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农垦建三江分局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农垦建三江分局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农垦建三江分局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卷
考试说明: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题上答题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北京冬奥会注定要被载入史册。如果说开幕当天恰逢中国传统的立春是巧合,那么用中国特有的二十四节气作为开幕式倒计时则是神来之笔。
二十四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也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与独创的结晶。先民们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的变化,总结变化规律,有序组织农事生产,合理安排日常生活。早在先秦时期,先民们已经先后确定“二至”(日影最长的冬至、日影最短的夏至)、“二分”(春分、秋分),初步形成四季概念,并在此基础上细化出“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确定了二十四节气主干“四时八节”。至秦汉时期,《淮南子》已完整记载二十四节气,其名称与顺序沿用至今。
我国当前通用的历法是一种阴阳合历,其中阳历(也叫太阳历)依据的是太阳运行规律,能够直观反映四季变化;阴历(也叫太阴历)则是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制定,反映的是月亮的阴晴圆缺。阳历与阴历配合使用就是阴阳合历。二十四节气便是阳历算法,反映的是四季变化。二十四节气的命名与排序大有学问:一方面,节气命名反映季节、气温、降水甚至物候等变化,是人们生产生活的行动指南。比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反映四季的不同阶段;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反映气温之变;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反映降水量的多少;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则反映动植物等随节候发生的变化。另一方面,节气命名反映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的辩证思想,是中国哲学的生动实践。比如,“二至”中的“至”意为极,反映的是太阳直射点运行至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和白昼时间达到极值开始转折的自然现象,实质上正是物极必反辩证思想的体现;而“二分”是昼夜平分线,之后昼短夜长变为昼长夜短,或昼长夜短变为昼短夜长,反映的是阴阳交替。
在我国北方很多地方,至今流传着“冬至到,吃水饺”“不吃饺子冻耳朵”的说法;春分日,不少人沿袭“春分到,蛋儿俏”的习俗,挑战“竖鸡蛋”的游戏;清明节,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传承至今的两大礼俗主题。节气与节日、民俗等共存,保持着紧密联系。从某种程度上说,冬至等节气已经有了节日的内涵,承载着不同地域的习俗信仰、饮食风尚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苗族赶秋、壮族霜降节等已经成为重要节日。
节气与节日的碰撞,不仅丰富了节气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有利于二十四节气的传播传承、深入人心,这为二十四节气彰显时代价值提供了新的思路。2018年,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正式设立,时间定在每年的秋分日。中国农民丰收节设立在秋分日,突出了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业生产的属性,丰富了秋分日的文化内涵,同时展现了中国自古以来以农为本的传统。
(摘编自刘宁《每个节气日都是一堂自然和文化课》)
材料二: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的常识,也是世界汉字文化圈中的背景知识。历史上,二十四节气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完善过程。中华文明的早期,先民生产能力增长和人口繁衍,促进了天文气象、农业科技的进步。他们努力探索周围天气和环境变化的原因,用朴素的自然观解释世界,在观察天象、探知节气、形成诊语、识别自然等方面都有初步的发展。
与二十四节气关系最紧密的,首推天文学。古代中国人很重视对天文气象的观测,在对天观测中自然就有了对气象的观测。山西襄汾陶寺古观象台存在于公元前2100年左右,是迄今发现中国最早遗存的古观象台。其夯土柱是用来构建观测缝的,主要功能之一是观日出、定节气,可能还有观测其他天体现象的功能。这说明,先民利用两根土柱之间的缝隙观察太阳变化,从而推测季节变化和节气。这在当时属于“高科技”内容,因为这样的观测需要考虑周围环境、空气能见度、经年的位置变化、节气记录可靠性与对比等,这需要天文、气象、地理、数学等方面的知识,也将反过来促进这些学科的发展。
节气本质上反映一种客观规律,《淮南子》中出现了中国最全、最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和名称,记载了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物候变化。二十四节气产生以后,逐渐形成了严密的知识体系,在中国古代对于社会多方面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二十四个节气对于后世历书制作影响很大,它是中国传统气象学的核心理论之一,逐渐成为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比如,西汉的《太初历》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汉族历法,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其中编入了二十四节气,对指导农业及畜牧业生产与生活带来极大方便。
节气对农业的影响更大,比如,对冬至时刻的细致推算,有利于安排来年的农业生产,由于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方的冬至具体时刻有所差异。例如,南宋朝廷南迁后,冬至的日影长度就与中原地区有区别。南宋《数书九章》中也有天文历法方面的问题,涉及二十四节气的推算,比如“欲求中间嘉泰甲子岁气骨、岁余、斗分各得几何?”其中的“气骨”就是指冬至时刻。
(摘编自陈正洪《二十四节气中的科技与文化遗产》)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上古农耕时代,是在先民们不断观察天体运行、总结时令气候和物候的变化规律中形成的。
B. 阳历依据太阳运行规律,而阴历依据月相的变化周期,二十四节气就是根据阳历推算的,反映的是四季变化。
C. 节气本质上反映客观规律,二十四节气在《淮南子》中名称记载最早、最全,主要反映了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物候变化。
D. 冬至时刻的差异主要是缘于中国幅员辽阔、地域不同,对冬至时刻的研究能更好地利于农业生产。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二至”“二分”既体现了动植物等随节候发生的变化,又反映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的辩证思想。
B. 节气与节日既存在不同,又紧密联系,部分节气具有节日的内涵,承载着不同地域的习俗信仰、饮食风尚等。
C. 中国古代天文学促进了节气的快速形成,早在公元前2100年左右就利用两根土柱观测日出、制定出完整的节气。
