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一、选择题
1.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以下与此相关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野池”是由池水等无机环境及菱、蒲、鱼等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B. “野池”里所有的鱼组成了一个种群
C. 蜻蜓与蒲所具有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不完全相同
D. “野池”中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种群是指一定区域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集合;群落是一定区域所有生物的集合;生态系统是指一定区域所有的生物及其所生活的无机环境。
【详解】A、“野池”包括池水、阳光等等无机环境及菱、蒲、鱼等各种生物,属于生态系统,A正确;
B、所有的鱼包括多个种类的鱼,既不属于种群,也不属于群落层次,B错误;
C、蜻蜓与蒲所具有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不完全相同,如蒲不具有系统层次,C正确;
D、生命系统最基本的层次是细胞,D正确。
故选B。
2. 沙眼衣原体是一类导致人患沙眼的病原体,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其细胞结构,可以确定沙眼衣原体是原核生物。作为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 有细胞壁B. 有细胞膜
C. 没有线粒体D. 没有以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答案】D
【解析】
【分析】1、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只能进行二分裂生殖,属于无性生殖,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含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是DNA。
2、真核生物: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有复杂的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等);能进行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含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是DNA。
【详解】A、部分真核生物也具有细胞壁,因此根据其有细胞壁不能确定其为原核生物,A错误;
B、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有细胞膜,B错误;
C、部分真核细胞也没有线粒体,如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C错误;
D、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根本区别是有无以核膜包被的细胞核,D正确。
故选D。
3. 下图表示细胞中几种化学元素与相应化合物之间的关系,其中①③④代表单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⑤具有催化作用,则①可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显紫色
B. 若②具有保温、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则②比同质量的糖原彻底氧化分解产能多
C. 若⑥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则③中不含单糖
D. 若⑦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则④只存在于植物细胞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为C、H、O、N;糖类、脂肪的元素组成为C、H、O;核酸的元素组成为C、H、O、N、P。图示分析:①是氨基酸,⑤是蛋白质,③是核苷酸,⑥是核酸,④是单糖,⑦可能是多糖。
【详解】A.若⑤具有催化作用,组成元素是C、H、O、N,则⑤是蛋白质,①是氨基酸,①不会与双缩脲试剂反应,A错误;
B.若②具有保温和保护作用,则②是脂肪,则②比同质量的糖原彻底氧化产能多,B正确;
C.若⑥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由C、H、O、N、P组成,则⑥为DNA,③为脱氧核苷酸,含有脱氧核糖属于单糖,C错误;
D.若⑦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则⑦为纤维素或果胶,纤维素的单体是葡萄糖,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D错误。
故选B。
4. 植物细胞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含量和比例常与植物的生长及抗逆性有密切的关系。自由水较多时,代谢活动较强,生长速度也较快,但抗逆性往往降低;而结合水含量相对较高时,则情况相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由于结合水失去了流动性和溶解性,导致结合水的功能与自由水不同
B. 细胞中水的存在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结合水和自由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 若设法将干种子的结合水去除,会导致细胞结构的破坏及生物活性的丧失
D. 细胞中的光合作用、有氧呼吸和脱水缩合等过程既需要水作为反应物,又能产生水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内水的功能:①结合水: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②自由水:良好溶剂,参与细胞内生化反应,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细胞内含水量与代谢强度、生物抗性的关系自由水/结合水比例的大小,决定着细胞或生物体的代谢强度:比值越大,自由水的含量越多,代谢越强;反之,代谢越弱.生物的抗性与之相反,即二者比值越大,抗性越强;比值越小,抗性越强.如种子的呼吸作用强度在一定范围内与自由水的含量成正比;种子储存前应晒干以降低呼吸作用,萌发时需大量吸水,呼吸作用加强,为萌发提供充足的能量。
【详解】A、结合水是细胞内的水与其他物质相结合,失去了流动性和溶解性,导致结合水的功能与自由水不同,A正确;
B、细胞内的结合水和自由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正确;
C、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若将干种子的结合水去除,会导致细胞结构的破坏及生物活性的丧失,C正确;
D、细胞中的光合作用、有氧呼吸既需要水作为反应物,又能产生水,而脱水缩合只会产生水,D错误;
故选D。
5. 下图展示了四种细胞器的电镜照片,关于这四种细胞器的说法错误的是
A. ②和④分别是高尔基体和内质网,它们之间的膜可以通过囊泡进行转化
