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2.2 红烛课后作业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2.2 红烛课后作业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语言表达,现代诗歌阅读,小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根据你的理解,最适合依次填入原诗的一项是( )
红烛(节选)
闻一多
红烛阿!______?____?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
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
烧吧,烧吧!____,____,____,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①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②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③烧沸世人的血 ④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⑤烧破世人的梦
A.②①③④⑤B.②①⑤③④C.①②⑤④③D.①②③⑤④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闻一多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创作的爱国诗篇《七子之歌》,在20世纪末澳门回归祖国时唱响中华大地。
B.《红烛》写于1923年,是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死水》是诗人的第一部诗集。
C.臧克家,诗人,以一篇《老马》成名,被誉为“农民诗人”“泥土诗人”,曾受教于闻一多。
D.闻一多热心于新诗的创新与理论研究,积极倡导新格律诗,提出“三美”主张,对徐志摩的诗歌创作都产生深远影响。
3.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 )
A.偌大(ruò) 慰藉(jiè) 黏合(niān)
B.僻静(pì) 贫瘠(jí) 悲怆(chuāng)
C.发轫(rèn) 桑梓(zǐ) 躯壳(qià)
D.烙印(luò) 搭讪(shàn) 悠邈(miǎ)
4.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这时,远远的前方,无数层峦迭嶂之上,迷蒙云雾之中,忽然出现一团红雾。
B.天上的羽云像轻纱似的,给微风徐徐地曳过天河,天河中无数微粒似的星光明灭闪铄。
C.随后就可以听到一阵喉音,以及趿拉着木皮鞋踏在窄狭木楼梯上的踢踏声。
D.即使有时这个民族的某个或某些成员会酿出某些独特的心理,也往往由于禁忌、孤立等社会力量的威慑,不是迅速消声匿迹,便是孤芳自赏而已。
二、语言表达
5.学了闻一多的《红烛》,再结合他的事迹,给闻一多先生写几句墓志铭来表达对他的纪念和崇敬之情。
三、现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烛(节选)
闻一多
红烛啊!
流吧!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峨日朵雪峰之侧(节选)
昌 耀
惊异于薄壁那边
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
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
……
啊,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
在锈蚀的岩壁,
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
致云雀(节选)
雪 莱
淡淡的紫色黄昏
在你航程周围消融。
像昼空里的星星。
虽然不见形影,
却可以听得清你那欢乐的强音——
6.下列对三首诗选段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烛》选段借红烛流脂膏,表现牺牲自己、奉献自己,给人类以幸福与快乐的情怀。
B.《峨日朵雪峰之侧》选段借一只小小的蜘蛛在岩壁上与“我”同在来表达对弱小生命的同情。
C.《致云雀》选段借“淡淡的紫色黄昏”象征快要看到光明之前的黑夜。用这样的环境描写反衬云雀不畏惧黑夜的精神。
D.三首诗的选段都选取了典型意象,并赋予其特定的含义,来抒发诗人心中的激情。
7.下列对三首诗选段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烛》选段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色彩。诗歌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
B.《峨日朵雪峰之侧》选段塑造了众多审美意象,营造出一个凝重壮美的氛围,将饱含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高原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
C.《致云雀》选段文字洗练,节奏感强,风格清丽明快,充满活力和锐气,有一种前进的力量。
D.三首诗的选段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出诗人的愿景。
8.阅读三首诗的选段,找出各自的主要意象,分别指出其象征意义。
9.阅读三首诗的选段,结合原诗,谈谈各自的“意象—形象—情感”三者之间的关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试题。
红烛
闻一多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①红烛啊!这样的红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一比,可是一般颜色?
②红烛啊!是谁制你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一误再误;矛盾!冲突!
③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采——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④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⑤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⑥红烛啊!世人造就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
⑦红烛啊!流罢!你怎么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出快乐的果子!
⑧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
⑨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10.全诗可分几层?写出每层层意。
1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全诗的主旨。
12.全诗一共有九节,每节都以“红烛啊!”开头这是什么修辞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烛(节选)
闻一多
红烛啊!