D. 中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汉族历法是《太初历》,它的主要内容是二十四节气,也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诗句与节气无关的一项是( )
A.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B. 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
C.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D.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 请简述材料二的论证方法与行文思路。
5. 为何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设《立春》这一节目?请结合材料分析其原因。
【答案】1. C 2. B 3. D
4.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列举了中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汉族历法《太初历》,说明二十四个节气对于后世历书制作影响很大;引用论证,引用了南宋《数书九章》中的语句,说明古书中也有天文历法方面的问题,涉及二十四节气的推算。
行文思路:首先提出观点,认为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的常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完善过程;接着通过举例论证论述了中国古代天文学促进了节气的快速形成;最后通过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论述了二十四节气促进了社会多方面的发展。
5. (1)《立春》这一节目与北京冬奥会开幕的时间正好吻合。
(2)《立春》这个节目与冬奥会的宣传主题“一起向未来”高度契合,完美一致。
(3)《立春》这个节目让中国传统文化闪耀冬奥舞台,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二十四节气在《淮南子》中名称记载最早”错误。原文是“节气本质上反映一种客观规律,《淮南子》中出现了中国最全、最完整二十四节气记载和名称,记载了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物候变化”,“最早”一说于文无据。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二至’‘二分’既体现了动植物等随节候发生的变化”错,原文是“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则反映动植物等随节候发生的变化”。
C.“制定出完整的节气”错,原文是“从而推测季节变化和节气”,没有说“制定出完整的节气”。
D.“也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错,原文是“二十四个节气……逐渐成为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选项中把《太初历》说成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A.“清明时节”指清明。
B.“春分”指春分。
C.“露从今夜白”指白露。
D.指九月九日重阳节。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思路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论证方法:
根据“比如,西汉的《太初历》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汉族历法,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其中编入了二十四节气,对指导农业及畜牧业生产与生活带来极大方便”,可知这是运用了举例论证,列举了中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汉族历法《太初历》,说明二十四个节气对于后世历书制作影响很大。
根据“比如‘欲求中间嘉泰甲子岁气骨、岁余、斗分各得几何?’其中的‘气骨’就是指冬至时刻”,这是运用了引用论证,引用了南宋《数书九章》中的语句,说明古书中也有天文历法方面的问题,涉及二十四节气的推算。
行文思路:
第一部分第一段,根据“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的常识,也是世界汉字文化圈中的背景知识”“历史上,二十四节气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完善过程”,可知先提出观点,认为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的常识,也是世界汉字文化圈中的背景知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完善过程。
第二部分第二段,根据“与二十四节气关系最紧密的,首推天文学。古代中国人很重视对天文气象的观测,在对天观测中自然就有了对气象的观测”“山西襄汾陶寺古观象台存在于公元前2100年左右,是迄今发现中国最早遗存的古观象台”,可知这段主要论述了中国古代天文学促进了节气的快速形成,并列举了山西襄汾陶寺古观象台来证明观点。
第三部分第三至五段,根据“二十四节气产生以后,逐渐形成了严密的知识体系,在中国古代对于社会多方面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二十四个节气对于后世历书制作影响很大”“节气对农业的影响更大”,可知这几段主要论述了二十四节气对社会多方面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根据“如果说开幕当天恰逢中国传统的立春是巧合”,可知时间上正好和《立春》这一节目相吻合。
根据“二十四节气,始于立春”,可知立春,是中国二十四节节气中首个节气,代表着一年的开始,开始播种,并憧憬秋天的收获,《立春》这个节目与冬奥会的宣传主题“一起向未来”高度契合,完美一致。
根据“从某种程度上说,冬至等节气已经有了节日的内涵,承载着不同地域的习俗信仰、饮食风尚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节气与节日的碰撞,不仅丰富了节气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有利于二十四节气的传播传承、深入人心,这为二十四节气彰显时代价值提供了新的思路”,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立春又是中国二十四节节气中首个节气,北京冬奥会通过《立春》让中国传统文化闪耀冬奥舞台,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又一个“狙击兵岭”
魏巍
常言说,“响鼓不用重槌敲”。自从团政委点出三连的问题之后,郭祥就立时召开了支委会,首先对自己打大仗的思想进行了自我批评。接着对“怕捅马蜂窝”的思想,也捎带着给了几炮。随后经过研究,选出了本连的特等射手,组成了步枪组,机枪组,还有六○炮和祖国新来的无座力炮合编的冷炮组,区分了地段,划分了责任。第二天,狙击活动就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大家都憋足劲,要向“狙击兵岭”看齐。
果然不出所料,狙击活动遭到了敌人强烈的报复。又是飞机,又是大炮,很疯狂了一阵。但是都被他们硬顶过去。郭祥还特意把无座力炮秘密运到前沿,敲掉了无名山上敌人设置的那辆固定坦克,狙击活动就更顺利地开展起来。无名山下的每一条大路小路,敌人出没的每一个场所,都受到狙击手们的严密监视。只要敌人一露头,就会猝不及防地倒在狙击手们的枪弹之下。真是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屁滚尿流,偶尔出来一次,就像老鼠出洞一般。开始敌人还去拖死尸,死尸拖不回,还得赔上三个五个,最后连死尸也不拖了。当时,我们的快板诗人毕革飞,曾写过一篇快板,专门记载此事。诗曰:
狙击手,真活跃,你一枪,我一炮,
不打死靶,要打活目标。
展开狙击大竞赛,个个都把战机找,
敌人在工事一露头,叽地一枪应声倒。
敌人出来拉尸首,又是射击好目标。
你要愿意要尸首,我们负责给你造!
零零碎碎吃喝你,最后把你全吃掉!
