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2023学年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三次月考
化学试题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考试范围:必修一第一章到第三章第一节
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C 12 N 14 Na 23 S 32 Fe 56 Cu 64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15小题)
1.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固体不导电,所以不是电解质
B. 既有单质参加,又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C. 不加入还原剂也能实现
D. 根据树状分类法可知,硫酸钠属于钠盐、硫酸盐、正盐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在熔融状态下和在水溶液中都能导电,所以KNO3是电解质,A错误;
B.既有单质参加,又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例如3O2=2O3,B错误;
C.Cl2与水反应Cl2+H2O=HClO+HCl,可知不加入还原剂也能实现,C正确;
D.该方法是交叉分类法,不是树状分类法,D错误;
故答案为:C。
2. 下列是某同学对KHSO4的物质类型进行的分析,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根据元素组成知它是化合物
B. 因它含有钾离子与酸根离子,故KHSO4是钾盐
C. KHSO4可以称为硫酸氢盐
D. 因为它含有与酸相同的元素氢,故KHSO4也可称为酸
【答案】D
【解析】
【详解】因KHSO4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A项正确;KHSO4是盐且含有钾元素,B项正确;KHSO4含有硫酸氢根离子属于硫酸氢盐,C项正确;KHSO4溶于水电离出的阳离子为H+和K+,故它不是酸,D项错误。故答案选D。
3. 为除去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A. Cl2(HCl):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
B. FeCl3(FeCl2):通入足量的氯气
C. CO2(CO):用点燃的方法除去
D. Na2CO3溶液(Na2SO4):加入过量Ba(OH)2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Cl2(HCl):通过饱和食盐水溶液的洗气瓶,故A错误;
B.FeCl3(FeCl2):通入足量的氯气会将FeCl2氧化为FeCl3,故B正确;
C.用点燃的方法需要通入空气,又引入新的杂质,而且容易燃烧不完全,故C错误;
D.加入过量Ba(OH)2溶液会引入新的杂质,故D错误;
故选B。
4. 离子反应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反应类型,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铁与稀硫酸反应:
B. 氢氧化铜与硫酸溶液的反应:
C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D. 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A错误;
B.氢氧化铜溶液与硫酸溶液的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离子方程式为Cu(OH)2+2H+=Cu2++2H2O,B正确;
C.碳酸钙不溶于水,反应的时候是固体,不能拆,与盐酸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CO2↑+H2O,C错误;
D.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BaSO4↓+2H2O,D错误;
答案为B。
5. 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存在的是
A. 无色溶液中:、、、
B. 在含大量的溶液中:、、、
C. 在烧碱溶液中:、、、
D. 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溶液中:、、、
【答案】C
【解析】
【详解】A.Fe3+为有色离子,不满足溶液无色的条件,A项不符合题意;
B.Fe3+、Mg2+均与OH-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B项不符合题意;
C.烧碱溶液中存在大量OH-,、、、之间不反应,且都不与OH-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存在,C项符合题意;
D.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溶液中存在大量H+,H+、Fe2+都与发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D项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C。
6. 在下列反应中H2O的作用与反应中H2O的作用不同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反应中,H2O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A、B、C项的反应中H2O中各元素的化合价未发生变化,与题干中水的作用相同;D项的反应中,H2O中的氢元素全部转化为H2,氧元素全部转化为O2,故H2O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答案为D。
7. 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1.2L二氧化碳气体和9g水中所含的分子数均为0.5NA
B. 25℃,101KPa下,22.4L氧气的分子数为NA
C. 常温常压下,14g由N2与CO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
D. 1mol任何物质均含有NA个原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11.2L二氧化碳未说明在标准状况下,无法计算物质的量,故A错误;
B.25℃,101KPa不是标准状况,22.4L氧气的物质的量不是1mol,故B错误;
C.N2和CO的相对分子质量都是28,所以14g由N2与CO组成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5mol,则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故C正确;
D.物质的构成微粒不一定是原子,故只能说1mol任何物质都含NA个微粒,故D错误;
答案选C。
8. 下列实验操作或记录正确是
A. 常温常压下测得1mol N2和CO的混合气体质量为28 g
B. 用量筒测得排水法收集制得的氢气体积为50.28mL