B. ①为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所有细胞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它
C. ④可与核膜直接相连,与细胞中其它膜结构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
D. ③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是细胞内“养料制造车间”、“能量转换站”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①为线粒体,②为高尔基体,③为叶绿体,④为内质网。
【详解】A、②为高尔基体,④为内质网,二者属于生物膜,基本成分相同,都属于生物膜系统,二者可以通过囊泡进行转化,A正确;
B、①为线粒体,作用是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但细胞中不是所有的生理活动都需要能量,例如自由扩散,B错误;
C、内质网在细胞中和核膜直接相连,与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C正确;
D、叶绿体可以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同时生成了有机物,所以是细胞内“养料制造车间”, “能量转换站”,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6. 下列对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生物膜是细胞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B. 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与结构均相同
C. 膜的组成成分可以从内质网转移到高尔基体膜,再转移到细胞膜
D. 各种生物膜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调,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
【答案】B
【解析】
【分析】1、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2、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细胞器膜和核膜、细胞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详解】A、生物膜系统是细胞膜、细胞器膜与核膜统称为生物膜系统,即包括了细胞中所有膜结构,A正确;
B、各种生物膜的组成和结构很相似,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与功能上具有连续性的实例是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B错误;
C、由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可知,膜的组成成分可以从内质网转移到高尔基体,再转移到细胞膜,C正确;
D、各种生物膜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调,使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的进行,D正确。
故选B。
7. 在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果实中的贮藏物不断代谢转化,香蕉逐渐变甜。下面图A中Ⅰ、Ⅱ两条曲线分别表示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两种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现取成熟到第x天和第y天的等量香蕉果肉进行研磨,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中制成两种提取液。然后在a、b试管中各加5mL第x天的提取液,在c、d试管中各加5mL第y天的提取液(图B)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a、c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碘液后,两试管均呈蓝色,但c试管颜色较浅
B. 图A中表示淀粉含量变化的曲线是Ⅰ,表示还原糖含量变化的曲线是Ⅱ
C. 图A中Ⅰ、Ⅱ曲线所表示的物质的组成元素都是C、H、O
D. 在b、d试管中各加入等量双缩脲试剂后,两试管均呈砖红色,d管颜色较深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图A曲线,在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果实中的贮藏物(淀粉)不断代谢转化,香蕉逐渐变甜,即淀粉逐渐水解成可溶性还原糖,故Ⅰ是淀粉含量的变化,Ⅱ是还原糖的变化。
分析题图B,碘液是用来检验淀粉的存在的,斐林试剂是用来检验可溶性还原糖的存在的,因此a、c是检测淀粉的含量,b、d是检测还原糖的含量。
【详解】A、由分析可知,曲线Ⅰ是淀粉含量的变化,与a试管相比,c试管内的淀粉含量更少,所以加入等量碘液后,两试管均呈蓝色,但是c试管颜色较浅,A正确;
B、据分析可知,在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果实中的贮藏物(淀粉)不断代谢转化,香蕉逐渐变甜,即淀粉逐渐水解成可溶性还原糖,故Ⅰ是香蕉成熟过程中淀粉含量的变化,Ⅱ表示还原糖含量变化的曲线,B正确;
C、图A中I、Ⅱ曲线所表示的物质分别是淀粉和还原糖,组成元素都是C、H、O,C正确;
D、b试管还原糖较少,d试管还原糖较多,b、d试管中各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后,并且水浴加热后,两管均呈砖红色,d管颜色较深,而双缩脲试剂是用来鉴定蛋白质的,D错误。
故选D。
【点睛】
8. 外泌体和微囊泡都是细胞释放的膜性小泡,如图所示为细胞间通过微囊泡和外泌体进行信息交流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释放外泌体和微囊泡时,存在膜融合现象
B. 外泌体和微囊泡的膜上有识别功能的蛋白质
C. 外泌体和微囊泡将内容物释放到靶细胞的方式相同
D. 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相互识别不是经图示方式进行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释放的膜囊泡分为外泌体与微囊泡两种,区别主要在其形成的机制。外泌体是细胞内的内溶酶体微粒内陷形成的多囊泡体,经多囊泡体外膜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到胞外的膜囊泡,而微囊泡则是细胞出芽与细胞膜融合后直接脱落形成的囊泡。
【详解】A、据分析可知,细胞释放外泌体和微囊泡时,都会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存在膜融合现象,A正确;
B、外泌体和微囊泡是在细胞膜的特定位置释放,因此膜上有识别功能的蛋白质,B正确;
C、据分析可知,外泌体经多囊泡体外膜与细胞膜融合后将内容物释放到胞外,而微囊泡则是细胞出芽与细胞膜融合后将内容物释放,两者将内容物释放到靶细胞的方式不相同,C错误;
D、精子和卵细胞之间是通过细胞膜上受体相互识别,不是经图示方式进行的,D正确。
故选C。
9. 如图1为ATP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TP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含量很丰富