在这场狙击大竞赛中,“创造杀敌百名狙击手”的口号,具有极大的吸引力。青年战士们,人人奋勇,个个争先,都想最先突破这个光荣指标。特别是那个16岁的小鬼杨春,简直着了迷。这匹刚刚戴上笼嘴的小马,在老保姆陈三得力的领导下,虽然进步不小,但是按陈三的说法,始终没有把他那种过剩的精力完全转化为建设的积极性。平时,不是到这个班偷偷拆卸机枪,就是到那个班摆弄别人的炮。这一下可好了,他的全副精力都集中到这方面去了。每天天一亮,他把帽檐儿一歪,就抱着一支枪,伏在射击台上,用一双圆圆的猫眼搜寻着自己的猎物。有时候为了减小自己的目标,他甚至脱个光膀子,把帽子也染上黄泥,伏在交通沟沿上观察。远远看去,他那在庄稼地滚过的身体简直同黄黄的泥块没有两样。由于他这样不辞劳苦,今天打中三个,明天击倒五个,他的记录表直像响箭一般地直线上升。他本人也越打越上瘾,越打越来劲。每天只嫌太阳落得早,只嫌天色亮得迟。就是夜间做梦,也不断地喊:“打中了!打中了。”一边喊,手指头还在不断地扳动。这样,在一个月结束的时候,他的毙敌数已经达到58名,不要说在全连,就是在全营也遥遥领先了。有人分析说,他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由于他那精确的射击技术,确实不能否认,他从小就是一个玩弹弓的好手,到现在他那圆乎乎的小脸上,还有一个小小的疤痕,就是他的战友给他留下的光荣纪念!
说到这儿,我们不妨揭破这小鬼的一件秘密。它甚至已经到了绝密的程度,以至使得料事如神的郭祥、工作深入的老模范以及朝夕相处的陈三都摸不清底细。
那还是今年春暖花开的时节,从祖国寄来了大批的“慰问袋”,小杨春也理所当然地分到了一个。这个袋子里装了几十块水果糖,还有一封短短的信。从信上看,来信人年纪很小,字迹稚嫩,一笔一画,像是刚会挪步的孩子,比杨春那打飞脚的字好不了多少。信上写道:
亲爱的志愿军叔叔:
我妈妈每天给我一分钱买糖。我没有吃,现在我给叔叔寄去。希望叔叔吃了我的糖,多打死几个美国鬼子!我要向叔叔学习,长大了,也要去抗美援朝。
李毛毛
当时,接到慰问袋的这位16岁的“志愿军叔叔”,不用说是颇受感动的。因为他平生以来第一次作为一个人民的战士受人尊敬。他当时就在自己的小本上写了一首诗:
慰问袋,六寸长,慰问糖在里面装。
昨天我吃一块糖,糖儿对我把话讲:
你吃糖,想一想,祖国人民的心意可记上?
按照小杨春原来的计划,这糖本来是准备立功之后才吃的。但是,毕竟我们这位“志愿军叔叔”修养方面还有些不足,今天一块儿,明天一块儿,也就吃完了。只剩了个空空的小口袋还包在包袱里。这次支部号召“创造杀敌百名狙击手”,小杨春忽然想起这个慰问袋来,如果打死一个敌人,就把一枚小石子装进去,装满了100枚,将来寄给这位小朋友,岂不是一个很好的纪念?这样就暗暗下了决心。但是,这小鬼鬼心眼不少:一来这计划还不知道能不能完成;即使能完成,事先透露出去,还是会被人传为笑柄。他自己这样那样的“漏子”已经够多了,何必再给人增加一份谈话的资料呢?于是就把这事定为“绝密”一级,对人绝口不谈。只是在打死一个敌人后,才选一枚晶莹可爱的小红石子,乘夜深人静悄悄丢到那个未曾见过面的朋友的口袋里。
(节选自《东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杨春是志愿军战士的典型,文章通过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以及“狙击大竞赛”前后的对比塑造这一形象。
B. 大家分析小杨春射击成绩好的原因时以调侃的方式提到他脸上的伤疤,表现出大家对小杨春的关怀和喜爱。
C. 文中“一笔一画,像是刚会挪步的孩子,比杨春那打飞脚的字好不了多少”表明当时人们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
D. 文中写小女孩送来“慰问袋”并写信这一事件,揭示出了后方的大力支持是这场战争取得最终胜利的原因之一。
7. 关于文中快板诗人毕革飞快板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内容看,虽与上文的有些重复,但衬托出战士们的乐观精神。
B. 表现出朝鲜战场上我军不但战法灵活,还善于调动士兵的士气。
C. 表现出对装备精良的敌军的蔑视,体现出我军战士的必胜信心。
D. 以对偶的形式,诙谐的语调再现了志愿军战士英勇杀敌的场景。
8. 有人说魏巍的《东方》让我们对英雄的定义愈发清晰,请结合杨春这一人物,对魏巍笔下英雄的形象作简要的分析。
9. 魏巍曾说:“我们要从生活中寻找写作‘富矿’,‘文风朴实,言之有物’”,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选文是如何体现魏巍的这一创作特征的。
【答案】6. C 7. D
8. ①英雄就是普通人中的一员,杨春就是一个普通的志愿军战士;②心怀祖国,忘却自我,甚至是付出生命,杨春为保家卫国,参加抗美援朝,狙杀敌人,随时可能付出生命;③为战胜敌人,拼尽全力,杨春为战胜敌人,不分日夜苦练狙击本领;④知恩图报,以最好的成绩回报关爱自己的人,杨春用石头记录战场的战绩报答小女孩的“慰问袋”。
9. ①选取抗美援朝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记述历史的伟大进程;②通过“怕捅马蜂窝”“也捎带着给了几炮”“真是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屁滚尿流”等朴实的语言,塑造普通的志愿军战士的形象,文风朴实;③通过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日常生活歌颂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言之有物。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表明当时人们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错误。两个人尤其是小女孩年龄尚小,不能反映文化水平低,也不能以偏概全表明“当时人们文化水平偏低”,选项判断绝对,于文无据。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语段的能力。
