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第17课短文两篇 《陋室铭》教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83898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第17课短文两篇 《陋室铭》教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83898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第17课短文两篇 《陋室铭》教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83898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七年级下册陋室铭教案设计
展开部编版(2016) 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陋室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陋室铭》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它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熠熠生辉。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文章短小精美,对偶工整,虚实相生,言志如诗,韵味如歌。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初一的学习,对于文言字词有一定积累,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学生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主动加入到朗读、分析等学习活动中来,但是对于文言句子的理解和自我解读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在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学习中,“托物言志”是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表现手法,学生还没有深入地学习此手法。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本文,了解“铭”这种文体的特点;
2、解读文章重点语句,理解“陋室不陋”的原因;
3、通过学习,体会作者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情趣。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由央视主办的《朗读者》一经播出,就受到了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今天,我们也来借这堂课尝试制作一期专属于我们班的《朗读者》。
二、教学新课
环节一:主题词 遇见
1、过渡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诗经》里撩动心弦的遇见; “这位妹妹,我曾经见过。”这是宝玉和黛玉之间,初见时欢喜的遇见;那么,刘禹锡又是怎样遇见《陋室铭》的呢?
屏显创作背景
当年,刘禹锡被贬到安徽和州当知州,和州策知州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按照当时的规定,通判应该住三间三厦,可是策知州只在城南给了刘禹锡三间小屋,面江而居。刘禹锡非但不抱怨,反而写了一副对联:“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气坏了策知州,于是将他的住所从城南搬到城北,并把房子从三间缩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下一副对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策知州见他读书阅经,悠然自得,又把他的房子搬到城中,而且是一间仅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光,三次搬家,越搬越差。刘禹锡心想:这个狗官,实在不像话。想捉弄我,没门!于是愤然提笔写下了这篇《陋室铭》,并请大书法家柳公权书写碑文,立于门前,以示“纪念”。
2、师:刘禹锡和《陋室铭》竟然是这样的遇见。今天我们尝试用朗读来和《陋室铭》遇见。谁能来给大家读一读呢?
同桌评价
3、自由朗读课文,看看今天的这篇文言文和以往的文言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预设:篇幅短小,语言精练,特别押韵。
4、男生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出本文的韵脚。(师生交流韵脚)
学生4人小组合作,从节奏、动作、形式等方面简单设计本文的朗读方案。
5、小组展示经设计之后的朗读
6、全班齐读课文,注意节奏、重音等
环节二:主题词 选择
1、过渡语:说到选择,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选择;人不是生来被打败的,是海明威的选择;选择是一种智慧,而我们的人生,也是一次又一次选择的结果。那么你会选择文中的哪些句子来为我们描绘这间陋室呢?
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听读课文。边听边画出一句描写陋室的句子,思考这一句是从哪方面来描写陋室的,可以在句子旁边做简单批注。时间2分钟左右。
预设: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一绿,一青,色彩鲜明,彰显“苔”“草”的色泽,也映衬出陋室环境的幽雅;“上阶”,“入帘”,化静为动,写出“苔”“草”的神态,也将外景引入室内,为下文写室中人、室中事做好了铺垫。
板书:景——幽雅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来的人多吗?不多!但却都是鸿儒,是博学之士,儒雅之士。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既然谈笑的、往来的都是些知识渊博的贤友,“陋室”主人的德才之高,自然不言而喻。如果说,前面是借苔痕、草色写陋室环境的幽雅,那么,这两句则借来往之人写陋室的儒雅。
板书:人——儒雅
那刘禹锡在朋友走后,独处时,又做些什么?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琴棋书画,皆是文人雅事。刘禹锡,可做的,有演奏素琴,阅读佛经;没有的,是嘈杂的扰乱,官府文书的繁冗。一正,一反,正反结合,写出作者身居陋室的雅趣,可见其行事高雅。
板书:事——高雅
小结:景,幽雅;人,儒雅;事,高雅。此五句不言德馨,但却时时都在渲染德馨。一字未言“不陋”,但是,出于故意刁难的初衷,策知州所给的一间小屋,又怎能不简陋!简直简陋到了极点!然而,即使如此,刘禹锡仍然快乐面对,从容生活,在贫穷的境遇中,乐于坚守自己的信仰。就像我们熟悉的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刘禹锡正是那种典型的“安于贫而乐于道”者(孔子语)。所以,陋室不陋,并非真的不陋;或者说,陋室陋在外观、物质,而美在精神、追求。
2、表明自己的志向,作者却并不直白地表述,而是以“陋室”为喻,写得比较含蓄,这样的写法叫做什么?
板书:托物言志
环节三:主题词 告别
过渡语:转眼间,到了我们将要和《陋室铭》告别的时候了。告别让我们成长,告别让我们成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王勃最豪迈的告别;“山盟虽在,锦书难托”,是陆游和唐琬之间最痛彻心扉的告别。此时此刻,面对《陋室铭》,结合学过的《秋词》你觉得刘禹锡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最想对刘禹锡说些什么呢?
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自由发言
课堂总结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就是这样一个刘禹锡,自然界的秋天在他的眼里尚且春意盎然,一间小小的陋室又怎么可能困住自己进取的心?想想刘禹锡愤笔书写《陋室铭》时的复杂心情,让我们怀着对刘禹锡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崇敬再次朗读全文——注意:“何陋之有?”要读两遍。
今天的《朗读者》就到这儿了,感谢同学们的精彩参与,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三、作业设计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如果刘禹锡先生穿越到了现在这个时代,那么他会在自己的朋友圈发哪些图片,配哪些文字?
板书设计
陋室铭
刘禹锡
景——幽雅 不慕名利
陋室 人——儒雅 不陋(德馨)
事——高雅 安贫乐道
(托 )物———————————( 言 )志
2020-2021学年陋室铭教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陋室铭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分析课文,预习准备,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7 短文两篇陋室铭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7 短文两篇陋室铭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7 短文两篇陋室铭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7 短文两篇陋室铭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