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寒假逆袭自学课】2023年高一化学寒假精品课讲义(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导学案,共1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基础知识,考点剖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能从钠原子的结构分析认识钠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具有很强的还原性。
2.设计实验探究钠与氯气、水的反应,会分析钠与酸、碱、盐溶液的反应,促进“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3.从物质类别、元素化合价的角度认识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性质,熟知过氧化钠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应用。
4.会设计实验探究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增强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5.运用变化观念理解并掌握Na2CO3、NaHCO3相互转化的途径。
6.了解焰色试验的现象及原理并能够作出解释,提升自身的实验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
【基础知识】
一、活泼的金属单质——钠
1、钠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1)钠是一种 银白 色的固体,密度比煤油 大 ;硬度 小 ,在空气中很快 变暗 ,钠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 Na2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Na+O2===2Na2O 。
(2)将钠加热,观察到钠先熔化成小球,然后剧烈反应,火焰呈 黄 色,生成了 淡黄 色固体,该固体物质是 Na2O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2eq \(=====,\s\up7(△))Na2O2 。
(1)钠是非常活泼的金属,与O2反应时,反应条件不同,现象 不同 ,产物 不同 。
2、钠与水的反应
实验结论:
(1)钠与水剧烈反应生成NaOH和H2,反应中氧化剂是 H2O ,还原剂是 Na ,反应的实质是钠与水电离出的H+ 反应。
(2)反应方程式
①化学方程式:①2Na+2H2O===2NaOH+H2↑ ;
②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 。
3、钠露置于空气中的变化
(1)金属钠长期露置于空气中最终完全转变为Na2CO3粉末,此过程中的主要变化与现象:
(2)发生主要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4Na+O2===2Na2O
②Na2O+H2O===2NaOH
④2NaOH+CO2===Na2CO3+H2O, Na2CO3+10H2O===Na2CO3·10H2O
⑤Na2CO3·10H2O===Na2CO3+10H2O
二、钠的几种化合物
1、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比较
2、Na2CO3与NaHCO3性质的比较
3、侯氏制碱法
(1)原料:氨、氯化钠。
(3)生产原理流程
(4)优点:①提高了食盐的转化率 ;②缩短了生产流程 ;③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等 。
三、焰色试验
1、焰色试验
根据火焰呈现的特征 颜色 ,可以判断试样所含的金属元素,化学上把这样的定性分析操作称为 焰色试验 。
2、操作步骤
3、几种常见金属元素的焰色
4、应用
(1)检验金属元素的存在,如鉴别 NaCl和 KCl 溶液。
(2)利用焰色试验制节日 烟火 。
四、纯碱的生产历史
1、路布兰制碱法——首次实现了碳酸钠的工业生产
(1)原料:食盐、焦炭和石灰石等。
2、索尔维制碱法(氨碱法)
(1)原料:食盐、 氨 、二氧化碳 等。
(3)生产原理流程
(4)索尔维制碱法具有原料易获取, 价格便宜,损失少 ,实现了连续性生产等优点。
【考点剖析】
考点一 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存在
1.下列有关钠的物理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银白色金属 ②质软,可以用小刀切 ③熔点低于100 ℃ ④密度比水小 ⑤热和电的良导体
A.仅①②④⑤ B.仅①②③④
C.仅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 D
解析 钠为具有银白色光泽的金属,质软,熔点低,密度比水小,为热和电的良导体。
2.下列有关钠的存在、保存及取用方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少量以游离态形式存在
B.钠需要密封保存在四氯化碳中
C.实验室中可直接用药匙取用钠
D.实验室中取用后剩余的钠要放回原试剂瓶中
答案 D
解析 钠在自然界中只以化合态形式存在,A项错误;四氯化碳的密度比钠大,不能用来保存钠,B项错误;实验室中用镊子取用钠,C项错误;取用后剩余的钠必须放回原试剂瓶中,D项正确。
3.从生活常识角度考虑,试推断钠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的主要形式是( )
A.Na B.NaCl C.NaOH D.NaHCO3
答案 B
【考点】 钠的存在形式
【题点】 钠的存在形式
考点二 钠与氧气反应
4.取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下列实验现象中,正确的描述是( )