D.“以对偶的形式”错误。不能体现对偶的特点,上下句相对应位置上的词性不同,意思也不是相反或相近的,只是朗朗上口了些,属于顺口溜性质。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由原文“青年战士们,人人奋勇,个个争先,都想最先突破这个光荣指标。特别是那个16岁的小鬼杨春,简直着了迷”可知,英雄就是普通人中的一员,杨春就是一个普通的志愿军战士。
由原文“狙击活动遭到了敌人强烈的报复。又是飞机,又是大炮,很疯狂了一阵。但是都被他们硬顶过去”可知,心怀祖国,忘却自我,甚至是付出生命,杨春为保家卫国,参加抗美援朝,狙杀敌人,随时可能付出生命。
由原文“每天天一亮,他把帽檐儿一歪,就抱着一支枪,伏在射击台上,用一双圆圆的猫眼搜寻着自己的猎物。有时候为了减小自己的目标,他甚至脱个光膀子,把帽子也染上黄泥,伏在交通沟沿上观察。远远看去,他那在庄稼地滚过的身体简直同黄黄的泥块没有两样。由于他这样不辞劳苦,今天打中三个,明天击倒五个,他的记录表直像响箭一般地直线上升。他本人也越打越上瘾,越打越来劲。每天只嫌太阳落得早,只嫌天色亮得迟。就是夜间做梦,也不断地喊:‘打中了!打中了。’一边喊,手指头还在不断地扳动”可知,为战胜敌人,拼尽全力,杨春为战胜敌人,不分日夜苦练狙击本领。
由原文“这次支部号召‘创造杀敌百名狙击手’,小杨春忽然想起这个慰问袋来,如果打死一个敌人,就把一枚小石子装进去,装满了100枚,将来寄给这位小朋友”可知,知恩图报,以最好的成绩回报关爱自己的人,杨春用石头记录战场的战绩报答小女孩的“慰问袋”。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特征的能力。
从选材的角度来看,本文选取的是抗美援朝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记述了历史的伟大进程,所以是从生活中寻找的写作“富矿”。
本文的语言非常的朴实,集中体现在快板和杨春的一首诗,另外还有“接着对‘怕捅马蜂窝’的思想,也捎带着给了几炮”“真是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屁滚尿流,偶尔出来一次,就像老鼠出洞一般”,“今天一块儿,明天一块儿”“从信上看,来信人年纪很小,字迹稚嫩,一笔一画,像是刚会挪步的孩子,比杨春那打飞脚的字好不了多少”“到现在他那圆乎乎的小脸上”“一边喊,手指头还在不断地扳动”,本文通过朴实的语言塑造了杨春这个16岁的普通的志愿军战士的形象。
从主旨的角度来看,本文通过描写16岁的杨春这一普通的志愿军战士的形象,从而表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的日常生活,从而歌颂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心怀祖国,忘却自我,甚至是付出生命,通过杨春这一形象集中体现英雄形象,可谓言之有物。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秦为赵合从,说楚威王曰:“楚,天下之强国也。大王,天下之贤王也。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夫以楚之强与大王之贤,天下莫能当也。今乃欲西面而事秦,则诸侯莫不南面而朝于章台之下矣。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楚。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故为王至计,莫如从亲以孤秦。大王不从亲,秦必起两军:一军出武关;一军下黔中。若此,则鄢、郢动矣。臣闻治之其未乱,为之其未有也。患至而后忧之,则无及已。故愿大王早计之。大王诚能听臣臣请令山东之国奉四时之献以承大王之明制委社稷宗庙练士厉兵在大王之所用之。大王诚能听臣之愚计,则韩、魏、齐、燕、赵、卫之妙音美人,必充后宫矣。赵、代良马橐驼,必实于外厩。故从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今释霸王之业,而有事人之名,臣窃为大王不取也。夫秦,虎狼之国也,有吞天下之心。秦,天下之仇雠也,横人皆欲割诸侯之地以事秦,此所谓养仇而奉雠者也。夫为人臣而割其主之地,以外交强虎狼之秦,以侵天下,卒有秦患,不顾其祸。夫外挟强秦之威,以内劫其主,以求割地,大逆不忠,无过此者。故从亲,则诸侯割地以事楚;横合,则楚割地以事秦。此两策者,相去远矣,有亿兆之数。两者大王何居焉?故弊邑赵王,使臣效愚计,奉明约,在大王命之。”楚王曰:“寡人之国,西与秦接境,秦有举巴蜀、并汉中之心。秦,虎狼之国,不可亲也。而韩、魏迫于秦患,不可与深谋,与深谋恐反人以入于秦,故谋未发而国已危矣。寡人自料,以楚当秦,未见胜焉;内与群臣谋,不足恃也。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然如悬旌而无所终薄。今君欲一天下,安诸侯,存危国,寡人谨奉社稷以从。”
(选自《战国策·楚策》)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王诚能听臣/臣请令/山东之国奉四时之献/以承大王之明制/委社稷宗庙/练士厉兵/在大王之所用之
B. 大王诚能听臣/臣请令山东之国奉四时之献/以承大王之明制/委社稷宗庙练士厉兵/在大王之所用之
C. 大王诚能听臣/臣请令/山东之国奉四时之献/以承大王之明制/委社稷宗庙练士厉兵/在大王之所用之
D. 大王诚能听臣/臣请令山东之国奉四时之献/以承大王之明制/委社稷宗庙/练士厉兵/在大王之所用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合从,是苏秦游说六国联合一起抗秦的策略。从,通“纵”,南北为纵,东西为横。
B. 带甲,文中指身着甲冑,与杜甫“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中的“带甲”意思不同。
C. 南面,即面朝南。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君王临朝听政,面南而坐。现在指方向。
D. 社稷,土谷之神。社为土神,载育万物;稷为谷神,养育民众。后被用来代指国家。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秦极力渲染楚国的强大,指出楚国国力雄厚,有称霸天下的资本,没必要侍奉秦国相反地应该成为其他诸侯侍奉的对象。
B. 苏秦分析了连横给楚国可能带来的弊端,指出秦国贪得无厌,而那些主张连横的说客和大臣则是大逆不道、为国不忠的奸臣。
