司窃取;谷歌为美国国防部开发的“专家项目”,“点击”任何建筑物、车辆、人群等,就能查看与之相关的一切信息。此外,政府、企业、医院对医疗健康大数据的不当使用,都可能导致个人的健康信息被泄露。在大数据面前,人类几乎没有隐私可言,正如美国作家塔克尔在其《赤裸裸的未来》中描述的那样:“我们生活在一个‘超级透明’的世界,我们泄露出去的海量信息无处不在。”由此促使人们对大数据的思考走向深入,如谁拥有大数据的所有权、使用权?由谁来负责大数据的监管以保证其被合理合法使用?
物联网会使个人随时处在智能设备的监控之下。射频识别技术是物联网的重要技术之一,通过射频识别技术,所有带有电子标签的物品如衣服等均可能随时随地不受控制地被扫描、定位和追踪,这势必会导致个人隐私被侵犯。不远的未来,万物互联将会走进现实,所有的人与物都将无一例外地卷入万物互联之中,类似智能手表的穿戴设备是将人接入网络的入口。通过各种穿戴设备,个人信息将会实现实时自动上传,并被收集、存储和使用。一旦使用不当,人类的隐私问题必将更加凸显。
如何保护人类的隐私不受侵犯?我国不久前出台的《网络安全法》明确提出的“谁收集、谁负责”的原则,对于隐私保护虽然具有一定意义,但要将这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更需智能时代的工程师担负起保护隐私的伦理责任,并在关于数据的收集、使用、存储以及监督等环节中尽力做到:收集要授权,使用需分级,存储应保护,追责当有力。具体来说,数据收集应该征得用户的同意和授权;所有数据需按照隐私程度进行分级,设置不同级别数据的使用权限:数据存储应受到严格的技术保护:如出现不当使用,应追查责任源头并严肃追责。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智能技术在挑战人类隐私的同时也可以起到积极的防护作用。智能时代的工程师要充分发挥智能技术的正面作用,如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跟踪网络异常行为,快速检测恶意软件,防止诈骗和黑客入侵,提升网络安全防御水平,从而使人类隐私得到有效保护。
(摘编自邱德胜《智能时代工程师的伦理责任》)
材料三:
2012年,美国的塔吉特公司对顾客的消费数据进行采集分析,通过对海量女性顾客购买商品品类和数量的数据挖掘,构建了“怀孕预测指数”。该案例一方面展示了大数据营销的强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举一动都会“泄露”自己不愿为他人所知的信息。事实摆在眼前:在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的私密信息无法被隐瞒。
也许有人会说,即便在人工智能时代无法隐藏任何私密信息,但个人依然应当具备保守私密信息的权利,即“隐私权”。但本文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必须也应该放弃部分隐私权,理由主要有以下两点:
首先,隐私权受到保护的基本前提是不能影响到公众或他人利益。在人工智能时代,个人信息被合法采集,分析的目的在于全面地掌握人类活动的群体特征,最终所产生的成果不仅将造福于每个社会成员,其中一些甚至关乎国家利益和全人类的命运。随着人工智能所产生的信息成果不断应用于社会民生的方方面面,全社会最终将不能允许任何个人完全保守自己的私密信息。因为保守私密信息的范围和程度很难取得全民的共识,一旦掌握不好,必然导致技术进步的停滞甚至倒退,有损于全人类的共同福祉。
其次,从公平的角度而言,任何个人也不应保有不公开自己信息的权利。信息化社会中的每一个自然人都必须既是信息的提供者,也是信息的使用者。等价交换双向、对等的特性是最基本的契约精神所在。不愿公开信息的人,自然也不能获得由信息带来的便利。
(摘编自施国强《人工智能时代对隐私问题的新思考》)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工智能语境下政府部门收集和使用公民个人信息更加便利,但使用不当会伴随着潜在的危害。
B. 智能技术具有两面性,既有对人类隐私造成巨大威胁的负面作用,又有保护人类隐私的正面作用。
C. 三则材料都涉及了隐私容易泄露的问题,材料二还对如何保护人类隐私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D. 材料三认为人工智能时代必须也应该放弃部分隐私权,这与材料二论述的隐私保护问题相矛盾。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问题有:遗漏或添加信息、时空交错、偷换概念、张冠李戴、逻辑出错等。
D项,“材料三认为人工智能时代必须也应该放弃部分隐私权,这与材料二论述的隐私保护问题相矛盾”错误。二者并不矛盾,前者“材料三认为人工智能时代必须也应该放弃部分隐私权” 是从信息化的实用角度而言,后者“隐私保护问题”属于信息化过程中带来的弊端,大数据时代需要个人信息以便惠及大众发挥人工智能的便捷、高效作用,只要使用过程中趋利避害,就可以保护隐私,规避问题,所以二者并不矛盾。故选D。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智能时代即使数据所有者不公开个人的所有信息,也不能确保个人的隐私受到完全保护。
B. 既然人工智能时代人类在大数据面前几乎没有隐私可言,那么我们没必要保护自己的信息。
C. 如果人们不穿戴智能设备,个人信息就不会上传至大数据库,这就能从根本上避免隐私泄露。
D. 智能时代的工程师自觉担负起保护人类隐私的伦理责任,就不会出现个人隐私被泄露的问题。
