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阳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384792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阳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384792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阳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384792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阳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阳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共23页。
简阳市阳安中学2022-2023学年度高二上学期11月半期考试
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Fe-56 Cu-64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世界环境日”主题之一是促进物质的循环利用。有专家指出,可利用太阳能对燃烧产物、、等进行处理,使它们重新组合,实现如图所示的转化。在此循环中太阳能最终转化为
A. 化学能 B. 热能 C. 生物质能 D. 电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图中由、、转化为燃料、、是在太阳能的作用下完成的,然后燃料燃烧释放出热量,即太阳能先转化为化学能,最终转化为热能;
答案选B。
2. 下列物质中,既能导电又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 熔融 B. 液氨 C. 硅 D. 盐酸
【答案】A
【解析】
【详解】A.熔融中有自由移动的钾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可以导电,KOH属于强碱,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故A符合题意;
B.液氨无自由移动的离子了,不能导电,本身在水溶液中不能电离,属于非电解质,故B不符合题意;
C.Si是半导体,属于单质,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不符合题意;
D.盐酸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但盐酸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A。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说法有几个
①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不一定能发生化学反应
②普通分子间的碰撞有时也能发生化学反应
③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多
④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⑤也能用固体或纯液体的变化量来表示反应快慢
⑥催化剂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A. ①②③ B. ①③⑥ C. ①④⑤ D. ③⑤⑥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活化分子的碰撞有一定的合适取向,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为有效碰撞,所以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不一定能发生化学反应,故正确;
②普通分子的能量低于活化分子,不具有反应所需的能量,所以普通分子间不能发生有效碰撞,故错误;
③增大反应物浓度,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个数增多,活化分子间的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反应速率增大,故正确;
④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实际上是增大反应物浓度,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个数增多,从活化分子间的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反应速率增大,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不变,故错误;
⑤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为常数,所以不能用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变化量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故错误;
⑥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活化能,活化分子的数目和百分数增大,从而使活化分子间的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故正确;
①③⑥正确,故选B。
4. 设NA表示阿伏如德罗常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2.24LNO2与O2的混合气体中含有氮原子的数目为0.1NA
B. 1molN2和3molH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形成的N—H键数目为6NA
C. 标准状况下,22.4LSO2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0NA
D. 常温下,Na2O2与H2O反应生成lmolO2时,转移电子数是2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标准状况下,2.24 L二氧化氮与氧气的混合气体中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小于=0.1mol,所以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氮原子的数目小于0.1mol×NAmol—1=0.1NA,故A错误;
B.氮气与氢气生成氨气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可逆反应不可能完全反应,所以1mol氮气和3mol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形成的N—H键数目小于1mol×6×NAmol—1=6NA,故B错误;
C.标准状况下,22.4L二氧化硫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mol—1=2NA,故C错误;
D.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则反应生成lmol氧气时,转移电子数是1mol×2×NAmol—1=2NA,故D正确;
故选D。
5. 足量Zn粉与50 mL、0.1 mol/L的稀硫酸充分反应。为了减慢此反应速率而不改变H2的产量,可以使用如下方法中的
①加Na2SO4溶液;②改用50 mL、0.1 mol/L的稀盐酸;③改用50 mL、0.2 mol/L的硝酸;④加适量Na2CO3溶液;⑤冰水浴
A. ①③⑤ B. ①⑤ C. ①②⑤ D. ①④⑤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降低反应速率的方法有,稀释、将强酸变为弱酸、降温等;不改变生成氢气的量,则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不减少。①加硫酸钠溶液可以稀释硫酸,可以降低反应速率,因硫酸钠不与Zn反应,氢气的量不变;②盐酸和硫酸均为强酸,且浓度不变,不能降低反应速率;③硝酸与金属反应不能生成氢气;④加入碳酸钠,碳酸根结合氢离子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氢气的量减少;⑤冰水中,反应温度降低,速率减小,氢气的量不变;综上,①⑤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选B。