C. 苏秦指出秦国视楚国为最大对手,两国国力此消彼长,不能和平共处。连横后果严重,而合纵可以削弱各国,帮助楚国称霸。
D. 苏秦极尽口舌之能事,使楚王深感单凭一己之力来对抗如同虎狼的秦国,未必能够取得胜利,从而意识到其合纵策略的正确。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闻治之其未乱,为之其未有也。患至而后忧之,则无及已。
(2)今释霸王之业,而有事人之名,臣窃为大王不取也。
14. 依照苏秦观点,若不“合从”会给楚国带来哪些危害?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答案】10. D 11. B 12. C
13. (1)我听说在天下还未混乱时就要着手去治理;在事情还未开始时就要先做准备,祸患临头了才去担忧,那就来不及了。
(2)现在您放弃称王的大业,却落个侍奉别人的名声,我私下认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种策略。
14. ①各诸侯国就会纷纷向秦国称臣
②秦国就会从两路起兵攻打楚国。
③楚国的鄢、郢两城就会引起震动。
④楚国霸业不成,反会让秦国称霸。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句意:您若真能听取我的意见,我可以让山东各国四时都来进贡,奉行大王诏令,将国家宗庙都委托给楚国,还训练士兵,任由大王使用。
“山东之国奉四时之献”复句,整体作“令”的宾语,中间不宜断开,排除A;
“委社稷宗庙”是动宾结构,“练士厉兵”是并列动宾结构,其前后都宜断开,排除BC。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古代文化常识以及常见文言实词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B.“带甲”文中指披甲的将士,与杜甫诗句中“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中的“带甲”的意思相同。“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天地间仿佛充满着身着战甲的将士,这兵荒马乱之际我为何要远行!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概述文章内容的能力。
C.“削弱各国”错,原文是说“莫如从亲以孤秦”意思是不如六国结成合纵联盟来孤立秦国,所以应该是“孤立秦国”。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治”,治理;“忧”,担忧;“无及”,来不及;
(2)“释”,放弃;“事”,侍奉;“窃”,暗中、偷偷地、私下。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
由文中“今乃欲西面而事秦,则诸侯莫不南面而朝于章台之下矣”可知,现在打算听命于秦国,那么诸侯就不会称王,也不会入朝楚国的章台了。由此得出危害一是各诸侯国就会纷纷向秦国称臣;
由文中“大王不从亲,秦必起两军:一军出武关;一军下黔中”可知,如果不组织六国合纵联盟,秦国必然会从两路进军,一路从武关出兵,一路南下进军汉中。由此得出危害二是秦国就会从两路起兵攻打楚国。
由文中“若此,则鄢、郢动矣”可知,若不“合从”,楚都鄢、郢必然会引起震动。由此得出危害三是楚国的鄢、郢两城就会引起震动。
由文中“故从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可知,连横联盟成功,秦国就会称帝。由此得出危害四是楚国霸业不成,反会让秦国称霸。
参考译文:
苏秦为赵国组织合纵联盟,去游说楚威王,说:“楚国是天下的强国,大王是天下的贤主。楚国土地方圆五千里,战士百万,战车千辆,战马万匹,粮食可支撑十年,这是建立霸业的资本。凭楚国的强大和大王的贤能,真是天下无敌。可现在您却打算听命于秦国,那么诸侯就不会称王,也不会入朝楚国的章台了。秦国最引以为忧的莫过于楚国,楚国强盛则秦国削弱,楚国衰弱则秦国强大,楚、秦两国势不两立。所以为大王考虑,不如六国结成合纵联盟来孤立秦国。大王如果不组织六国合纵联盟,秦国必然会从两路进军,一路从武关出兵,一路南下进军汉中。这样,楚都鄢、郢必然会引起震动。我听说在天下还未混乱时就要着手去治理;在事情还未开始时就要先做准备,祸患临头了才去担忧,那就来不及了。所以,我希望大王及早谋划。您若真能听取我的意见,我可以让山东各国四时都来进贡,奉行大王诏令,将国家宗庙都委托给楚国,还训练士兵,任由大王使用。大王真能听从我的愚计,那么,韩、魏、齐、燕、赵、卫的歌女、美人,必定会充满您的后宫,赵国、代郡的良马、骆驼,一定会充满您的马厩。因此,合纵联盟成功,楚国就可以称王;连横联盟成功,秦国就会称帝。现在您放弃称王的大业,却落个侍奉别人的名声,我私下认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种策略。秦国,贪狠暴戾如同虎狼,有吞并六国的野心,秦国是诸侯的仇敌,而主张连横的人都想割让诸侯土地去讨好秦国,这就是所谓奉养仇敌的做法。作为人臣,以损失自己国家的领土为代价,交结强暴如虎狼的秦国,还去侵略诸侯,最终会招来暴秦之祸,这是没有顾及到有可能到来的灾祸的缘故啊。至于对外依靠强秦的威势,对内胁迫自己的国君,丧失国土,大逆不道、为国不忠,没有超过这样的。所以,合纵联盟成功,诸侯就会割地听从楚国;连横阵线成功,楚国就得割地听从秦国。合纵与连横这两种谋略,相差十万八千里。对此大王到底如何取舍呢?因此,敝国国君赵王特派我献此愚计,想共同遵守盟约,任凭大王命令。”楚王说:“我的国家,西边与秦国相接,秦国有夺取巴蜀、吞并汉中的野心。秦国贪狠暴戾如同虎狼,不可能和它友好。而韩、魏两国迫于秦国的威胁,又不能和他们深入地谋划合作,如果和他们深谋,恐怕他们反会投入秦国的怀抱,这样,计谋还没有付诸实行,楚国就会大祸临头。我自己考虑,单凭楚国来对抗秦国,未必能够取得胜利。与群臣的谋划,也没法依靠。我寝食不安,心神不定,如旗子飘荡不止,终无所托。现在您想统一天下,安定诸侯,拯救危国,我完全同意参加合纵联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
陆游
归老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①蝇头二万言。
读书
辛弃疾