【答案】 A
【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括分析能力。做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观点或态度;然后对照选项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细致比对后判断正误即可。常见错误点和设题类型做到心中有数,表述不一致的未必就是错的,一定要深入细致分析比较,灵活理解变通思考。总之要静下心来耐心地仔细地推敲和琢磨。
A项,“智能时代即使数据所有者不公开个人的所有信息,也不能确保个人的隐私受到完全保护”符合文意。原文材料三第一段说 “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举一动都会‘泄露’自己不愿为他人所知的信息。事实摆在眼前:在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的私密信息无法被隐瞒”,可见这个时代谁也不能确保隐私收到完全保护。A项表述正确。
B项,“既然人工智能时代人类在大数据面前几乎没有隐私可言,那么我们没必要保护自己的信息”,错误。原文信息说“如何保护人类的隐私不受侵犯?我国不久前出台的《网络安全法》”“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智能技术在挑战人类隐私的同时也可以起到积极的防护作用。智能时代的工程师要充分发挥智能技术的正面作用,……提升网络安全防御水平,从而使人类隐私得到有效保护”“但个人依然应当具备保守私密信息的权利,即‘隐私权’”。可见我们依然有必要保护自己的信息。
C项,“如果人们不穿戴智能设备,个人信息就不会上传至大数据库,这就能从根本上避免隐私泄露”错误。原文信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举一动都会‘泄露’自己不愿为他人所知的信息。事实摆在眼前:在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的私密信息无法被隐瞒”,可见选项表述绝对。
D项,“智能时代的工程师自觉担负起保护人类隐私的伦理责任,就不会出现个人隐私被泄露的问题”错误。选项表述绝对,智能时代的工程师自觉担负起保护人类隐私的伦理责任,但也不能确保隐私安全,因为“在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的私密信息无法被隐瞒”。故选A。
3.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A. “相关政策、法律和标准应直接规制对数据的收集和使用,而不能仅仅征得数据所有者的同意。”
B. “人工智能时代,对信息成果的应用是每位公民的权利,但是否使用这项权利,应由当事人决定。”
C. “个人信息与隐私在覆盖范围上存在重叠,公开的个人信息在于合理利用,而隐私在于为所有者掌控。
D. “正如改革开放的提出一样,打开窗户必然放进苍蝇,但不能因为拒绝苍蝇而不敢改革,放弃隐私权也是这个道理,危险、弊端肯定有,但为了个人和公众利益,不能因小失大,何况放弃不一定意味着失去,可能会因此收获更多。”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对相关材料中的论点和选项所给论据的理解分析能力。既考查对文中观点的提取筛选整合概括能力,又考查了对所给论据是否能够佐证观点的分析判断能力。具体而言题干要求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要做好此题首先是回归材料找主要观点,即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必须也应该放弃部分隐私权。然后看选项信息是否与这个主要观点对应,而且是可以作为论据起支撑作用。
A项,“相关政策、法律和标准应直接规制对数据的收集和使用,而不能仅仅征得数据所有者的同意”,属于材料二的信息“数据收集应该征得用户的同意和授权;所有数据需按照隐私程度进行分级,设置不同级别数据的使用权限:数据存储应受到严格的技术保护:如出现不当使用,应追查责任源头并严肃追责”,可见强调的是如何保护隐私权,不能论证材料三中应该部分放弃隐私权的观点。
B项,“人工智能时代,对信息成果的应用是每位公民的权利,但是否使用这项权利,应由当事人决定”,也是对隐私的尊重,属于材料二的内容,不能论证材料三的观点。
C项,“个人信息与隐私在覆盖范围上存在重叠,公开的个人信息在于合理利用,而隐私在于为所有者掌控”中“而隐私在于为所有者掌控”,不属于材料三“部分放弃隐私权”的内涵。
D项,“正如改革开放的提出一样,打开窗户必然放进苍蝇,但不能因为拒绝苍蝇而不敢改革,放弃隐私权也是这个道理,危险、弊端肯定有,但为了个人和公众利益,不能因小失大,何况放弃不一定意味着失去,可能会因此收获更多”,通过类比、比喻等论证强调放弃隐私权的重要性,可见能作为材料三的论据。故选D。
4. 材料二和材料三论述的侧重点各是什么?
【答案】材料二的侧重点为:在智能化时代隐私权受到挑战,大数据和物联网让隐私问题更加凸显,提出应该让工程师使用智能技术保护人类隐私。材料三的侧重点为:提出为了公众或他人利益,应该大公无私地部分放弃隐私权。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次,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题干为:材料二和材料三论述的侧重点各是什么?