①钠先熔化 ②在空气中燃烧,放出黄色火花 ③燃烧后得到白色固体 ④燃烧时火焰为黄色 ⑤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物质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⑤ D.④⑤
答案 C
解析 Na熔点较低,加热时先熔化,燃烧时火焰为黄色,燃烧后生成Na2O2,为淡黄色固体。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钠在常温下就容易被氧化
B.钠受热后能够着火燃烧
C.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能自燃
D.钠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为剧烈
答案 C
解析 常温下,钠与O2反应在固体表面生成氧化钠,反应迅速,但不能自燃。
考点三 钠与水的反应
6.某学生将一小块钠投入滴有酚酞的水中,此实验能证明钠下面4点性质中的( )
①钠的密度比水的小
②钠的熔点较低
③钠与水反应时放出热量
④钠与水反应后溶液呈碱性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Na与水反应时,浮在水面上(密度比水小),熔化成闪亮的小球(反应放热,钠熔点低),在水面四处游动(有气体生成),同时溶液变红色(生成碱性物质),体现了①②③④ 4点性质。
7.向一盛有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水和煤油,片刻后再向该烧杯中加入绿豆粒大小的金属钠,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答案 A
解析 钠与煤油不反应,由密度ρ水>ρNa>ρ煤油可知A项正确。
考点四 钠与酸、碱、盐溶液的反应
8.将一小块钠投入到盛有氯化镁溶液的试管里,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钠熔成小球并在液面上游动
B.有气体生成
C.溶液底部有银白色物质生成
D.溶液变浑浊
答案 C
解析 钠投入到氯化镁溶液中,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出现与水反应的类似现象;然后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难溶物氢氧化镁,使溶液变浑浊,溶液底部不会有银白色物质生成。
9.将少量金属钠分别投入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有气体放出,且溶液质量减轻的是( )
A.氯化氢 B.氢氧化钠
C.硫酸钾 D.硫酸铜
答案 D
解析 在A、B、C三个选项中只有氢气放出,故溶液质量是增加的。D选项中由于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2Na+CuSO4+2H2O===Cu(OH)2↓+Na2SO4+H2↑,反应后溶液质量减轻。
10.如图是有关钠与水反应及产物检验的实验装置。实验开始时先向管内加入滴有酚酞溶液的水,使水位达到B端管口,然后迅速塞紧橡胶塞并拔掉大头针,此时Na掉入水中。回答下列问题:
(1)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钠与水反应的现象有很多,不同的现象证明不同的性质。
①能证明钠的密度比水小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能证明钠的熔点低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能证明有氢氧化钠生成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能证明有气体产生的现象是A端液面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下同),B端液面________。
答案 (1)2Na+2H2O===2NaOH+H2↑
(2)①钠浮在水面上 ②钠熔化为光亮的小球 ③溶液呈红色 ④上升 下降
解析 (1)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2)①钠浮在水面上,证明钠的密度比水小。②钠熔化为光亮的小球,证明钠的熔点低。③反应后溶液呈红色,证明有氢氧化钠生成。④B端压强增大,液面下降,A端液面上升,证明有气体生成。
考点五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性质
11.关于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氧化钠比过氧化钠稳定
B.都能与二氧化碳、水反应产生氧气
C.所含氧元素的化合价都为-2价
D.阴、阳离子的个数比都为1∶2
答案 D
解析 氧化钠能被氧气氧化为过氧化钠,过氧化钠比氧化钠稳定;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水都能反应,但无氧气产生;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过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化钠中阴、阳离子分别为O2-、Na+,过氧化钠中阴、阳离子分别为Oeq \\al(2-,2)、Na+,其个数比都为1∶2。
12.在滴入酚酞的水溶液中加入过氧化钠,观察到的现象是( )
A.变红B.无色
C.先变红后褪色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
答案 C
解析 过氧化钠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溶液显碱性,因此溶液变红。又因为过氧化钠还具有强氧化性,因此最终溶液褪色。
1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Na2O与Na2O2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碱,它们都是碱性氧化物
B.Na2O能继续被氧化成Na2O2
C.Na2O与CO2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a2CO3,Na2O2与CO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O2
