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2022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望城区、浏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

    2021-2022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望城区、浏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第1页
    2021-2022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望城区、浏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第2页
    2021-2022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望城区、浏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2022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望城区、浏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望城区、浏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试卷
    高二生物学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面关于多姿多彩的生物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人工合成脊髓灰质炎病毒,就是人工合成了生命系统的基本单位
    B. 培养皿里的大肠杆菌菌落属于种群层次
    C. 发菜属于蓝细菌,细菌群体呈黑蓝色
    D. 颤蓝细菌细胞内有色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
    ①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②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构成。
    ③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
    ④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
    ⑤个体:由不同的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
    ⑥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⑦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
    ⑧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他的无机环境相互形成的统一整体。
    ⑨生物圈: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
    【详解】A、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生命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细胞,A错误;
    B、培养皿里的大肠杆菌菌落是由大肠杆菌细胞生长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细胞群体,属于种群层次,B正确;
    C、发菜属于蓝细菌范畴,由于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细胞群体呈黑蓝色,C正确;
    D、颤蓝细菌属于蓝细菌中的一种,由于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D正确。
    故选A。
    【点睛】
    2. 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在供试植物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时突然停止光照,并在黑暗中立即开始连续取样分析,在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和C5化合物含量的变化是
    A. C3和C5都迅速减少 B. C3和C5都迅速增加
    C. C3迅速增加,C5迅速减少 D. C3迅速减少,C5迅速增加
    【答案】C
    【解析】
    【分析】解答本题需要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物质变化和相互联系去思考问题。
    【详解】由题意知,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在供试植物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时突然停止光照后,光反应即停止,[H]和ATP下降,C3的还原减弱直至停止,而CO2 的固定则继续进行,但由于缺少[H]和ATP,C3不能被还原C5而积累,使C3迅速增加;C5是植物体细胞内具有一定数量且能循环利用的物质,当CO2+C5→C3后又不能被还原再形成C5时,C5将迅速减少。

    所以,在供试植物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时突然停止光照,并在黑暗中立即开始连续取样分析C3迅速增加,C5迅速减少。
    故选C。
    3. 一项来自康奈尔大学的研究揭示了体内蛋白分选转运装置的作用机制,即为了将细胞内的废物清除,细胞膜塑形蛋白会促进囊泡(分子垃圾袋)形成,将来自细胞区室表面旧的或受损的蛋白质带到了内部回收利用工厂,在那里将废物降解,使组件获得重新利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膜塑形蛋白在合成过程中,场所由核糖体提供,动力可由叶绿体提供
    B. “分子垃圾袋”应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
    C. “回收利用工厂”可能是溶酶体,“组件”可能是氨基酸或核苷酸
    D. 人体细胞内能形成囊泡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中心体等
    【答案】B
    【解析】
    【详解】细胞膜塑形蛋白在细胞的核糖体内合成,合成所需要的能量由线粒体或细胞质基质提供,而叶绿体形成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A错误;根据分泌蛋白形成过程等知识,可判断囊泡(分子垃圾袋)由生物膜构成,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B正确;溶酶体中水解酶可以水解细胞中衰老损伤的细胞器等,可以作为“回收利用工厂”,蛋白质水解的产物为氨基酸,故“组件”是氨基酸,不可能为核苷酸,C错误;中心体没有生物膜结构,故无法形成囊泡,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
    【名师点睛】解决本题关键要会识别细胞器的结构,知道细胞器的功能。总结如下:
    名 称

    形 态

    结 构

    成 分

    功 能

    线粒体

    大多椭球形

    外膜、内膜、嵴、基粒、基质

    蛋白质、磷脂、有氧呼吸酶、少量DNA和RNA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动力车间”

    叶绿体

    球形,椭球形

    外膜、内膜、类囊体、基粒、基质

    蛋白质、磷脂、光合作用的酶、色素、少量DNA和RNA

    光合作用的场所,“养料制造车间”.“能量转换站”