材料二的中心内容是:先总说个人隐私权受到挑战,保护隐私和信息安全是伦理责任。然后分别从大数据的应用会侵犯人类隐私的角度论证“谁拥有大数据的所有权、使用权?由谁来负责大数据的监管以保证其被合理合法使用?”以及物联网会使个人随时处在智能设备的监控之下一旦使用不当,人类的隐私问题必将更加凸显。最后提出“如何保护人类的隐私不受侵犯?”“智能时代的工程师要充分发挥智能技术的正面作用,如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跟踪网络异常行为,快速检测恶意软件,防止诈骗和黑客入侵,提升网络安全防御水平,从而使人类隐私得到有效保护。”可见材料二的侧重点为:在智能化的时代隐私权受到挑战,大数据和物联网让隐私问题更加凸显,提出应该让工程师使用智能技术保护人类隐私。
材料三的中心内容为: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必须也应该放弃部分隐私权,理由主要有以下两点:首先,隐私权受到保护的基本前提是不能影响到公众或他人利益。其次,从公平的角度而言,任何个人也不应保有不公开自己信息的权利。可见侧重点为:提出为了公众利益应该部分放弃隐私权。
5.智能时代,人类面临种种隐私泄露的威胁,我们应该如何防范?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1)从个人而言应该具有自我防护意识,不要随意泄露个人信息;
(2) 从国家层面而言,应该加强对公民隐私的保护措施,制定并颁布一些安全有效的法律法规,防患未然;
(3)从智能技术而言,在大数据、物联网的智能时代更需工程师担负起保护隐私的伦理责任,通过一些科技手段努力提升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水平。
【详解】
本题考查提取、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方法有(1)整体阅读语言材料。把握语言材料的内容要点,即明确文中透露的信息点。(2)根据题干要求,对照语言材料进行搜索阅读,查找与题干相对应的信息源,辩别真伪,筛选所需信息。(3)在阅读的过程中理清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思路,将文章前后进行比照、勾连,归纳出文章大意。这是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操作过程。整体感知的直接体现就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概括准确是整体感知正确的表现,是深入解读的基础。整体感知的环节,对以往“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面面俱到”“肢解式的模式分析”是一次革命,也是“学生主体地位”理念的贯彻与落实。本题题干为“智能时代对人类隐私产生威胁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1)科技发展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让侵犯个人隐私更为便利;随着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界限逐渐模糊,个人隐私权也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前工程师保护隐私权的意识和伦理责任还不是很强。更需智能时代的工程师担负起保护隐私的伦理责任,并在关于数据的收集、使用、存储以及监督等环节中尽力做到:收集要授杈,使用需分级,存储应保护,追责当有力。具体来说,数据收集应该征得用户的同意和授权;所有数据需按照隐私程度进行分级,设置不同级别数据的使用权限:数据存储应受到严格的技术保护:如出现不当使用,应追查责任源头并严肃追责。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智能技术在挑战人类隐私的同时也可以起到积极的防护作用。智能时代的工程师要充分发挥智能技术的正面作用,如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跟踪网络异常行为,快速检测恶意软件,防止诈骗和黑客入侵,提升网络安全防御水平,从而使人类隐私得到有效保护。
(2)国家层面:相关法律和标准缺乏强有力的保护。我国不久前出台的《网络安全法》明确提出的“谁收集、谁负责”的原则,对于隐私保护虽然具有一定意义,但要将这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更需智能时代的工程师担负起保护隐私的伦理责任,并在关于数据的收集、使用、存储以及监督等环节中尽力做到:收集要授杈,使用需分级,存储应保护,追责当有力。具体来说,数据收集应该征得用户的同意和授权;所有数据需按照隐私程度进行分级,设置不同级别数据的使用权限:数据存储应受到严格的技术保护:如出现不当使用,应追查责任源头并严肃追责。
(3)个人方面:2012年,美国的塔吉特公司对顾客的消费数据进行采集分析,通过对海量女性顾客购买商品品类和数量的数据挖掘,构建了“怀孕预测指数”。该案例一方面展示了大数据营销的强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举一动都会“泄露”自己不愿为他人所知的信息。事实摆在眼前:在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的私密信息无法被隐瞒。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哨 雁
相裕亭
“大雁来了!”
