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陕西省咸阳市西藏民族学院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83623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陕西省咸阳市西藏民族学院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83623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陕西省咸阳市西藏民族学院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83623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陕西省咸阳市西藏民族学院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陕西省咸阳市西藏民族学院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四自然段集中体现了这点,古代诗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庄子的这段话,我现在借来说明美感经验中的一个极有趣味的道理。
②我们通常都有“以己度人”的脾气,以自己的知觉和情感来比拟旁人旁物的。比如我知道自己笑时心里欢喜,哭时心里悲痛,看到旁人笑也就以为他欢喜,看见旁人哭也以为他悲痛。庄子看到鯈鱼“出游从容”便觉得它乐,因为他自己对于“出游从容”的滋味是有经验的。而庄子硬拿“乐”字来形容鱼的心境,其实不过把他自己的“乐”的心境外射到鱼的身上罢了。这种心理活动通常叫做“移情作用”。
③“移情作用”是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去,仿佛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情感。这是一个极普遍的经验。自己欢喜时,大地山河都带笑;自己悲伤时,风云花鸟都凝愁。陶渊明何以爱菊呢?因为他在傲霜残枝中见出孤臣的劲节;林和靖何以爱梅呢?因为他在暗香疏影中见出隐者的高标。
④从这几个实例可以看出移情作用是和美感经验有密切关系的。移情作用不一定就是美感经验,而美感经验却常含有移情作用。美感经验不单是由我及物的,同时也是由物及我的;所谓美感经验,其实不过是我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往复回流而已。
⑤以欣赏自然美为例。比如我在观赏一棵古松,古松的形象引起清风亮节的类似联想。我忘记古松和我是两件事,我就于无意之中把这种清风亮节的气概移置到古松上面去。同时我又不知不觉地受古松的这种性格影响,自己也振作起来。所以古松俨然变成一个人,人也俨然变成一棵古松。真正的美感经验都是如此,都要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我们根本就不分辨所生的情感到底是属于我还是属于物的。
⑥移情的现象可以称之为“宇宙的人情化”,因为有移情作用,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可具人情,本来无生气的东西可有生气。从理智观点看,移情作用是一种错觉。但是如果把它勾销,不但艺术无由产生,即宗教也无由出现。艺术和宗教都是把宇宙加以生气化和人情化,把人和物的距离以及人和神的距离都缩小。它们都带有若干神秘主义的色彩。
⑦美感经验是人的情趣和物的姿态的往复回流,我们可以从这个前提中抽出两个结论:一、物的形象是人的情趣的返照。深人所见于物者亦深,浅人所见于物者亦浅。比如一朵含露的花,在这个人看来只是一朵平常的花,在那个人看或以为它含泪凝愁,在另一个人看或以为它能象征人生和宇宙的妙谛。我们可以说,各人的世界都由各人的自我伸张而成。二、人不但移情于物,还要吸收物的姿态于自我,还要不知不觉地模仿物的形象。所以美感经验有陶冶性情的功效,心里印着美的意象,常受美的意象浸润,自然也可以少存些浊念。苏东坡诗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竹不过是美的形象之一种,一切美的事物都有不令人俗的功效。
(节选自朱光潜《谈美书简》,有删改)
1. 下列对“移情作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移情作用”是人把情感移到外在事物上去,觉得外在事物也有与观察者同样的情感,这种经验其实很普遍。
