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物理八下 第七章 运动和力 章末复习课(课件+教案)
展开章末复习课
复习目标 1.知道要判断物体是否运动首先要选取参照物,能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2.知道速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会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3.能判断出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并会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4.认识和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5.知道什么是惯性,会用惯性知识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6.通过实验和推理,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体会“理想实验”的科学方法。 7.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以及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 8.了解物体在非平衡力作用下运动状态是变化的。 要点回顾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__________的变化。 2.参照物: (1)定义:研究物体运动和静止时,作为__________的物体。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____________。即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一般__________。 二、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1)相同时间内比较___________,通过路程______的运动得快。 (2)通过相同路程比较_________,所用时间______的运动得快。 2.速度: (1)意义:描述物体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2)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之比。 (3)公式:__________。 (4)单位及换算:1m/s=____km/h。 (5)类型: ①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且速度___________的运动。 ②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速度___________的运动。 3.平均速度及测量: (1)平均速度:总路程与总时间的_________。 (2)测量原理:__________。 三、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1.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设计和步骤: (1)用___________测量路程,用_______________测量时间。 (2)分别测量出前半路程、后半路程、整个路程的距离及对应的时间。 ①前半段路程:让小车从斜面的_________开始自由下滑,用停表记录小车到达_________时需要的时间t1。 ②整个路程:重新让小车从斜面的_________开始自由下滑,用停表记录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需要的时间t。 3.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1)前半段的平均速度:v1=_________。 (2)后半段的平均速度:v2=_________。 (3)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v=________。 4.问题探究: (1)在实验中为什么斜面的坡度不宜过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测量小车通过斜面后半段路程所用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保证时间测量的有效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1.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给水平木板表面铺上粗糙程度______的物体,观察小车从同一斜面的______由静止滑下后在不同粗糙程度的表面上运动的距离。 (2)在同样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所受的阻力越______,速度变化越______,运动距离越_______。 (3)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小车将_________________。 2.牛顿第一定律 (1)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________________状态或________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________基础上,通过________抽象概括出来的。 3.惯性 (1)牛顿第一定律的一个重要成果是揭示了任何物体都有保持原来的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状态的性质,物理学上把物体的这种性质称为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被称为_______定律。 (2)惯性和惯性定律的不同之处在于:___________是描述物体的运动规律,______是描述物体本身的性质;________是任何物体都具有的。 (3)物体的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越_______,它的运动状态越不易被________。
五、力的平衡 1.平衡状态 物体如果在两个力的作用下,能保持_______或_____________状态,我们就说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就互称为平衡力。 2.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_________,方向________,并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3.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若已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可以由一个力的__________、_________确定另一个力的__________、_________。 4.力和运动的关系
5. 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区别