B. 由图1可知ATP中含有3个高能磷酸键
C. 图2中的酶1和酶2为同一种酶
D. 图1的A为腺嘌呤,五碳糖为核糖
【答案】D
【解析】
【分析】图1为ATP,其中的A代表腺嘌呤,其中的五碳糖为核糖,P表示磷酸基团,磷酸基团之间的2个~为高能磷酸键。
图2中反应向右进行时,表示ATP水解成ADP和Pi,并释放能量;反应向左进行时,ADP转化为ATP,能量可来自光合作用吸收的光能或呼吸作用释放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详解】A、ATP在细胞中含量很少,A错误;
B、由图1可知 ATP中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B错误;
C、图2酶1催化表示ATP水解,酶1为ATP水解酶,酶2催化ATP合成,为ATP合成酶,C错误;
D、图1为ATP,图1中A为腺嘌呤,五碳糖为核糖,D正确。
故选D。
10. 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
C. 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是离子泵既能发挥酶的作用,催化ATP水解,也能发挥载体蛋白的作用,协助相关物质跨膜运输。
【详解】A、离子泵通过消耗ATP进行离子的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A错误;
B、主动运输一般为逆浓度梯度的运输,故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逆着浓度梯度进行的,B错误;
C、主动运输速率受ATP供能和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一氧化碳中毒会导致供氧不足,进而导致细胞呼吸速率下降,ATP减少,使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降低,C正确;
D、蛋白质变性剂会降低载体蛋白的数量,使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降低,D错误。
故选C。
11. 下图表示某农作物种子在不同氧浓度下,以葡萄糖为原料进行细胞呼吸时O2的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变化。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为最大限度降低有机物的消耗,种子宜储存在无氧环境中
B. 图中M区域的变化体现了有氧呼吸CO2释放量与O2浓度的关系
C. 浸种催芽时O2浓度应保持在5%左右,以有利于幼苗的生长
D. 种子在O2浓度为10%时葡萄糖的消耗量是O2浓度为0时的0.2倍
【答案】D
【解析】
【分析】有氧呼吸的反应式是: ,无氧呼吸的反应式是: ;当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多于吸收的氧气时细胞即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当二氧化碳释放量与氧气吸收量相等时,细胞进行有氧呼吸。
【详解】A、储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种子将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对种子储存不利,A错误;
B、图中阴影部分M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由于有氧呼吸过程中细胞呼吸CO2释放量与O2吸收量相等,而无氧呼吸过程中不消耗O2,只产生CO2,所以M为种子进行细胞呼吸CO2释放量与O2吸收量的差,即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总量,B错误;
C、当氧浓度为5%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最低,证明此时种子的呼吸作用最弱,代谢缓慢,不利于幼苗的生长,C错误;
D、当氧气浓度为10%时,两曲线相交于点P,此时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CO2释放量的相对值为0.6,说明此时葡萄糖的消耗量为0.1;又氧浓度为0时种子只进行无氧呼吸,CO2释放量的相对值为1,说明此时葡萄糖的消耗量为0.5。因此,当氧气浓度为10%时,葡萄糖的消耗量是氧浓度为0时的0.1÷0.5=0.2倍,D正确。
故选D。
12. 图1表示渗透作用装置,一段时间后液面上升的高度为h。图2是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图3中P1、P2是半透膜制成的结构,且在如图所示的小室内可自由滑动。A室内蔗糖溶液浓度为2ml/L,B室内蔗糖溶液浓度为1.5 ml/L,C室内蔗糖溶液浓度为1.5ml/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1中如果A、a均为蔗糖溶液,则开始时浓度大小关系为Ma>MA,达到平衡后Ma>MA
B. 图1中的半透膜相当于图2中的①②⑥组成的结构
C. 图2细胞此时浸润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则外界溶液浓度一定大于细胞液浓度
D. 图3实验开始时,P1将向右移,P2不移动
【答案】A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1中半透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而蔗糖分子不能;图2中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③是细胞核、④是液泡膜、⑤是两者之间的细胞质,⑥是细胞壁与细胞膜之间的部分,⑦是细胞液;图3中P1、P2是半透膜制成的结构,且在如图所示的小室内可自由滑动。
【详解】A、图1中,开始时Ma>MA,则漏斗内液面上升,但由于漏斗内液柱压力的作用,当液面不再上升时,则MA小于Ma,A正确;
B、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包括图中的②④⑤,B错误;
C、图2细胞此时浸润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则外界溶液浓度可能大于细胞液浓度,可能小于细胞液浓度,也可能等于细胞液浓度,C错误;
D、A室内蔗糖溶液浓度为2ml/L,B室内蔗糖溶液浓度为1.5 ml/L,C室内蔗糖溶液浓度为1.5ml/L,图3实验开始时,P1将向右移,P2右移,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渗透作用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13. 直链淀粉通常由几百个葡萄糖经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淀粉酶有多种类型,其中α-淀粉酶可无差别地随机切断淀粉内部的α-1,4-糖苷键,而β-淀粉酶则使淀粉从非还原性末端以麦芽糖为单位切断α-1,4-糖苷键。下图为不同pH对两种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α-淀粉酶水解直链淀粉的产物中往往含有较多的葡萄糖
B. β-淀粉酶水解直链淀粉的产物中往往含有较多的麦芽糖
C. 无法通过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检测两种酶催化产物的差异
