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01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02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03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04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05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06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07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08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前预习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前预习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东周建立春秋开始,公元前476年,春秋结束,公元前475年,战国开始,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战国结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部春秋战国史,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部国家间战争史。在长达400多年的时间里,爆发了上千次国家间战争。所有的诸侯国和王国都反复卷入战争之中,现存的文献和文物记录了其中762次国家间战争。 ——王日华《春秋战国时期国家间战争相关性统计分析》
    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2、了解老子、孔子的学说。3、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
    注意:一般认为东周包含春秋与战国两个时期
    (一)政治之变—列国纷争
    1、春秋时期(因孔子所编《春秋》得名)(1)时间:(2)春秋五霸:(3)特点:2、战国时期(因刘向所编《战国策》得名)(1)时间:(2)战国七雄:(3)特点:
    BC770-BC476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相继)
    BC475-BC221
    齐、楚、秦、燕、赵、魏、韩(并存)
    西周: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也。 ——《公羊传· 桓公二年》
    郑伯不朝,王伐郑,卒大败,射王中肩。 ——《左传》
    齐大夫田桓废齐君而自立,呂齐亡。晋六卿中的韩、赵、魏三家分晋,晋亡。 ——司马迁《史记》
    春秋: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战国:大夫夺权,兼并频繁礼乐征伐自大夫出
    (二)民族之变—华夏认同
    两幅图在少数民族数量上有什么区别?
    华夏认同:唐朝孔颖达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连称本意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
    中原各国社会发展比较先进
    各民族交融,华夏族更加稳定分布更加广泛
    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1、农业的发展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
    (1)铁制农具开始使用(2)牛耕得到推广(3)水利灌溉工程大量修建
    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新兴地主、农民两大阶级
    贵族政治逐渐瓦解、封建制度逐渐建立
    (1)冶铁技术出现(2)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
    (1)货币流通广泛(2)中心城市涌现、工商业主财富雄厚
    春秋以来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推动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壮大起来,但政权仍然控制在旧贵族手中。 昔日相对封闭的小型社会逐步演变为大型复杂社会,要求建立更加严密的管理体制。兼并战争日益激烈的严峻形势,也要求各国实行君主集权,提高统治效率。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变法的背景(1)经济(2)政治(3)军事(4)思想
    铁犁牛耕生产力提高,井田制瓦解,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壮大
    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逐步瓦解
    争霸战争需要“富国强兵”
    法家学说成为推行变法的思想武器
    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
    3、商鞅变法(1)内容
    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
    加强对地方控制、稳定社会秩序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
    确立土地私有制,调动积极性,顺应小农经济发展,增加税赋收入
    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
    打击贵族特权、提高军队战斗力
    3、商鞅变法(1)内容:(2)性质:(3)特点:(4)影响:
    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听信谗言抓捕商鞅。商鞅在逃亡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理由是“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商鞅只得黯然离去,最后商鞅被车裂而死。
    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
    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
    ①积极: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②消极:刑法严酷、赋税沉重、加重人民剥削与压迫
    “百家”泛指数量多;“争鸣”指争论、争辩;春秋战国时期,众多学派就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问题进行争论
    学习聚焦: 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各家学派针对当时社会现实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纲要上·12页
    (1)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2)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3)阶级:士阶层崛起,并受到诸侯重用。(4)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
    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核心观念:①仁,关爱他人政治主张:②为政以德(民本); ③恢复周礼教育贡献:④有教无类、整理六经
    子曰:“仁者爱人。”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摘自《论语》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 —《荀子》
    世界观:①天地万物的本原是“道”哲学观:②天人合一,顺其自然(朴素唯物论) ③事物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对立 统一的矛盾(朴素辩证法)政治观:④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
    (3)阴阳家、墨家、法家
    认为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相生相胜”理论。
    提倡节俭,主张“兼爱”“非攻”,提出“尚贤”的政治主张,代表下层平民利益。
    以法治国,控制臣民,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提倡变法革新,代表新兴地主阶层利益。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这个时代留下的思想智慧,不仅像乳汁一样滋养了华夏民族,而且成为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 ——王磊《一个黄金时代的形成与终结》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
    (2)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基础。
    (3)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
    1.经济上铁犁牛耕促进生产力发展,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2.政治上(1)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和宗法制、礼乐制遭到破坏,奴隶主贵族逐步没落。(2)社会关系的变化,出现了新兴地主和自耕农等阶层(3)富国强兵的改革变法运动风起云涌,成为时代的潮流。3.军事上:诸侯之间兼并战争频繁,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4.思想上:私学兴起,学派众多,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5.民族关系上:在频繁往来和密切练习中,华夏族与周边族群以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为纽带而日趋融合。
    相关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授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授课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晋文公,齐桓公,吴王阖闾,楚庄王,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战国时期,礼乐征伐自大夫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备课课件ppt,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春秋与战国,华夏认同,经济发展,兴修水利,被开垦,工商业,变法运动,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奖励军功,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教案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教案配套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百家争鸣,孔子和老子,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