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05修辞手法之客观选择题1(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05修辞手法之客观选择题1(Word版附解析)第1页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05修辞手法之客观选择题1(Word版附解析)第2页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05修辞手法之客观选择题1(Word版附解析)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05修辞手法之客观选择题1(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05修辞手法之客观选择题1(Word版附解析),共9页。
    马,腾挪转移,马踏连营,铁路急骤,如雷轰鸣,让敌人心惊胆寒。不仅双马近乎完美地诠释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而且马后炮更是包涵了兄弟齐心合力断金的意蕴。炮,隔山打牛的功夫把面前的拦路虎踏成垫脚石。人啊!也如此,换个思路、角度,拦路虎就会变成垫脚石。士,承担着两个角色,左是卫士,右为侍女,君王最忠诚的随从,为知己者死。忠诚蒙蔽了你的双眼,勇敢拐走了你的思想,笑看刀光剑影,不过是风在项上舞。
    1.下列诗句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B.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答案】D
    【解析】原文修辞是拟人,“蒙蔽”“拐走”比人化。A项,用典,对偶: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这两句是写一轮明月同照两地,我们夫妇只能遥遥相望却不能互通音讯。我是多么希望随着月光照在你的身上呵。可是,天空广袤,连善于长飞的大雁都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世界,连善游的鱼龙也只能掀起一层层波纹却游不到你的身边,我又怎么能和你相会呢?这里以鸿雁、鱼龙与自己渴望夫妻团聚的急切心情相比,就更显出了思妇的离愁之深。B项,借代、夸张、比喻: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宛转蛾眉:代指红颜女子。须臾:片刻,形容时间很短(夸张)。鹤发:白发,代指暮年老人。“乱如丝”为比喻,这两句大意是:光阴似箭,青春易逝,年轻貌美的姑娘,片刻间就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了。抒发人生短暂,青春易逝的感慨。C项对偶,唐•杜甫《登高》; D.拟人手法。选自林逋《山园小梅·其一》,寒雀想飞落下来时,先偷看梅花一眼;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妍美,定会消魂失魄。一“偷”一“知”拟人化。
    (2023优秀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马克思第一篇专门论述中国问题的文章《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对中国现实做出过这般描述:“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封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的结果一样。”马克思这种对中国现实的认识也得到了恩格斯的响应,马克思恩格斯最初一致希望,在鸦片战争这样一种外力的作用下,古老的中国社会能够孕育出一个新世界。
    2.下列选项中和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B.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C.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答案】B
    【解析】原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正如……一样”。A项,夸张手法,“三百余里”“隔离天日”。B项,比喻,盘旋着,曲折着,密接如蜂房,回旋如水涡, 形容阿房宫极大奢华。这里的“蜂房”“水涡”均活用为动词,“像蜂房”“像水涡”。C项,借代,唐•杜甫《登岳阳楼》,用“戎马”代指战争,表达诗人心系国难,忧国忧民的感情。D项,拟人,“花溅泪”“鸟惊心”,将花、鸟拟人化。
    (2023优秀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说到底,燕子是最狡诈的动物,它控制人类的第一招就是信任。信任是对付多疑的人类的最尖锐的武器。因为人类不信任别人,对来自别人的信任受庞若惊。燕子将自己最脆弱的那一环——巢及卵放到了人居住的屋脊上,你一拍手就可以捣坏,这是最彻底的信任。没有任何一种鸟敢于这样信任人类,于是人被感动,像人海里找到一个相知的朋友一样对待燕子,就差不能同燕子握手拥抱。但燕子第一招奏效之后,马上智慧地拉开了同人类的距离。它马上把自己从同人类的亲密接触中抽身出来,落到了人类够不到的树枝上,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因为它知道,人类能容忍它把巢建在屋梁上,却未必容得了它在人类生活空间里长时间地没大没小。
    3.下列诗句,与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B.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C.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D.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答案】C
    【解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比喻中的暗喻。“信任是武器”。A项,夸张,李白《将进酒》,“三百杯”数量上的夸张;B项,借代、拟人,姜夔《扬州慢》,“胡马”代指金军,“厌言”将“废池乔木”拟人化;C项,比喻,唐代刘禹锡《望洞庭》,将洞庭湖比喻为“白银盘”,将洞庭湖周围山水景色比喻为“青螺”;D项,对比,高适《燕歌行》,战士们在战场上与敌拼杀,生死参半,而此时将军们的营帐里,美女还在轻歌曼舞。战士们在浴血奋战,将官却在寻欢作乐,把“战士”“将官”进行对比,用以揭露军事腐败。