D. 在人的胃内,α-淀粉酶的活性低于β-淀粉酶的活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α-淀粉酶可无差别地随机切断淀粉内部的α-1,4-糖苷键,故其水解产物中可能有较多的葡萄糖;而β-淀粉酶则使淀粉从非还原性末端以麦芽糖为单位切断α-1,4-糖苷键,故其水解产物主要是麦芽糖。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对应的最适pH分别为4.5和6。
【详解】A、α-淀粉酶可使淀粉内部随机水解,所以α-淀粉酶水解淀粉的终产物中有较多葡萄糖,A正确;
B、β-淀粉酶则使淀粉从末端以麦芽糖为单位进行水解,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主要产物为麦芽糖,B正确;
C、在水浴加热条件下,还原糖遇斐林试剂生成砖红色沉淀,α-淀粉酶水解淀粉的终产物中有葡萄糖,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主要产物为麦芽糖,二者在水浴加热条件下均生成砖红色沉淀,无法检测两种酶催化产物的差异,C正确;
D、从图中信息可知,当pH=3时a-淀粉酶和β-淀粉酶均失活,人的胃液pH为0.9~1.5,故两种酶均处于失活状态,D错误。
故选D。
14. 下图是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其中A~G代表物质,a、b、代表生理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a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
B. 若光照突然停止,短时间内叶绿体中F的含量会增加
C. c过程是CO2固定,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D. E接受C和 NADPH释放的能量并被 NADPH还原
【答案】B
【解析】
【分析】1、分析题图:此图表示光合作用过程,A为水分解形成的氧气,B为NADP+,C为ATP,D为ADP和Pi,E为C3,F为C5,G为有机物。a为水的光解,b为C3的还原,c为二氧化碳的固定。
2、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详解】A、图中a过程为水的光解,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A正确;
B、F为C5,若光照突然停止,光反应停止,ATP和NADPH减少,C3的还原减弱,形成的C5减少,CO2含量不变,固定过程消耗的C5不变,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的含量会减少,B错误;
C、c过程CO2固定,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C正确;
D、E为C3,C为ATP,暗反应过程中,C3接受ATP和 NADPH释放的能量并被 NADPH还原,D正确。
故选B。
15. 下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装置,培养液为葡萄糖溶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为了排除物理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应再设置一组对照:与装置一或二的不同在于将“酵母菌培养液”改为“煮沸冷却的酵母菌培养液”
B. 若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不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C. 若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有氧呼吸强度大于无氧呼吸强度
D. 丙酮酸、[H]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同的中间产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实验装置图:装置一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所以装置一测量的是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的量;装置二中,清水不能吸收气体,也不释放气体,所以装置二测量的是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和消耗氧气量的差值。
【详解】A、为了排除物理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应再设置一组对照:与装置一或二的不同在于将“酵母菌培养液”改为“煮沸冷却的酵母菌培养液”,A正确;
B、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有氧气的消耗,装置二中的液滴不动,说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和消耗氧气量相等,可知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B正确;
C、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有氧气的消耗,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多于消耗氧气量,可知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但二者的强度要有更具体的参数才能进行计算,C错误;
D、丙酮酸、[H]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的产物,是两种呼吸方式共同的中间产物,D正确。
故选C。
二、不定项选择题
16. 以下关于最多或最少的计算正确的是( )
A. 用不限个数的4种氨基酸(A、B、C、D)为原料,最多可以构成256种四肽
B. 由n个氨基酸组成含m条肽链的蛋白质,该蛋白质含游离的氨基数最多是m个
C. 显微镜下观察同等直径的细胞,如果放大50倍时最多可看到整个视野中有20个完整的细胞,那么放大100倍时,整个视野中最多可看到10个完整细胞
D. 由m个氨基酸、n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中O原子数至少有m+n个
【答案】AD
【解析】
【分析】1、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
(1)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n-肽链条数m。
(2)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的氨基数或羧基数,应该看肽链的条数,有几条肽链,则至少含有几个氨基或几个羧基。
(3)对于环状肽结构来说,失去水数目=肽键数=氨基酸数。
2、氨基酸的种类因为R基的不同而不同。
【详解】A、由于氨基酸的位置是随机的且每个位置可以是4种,因此,该四肽的氨基酸排列顺序最多可达44=256种,A正确;
B、一个蛋白质由n个氨基酸组成m条肽链,由于每条肽链最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所以这个蛋白质中游离的氨基数最少应是m个,B错误;
C、显微镜放大的是物体长度或宽度,显微镜下观察同等直径的细胞,如果放大50倍时最多可看到视野中的20个完整的细胞,放大100倍时最多可看到20÷(100÷50)2=5个完整细胞,C错误;
D、某蛋白质由m个氨基酸、n条肽链组成,至少含有m-n个肽键,每个肽键含一个O,至少含有n个游离的羧基,每个羧基含两个O,故其至少含有m-n+2n=m+n个O,D正确。