B. 我们把人类的性格和感情赋予外物,使本只有物理性的东西也有了“人情”和“生气”。如山河能带笑,风云能凝愁。
C.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移情作用是一种错觉,是一种迷信,而且带有神秘主义的色彩,是艺术宗教产生出现的基础。
D. 移情作用和美感经验有密切的关系,但二者不相等,移情作用是单向的,而美感经验需要人与物之间的双向作用。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先以庄子的话引出美感经验这一论题,又通过分析庄子为何认为鱼是乐的,得出移情作用的概念。
B. 文章大量运用举例论证,来对比出移情作用与美感经验的不同,所举例子有的来自生活,有的来自审美活动。
C. 作者以典雅优美的语言,丰富生动的论据,将抽象的道理论述得深入浅出,文章第三、四自然段集中体现了这点。
D. 美感经验可以陶冶性情,常受美的意象浸润的人,可能会比普通人有更好的审美修养。苏东坡的诗证明的就是这个道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观察者高兴时见到山觉得它在欢笑,悲伤时见到云觉得它在叹息,说明他此时已经获得了真正的美感经验。
B. 古松俨然是人,人俨然变成古松,不分辨所生的情感到底是属于我还是属于古松的,这就是欣赏状态中的物我同一之境。
C. 艺术和宗教带有神秘主义色彩,它们的产生与移情作用相关,它们把宇宙生气化和人情化,缩短了人和物乃至人和神的距离。
D. 一切美的事物都有不令人俗的功效,竹是美的形象,东坡爱竹以期不俗,类似的还有渊明之爱菊,和靖之爱梅。
【答案】1. C 2. B 3. 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科学家对海洋深处进行测温后发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迹象,海洋变暖正在促使深海生物快速向两极迁徙。这意味着,尽管深海平原的环境条件远比地表洋流环境更加稳定,但深海生物已经感受到了正在上升的热量影响。众所周知,世界上海洋的面积几乎覆盖了地球总面积的四分之三,而从地表到海底,则是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家园。
尽管人们一再关注这颗蓝色星球上的水域健康状况,但想要精确地计算出地球上海洋温度变化率仍然非常困难。因此有些海洋学家喜欢抱怨,人类对火星和金星表面的探索和了解甚至比海洋深处的地质构造以及沉积物的了解还要多。这或许是真实的状况,但通过科学家们反复的研究已经证实,海洋深处的生态系统具有惊人的多样性以及潜在的风险。
研究人员通过对20000种深海生物的研究发现,在深度超过1000米的地方,海洋生物在20世纪下半叶的移动速度就已经远远超过它们在海面附近的同胞了。目前来看,由于海洋的巨大面积和深度,已经在海洋表面观察到的温度上升现象将会波及更深的水域之中,这就意味着,无论我们现在做什么,深海海洋生物都将面临直到21世纪末之前不断上升的环境威胁,对人类来讲,需要紧急采取行动,缓解我们对深海生物造成的威胁,这不仅包括了遏止海底采矿和深海捕捞,更多的是对海洋环境的保护。
(摘编自《全球变暖,生物在向两极方向迁徙》)
材料二:
温室气体具有温室效应,越来越多的温室气体使得地球不断地被“捂热”,这就是全球变暖。同时,因为水相对于空气能够更多地储存能量(水的比热容和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全球变暖增加的能量90%以上都存储在海洋中,使得海水变暖。因而,海洋的能量变化直接反映全球气候变化,海洋热含量成为判断全球是否变暖的最佳指标之一。
海洋变暖对人类和地球生态系统存在广泛的负面影响。由于热胀冷缩,海洋变暖膨胀推升了全球海平面。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如果叠加上潮汐、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土地沉降等因素,将给包括我国在内的沿岸和小岛屿地区造成极大的经济和社会风险。我国临近的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最多并且最强的地区,因此我国未来将面临更多的极端天气事件的挑战。同时,由于上层海洋比深海变暖更快,海洋层结也在持续加强。海洋层结的加强会抑制海洋垂向热量交换和溶解氧输送,进一步导致全球气温上升,并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已有研究表明,过去60年海洋溶解氧已经下降大约3%。受海洋变暖和酸化的影响,近些年珊瑚礁系统屡次出现大规模白化事件。
