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同步教案 积极奉献社会教学设计
展开天
年级 | 八年级上册 | 授课教师 |
|
| |
课题 | 第13 课时 《积极奉献社会》 | 指导教师 |
| 新授课 | |
教学 目标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关爱他人的意识和能力,体味奉献的意义,培养奉献精神,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学生社会参与的核心素养,从而实现个人全面发展,实现人生价值。 能力目标:运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分析关爱他人的意义,提高辩证思维能力。结合生活经验说明服务社会与个人成长的关系,提高搜集、运用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增强关注社会、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知识目标: 知道关爱传递美好情感,了解关爱对他人、社会和个人的意义。懂得关爱要尽己所能,掌握关爱他人的策略和注意事项。了解服务社会的活动对个人成长的意义。知道中学生奉献社会的途径。 | ||||
教学 重难点
| 1.教学重点:如何关爱他人
2.教学难点:主动积极奉献社会 | ||||
学情 分析 |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等问题有不同程度的理解。大部分学生基本认同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正向意义,在实际生活中也能践行,但有的学生存在以自我为中心,只希望得到他人关爱而不去主动关爱他人,也有的学生各种理由拒不参加公益活动,认为没有意义。本课教学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向积极的价值观,学会关爱他人,了解他人,懂得运用策略和方法去传递自己的善意。分析服务和奉献社会对个人成长的意义,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明确服务社会与个人成长的关系,引导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努力服务和奉献社会。
| ||||
教学 方法 |
目标情景式教学模式、自主学习策略、小组合作探究互助策略。
| ||||
教学 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一、导入新课 | 看图片《杭州图书馆拾荒老人》的故事,问题:你来说一说看完案例后的感受? 导入课题:社会生活讲道德。 | 学生思考回答。
| 通过图片《杭州图书馆拾荒老人》呈现出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的尊重、礼仪等道德的呈现方式,从而导入课题《社会生活讲道德》。 | ||
二、教学环节
| 环节一:认识关爱 [自主学习1] 1.展示自主学习目标:(1)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增强关爱他人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奉献精神; (2)努力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搜集运用整理资料的能力,增强关注社会、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 (3)掌握关爱他人的策略和注意事项及奉献社会的途径,并能践行于日常生活中。 [自主学习2] 看图片回答问题 问题: 请你说说以上图片,请你说一说关爱他人的事例。
环节二:理解关爱
探究与分享1:《公交车上发生的故事》 问题: 你如何评价售票员、司机和乘客们的行为? 你从中体会到关爱具有怎样的作用?
环节三:践行关爱 以【小明的经历】展现三个生活镜头。 镜头一:小明扶车被误解 问题:你如何看待小明的行为?
镜头二:小明和同学去捐款 问题:遇到以上情况,你会怎么处理?你如何看待以上三位同学的观点?
镜头三:关于捐款方式的讨论 问题:你如何看待这种“隐形资助”的做法?
环节四:奉献助成长 活动1:看这四幅图片,并分享交流自己参与奉献社会活动经历和感受。
活动2:抗议专题 活动3:视频《致敬英雄》 (1)从付出与回报的角度谈,这四位英雄付出和收获是什么?值得吗?为什么?(2)这一举动彰显了什么精神?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活动4:亲子参加志愿者活动 问题:母子二人为什么觉得幸福?
环节五:奉献我践行 活动1:辨析参加公益与年龄的关系?并了解“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知识。
活动2:讲好中国故事视频“吴锦泉老人” 问题:吴锦泉老人的生活条件是怎样的?他是以怎样的方式服务和奉献社会?他的行动给你带来哪些启示?
活动3:大国工匠 问题:从材料中,大国工匠身上体现了哪些精神?