是非得失两茫茫,闲把遗书细较量。
掩卷古人堪笑处,起来摩腹步长廊。
【注】①课:阅读。
15.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陆诗思路清晰,前两句概括写读书的目的,后两句描写了灯下读书的情景。
B. 辛诗首句感慨非不分、得失难明,这与作者在现实中理想屡屡碰壁有关。
C. 辛诗三、四句写即使读到书中古人写的有趣的情节,诗人也只能捶胸顿足。
D. 两首诗语言都浅显平易,描写的也是普普通通的生活细节,但浅中有深意。
16. 从这两首诗中可以获取哪些读书方面的启示?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5. C 16. ①活到老学到老,要勤学苦学。如陆游所说,即使年纪大了,宁愿没有五亩田也要读书;眼力不好了,也要读上万的文字。②读书的目的是为天下黎民百姓谋福祉。如陆游读书的本意就是为老百姓。③尽信书不如无书(或者书本和现实会有一定差距)。如辛弃疾在古人书中探寻是非得失的看法,觉得可笑。④学会从书中寻找面对现实困境的解决办法。如辛弃疾正是对是非得失感到迷茫,便到书中去寻找答案。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捶胸顿足”错,“堪笑处”是指可笑之处,“摩腹”指揉着肚子大笑。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1)陆诗第一句“归老宁无五亩园”意思是:归老隐居的志向就算没有那五亩田园也依然如故。据此得到读书方面的启示:即使年纪大了,宁愿没有五亩田也要读书。
陆诗第三四句“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意思是:即使眼力不好了,也要读上万的文字。据此得到读书方面的启示:活到老学到老,要勤学苦学。
(2)陆诗第二句“读书本意在元元”的意思是:读书的本意原在于黎民百姓。据此可知:读书的目的是为天下黎民百姓谋福祉。
(3)辛诗首句感慨是非不分、得失难明,第二句写自己把平时无用的卷册书籍拿来仔细评读。这两句是说辛弃疾正是对是非得失感到迷茫,便到书中去寻找答案。由此得到启示为:当自己是非不分时,要学会从书中寻找面对现实困境的解决办法。
(4)辛诗第三句“掩卷古人堪笑处”意思是:我合上书想古人可笑之处不正是今人的可笑之处。辛弃疾在古人书中探寻是非得失的看法,觉得可笑。由此得到启示为:尽信书不如无书(或者书本和现实会有一定差距)。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朝天子·咏喇叭》一文中,运用互文的手法,写出军民听到喇叭声后惊恐之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2)《山居秋暝》中,通过浣女与渔舟来渲染山中环境的寂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3)在《青玉案·元夕》中,作者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出元宵节烟花璀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军听了军愁 ②. 民听了民怕 ③. 竹喧归浣女 ④. 莲动下渔舟 ⑤. 更吹落 ⑥. 星如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容易写错的字词:“浣”“渔”。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处于巨大压力之中,常常会变得健忘,感到①_____。时间长了压力还会改变大脑的生理状态。越来越多证据表明,持续性压力会改变大脑的化学和物理特性。简单来说,就像电脑后台运行着一个很耗能的软件,眼前的窗口就只能②_____地加载,一直转圈圈。压力越大,工作中越容易出错,这会使得工作效率越来越低,内耗变得越来越严重。因此,我们要学会定期放空大脑,放松自己。很多人越累越忍不住熬夜,但熬夜让人错过了身体自我调节的最佳时机。大脑需要定期放空,就像我们需要定期收拾房间一样,而睡觉对大脑放空具有③______的功效。同时,在累这种感觉转化为焦虑之前,我们需要来一次彻底放松。如果你想拥有放松的心态,那就要训练自己的身体具有想放松就能放松。其实,放松疗法和古今中外很多修身养性的方法④_____,当身体放松下来,呼吸恢复平静,心情也自然而然会平复下来。“累点”变低是日积月累的,需要定期清理身体的疲惫感。学会放空大脑、放松自己,我们才更能感受到生活给予我们的幸福感。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8. ①孤独无助 (无所适从、茫然无措、力不从心、寝食难安) ②慢慢吞吞(慢慢腾腾、慢慢悠悠、鹅行鸭步)③立竿见影 (吹糠见米) ④殊途同归(大同小异、异曲同工)
19. 你如果想拥有放松的心态,那就要训练自己的身体使其具有想放松就能放松的能力。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处,文中“人处于巨大压力之中”是一种孤独的感受,可以填“孤独无助”“无所适从”“茫然无措”“力不从心”“寝食难安”等。“孤独无助”,形容孤独缺少帮助。“无所适从”,指不知听从哪一个好或不知怎么办才好。“茫然无措”,面对问题或困境毫无办法,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力不从心”,心里想做,但力量或能力办不到。“寝食难安”,放心不下眼前的事,形容焦虑到了极点,已经到了睡也睡不着,吃也吃不好的地步。
第二处,文中说“电脑后台运行着一个很耗能的软件,眼前的窗口”,加载比较慢,可以用“慢慢吞吞”“慢慢腾腾”“慢慢悠悠”“鹅行鸭步”。“慢慢吞吞”,形容做事效率低。“慢慢腾腾”,形容运动非常缓慢。“慢慢悠悠”,不着忙,慢条斯理的。“鹅行鸭步”,像鹅和鸭子那样走路,形容行动迟缓。也说鸭步鹅行。
第三处,语境指睡觉对大脑放空具有很好的功效,强调见效快,可以用“立竿见影”“吹糠见米”。“立竿见影”“吹糠见米”,均比喻见效快。