未来怎么办呢?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是当务之急,《巴黎协定》目标是努力把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并为控制在1.5℃内付出努力。2020年9月22日,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中国向全世界宣布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CO2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然而,由于海洋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缓慢和滞后特性,过去的碳排放导致的海洋变暖等影响将持续至少数十年之久。就算可实现《巴黎协定》目标,21世纪海洋变暖也不会得以遏止。这一现象凸显了海洋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
(摘编自成里京《海洋变暖持续将会怎样》)
材料三:
2020年以来,海洋“咸变咸,淡变淡”的盐度变化态势加剧,海水垂向层化持续加强。最新IAP数据表明,在2020年,全球海洋上层2000米吸收的热量与2019年相比增加了2×1022焦耳,这些热量可以使13亿个1.5升的电热水壶里的水同时烧开。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碳排放量出现小幅下降,但全球海洋温度依旧出现了持续的增温并达到历史新高,这与海洋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缓慢和滞后特性息息相关。因此,过去的碳排放导致的海洋变暖等影响将持续至少数十年之久。
(摘编自《14家单位联合发布全球海洋变暖报告》)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科学家经过调查研究发现,深海生物目前出现了快速向两极迁徙的现象,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海洋变暖。
B. 目前,人类对火星和金星表面的探索和了解很多,甚至远远多于对海洋深处的地质构造以及沉积物的了解。
C. 《巴黎协定》针对全球变暖的事实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但《巴黎协定》的实现仍然不能遏止21世纪海洋变暖。
D. 2020年,虽然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让碳排放量有所下降,但受过去的碳排放影响,全球海洋温度仍创历史新高。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地球上海洋的面积几乎占了地球总面积的四分之三,这就导致我们想要精确计算地球上海洋温度的变化率非常困难。
B. 海洋温度上升将波及更深水域,这就意味着,无论我们做什么,对深海海洋生物所面临的环境威胁都没有什么帮助。
C. 海洋存储了全球变暖所增加的90%以上的能量,海洋能量变化反映全球气候变化,只有依靠它才能判断全球是否变暖。
D. 为帮助读者理解2020年全球海洋上层2000米吸收的热量相比2019年的增值,文章用这些热量能烧开很多水来生动说明。
6. 文中画横线句子所说的“负面影响”有哪些?请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
【答案】4. B 5. D
6. ①海洋变暖膨胀推升了全球海平面,加上潮汐、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土地沉降等因素,将造成极大的经济和社会风险。②上层海洋变暖比深海变暖更快使海洋层结持续加强,进一步导致全球气温上升,并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意思对即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时遇六月天气,炎暑正热,林冲初吃棒时,倒也无事。次后三两日间,天道盛热,棒疮却发。又是个新吃棒的人,路上一步挨一步走不动。薛霸道:“好不晓事,此去沧州二千里有余的路,你这般样走,几时得到?”林冲道:“小人在太尉府里折了些便宜,前日方才吃棒,棒疮举发,这般炎热,上下只得担待一步。”董超道:“你自慢慢的走,休听咭呒。”薛霸一路上喃喃咄咄的口里埋冤叫苦,说道:“却是老爷们晦气,撞着你这个魔头。”
