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 上册3.1 百合花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3.1 百合花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研读课文,感受双重视角,理解文章主旨,小说主旨的归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课文
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于1958年发表的小说《百合花》是茅盾先生最满意和最感动的一部作品。他称赞这部小说清新俊逸,是“静夜的萧歌”。那它到底有哪些艺术魅力呢?今天我们来具体学习。
初入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经过课前的预习,相信同学们对课文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现在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请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以下几个问题。等会儿请同学来交流。
PPT展示:
1、文章写了哪几个人物?围绕这些人物写了哪几件事?
2、初步概括文章主旨;
(明确:文章写了“我”、小通讯员、小媳妇三个人;围绕这些人物写了四件事:小通讯员送我去前沿包扎所、我和小通讯员借被子、小通讯员救人牺牲、新媳妇献被子)
(一)、分析人物的情感变化线索
1、找出“我”对小通讯员感情变化的词语。
明确:生起气来——发生了兴趣——着恼带反抗情绪——拼命忍住笑——爱上同乡——想念——强忍着泪
2、找出新媳妇神情变化的语句。
尽咬着嘴唇笑——笑眯眯——瞟——瞪——气汹汹的, 眼里晶莹发亮
3、我”和新媳妇的这些变化都是因小通讯员而引起的, 请分析小通讯员的性格。
明确:小通讯员是为救群众而牺牲了的英雄。
首先, 他腼腆、清纯无杂念; 借被子的过程中和新媳妇产生了摩擦, 由于他的笨拙, 使得工作出现了失误, 但他能够接受别人的批评, 他是一位平凡又可爱的小战士。
其次, 他奋不顾身“就一下子扑在”手榴弹上, 保护了担架队员, 他是英勇的, 他是一位崇高又可敬的小战士。
三、研读课文
(一)了解到小说的情节、人物的形象之后,我们又换一种思路来品味这部小说。
同学们,这篇小说是站在谁的视角来讲述的呢?
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我”-文工团的同志。
那接下来现在班级要开展故事会,请同学们选择以“通讯员的战友”以及“新媳妇”这两个人物来转述通讯员的故事。请前后四个同学为一组讨论
PPT展示:【情境活动】班级要开故事会,老师邀请你作为主讲人为同学们讲述关于通讯员的故事。
要求:(1)三者中任选一个开头:“我是通讯员的战友”“我是故事中的新媳妇”“我是文工团团员”,内容必须是和通讯员有关的故事; (2)注意讲述的视角、人物的形象特点、人物之间的关系,讲述时可以融入主观感受和想象。 方式:先组内交流,确定一个主讲人;全班分享时,大胆质疑或补充完善故事
明确:1.通讯员的战友,一位老战士 预设:1946 年中秋,人民解放军发起了一 场攻打海岸的战斗。战斗正紧张激烈地进行着,我们十来个担架员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就 在这时,敌人撂下一颗手榴弹,手榴弹在人缝 里冒着烟乱转。在这危急时刻,原本在我们后面的这位年轻战士,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却飞身上前,扑在手榴弹上,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我们的生命。
2.新媳妇:白发苍苍的老人预设:那个故事好遥远。解放战争时期,大概是 1946 年中秋,我结婚才三天,家里突然来了位年轻战士,愣头愣脑地,说要借一条被子。我有点犹豫,因为我确实有一条被子,那是我唯一的嫁妆,假洋缎、枣红底的,上面还撒满白色百合花,可好看咧。我跟这位年轻战士开了 几句玩笑,谁知他竟扭头走了。过了不久,有位女战士跟着他一起来了。这位女战士向我道歉,我就将被子抱给她。后来,我去包扎所帮 忙,意外地发现年轻战士为保护其他人牺牲了。我看到他血肉模糊的身躯,泪很快流出来,将那条新被子盖在了他身上
(二)既然可以用以上两种视角来叙述,为什么作者单单选取以“我”的视角来展开故事情节呢?