故选AD
17. 将某种植物置于高温环境(HT)下生长一定时间后,测定HT植株和正常温度(CT)条件下的植株(CT植株)在不同温度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CT植株在50℃条件下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但不能生长
B. 35℃的条件下,CT植株与HT植株积累有机物的速率相等
C. CT植株与HT植株的最大CO2固定速率基本相等
D. HT植株在50℃条件下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比CT植株更适应高温环境
【答案】ABD
【解析】
【分析】1、分析图可知,35°C的条件下,两条曲线相交,即CT植株与HT植株CO2的吸收速率相等;CT植株在50°C条件下CO2的吸收为0,说明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2、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详解】A、分析图可知,CT植株在50°C条件下CO2的吸收为0,说明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没有有机物的积累,植物不能生长,A正确;
B、分析图可知,35°C的条件下,两条曲线相交,即CT植株与HT植株CO2的吸收速率相等,说明积累有机物的速率相等,B正确;
C、CO2吸收速率代表净光合速率,CO2固定速率代表总光合速率,而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分析图可知,CT植株与HT植株的最大CO2吸收速率相等,即净光合速率相等,但呼吸速率未知,因此最大CO2固定速率无法比较,C错误;
D、HT植株在50°C条件下CO2的吸收速率大于0,说明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而CT植株在50°C条件下CO2的吸收为0,说明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没有有机物的积累,故比CT植株更适应高温环境,D正确。
故选ABD。
18. 如图表示渗透作用装置图,其中半透膜为膀胱膜(允许单糖透过不允许二糖及多糖透过),装置溶液A、B、a、b浓度分别用MA、MB、Ma、Mb表示,图2、图4分别表示达到平衡后,图1、图3液面上升的高度h1、h2.如果A、B、a、b均为蔗糖溶液,且MA>MB,Ma=Mb>MA,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平衡后,漏斗内溶液浓度Ma大于Mb
B. 平衡后,漏斗内液面上升高度h1>h2
C. 平衡后,膜两侧水分子进出速度相等,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
D. 若再向a、b中加入等量的蔗糖酶,漏斗内外液面最终会齐平
【答案】A
【解析】
【分析】水分子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其动力是浓度差,且总是由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运输。渗透发生的原理是:(1)具有半透膜;(2)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根据题干信息“MA>MB、Ma=Mb>MA”,推测出Ma=Mb>MA>MB,图甲漏斗两侧的浓度差较小,液面上升高度较小,则漏斗内溶液浓度较大,所以达到平衡后hl<h2,Ma>Mb。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甲漏斗两侧的浓度差较小,液面上升高度较小,因此平衡后,漏斗内溶液浓度Ma>Mb,A正确;图甲漏斗两侧的浓度差较小,液面上升高度较小,因此平衡后,漏斗内液面上升高度h1<h2,B错误;平衡后,膜两侧水分子进出速度相等,但是膜两侧溶液浓度不相等,C错误;若再向a、b中加入等量的蔗糖酶,则漏斗内的蔗糖被水解成单糖,可以移动到漏斗外,而漏斗外的蔗糖不能被水解,所以漏斗内外溶液浓度难以相等,因此漏斗内外液面不会齐平,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渗透作用的原理,了解细胞失水和吸水的过程,明确水分子总是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运输,再结合题干信息“MA>MB、Ma=Mb>MA”答题。
19.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红豆就是相思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相思豆中含有很强毒性的毒蛋白—相思子毒素蛋白。相思子毒素蛋白前体由部分组成,即34个氨基酸组成的前导信号序列、251个氨基酸组成的A链、263个氨基酸组成的B链以及14个氨基酸组成的连接A、B链的连接肽。经过相应细胞器的加工,最后形成含有514个氨基酸的相思子毒素蛋白,加工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内质网与高尔基体能依次对该前体进行切除加工
B. 相思子毒素蛋白前体在合成过程中产生562个水分子
C. 据图分析液泡中含有相应的酶,可以对蛋白质进行切除加工
D. 液泡形成的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答案】AD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相思子毒蛋白前体含有的前导信号序列在内质网中被切除,后通过囊泡运输止高尔基体,在高尔基体中切除连接肽,再经囊泡运输至液泡,最后经由细胞膜分泌至细胞外。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在内质网中加工后可将前导信号序列切除,故内质网对蛋白质进行切除,经高尔基体加工后,形成的囊泡中的相思子毒素蛋白没有链接肽,故高尔基体对该前体也有切除功能,A正确;
B、多肽形成过程中产生的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故相思子毒素蛋白前体在翻译过程中产生的水=(34+251+263+14)-1(最终为1条肽链)=561个,B错误;
C、据图可知,液泡只起到了运输相思子毒素蛋白的功能,故推测液泡中不含相应的酶,不能对蛋白质进行加工,C错误;
D、囊泡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液泡之间进行流通的方式,也属于生物膜系统,液泡形成的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D正确。
故选AD。
20. 研究发现,人体可依靠脑部基底前脑区合成的胞外腺苷来调节睡眠活动,胞外腺苷作用机制类似于神经递质,通过与神经元细胞膜上的腺苷受体(R)结合而发挥作用。常见的R有R1和R2两种,咖啡因是腺苷类似物,可能与某种R结合,但不引起腺苷的效应。研究者用适量的咖啡因分别处理野生型、R1突变体(敲除R1基因)和R2突变体(敲除R2基因)小鼠,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处理,分别测定小鼠的觉醒时间,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注:箭头对应时刻为处理时刻。
A. 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可形成腺苷B. 咖啡因可以阻断腺苷与R2的结合
C. 胞外腺苷浓度的增加可能会延长觉醒时间D. 该研究有利于探索睡眠障碍的治疗
【答案】AC
【解析】