6. 反应A+B→C分两步进行:①A+B→X(慢反应),②X→C(快反应),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E1表示反应A+B→X的活化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反应A+B→C的ΔH>0
B. X是反应A+B→C的催化剂
C. E2表示反应X→C的活化能
D. 反应A+B→C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反应①
【答案】D
【解析】
【详解】A.A+B的总能量大于C的总能量,此反应是放热反应,即△H吸收的能量,反应放热,因此反应物总能量比生成物总能量高,A错误;
B.肼的电子式为,故B正确;
C.根据图示数据,H-O键的键能为464 kJ/mol,N-H键的键能为39 1kl/mol,H-O键的键能比N-H键的键能大,故C正确;
D.根据图示数据,N-N键的键能为154 kJ/mol,则断裂1mol N-N键需要吸收154 kJ能量,故D正确;
故选A。
9.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乙烯聚合为聚乙烯的反应是熵减的过程,∆SB>C
【答案】C
【解析】
【详解】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把三个容器中都计算X的反应速率直接比较反应速率大小;
A中:2min后反应达到平衡,测得A中剩余0.4mol X,消耗X为1mol-0.4mol=0.6mol,反应速率(X)= ;B中:Y的平衡浓度为0.5mol/L,消耗Y的浓度=1.5mol/L-0.5mol/L=1mol/L,反应速率(Y)= ,(X)=(Y)=0.166mol/(L•min);C中:(Z)=0.3mol/(L•min),(X)=(Z)=0.15mol/(L•min),比较可知这段时间内三个容器中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为B>A=C;故选C。
13. 为探究酸性条件下KI溶液被空气氧化的快慢(已知反应4I-+O2+4H+=2I2+2H2O),设计下列方案。其中不可行的是
选项
实验Ⅰ
实验Ⅱ
温度
试剂加入顺序
温度
试剂加入顺序
A
20℃
淀粉、稀硫酸、KI
20℃
淀粉、KI、稀硫酸
B
25℃
KI、稀硫酸、淀粉
35℃
稀硫酸、KI、淀粉
C
30℃
淀粉、KI、稀硫酸
35℃
淀粉、KI、稀硫酸
D
35℃
KI、淀粉、稀硫酸
30℃
KI、淀粉、稀硫酸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稀硫酸和碘化钾的加入顺序不同,探究的是溶液酸碱性对反应的影响,A正确;
B.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温度不同,试剂的加入顺序也不同,即有两个变量,所以实验设计不可行,B错误;
C.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只有温度不同,试剂的加入顺序相同,因此实验设计是正确的,C正确;
D.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只有温度不同,试剂的加入顺序相同,因此实验设计是正确的,D正确,
答案选B。
14.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HBr+HBrO,当加入少量硝酸银固体后,溶液颜色变浅
B. 加催化剂,使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NH3
C. 开启啤酒瓶后,瓶中马上泛起大量泡沫
D. 实验室常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Cl2
【答案】B
【解析】
【详解】A.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HBr+HBrO,当加入少量硝酸银固体后,AgNO3与HBr发生沉淀反应,导致c(HBr)浓度减小,化学平衡正向移动,最终达到平衡时溶液中c(Br2)减小,因而溶液颜色变浅,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A不符合题意;
B.加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但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因而不能使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NH3,故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B符合题意;
C.啤酒中有一定量的CO2气体,当开启啤酒瓶后,气体压强减小,CO2在啤酒中溶解度降低而从啤酒中逸出,因而使瓶中马上泛起大量泡沫,故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C不符合题意;
D.Cl2在水中存在化学平衡:Cl2+H2OH++Cl-+HClO,当水中加入食盐后,增大了溶液中c(Cl-)浓度,化学平衡逆向移动,减少了Cl2的反应及溶解消耗,因此实验室常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Cl2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B。
15. 下列方案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甲装置可以定量测定化学反应速率
B. 乙装置可以由球中气体颜色的深浅判断温度对平衡的影响
C. 丙装置由褪色快慢研究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 丁装置可以准确测定中和热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甲装置定量测定化学反应速率还需要秒表,故A不符合题意;
B.乙装置可以由球中气体颜色的深浅判断温度对平衡的影响,热水中颜色深,说明平衡发生了移动,故B符合题意。
C.丙装置中高锰酸钾和草酸的浓度都不相同,探究由褪色快慢研究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只能是一个量作为变量,故C不符合题意;
D.丁装置准确测定中和热时还需要环形玻璃搅拌棒,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6. 对利用甲烷消除NO2污染进行研究,CH4+2NO2N2+CO2+2H2O。在2L密闭容器中,控制不同温度,分别加入0.50molCH4和1.2nolNO2,测得n(CH4)随时间变化的有关实验数据见表。
组别
温度
时间/min
n/mol
0
10
20
40
50
①
T1
n(CH4)
0.50
0.35
0.25
0.10
0.10
②
T2
n(CH4)
0.50
0.30
0.18
…
0.1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组别①中,0~10min内,CO2的生成速率为0.0075mol·L-1·min-1
B. 0~20min内,NO2的降解速率①>②
C. 40min时,表格中T2对应的数据为0.15
D. 由实验数据可知实验控制的温度T1①,相同的时间内NO2降解速率: ②>①,故B不正确;
C.40min时组别①中甲烷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组别②反应速率比组别①更快,所以40min时组别②也已经达到平衡,所以表格中T2对应的数据为0.15,故C正确;
D.开始时CH4 的物质的量相同,10min后,T2温度时甲烷物质的量更小,说明反应速率快,温度越高反应越快,T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太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g,故B错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阳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13页。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61b2df77236a6bceea0f9877448dc98.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