当晚三个人投村中客店里来。到得房内,两个公人放下棍棒,解下包裹。林冲也把包来解了。不等公人开口,去包里取些碎银两,央店小二买些酒肉,籴些米来,安排盘馔,请两个防送公人坐了吃。董超、薛霸又添酒来,把林冲灌得醉了,和枷倒在一边。薛霸去烧一锅百沸滚汤,提将来,倾在脚盆内,叫道:“林教头,你也洗了脚好睡。”林冲挣的起来,被枷碍了,曲身不得。薛霸便道:“我替你洗。”林冲忙道:“使不得。”薛霸道:“出路人那里计较得许多。”林冲不知是计,只顾伸下脚来,被薛霸只一按,按在滚汤里。林冲叫一声:“哎也!”急缩得起时,泡得脚面红肿了。林冲道:“不消生受。”薛霸道:“只见罪人伏侍公人,那曾有公人伏侍罪人。好意叫他洗脚,颠倒嫌冷嫌热,却不是好心不得好报!”口里喃喃地骂了半夜。林冲那里敢回话,自去倒在一边。他两个泼了这水,自换些水,去外边洗了脚收拾。
睡到四更,同店人都未起,薛霸起来烧了面汤,安排打火做饭吃。林冲起来,晕了,吃不得,又走不动。薛霸拿了水火棍,催促动身。董超去腰里解下一双新草鞋,耳朵并索儿却是麻编的,叫林冲穿。林冲看时,脚上满面都是燎浆泡。只得寻觅旧草鞋穿,那里去讨。没奈何,只得把新草鞋穿上。叫店小二算过酒钱,两个公人带了林冲出店,却是五更天气。林冲走不到三二里,脚上泡被新草鞋打破了,鲜血淋漓,正走不动,声唤不止。薛霸骂道:“走便快走,不走便大棍搠将起来。”林冲道:“上下方便,小人岂敢怠慢,俄延程途?其实是脚疼走不动。”董超道:“我扶着你走便了。”搀着林冲,只得又挨了四五里路。看看正走不动了,早望见前面烟笼雾锁二座猛恶林子。但见:枯蔓层层如雨脚,乔枝郁郁似云头。不知天日何年照,惟有冤魂不断愁。
这座林子有名唤作野猪林,此是东京去沧州路上第一个险峻去处。宋时这座林子内,但有些冤仇的,使用些钱与公人,带到这里,不知结果了多少好汉。今日这两个公人带林冲奔入这林子里来。董超道:“走了一五更,走不得十里路程,似此沧州怎地得到?”薛霸道:“我也走不得了,且就林子里歇一歇。”
三个人奔到里面解下行李包裹,都搬在树根头。林冲叫声“阿也!”靠着一株大树便倒了。只见董超、薛霸说道:“行一步,等一步,倒走得我困倦起来,且睡一睡却行。”放下水火棍,便倒在树边。略略闭得眼,从地下叫将起来。林冲道:“上下做甚么?”董超、薛霸道:“俺两个正要睡一睡,这里又无关锁,只怕你走了,我们放心不下,以此睡不稳。”林冲答道:“小人是个好汉,官司既已吃了,一世也不走。”薛霸道:“那里信得过你说?要我们心稳,须得缚一缚。”林冲道:“上下要缚便缚,小人敢道怎地?”薛霸腰里解下索子来,把林冲连手带脚和枷紧紧的绑在树上。同董超两个跳将起来,转过身来,拿起水火棍,看着林冲说道:“不是俺要结果你,自是前日来时,有那陆虞候传着高太尉钧旨,教我两个到这里结果你,立等金印回去回话。便多走的几日,也是死数。只今日就这里,倒作成我两个回去快些。休得要怨我弟兄两个,只是上司差遣,不由自己。你须精细着:明年今日是你周年。我等已限定日期,亦要早回话。”林冲见说,泪如雨下,便道:“上下!我与你二位往日无仇,近日无冤,你二位如何救得小人,生死不忘。”董超道:“说甚么闲话!救你不得。”薛霸便提起水火棍来,望着林冲脑袋上劈将来。
(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浒传》中人物豹子头林冲一生曲折辛酸,“林教头刺配沧州道”一节,写他受高太尉迫害,发配沧州,途经野猪林险些被董超、薛霸杀害的故事。
B. 本文情节环环相扣。例如,林冲烫伤了双脚之后,董超故意拿出新草鞋让林冲穿,这个情节引出“林冲走不到三二里,脚上泡被新草鞋打破了,鲜血淋漓,正走不动,声唤不止”,也就很自然地为后文两位公人要在野猪林休息这一情节埋下伏笔。
C. “此是东京去沧州路上第一个险峻去处。宋时这座林子内,但有些冤仇的,使用些钱与公人,带到这里,不知结果了多少好汉”,这一句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暗示两个公人也想在这里杀害林冲。