本章热点题型 考点一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例1 “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后,携手遨游太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神舟飞船”相对于“天宫一号”是运动的 B.“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C.“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 D.“神舟飞船”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解析: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物体间有位置变化就是发生了相对运动,没有位置变化就是相对静止。“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后,两者间没有位置变化,相对静止,它们与地球间有位置变化,相对于地球来说是运动的。 答案:C 【方法归纳】参照物的选择及物体运动和静止的判断 跟踪练习1 如图是我国第一代舰载战斗机歼-15在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的甲板上顺利起飞时的情景。以飞机为参照物,飞行员是__________的;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飞行员是运动的。 考点二 运动的快慢 例2 如图所示是“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的情景.请你观察情境,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物理学中用_______________表示运动快慢的程度. 解析:开始比赛后,“观众”看到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说明了在相同的时间内,兔子通过的路程要大于乌龟通过的路程,是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得出的结论.而“裁判员”判定乌龟获胜,是根据跑到终点时,乌龟用的时间较短;是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所用时间得出的结论.在物理学中,一般根据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平均速度)来判断运动的快慢. 答案: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速度 【方法归纳】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1)比较相同时间通过路程的多少;(2)比较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的多少;(3)比较单位时间通过路程的多少,即速度。 例3 雅安芦山发生地震时,距灾区105km的某驻军部队接到命令立即驱车赶往灾区救援.出发50min后中途遇山体滑坡道路阻断,经2h抢通道路,继续前进40min到达指定地点.救援部队全程平均速度应为( ) A.126km/h B.70km/h C.52.5km/h D.30km/h 解析:救援部队救援过程经过的总路程s=105km,所用的总时间t=50min+2h+40min=3.5h;∴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30km/h. 答案:D 【方法归纳】本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本题中求出总时间是解题的关键. 跟踪练习2 日常生活中,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如图所示百米赛跑过程中两运动员_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较快,因为在相等的时间内该运动员运动的___________较大。最终成绩甲、乙两运动员分别为12s、13s,那么_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较快。 跟踪练习3 汽车司机座位前安装有速度计,它可以指示汽车的行驶速度,如果速度计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汽车用这个速度行驶30min通过的距离是_________m.已知泰州到南京的公路里程是154km,那么汽车从泰州出发,以这个速度行驶,_________h可到达南京。 考点三 运用图像描述运动 例4 (多选)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两物体在0~10 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 B.两物体在15~20 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 C.两物体在15 s末相遇,且0~15 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D.两物体在20 s末相遇,且0~20 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解析:对于同一个物体来说,在速度v一定时,物体通过的距离为s=vt,由公式可知s与t成正比,其s-t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反过来,若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说明物体的速度不变,即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两物体在0~10 s内都做匀速运动,又由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s甲>s乙,所以v甲>v乙,故A选项正确;在15~20 s内,甲物体的路程不变,所以甲物体没有运动,而处于静止状态,所以B选项错误;由题图可知,两物体在路程都是100 m时相遇,此时所用的时间都是15 s,故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 答案:AC 【方法归纳】做图像题的方法 跟踪练习4 如图是某物体运动的s-t图像,则能与之相对应的v-t图像是( ) 考点四 惯性 例5 如图拨动簧片使簧片弯曲变形,松开后能把砝码与支架之间的金属片弹出,砝码并没有随金属片飞出,而是落在了支架上,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改变了簧片的运动状态 B.金属片飞出,说明金属片没有惯性 C.金属片离开簧片能继续向前飞是受到惯性的作用 D.砝码能落到支架上是由于受到了重力的作用 解析:拨动簧片,力使簧片发生了形变,力改变了簧片的形状,故A错误;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金属片也具有惯性,故B错误;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故C错误;砝码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最后落到支架上,故D正确。 答案:D 例6 关于惯性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甲图中,轰炸敌方阵地时飞机要提前投弹 B.