D.Na2O2只有还原性
答案 B
解析 A中,碱性氧化物是指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而Na2O2和HCl反应还产生O2,故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C中,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不是置换反应;D中,Na2O2中O化合价为-1,既可升高又可降低,故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14.下列对于Na2O、Na2O2的比较正确的一项是( )
A.Na2O、Na2O2都是钠的氧化物,都能与H2O反应生成O2
B.Na2O、Na2O2都是易溶于水(与水反应)的白色固体
C.Na2O2是强氧化剂,具有漂白性,能够用来漂白食品
D.Na2O2与水反应时,1个Na2O2分子在反应中转移1个电子
答案 D
解析 Na2O2是淡黄色固体,B项错误;Na2O2有强氧化性,具有漂白性,但不能用来漂白食品,C项错误;Na2O2与水的反应中,Na2O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当1个Na2O2分子参与反应时转移1个电子,D项正确。
15.向一定量的饱和NaOH溶液中加入少量Na2O2固体,恢复到原温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的Na+增多
B.溶液的碱性增强
C.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溶液的质量不变
答案 C
解析 加入少量Na2O2固体后发生反应:2Na2O2+2H2O===4NaOH+O2↑,该反应消耗水,生成NaOH,溶质增加,溶剂减少,因此恢复到原温度时溶液中有NaOH析出,仍为饱和溶液。溶液中的Na+减少,A项错误;溶液仍为饱和溶液,碱性不变,B项错误;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C项正确;溶液的质量减小,D项错误。
考点六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有关计算
16.将12.4 g氧化钠溶于87.6 g水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A.8.0% B.12.4% C.16% D.32%
答案 C
解析 设生成NaOH的质量为x,则根据方程式可知
Na2O+H2O===2NaOH
62 80
12.4 g x
62∶80=12.4 g∶x,解得x=16 g。所得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是eq \f(16 g,12.4 g+87.6 g)×100%=16%。
17.在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比是( )
A.1∶1 B.1∶2 C.2∶1 D.8∶53
答案 A
考点七 过氧化钠性质的探究实验
18.下图是Na2O2和CO2定性、定量实验的装置示意图:
注射器1中抽取了100 mL CO2,U形管中装有适量小玻璃珠和约1.5 g Na2O2粉末。实验开始时,打开K1、K2、K4止水夹,关闭K3止水夹,推动注射器1活塞,缓缓将CO2压至U形管,注射器2活塞缓缓向外移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U形管内的玻璃珠可防止过氧化钠粉末被吹和增大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接触面积
B.U形管内淡黄色粉末渐渐变白
C.注射器1活塞推到底后,注射器2中收集到的气体大于50 mL,只是因为还含有CO2
D.打开胶塞,立即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U形管中,可验证反应产物之一为氧气
答案 C
解析 缓慢推动注射器1的活塞时,二氧化碳将U形管中原有的空气推到注射器2中。由于气固接触不充分,也有未反应的CO2进入注射器2中,C项错误。
19.某同学结合所学知识探究Na2O2与H2能否反应,设计装置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D中无水硫酸铜变蓝,则说明Na2O2与H2反应生成水
B.装置B中盛放浓硫酸,目的是除去A中挥发出来的少量水蒸气
C.装置C加热前,用试管在干燥管管口处收集气体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
D.装置A不能直接用于H2O2与MnO2反应制取氧气
答案 C
解析 若D中无水硫酸铜变蓝,不能说明Na2O2与H2反应生成水,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会进入到D装置中使无水硫酸铜变蓝,故A错误;装置B是U形管,只能装固体干燥剂碱石灰,目的是除去A中挥发出来的少量水蒸气和HCl,故B错误;装置C加热前,应该先检验氢气的纯度,方法是用试管在干燥管管口处收集气体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故C正确。
20.如图是实验室研究潜水艇中供氧体系反应机理的装置图(夹持仪器略)。
(1)B装置可除去A装置中可能挥发出的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C装置为O2的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装置可除去C装置中未反应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装置为排水法收集O2的装置,检验所收集的气体为O2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
(5)C装置中固体由淡黄色完全变为白色,检验固体成分的实验方案为:取少量C装置中反应后的固体溶于水,向溶液中滴入过量________________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固体中含有_____________;过滤,向滤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若________且不褪色,则证明固体中含有____________。