D. 林冲虽然是被刺配的囚犯,但毕竟是八十万禁军教头,董超、薛霸不敢不敬,从薛霸亲自给林冲洗脚这一细节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8. “看看正走不动了,早望见前面烟笼雾锁二座猛恶林子。但见:枯蔓层层如雨脚,乔枝郁郁似云头。不知天日何年照,惟有冤魂不断愁。”这几句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9. 文中塑造的林冲是一个怎么样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7. D 8. ①渲染气氛:烟笼雾锁的猛恶林子,枯蔓层叠,郁郁苍苍,没有日光照进,营造了一种昏暗、凶险的氛围。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样的环境,再加上冤魂不断,暗示下文董超和薛霸想在野猪林杀林冲,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9. 林冲是一个委曲求全、逆来顺受、循规蹈矩、坦坦荡荡、懦弱受迫的八十万禁军教头。①委曲求全、逆来顺受:从包里拿出碎银两,请公人吃酒为让他们多担待自己行路迟缓。被薛霸用滚汤烫脚“哎也!”急缩得起时,泡得脚面红肿了,责骂不敢回话。(语言、动作描写)②正人君子、循规蹈矩:董超、薛霸说想睡觉怕他走了,要绑他,他说“小人是个好汉,官司既已吃了,一世也不走。”(语言描写)③懦弱:被绑之后,泪如雨下,恳求两人放他一条生路。(神态描写)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杜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人也。祖畿,魏尚书仆射。父恕,幽州刺史。预博学多通,明于兴废之道。初,其父与宣帝不相能,故预久不得调。文帝嗣立,预尚帝妹高陆公主。钟会伐蜀,以预为镇西长史。及会反,僚佐并遇害,唯预以智获免,增邑千一百五十户。是时朝廷皆以预明于筹略,会匈奴帅刘猛举兵反,诏预以散侯定计省闼,俄拜度支尚书。预乃奏立藉田,建安边,论处军国之要。又作人排新器,兴常平仓,定谷价,较盐运,制课调,内以利国外以救边者五十余条,皆纳焉。石鉴自军还,论功不实,为预所纠。遂相仇恨,言论喧哗,并坐免官,以侯兼本职。数年,复拜度支尚书。元皇后梓宫将迁于峻阳陵。旧制,既葬,帝及群臣除丧即吉①。尚书奏,皇太子亦宜释服。从之。预以时历差舛,不应晷度,奏上《二元乾度历》,行于世。预又以孟津渡险,有覆没之患,请建河桥于富平津。议者以为殷周所都,历圣贤而不作者,必不可立故也。预曰:“‘造舟为梁’,则河桥之谓也。”及桥成,帝从百僚临会,举觞属预曰:“非君,此桥不立也。”时帝密有灭吴之计,而朝议多违,唯预、羊祜、张华与帝意合。祜病,举预自代,及祜卒,拜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孙皓既平振旅凯入以功进爵当阳县侯增邑并前九千六百户预既还镇累陈家世吏职武非其功请退不许既立功之后,从容无事,乃耽思经籍,为《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时王济解相马,又甚爱之,而和峤颇聚敛,预常称“济有马癖,峤有钱癖。”武帝闻之,谓预曰:“卿有何癖?”对曰:“臣有《左传》癖。”其后征为司隶校尉,加位特进,行次邓县而卒,时年六十三。帝甚嗟悼,谥曰成。
(节选自《晋书·杜预传》)
【注】①吉,除去丧服。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皓既平/振旅凯入以功进爵/当阳县侯增邑/并前九千六百户/预既还镇累陈家世吏职武非其功/请退/不许/
B. 孙皓既平振旅/凯入以功进爵/当阳县侯增邑/并前九千六百户/预既还镇/累陈家世吏职武非其功/请退/不许/
C. 孙皓既平/振旅凯入/以功进爵当阳县侯/增邑并前九千六百户/预既还镇/累陈家世吏职/武非其功/请退/不许/
D. 孙皓既平振旅/凯入以功/进爵当阳县侯/增邑并前九千六百户/预既还镇/累陈家世吏职武非其功/请退/不许/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尚,指男方在婚姻上的高攀行为,避讳言娶,古代专指匹配皇家的女儿。
B. 省闼,又称禁闼。晋代中央政府诸省设于禁中,后作为中央政府的代称。
C. 释服,是一种祭祀先人的礼节,指在居丧期间要脱去朝服,换上丧服以表悼念。
D. 征,始见于西周金文,本义为征召,引申指征求等。本文是“征召”的意思。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杜预出身仕宦,凭借智谋免难。祖、父均为高官,因为父亲与皇帝的矛盾他长期得不到重用;后来随钟会伐蜀,遭逢叛乱,凭借机智逃脱灾难。
B. 杜预谋略出众,治国卓有成效。匈奴统帅刘猛发兵反叛,由于杜预善于筹略规划,朝廷调他入宫参与谋划,他提出一系列政策,取得突出效果。
C. 杜预功勋卓著,帮助皇帝灭吴。皇帝秘密制定灭吴之计,但并未获得朝廷一致支持,杜预支持灭吴战争,接替羊祜后不负厚望,统兵助帝攻灭吴国。
