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陕西省西北工业大学附中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385491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陕西省西北工业大学附中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385491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陕西省西北工业大学附中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385491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陕西省西北工业大学附中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展开西工大附中2022-2023学年上学期1月期末
高二生物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即内环境,只有这个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神经递质和激素均是在内环境中起作用的
B.人体内的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
C.血浆中的蛋白质大量减少会引起组织水肿
D.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
2.脂筏是生物膜上由糖脂、磷脂和胆固醇以及特殊蛋白质(如某些跨膜蛋白质、酶等)组成的结构,与细胞识别、细胞凋亡等生理过程都有一定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脂筏可能分布于细胞膜、细胞器膜、细胞核膜上
B.脂筏的合成与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有密切关系
C.根据成分可知,脂筏可能与细胞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有关
D.与脂筏识别功能密切相关的成分应该是磷脂、胆固醇和酶
3.下图为细胞膜部分结构与功能的示意图,依据此图做出的判断错误的是( )
A.细胞内高K+、低Na+环境依靠钠-钾泵和脂双层共同维持
B.载体蛋白对离子运输具有选择性
C.细胞膜上的钠-钾泵同时具有运输和催化的功能
D.细胞内K+外流和细胞外Na+内流均消耗ATP
4.科学研究发现,有3个基因在所有细胞凋亡中都起作用,它们是基因ced-3、ced-4、ced-9,三者的功能及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促进,“-”表示抑制)。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ced-9与抑癌基因的功能相同
B.基因ced-3、基因ced-4中的一个基因突变失活,细胞凋亡可能受到影响
C.基因ced-9对基因ced-3、基因ced-4起调控作用
D.基因ced-9突变丧失功能时,会引起细胞凋亡
5.对下面有关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的说法的判断,错误的是( )
①植物根的向重力生长和茎的背重力生长都能体现生长素对植物生长作用的两 重性
②人体饥饿时、下丘脑发出的有关神经的兴奋可使胰岛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都增 加
③在寒冷环境中,人体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加都是神经调节的结果
④人体能维持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含量的相对稳定的原因之一是反馈调 节
⑤在草原上快速奔跑的狼体内,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以化学信号的形式在神经元间单向传递
⑥在体液免疫中,浆细胞能产生抗体发挥免疫效应
A.三项 B.四项 C.五项 D.六项
6.在植物胚芽鞘向光性实验中,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向光弯曲的部位是( )
A.都在胚芽鞘尖端
B.都在胚芽鞘尖端下的伸长区
C.分别在胚芽鞘尖端、尖端下的伸长区
D.分别在胚芽鞘尖端下的伸长区、胚芽鞘尖端
7.草莓果实表面有许多瘦果。将生长一致的草莓植株分为四组,对照组S0不作处理,S1、S2和S3组植株上的幼果去除瘦果,再在S2组叶片上、S3组幼果上分别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IAA)溶液,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全科免费下载公众号《高中僧课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果实开始发育后,瘦果内能够合成生长素促进果实长大
B.S1组的果实略有增大可能是由来源于其他组织的IAA引起的
C.S2组的结果表明喷施到叶片上的外源IAA可运输到果实
D.S3组成熟果实的大小与IAA溶液的浓度总是呈正相关
8.下列不属于种群特征的是( )
A.种群密度 B.垂直分层
C.年龄组成 D.出生率和死亡率
9.下图为养殖场某鱼群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产上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鱼群的种群密度
B.据图可知,该鱼群的环境容纳量为K2
C.鱼群中幼鱼生活于水体上层,成鱼生活于水体下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人工养殖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投入量与鱼群的增长呈正相关
10.在渔业生产中,要控制渔网网眼大小以保护鱼苗,这将会使池塘种群的年龄组成为( )
A.增长型 B.稳定型 C.衰退型 D.无法判断
11.下图为存在捕食关系的两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被捕食者,在图中D点时甲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B.稳定状态时,乙种群数量将保持稳定不再变化
C.在图中C点时,甲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
D.如果乙种群大量繁殖, 则会使甲种群灭绝
12.早在宋代,我国就掌握了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四大家鱼的混养技术。如图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池塘中鳙鱼体内铅的含量可能比浮游动物高
B.鲢鱼虽喜食浮游植物,但与其他鱼类也存在种间竞争关系
C.四种家鱼的垂直分层现象与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有关
