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北京的春节(教案) 教案 3 次下载
- 2.腊八粥(教案) 教案 2 次下载
- 4.藏戏(教案) 教案 2 次下载
- 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案) 教案 3 次下载
- 6.骑鹅旅行记(节选)(教案) 教案 2 次下载
3.古诗三首(教案)
展开3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 1.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2.培养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 3.积累咏月的诗词。 |
课前准备 | 1.课前准备:利用书籍、报刊、网络收集关于咏月的诗词、佳句,誊写在小卡片上。 2.小组评析其它咏月的诗词佳句。组长记录有价值的赏析,综合成一篇赏析短文,全班交流。 |
课时安排 | 3课时 |
第1课时 寒食
教学目标 | 1.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图画了解、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
教学重难点 | 1.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图画了解、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
课前准备 | 多媒体课件 |
课时安排 | 1课时 |
教学步骤 | 教学内容 |
一、检查预习 效果及自学能力 | 1.指名读。(读后评读) 2.填空练习。《寒食》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翃)所作。 |
二、教师点拨 | 1.知诗人,解诗题。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原有诗集,后散佚,明人辑有《韩君平集》。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过去在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2.明诗意,有感情诵读。 师: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看能不能说说诗句的含义。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春意浓郁,笼罩全城。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 |
二、教师点拨 (续) |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第三、四句,论者多认为是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不过我们也不妨只视之为风俗画。“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其中写实的成分是主要的。唐代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以示恩宠。又寒食日天下一律禁火,唯宫中可以燃烛。“日暮汉宫传蜡烛”,皇帝特许重臣“五侯”也可破例燃烛,并直接自宫中将燃烛向外传送。能得到皇帝赐烛这份殊荣的自然不多,难怪由汉宫(实指唐朝宫廷)到五侯之家,沿途飘散的“轻烟”会引起诗人的特别注意。 3.悟诗情。 师:如果说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那么,三四句就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写白昼,三四写夜晚,“日暮”则是转折。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特敕街中许燃烛”(元稹《连昌宫词》),才是例外。除了皇宫,宦官宠臣也可以得到这份恩典。谁优先享受到这种特权的?读到这里,你会想到些什么? 4.朗读全诗。 |
三、作业设计 |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
寒 食(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
第2课时 迢迢牵牛星
教学步骤 | 教学内容 |
一、导入 | 同学们,假如横在牛郎织女间的不是一条又宽又深的天河,而是一条又清又浅的小河,当他们仍然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时候,你能想象得出他们的别离之恨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迢迢牵牛星》。 |
二、整体感知 | 1.结合课文注释自学。理解诗中传达出的凄婉哀怨之情。 2.诗歌赏析。 (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起笔就引导人们抬头仰望深邃广阔、星汉灿烂的夜空,让人们的神思直飞向那个凄婉美丽的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 (2)“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擢”认人如见其形,“弄”让人如闻其声。这句既写出了织女的勤劳,又写出她试图借忙碌的劳动来掩饰排遣自己的愁思。 (3)“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织女被思念折磨得没有心思织布,表达了织女内心强烈的悲凄之感和悲痛之情。 3.叠词的运用。 这首诗一共十六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词,如“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这些叠词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增强了诗的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也使感情表达得更缠绵悱恻。 4.设疑、讨论法。这首诗歌以织女虽有望穿秋水的思念,却不能渡过清浅的银河与心爱的人儿团聚的情形,巧妙的反映了不可捉摸的力量阻断爱情的现实,蕴藏了主人公哀怨、悲痛的情感。教学时,要通过设疑,组织学生讨论,认真领会揣摩人物感情和主旨。 |
三、作业设计 | 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歌并背诵。 |
第3课时 十五夜望月
教学步骤 | 教学内容 |
一、导入 | “诵明月之词,歌窈窕之章”这是历代文人墨客的雅事,今天我们将通过《十五夜望月》来学会如何赏析这些名句佳作。 |
二、赏析 《十五夜望月》 | 《十五夜望月》赏析 在唐代咏月的篇章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引入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
三、诵明月之诗 | 小组之间把准备好的有关“明月之诗”的小卡片,相互交换赏析,组长记录学生的赏析或评价,大家动手把有价值、有个性的见解综合成一篇赏析文章,全班交流。 |
四、思维训练 | 用媒体展示不同角度所看见的月,(诸如:海上明月、沙漠月升、小楼新月、水中望月等)学生对自己有所感悟的图景发挥想象、进行联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