    核糖体

    椭球形粒状小体

    游离于基质,附着在内质网,无膜结构

    蛋白质、RNA

    “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内质网

    网状

    单层膜

    蛋白质、磷脂等

    增大膜面积,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高尔基体

    囊状

    单层膜

    蛋白质、磷脂等

    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

    中心体

    “十”字形

    由两个中心粒构成,无膜结构

    微管蛋白

    动物细胞的中心体与有丝分裂有关

    液 泡

    泡状

    液泡膜、细胞液、
    单层膜

    蛋白质、磷脂、有机酸、生物碱、糖类、无机盐、色素等

    调节细胞内环境,使细胞保持一定渗透压,保持膨胀状态

    溶酶体

    囊状

    单层膜

    有多种水解酶

    “酶仓库”、“消化车间”

    会产生水的细胞器:核糖体、叶绿体、线粒体、植物的高尔基体;直接参与蛋白质合成分泌的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参与蛋白质合成分泌的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细胞内液:包括细胞内细胞质基质和液泡所含的全部液体;细胞液:液泡里所含的液体。
    4. 下图是关于胚芽鞘向光性及其相关的实验示意图,M、N是琼脂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图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下生长素只进行横向运输
    B. 乙图M、N处理的一端可以是胚芽鞘的形态学下端
    C. 分析可知,生长素含量M<N与单侧光照作用于尖端有关
    D. M侧生长较慢,N侧生长较快,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单侧光照射使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导致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大于向光侧,且背光侧生长速度大于向光侧。
    【详解】A、甲图生长素不仅进行横向运输也进行极性运输,A错误;
    B、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乙图M、N处理的一端是形态学上端,B错误;
    C、生长素在光照作用下发生横向运输,从向光一侧运输到背光一侧,故N侧生长素浓度大于M侧,C正确;
    D、M、N侧都表现为促进生长,没有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D错误。
    故选C。
    5. α—银环蛇毒素能与突触处的神经递质受体结合,阻断兴奋的传递。如下图所示,利用α—银环蛇毒素处理突触,并在A处给予适宜刺激,乙记录仪测量的结果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图分析,乙记录仪的两侧接在细胞膜的外侧,因此未受刺激时为零电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因此刺激A点兴奋会传到甲乙两个记录仪,根据甲记录仪的-70可知,乙记录仪先开始测得的是负值;当兴奋继续向右传导的过程中,乙记录仪的左侧恢复静息电位;由于α—银环蛇毒素能与突触处的神经递质受体结合,阻断兴奋的传递,因此兴奋不能传到下一个神经元,则乙记录仪不会再测到电位变化,故选B。
    6. 骑行既是一种流行的健身方式,又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对骑行中机体生理改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血钠含量降低时,醛固酮可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
    B.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垂体合成并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C. 汗腺分泌汗液增加,皮肤血管舒张,散热量多于产热量
    D. 细胞呼吸增强,肌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维持血糖稳定
    【答案】A
    【解析】
    【分析】体温的相对稳定是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寒冷环境中,机体通过调节使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通过促进代谢,加快物质氧化分解来增加产热.人体中的热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放能;散热的途径主要是汗腺分泌汗液和皮肤毛细血管的变化,此外含有传导散热等.体温调节的中枢位于下丘脑;感知觉的形成部位在大脑皮层。
    【详解】A、醛固酮的作用主要是保钠排钾,因此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分泌的醛固酮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A正确;
    B、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垂体释放的,B错误;
    C、运动时机体产热增加,汗腺分泌汗液增加,皮肤血管舒张,有利于机体散热,总体上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从而维持体温稳定,C错误;
    D、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形成葡萄糖,D错误。
    故选A。
    7. 褪黑素是由哺乳动物的松果体(位于脑中的一种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它能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从而起到调整睡眠的作用。褪黑素的分泌调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调节哺乳动物褪黑素分泌的环境因素是光照
    B. 完成褪黑素分泌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C. 褪黑素分泌过程中存在负反馈调节
    D. 褪黑素分泌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暗信号通过“视网膜→下丘脑→松果体”途径对生物褪黑素分泌进行调控,该调控过程为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反射弧为:视网膜为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为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松果体为效应器。