流吧!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峨日朵雪峰之侧(节选)
昌耀
惊异于薄壁那边
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
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
……
啊,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
在锈蚀的岩壁,
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
致云雀(节选)
雪莱
淡淡的紫色黄昏
在你航程周围消融。
像昼空里的星星。
虽然不见形影,
却可以听得清你那欢乐的强音。
13.下列对三首诗选段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烛》选段借红烛流脂膏,表现牺牲自己、奉献自己,给人类以幸福与快乐的情怀。B.《峨日朵雪峰之侧》选段借一只小小的蜘蛛在岩壁上与“我”同在来表达对弱小生命的同情。
C.《致云雀》选段借“淡淡的紫色黄昏”象征快要看到光明之前的黑夜。用这样的环境描写反衬云雀不畏惧黑夜的精神。D.三首诗的选段都选取了典型意象。并赋予起特定的含义,来抒发诗人心中的激情。
14.下列对三首诗选段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烛》选段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色彩。诗歌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
B.《峨日朵雪蜂之侧》选段塑造了众多审美意象,营造出一个凝重壮美的氛围,将饱含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高原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
C.《致云雀》选段文字洗练,节奏感强,风格清丽明快,充满活力和锐气,有一种前进的力量。
D.三首诗的选段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出诗人的愿景。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红烛
闻一多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出光来?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罢!烧罢!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
流罢!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成果,
创造光明你的原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说明:这首诗写于1923年。诗人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就写下了这首名诗《红烛》,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用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全部感情,即既要拯救这个世界,又充满着困惑。
15.下列各项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开始就突出红烛的意象,红红的,如同赤子的心。一个“吐”字,生动形象,将诗人的奉献精神和赤诚表现得一览无余。
B.诗人接着问红烛,问它的身躯从何处来,问它的灵魂从何处来。诗人迷茫了,如同在生活中的迷茫,找不到方向和思考不透很多问题。
C.诗歌从第四节开始,一直歌颂红烛,写出了红烛的责任和生活中的困顿、失望。红烛要烧,烧破世人的空想,烧掉残酷的监狱,靠自己的燃烧救出一个个活着但不自由的灵魂。
D.这首诗有明了的现实主义色彩。作者重个人情绪的宣泄,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
16.下列各项对诗歌艺术特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诗歌形式上,诗人极力注意诗歌的形式美和诗歌的节奏,以和诗中要表达的情感相一致。
B.重复句的使用、采用中国传统诗歌的押韵形式、前后照应和每节中诗句相对的齐整构成诗歌的突出的外在特征。
C.这首诗歌不但深得自由诗的体式之美,而且深得中国传统诗的意境之美。通过对红烛这一意象的多层次挖掘,营造了深邃、迷离的意境。
D.诗人所倡导的中国新诗的格律化、音乐性的主张在这首诗中有一定的体现。
17.诗中“红烛”这一意象既有传统内涵,又有作者赋予的新的意蕴,请予以分析。
18.写诗讲究抑扬结合。“扬”是褒扬,“抑”是贬抑。这首诗多处扬抑结合:困惑于红烛式的自焚,是抑;追问红烛的伤心流泪,是抑;最后,掂量着“灰心”与“创造”各自的份量时,感伤之情又隐隐透出,是抑。请找出两处以上的扬,说说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死水
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
19.“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中“绝望”一词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
20.如何理解“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21.“丑恶”指什么?如何理解“造出个什么世界”?
22.闻一多创作诗歌讲究“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本诗就体现了他的“三美”主张,请举例分析其中的一美。
阅读《红烛》,完成后面的题目。
23.在诗歌形式上,闻一多先生极力注意诗歌的形式美和诗歌的节奏,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分析。
24.“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底花儿,/结成快乐底果子!” 在这几句诗中,诗人的心情如何?诗人为什么会流露出此种心情?试作简要分析。
25.全诗的收束相当简洁:“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有人说这句诗是最能够体现诗人内心的“红烛精神”的,请谈谈你的观点。
阅读《红烛》的节选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
流吧!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26.如何理解红烛流泪的情景?
27.全诗的收束“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有什么作用?
28.如何理解“红烛”这个意象?
四、小阅读
29.下列各项对诗歌《红烛》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开始就突出红烛的意象,红红的,如同赤子的心。一个“吐”字,生动形象,将诗人的奉献精神和赤诚表现得一览无余。
B.诗人接着问红烛,问它的身躯从何处来,问它的灵魂从何处来。诗人迷茫了,如同在生活中的迷茫,找不到方向和思考不透很多问题。
C.诗歌从第四节开始,一直歌颂红烛,写出了红烛的责任和生活中的困顿、失望。红烛要烧,烧破世人的空想,烧掉残酷的监狱,靠自己的燃烧救出一个个活着但不自由的灵魂。
D.这首诗有明了的现实主义色彩。作者重个人情绪的宣泄,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
30.以下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是( )
A.《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其中之一就是希望有大量的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一曲“求贤歌”:这首诗能够抒发政治文告不能抒发的情感。
B.《红烛》中,诗人开头引用唐朝诗人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增添了这首新诗的古典气息,并点出蜡烛甘愿牺牲的高尚人格,且与尾句形成呼应。
C.《百合花》中小通讯员“枪筒插一枝野菊花”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意在讴歌美好的人性,增添小说的欢快气息,符合“诗体小说”的美学追求。
D.《哦,香雪》中,在香雪下火车归来时,作者站在香雪的视角描写了山间景物,有柔和的风、明净的月亮、像金铃铛的核桃叶等,烘托出香雪得到铅笔盒后喜悦的心情。
31.下列对《红烛》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红烛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①红烛啊! ④红烛啊! 你烧得不稳时,
这样红的烛! 既制了,便烧着! 才着急得流泪!