乙图中,车顶滴漏瓶A滴下的水滴落在B点,小车可能向西加速行驶 C.丙图中,正在快速上升的热气球下吊一重物,若绳子断裂,重物将立即下落 D.丁图中,汽车紧急刹车时人向前倾倒 解析:高空飞行的飞机要击中地面上的目标,必须提前投弹,这是因为炸弹具有惯性,离开飞机后仍继续向前飞行,故A正确;当车突然向西加速或向东减速时,水滴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会落在A点的右下方B点,故B正确;热气球及重物都以相同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若绳子断开,重物与热气球脱离,但由于惯性,重物会继续向上运动一段距离,由于重物受到重力的作用,向上的速度越来越小,最后重物向下运动,故C错误;由于人和车一起向前运动,当突然刹车时,汽车停止运动,人身体的下部也跟着停止运动,但人身体的上部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向前倾,故D正确。 答案:C 跟踪练习5 如图所示,玻璃水箱中有一个气泡和一块石头,本来都处于静止状态,现在用水平向右的外力猛推水箱,水箱加速时,则相对于水箱( ) A.气泡和石头都向左运动 B.气泡和石头都向右运动 C.气泡向右运动,石头向左运动 D.气泡向左运动,石头向右运动 跟踪练习6 宇宙飞船在太空运行时,关闭所有发动机,飞船由于_____仍会继续飞行,在飞行过程中燃料逐渐消耗,飞船的惯性_____;飞船通过喷射燃气实现变轨和变速,_____(选填“向前”或“向后”)喷气时飞船受到向前的力而变速,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的。 考点五 力的平衡 例7 如图所示是测量物体A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实验,将物体A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A向右匀速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可以不沿水平方向用力 B.物体A 只受到弹簧测力计对它的拉力和木板对它的摩擦力 C.能测出滑动摩擦力是因为A 受到的水平拉力和木板对A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木板对物体A的支持力和物体A对木板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解析: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若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方向不沿水平方向,则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与弹簧测力计对物体A的拉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无法测出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故A错误;物体A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和支持力,故B错误;向右匀速运动时,A受到的水平拉力和木板对A的摩擦力同体、反向、等大、共线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木板对物体A的支持力和物体A对木板的压力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故D错误。 答案:C 例8 如图所示是一辆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小车,在其支架的杆上固定一个重力为的小球,关于杆对小球作用力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的方向竖直向上,与小球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为 B.力的方向沿杆斜向上,大小为 C.力的方向竖直向上,与小球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为 D.力的方向沿杆和竖直方向之间的某一方向上,大小为 解析:小球受竖直向下的重力与杆对小球的力;当小车静止时,小球也静止,小球处于平衡状态,受平衡力作用,杆的作用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由二力平衡条件得:,方向竖直向上,故A正确,B、C、D错误。 答案:A 跟踪练习7 如图所示,甲、乙两队正在进行拔河比赛,在相持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队对乙队的拉力大于乙队对甲队的拉力 B.甲队对乙队的拉力小于乙队对甲队的拉力 C.甲队对乙队的拉力和乙队对甲队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甲队对乙队的拉力和乙队对甲队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跟踪练习8 一架遥控直升机模型的质量为,当它悬停在空中时,旋翼提供的向上的升力是_____N(取),当它匀速上升和匀速降落时,旋翼提供的升力是_____(选填“相等”或“不等”)的。在某次竖直爬升的过程中,若四个旋翼同时意外停转,则直升机模型将立即______(选填“加速下落”或“减速上升”)。假设在月球表面上,该直升机模型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旋停在空中。 考点六 两个实验探究 例9 在“探究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实验中,让小车自斜面顶端滑下,小车分别停在如图所示位置。 (1)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的________相同。 (2)300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得出:水平面越光滑,运动的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_,它的速度减小得就越_____,它运动的时间就越_____。他还进一步推理得出: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以_____的状态永远运动下去。 (3)牛顿在伽利略等科学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推理概括出了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可见,牛顿第一定律_____(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由实验得出。 解析:(1)实验中,让小车从同一光滑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下滑,目的是让小车每次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都相同,便于比较。(2)实验表明:接触面越光滑,摩擦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越远,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慢,它运动的时间就越长,由此推理得出:假如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3)由以上分析可知,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出的,不是由实验直接得出的。 