D. 杜预钻研经典,历法建筑皆通。他制订的《二元乾度历》通行于世;建桥梁以排险患,得到皇帝赞赏;撰写《春秋左氏经传集解》,自称有“《左传》癖”。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内以利国外以救边者五十余条,皆纳焉。
(2)遂相仇恨,言论喧哗,并坐免官,以侯兼本职。
【答案】10. C 11. C 12. B
13. (1)类似这样内可以有利国家,外可以安定边疆的建议有五十多条,都被皇帝采纳。
(2)二人于是(就)互相仇恨,有时大吵大闹,为此两人都免了官,杜预以侯爵身份兼任原来的职务。
参考译文:
杜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人。祖父杜畿,是魏尚书仆射。父亲杜恕,是幽州刺史。杜预博学多所通晓,明于国家兴废之道。当初,杜预的父亲与宣帝司马懿不和,所以杜预长久不得调升。文帝嗣位,杜预娶文帝的妹妹高陆公主为夫人。钟会伐蜀,以杜预为镇西长史。钟会谋反,他的僚属官佐都被害,只有杜预靠他的智慧得免于祸,增加封邑一千一百五十户。当时朝廷上下都认为杜预精于筹划策略,又值匈奴统帅刘猛举兵反晋,皇帝下诏让杜预以散侯的身份在宫中出谋划策,不久又拜为度支尚书。杜预上奏建议籍田和安边政策,讨论处理军国要事。又作人排新器,兴常平仓,定谷价,计算盐运,制订租税制度,类似这样内可以有利国家外可以安定边疆的建议有五十多条,都被皇帝采纳。石鉴从军中回京师,报功不合实际,为杜预所弹劾。二人于是互相仇恨,有时大吵大闹,为此两人都免了官,杜预以侯爵身份兼任原来的职务。几年之后,又拜为度支尚书。元皇后的陵墓将迁到峻阳陵。按旧丧制,安葬以后,皇帝和群臣即可以脱孝服。尚书上奏,认为皇太子也应脱孝服。皇帝听从了这个意见。杜预以为时历有差错,与晷度不合,制订了《二元乾度历》上奏皇帝,推行于世。杜预又以为孟津渡口不安全,渡船常有翻没的危险,请求在富平津建桥。议论此事的人以为殷和周的都城都靠近孟津,历代圣贤都不曾在此建桥,必然是这里不可建桥。杜预说:“‘造舟为渠’,就是建河桥。”桥建成以后,武帝带着百官到桥边举行宴会,举杯向杜预祝酒说:“不是你,此桥是不能建成的。”当时武帝秘密制订了灭吴计划,而朝臣议论多有不同意见,只有杜预、羊祜、张华与武帝意见相合。羊祜病重时推荐杜预代替自己的职务,羊祜死后,杜预拜为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孙皓平定以后,杜预率师凯旋,因功晋爵为当阳县侯,增加封邑连以前的共九千六百户。杜预回镇以后,屡次向皇帝陈述自己家世所任官职,以为武将不是自己所长,请求退职。皇帝不许。立功之后,闲暇无事,即专心钻研经籍,著《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当时王济懂得相马,又很爱马,而和峤喜欢聚敛财物,杜预常称“王济有马癖,和峤有钱癖”。武帝听到后对杜预说:“卿有什么癖?”杜预回答说:“臣有《左传》癖。”后来征召到京城作司隶校尉,加封特进官职,行至邓县而死,终年六十三岁。武帝很悲悼,谥号为成。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兰溪舟中寄苏粹中
张元干
气吞万里境中事,心老经年江上行。
三径已荒无蚁梦,一钱不直有鸥盟。
云收远嶂晓风热,浪打寒滩春水生。
鸿雁北飞知我意,为传诗句濮阳城。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以往昔“气吞万里”与如今年华老去、只能“江上行”进行了对比。
B. 颔联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化用同一个典故。
C. 颈联写诗人舟行兰溪时所见之景,既照应了标题,又与“鸥盟”相呼应。
D. 诗歌语言既气势雄浑,又清新流畅,看似无意功名,又透露出怅恨之意。
15. 尾联“鸿雁北飞知我意”有哪些“意”?请结合全诗加以概括。
【答案】14. A 15. ①对往昔为国建功立业的气万里的豪情壮志的追忆;②对心态老去、漂泊江湖的落寞;③对往事如梦的空幻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①对友人苏粹中的思念,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的斥鴳无法理解大鹏,称自己腾跃起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就是飞行的极致了。
(2)《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历史和现状的对比否定了过去,肯定了现在。