有人这样惊呼,就有人放下手中的活计,仰望天空。瞬间,可见成群的大雁,如同一串串小蝌蚪似的,打遥远的天边,排成排、扯成行,或组合成各种好看的线形,一路“嗝儿,嘎儿”地鸣叫着飞翔。
“一只,两只,三只……”读过两三年书本的孩子们,还会挺着脖颈,报出那群大雁的数量。若是几个孩子一起数,自然就会有数得不对的一方,相互间发生争执,想去重数,雁群却飞远了。
其间,也有雁群在空中盘旋几圈后,随之乱了队形,前呼后拥地落下来寻找食物吃呢。
秋天,盐河口的滩涂上,水洼儿浅了,鱼虾却肥美了,加之与海岸相接的麦田地,一片连着一片,一直连到远处的村庄。那些远道而来的大雁们,从空中俯视到此处翠盈盈的麦苗和银光闪闪的水泡子,便饥不择食地落下来。大雁们喜食滩涂上的跳跳鱼和小沙蟹。时而,雁群还会聚集在汪塘里追逐嬉戏,等它们在水中吃腻了鱼虾,便想去岸边的麦田地里啄食爽口的麦苗儿。而盐河边的捉雁人,偏偏就选在这个时候,对雁群下手了。
他们在堤岸边的豁口处下丝扣、设陷阱、埋伏铁夹子,专等大雁们步入麦田时,绊住它们的双脚,或“扑棱”一声,将它们跌进陷阱里。这些招数,都是专业捉雁人惯用的手法。而盐河边的孩子们用线绳和渔钩,也能捉到大雁。孩子们选择生命力较强的沙光鱼、小泥鳅为诱饵。一旦那带钩的诱饵,被馋嘴的大雁啄食到,再想挣脱,就很难了。
但是,莫大的麦田、漫长的海岸线,谁能知道雁落何处?所以,孩子们下套捉雁,十之八九,空欢喜一场。
而盐区的钱家就不同了。
钱家,世代捉雁。钱家人懂雁语、识雁路,不但能准确地估算出雁群着陆的地点,还能引诱雁群朝着他们指定的地方落下来,奇吧!
说来,也很简单。大雁们惧怕人类,但它不害怕动物。雁群在空中飞翔时,俯瞰到下面沟湾、河畔里有牛羊,就认为那里是它们赖以生存的地方。因为,雁群从北方茫茫的草原来,它们曾经与草原上的野生动物共同生活过。所以,此番看到家养的牛、羊,误认为又找到了它昔日的伙伴,相继落下来,不知不觉间,便落入了捉雁人的圈套。
早年,钱家人捉雁,就是利用牛羊引路的法子,去引诱雁群着陆。但是,那样的捉雁效果并不是太好。因为,大雁们生性胆小,它们奔着牛羊落下时,并不是落到牛羊跟前,总是要与牛呀、羊的,保持着一段距离。由此,钱家人即使把雁群从天空中引诱下来,也很难让雁群落到他们下套的地方。
晚清时,钱家人跟西方传教士学会了以“雁”引雁的招数。他们把先前捉到的大雁做成标本,放在海滩上或四野空旷的麦田地里。空中的大雁,看到此处有同伴觅食,就认为是安全的栖息场所,盘旋着落下来时,往往会与“假雁”靠得很近。由此,钱家人捉雁的概率大有提高。他们设套、下网、支翻板,紧挨着“假雁”,即可奏效。
这一年,钱家人捉到一只脖颈修长的白色大雁。现在想来,那是只白天鹅。
盐区人所说的大雁,泛指迁徙中的所有大鸟。尤其是盐区的孩童们,他们分不清迁徙的鸟儿都叫什么名儿,只要是比家燕大的鸟儿,统称为大雁。其实,就大雁本身,也有好多品种。比如灰头雁、斑头雁、豆雁、雪雁、白额雁、宽嘴雁、细嘴雁等等。
钱家人用翻板,捉到那只白天鹅,可谓皮毛未损。
钱家人喜出望外,当即用线绳捆住它的双脚和翅膀,并用一根细细的柳条,穿进它的鼻孔,上下缠绕,扎牢,以防它气急败坏,啄伤人。钱家人想把那只活体的白天鹅,送到盐区的大户人家,卖个好价钱。
当晚往回走时,他们把它与那只“假雁”混装到一个笼子里。原认为那只被缚住翅膀、捆住腿脚、扎紧嘴巴的白天鹅,无技可施。岂料,半夜到家,掀开笼子一看,那只气愤至极的白天鹅,竟然把它被缚的双脚踩踏到那只“假雁”的翅膀上,将自己的修长的脖颈,死死地缠绕到那只“假雁”的脖子上,与“假雁”绞颈而亡。
见此情景,捉雁几十年的钱家老太爷,顿时慌了神!他扳开那只白天鹅的脖颈,轻叹一声,说:“这是只哨雁!”