    【详解】A、暗信号刺激可引起松果体分泌褪黑素,调节哺乳动物褪黑素分泌的环境因素是光照,A正确;
    B、引起松果体分泌褪黑素的调节过程为神经调节,其结构基础为反射弧,B正确;
    C、分析题图可知,褪黑素分泌过多会抑制下丘脑的作用,其分泌过程中存在负反馈调节,C正确;
    D、暗信号通过“视网膜→下丘脑→松果体”途径对生物褪黑素进行调控,该过程没有体现分级调节的特点,D错误。
    故选D。
    【点睛】
    8. 某研究小组对洞庭湖地区一公顷范围内褐家鼠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第一次捕获并标记 393 只 鼠,第二次捕获 340 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 85 只。标记物不影响鼠的生存和活动,但鼠有记忆, 再次被捕概率会降低,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 93 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 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下列相应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偏小
    B. 调查期间褐家鼠的死亡率是 93 只/公顷
    C. 调查期间,褐家鼠种群数量波动一定会引起环境容纳量发生改变
    D. 通过计算可得该地区褐家鼠的种群密度为 1200 只/公顷
    【答案】D
    【解析】
    【分析】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的标记个体数。
    【详解】A、标记物不影响鼠的生存和活动,但鼠有记忆,再次被捕概率会降低,因此会导致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含有标记的个体数减少,根据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的标记个体数,可知该调查结果会比实际值偏大,A错误;
    BD、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的标记个体数=(393-93)×340÷85≈1200只/公顷,调查期间褐家鼠的死亡率是93÷1200≈7.75%,B错误,D正确;
    C、根据题意可知“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因此褐家鼠种群的数量波动不会引起环境容纳量发生改变,C错误。
    故选D。
    9. 下列有关如图所示模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A、B、C依次表示同一个种群中老、成、幼年龄段的个体数量,则此种群为增长型种群
    B. 若A、B、C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营养级,则A、B、C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C. 若A、B、C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营养级,则A、B、C符合能量金字塔
    D. 若A、B、C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营养级,B、C中不会出现同一生物种群
    【答案】C
    【解析】
    【分析】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幼年龄段个体较多,生殖后期个体少;
    生物群落指一定区域全部生物的集合;
    能量金字塔是不同营养级能量的数量关系,一个营养级可以有多种生物,不能用能量金字塔表示不同种群的能量关系;
    一个营养级可以有多种生物,在食物网中一种生物可能兼跨不同的营养级,即不同的营养级中可能出现同一种生物。
    【详解】A、老年个体多属于衰退型,A错误;
    B、只能构成食物链或食物网,生物群落还有分解者存在,B错误;
    C、一个营养级可以有多种生物,能量金字塔是不同营养级能量的数量关系,三个相邻营养级的能量关系符合能量金字塔,C正确;
    D、在食物网中一种生物可能兼跨不同的营养级,即不同的营养级中可能出现同一种生物,D错误。
    故选C。
    10.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流经所有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B.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和传递一定与生物的消化与吸收有关
    C. 蜣螂以大象的粪便为食,即获得了大象的一部分同化量
    D. 生态系统的能量逐级递减与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热量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流经所有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以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也可以包括生产者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固定的化学能,A错误;
    B、若一个生态系统没有消费者,则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和传递与生物的消化与吸收无关,B错误;
    C、大象的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其同化的能量,应该属于上一营养极固定的能量,C错误;
    D、生物体同化的能量大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且还有一部分被分解者分解和没有被下一营养极全部利用,所以能量传递是逐级递减的,D正确。
    故选D。
    11. 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不同培养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取A、B、C、D四支试管,这四支试管中加入的溶液和所处的温度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试管编号
    A
    B
    C
    D
    试管内的溶液
    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mL
    10
    10
    5
    5
    无菌水/mL


