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宋代经济的发展寒假预习自测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382310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9.宋代经济的发展寒假预习自测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382310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9.宋代经济的发展寒假预习自测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382310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9.宋代经济的发展寒假预习自测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展开
这是一份9.宋代经济的发展寒假预习自测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20分)
1.(本题2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在中国古代货币发展过程中先后经历了几次重要的演变。下列演变开始于北宋的是
A.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演变B.由杂乱形状向统一货币演变
C.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演变D.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演变
2.(本题2分)《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城州桥夜市每天热闹非凡,买卖交易至凌晨。该材料反映了宋朝( )
A.已经出现了草市B.与少数民族边界贸易频繁
C.已经出现了夜市D.南方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商业都市
3.(本题2分)宋朝时,中央财政收入主要来自( )
A.东南地区B.东北地区C.西南地区D.西北地区
4.(本题2分)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以下三幅文物图片体现的共同主题是宋朝
A.绘画艺术高超B.科技领先世界
C.手工业技术先进D.商品经济发展
5.(本题2分)现在刷卡和刷手机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纸币仍然必不可少,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A.“交子”B.“圆形方孔钱”C.“五铢钱”D.“半两钱”
6.(本题2分)谚语能够反映一些历史现象,如“天下的租赋,江南居其十九”、“苏湖熟,天下足”、“苏常熟,天下足”。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
A.秦汉时期B.两晋时期C.隋唐时期D.两宋时期
7.(本题2分)某校举办以“宋代历史”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下面是小明同学准备的资料,从中可以看出他研究的主题是( )
A.宋代经济的繁荣B.发达的农业生产
C.精巧的手工技艺D.繁盛的商品贸易
8.(本题2分)据记载,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农业税占全国税赋总收入的30%.工商税占70%。南宋绍兴末年,政府仅对进口商品征收7%-10%的关税,但广州、泉州、两浙三个市舶司的关税收入就达200万贯。由此可知宋代
A.海外贸易到达范围广B.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发达
C.出现了大规模的商业城市D.农业生产落后
9.(本题2分)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到两宋时期,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
A.海河流城B.淮河流域C.长江以南D.珠江流域
10.(本题2分)据统计,西汉时期北方户口数占全国户口数的80.2%,南方户口数仅占19.8%。但到了北宋时期,南方户口数占全国户口数的62.9%,比北方户口数多了一倍。这一变化( )
A.缓解了南方人口压力B.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C.阻碍了民族交融D.有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
二、填空题(共10分)
11.(本题2分)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的标志是________;自此以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________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12.(本题2分)北宋时兴起的( )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13.(本题2分)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时兴起的____后来成为著名的瓷都。
14.(本题2分)唐朝时期,在农业方面,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______,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耕作效率。两宋时期,由越南传入的______,成熟早,抗旱力强。
15.(本题2分)宋朝设立________管理海外贸易。
三、判断题(共10分)
16.(本题2分)宋代商业繁荣超过前代,经营的时间不受限制,出现了草市。
17.(本题2分)《东京梦华录》记载:“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50余座……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这一现象说明了宋代城市商业的繁荣。
18.(本题2分)判断题(你认为对的填正确,错的填错误。)
(1)唐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 )
(2)“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此诗句与科举制有关。( )
(3)唐朝灭亡,黄河流域相继由五个朝代统治,合称五代。( )
(4)北宋时期商品经济发达,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叫“会子”。( )
19.(本题2分)到南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 )
20.(本题2分)北宋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
四、综合题(共30分)
21.(本题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1年)朝廷遣使至福建取占城稻种三万斛,分送给江南、淮南、两浙等路,并将种植法张榜公布,予以推广。到南宋时江南各地十之八九种占城稻,普及于淮南、江南东西、两浙、荆湖等路。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材料三: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四: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百分之八十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分析指出推动占城稻广泛种植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材料二说明了宋朝商业贸易的繁荣,中国最早的纸币叫什么?宋朝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促进海外贸易的发展?