    4.(2023优秀模拟)对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偶)
    B.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顶针)
    C.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比喻)
    D.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拟人)
    【答案】D
    【解析】A. 对偶,“指点”对“激扬”,“江山”对“文字”;B.顶针,“沉默”顶针,上句以“沉默”结束,下句以“沉默”开头;C.比喻,把“你的心”比作“窗扉”,D.比喻,把“金柳”比作“新娘”,比喻词是“是”,与C项一样都属于比喻中的暗喻。
    (2023优秀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我在一九五七年的加盟,对于武汉这座巨大的城市,只如一滴水掉入这长江中一样,可谓沧海一粟。但对于我来说,它就几乎塑造了我的生命。我常常会想,这座城市有如一本摊开着的书,长江是它的书脊,南北两岸是它摊开的扉页。而行走的我,穿行在它的街巷中,就仿佛走在它的字里行间一样。我曾经想要努力地去读懂去参透去看清去获悉它的每一行文字的内容、深处的寓意,字后的阴影和故事。我在这样无数次的穿行中成长。成长起来的我深深地明白:有些东西你是无法读懂无法参透无法看清也无法获悉的。你知道的永远只是表面,而隐藏在深处的东西,尤其与人的命运相关的故事,它们多半就终身地隐藏了,隐藏在历史的尘土之下,时光一层层地覆盖着它们,今生今世也无人知晓。
    5.下列各项中,和画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D.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答案】A
    【解析】原文“这座城市有如一本摊开着的书,长江是它的书脊,南北两岸是它摊开的扉页”,把“城市”比作“书”,“长江”比作“书脊”,“南北两岸”比作“扉页”,运用了比喻修辞。A项,运用比喻,把“雪花”比喻为“梨花”;B项,运用拟人,一个“怨”字把“羌笛”比拟为人,“怨”原本是人的心理行为。C项,“千帆”代指船,温庭筠《忆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梳洗打扮后,在望江楼上独自依靠栏杆远望。成百上千艘船过去了,所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缓缓地流着,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蘋洲上。D项,借代, “管弦”代指乐器、音乐。
    (2023优秀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在建构秩序的过程中,国家的不可替代性在于国家的运行以暴力为基础,而暴力对人的生命构成了威胁,国家成为人类建构秩序的最后一道“防线”。国家成了人们常说的“利维坦”。倘若没有国家这只“利维坦”,人类社会将如同霍布斯所预测的那样陷入“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
    【注】利维坦是一条鱼,拥有坚硬的鳞甲,锋利的牙齿,腹下有尖刺,令人生畏。
    6.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B.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C.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答案】B
    【解析】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暗喻),本体是“国家”,喻体是“利维坦”(“Levia than”的字意为裂維,在《圣经》中是家征邪恶的一种海怪),比喻词“成了”。A项,夸张,对偶:万里”“百年”为夸张,极言距离之远;“万里”对“百年”;“悲秋”对“多病”;“常作客”对“独登台”。B项,比喻:本体是“琵琶曲的声音”,喻体分别是“银瓶乍破”“铁骑突出刀枪鸣”的声音,用银瓶突然碎裂的商音、骑兵突然冲出刀枪撞击的声音与琵琶女弹奏的音乐的声音。C项,用典,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六朝的旧事已随着流水一去不复返了,只有寒烟笼罩着的衰草还凝聚着绿色。诗中用“六朝旧事”的典故,暗示北宋王朝要吸取六朝灭亡的教训。 D项,反问,“人生自古谁无死?”;借代,借“汗青”代指“史书”,历史,史册。
    (2023优秀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媒介成为必需品,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媒介是一座桥梁,联通了人们与外面的世界。网课、网络会议、网上办公、网络购物以及各种App高频率地出现,融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7.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B.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C.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D.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修辞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媒介”,比喻词“是”,喻体“桥梁”。A项,运用了比喻,本体“晓鬟”,喻体“绿云”,这是一个判断句,是比喻中的暗喻。B项,运用了拟人和对偶,“恋”“思”将“羁鸟”“池鱼”拟人化;三组对象,两两相对,形成对偶。C项,运用了互文和借代,“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即“主人客人下马,主人客人在船”;“管弦”代指音乐。D项,运用了用典。陈后主《玉树后庭花》:“其辞曰:‘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时人以为歌谶。此其不久兆也。”故后人把它看作亡国之音。作者从商女所唱的歌曲暗示统治者:现在的人,和当年的人一样,已经忘记了覆亡的历史悲剧,还在和当年一样一味追求奢靡的生活,宋王朝已经悬危机四伏,六朝旧事又有卷土重来之势,悲恨依然在延续着,此无异于对北宋当局的警告,也体现了词人深深的民族忧虑感。