活动4:志愿服务辨析 问题:(1)是不是只有参加某个志愿服务团队才叫志愿服务呢?(2)还有哪些我们能进行的志愿服务?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呢?讲解了社会责任,其中包括关爱他人和奉献社会,通过认识和理解关爱,了解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并且要注意关爱的艺术,通过奉献社会来获得成长,了解服务和奉献社会的要求,将社会责任和个人成长紧密联系起来,在服务他人和奉献社会中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 学生以自主学习方式,通过阅读教材,独立完成对学习目标的理解,并回答问题。
学生以自主学习方式独立完成教学问题思考和作答。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小组互助讨论来完成此环节,每组派代表(2—3人)回答问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小组互助讨论来完成此环节,每组派代表(2—3人)回答问题。
学生以自主学习方式独立完成教学问题思考和作答。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小组互助讨论来完成此环节,每组派代表(2—3人)回答问题。
学生以自主学习方式独立完成教学问题思考和作答。
活动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小组互助讨论来完成此环节,每组派代表(2—3人)回答问题。
| 设立自主学习目标,在阅读学习中,通过调动元认知,创设思维情境,强化学习内容,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充分发挥了学生为课堂主体的地位。
通过此活动,提升学生对关爱的含义和日常表现的认识,引入社会中典型的事件,也融入环保意识、善行无边和传递社会正能量等内容,提升教学内容的立体化。 此环节以公交车上发生的故事为话题,落实了关爱的意义的知识,同时也提升学生课堂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增加思辨能力。
通过3个生活镜头,从不同层面展现了关爱他人的艺术。镜头一,创设冲突,在生活中关爱被误解现象的处理,以及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镜头二,通过捐款事例,落实关爱要尽己所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给予他人帮助。 镜头三,关于捐款方式的讨论,落实了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 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把日常生活内容梳理,升华为理论知识。
通过4个活动,活动1,看图说话,让学生通过案例形成服务社会和奉献社会的意识和行动能力。
利用新冠肺炎疫情时政背景,让学生感受到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的无私奉献的英雄在默默守护我们的安定有序的生活环境。从而切入具体人物事迹的分析,从付出和回报角度诠释了他们服务社会实现自身价值,得到国家、人民的礼遇和尊重,拓展出中国精神的内涵。
通过活动4,亲子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内容,落实知识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内容的讲解。引入垃圾分类的公益活动,在服务社会中境界得到升华。提高对垃圾分类的政治认同感。
通过活动1,辨析参加公益活动和年龄的关系,以及了解“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知识,增加对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政治认同和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 即实践-理论-实践,明理导行。 活动2+3,利用吴锦泉老人的事迹和大国工匠,落实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及热爱劳动、爱岗敬业等内容。同时让学生深入剖析两个案例,来提升情感熏陶。认同服务和奉献社会的意识和行动并践行于生活中。
通过活动4辨析清楚公益就在身边,不一定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件,对于服务和奉献社会的要求的内容(难点)突破和落地。
通过课堂梳理知识,加强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条理性和脉络,做到归纳演绎的目的。提升课堂效率。
| ||
三、反馈练习
| “出门在外都不容易,如果您遇到了困难、肚子饿了,这里可以免费请您吃水饺。挺过去了,就知道没有什么大不了。”这家饺子馆的“暖心告示”暖在 ( ) A.传递着关爱他人的善意 B.对公平的坚守 C.践行着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 D.对自由平等的追求
|
|
| ||
四、课后延伸 | 近年来,帮助贫困山区孩子上学,组织山区孩子参观科技馆、博物馆,募集闲置衣物捐给有需要的人等微公益活动,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汇聚起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强大力量。 问题:请你自愿参加一件微公益活动,并与大家交流分享你参加活动后的感受。
| 学生课后作业
| 把课堂知识延伸至生活。 | ||
五、结束语 | 感悟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在的关爱,理解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同时也要讲究艺术。同学们思考服务和奉献的意义和要求,培养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实现个人全面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谐和发展,积极形成社会正能量。
|
|
| ||
板书设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