D.图中曲线变化表明四大家鱼的种群数量均呈“S”形增长
13.某学生进行探究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利用血细胞计数板(每小格高度为0.1mm,面积为1/400mm2)进行计数。甲图是实验过程中某一天的显微镜镜检结果,乙图是7天内根据镜检绘制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酵母菌数量过多,不需稀释后再计数
B.乙图中第4~7d酵母菌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相同条件下再次实验,酵母菌种群数量的K值基本不变
D.酵母菌自身代谢产物如CO2也会影响实验数据
14.下图表示某种野兔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情况,最接近环境容纳量(K)的种群数量是( )
A.M1 B.M2 C.M3 D.M4
15.有关种间关系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是通过互利共生关系实现的
B.水稻感染赤霉菌后疯长,二者之间存在寄生关系
C.鲈鱼在食物短缺时以幼小的鲈鱼为食,二者之间存在捕食关系
D.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共同培养时,二者之间存在种内斗争
16.2019年7月澳大利亚爆发山火,一连烧了几个月,焚烧了数千万亩的土地,不仅将美丽的森林烧成灰烬,也给澳大利亚人带来了无尽的伤感和挑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此地区生物群落需经过初生演替才能恢复原来的样子
B.火灾产生的后果已超出了该地区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限度,将无法恢复
C.火灾过后,澳大利亚受灾地区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比原来增强
D.“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17.工业废水中的物质甲在某些厌氧细菌的作用下可转化为物质乙,物质乙的毒性较大,脂溶性高,较稳定,易被生物吸收和积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工业废水随意向河流排放会导致海洋污染
B.给水体通气不利于降低水体中物质乙的含量
C.水体中的厌氧细菌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D.物质乙可沿着食物链从一个营养级到另一个营养级
18.艾滋病(A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当人类为了获取“丛林肉”而猎杀灵长类动物时,人类身体的开放性伤口与含病毒的动物尸体接触,可能会导致病毒传播至人类。HIV是一种RNA病毒,其外壳分布着表面蛋白,能与宿主细胞的受体结合。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HIV的核酸彻底水解产生6种产物,包括磷酸、脱氧核糖和4种含氮碱基
B.可以先在基本培养基上直接培养艾滋病病毒,然后再对艾滋病病毒进行研究
C.艾滋病病毒与支原体一样,都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个体层次
D.宿主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与HIV的表面蛋白的结合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19.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链所反映出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数字代表能量数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有3条食物链
B.②与①的比值代表兔和草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C.①②③④的总和代表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分解者把来自各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释放到环境
20.下图表示物质循环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C和D应该是消费者
B.图1中A和B分别为生产者、分解者
C.图2中的食物链是E→F→D→B
D.图2中C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是分解者
21.下图1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映出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的箭头符号为能量的流动方向,单位为kcal/(m2·年);图2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图3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据图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据图1可知,在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只利用了其中的1%左右
B.据图2可知Ⅳ为分解者,相当于图1中的A,能够利用各营养级转移来的能量
C.假设各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为20%,图3中若猫头鹰的能量1/2来自B,1/2来自D,B的能量2/3来自A,1/3来自C,猫头鹰增重6kg,至少消耗A为550kg
D.据图可知,图1中的生产者相当于图2中的Ⅰ,相当于图3中的A
2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种群演替类型分为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
B.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称为第二营养级
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等过程
D.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慢
2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表达出诗人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的高尚情怀。落花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 )
A.有机营养 B.无机盐 C.光合色素 D.能量
24.下列分别与甲、乙、丙、丁四图相对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图所示同种生物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携带AB基因的配子数目相等