钱老太爷说,它相当于两军作战时的侦察兵、先头部队,它的任务就是扫清前进路上的障碍。所以,它在被捆住翅膀与双脚、扎住鼻口的情况下,仍然不忘自己的职责,奋起还击,与那只“假雁”同归于尽。
钱老太爷料定,后面一定有雁群(天鹅群)跟来。
果然,第二天,大批的白天鹅打盐区上空飞过。但,无一只落下来。
原因是,当天被“假雁”迷惑的,不是一只白天鹅,而是两只,一对儿。钱家人只捉到其中一只母天鹅,另一只公天鹅,看到它的伴侣落入陷阱,盘旋在此,昼夜悲鸣,不时地提醒着后面的雁群,此处险恶,不可着陆。
此后,盐河边的大片滩涂上,尽管还有雁群落下,但大都是灰头雁、斑头雁之类普通的雁群。像白天鹅,那一空中精灵,在盐区就此绝迹了!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大雁在空中盘旋飞舞,排成了各种各样的队形,它们对人类有着高度的警惕,但是并不排斥其他动物。
B.秋天盐河口的滩涂上,鱼虾肥美,饥饿的大雁们闯进入们的生活领地,由于捕雁人的存在,危险随之而来。
C.哨雁及其伴侣以死抗争,提醒同伴这一情节将动物身上的灵性与光辉淋漓尽致展现出来,呼唤人们呵护生灵。
D.文章在不动声色的描述中批判了人们的残忍,同时也向人们昭示:唯有放下杀戮,人与动物才会和谐相处。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哨雁及其伴侣以死抗争”表述错误,哨雁的伴侣并未以死抗争;另外被捕获的那只哨雁没有机会提醒同伴。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项是(3分)
A.小说开门见山,展示雁群盘旋飞舞的画面,既照应了题目,又引出了下文相关的故事情节。
B.小说将一般捕雁人的捉雁手法与钱家人的捉雁手法做对比,只是为了说明后者捕雁技艺更高超。
C.钱老太爷诱捕哨雁的过程就是—场人与雁的暗斗,双方的暗战增加了作品的传奇色彩。
D.文中哨雁与“假雁”绞颈而亡,这一情节将全文推向了高潮,哨雁的形象跃然纸上。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分析和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只是为了说明后者捕雁技艺更高超”分析不全面,还为了突出以钱家人为代表的捕雁人的残忍并不动声色地加以批判。
8.文中世代捉雁的钱家诱捕大雁的方法与别人有何不同?(4分)
【答案】①了解大雁的习性:钱家人懂雁语、识雁路,能估算出雁群着陆的地点,并让它们在指定地点落下。
②利用牛羊引路:利用大雁对牛羊的信任,去引诱雕群着陆。
③学习西方技术:钱家人跟西方传教士学会了以“雁”引雁的招数。(每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
【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小说情节信息的能力。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
9.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宕开一笔,用大量的篇幅描写盐区的自然环境?(6分)
【答案】①环境上:交代大雁生长的客观自然环境,这里美丽富饶,是动物们理想的栖息地。
②情节上:不直接安排以钱家人为代表的捕雁人出场,使行文舒缓有致。
③主题上:呼吁人们珍爱自然界中的生灵,呵护自然。(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详解】本题考查鉴赏小说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环境描写作用的客題思路:①环境本身(交待……时间,交待……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元和九年,(吴)元济以其士叛,逸掠陈、汝之间。冬,纵兵临寿春,屠马塘,走其守令狐通,焚霍丘。淮南郡邑大骇,民人卷席而居。上闻之怒,谪其守。明年春,诏执金吾李将军驰传出守之。既至,收其坏卒,聚寿春城。使人劳井闾,而市货耕桑之业始复,民人莫知复为战矣。
八月乙巳,夜引兵南出霍丘百四十里,又折而西四十里,营于万胜冈,筑新城。初,将军(裴)度曰:“吾士卒萍合之众也,易散而难役。吾以筑垒令之,必苦难。使寇闻之,必袭吾。”乃召诸将谓曰:“吾旦夕望气,其状有寇,谨备之。”令诸军分营连居,环回之间,十有余里,各视营之所向,宜为数堵之垣,以御暴矢耳。诸将数奇将军言,归而亟晓其卒,故所命立就。将军与监军使出周视之还至武宁大称筑者之能劳以酒帛语宠其将。又令曰:“山泽之地,其土瘠漓。今时方秋,浸潦用事,谓众之功难为也。顾其垣今日而周,明日而坏。吾为诸君惜之。诚能致其厚,则土藏气色,脉力相辅,虽霖潦不为患矣。”筑者皆悦,复争为厚。及竟,将军监军使出视之,复劳曰:“嗟乎!诸君之能,众士之功也。既周且厚,始为其垣,今则城矣。”因自吟曰:“城乎城乎,使其增数仞而饰之,寇虽蚩尤,宁敢犯我乎!”遂归。诸将相谓曰:“乃者,将军之词得无意其高也?吾党亦丑其卑矣!”复增其筑,于是新城遂具。明日,寇果来,望见皆愕然。因至新城傍,俱张喉高言,指城上曰:“为我曹敬谢将军。”讫,辞而去,诸将尽伏。十一月戊辰,将军将卒万余,西渡涧渠上史蔟冈与贼阵。自平明至日中,进退相延不得合。及日侧,将军乃谋曰:“彼必乘暮伺吾还兵,击我必矣。”于是引兵急攻寇,寇延退数里。
(节选自唐沈亚之《新城录》①)
【注】①《新城录》:记录唐将裴度平定吴元济之乱时,在寿春之南霍丘万胜冈筑城、御敌与平叛的经过。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将军与监军使出/周视之还/至武宁/大称筑者之能劳/以酒帛语/宠其将