答案 (1)HCl HCOeq \\al(-,3)+H+===H2O+CO2↑
(2)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2H2O===4NaOH+O2↑
(3)CO2 2OH-+CO2===COeq \\al(2-,3)+H2O
(4)取出集气瓶正放于桌面上,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证明所收集的气体为O2
(5)CaCl2 Na2CO3 溶液变红 NaOH
解析 (1)制得的CO2中混有HCl,通过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O2中的HCl。(2)从B装置中出来的CO2中含有水蒸气,通过C装置时CO2、H2O均能与Na2O2反应产生氧气。(3)D装置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CO2。(4)利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5)C装置中反应后的固体可能含有NaOH、Na2CO3,先加入过量CaCl2溶液检验并除去Na2CO3,过滤后加入酚酞溶液检验NaOH。
考点八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21.下列关于Na2CO3和NaHCO3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均为钠盐 B.受热均易分解
C.焰色试验均为黄色 D.均能与盐酸反应
答案 B
解析 Na2CO3受热不易分解。
22.下列物质的溶液,能与小苏打溶液发生化学反应,既无气体生成也无沉淀生成的是( )
A.苏打 B.氯化氢 C.熟石灰 D.烧碱
答案 D
解析 A项,不反应,不符合题意;B项,反应为NaHCO3+HCl===NaCl+CO2↑+H2O,不符合题意;C项,反应为NaHCO3+Ca(OH)2===CaCO3↓+NaOH+H2O或2NaHCO3+Ca(OH)2===CaCO3↓+Na2CO3+2H2O,不符合题意;D项,反应为NaHCO3+NaOH===Na2CO3+H2O,符合题意。
23.在同体积且溶质质量相同的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中,分别逐滴滴加相同浓度的盐酸至不再有二氧化碳气体放出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反应现象完全相同
B.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相同
C.碳酸钠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小
D.消耗盐酸的体积相同
答案 C
2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
A.碳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HCOeq \\al(-,3)+OH-===COeq \\al(2-,3)+H2O
B.碳酸氢钠溶液与少量澄清石灰水混合:HCOeq \\al(-,3)+OH-===COeq \\al(2-,3)+H2O
C.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混合:Ca2++COeq \\al(2-,3)===CaCO3↓
D.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混合:Ba2++COeq \\al(2-,3)===BaCO3↓
答案 B
解析 碳酸氢钠溶液与少量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钠和水,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
考点九 焰色试验
25.某物质灼烧时,焰色试验为黄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一定是钠的化合物
B.该物质一定含钠元素
C.该物质一定是金属钠
D.该物质中不含钾元素
答案 B
解析 焰色试验为黄色,说明该物质中一定含钠元素,既可能是金属钠,也可能是钠的化合物,B正确。
26.焰色试验实验过程中铂丝的清洗和灼烧与钾焰色试验的观察两项操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每次实验中都要先将铂丝灼烧至与原来的火焰颜色相同,再蘸取被检验物质
B.钾的焰色试验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C.实验时最好选择本身颜色较深的火焰
D.没有铂丝可用无锈铁丝代替进行实验
答案 C
解析 A项,如果不这样做,会给待测元素火焰颜色带来干扰,正确;B项,观察钾的焰色时要透过蓝色钴玻璃,滤去黄光再观察,正确;C项,焰色试验应选择本身颜色较浅的火焰,错误;D项,铁丝与铂丝灼烧时都没有特殊焰色,可以进行焰色试验,正确。
考点十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与除杂
27.下表中叙述Ⅲ不正确的是( )
答案 B
解析 向苏打溶液和小苏打溶液中滴加澄清石灰水(少量),均产生白色沉淀,离子反应如下:COeq \\al(2-,3)+Ca2+===CaCO3↓,Ca2++2OH-+2HCOeq \\al(-,3)===CaCO3↓+COeq \\al(2-,3)+2H2O,故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苏打溶液和小苏打溶液。
8.不能用来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固体的实验操作是( )
A.分别加热这两种固体物质,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B.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CaCl2溶液