诗人啊! 烧吧!烧吧!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烧破世人的梦, ⑦红烛啊!
可是一般颜色? 烧沸世人的血—— 流吧!你怎能不流呢?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请将你的脂膏,
②红烛啊!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不息地流向人间,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培出慰藉的花儿,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⑤红烛啊! 结成快乐的果子!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你心火发光之期,
然后才放光出?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⑧红烛啊!
一误再误;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矛盾!冲突! ⑥红烛啊! 灰心流泪你的果,
匠人造了你, 创造光明你的因。
③红烛啊! 原是为烧的。
不误,不误! 既已烧着, ⑨红烛啊!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又何苦伤心流泪?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A.本诗开头就引用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增添了这首新诗的古典气息,这也是本诗的主旨句。
B.第二、三两节中,诗人的思考实际上反映了那个时代进步青年在探索人生真谛的思想历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和获得的觉悟。
C.第五节至第七节的基调是完全哀伤的。蜡炬无法燎原,“残风”一样的黑暗反动势力让诗人充满了绝望。
D.“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既是对全诗所感受到的红烛精神的总结,又表达了诗人对个体价值失落的哀思。
32.为何以“红烛”为题?
33.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
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
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34.“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两个“灵魂”的含义一样吗?
35.《红烛》第一节诗人写道:“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的颜色?”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红”是赤诚的象征,红烛在诗人眼里,是理想的人格的化身。
B.此处“红烛”这一意象与李商隐的“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蜡烛”意思完全相同。
C.一个“吐”字,逼真地摹状了诗人那种火热的爱国情感不吐不快的神态。
D.诗人的那颗赤子之心,是如此纯洁率真,晶明透亮,灼灼发热。在这首诗中,可以说红烛就是诗人,诗人就是红烛,“人与物化,意与境融”。
36.对“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句诗表现出了诗人对于红烛自焚的困惑:自我的价值为什么一定要在自我毁灭中去实现呢?
B.这句诗体现出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强烈不满,这个世界是充满着黑暗与丑恶的,需要红烛来驱散黑暗,需要烈火一样的热情来战胜丑恶的。
C.在这句诗中,存在着暗示,只有燃烧成灰——做出巨大的自我牺牲,才能迎来光明。
D.这句诗有着牢骚的意味,体现出诗人既想见到光明,却又不愿意像红烛那样燃烧自己的矛盾心理。
参考答案
1.B 2.B 3.C 4.C
5.(示例)红烛发光照死水,一多著作青史垂。诗与热血共铸就,一座丰碑爱国魂。
6.B 7.D
8.①《红烛》选段的主要意象是“红烛”,象征着诗人敢于牺牲、勇于创造、给人间带来光明的精神。②《峨日朵雪峰之侧》选段的主要意象是“雪峰”“太阳”“蜘蛛”,它们共同营造出一个凝重壮美的氛围,进而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向往的乌托邦,那是一个仅存于诗人心中的天堂。③《致云雀》选段的主要意象是“云雀”,象征着欢乐、光明、美丽。
9.(示例)《红烛》:红烛——自我牺牲、创造光明的形象——歌颂点亮世界的奉献精神。《峨日朵雪峰之侧》:蜘蛛——既渺小又坚韧的形象——歌颂谦卑而强劲的生命力量。《致云雀》:云雀——快乐向上的形象——歌颂青春与积极的人生态度。
10.全诗可分为两层。第一层(1~4节)紧扣“火”字,表现了诗人的觉醒和崇高的爱国情感。第二层(5~9节)紧扣“泪”字,写出诗人的冷静思索,表明了诗人要牺牲自己,创造光明未来的美好愿望。