    5
    5
    活化酵母菌液/mL
    0.1
    0.1
    0.1
    0.1
    温度/℃
    5
    25
    5
    25

    A.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和培养液浓度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
    B. 四支试管中都会产生CO2
    C. 试管C的环境容纳量大于试管D的
    D. 吸取培养基进行计数前,要对四支试管进行振荡处理
    【答案】C
    【解析】
    【分析】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营养物质的量、温度、pH、溶氧量等。
    1.根据表格分析,4支试管内的营养物质的量或者培养温度不相同,因此K值不一定相同。
    2.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条件不适宜,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适宜,K值会上升。
    【详解】A、表格中自变量为葡萄糖含量和温度,能探究温度和培养液浓度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A正确;
    B、四支试管中的酵母菌都能利用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B正确;
    C、试管C、D中葡萄糖的含量相同,但培养温度不同,与试管C相比,试管D的温度条件更适合酵母菌生长、繁殖,试管D的环境容纳量应大于试管C,C错误;
    D、计数前需振荡处理使酵母菌在液体中分布均匀,减少误差,D正确。
    故选C。
    【点睛】
    12. 2020 年 4 月,我国科学家在南海 1600 米深处发现了罕见的鲸落生态系统。鲸落的形成可 能需要几百年的时间,其大致过程如下:首先,鲸死亡后沉入海底,吸引鲨鱼、盲鳗、甲 壳类等生物前来吞食其柔软组织;随后,一些多毛类、甲壳类生物在获取食物的同时,又 将其作为居住场所;紧接着,大量厌氧细菌分解鲸的剩余有机物并产生硫化氢,另一部分 细菌通过氧化硫化氢获得能量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最后,鲸骨的矿物遗骸又以礁岩形式 成为生物们的聚居地,构成了美丽的珊瑚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鲸落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属于分解者
    B. 流经鲸落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最终来自死亡的鲸
    C. 鲸落的出现不利于深海生物的繁衍和发展
    D. 鲸落从形成到最终变成珊瑚礁这一过程中发生了群落演替
    【答案】D
    【解析】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其中生产者为主要成分。生产者是是绿色植物,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还有一些能利用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 自养微生物也是生产者。分解者是异养生物。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小型无脊椎动物、异养生物。消费者是以动植物为食的异养生物,消费者的范围非常广,包括几乎所有动物和部分微生物。
    2、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可分为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
    【详解】A、鲸落中的一部分细菌通过氧化硫化氢获得能量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生产者,A错误;
    B、流入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本鲸落中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死亡的鲸中的有机物中的能量,B错误;
    C、鲸落的出现有利于深海生物的繁衍和发展,C错误;
    D、鲸落从形成到最终变成珊瑚礁过程中群落发生改变,属于群落的演替,D正确。
    故选D。
    二、不定项选择题:
    13. 研究发现,肾小管对葡萄糖逆浓度的重吸收主要依靠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但重吸收能力是有限度的,当血糖超过一定浓度,尿液中就会出现葡萄糖.服用SGLT-2抑制剂可以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使过量的葡萄糖从尿中排出,从而降低血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血糖的主要去路是在组织细胞中氧化分解,同时释放能量
    B. 葡萄糖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
    C. 服用SGLT-2抑制剂的患者尿液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所对应的血糖浓度会降低
    D. SGLT-2抑制剂作用于SGLT-2转运蛋白后,导致服药者尿量减少
    【答案】ABC
    【解析】
    【分析】血糖的来源: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元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去路: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2、H2O和能量、合成肝糖元、肌糖元 (肌糖元只能合成不能水解)、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
    【详解】A、血糖的主要去路是在组织细胞中氧化分解,同时释放能量,A正确;
    B、由题干信息“肾小管对葡萄糖逆浓度的重吸收主要依靠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分析可知,葡萄糖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B正确;
    C、服用SGLT-2抑制剂可以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使过量的葡萄糖从尿中排出,降低血糖,故服用SGLT-2抑制剂的患者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所对应的血糖浓度会降低,C正确;
    D、服用SGLT-2抑制剂可以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使过量的葡萄糖从尿中排出,这使得原尿中渗透压变高,导致服药者尿量增加,D错误。
    故选ABC。
    14. 如图a~d表示不同的生物或生态系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Y表示种群密度,则a~d四种野生生物的所处的营养级最低的一定是d种群
    B. 若Y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不同演替阶段,则自然演替的顺序为a→b→c→d
    C. 若Y表示生物的能量,则生态系统a~d四个种群间一定有食物链d→c→b→a
    D. 若Y表示物种多样性,a~d表示四个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a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a~d表示不同的生物或生态系统,Y表示的值关系为a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望城区、浏阳市、宁乡市、平江县高三下学期3月调研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望城区、浏阳市、宁乡市、平江县高三下学期3月调研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共16页。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望城区、浏阳市、宁乡市、平江县高三下学期3月调研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望城区、浏阳市、宁乡市、平江县高三下学期3月调研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2页。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望城区、浏阳市、宁乡市、平江县高三下学期3月调研考试生物试题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望城区、浏阳市、宁乡市、平江县高三下学期3月调研考试生物试题PDF版含答案,共9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