C. 用托盘天平称得2.50 gCuSO4·5H2O,受热充分失水后,固体质量减轻0.90g
D. 欲配制0.10mol•L-1的硫酸920mL,需量取密度为1.84g•cm-3、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的体积为5.0mL
【答案】A
【解析】
【详解】A.N2和CO的摩尔质量均为28g/mol,因此该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为28g/mol,1mol该混合气体质量m=nM=1mol×28g/mol=28g,故A选;
B.量筒量取体积数据只精确到0.1mL,因此数据记录错误,故B不选;
C.托盘天平数据只精确到0.1g,因此数据记录错误,故C不选;
D.密度为1.84g•cm-3、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mol/L=18.4mol/L,欲配制0.10mol•L-1的硫酸920mL,应选用1000mL容量瓶配制,根据并带入数据可得,≈5.4mL,故D不选;
综上所述,实验操作或记录正确的是A项,故答案为A。
9. 下列有关Na2CO3和NaHCO3比较中,正确的是
A. 向碳酸钠中加入少量水后,温度下降;向碳酸氢钠中加入少量水后,温度上升
B. 相同条件下在水中的溶解度:Na2CO3<NaHCO3
C. 相同条件下与等浓度的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Na2CO3>NaHCO3
D. 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量:Na2CO3<NaHCO3
【答案】D
【解析】
【详解】A.Na2CO3粉末和NaHCO3晶体中滴入少量水,Na2CO3粉末溶解放热,NaHCO3晶体溶解吸热,所以前者温度升高,后者温度下降,故A错误;
B.常温下,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有碳酸氢钠晶体析出,可知常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Na2CO3>NaHCO3;故B错误;
C.Na2CO3和NaHCO3相同条件下与等浓度的盐酸反应,离子方程式分别是,,所以相同条件下与等浓度的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Na2CO3<NaHCO3;故C错误;
D.根据碳原子守恒可知,Na2CO3和NaHCO3与盐酸产生的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与Na2CO3和NaHCO3的物质的量比均为1:1;Na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NaHCO3,所以等质量的碳酸钠的物质的量小于碳酸氢钠,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量:Na2CO3<NaHCO3;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10. 下列有关离子检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该物质一定存在
B. 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硝酸后沉淀不溶解,原溶液中存在Ag+
C. 某化合物在灼烧时透过蓝色钴玻璃片看到紫色火焰,说明该物质一定含有K+
D. 向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存在Cl-
【答案】C
【解析】
【详解】A.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离子有很多,如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亚硫酸氢根离子等,溶液中不一定存在的是碳酸根离子,A错误;
B.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硝酸后沉淀不溶解,原溶液中还可能存在硫酸根离子,因为硫酸钡白色沉淀也不溶于水,不溶于酸,B错误;
C.钾元素的焰色显紫色,需透过蓝色钴玻璃片,上述操作和结论正确,C正确;
D.向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该溶液中可能存在Cl-、也可能含碳酸根离子等,D错误;
故选C。
11. 下列关于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金属钠与Ca(HCO3)2溶溶液反应时,既有白色沉淀又有气体逸出
B. 大量的钠着火时可以用沙子扑灭,少量的钠应保存在煤油中
C. 钠在自然界中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实验后剩余的金属钠要放回原试剂瓶
D. 将一小块钠投入装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里,试管底部有红色物质生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A.钠先与水反应放出氢气,同时产生NaOH,NaOH和Ca(HCO3)2反应会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A正确;
B.钠着火时会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水或二氧化碳反应会放出氧气,所以需要用沙子扑灭,钠会和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反应,且密度比煤油大,所以保存在煤油中隔绝氧气,B正确;
C.钠性质活泼,自然界中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且钠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为避免发生危险,实验后剩余的金属钠要放回原试剂瓶,C正确;
D.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会先和水反应生成氢气和NaOH,NaOH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不会生成铜单质,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2.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HClO能杀死病菌,所以氯气可用于自来水消毒
B. 工业上将氯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以制备漂白粉
C. 漂白粉中含有HClO,所以漂白粉能使染料等有色物质褪色
D. 漂白粉、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都是盐,很稳定,保存时不需要密封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氯气与水反应产生的HClO能杀死病菌,A正确;
B.澄清石灰水的浓度太低,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中以制备漂白粉,B错误;
C.漂白粉中含的有效成分是Ca(ClO)2,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产生次氯酸,C错误;