第四处,语境指“很多修身养性的方法”虽不同,但目标都是一样的,可以用“殊途同归”“大同小异”“异曲同工”。“殊途同归”,指途径不同、目标一致。“大同小异”,大部分相同,只有小部分不同。“异曲同工”,是曲调虽然不同,却都同样美妙,原指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指不同的说法或做法都收到同样的效果。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中“如果你想拥有放松的心态,那就要训练自己的身体具有想放松就能放松”存在关联词位置不当、宾语残缺错误,想要“放松心态”的主体应该是“人”,后面“训练自己的身体具有想放松就能放松的能力”的主体还是人,前后主语一致,前一个关联词应该放在主语后面,所以应该把“如果”放在“你”的后面;
此外,“训练自己的身体具有想放松就能放松”后面明显缺少宾语成分,可添加“的能力”使之完整。“训练自己的身体具有想放松就能放松”句式杂糅,“具有想放松就能放松的能力”的主体是“身体”,前后主语不一致,可以在“具有”的前面加上“使其”。最后改为:训练自己的身体使其具有想放松就能放松的能力。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2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熵(shāng)增定律”是自然界至高无上的原则,它揭示了宇宙演化的终极规律,也是人类不可多得的价值总结。
什么是熵?它是一个代表系统混乱程度的数值,系统越无序,熵就越大;① ___________。任何一个系统,只要是封闭的,且无外力做功,它就会不断趋于混乱和无序,最终走向死亡。生意是如此,公司是如此,人生也是如此,这就是熵增定律。
比如手机和电脑总是会越来越卡,电池电量会越来越弱,人总是会变得越来越散漫,企业效率总是越来越低下……所以,电脑和手机需要定期清理垃圾,人要保持清醒和自律,企业要不断地调整结构,这些都是为了对抗熵增定律。
中国有句话叫“家和万事兴”,就是因为一个家庭“和睦”的时候,就是熵最小的时候,因为“和”就意味着成员之间的关系是默契,甚至是无摩擦的。“以和为贵”,“天时、地利、人和”,也是这个道理,②____________。
为什么我们几千年来都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因为它能把社会的熵值减到最小。儒家制定了很多规矩,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等,彼此不能越位,这其实就是为了社会可以“有序”地运转。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文意,提炼出有关“熵增定律”的三个关键要素,每一要素不超过5个字。
(3)“自律比懒散痛苦;放弃比坚持轻松;变坏比变好容易。真正自律的人,都在过熵减的人生。”根据熵增定律的文段,请概括“熵减的人生”的含义。
【答案】(1) ①. 系统越有序,熵就越小 ②. “和”就意味着熵值最小
(2)①孤立系统 ②无外力做功 ③混乱无序
(3)给自己制定规则,让生活开放、有序和有条理,使自己变得更好。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此处前后文意相反,由上句“系统越无序,熵就越大”推断得知“系统越有序,熵就越小”。
第二空,由上文“中国有句话叫‘家和万事兴’,就是因为一个家庭‘和睦’的时候,就是熵最小的时候”可知,“和睦”的时候,就是熵最小的时候,再结合“天时、地利、人和”可知,这个道理就是指“‘和’就意味着熵值最小”,所以此处应该填写“‘和’就意味着熵值最小”。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
由材料“任何一个系统,只要是封闭的,且无外力做功,它就会不断趋于混乱和无序,最终走向死亡”可提炼出有关“熵增定律”的三个关键要素:孤立系统、无外力做功和混乱无序。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筛选和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材料“任何一个系统,只要是封闭的,且无外力做功,它就会不断趋于混乱和无序,最终走向死亡”可知,熵增是孤立系统、无外力做功和混乱无序。
再结合“自律比懒散痛苦;放弃比坚持轻松;变坏比变好容易。真正自律的人,都在过熵减的人生”可知,熵减就是开放、有序和有条理,指系统的有序程度,对应到我们的人生中则是要给自己制定规则,使自己变得更好。
所以“熵减的人生”的含义就是:给自己制定规则,让生活开放、有序和有条理,使自己变得更好。
四、写作(60分)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网友感慨中国航天太会起名了!我国探月工程“嫦娥”,取自中国古代传说,弘扬传统文化,表达中国人“奔月” 的决心;嫦娥四号中继星“鹊桥”承载喜鹊搭桥牛郎织女相会的美好寓意,实现“地月传书”。
不仅是航天,那些大国重器的名字都充满诗意。行星探测任务“天问”,源于屈原长诗《天问》,探索真理征途漫漫,科技创新永无止境;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北斗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指路明灯;大型多用途运输机“鲲鹏”,源自中国神话神鸟,寓意巨大无比、力大无穷;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上天为鲲鹏,入海为蛟龙”,各取一字,寓意水陆两栖。这就是中国人的浪漫!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体验,谈谈认识,阐释观点。要求:立意自定,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800 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学校、姓名等信息。
【答案】例文:
中国式浪漫
“浪漫”一词本是一个“异域来客”,西式的浪漫源起已久,有迹可循——她是梵高的油画,是巴赫的钢琴曲,是莎翁的十四行诗……热烈奔放,自成一派。而中国人则赋予了“浪漫”独特的内涵与感受,她是如此的写意与诗意,正如庄之蝶的羽翼、太白杯中的月影、书圣笔锋上的墨迹;可她却也承载着跨越时空的愿景与精神风貌,连接着千年之间今人与昔人的情感和对历史文化不变的敬意与认同。
“中国式浪漫”,体现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含蓄、实干之美,既是诗意的回归,更照鉴了民族精神的磅礴力量。