B 将军与监军使出/周视之还/至武宁/大称筑者之能/劳以酒帛/语宠其将
C. 将军与监军使出/周视之/还至武宁/大称筑者之能劳/以酒帛语/宠其将
D. 将军与监军使出/周视之/还至武宁/大称筑者之能/劳以酒帛/语宠其将
【答案】 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裴将军与监军使出来,仔细察看修筑的墙。回到武宁,极力称赞修筑者的才能,用酒和布帛慰劳他们,言语间很是宠爱那些将领。
“视”作谓语,“周”作“视”的状语,“之”作“视”的宾语,“周视之”为动宾结构,其后断开,排除AB;
“劳以酒帛”为状语后置句,“劳”作谓语,“以酒帛”为后置状语,故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
故选D。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驰传,古代驿站用四匹中等马拉的车,文中指驾着传驿的马车快速奔驰。
B. 乙巳,“乙”属天干,“巳”属地支,干支结合以记年月日,此处记日。
C. 望气,可指远望动静或气势;这里指为进行秘密活动者守望,观察动静。
D. 蚩尤,与黄帝、炎帝合称为“中华三祖”,因骁勇善战被尊为“战神”。
【答案】 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望气,可指远望动静或气势;这里指为进行秘密活动者守望,观察动静”错误。望气,中国古代方士的一种占候术,望云气以测吉凶征兆。故选C。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朝廷面对叛乱,有效应对。吴元济叛乱,沿途烧杀抢掠,百姓流离失所,皇帝怒贬败逃的守官令狐通,让李将军出京镇守,百姓农商生活得以恢复。
B. 裴度审时度势,未雨绸缪。他深知军队初建,纪律性差,于是下令诸军分营镇守,彼此牵制;为弥补布防缺漏,让士兵修建围墙以防敌军弓箭突袭。
C. 裴度善笼人心,受到拥戴。他对筑城将士采取言语褒奖、物质犒劳等措施,士兵们自觉地按其要求对围墙增高加厚,新城落成,连敌人也惊叹佩服。
D. 裴度精于谋略,积极作为。他亲率万余将卒,从天刚亮到中午一直与贼对峙;预料贼寇必在傍晚己方撤兵时进攻,于是带兵主动出击,击退了敌人。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信息的能力。
B.“彼此牵制”错。结合“令诸军分营连居,环回之间,十有余里,各视营之所向,宜为数堵之垣”可知,这是为修筑城墙做准备。故选B。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将数奇将军言,归而亟晓其卒,故所命立就。
(2)将军之词得无意其高也?吾党亦丑其卑矣!
【答案】(1)诸位将领多次对将军的话感到神奇,回去就立刻告诉自己的士卒,因此将军命令的事情很快就完成了。
(2)将军的言词恐怕是想使围墙高大吧?我们也觉得低矮不好啊!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奇”,对……感到神奇;“亟”,立刻;“晓”,告诉;“就”,完成。
(2)“得无”,恐怕;“丑”,觉得不好;“卑”,低矮。
14. 修筑新城,困难重重,裴度却能顺利完成,请结合选文探究其成功的原因。请分条作答
【答案】①巧用心理暗示,营造危机氛围,强化忧患意识;
②及时肯定所做,运用激励措施,激发士兵热情;
③因势利导,有序推进,步步为营,逐步完善。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
结合“召诸将谓曰:‘吾旦夕望气,其状有寇,谨备之。’令诸军分营连居,环回之间,十有余里,各视营之所向,宜为数堵之垣,以御暴矢耳”概括为:巧用心理暗示,营造危机氛围,强化忧患意识。
结合“大称筑者之能,劳以酒帛……诸君之能,众士之功也。既周且厚”概括为:及时肯定所做,运用激励措施,激发士兵热情;
结合“吾为诸君惜之。诚能致其厚,则土藏气色,脉力相辅,虽霖潦不为患……使其增数仞而饰之,寇虽蚩尤,宁敢犯我乎”概括为:因势利导,有序推进,步步为营,逐步完善。
参考译文:
元和九年,(吴)元济率领部下发动叛乱,窜到陈州、汝州之间进行掠夺。冬天,领兵到了寿春,屠城马塘,使那里的太守令狐通败逃,又焚烧霍丘。淮南郡邑很是惊惧,百姓卷席逃难。皇上听闻大怒,贬谪了太守。第二年春天,下诏让执金吾李将军快马出去镇守。到达之后,收拢那些受伤的士卒,聚在寿春城。派人慰问百姓,于是经商、种地、养蚕等职业又都开始恢复了,百姓不再知道会有战争。
八月乙巳日,将军连夜领兵向南走出霍丘一百四十里,又折而向西四十里,在万胜冈扎营,修筑新城。一开始,将军(裴)度说:“我们的士卒就是乌合之众啊,容易散去而难以役使。我若以修筑堡垒来命令他们,一定会认为是灾难而感到苦痛。如果贼寇听说了,一定会来袭击我们。”于是召来诸将对他们说:“我早晚观天象,其状貌是有贼寇的样子,要谨慎地防备他们。”于是命令诸军分开营地挨着驻扎,绵延开去,有十几里地,各个检视扎营的方向,他认为应该修筑若干围墙,来抵御贼寇弓箭突袭。诸位将领多次对将军的话感到神奇,回去就立刻告诉自己的士卒,因此将军命令的事情很快就完成了。裴将军与监军使出来仔细察看溴修筑的墙。回到武宁,极力称赞修筑者的才能,用酒和布帛慰劳他们,言语间很是宠爱那些将领。又下令说:“山泽之间的土地贫瘠硗薄。现在正是秋天,多次下雨所积之水会影响筑好的墙,可以说众人的功业很难守住。只是这围墙今日筑好,第二天可能就坏掉。我为你们感到可惜啊。若是真能加厚,则土里贮藏了凝聚力,土的脉力互相辅助,即使再有大雨也不会为患了。”筑墙的人都很高兴,又争着加厚。等到结束,将军和监军使出来检视,又慰劳他们说:“啊!这是诸位的本事啊,是众多士卒的功劳。