D.漂白粉、84消毒液中的次氯酸盐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产生次氯酸,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保存时需要密封,D错误;
答案选A。
13. 某研究小组探究NaClO溶液的性质,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依据实验现象,有关判断不正确的
装置图 | 试剂X | 实验现象 | |
| ① | 0.2mol•L-1盐酸 | 产生黄绿色气体 |
② | 0.2mol•L-1淀粉-KI溶液 | 溶液变蓝 | |
③ | 0.2mol•L-1FeSO4(H+)和KSCN混合溶液 | 溶液变红 | |
④ | 0.2mol•L-1AlCl3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已知含有Fe3+的盐溶液遇到KSCN溶液变成红色)
A. 实验①中发生的反应:HClO+HCl=Cl2↑+H2O
B. 实验②中发生的反应:ClO-+2I-+H2O=Cl-+I2+2OH-
C. 实验③条件下氧化性强弱:Fe3+>ClO-
D. 实验④中说明ClO-与Al3+不能大量共存
【答案】C
【解析】
【详解】A.实验①中产生黄绿色气体,说明生成氯气,氢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生成弱酸次氯酸,次氯酸和盐酸生成氯气,发生的反应:HClO+HCl=Cl2↑+H2O,A正确;
B.实验②中溶液变蓝,说明生成碘单质,发生的反应:ClO-+2I-+H2O=Cl-+I2+2OH-,B正确;
C.氧化剂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溶液变红说明亚铁离子被次氯酸根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则氧化性强弱:Fe3+<ClO-,C错误;
D.实验④中生成白色沉淀,说明ClO-与Al3+能反应,不能大量共存,D正确;
故选C。
14. 还原铁粉和水蒸气反应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湿棉花的主要作用是冷却试管,防止炸裂
B. 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 肥皂液的主要作用是检验生成的是H2
D. 肥皂液中有气泡产生即可点燃肥皂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A.湿棉花提供给水蒸气,故A错误;
B.反应生成Fe3O4,故B错误;
C.氢气可使肥皂液形成肥皂泡,则肥皂液的主要作用是收集检验生成的H2,故C正确;
D.氢气点燃之前应该先检验纯度,刚开始的气泡可能是空气,故D错误。
故选C。
15. 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和都可以通过化合反应制取
B. 细铁丝在空气里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 向饱和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可制取胶体
D. 若某铁的氧化物可表示为,则该氧化物中
【答案】A
【解析】
【详解】A.Fe在中燃烧生成,与生成,与,生成均是化合反应,故A正确;
B.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B错误;
C.饱和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生成沉淀,不能制取胶体,故C错误;
D.设Fe0.96O的物质的量为,为,为,则有,解得:x=0.88,y=0.08,,故D错误;
故答案选A。
二、填空题(共四小题)
16. 有以下7种生活中常见的物质:①;②氧化钠;③漂白粉;④;⑤食盐水;⑥NaOH。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碱的是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
(2)①在水中电离的方程为_______。
(3)②与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4)写出④转化成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5)现设计实验由大理石()、水、氯气来制取③:大理石()③溶液③,请写出在制取③的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答案】(1) ①. ①②④⑥ ②. ⑥ ③. ①④
(2)Na2CO3=2Na++CO
(3)Na2O+2H+=2Na++H2O
(4)2NaHCO3Na2CO3+CO2↑+H2O
(5),,
【解析】
【小问1详解】
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①为在水溶液中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②氧化钠为在水溶液中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④为在水溶液中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⑥NaOH为在水溶液中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则属于电解质的是①②④⑥;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为碱,属于碱的是⑥;由金属离子或铵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为盐,①纯碱Na2CO3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④小苏打NaHCO3由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构成,均属于盐;则属于盐的是①④。
【小问2详解】
Na2CO3在水中完全电离为Na+和CO,在水中电离的方程为Na2CO3=2Na++CO。
【小问3详解】
②Na2O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Na2O+2H+=2Na++H2O。
【小问4详解】
④转化成①,可以是NaHCO3受热分解生成Na2CO3、CO2气体和H2O,化学方程式2NaHCO3Na2CO3+CO2↑+H2O。
【小问5详解】
大理石高温煅烧发生反应,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氯气发生反应。
17. 钠是活泼金属的代表,钠和钠的化合物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某同学炒菜时发现,汤汁溅到液化气的火焰上时,火焰呈黄色。据此他判断汤汁中含有_______元素;
(2)钠有两种氧化物,其中能用于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作为氧气来源的氧化物是_______;
(3)厨房中用的食盐和纯碱外观相似。某同学为区分这两种物质,各取少量置于玻璃杯中,滴加食醋,有气体产生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