(3)《滕王阁序》中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全文文眼句,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
【答案】 ①. 不过数仞而下 ②. 翱翔蓬蒿之间 ③. 实迷途其未远 ④. 觉今是而昨非 ⑤. 落霞与孤鹜齐飞 ⑥. 秋水共长天一色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钱锺书在七岁以前,已 地读完家中藏有的古典小说名著,他还觉得不过瘾,又在街头书摊上读家中不屑收藏的侠义小说,有许多字虽然还不完全认识,因此读了不少错别字,但他被故事的情节深深地吸引了。他完全 在小说的世界中,读得津津有味。一回到家中,把书上的内容讲给弟弟听,讲得兴高采烈,简直像刚看过戏再表演一遍似的。明清别集有千种之多,随便拿一部考他,他都能准确无误复述其内容,别人不敢相信,多次考他,他也 。他常常思考一些问题,比如关公如果进到《说唐》里,他的青龙偃月刀怎么能打过李元霸的锤子?而李元霸那一对锤子到《西游记》里,又怎能比得上孙行者的一个金箍棒?他比来比去,想:“( )”这只是孩童幼稚的想法,虽 有些不好理解,但他善于在阅读中前后联想与对照比较,却令人吃惊。他后来做学问常常把古今中西文学作“比较”与“打通”的研究,也许正是小时候习惯和兴趣的发扬光大。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囫囵吞枣 沉迷 准确无误 不免
B. 不求甚解 陶醉 准确无误 难免
C. 囫囵吞枣 陶醉 屡试不爽 难免
D. 不求甚解 沉迷 屡试不爽 不免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为什么一条好汉只能在一本书里称雄?
B. 孙行者自然是最厉害的,因为他是大圣!
C. 关羽、李元霸、孙行者究竟谁最厉害?
D. 还有没有比这三者武功更厉害的人呢?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有许多字虽然还不完全认识,因此读了不少错别字,但故事的情节却深深地吸引了他。
B. 有许多字虽然还不完全认识,以至读了不少错别字,但他被故事的情节深深地吸引了。
C. 虽然有许多字还不完全认识,以至读了不少错别字,但他被故事的情节深深地吸引了。
D. 虽然有许多字还不完全认识,因此读了不少错别字,但故事的情节却深深地吸引了他。
【答案】17. C 18. A 19. D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当年汪曾祺先生曾转述了沈从文先生的话——小说要贴着人物写,用故事塑造人。①________________?就是从细节入手,从生活取材。比如在写《透明的红萝卜》时,小黑孩晚上坐在铁匠炉边,一边拉着风箱,一边烧烤萝卜,入迷地看着铁匠炉上蓝色的火苗在神秘地跳跃。②________________。而《蛙》中姑姑的形象则是借助他人的经验与自身的想象力进行创作。因为姑姑是我来到世上见到的第一个人,也是家庭中非常重要的成员,我有很多机会观察她。即使她不在我眼前的时候,我的心中也能勾画出她的影子。③________________,在个人经验基础上对他人的想象为我们提供了无限发挥的空间。
【答案】 ①. ①如何写好人物呢 ②. ②这就是取材于我的个人生活经验 ③. ③可以说作家的心理感受领域宽泛
21. 针对下面材料中相关方面所谓“保护性拆除”的说法予以驳斥,不超过80个字。
1957年,“反右”运动正如火如荼,而雄伟壮丽的北京城墙也正在被热火朝天地拆除着。有一天,梁思成进城去瞅了瞅,发现地安门已经没有了,广安门也消失了,听说正拆广渠门,急忙赶去,发现已经只剩下一个城台和一个门洞。“拆掉北京的一座城楼,就像割掉我的一块肉;扒掉北京的一段城墙,就像割掉我的一层皮”他说。
近期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维修性拆除”余音未了,网友又爆料重庆蒋介石行营被“保护性拆除”。针对公众的质疑,相关方面的回应称,正在进行的拆除性施工,是文物保护项目的一部分,是对旧址的“保护性拆除”。
【答案】这是冠冕堂皇的托词和借口!文物保护要确保文物古迹的真实性,保持与周边环境有着密切关联。“保护性拆除”的说法实际上是借保护之名,行毁坏之实,就如同对病人进行“杀死性治疗”的说法一样荒谬。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几句名人哲言,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①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