【分析】对曲线进行分析可知,R1突变体敲除小鼠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觉醒时间差异与野生型相似;R2突变体敲除小鼠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觉醒时间无显著差异,与野生型差异显著。
【详解】A、腺苷由1分子腺嘌呤和1分子核糖组成,ATP是三磷酸腺苷,ATP在相关酶的催化下脱去3个磷酸基团可形成腺苷,A错误;
B、据图分析,R1、R2基因敲除小鼠的实验结果与野生型相比,R1敲除小鼠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觉醒时间差异与野生型相似,R2敲除小鼠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觉醒时间无显著差异,与野生型差异显著,因此可推测咖啡因是通过与R2结合发挥作用,B正确;
C、据图可知,野生型的实验组(用咖啡因处理后)觉醒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即咖啡因能延长觉醒时间,而据题意“咖啡因是腺苷类似物,可能与某种R结合,但不引起腺苷的效应”可知,咖啡因与腺苷竞争R受体后不起腺苷的作用,据此推测腺苷可以缩短觉醒时间,C错误;
D、由于人体可依靠脑部基底前脑区合成的胞外腺苷来调节睡眠活动,该实验探究咖啡因与R突变体的关系,有利于探索睡眠障碍的治疗,D正确。
故选AC。
三、非选择题
21. 教材原文填空。
(1)很多种有机物都可以为细胞的生活提供能量,其中_________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2)除了高等植物成熟的__________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极少数细胞外,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
(3)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___________。
(4)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___________。
(5)光合作用的第一个阶段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才能进行,这个阶段称为光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的。
【答案】(1)糖类 (2)筛管细胞
(3)原生质层 (4)活化能 (5)类囊体的薄膜上
【解析】
【分析】本题为教材原文填空,涉及能源物质、细胞核、原生质层、活化能、光反应场所等知识点。
【小问1详解】
很多种有机物都可以为细胞的生活提供能量,其中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小问2详解】
除了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极少数细胞外,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
【小问3详解】
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
【小问4详解】
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小问5详解】
光合作用的第一个阶段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才能进行,这个阶段称为光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是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
22. 下图表示某生物膜结构,a、b、c、d、e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_______侧(填“上”或“下”)代表细胞膜的外侧,因为有_______存在。
(2)图中a、b、c、d、e代表被动运输的是_______(填字母)。
(3)若图是小肠上皮细胞的细胞膜,其吸收氨基酸为图示[ ]_______所表示的跨膜运输方式。
(4)细胞膜中水通道、离子通道是普遍存在的。若图为肾小管管壁细胞膜受刺激发生兴奋时,水通道开放,大量水被肾小管管壁细胞重吸收,则代表此过程中水的流动可用图中的_______(填字母)表示。
(5)若图为胃黏膜上皮细胞的细胞膜,人在饮酒时,酒精是通过[ ]_______方式进入细胞的。因酒精的毒害作用,大量饮酒会导致不适或酒精中毒等。此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与下列曲线相符合的是_______(填字母)。
【答案】(1) ①. 上 ②. 糖蛋白(或多糖、糖被)
(2)b、c、d (3)[a]主动运输
(4)c (5) ①. [b]自由扩散 ②. A、C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该图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糖蛋白只存在于细胞外侧,故图中上侧代表细胞膜外侧。a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是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物质,b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是细胞通过自由扩散吸收物质,c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通道蛋白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是细胞通过协助扩散吸收物质,d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通载体白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是细胞通过协助扩散吸收物质,e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是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排出物质。
【小问1详解】
由于糖蛋白只存在于细胞外侧,故可以判断图中上侧代表细胞膜外侧。
【小问2详解】
图中a是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物质,b是细胞通过自由扩散吸收物质,c是细胞通过协助扩散吸收物质,d是细胞通过协助扩散吸收物质,e是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排出物质,其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b、c、d。
【小问3详解】
小肠上皮细胞的吸收氨基酸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故应为[a]主动运输吸收。
【小问4详解】
肾小管管壁细胞膜受刺激发生兴奋时,通过水通道重吸收水的方式为协助扩散,对应图中c代表的方式。
【小问5详解】
若图为胃黏膜上皮细胞的细胞膜,人在饮酒时,酒精是小分子物质,可以自由通过磷脂双分子层进出细胞膜,故酒精是通过b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的。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其运输速率只与膜两侧的浓度差有关,与载体蛋白和能量无关,下列曲线与之相符合的是A、C。