B.乙图所示生物可以是三倍体也可以是单倍体
C.丙图中如果黑方格表示有病个体,那么所示W个体一定是该病基因的携带者
D.丁图所示生态系统内的食物链最多可达30条,图中所有生物可构成群落
25.“重阳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在这一天有“插茱萸”的习惯,因为“插茱萸,可驱秋蚊灭虫害”。下列有关分析,不科学的是( )
A.茱萸可适当改变茱萸周边环境中秋蚊、虫害的种群密度
B.茱萸驱秋蚊,是通过两者之间传递的化学信息来实现的
C.茱萸在生态系统中作为生产者,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D.茱萸、秋蚊和害虫共同构成了一个群落
26.如图是某陆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各项叙述中错误的是
A.此生态系统中有8条食物链
B.多种生物在食物链中占有不同营养级,使食物链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C.在甲→丙→丁→辛这条食物链中,辛属于三级消费者、第四营养级
D.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是分解者
27.上世纪60年代,由于开沟疏浚等人类活动的加剧,加上气候变化的胁迫,某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严重损害,局部湿地逐渐退化成草地或荒漠,呈现出“沼泽→沼泽化草甸→草甸→沙漠化地→荒漠”的生态演替趋势。关于上述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演替类型属于初生演替
B.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都会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C.上述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呈现出由简单到复杂的趋势
D.荒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于草甸生态系统
28.生态系统是当今最受人们重视的研究领域之一,全球所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对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可能是分解者、生产者或消费者
B.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C.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遭到严重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D.污染的湖泊使鱼类大量死亡,腐生细菌增多,进一步加重了污染,这种调节是正反馈调节
29.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下列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 )
①温室效应 ②赤潮 ③光化学污染 ④潮汐 ⑤臭氧层空洞 ⑥水俣病 ⑦酸雨 ⑧大脖子病
A.①⑤⑧ B.①⑥ C.②③⑦ D.④⑧
30.下列措施符合保护生物多样性原则的是
A.为了满足人们需求,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宠物
B.为控制大米草在我国造成的灾害,将其天敌引人我国
C.为保护牧场防止沙漠化,灭绝危害草原的鼠类和昆虫
D.将大熊猫迁入动物园繁育,将部分大熊猫进行野外回归实验
二、综合题:40分
31.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即“2019-nCoV”,为有包膜病毒。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50-200nm。颗粒表面有棒状突起,使病毒看起来如同花冠,故而得名。2019-nCoV基因组长度为29.8Kb,为单股正链RNA( 正链RNA能与核糖体结合,具有mRNA的功能),结构不稳定,容易产生基因突变,给疫苗研制带来困难。“万众一心战疫情”,逆行的医生进入重症病房,与时间赛跑,严防病毒入侵,长时间的不进食不喝水,成为新时代可歌可泣的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感染新型肺炎冠状病毒后,经常出现发热症状,原因之一是淋巴因子刺激了下丘脑中的_______中枢,使有关腺体分泌的________________激素和肾上腺素的量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
(2)长时间不进食而饥饿的医生血糖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的血糖能保持相对稳定,与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密切相关,与正常情况相比,这些医生血液中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比值__________。
(3)长时间不喝水会使医生的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_________渗透压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一方面将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另一方面会使垂体释放的______________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从而使尿量减少。排尿过程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位于_________,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排尿反射也受高级中枢控制,该高级中枢位_______________。
(4)某患者在初次感染时,14天后检测到了该病毒的抗体,再次感染时,第2天时就检测到了该抗体,请简要解释再次感染时,该抗体迅速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
(5)科研工作者正努力研制预防新冠肺炎疫苗,从免疫学角度讲,疫苗相当于__________。将疫苗注射人体后会进入血液循环,病毒选择性的入侵肺部细胞,说明它能够识别并结合肺部细胞表面受体,从而寄生在宿主细胞中,________________能识别被寄生的宿主细胞,并与之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新型冠状病毒被释放出来,而后被_____________免疫产生的抗体所凝集,使之失去感染能力,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32.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题目:
