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4.认识星座教案
展开《认识星座》教学设计
一、教材处理
本节课是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4课。从本课开始,学生将开展对星座的学习和认识。本单元中涉及星座的教学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初步了解星座,第二部分建一个“星座”模型,第三部分利用星座找方向,第四部分认识夏季星空,第五部分利用活动观星盘观星。本课主要对前两部分开展教学。
教科书在探索板块中设计了“初步了解星座”和“建一个星座模型”这两个活动。在第一个活动中,教材主要是通过出示文字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星座,而这样的活动存在着问题:学生不明白为什么古人要提出星座的概念。因此我设计了“找星星”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古人认星时的过程,重演了星座产生的思维过程。在第二个活动中,教材呈现的“北斗七星”模型需要在纸板上打孔、挂线,这样的材料非常容易晃动,操作困难。因此我改进了实验材料,用竹签和泡沫球在泡沫班上建模,这样更加稳固和方便。建模活动也分为了两个次。第一次不提供任何资料和数据,大部分的学生会把北斗七星建在同一个平面上;第二次则是提供了北斗七星各星到地球的距离数据,再次组织学生建模。
本节课指向的核心概念是“宇宙中的地球”,指向的大概念是“参考系的转换”。地球在宇宙中是运动的,所以本节课在建模后,我还会组织学生在不同方位观察北斗七星模型,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观察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图像不同。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对星座已有一定的认识,并且还能说出一些星座的名称。但是对于星座的含义及特征,可能会知之甚少;对于星座的意义,学生也不清楚。
如何让学生完善星座的概念,将是本课的重要教学目标。学生在经历“找星星”活动之后,会初步理解星座的概念,能科学认识星座划分的意义;在经历两次建立北斗七星模型后,能客观真实地去认识和了解星座,建立起正确的有关星座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提高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产生探索星座和星空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一)科学观念:通过建模活动,认识到北斗七星是由远近不同的星星组成的;知道从不同角度观察星座看到的图像也不同。
(二)科学思维:通过制作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分析,从而认识宇宙中恒星之间的位置关系。
(三)探究实践:能用模型表达对北斗七星的认识,并依据相关资料对模型作出合理解释,进行基于证据的修正。
(四)态度责任:通过制作北斗七星模型的活动,培养观测星空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完善对星座的认识。
教学难点:观察模型并进行推理分析,认识宇宙中恒星之间的位置关系。
五、材料准备
为学生准备:泡沫球、泡沫板、底座、玻璃板、圆片贴、学习单。
六、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初步认识星座
1.游戏:找星星。组织学生重演古人认星的过程。
2.介绍星座的概念:人们把星星分成了群,划分成不同的区域,根据它们的形态想象成人、动物或者其他物体的形状,这些区域就称为星座。
3.出示大熊座,提问:
(1)大熊座上有几颗特别的星星,认识吗?
(2)为什么叫北斗七星?
(二)模型初建,思考距离关系
1.出示材料,组织学生建立北斗七星模型。
2.展示模型,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3.出示“两个篮球”视频,思考交流:北斗七星的分布还有其他可能吗?
(三)模型再建,完善星座概念
1.提供数据:北斗七星各星到地球的距离。
2.出示材料、建模过程和注意事项,学生再次建立模型。
3.交流:对北斗七星有什么新的认识?
(四)拓展延伸,不同角度观察
1.出示图片(北斗七星不同的样子),思考原因。
2.组织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北斗七星模型,交流发现。
3.出示视频,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索,并介绍观星软件。
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4.认识星座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4.认识星座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4.认识星座获奖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4.认识星座获奖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活动手册使用说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4.认识星座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4.认识星座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