(3)从材料三中,你能提取哪些有效的历史信息?(至少回答2点)
(4)材料四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一现象开始和最终完成于什么时候?
(5)你认为古代南方经济发展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22.(本题10分)稻香话丰年,农业系民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如图的农作物,……距今7000年的浙江余姚某遗址也发现了此作物大量谷壳的堆积。
——摘编于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文帝重视农业,十三年下诏全免田租。景帝元年复收田租之半,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文帝时,丁男徭役减为“三年而一事”,算赋也由每年百二十钱减为四十钱。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
材料三 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陷入长期藩镇割据混战中,此时的南方保持了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方兴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水稻生产技术逐步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南方农业的发展,加速经济重心南移。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四 明代《农政全书》记载上海等地出现了稻棉轮作制……这些都是很好的经验。
——曾勋、马成《农学历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图中是何种农作物?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某遗址”是哪一原始居民的生活区域?
(2)据材料二,概括文帝、景帝发展农业的措施。他们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什么?
(3)据材料三,指出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的朝代。据材料四,指出明代江南地区水稻耕作技术提高的表现。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我国农业发展献计献策。
23.(本题10分)中国古代对外交往频繁,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据材料一,选择图中一位人物,写出他的名字,并列举他对唐代中外交流做出的主要贡献。
材料二 以佛教为纽带,中国和印度半岛各国的交往大大加强。贞观时,古印度再遣使者到唐朝送来郁金香、菩提树,唐太宗派人去古印度学习用甘蔗制糖。中国创立的十进位记数法推动了古印度数学的发展。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2)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时期中印交往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 自汉代起,中国对外贸易的规模已相当大,但是到了唐朝,尤其是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当然,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中国前所未有的经济生产宋朝时的中国正朝着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全球通史》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宋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主要表现及政策原因。
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在南方普遍种植;北方的粟、麦、黍、豆等在南方种植日渐增多;棉布成为长江下游地区的著名土特产。
参考答案:
1.D
2.C
3.A
4.D
5.A
6.D
7.A
8.B
9.C
10.B
11. 安史之乱 南宋
12.景德镇
13.景德镇
14. 曲辕犁 占城稻
15.市舶司
16.错误
17.正确
18.(1)正确。
(2)正确。
(3)正确。
(4)错误。
19.正确
20.错误
21.(1)政府的重视支持和推广。
(2)纸币:交子
措施:政府实行鼓励海外贸易的政策;政府专门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答对任何一点)
(3)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宋朝的海外贸易范围很广。(至少回答2点)
(4)说明:经济重心南移。开始:唐朝中期;完成:南宋
(5)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于经济建设中,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保护生态平衡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等。(符合题意即可)
22.(1)农作物:稻谷。原始居民:河姆渡人。
(2)措施:减免田租,减轻徭役、算赋。局面:文景之治。
(3)原因:北方战乱,南方相当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南方水利工程的兴建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朝代:南宋。表现:出现了稻棉轮作制。
(4)计策:政府要重视农业;政府出台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研制新型的农业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等。
23.(1)鉴真,将佛法传播到日本,并把唐朝的先进文化、医学等介绍到那里,造福了日本人民;
玄奘,将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并且让唐朝人了解了天竺的历史、地理等情况。
(2)特点:内容丰富或交往领域比较宽广(涉及文化、制度、技术、宗教、物种等);双向交流(外国与中国互相学习、相互吸收先进)。
影响:密切了唐朝同印度的关系;有利于中印共同发展和繁荣等(答出一点即可)
(3)表现: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在广州等地设市舶司,负责管理对外事务和贸易;在一些大的港口设有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广州、泉州是当时闻名世界的国际贸易港等(答出两点。)
政策原因: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11.元朝的统治寒假预习自测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14.明朝的统治寒假预习自测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17.明朝的灭亡寒假预习自测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