中国式的浪漫,建立在今人与昔人对中华文化深表认同与尊崇的基础之上。因此,这样别具一格的“浪漫”绝不是一缕明月光、一泓石上泉那么简单,只有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才能感受,只有懂得中国的人才能领悟,也只有热爱她的人才能拥有。诗歌,或许是体现中国人基因密码中浪漫因子的最好注脚。中国古诗词的力量和情感,穿越千年而丝毫不减。诗人们把灵动活泼的情感含蓄地注入他们的诗篇,编织在一动一静、一虚一实、一咏一叹之间,让千年之后的我们穿越时空的界限,依旧能品味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式的情感之浪漫、品味着“如圭如璋,令闻令望”的风度之浪漫、品味着“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的自然之浪漫。在这种共鸣、共情之中,我们了解了故事、读懂了历史,更重要的是我们找到了自己和文化的根脉。因为这份认同与难以割舍的血脉亲情,中国人带着先辈们无数瑰丽恢弘的想象与愿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着。
对文化的认同,是古今意识层面的高度统一。一代又一代人们以此为基础,将千年之间世代伟大绮幻的梦想逐一化为现实。“万古长空,一朝风月”是中国人对“浪漫”别样的诠释。
如果说含蓄美是中国式浪漫的特点,那么中国式浪漫就体现在中国人的实干精神上。这片广袤大地上勤劳朴实的人们,并不会过多言表心中所思所感,而是将情感、希冀付诸行动。这样的浪漫虽与西方浪漫的直接、裸露不同,却如细雨微风,点点滴滴深入人心。“飞天”的梦想延续千年,它存在于《淮南子》嫦娥奔月的故事中,存在于“修仙问道”的曼妙想象中,存在于《山海经》的珍禽异兽中。今天的中国人把传说化为了现实。中国航天登月探测器名为“嫦娥”“玉兔”,曾经云母屏风后的嫦娥、桂树下捣药的玉兔如今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她们带着先辈与吾辈共同的梦想和期许飞向了未知的宇宙,继承了先辈的梦和今人的怀念,浪漫了千年。然而实现梦想的过程筚路蓝缕,道阻且长。近代中国的血泪、世界强国的干预与垄断,让中国式浪漫的体验充满了艰难困苦。可正是如此,中国式浪漫才有了与众不同的定义——敢于平险的民族精神和不屈之志。
如今,中国式的浪漫已然成为一个中国独属的标签,我们仍需要带着先辈的期许,带着对文化最炽热的敬与爱,让中国式的浪漫被多元化的世界所认同,因为这样的浪漫背后蕴藏着中华民族的风骨和态度。
中国式的浪漫,势必将继续带着无穷诗意与不屈韧性,缓缓流淌进更多人的灵魂深处。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本题是材料作文,材料主要围绕“中国人的浪漫”展开,材料通过在航天领域或其它科技领域等大国重器的命名来展现中国人伟大的浪漫情怀,中国人用自己的艰辛努力和辉煌成就铸就了中国式传奇,古老的浪漫故事变成了一种现实。无论是“北斗系统”,还是“航天工程”,或是其它高精尖的领域,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彰显了我们的实力,中国式浪漫找到了自己的“源”和“根”,这是一切精神力量的源头,也是这种浪漫的底气。“中国式浪漫”是一种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彰显了我们文化的独特魅力。考生写作时注意“中国式浪漫”只是表象,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才是内核。
【立意】1. “中国式浪漫”是前行,也是寻根
2. “中国式浪漫”彰显文化自信
3. “中国式浪漫”让文化薪火相传
【素材】1. 华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手机品牌,其公司在去年公布了自己研发的操作系统,并命名为“鸿蒙”,引发了热议,同时还有名为“麒麟”的芯片,名为“鲲鹏”的PC处理器等等。其中“鸿蒙”取自西汉《淮南子》:“至德之世,甘瞑于溷之域……提挈天地而委万物,以鸿濛为景柱。”鸿蒙未判,混沌初开,有气吞寰宇之势,取出如此霸气的名字,并非我们自傲,这种底气来自于不断强大的科技实力,来自于日益提升的综合国力,这是我们在向世界骄傲的宣扬中华文化
2. 若只有浪漫的意境,神秘的氛围,再美好的景色也仅仅会留于“昙花一现”般,徒有其表。更不能构成“中国式浪漫”的情结。所谓“中国式浪漫”是远古素材与现代中国人艰辛努力结合而成的产物。若说美好意境是中国式浪漫之本,那么中国在新时代下与别国竞技所体现出的砥砺奋进精神才是中国式浪漫之根。我们通过不懈的努力把卫星系统送上了太空,把探月计划命名为夸父计划,这便是通过我们的努力把古人的想象与期望化为现实,更是一种对于传统文化预言的寻觅与追求。因为这些传说对于我们耳熟能详甚至深信不疑,所以我们才会有如此动力试图一探究竟。这使我们在科技探索的道路上跋山涉水,砥砺前行。中国式浪漫也就是艰苦奋进之后获得的甘甜与欣慰,以传统文化为载体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共鸣。
3. “中国式浪漫”在当今时代,对于我们个人而言,寄托着我们对于文化的认同,对于乡愁的追索。对于社会而言中国式浪漫是一剂润滑剂,使我们的社会在发展现代化科技的同时感受到文化之美。对于中华民族而言,“中国式浪漫”是支撑我们民族砥砺奋进的精神支柱,让我们民族在向前奋力奔跑的同时不忘自己从何出发,使中华民族作为“中国”在世界之林被人所了解。正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言“真正伟大的民族永远不屑于在人类当中扮演一个次要角色,甚至也不屑于扮演头等角色,而一定要扮演独一无二的角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海南省农垦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时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zip,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