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北京延庆区高一上学期12月期末考试及答案(九科)
2023北京延庆区高一上学期12月期末考试地理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2023北京延庆区高一上学期12月期末考试地理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喀斯特地貌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延庆区 2022—2023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 一 地 理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 60 分)
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期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要求,每小题 2 分
我国新疆有句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 围着火炉吃西瓜”。读图 1 “大气受热过程示意
图”,完成 1-2 题。
图 2 为“亚洲局部区域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 )”。读图,完成 3-5
题。公众号高中试卷资料下载
3 .此时,P 地的风向为
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南风 D .西北风
4 .此时,P 、Q、M 、N 四地风力最大的是
A .P 地 B .Q 地
C .M 地 D .N 地
5.图示乙处
B .为高压中心
D .风力强劲
图 2
图 3 为“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盐度和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
6-8 题。
6.图中序号①②③分别表示的是
A.密度 温度 盐度
C.盐度 密度 温度
图 3
B.温度 密度 盐度
D.盐度 温度 密度
7.影响海水温度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A.植被类型 B.太阳辐射 C.人类活动 D.地表径流
8. 由图可知, 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A.温度高、盐度较高、密度小
C.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小
B.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大
D.温度低、盐度较高、密度大
钱塘江大潮号称“天下第一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六至十八日之间,钱塘江大潮都
会如期而至。图 4 为长江与钱塘江入海口示意图。据此完成 9-11 题。
9.钱塘江大潮属于 图 4
A.波浪 B.风暴潮 C.洋流 D.潮汐
10.与长江入海口相比, 杭州湾形成的天文大潮更为壮观的主要因素是
A.盛行风 B.天体引潮力 C.陆地轮廊 D.地球内能
11.人类积极利用潮汐的方式有
①稻田灌溉
A .①②③
②候潮进港
B .②③④
③滩涂养殖
C .①②④
④潮汐发电
D .①③④
图 5 为两种地貌景观图。读图, 回答 12-13 题。
图 5
12.据图判断,此地的主导风向是
A.东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
13.形成岩石蘑菇状的作用是
A.流水侵蚀 B.流水沉积 C.风力侵蚀 D .风力沉积
图 6 为法国诺曼底海岸“大岩门”景观地貌形成过程示意图,读图并完成 14-15 题。
图 6
14 .“大岩门”形成的四个阶段按由早到晚的顺序排列为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②
C .①④②③ D .②①③④
15.形成“大岩门”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海水侵蚀 B.海水堆积
C.风力侵蚀 D.风力堆积
我国自古有“榕不过吉”的说法, 即榕树种植以江西吉安(27°N,115°E) 为北界, 常见于我国华南、西南各省区。榕树母树上常长出许多在地面以上、暴露于空气中的气 生根(能起到吸收水分和气体、支撑植物体向上生长的作用),呈现“独木成林”的景观 (图 7)。据此完成 16-17 题。
16 .导致“榕不过吉”的主导因素是
A .热量 B .地形
C .土壤 D .洋流
17 .我国吉安以南的榕树出现大量气生根, 其适应的环境是
B .过干
D .过湿
图 7
图 8①②为某生物学家拍摄到的植物景观照片,③为亚洲某地区的典型植物,该种植
物高度不足 50 厘米,但根系长达 20 米。据此完成 18-19 题。
① 草原巨人纺锤树 ②热带雨林板根 ③骆驼刺根部 图 8
18.造成图片中三种植物形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A.光热条件不同 B.土壤性质不同
C.海陆位置差异 D.水分条件差异
19 .③植物所在地区的植被特征是
A.植被稠密 B.种类繁多
C.群落结构简单 D.群落结构复杂
一位探险者在其游记中这样写道: “……你仿佛来到一个梦幻王国。抬头看一看, 满眼长着奇异板状根的参天大树,不可思议的老茎秆上的花果、巨叶植物,根本看不到 湛蓝的天空;低头望一望, 眼前到处是苔藓、藤萝等,密不透风的林中潮湿闷热,脚下 到处湿滑。叮当作响的小溪、飞泻的瀑布无处不在; 参天的大树、缠绕的藤萝、繁茂的 花草树木汇聚成一座座美丽的绿色大迷宫,让人寸步难行……”据此完成 20--22 题。
20.材料所描述的植被类型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热带雨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21.材料中植被垂直分层现象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湿度
