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0 小石潭记教案及反思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0 小石潭记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诵读观大略,拆字看风景,表达藏匠心,互动造意境,行为推心理,联结感心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独创性:融入抒情。
2. 欣赏柳宗元的造境艺术:景与情的互动与交融。(重点)
3. 感受柳宗元的心境与人格 :痛苦与凄凉,悲怆与高贵。(难点)
教学过程
一、诵读观大略,拆字看风景
(由《桃花源记》的文体导入新课)“记”是一种文体,可以记人记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小石潭记》就是一篇记录山川的游记。
1. 请同学们齐声一读课文,二读竖排文,三读竖排去句读文。在集体诵读中领略柳宗元的这次出游。
2. 请同学们观察甲骨文 ,根据字形的组成元素推测出“潭”字,由水、溪流、鱼、(石)组成。再从文中找到描写这些元素的句子,同桌互读,欣赏小石潭的自然风景。
二、表达藏匠心,互动造意境
1. 请与同桌一起观察,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本文与《三峡》 《与朱元思书》有何差别。[PPT出示《三峡》《与朱元思书》(原文略),帮助学生比较与发现。]
示 例:如果柳宗元仅是记录小石潭的风景,这篇文章其实并不需要这些语句—— “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 :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在柳宗元之前,历代记录山川的文章基本继承了北魏郦道元的风格,全文几乎都是写景,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为 :记叙和描写。到南朝吴均记录山水的文章,开始出现少量议论(“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发展到唐代,柳宗元在前人基础上,创造了一块与众不同的部分 :抒写自己的心情。这使得中国山水游记的写作在表达方式上出现突破性进展,为该体裁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可能性。
2. 心情和景物往往会呈现一个互相影响的状态。景物会影响心情,心情也会影响看到的景物。请同学们借助表格,到文中找出体现景与情互动的句子,分析带有主观色彩的动词或副词,推究互动的主体与客体,并用箭头标出影响的方向(见表 1)
示例:“似与游者相乐”的“似”表示推测,是自我情感投射到游鱼身上的体现。如果说“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是景物影响心情的过程,那么“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则是心情影响景物的过程。而“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凄”和“寒”在文中均有使动意味,那么这一句又表现出强烈的景物影响心情的过程。如此,全文在情感脉络上,构成“景—情”——“情—景”——“景—情”的互动循环。
总结:当景物与情感不断循环影响时,就会使读者在阅读景物时不自觉为其笼罩上情感,进而在心中产生认同与共鸣,并代入作者的心境。这就完成了从文字到读者的美感传递。所以互动是本质,交融是错觉。这种不动声色营造意境的手法,正是柳宗元写景的高妙之处。这种手法的巧妙运用,开辟出了中国山水游记的独特创作空间,使得山水游记成了中国文学中独立的存在。
三、行为推心理,联结感心境
你去或不去,小石潭都在那里,小石潭的景物也不会因为你的到来而发生改变。既然景物没有发生变化,那么为什么一开始柳宗元赏景的心情还不错,甚至还越看越高兴,觉得似乎连游鱼都在和他相互逗乐,后来再看景物就觉得悲伤凄凉了?他看到景物产生的心情为什么前后发生变化了呢?
1. 请小组合作,借助表格梳理柳宗元的赏景动机、相应行为、赏景视角,然后联结补充材料分析行为背后的心理,并推测深层原因。(见表 2)
2.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柳宗元的这一次出游,是希望从感性层面获得外界安慰。然而终究“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请借助表格,比较、思考“以……乃……”的表意效果,思考柳宗元终止观游的原因。(见表 3)
示例:“因为小石潭的意境过于凄清,(所以)让人不能够长时间停留,于是(我)记录下这次观游就离开 了。”“ 以 …… 乃 ……”在表意上强调了柳宗元终止观游的原因:“其境过清”。
3. 为何柳宗元的“凄凉”“凄清”之感如此强烈?是否仅仅因为他彼时被变相囚于永州的困境?请结合下面材料谈一谈看法。
PPT:
材料1:柳宗元父母祖上均为望族,世代为官。唐朝以后柳氏家族的仕途开始走下坡路,并且子嗣凋零。柳宗元为家中独子,少年聪颖,21 岁中进士,26 岁第博学宏词科,振兴家族无形之中成了父母族人对他的期望,也是他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2:永贞元年(805),唐王朝风雨飘摇。正值事业巅峰的柳宗元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希望推行一些措施改变“安史之乱”造成的衰落时局。失败后,王叔文被杀,柳宗元被贬至荒僻的永州十年,没有官邸,寓居龙兴寺。
材料3:柳宗元到永州后,其女因病夭折,子嗣凋零 ;其母卢氏病故,因戴罪之身,柳宗元不能守丧护丧,只能派人将母亲灵柩送回祖坟 ;数年时间内,柳宗元不断给朝中旧友、亲戚多方写信求救,均无人敢回。
示例:因为个人才华与现实遭遇形成极大反差,加上无法振兴家族、实现人生价值,兼子嗣凋零、至亲离世、友人离弃,传统价值观中的“忠”“孝”均不能全,所以柳宗元的生命状态展现出极度压抑的痛苦、极度克制的孤愤、极度渴望有为却不能的凄凉。
总结:此种心境,与《小石潭记》同期写作的《江雪》一诗可相互印证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提示学生关注“千、万、孤、独”)永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出现冰天雪地、鸟兽无踪的极端天气。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这首诗不是写实,而是写心。基于这种感知,请同学们再次齐诵《小石潭记》,感受柳宗元的心境 :游山访水的悲怆,对命运的不解与抗争,试图用山水安慰与压制人生痛苦。
当游记写到尾声,同学们猜一猜:柳宗元在文末郑重写下“恕己”“奉一”两个词时,是否只是单纯地记下人名?
(提示:可尝试分析这两个词的内涵)请自行思考和交流,然后自由发表观点。
示例:
1. 是单纯的人名。查询资料可以发现,这两个年轻人是柳宗元姐夫的儿子,当时他姐夫也在经历流放,两个外甥跟在柳宗元身边生活。这里是结尾照例写下同行人的名字,是游记的常见结尾方式。
2. 不是单纯的人名。记下同行人的名字,确实是游记的常见结尾方式。但是统观《永州八记》,只有这一篇的结尾记下了同行人的名字。所以,尽管这确实是两个真实存在的人的名字,但又有一些意味深长。恕己、奉壹 :宽恕自己,扩展心胸,更包容地面对世界,始终奉行内心最初的坚守。可能这也是柳宗元对自己的安慰吧。
总结:无论是否用意单纯,柳宗元郑重地写下这两个词时,他的内心对于未来隐约是有些答案的吧。他被困永州十年后,又被贬柳州时,他在自己的权限内做了很多有益百姓的事,比如释放奴婢,废除用人抵押借钱、过时不赎沦为奴隶的恶习,兴办学堂,推广医学,开凿水井等。当然,这些都是写作《小石潭记》以后发生的事情了。但是柳宗元悲怆的心境、不屈于命运的高贵人格我们还是可以从《小石潭记》管窥见豹。就像他自己所说的 :“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虽然被万般排挤、抛弃,但是不改变内心的坚守。)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诵读疏通 完成积累,默读梳理 明踪探情,品读抒怀 观景明情,悟读追问 知人论世,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评价任务,教学过程,作业提升——学以致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