【点睛】本题结合某生物膜结构图、物质浓度或O2浓度对跨膜运输速率的影响的曲线图,考查物质运输的方式和特点的知识,考生识记物质运输的方式和特点、通过阅读题图获取正确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23.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学习了课本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后,想进一步探究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产生等量CO2时,哪种条件下消耗葡萄糖较少的问题.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将无菌葡萄糖溶液与少许酵母菌混匀后密封(瓶中无氧气),按如图甲、乙装置实验.当测定甲、乙装置中CaCO3沉淀相等时,撤去装置,将甲、乙两锥形瓶溶液分别用滤菌膜过滤,除去酵母菌,得到滤液1和滤液2。请分析回答:
(1)甲、乙两组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主要有_____。(至少写出两个)
(2)利用图丙提供的U型管(已知滤液中的葡萄糖不能通过U型管底部的半透膜,其余物质能通过)、滤液1和滤液2等,继续完成探究实验,实验步骤:
①将___________的滤液1和滤液2分别倒入U型管的A、B两侧并标记;②一段时间后观察__________ 的变化。
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
①如果A侧液面__________(“上升”、“下降”),B侧液面_____________(同上),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
②如果______________ ,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③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一样多。
(3)依据所学内容,若以CO2的释放量表示呼吸作用的相对速率,如图曲线Ⅰ、Ⅱ交叉时,Ⅰ、Ⅱ所表示的呼吸类型呼吸作用消耗葡萄糖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曲线Ⅱ在F点以后影响呼吸强度的外界因素主要是________。
【答案】(1) ①. 有无氧气 ②. 温度、pH、培养液量、培养液浓度等
(2) ①. 等量 ②. 两侧液面 ③. 上升 ④. 下降 ⑤. A侧液面下降,B侧液面上升 ⑥. A、B两侧液面高度相同
(3) ①. 3∶1 ②. 温度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装置甲和装置乙的单一变量是有无氧气,装置甲中通入氧气,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装置乙中没有通入氧气,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此外,装置甲和装置乙中的澄清石灰水用于检测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
【小问1详解】
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产生等量CO2时,哪种条件下消耗葡萄糖较少的问题,所以甲、乙两组的实验变量是有无氧气;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主要有pH、培养液量、温度、培养液浓度等,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
【小问2详解】
①探究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因此需将等量的滤液1和滤液2分别倒入倒入U形管A、B两侧。
②由于滤液中的葡萄糖不能通过U型管底部的半透膜,其余物质能通过,故一段时间后观察两侧液面的变化。
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
①若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则A侧液面上升,B侧液面下降;
②若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则A侧液面下降,B侧液面上升;
③如果A、B两侧液面高度相同,则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一样多。
【小问3详解】
有氧呼吸反应式为: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反应式为C6H12O62CO2+2C2H5OH+能量,图乙中曲线Ⅰ、Ⅱ交叉时表示无氧呼吸的速率等于有氧呼吸的速率,此时无氧呼吸此时的二氧化碳量与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相等,根据上述反应式可知,两种呼吸作用消耗葡萄糖的量之比为3:1;Ⅱ曲线随氧气浓度升高,呼吸速率升高,当氧气浓度超过一定范围后,细胞呼吸速率趋于平衡,因此Ⅱ为有氧呼吸的曲线,F点后影响细胞呼吸强度的外界因素主要是温度。
【点睛】本题结合实验装置图,考查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及相关的探究实验,这就要求考生明确实验的目的,能正确区分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掌握探究实验的原理,并能据此完善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现象和得出实验结论。
24. 人的酒量主要与人体肝脏产生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有关,其作用如图,在人体中,都存在乙醇脱氢酶,而且数量基本相等。但缺少乙醛脱氢酶的人就比较多,这种乙醛脱氢酶的缺少,使酒精不能被完全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使人喝酒后产生恶心欲吐、昏迷不适等醉酒症状。
(注:碳酸氢钠在酸性条件下能产生二氧化碳)
(1)某科技团队从动物肝脏中提取出了纯净的乙醛脱氢酶,为了验证乙醛脱氢酶的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如果实验结果是第______组产生气泡,则说明乙醛脱氢酶的成分是蛋白质。
②如果实验结果是第______组产生气泡,则说明乙醛脱氢酶的成分是RNA。
③如果单独鉴定乙醛脱氢酶是否为蛋白质,还可以用______试剂。
④实验中的A试剂应为______。
⑤实验中产生的气泡成分可以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进行鉴定,则颜色反应是______。
(2)经研究发现,乙醛脱氢酶最适作用温度为37℃,请在下方坐标图中,画出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曲线______,并用语言描述乙醛脱氢酶随温度变化的趋势,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2、3 ②. 1、3 ③. 双缩脲 ④. 蒸馏水(水,生理盐水等答案合理即给分) ⑤. 由蓝变绿再变黄
(2) ①. ②. 低于37度,酶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强,37度酶的活性最高,超过37度,酶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逐渐降低至失活。
【解析】