答案:(1)速度 (2)小 慢 长 匀速直线 (3)不能 例10 如图所示,小车在水平方向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我们通过观察小车在水平方向受到不同的两个力作用时,小车是否处于静止状态来探究二力平衡需要满足的条件。 (1)把小车放在较______(选填“光滑”或“粗糙”)的水平桌面上,对实验结论的得出更有利。 (2)向两吊盘中加砝码,当两盘中的砝码质量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时,小车静止。 (3)保持两吊盘中的砝码质量相等,将小车在桌面上旋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会转动,直到两边的拉线__________。 (4)如果将两边的吊盘挂在小车一端的同一挂钩上,且沿同一方向拉小车,可以发现小车不会静止,这是为了表明小车受到的二力若平衡,必须满足____________这一条件而设计的一个步骤。 (5)通过上述过程可知:作用在________上的两个力,只有当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才彼此平衡。 解析:(1)把小车放在较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较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较小,对得出实验结论更准确。(2)向两吊盘中加砝码,当两盘中的质量相等时,小车在水平方向受到的拉力大小相等,小车静止。(3)保持两盘中砝码质量相等,将小车在桌面上旋转一个角度后松手,小车受到的两个拉力不在同一直线上,小车会转动。直到两边的拉线在同一直线上才又静止下来。(4)如果将两边吊盘都挂在小车一端的同一挂钩上,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只在一个方向上受到拉力作用,可以发现小车会运动起来。这表明小车受到的二力要是平衡力,必须满足两个力方向相反这一条件。(5)通过上述实验可知: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只有当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时,这两个力才平衡。 答案:(1)光滑 (2)相等 (3)在同一直线上 (4)方向相反 (5)同一物体 跟踪练习9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物体的运动要靠力来维持。因为这个结论在地球上不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直到一千多年后,才有伽利略等人对他的结论表示怀疑,并用实验来间接说明。这个实验如图所示,他是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观察比较小车沿不同的水平面运动的情况。 问:(1)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让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上开始运动时获得相同的_________。 (2)一般人的思维都局限在直接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离不同,但科学家们却能发现:物体运动的表面越光滑,相同情况下物体受到的______越小,因此物体运动的距离越长;并由此推想出进一步的结论,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它将做_________。 (3)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就是在此实验基础上总结出来的。这个定律告诉我们:力不是_______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_______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基础上进行推理论证得出的,以下研究问题的方法与此相同的是_____。 A.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进行多次测量 B.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C.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5)同学们进行实验时,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运动时每次都滑出表面,无法探究出物体运动的距离,在器材不变的情况下,请你为他们改进一下实验,你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踪练习10 在探究二力平衡的实验中,小华设计并先后改进了四个实验方案,如图所示。 (1)将甲改为乙是为了减小______对实验的影响。 (2)①最终小华按照丁进行实验,丁中是一个质量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卡片。 ②小华将系于卡片的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后,在两线端挂上相同的钩码,如图丁,此时卡片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平衡。将卡片在竖直平面内转过一个角度,使得卡片的一边与桌面平行,松手后瞬间卡片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平衡。 考点七 运动与力的关系 例11 关于力和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果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一定是因为它不受力 B.加速、减速的物体运动状态一定发生了改变,但匀速转动的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 C.物体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而我们看到生活中的物体要维持运动状态需要力是表象,事实是需要动力平衡掉阻力,使物体惯有的性质显现出来 D.在生活中,要维持一个物体的运动,必须持续的施加力,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解析:如果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可能是物体不受力的作用,也可能是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故A错误;加速、减速的物体运动状态一定发生了改变,匀速转动的物体由于运动方向不断改变,所以其运动状态时刻发生改变,故B错误;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而我们看到生活中的物体要维持运动状态需要力是表象,事实是需要动力平衡掉阻力,使物体惯有的性质显现出来,故C正确;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在生活中,要维持一个物体的运动,必须持续的施加力,正是因为物体受到阻力的作用,故D错误。 