22.该区域的土壤
A.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
C .水分较少, 矿物质偏多
B.有机质含量高,肥沃
D.土层较薄,土质疏松
读图 9 “甲、乙土壤剖面示意图”, 完成 23-26 题。
23.与乙相比,甲剖面
A.有机质层薄 B. 腐殖质层薄
C.土壤分层少 D. 母质层缺失
24.与乙相比,甲剖面所处区域
A .降水量较大,淋溶作用较强
B .气温较高, 腐殖质积累较多
C .生物量较小,有机质较丰富
D .多水土流失,有机质含量高 甲 乙
25.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生物 D.成土母质
26.不同的土壤质地存在差异。决定土壤质地的最主要因素是
A .气候 B .成土母质 C .地形 D .生物
我国是受台风和寒潮灾害影响较大的国家之一。图 10 为我国寒潮和台风的主要移动 路径示意图。据此完成 27-30 题。
图 10
27.台风对我国的影响可能有
①北京地区出现 9 及以上大风 ②诱发浙江山区发生滑坡泥石流
③破坏东南沿海地区海堤 ④缓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旱情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8.台风来临时,正确的做法是
A.提前搬移窗口、阳台处的花盆、悬吊物等, 关好门窗
B.待在向风的窗户旁, 随时观察台风风速的变化 C.到海滨浴场游泳,体会搏击风浪的成就感
D.躲在桥下避免淋雨
29.关于寒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寒潮对我国的影响范围比台风的要小
B.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季节是冬季 C.退耕还林还草是防御寒潮的有效措施 D.寒潮会影响农牧业、交通和电力系统
30.国家气象局每天为电视新闻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
A .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 B .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C .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 D .遥感技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第二部分 综合题 (共 40 分)
31 .(10 分)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小题。 资料一 喀斯特地貌景观与形态
喀斯特地貌是指在水的作用下, 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 溶蚀、侵蚀与沉积后形成 的地表和地下形态各异的地貌。我国西南地区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的地区之一, 《徐霞客游记》对喀斯特地貌的记载有“此处山小而峭, 或孤峙, 或两或三, 连珠骈笋 , 皆石骨嶙峋,草木摇飏, 升降婉转, 如在乱云叠浪中”。
(1)图 11 为三种喀斯特地貌景观, 其中 (甲、乙、丙) 与游记中描述的地貌景观 最符合,游记中对喀斯特地貌景观的描述有 、 等。
甲
图 11
丙
(2) 下列地貌由可溶性岩石经溶蚀后又重新沉淀而形成的是 (单项选择题)
A .峰丛、溶沟 B. 石钟乳、石笋 C. 漏斗、溶洞 D. 孤峰、洼地 资料二 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
图 12
(3)图 12 中①、②、③示意喀斯特地貌演变过程的三个阶段,请按演变过程排序并说 明理由。
资料三 喀斯特地貌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笔记 这里的喀斯特地貌造型奇特, 多奇峰异洞, 美学价值高, 地层中含有大量的古生物 化石。很多地区石灰岩广布, 土层较薄,水土流失严重, 且很难恢复,石质荒漠化问 题突出。由于大部分地区地表崎岖, 多地下暗河、溶洞,修建铁路、公路过程需要建 造大量桥梁隧道。 |
(4)阅读同学们的学习笔记,概括喀斯特地貌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2. (10 分) 读图和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 13 “水循环示意图和两种地貌示意图”
图 13
(1)图中水循环 a 的名称是 ,下列能实现图中 a 的环节的是 (双项选择题)
A.长江 B .登陆的台风 C.我国的夏季风 D.我国的冬季风
(2) 峡谷地貌形态呈 型,河口三角洲是由流水的 作用形成的。
材料二:我国西北新疆地区年降水量<50 毫米, 劳动人民早在 2000 多年前的西汉时期 创建了一种特殊的引水工程——坎儿井,如图 14 所示。坎儿井由地下的暗渠和地面上的 竖井、明渠、蓄水池组成。
图 14
(3) 坎儿井所在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为________ ,该地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________, 坎儿井开挖暗渠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
材料三 近年来,北京市在一些人行道改造过程中, 采用透水砖代替釉面砖、水泥等 不透水的材质铺设“可呼吸地面”。
(4)从水循环角度,说明铺设“可呼吸地面”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33. (10 分) 读图 15 太平洋洋流分布图, 回答下列问题。
图 15
( 1) 图中②处洋流的性质是 (暖流、 寒流) ,其对沿岸气候的影 响是 。
(2) 图中 A、B 是上海到旧金山的两条航线,航速较快的是 ,判断理由是
。
(3) 如果丙处海域发生漏油事故,污染物向 (南、北) 扩散。你认为洋 流会给这次海上漏油事故带来什么影响?