既牢固又厚实,开始筑的是墙,现今则成了城了。”于是自己吟到:“城啊城啊,如果再增加数仞并装备好,即使是像蚩尤那样的贼寇,哪里敢侵犯我们呢!”于是回去了。诸将互相说:“先前,将军的言词恐怕是想使围墙高大吧?我们也觉得低矮不好啊!”于是又增加高度,于是新城就建成了。第二日,贼寇果然来了,望见新城都很惊讶。于是到了新城脚下,都张开喉砻高声喊,指着城上说:“替我们向将军表达歉意。”说完,辞别离开,诸将都很佩服。十一月戊辰日,将军率领士卒一万多人,西渡涧渠到史蔟冈与贼寇对阵。从天明到日中,两军进退之间一直延续,没有停止。等待日头偏西,将军于是谋划说:“他们一定会乘着暮色等着我们撤回的时候袭击我们”,于是领兵急速攻打贼寇,贼寇连续撤退几里。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江城子.前瞻马耳九仙山①
苏轼
前瞻马耳九仙山,碧连天,晚云间。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
小溪鸥鹭静联拳②,去翩翩,点轻烟。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莫忘使君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
【注】①这首词作于苏轼在密州已生活了两年之后离官别任之时,此时作者已近四十岁。密州有马耳山、九仙山、超然台。②联拳:群聚的样子。杜甫《漫成一绝》中有“沙头宿鹭联拳静”一句。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前三句虚写山色,词人回忆起碧山与天相连,晚云悠闲地飘荡的美好风光。
B.上片中间两句写词人站在城上高高的超然台上,有超然之感,是由景所生之情。
C .“今夜里,月婵娟”二句是虚拟之景,想象月入中天的美景,借景抒发词人情感。
D .下片开头化用杜甫诗句,描写了小溪上鸥鹭静静地蜷缩的情态,典雅而有诗意。
【答案】A
【详解】A项,“上片前三句虚写山色,词人回忆起碧山与天相连”解读有误,结合本词,应该是“实写”和“看到”。
16.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对密州的留恋之情。借写密州风光、超然台美景和登临之际的超然之感,表达对密州的留恋之情。②人世沧桑之感。“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饱含了词人对前半生的凄凉感慨,又有时光飞逝之感。③希望故友不忘旧人。下片最后三句在虚拟之景中添入对故人的嘱托,希望故友不忘旧人。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卫灵公》中,子贡询问孔子有没有可以拿终身去实践的一个字,孔子告诉他是“恕”。接着孔子又对“恕”做了进一步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江花月夜》中描写“潮水连海,月亮升起”的动态景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的《将进酒》中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己所不欲 ②. 勿施于人 ③. 春江潮水连海平 ④. 海上明月共潮生
⑤. 天生我材必有用 ⑥. 千金散尽还复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己”“勿”“潮”“材”“复”。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有时听到别人说,他是多么苦读诗书,实在读不下去的时候,就用冷水浇头。生活中虽然确有这种读书人,( )。我所说的读书,不包括这种为功名或为其他神圣目的的苦读。我没有这种经历,何苦自找罪受呢?对读书来说,我是惬意、舒服、自由地享受人生。身心放松地进入读书的状态,阅读带来的是一种宁静和安详。读一本好书,就像乘上了一列远行的列车,眼望着新奇的风景,心情是那么舒畅;有时,又像是面对着一位陌生又亲切的朋友,听他讲那跌宕起伏的故事,心情久久难以平静。随着阅读的深入,有时辛酸,有时激愤,有时痛苦,有时快乐,有时我们就那么不知不觉地爱上了书中的人物,觉得她或他就是一个遥远的亲人,情不自禁地牵挂起这个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人物。就这样,亦真亦幻,似远似近,阅读为生活增添了别样的内容。我不知不觉地走进了自己情感的密林深处。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但我以为,那必定是苦读带来的,是为了目的而读
B. 那必定是为了什么而读,但我以为是目的带来的苦读
C. 但我以为,那必定是为了什么而读,是目的带来的苦读
D. 那必定是目的带来的苦读,是为了什么而读,但我以为
【答案】 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依据前文“生活中虽然确有这种读书人”可以推断后面接着应为转折性的句子,排除BD;依据后文“我所说的读书,不包括这种为功名或为其他神圣目的的苦读”可以推知,后文应该紧承前文“苦读”,排除A。故选C。
19.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B.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D.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答案】 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为比喻的修辞,作者将“内心”比喻为“密林”。