11.全诗以诗人对“红烛”心迹的交流为线索,歌咏烧掉自己,创造光明的世界,借红烛形象表白了自己的情怀。
12.这是一种呼告的修辞手法。有力地倾诉了诗人的所见所思所感,赋予红烛以人的思想感情,成为诗人抒情的依托。
13.B 14.D 15.D 16.C
17.牺牲奉献,忠诚担当;生活中的迷茫困顿和矛盾彷徨。
18.归纳起来,这样的抑扬大体上经历了七次显著的变化,赞叹红烛的“红”,这是扬;困惑于红烛式的自焚,这是抑;振奋于红烛的创造能量,这是扬,追问红烛的伤心流泪,这是抑;欣喜于红烛的伟绩,这又是扬;最后,掂量着‘灰心’与‘创造’各自的份量时,感伤之情又隐隐透出,是抑,但全诗的收束却又是昂扬向上的。七次变化,四扬三抑,线索清晰,形成了全诗特有的情绪型节奏。这种方法可以情绪多变,形成波澜和鲜明对比,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考生可通过以上分析选两处“扬”的手法加以分析)
19.含义:无可救药,没有出路,对社会不抱希望。作用:是诗人对现实的坚决否定,表现了鲜明的批判精神。
20.快点烂掉吧,加速死水的灭亡,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否定。
21.封建军阀;指不会造出个好社会。
22.音乐美:每节四句,每句九字,排列整齐,各节大体押韵,双行押韵,每节换韵,全诗节奏鲜明、和谐,具有音乐美。绘画美:写的是一沟发臭的死水,语言色彩却十分鲜明,有翡翠绿、桃花红、珍珠白,有五彩缤纷的,鲜艳照人的,从而显示出油画般的绘画美。建筑美:全诗共五节,每节四句,每句九字,排列十分整齐。
23.①音乐美。重复句的使用,如每一段结束,又坠以“红烛啊”,富有音乐美。②绘画美。诗中使用“红烛”“火”“血”等红色主色,也有“灰”“光芒”等配色来强化意象“红烛”。③建筑美。体现在节奏和前后呼应的结构上,如第三、四节的“不误,不误”“烧吧!烧吧”整齐对照等等。
24.①诗人的心情是轻快、乐观的。②红烛在焦急的泪水中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人间。
25.这句诗是对全诗所感受到的红烛精神的总结,又是诗人在对个体价值失落的哀思之中陡然扬起的昂奋之情,他努力勉励自己用属于“五四”时代的不恤牺牲、乐观向上的激情扫除了内心深处的阴云,从文化意识冲突的痛苦中振作起来,向悲剧挑战,为未来搏击,不论付出多大代价,不论结果如何,都要燃烧自我,奉献自我。因此这句话最能够体现诗人内心的“红烛精神”。
26.在这些诗行里,诗人的心情是轻松、乐观的,他仿佛看到了作为意志力、作为英雄主义象征的红烛在焦急的泪水中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人间,所以,这是焦急的泪水,也是喜悦的泪水。在具有“五四”时代特色的乐观激情中,闻一多又一次与传统文化的牺牲精神产生了共鸣。
27.这既是对全诗所感受到的红烛精神的总结,又是诗人在对个体价值失落的哀思之中陡然扬起的昂奋之情,他努力勉励自己用属于“五四”时代的不恤牺牲、乐观向上的激情扫除了内心深处的阴云,从文化意识冲突的痛苦中振作起来,向悲剧挑战,为未来搏击。于是,这一简洁的收束又显得那么的意味深长。
28.用比喻的手法,通过写蜡烛的燃烧,蜡烛的伤心流泪,进而喻指人类要有燃烧自己、牺牲自己、照亮别人、拯救灵魂、给别人与世界带来光明快乐的精神。《红烛》不是光写蜡烛,而是在写人,有精神,有思想,有境界,耕耘自然有收获。
29.D 30.C 31.B
32.(形式与内容)用比喻的手法,通过对话,写了蜡烛的燃烧,蜡烛的伤心流泪,进而喻指人类要有燃烧自己,牺牲自己,照亮别人、拯救灵魂、给别人与世界带来光明快乐的精神。红烛不是光写蜡烛,是在写人,有精神,有思想,有境界,耕耘自然有收获。
33.(重要词语解释,形式与内容)用比喻、拟人手法,表现牺牲自己脂膏,奉献自己,给人类以幸福与快乐。
用了拟人手法,“灰心流泪”是指牺牲自己,是为了给世界“创造光明”;奉献自己的果,是为了幸福他人、世界光明的原因。
用了比喻的手法,耕耘是过程,有了耕耘、努力、付出,自然就有收获、硕果。人们要多耕耘、付出,才有收获与丰收。
34.(形式与内容)不一样。第一个灵魂,用了比喻,是蜡烛的灵魂与思想,是指蜡烛的牺牲、奉献精神。第二个灵魂,是指世人的平庸思想,意思是要拯救灵魂,拯救人类,打破束缚与无形的监狱。
35.B 36.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2.2 红烛当堂检测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2.2 红烛课后测评,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小阅读-课内,现代诗歌阅读,语言表达,小阅读-课外,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选择 简答,选择题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2.2 红烛优秀当堂检测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读《红烛》回答问题,选择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