(4) 甲海域附近是世界著名的 渔场。该渔场成因与乙渔场的成因有何
不同?
34 .(10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洪水、滑坡、泥石流和地震都是破坏性很强的自然灾害。在遇到这些灾害
时,我们要掌握正确的自救和互救方法, 才能在灾害中获得生的希望。
材料二 常见灾害的逃生和自救方法。
图 16
北京市地形图
图 17
材料三 “北京市地形图 17”及“北京市 2018 年 8 月 5-15 天气资料”
日期 | 8 月 5-6 日 | 8 月 7-8 日 | 8 月 9 日 | 8 月 10-11 日 | 8 月 13-15 日 |
天气状况 | 雷阵雨 | 雷阵雨转中雨 | 雷阵雨转雨 | 多云 | 雷阵雨转中雨 |
(1) 图 16 所示的自然灾害类型包括 和 。
(2) 图 16 中六种遇到灾害时的自救方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和 (填序号)。
(3)下列关于洪水灾害的说法正确的是 (双项选择)
A .如遇洪灾室内进水前,要及时切断电源
B.洪灾时中小学生应以抗灾为主,积极参加抢险活
C.洪水围困时,可用手电筒、哨子、旗帜等发出求救信号
D.在旅游景区遭遇洪水时,要沿山谷中的旅游线路撤离
(4)结合材料三,说出北京市最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并说出判断的依据。
延庆区 2022—2023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答案
高 一 地 理 2023.01
一、选择题: ABDAA ABCDC BBCCA ADDCB AABAC BCADB
二、综合题:
31. (10 分)
(1)甲,形态,规模(地表植被) (3 分)
(2) B (1 分)
(3)①-③-② (1 分) 理由:随着水分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侵蚀
等作用,出现了溶洞、落水洞、峰丛等地貌, 地势起伏加大;石灰岩 底层越来越薄。(重点说出地貌变化 ,2 分)
(4) 地貌景观丰富,造型独特,可以发展旅游业;化石丰富,可以 开展科学研究;土层薄,易发生水土流失、 石漠化等生态问题;地表 崎岖交通不便,修建道路施工难度大。(3 分) (四选三)
32. (10 分)
(1)水汽输送, BC (3 分) (2) V 沉积作用(2 分)
(3)陆地内循环,夏季,防止水分蒸发(3 分)
(4) 有利于大气降水下渗,形成地下水 ; 增加城市地面和空气的
湿度;减少地面径流;减轻城市内涝。(2 分) (四选二) 33. (10 分)
(1)暖流(1 分)增温加湿(1 分)
(2)A (1 分)顺洋流航行(1 分)
(3) 南 (1 分,加快漏油海域的净化速度,扩大漏油污染的海域范围
(2 分)
(4) 秘鲁( 1 分) 北海道渔场位于寒、暖流交汇处;秘鲁渔场由冷 海水上泛形成(2 分)
34. (10 分)
(1)地质灾害、气象灾害 (2 分) (2) ① ⑤ (2 分)
(顺着泥石流的方向跑会被掩埋,应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
高处跑 屋梁在地震中易倒塌 ) (3) AC (2
分) (4)西部、北部山区(2 分)气象条件:连续性降水;地形 条件:山区,多陡坡、沟谷,地形起伏大,受重力影响大。(2 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北京延庆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含解析,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恐龙在地球上出现的时代, ②圈层的主要特点是, 根据紫外线指数判断该月份, 这里小丘有规律排列的方向是, 图示地区位于我国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33,北京市延庆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恐龙在地球上出现的时代, ②圈层的主要特点是, 根据紫外线指数判断该月份, 这里的小丘有规律排列的方向是, 图示地区位于我国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42,北京市延庆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