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导学案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导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从部落到国家,商和西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认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
2.知道禅让制、王位世表制,认识生产力发展与国家产生之间的关系。
3.知道甲骨文、青钢器具备的史料价值。
4.掌握内外服制度、分封制、宋法制、井田制、概括早期国家的特征。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 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
代表 和北京人 生产与生活 ;群居;
新石器时代:以磨制方法制作石器
(1)概况 | ||||
生产与生活 | 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 | |||
遗址分布 |
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奠定了 的发展基础 | |||
(2)代表 | ||||
时期 | 代表 | 分布 | 特征 | |
距今约 7000至 5000 年前 | 仰韶 文化 | 黄河中 游地区 | 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以 等为主要栽培作物 | |
大汶口 文化 | 黄河 下游 | ------- | ||
河姆渡 文化 | 长江 下游 | 居民种植 ,并且掌握了 养蚕缫丝技术 | ||
距今约 5000 年前 | 龙山 文化 | ------- |
a.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是 ,被称为“蛋壳陶”。 b.玉器精美,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 |
红山 文化 | 北方辽 河上游 | |||
良渚 文化 | 长江 下游 | |||
2.眨眨眼 动动脑:早期中国人类分布的基本特点?
既分散又集中,主要分布在江河流域。
3.中国原始社会概貌
(1)原始人群。
(2)母系氏族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生产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3)父系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
a.特征: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形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
b.趋向: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中出现了 他们通过战争不断争夺财富和权力,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
二、从部落到国家
部落与部落联盟一三皇五帝 | 概况 | (1)三皇时代神话色彩浓重 (2)五帝时代,尧实行 ;阶层分化也比较明显,有专家认为其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
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 | 建立 | (2)建立者:禹(1)时间:约 年 |
统治 | (1)制度:王位 (2)夏王:最高统治者 (3)机构: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 (4)方式:除对夏部族生活的地区实行直接统治外,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 部族进行间接统治 | |
灭亡 | 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 |
三、商和西周
1.政治
(1)商朝建立 时间 建立者
国家管理实行 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
(2)西周建立 时间 建立者
西周实行 和 制。
猜一猜,想一想
西周分封制哪些人可以得到周王的授封,周王为何实行分封,他的目的达到了吗?
- 经济与文化
经济 | 农业生 产工具 | 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青铜 农具极少。 |
手工业 | 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青 铜器种类繁多。 | |
土地 | 实行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周天子名义上占有全国的土地和臣民,土地不能随意买卖。 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 | |
文化 | 文字 | 是一种成熟的文字,主要是商 人刻写的占卜记录 |
检验新知
1.火眼金睛
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补充,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和矛盾。
中国原始社会的历史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
黄河下游的河姆渡文化的居民种植水稻,并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
2.穿越时空
如果有机会可以让你穿越到原始社会,你愿意吗?如果愿意,可以简单介绍一下你一天的生活状况吗?如果不愿意,可以说一下原因吗?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学案设计,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学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跟踪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学案,文件包含原创中华文明的起源pdf、原创从部落到国家pdf、原创商与西周pdf等3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