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七年级地理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中图版)
专题08 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知识梳理】-七年级地理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中图版)
展开这是一份专题08 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知识梳理】-七年级地理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中图版),共3页。
所谓、“方水土养育一方 人”,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的不同,必然会影响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对于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农业方面;对生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语言、饮食、交通运输工具和民居等方面,其中民居最能够直接地体现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
1、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人文差异及其主要形成原因
方法指导:
(1)土地利用类型:北方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旱地为主;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形成原因是降水量不同。北方年降水量多在800毫米以下,以半湿润区为主;南方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属于湿润区。
(2)主要农作物:北方地区的农作物以小麦、杂粮为主;南方地区以水稻、油菜为主。形成原因是气温高低和降水量多少的不同。
(3)作物熟制:北方地区的作物熟制是一年--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地区是一年两熟到一年三熟。形成原因是热量造成的生长期的长短不同(北半球从北往南农作物生长期的天数逐渐增加)。
(4)传统运输方式:南船北马,北方地区的交通运输以陆路运输为主,多用汽车、马车;南方地区以水运为主,多用船。形成原因是地形、水文(河流)和降水量多少的不同。
(5)传统民居:北方地区的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南方地区的屋顶坡度大。原因是北方降水少,而南方降水较多,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北方冬季寒冷,墙体厚,利于保暖,而南方注意通风散热。
2、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极其影响
方法指导:
(1)西北地区
(2)青藏地区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分布范围
东部季风区
秦岭—淮河线以北
东部季风区
秦岭—淮河线以南
非季风区
青藏高原
地形
平原、高原
丘陵、山地
高原、盆地
高原、山地
气候
秦淮以北的季风区,年降水量400—800毫米,湿润、半湿润地区
秦淮以南的季风区,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湿润区
西北非季风区,年降水量<400毫米,干旱、半干旱地区
高寒气候
植被
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常绿林
草原、荒漠
高寒植被
农业
耕作
制度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到一年三熟
畜牧业和灌溉农业(绿洲农业)
高寒畜牧业和河谷农业
耕地
类型
旱地为主
水田为主
农(畜)产品
主产:小麦、棉花、杂粮、花生、甜菜
主产:稻谷、茶叶、蚕丝、油菜、甘蔗
牛、羊、马等
牦牛和青稞等
水果:苹果、梨、桃、杏、山楂、枣等
水果:柑橘、香蕉、荔枝、龙眼、菠萝等
民居
防寒保暖,建筑形式有四合院、窑洞等。
注意通风散热,屋顶坡度较大,利于排水。
由于降水少,屋顶较为平坦。
藏南谷地的碉房,藏北牧区的帐房,雅鲁藏布江流域的木构建筑。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13 黄土高原 【知识梳理】-七年级地理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中图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黄土高原丰富的矿产资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1 四川省 【知识梳理】-七年级地理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中图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概况,川西高原山地和四川盆地,西部强省,独特的地域文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0 台湾省 【知识梳理】-七年级地理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中图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祖国的宝岛,与祖国大陆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自然环境的保护,富有海岛特色的外向型经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