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7 壶口瀑布完美版ppt课件
展开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壶口瀑布》(第二课时)同步练习
一、识记默写
请写出两句连续的描写黄河的诗。
二、综合性学习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但是“非遗可能死在博物馆中”却成为专家们的一大担忧。请紧扣材料,为动态传承“二十四节气”文化出谋划策。
材料一 2016年11月,“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气象“活化石”,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的申遗成功唤起了国人的文化自觉,中华文化又多了一项被世界认可的文化遗产。
材料二 “冬至饺子夏至面”“清明风筝谷雨花”,诗意的节气概念已经成为民俗文化的有效载体,二十四节气集天文、历法、农事、民俗于一身,至今还深深影响着中国以及周边很多国家人民的生活。
材料三 但是专家说,联合国有关公约不仅看重非遗的实践价值,也看重其创新、传承,二十四节气可被记忆和品读,但创造性传承与发展困难重重!自豪感固然重要,但文化背后的科学精神与科学信仰如何弘扬?网上把清明译为Tomb Sweeping Day(扫墓的日子),很明显,这个翻译并不准确,外语翻译和准确对外交流的问题能解决吗?公众到哪里、去向谁咨询学习“非遗”的有关知识?跟二十四节气有关的文化、旅游商品开发状况如何?中学生不喜欢这些文物怎么办?
(采自中国行业资讯网等)
三、课内阅读
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
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A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B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C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1.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请将三个动词“跌”“冲”“落”分别填入第二段A、B、C三处横线上。
A处: B处: C处:
3.第一次去看壶口瀑布,作者几乎“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那么描写这次经历的部分从全文来看是否显得多余?为什么?
同步练习答案
一、识记默写
示例 (1)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二、综合性学习
示例:从国家角度来看,需要将二十四节气列入一定的政策中;从社会角度看,需要加强各方面宣传,让二十四节气深入人心;从学校角度看,可以开展各种调查活动来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并传承;从个人角度看,要主动学习、了解相关内容。
三、课内阅读
1.运用比喻手法,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河水比作沸水,写出了壶口瀑布水势浩大、上下翻滚的景象,突出黄河令人震撼的气势,为后文具体描写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气势做铺垫。
2.落 跌 冲
3.不多余。第二段初步勾勒了壶口瀑布壮阔的气势和令人惊心动魄的形象,为后文详写第二次观看做了铺垫,也留下了悬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