②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鲁迅)
③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尼采)
④我从地狱来,要到天堂去,正路过人间。(司汤达)
⑤大自然是善良的母亲,也是冷酷的屠夫。(雨果)
⑥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任何人的死亡都使我感到损失,因为我包含在人类中,所以你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为你敲响。(约翰·邓恩)
请以其中的二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
当一滴水融入海洋
滚滚河流中,“我”是一滴水。渺小吗?也许“我”决定着一株植物的命运。
大千世界里,“我”是一朵花。卑微吗?也许“我”改变了一片土地的荒芜。
鲁迅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我们的行为影响着周围的世界,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树立高度的责任感,肩担天下,心怀他人。
树立责任感需要培养职业责任意识。
是一只火把,就应照亮一段道路;是一把斧头,就应开辟一片坦途;是一缕阳光,就应温暖一方土地;是一捧清水,就应洗净一片浊污。人人地位不同,个个责任重大。克里姆林宫的清洁工说:“我的任务和叶利钦是一样的,只不过他是在打扫俄罗斯而已。”有了职业责任感,才有了王顺友几十年行走在山间邮路,才有了张艺谋推掉高额报酬,为奥运耗尽心血,才有了神七宇航员执行任务时的沉着冷静。树立职业责任感,是树立责任意识的基石。
树立责任感要培养社会责任意识。
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曾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任何人的死亡都使我感到损失,因为我包含在人类中”。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每个人都与社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对自己负责,更要对社会负责。
红烛照深山,温暖洒人间。李桂林、陆建芬怀着对二坪村的责任,将荒芜变为希望,将沙漠变为绿洲,从此,文明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文化的光芒在这里耀亮夺目。“微尘” 这个看似渺小的名字,却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社会责任意识。无声奉献,更显其伟大;心怀社会,更显其崇高。树立社会责任感更为重要,它是树立责任感的保障。
树立责任感要培养国家责任意识。
顾炎武曾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聚沙能成塔,集腋能成裘,每个人树立国家责任感,国家必会长盛不衰。拥有国家责任感,才有了屈原的《离骚》,才有了文天祥的《正气歌》才有了张自忠的杀敌报国,才有了梅兰芳的蓄胡罢演。
爱国主义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国家责任感是责任意识的最高境界。
反观当今,责任意识的缺失却成为一大通病。范美忠一跑留骂名,专家们偏爱孔方兄,学者们执着于闪光灯,媒体渲染浮夸成通病。树立责任意识,自古重要,而今更是必不可少。因为真正的伟大不是“自保”,不是“独善其身”,而是奉献、是博爱;真正的明智,不是割裂自己与他人,而是始终将自己与他人联系,共同为一个崇高的目标去奋斗;有一天肉体不存在了,精神也会永存!相信自己对别人的影响,相信别人与我们息息相关,并为之付出行动,播撒爱与善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题,语言表达,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陕西省咸阳市西藏民族学院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四自然段集中体现了这点,古代诗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