答案:C 参考答案 要点回顾 一、运动的描述 1.位置;2.(1)标准;(2)参照物;不同。 二、运动的快慢 1.(1)经过的路程;长;(2)所用时间;短。 2.(1)运动快慢;(2)路程与时间;(3);(4)3.6;(5)①不变;②变化。 3.(1)比值;(2)。 三、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1.; 2.(1)刻度尺;停表(秒表);(2)①顶端;斜面中点;②顶端。 3.(1);(2);(3)。 4.(1)不让小车滑得太快,方便测量时间; (2)先测出前半段路程所用时间t1,再测出全段路程所用时间t,则小车通过后半段路程所用时间:t2=t-t1; (3)实验前,要反复练习几次停表的使用,并进行几次“试测量”,最后才正式测量。 四、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1.(1)不同 同一高度 (2)小 慢 远 (3)一直匀速直线运动下去 2.(1)匀速直线运动 静止 (2)实验 推理 3.(1)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 惯性 (2)惯性定律 惯性 惯性 (3)大 改变 五、力的平衡 1.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 2.相等 相反 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3.大小 方向 大小 方向 5. 相等 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
跟踪训练 1.静止 航空母舰 解析:本题考查参照物的选取。以飞机为参照物,飞行员的位置没有改变,飞行员静止;以航空母舰为参照物,飞行员的位置发生改变,飞行员是运动的。 2. 乙;路程;甲 解析:(1)由图可知,此时两运动员中乙的速度较快,因为在相等的时间内乙运动员运动的路程较大。 (2)最终成绩甲、乙两运动员分别为12s、13s,那么甲的速度较快,这是因为通过相同的路程(都是100m),甲用的时间较少。 3. 3.5×104;2.2【解析】(1)速度计的分度值为5km/h,显示汽车行驶的速度v=70km/h,由得,汽车用这个速度行驶30min通过的距离:s1=vt1=70km/h×0.5h=35km=3.5×104 m。(2)由得,从泰州到南京的时间==2.2h。 4. B 解析:分析物体运动的s-t图像,可知: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就是说物体的运动速度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速度是定值。A图像是一个错误图像,其描述的运动根本不存在;C、D图像所描述的运动,其速度都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所以选项A、C、D都是错误的。B图像的速度是定值,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所以本题答案选B。 5. C 解析:当玻璃水箱由静止开始向右沿水平方向运动时,玻璃水箱中的水由于惯性,仍然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使水涌向水箱的左端,则气泡相对于水箱向右运动,石头向左运动。 6.惯性 变小 向后 相互 解析:宇宙飞船在太空运行时关闭发动机,由于飞船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仍可继续飞行;在飞行过程中燃料逐渐消耗,质量变小,飞船的惯性变小;飞船在太空需多次通过喷射燃气实现变轨和变速,向后喷气时,飞船会受到向前的作用力,其速度变大,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7.C 解析:甲队对乙队的拉力和乙队对甲队的拉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是平衡力。故A、B、D错误,C正确。 8.2.5 相等 减速上升 不能 解析:(1)直升机模型悬停在空中,处于平衡状态,则受到的重力和空气作用力相互平衡,所以旋翼提供的向上的升力===;当直升机模型匀速上升和匀速降落时,直升机模型处于平衡状态,受到平衡力作用,旋翼提供的升力的大小等于飞机模型的重力,则两种情况下旋翼提供的升力相等。(2)直升机模型竖直爬升过程中,若四个旋翼同时意外停转,直升机模型不再受向上的升力,由于惯性,直升机模型还会上升,在重力的作用下直升机模型将立即减速上升。(3)月球表面没有空气,而直升机模型是利用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获得升力升空的,所以在月球上不能产生升力,直升机模型不能悬停在空中。 9.(1)速度 (2)阻力 匀速直线运动 (3)维持 改变 (4)B (5)将斜面的坡度减小 解析:(1)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其目的是让小车达到斜面底端的时候获得相同的速度。(2)(3)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就越慢,因此物体运动的距离就越远,由此推理出进一步的结论,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它将以恒定速度运动下去。由此可见,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4)由(2)知此实验用到了实验推理法,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进行多次测量可以减小误差,没有用到实验推理法,故A不符合题意;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的实验过程是逐渐抽出空气,越来越接近真空,发现声音越来越小,并进一步通过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实际上,在本次实验中绝对的真空做不到),所以该实验主要是利用了实验推理法,故B符合题意;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因可变因素较多,采取的是控制变量法,故C不符合题意。(5)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运动时每次都滑出表面,说明坡度太大,高度太高,所以在器材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将斜面的坡度减小。 10.(1)摩擦力 (2)①较小 ②能 不能 解析:(1)乙方案的小车与桌面间的摩擦为滚动摩擦,滚动摩擦远小于滑动摩擦,故将甲改为乙是为了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2)①丁方案中应选用质量较小的卡片,可减小重力对实验结论的影响;②如图丁满足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即二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同一直线、同一物体上,所以此时卡片能平衡;将卡片转过一个角度,卡片两端的拉力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松手后瞬间卡片不能平衡,卡片会转动,说明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不能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