C.分别把等质量的这两种固体物质加入同浓度的稀盐酸中
D.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答案 D
解析 A项,加热时只有NaHCO3分解:2NaHCO3eq \(=====,\s\up7(△))Na2CO3+H2O+CO2↑,产生的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可用来鉴别;B项,NaHCO3溶液与CaCl2溶液不反应,而Na2CO3溶液与CaCl2溶液反应生成CaCO3沉淀,故可用来鉴别;C项,NaHCO3与稀盐酸的反应比Na2CO3与稀盐酸的反应快,故可用来鉴别;D项,Ca(OH)2溶液与Na2CO3、NaHCO3溶液均能反应生成CaCO3沉淀,故不能用来鉴别。
29.为除去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A.Na2CO3溶液(NaHCO3),选用适量的NaOH溶液
B.NaHCO3溶液(Na2CO3),应通入过量的CO2气体
C.Na2O2粉末(Na2O),将混合物在氧气中加热
D.Na2CO3溶液(Na2SO4),加入适量Ba(OH)2溶液,过滤
答案 D
解析 Na2CO3和Na2SO4均能与Ba(OH)2反应,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原因解释
钠浮在水面上(浮)
钠的密度比水小
钠熔化成闪亮的小球(熔)
钠的熔点低 ,反应放热
小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最后完全消失(游)
反应产生的气体(H2) 推动小球运动
与水反应发出嘶嘶响声(响)
钠与水反应剧烈
反应后溶液的颜色逐渐变红色(红)
反应生成碱(NaOH)
物质
氧化钠(Na2O)
过氧化钠(Na2O2)
组成结构
由Na+与O2-构成,Na+与O2-数目比为 2∶1
由Na+与Oeq \\al(2-,2)构成,Na+与Oeq \\al(2-,2)数目比为2∶1
氧元素化合价
-2
-1
类别
碱性氧化物
过氧化物
色、态
白色固体
淡黄色固体
生成条件
Na与O2在常温下反应
Na与O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
热稳定性
不稳定,易转化为Na2O2
较稳定
与H2O反应
Na2O+H2O===2NaOH
2Na2O2+2H2O===4NaOH+O2↑
与CO2反应
Na2O+CO2===Na2CO3
2Na2O2+2CO2===2Na2CO3+O2
与H+反应
Na2O+2H+===2Na++H2O
2Na2O2+4H+===4Na++2H2O+O2↑
用途
用于制备NaOH等
可作漂白剂(漂白织物等)、强氧化剂、供氧剂(用于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氧气的来源)
联系
加热时可发生反应:2Na2O+O2eq \(=====,\s\up7(△))2Na2O2
碳酸钠(Na2CO3)
碳酸氢钠(NaHCO3)
俗名
纯碱或苏打
小苏打
色、态
白色粉末(Na2CO3·10H2O为晶体)
细小、白色粉末
溶解性
易溶于水
在水中溶解度比Na2CO3小
溶液的酸碱性
显碱性
显碱性
热稳定性
稳定,受热难分解;但结晶碳酸钠(Na2CO3·10H2O)易风化
不稳定,受热易分解:2NaHCO3eq \(=====,\s\up7(△))Na2CO3+H2O+CO2↑
与酸反应(与HCl)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反应速率比Na2CO3快)
与碱反应[与Ca(OH)2、NaOH]
Na2CO3+Ca(OH)2===CaCO3↓+2NaOH (Na2CO3与NaOH不反应)
2NaHCO3+Ca(OH)2===CaCO3↓+Na2CO3+2H2O
NaHCO3+NaOH===Na2CO3+H2O
与可溶性钙盐、钡盐反应(与CaCl2、BaCl2)
Na2CO3+CaCl2===CaCO3↓+2NaCl
Na2CO3+BaCl2===BaCO3↓+2NaCl
不反应
相互转化
Na2CO3eq \(,\s\up7(CO2+H2O),\s\d5(①固加热,②液NaOH))NaHCO3
用途
用于玻璃、肥皂、洗涤剂、造纸、纺织等工业
制发酵剂、灭火器、医疗上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金属元素
锂
钠
钾
钙
锶
钡
铜
颜色
紫红色
黄色
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砖红色
洋红色
黄绿色
绿色
选项
叙述Ⅰ
叙述Ⅱ
叙述Ⅲ
A
将少量稀硫酸逐滴加入苏打溶液中,并不断振荡
无明显现象
可用稀硫酸或稀盐酸鉴别苏打溶液和小苏打溶液
B
向苏打溶液中滴加澄清石灰水(少量)
产生白色沉淀
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苏打溶液和小苏打溶液
C
加热小苏打固体
产生无色气体和水蒸气
可用加热法除去苏打中的小苏打
D
向苏打稀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气体
无明显现象
可用二氧化碳除去小苏打溶液中的苏打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第二课时导学案及答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思考与讨论,实验2-3,实验2-4,实验2-5,实验2-6,实验结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研究目的,纯碱的生产历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第4课时学案设计,文件包含第2章第1节第4课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和计算学案教师版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第2章第1节第4课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和计算学案学生版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