(4)固体碳酸钠中含有碳酸氢钠杂质,除去此杂质的简单方法是_______。
(5)胃液中含有盐酸,胃酸过多的人常有胃疼烧心的感觉,易吐酸水,服用适量的小苏打,能治疗胃酸过多,请写出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答案】(1)钠 (2)过氧化钠(Na2O2)
(3)Na2CO3 (4)加热
(5)
【解析】
【小问1详解】
Na元素焰色反应为黄色,某同学根据汤汁溅到液化气时火焰呈黄色,可判断汤汁中含有钠元素;
【小问2详解】
过氧化钠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2Na2O2+2CO2=2Na2CO3+O2,则能用于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作为氧气来源的氧化物是过氧化钠(Na2O2);
【小问3详解】
食盐不和食醋反应,纯碱为碳酸钠的俗称,能与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则某同学为区分这两种物质,各取少量置于玻璃杯中,滴加食醋,有气体产生的是纯碱Na2CO3;
【小问4详解】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跟二氧化碳,则:固体碳酸钠中含有碳酸氢钠杂质,除去此杂质简单方法是加热;
【小问5详解】
小苏打即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离子方程式为。
18. 铁与空气接触时表面会形成氧化物,如一块低碳钢可以被三种氧化物膜所覆盖与金属接触的一侧是FeO,与空气接触的一侧是,而中间则是。
(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最早的指南针“司南”,其具有磁性作用是因为主要含有上述物质中的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
(3)FeO可作化妆品中的色素,它还能进行一系列转化:。
①时应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
②“速力菲”(主要有效成分是)是一种常见的补铁药物,欲验证该药物超过保质期后已变质,可进行的操作是:除去药物表面包装的糖衣后将药物粉碎、加水溶解静置、取少许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___________,若出现___________现象,则证明该药物已变质。
③在中滴加NaOH溶液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答案】 ①. ②. 制红色油漆、防锈漆 ③. 硫酸 ④. 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 ⑤. 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⑥. ⑦.
【解析】
【分析】
【详解】(1) 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司南是由天然磁石制成的,磁铁成分主要是四氧化三铁化学式为Fe3O4,故答案为:Fe3O4;
(2) 氧化铁是红色固体难溶于水,可以制红色油漆、防锈漆,故答案为:制红色油漆、防锈漆;
(3) ①FeO→FeSO4时应加入的试剂是稀硫酸,发生FeO+ H2SO4 = FeSO4 + H2O,故答案为:稀硫酸;
②速力菲”(主要有效成分是)是一种常见的补铁药物,欲验证该药物超过保质期后已变质,可进行的操作是:除去药物表面包装的糖衣后将药物粉碎、加水溶解静置、取少许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有铁离子存在,则证明该药物已变质,反之没有变质,故答案为:其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
③在中滴加NaOH溶液的实验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19. 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用途。
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氧化还原反应中实际上包含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下面是一个还原过程的反应式:。、、、四种物质中的一种物质(甲)能使上述还原过程发生。
(1)物质(甲)为_______(填化学式)。
(2)反应中若产生5molNO分子,则转移电子的数目是_______。
Ⅱ.亚硝酸钠()像食盐一样有咸味但有很强的毒性,误食会使人中毒。已知亚硝酸钠能发生如下反应:。
(3)用双线桥法标出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及数目:_______,被氧化的原子与被还原的原子数目之比为_______。
(4)自来水中的对人类健康会产生危害碱性条件下Al粉还原,产物是,发生的反应可表示如下,完成方程式并配平。_______
_______A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u2O
(2)15NA (3) ①. ②.
(4)10Al+6+4OH-1032H2O
【解析】
小问1详解】
还原过程的反应式为,则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可使该还原反应发生,只有Cu2O符合,Cu元素的化合价由+1升高至+2;
【小问2详解】
根据反应可知,生成1个NO分子,转移3个电子,生成5molNO分子,则转移15NA电子。
【小问3详解】
N元素的化合价由+3降低到+2,元素的化合价由-1升高到0,则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根据方程式可知4个碘离子中有2个被氧化,2个N原子被还原,被氧化的原子和被还原的原子数目之比为1:1。
【小问4详解】
反应中Al→,Al元素由0价升高到+3价,→N2,氮元素由+5价降低到0价,结合原子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等可知离子方程式为10Al+6+4OH-1032H2O。
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A卷)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A卷)试题(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N-1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化学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化学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化学A答案docx、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化学A卷试题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Fe-56 I-127,1B个Fe与氯气加热时消耗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