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八年级下册2 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完美版ppt课件
展开第2节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第2课时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投影图片,教师提出问题:
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运动路线和过山车的运动路线有什么不同呢?在运动过程中,它们的速度是否发生变化?
讲授新课
一、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46页,完成以下问题:
1.物体做机械运动时,按照运动路线的曲直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在直线运动中,按照速度是否变化,又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3.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4.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用v=来描述运动的快慢叫做平均速度.
【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活动3比较汽车速度的变化:(a)(b)两图分别记录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1)观察比较上面两图中的汽车在相同的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有什么特点?
答:(a)图中小汽车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b)图中小汽车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2)能否由此总结出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答:能.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3)能否由此总结出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答:能.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4)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如何描述?
答:变速运动比匀速运动复杂,如果只做粗略研究,也可以用v=来描述运动的快慢,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做平均速度.
【教师点拨】
(1)匀速直线运动有两个特点:①运动的路线是直线;②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同的.
(2)计算平均速度时,一定要用某段路程除以对应的时间进行计算.
二、平均速度及其应用
例题:我国优秀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勇夺110m跨栏金牌并打破奥运会纪录,成绩12.91s。这个运动员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已知: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通过的路程s=110m,所用时间t=12.91s
求:运动员的平均速度。
解: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可知
==8.52m/s
答:运动员的平均速度是8.52m/s。
【跟踪训练】
小林开车时看到如图甲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此时汽车内的速度计如图乙所示。
(1)若小林此时汽车的速度大小如图乙速度计所示,汽车此时是否超速?若以这样的车速行驶,汽车行驶0.5h走过多少路程?
(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此汽车到香山出口至少需多长时间?
解:(1)汽车速度计上显示v车=100km/h,从标志牌知限速v限=80km/h,所以汽车超速了;
由v=得,汽车0.5h走过的路程:s=v车t=100km/h×0.5h=50km。
(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速度v限=80km/h,到香山出口的距离s1=5km,
由v=得,汽车到香山出口至少需要的时间:t1===0.0625h=225s。
三、一些物体运动的大致速度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47页“信息浏览”内的内容,然后请你说出下列速度的物理意义。
课堂小结
1.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1)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2)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2.平均速度及其应用
(1)对变速运动做粗略研究时,可以根据v=.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表示物体在某一段路程中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2)应用
板书设计
第3课时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投影图片,教师介绍:
视频引入:播放高山滑雪比赛的视频,请学生观看视频,并根据视频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
预设问题:①人从坡上滑下来时,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是多少?②人从坡上滑下时速度是否发生变化?
在滑雪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从坡上滑下时速度是否发生变化?我们是怎样做出判断的?
讲授新课
一、提出问题
物体从斜面自由下滑时的速度是否会发生变化?
过渡语:请针对提出的问题说明自己的猜想与假设。
二、猜想与假设
【学生猜想】
(1)物体速度越来越大;(2)物体速度不变;(3)物体速度先变大后变小。
【教师设问】
如何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
【师生总结】
我们要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必须进行实验。在进行实验之前,必须先制定计划并进行实验的设计。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若想知道一个物体的速度必须知道哪些物理量?怎么计算速度?若想体现一个物体的速度的变化至少需要几个速度?
答:想知道一个物体的速度需要知道路程和时间,然后根据速度公式可求出物体的速度。想体现一个物体的速度的变化至少需要两个速度。
(2)若要想得到两个速度,怎么对物体整个运动过程进行分段更易测量?
答:将物体运动过程分成两段,为了方便测量可以从中点进行分段。将小车从斜面下滑的过程分成两段,即前半程和后半程。
(3)若想测量出前后半程的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需要哪些测量工具?
答:测量出前后半程的速度需要测量前半程的路程和时间及后半程的路程和时间。用到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秒表。
【师生总结】
根据我们设计的过程,我们需要的实验器材有:小车、斜面、刻度尺、停表和金属片。
(4)怎样测量运动小车前半程和后半程的路程及时间?现在每小组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推举代表发言,并上台演示。
答:前半程测量方案:将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开始计时,当小车经过中点时停止计时。后半程测量方案:将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当小车经过中点时开始计时,到达底端停止计时。
(5)上述方案测量前半程是可以的,但在测量后半程的时间时,时间太短不易测量,怎样改变实验方法使测量的后半程时间更加准确?
【师生总结】
将小车从顶端开始释放,并开始计时,到达底端时停止计时,测出小车全程的运动时间。全程时间减去前半程时间就等于后半程时间。
【教师总结】
刚刚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已经设计出了本次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下面我们一起梳理一下本次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
【实验步骤】
(1)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的长度s及时间t。
(2)将挡板移至斜面中点,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挡板的距离s1及时间t1;
(3)计算下半段路程s2,t2。计算出小车通过全程、上半段路程及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v1、v2。
过渡:为了方便记录实验中的数据,我们设计一个表格来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表格】
测量内容 | 路程s/m | 时间t/s | 平均速度v/m•s-1 |
全程 |
|
|
|
前半程 |
|
|
|
后半程 |
|
|
|
四、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学生活动】
根据实验步骤,分组实验,探究小车从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
【教师提示】
动手之前花1至2分钟时间梳理一下实验步骤,并由组长进行具体的分工。
预设学生活动:进行实验。
五、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小组展示】
请两组同学代表将本组的实验数据在黑板上写出,并说出本组根据自己所做实验数据得到的结论。
【师生总结】
因为后半程的速度大于前半程的速度,小车从斜面下滑时,速度越来越大,运动的越来越快。
六、交流与评估
1.在保证小车能自由下滑前提下,斜面的坡度应大些还是小些?
答:斜面的坡度应小一些;因为斜面的坡度太大时,小车运动过快,记录时间会不准确。
2.实验中什么环节容易出现误差?
答:时间记时开始与小车开始下滑可能不同步及小车撞击挡板时,停止计时会使测量的时间容易出现误差。
课堂小结
1.实验原理:v=
2.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刻度尺、秒表和金属挡板。
3.实验方法:分路程、测时间、算速度、再比较。
4.实验结论:小车从斜面下滑时,速度越来越大,运动的越来越快。
板书设计
1.实验原理:v=
2.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刻度尺、秒表和金属挡板。
3.实验步骤:
(1)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的长度s及时间t。
(2)将挡板移至斜面中点,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挡板的距离s1及时间t1;
(3)计算下半段路程s2,t2。计算出小车通过全程、上半段路程及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v1、v2。
测量内容 | 路程s/m | 时间t/s | 平均速度v/m•s-1 |
全程 |
|
|
|
前半程 |
|
|
|
后半程 |
|
|
|
4.实验结论:小车从斜面滑下时,速度越来越大,运动的越来越快。
粤沪版八年级下册2 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优秀ppt课件: 这是一份粤沪版八年级下册2 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优秀ppt课件,文件包含第七章运动和力第2节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第1课时pptx、721速度教案docx、721速度同步练习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运动和力2 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运动和力2 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备课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变形式,换算关系,巩固提升,注意事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运动和力2 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集体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运动和力2 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集体备课ppt课件,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秒100米12秒,米10秒90米,t相同比较S,S相同比较t,这就是速度的概念,这又是什么问题,我只能求,S130米,S260米,S310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