    (2023优秀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每当夜幕降临,从中国传统院落大门旁边的影壁小心地往里看,就能看到像自身发光的抽象画一样的木制窗子,窗子木格细细地勾画着自己精致的线条,微弱的灯光洒在院子里,消失在甬道长廊,婆娑竹影上。偶尔有人在室内走动,身影在洁白的窗纸上滑动,充满神秘的色彩。
    8.下列各项中与画波浪线句子使用相同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3分)
    A.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C.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答案】C
    【解析】原文“细细地勾画着自己精致的线条”运用的是拟人手法。“勾画”一词将窗子木格拟人化。A.“戎马”是借代手法,代指战争;B.“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比喻,将“愁”比作一江春水;C.“皮池养木,犹厌言兵”,运用拟人手法;D.“廉顿老臭,尚能饭否?”是用典和反问。
    9.(2023优秀模拟)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对偶、借代)
    B.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比喻、拟人)
    C.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设问)
    D. 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排比、反复)
    【答案】B
    【解析】A.对偶,三组对象,两两相对,形成对偶;“烽火”代指战争。B.“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是拟人(害了羞),但没有比喻,没有喻体;句中“好像”不是比喻词,而是表示推测。C.设问,有问有答;D.“风”“雷”“电”三组对象,形成排比;“毁灭,毁灭,毁灭呀”为反复。
    (2023优秀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带着海腥味的风吹来,暖洋洋的,有一股独特的清新气息。海鸥的鸣叫声透着喜气;跳跳鱼在浅海滩欢呼雀跃,迎接着书院的春天;蛏子张开嘴巴,在春水中吐着泡泡;螃蜞在海滩上爬来爬去,也出来感受春日的阳光。
    10.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B.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C.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答案】D
    【解析】原文运用拟人修辞,“欢呼雀跃”“迎接”将“跳跳鱼”拟人化。A项,借代,“复关”是地名,是那个男子居住的地方,这里以地名代替《氓》中的那个男子。B项,夸张,钉头比粟粒还要多,极言阿房宫建造之复杂。C项,借代,用“管弦”代指音乐。D项,拟人,“感时”“溅泪”将“花”拟人化;“恨别”“惊心”将“鸟”拟人化。
    (2023优秀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相比原貌呈现、古词新唱,“中国风”歌曲更多的是借用古诗词中的意象或典故,创造性演绎为新的故事。比如歌曲《半城烟沙》中“金戈铁马,替谁争天下”的形词,就化用了宋代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词句,又并非简单堆砌,而是融汇创造,使作战时的 骁勇情景如在眼前,同时又刻画出战争无法避免的无奈心理。
    11.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起( )(3分)
    A.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B.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C.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D.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答案】D
    【解析】原句“金戈铁马”运用了借代的修辞,代指战争。A项,用典、对偶,“鲛人”是中国的美人鱼,据说哭的时候流出的眼泪会化成珍珠;而蓝田玉在日光下远望会形成类似烟雾的氤氲。这两句也在描述悲伤,但并不是逆流成河的悲伤,而是淡淡的忧伤,氤氲中散发出的忧伤。B项,拟人,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迷,竟然放下了手中的工作,于是,女娲用来补天的五色石被乐音震破,一个“逗”字引来了一场秋雨。石破天惊,想象何等大胆,天漏雨下,气势何等磅礴!C项,比喻,本体“潭面”,喻体“未磨镜”。D项,借代,“丝竹声”代指音乐。
    (2023优秀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三星堆遗址立足于中华文明的历史厚度。悠久绵延的中华文明如同一棵历史沃土培育的参天大树,枝繁吐茂,硕果累累,从枝叶可以追溯到根脉。三星堆遗址便与古蜀文明的起源密不可分。
    1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B.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C.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答案】B
    【解析】原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本体是“中华文明”,喻体是“大树”。A项,夸张,对偶,“万里”“百年”为夸张,极言距离之远;“万里”对“百年”;“悲秋”对“多病”;“常作客”对“独登台”。B项,比喻:本体是“琵琶曲的声音”,喻体分别是“银瓶乍破”“铁骑突出刀枪鸣”的声音,用银瓶突然碎裂的商音、骑兵突然冲出刀枪撞击的声音与琵琶女弹奏的音乐的声音。C项,反问,躺在空荡荡的床上,听着窗外的凄风苦雨,平添几多愁绪。今后还有谁再为我深夜挑灯缝补衣衫!宋·贺铸《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悼亡妻之作。是中国文学史上与潘岳《悼亡》元稹《遣悲怀》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等同题材作品并传不朽的名篇。D项,反问,“人生自古谁无死?”;借代,借“汗青”代指“史书”。