【分析】酶具有专一性,蛋白酶可水解蛋白质,若乙醛脱氢酶的成分是蛋白质,则会被蛋白酶水解,若乙醛脱氢酶的成分是RNA,则会被RNA酶水解。乙醛脱氢酶可使乙醛转变为乙酸,乙酸可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等。
【小问1详解】
①若乙醛脱氢酶的成分是蛋白质,则第1组中的乙醛脱氢酶会被蛋白质酶分解,从而使乙醇不能被完全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则第1组没有气泡产生,而第2、3组中的乙醛脱氢酶没有被分解,因此乙醇能被完全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因此2、3组会产生气泡。
②同理,若乙醛脱氢酶的成分是RNA,则会被RNA酶水解,乙醇不能被完全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故第2组不产生气泡,而1、3组乙醛脱氢酶没有被分解,因此乙醇能被完全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会产生气泡。
③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紫色,乙醛脱氢酶若为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紫色,否则其成分不是蛋白质。因此如果单独鉴定乙醛脱氢酶是否为蛋白质,还可以用双缩脲试剂。
④第3组为对照实验,因此实验中的A试剂应为生理盐水。
⑤实验中产生的气泡为CO2,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进行鉴定,其颜色反应是由蓝变绿再变黄。
【小问2详解】
已知乙醛脱氢酶最适作用温度为37℃,则低于37度,酶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强,37度酶的活性最高,超过37度,酶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逐渐降低至失活,因此曲线为 。
【点睛】本题考查酶的本质和特性,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25. 早期地球大气中的浓度很低,到了大约3.5亿年前,大气中浓度显著增加,浓度明显下降。现在大气中的浓度约为,是限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重要因素。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ubisc)是一种催化固定的酶,在低浓度条件下,催化效率低。有些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浓缩机制,极大地提高了Rubisc所在局部空间位置的浓度,促进了的固定。回答下列问题:
(1)Rubisc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中,在Rubisc的催化下,与__________结合被固定形成,这一过程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ATP直接提供能量。
(2)海水中的无机碳主要以和两种形式存在。水体中浓度低、扩散速度慢,某些藻类具有下图1所示的无机碳浓缩机制。图中浓度最高的场所是__________(填“细胞外”、“细胞质基质”或“叶绿体”),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些植物存在另一种浓缩机制部分过程如下图2所示。在叶肉细胞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可将转化为有机物该有机物经过一系列反应,最终进入相邻的维管束鞘细胞释放,提高了Rubisc附近的浓度。
①由该种浓缩机制可推测PEPC与无机碳的亲和力__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Rubisc与无机碳的亲和力。
②图2所示的物质中,由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提供的是__________。
③炎热干旱的生境可引起植物叶片气孔关闭。相比多数不能浓缩的果蔬,具有该浓缩机制的作物在炎热干旱的生境具有较强的生长优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基质 ②. ③. 不需要
(2) ①. 叶绿体 ②. 通过主动运输方式从细胞外运输到叶绿体内,主动运输以逆浓度梯度进行,因此叶绿体中的浓度最高
(3) ①. 高于 ②. NADPH、ATP ③. 炎热干旱的生境使果蔬叶片气孔关闭,供应减少,光合速率较低,而能够浓缩的作物在气孔关闭时能利用释放,光合速率较大,生长较快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1)光反应:场所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完成水的光解产生[H]和氧气,以及ATP的合成;(2)暗反应:场所在叶绿体基质中,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C3的还原两个阶段。光反应为暗反应C3的还原阶段提供H]和ATP。
【小问1详解】
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ubisc)是一种催化 CO2 固定的酶,CO2固定的场所在叶绿体基质,所以Rubisc存在于叶绿体基质中,CO2被C5固定生成C3,该过程不需要ATP直接提供能量。
【小问2详解】
图示可知,HCO3-运输需要消耗ATP,说明HCO3-离子是通过主动运输的,主动运输一般是逆浓度运输,由此推断图中HCO3-浓度最高的场所是叶绿体。
【小问3详解】
①PEPC参与催化HCO3-+PEP过程,说明PEPC与无机碳的亲和力高于Rubisc。
②图2所示的物质中,可由光合作用光反应提供的是ATP和NADPH。
③炎热干旱的生境使果蔬叶片气孔关闭, CO2 供应减少,光合速率较低,而能够浓缩 CO2 的作物在气孔关闭时能利用 HCO3- 释放 CO2 ,光合速率较大,生长较快。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光合作用的过程,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戎知识网络,并学会根据题干和题图获取信息,利用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推理、解答问题。第1组
第2组
第3组
乙醛脱氢酶
1ml
1ml
1ml
加入试剂种类
蛋白酶1ml
RNA酶1ml
A试剂1ml。
乙醛
1ml
1ml
1ml
保温
适宜温度保温5分钟
碳酸氢钠
2ml
2ml
2ml
实验结果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原文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月考试卷(五)(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月考试卷(五)(Word版附解析),共11页。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月考(二)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月考(二)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三阶段,D符合题意,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