A.“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使用的是借代、互文的修辞,借代,明月之诗,窈窕之章都代指好的文章。明月、窈窕都泛指美好的事物;互文,明月之诗也是明月之章,窈窕之章也是明月之诗。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使用的是比喻的修辞,该句将堆积在枝头的白色雪花比喻成满树绽开了朵朵白色的梨花。
C.“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使用的是借代的修辞,诗句用“眉”代指琵琶女之首。
D.“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使用的夸张的修辞,“三重茅”被风刮掉来说明风之大。故选B。
20.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正确语句。
【答案】示例:对我来说,读书是惬意、舒服、自由的人生享受。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语病为结构混乱(主客倒置)。可改为:对我来说,读书是惬意、舒服、自由的人生享受。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21. 对下面句子的逻辑推理正确的一项是( )
例句:如果人真的是情感的动物,那么一旦受到外部环境的刺激,就应不加控制地将情感表达出来。
A. 如果人受到外部环境的刺激,会不加控制地将情感表达出来,就说明人是情感的动物。
B. 人如果不是情感的动物,那么在受到外部环境的刺激时,就会控制住自己的感情。
C. 如果人受到外部环境的刺激,能控制住自己的情感,就说明人不是情感的动物。
D. 只有情感的动物,一且受到外部环境的刺激时,才不加控制地将情感表达出来。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逻辑推理能力。
分析例句,这是一个假言推理,假设条件是“人真的是情感的动物”,那么人应该有的表现是“一旦受到外部环境的刺激,就应不加控制地将情感表达出来”,这个表现明显不符合生活的真实,因此得出的结论应是:人不是情感动物。
A.“人受到外部环境的刺激,会不加控制地将情感表达出来”,只是“人是情感动物”的一个表现,不能作为这一结论的充分条件,推理不正确;
B.“在受到外部环境的刺激时”“会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只是人的一种表现,从归纳法的角度看,事例不具备广泛代表性,不能由此得出“人不是情感动物”的结论。
D.“只有……才”说法过于绝对,推理不正确。故选C。
22. 有些高中生上学、放学仍由家长接送。针对这种现象,请拟写赞成者与质疑者的不同看法。要 求:赞成者需说出两点理由,使用陈述句;质疑者要针对赞成者的话表述,使用反问句。(6分) (不超过30个字)
赞成者说:
质疑者说:
【答案】赞成者说:由家长接送,既可节省孩子的学习时间,又能增进两代人的感情(或:保障孩子的人身安全)。质疑者说:难道孩子不需要适当放松吗?(难道孩子们学得还不够吗?)这怎么不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呢?(难道家长能保障孩子一辈子安全吗?)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谈观点、写评论的能力。
首先要读清题目要求,赞成的用陈述句,反对的用反问句。理由的列举关键是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即可。赞成者的话,可从节省时间、保障安全、增进亲情等方面考虑;质疑者的话,可与之一一对应,进行针对性的反驳,关键在于先做好赞成者观点,然后反对者才能针对反驳。
四、写作(60分)
23.根据要求完成写作。(60分)
学校拟举行一场以“快速发展变化的时代更应该读孔子”(正方)与“快速发展变化的时代更应该读老子”(反方)为辩题的辩论赛。假如你是其中一位辩手,请选择支持的一方,联系自身思考与感受,写一篇辩论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潍坊中学2022-2023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前模拟测试,共10页。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潍坊中学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前模拟测试(二),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35分),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潍坊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前模拟测试,文件包含山东省潍坊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前模拟测试答案docx、山东省潍坊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前模拟测试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