    (2023优秀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宣纸耐久性强、润墨性好。国画大师刘海粟赞其“纸寿千年,墨韵万变”,诚非虚言。宣纸的“寿命”在一千年以上,普通纸大约在两三百年后就会因自然而破损,新闻纸的“寿命”更短,五六十年后就会变黄、发脆。所以,宣纸算是纸中的“老寿星”了。
    13.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C.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D.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答案】
    【解析】原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宣纸”比作“老寿星”。这里不是拟人,没有人的动作,心理,思想特征等。A项,比喻,本体式“宫车过的声音”,喻体是“雷霆”。B项,拟人,一“送”字把“故乡水”拟人化。夸张,“万里”极言距离之远。C项,用典,“闻笛赋”指的是西晋向秀的《思旧赋》。“烂柯人”指的是晋人王质,“柯”指斧柄。“王质烂柯”这个典故最早出自南朝梁任昉所著的《述异记》。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D项,借代,“樯橹”代指船只,战舰。
    (2023优秀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14.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B.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C.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D.漂梗无安地,衔枚有荷戈。
    【答案】D
    【解析】原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用“之乎者也”代替“文言文”。A项,拟人,选自苏轼《海棠》,在这个清冷孤寂的夜晚,我害怕花儿独自睡去,所以才点了蜡烛,为她驱除这长夜的黑暗,照亮她美丽的容颜。花草无知,岂会睡去?只是良宵苦短,日月如梭,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只是想珍惜眼前的你,我只是想珍惜这人世间的刹那芳华!我只是担心,过了今晚你的美就会凋零,过了今晚就再也见不到你的绝世容颜!B项,夸张,“四万八千丈”夸张,极言天台山之高,衬托天姥山的高大。C项,拟人手法。选自林逋《山园小梅·其一》,寒雀想飞落下来时,先偷看梅花一眼;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妍美,定会消魂失魄。一“偷”一“知”拟人化。D项,借代,“漂梗”随水漂流的桃梗,引申指漂泊者;衔枚有荷戈,这句是说有见皆荷戈的征夫,枚状如筷子,横衔之,以止言语;荷戈指士兵。用典,“漂梗”“衔枚”。唐代·杜甫《征夫》“十室几人在,千山空自多。路衢唯见哭,城市不闻歌。漂梗无安地,衔枚有荷戈。官军未通蜀,吾道竟如何。”
    (2023优秀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已经决定,明天去天一阁。没有想到,这天晚上,台风袭来,暴雨如注,整个宁波城都在柔弱地颤抖。第二天上午来到天一阁时,只见大门内的前后天井、整个院子,全是一片汪洋。
    15.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B.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C.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D.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答案】C
    【解析】原文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宁波城”本是一个无生命的事物,用“柔弱地颤抖”赋予其生命的特征。A项,比喻,诗人以“蓬” “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he)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对偶,“征蓬”对“归雁”;“出”对“入”;“汉塞”对“胡天”。B项,借代,以“眉”代“头”。C项,比拟,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就全都不同了,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出自北宋词人范仲淹《渔家傲·秋思》。D项,用典,明月之诗:《诗经•陈风•月出》有“舒窈纠(音:窕)兮”之句,故称“明月之诗”、“窈窕之章 ”。窈窕之章:《月出》诗首章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jiǎ)兮,劳心悄兮。(月亮出来多明亮,美人仪容真漂亮。身姿窈窕步轻盈,让我思念心烦忧。)”“窈纠”同“窈窕”。对偶,“诵”对“歌”;“明月之诗”对“窈窕之章”。

    相关试卷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05修辞手法之客观选择题3(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05修辞手法之客观选择题3(Word版附解析),共8页。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05修辞手法之客观选择题2(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05修辞手法之客观选择题2(Word版附解析),共9页。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05修辞手法之主观效果分析题2(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05修辞手法之主观效果分析题2(Word版附解析),共6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