1、我们先来看,“我”与“通讯员的战友”相对比。
点拨 :从“战友”与“文工团员”的性别角度思考
明确 :以战友的视角来叙述,强调的是通 讯员的英雄壮举 ;而以文工团员“我”的视角叙述,可以看到通讯员与女性交往时拘谨羞涩 的一面,进而展示英雄的另一面,英雄不是“高大全”式的人物,而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平凡人,是生活中活生生的“这一个”。
女性视角还增添了小说的抒情味道。找 出文中体现抒情味的语段。 明 确 :如 对 故 乡 中 秋 节 的 描 写 :“ 啊! 中 秋节,在我的故乡,现在一定又是家家门前 放一张竹茶几,上面供一副香烛,几碟瓜果月 饼。……”再如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也为战争 题材的小说增添了抒情色彩。 小结 :通过比较可以看到,以战友的男性 视角来叙述,突出的是通讯员的英雄事迹 ;而 以文工团员“我”的女性视角来叙述,能更全面、 细腻地刻画人物形象,展示通讯员在英勇之外 的纯真、朴实,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此外, 以女性视角来写,使这篇战争小说富有抒情色 彩,更具感染力。
2、同为女性,作者为什么不用“新媳妇”的视角来书写呢?
明确 :“我”眼中的通讯员是拘谨、朴实的, 主要体现在与“我”交往时的紧张 ;“我”眼中 的通讯员是善良的,如送“我”两个干硬的馒头; “我”眼中的通讯员政治觉悟高,尽管在借被子时“受挫”,但考虑到有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毅然带“我”去见新媳妇。而新媳妇与这位通讯员只有匆匆一面,对他的善良、淳朴、政治觉悟高,并没有“我”了解得多。
四、感受双重视角,理解文章主旨
(一)感受双重视角这篇小说是从文工团员的视角、用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叙述的。因此阅读时会有两个不同的“我”:一个是作为故事见证者的“我”, 即在场的“我”;一个是作为故事叙述者的“我”, 就是写这篇小说时的“我”。文中的哪句话体现了这一特点。
明确 :文中的最后一句话。从“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中,读到了作为事件见证人的“我”;从“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和“青年人”等词句中,读到了作为小说叙述者的“我”。
(二)品读重点语句,理解文章主旨 1. 阅读小说最后一句话,思考:小说中, “我” 对通讯员的称呼有哪些?为什么最后称他为“青年人”
提示 :结合这篇小说所处的教材单元思考。 明确:小说中,“我”对通讯员的称呼有“通 讯员”“小同乡”“小伙”“青年人”。如果按情 感逻辑应该写成“……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 毛竹的小同乡的脸”,作者将“小同乡”换成“青 年人”,是想由“这一个”写一类人,即像通讯 员这样值得铭记与颂扬的青年。此外,本文收 入教材 “青春”单元里,从中可以看出,这篇小 说还蕴含着对青春的赞美。
五、小说主旨的归纳
那小说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思想呢?
明确:可以按照高考的模板来套,《百合花》以“我”的视角主要写了我、新媳妇与通讯员之间的相处,最后在战场上牺牲的故事。赞颂了军民的鱼水情。
(一)注意引导
PPT :我写《百合花》的时候,正是反右派斗争处于紧锣密鼓之际,社会上如此,我家庭也如此。啸平处于岌岌可危之时,我无法救他, 只有每天晚上,待孩子睡后,不无悲凉地想起战时的生活和那时的同志关系。
—— 茹志鹃《〈百合花〉的写作经过》
明确 :这段话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的、纯洁 的人际关系的怀念。从中可以发现作者写这篇小说不仅颂扬了军民鱼水情,还颂扬了人与人之间纯洁美好的感情。
学生迅速地结合课文梳理文章的脉络,并试着分析本文的主旨;
(学生通过读课文, 并互相补充, 找出词语)
作者与隐含作者的问题,可以与文章的主旨相结合。
结合小说的创作背景来理解小说的多样的创作主旨
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信息的提取、概括。并初步掌握学生对文本的了解情况;
借人物之间的转述一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其次为下文“我”的叙述视角的优势展开做好铺垫。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3.1 百合花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授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3.1 百合花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背景,学习目标,学习重点,活动准备,学习情境与任务,学习活动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3.1 百合花教案设计,共1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图画板书,矛盾心理,26-28,31-32,多不多余,人物描写细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