(1)种群是由_____的个体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组成的群体。其中,______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为:_____ ,呈 ____型曲线。然而,正常情况下,自然界中一定空间存在一定的环境容纳量,种群数量增长会呈 ___型曲线。
(2)多种生物的种群共同生活在一定时间和区域内,相互 之间通过直接或间接的的关系构成群落。同一群落的物种通过复杂的____形成统一的整体。不同群落间、物种组成和物种的____差别很大。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______和______,群落会发生演替。演替可以分为______和________。
33.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5)题。
以虫治虫
美国白蛾是一种原产自北美洲的恶性入侵昆虫,其食性广泛且繁殖迅速,在我国能取食包括各类农作物、园林植物和花卉蔬菜在内的100多种植物,对农林生产和居民生活都造成了严重影响,农林科技工作者一直在与其斗争。但是,今年秋季我国多地美国白蛾种群数量出现反弹。
面对再次爆发的美国白蛾,各地加紧防范,手段之一便是喷洒大量甲维盐等传统化学农药。虽然化学防治见效快、成本相对低,但这种做法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问题。相比之下,生物防治手段或许是一个更有力的武器。我国昆虫学家共发现能寄生或捕食美国白蛾的天敌昆虫37种。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周氏啮小蜂,它的发现人杨忠岐教授为纪念导师周尧而以周氏命名。有报道记载:从野外采集的400余只美国白蛾中,有超过340只被这种小蜂寄生,寄生率高于80%;经室内饲养,被寄生的蛹平均能孵化出200多只小蜂;所孵出的小蜂中,雌雄比为68:1。周氏啮小蜂还有一个绝招,能帮助它成功寄生在宿主身上。如果雌性小蜂发现自己找到的美国白蛾幼虫“太嫩”,仍未达到老熟或者预蛹状态,它便会用产卵器蛰一下幼虫,分泌出能加快美国白蛾幼虫生长的毒液,促进其化蛹。被蜇后的美国白蛾幼虫受到影响,会提前4至6天进入蛹期。这样一来,在雌性小蜂结束短暂寿命之前,它还能把后代产进美国白蛾的蛹中,完成自己的使命。
工厂大批量生产完周氏啮小蜂后,下一步工序便是人工释放。这一步要考虑的核心问题是释放日期。科研人员通过研究当地美国白蛾不同虫态的发育历期(如下表),综合多种因素,最终确定了最佳释放日期是6月中旬和8月中旬,保证了更好的寄生效果。
成功防治恶性入侵昆虫,不能只靠化学农药或者生物防治某一种方法。目前我国已使用各种综合手段来应对泛滥的美国白蛾。
美国白蛾生活史(山东日照)
月旬 | 11—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
越冬代 |
|
|
|
|
|
|
|
|
|
|
|
|
|
| ||||||||||||
第1代 |
|
|
|
|
|
|
|
|
|
|
|
|
|
| ||||||||||||
第2代 |
|
|
|
|
|
|
|
|
|
|
|
|
|
|
|
| ||||||||||
第3代 |
|
|
|
|
|
|
|
|
|
|
|
|
|
|
|
| ||||||||||
注:成虫;卵;幼虫;蛹;越冬蛹
(1)在利用周氏啮小蜂对美国白蛾进行防治时,需根据美国白蛾的种群密度及发生量来确定放蜂量。为了保证种群密度的调查数据接近真实值,调查时应注意取样的__________性。人们可根据种群密度及其__________预测美国白蛾种群数量,来确定放蜂量。
(2)根据文中信息分析,周氏啮小蜂从37种天敌昆虫中脱颖而出,被选为防治美国白蛾的原因__________。
(3)文中提出最佳释放日期为6月中旬和8月中旬,请分析选择6月中旬为其中一个最佳释放日期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
(4)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的方法与传统的化学防治相比,除了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以外,还有哪些优势__________(请至少答出两点)。
(5)应对泛滥的美国白蛾应使用各种综合手段,不能只利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其原因是__________A.利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只能在特定的时间发挥作用
B.释放周氏啮小蜂会出现折损情况,如被蚂蚁和鸟类取食等
C.利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相较于农药有更高操作技术门槛
D.周氏啮小蜂雌雄比例低,获得的后代的数量有限
34.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甲表示某海域大黄鱼增长速率与种群数量关系,图乙表示该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三大生物成分。请据图回答。
(1)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图中__点。在对大黄鱼进行捕捞时,通常控制网眼的大小,获得体型较大的鱼,并保持大黄鱼的年龄结构为__。
(2)某些海洋鱼类存在季节性洄游现象,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_结构。
(3)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乙还缺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__。
(4)若海洋受到含重金属的工业废水的污染,图乙中__(填字母)代表的生物受害最严重。
参考答案
1.A 2.C 3.D 4.A 5.B 6.C 7.D 8.B 9.A 10.A 11.A 12.D 13.B 14.D 15.B 16.C 17.B 18.D 19.D 20.C 21.B 22.C 23.B 24.B 25.D 26.D 27.B 28.C29.D30.D
31.(1) 体温调节中枢 甲状腺激素
(2) 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 偏低
(3) 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 脊髓 大脑皮层
(4)由于初次感染过程中,机体内产生了记忆细胞,当相同的抗原再次感染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合成并分泌大量的抗体,进而体内会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抗体。
(5) 灭活的抗原 效应T细胞 体液免疫
32.(1) 同种所有 种群密度 Nt=N0λt J S
(2) 种间关系 丰富度 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33.(1) 随机 年龄结构
(2)寄生率高、雌雄比例高、产卵率
(3)该时期的蛹和幼虫数量多
(4)避免害虫对药物产生抗药性;避免虫害复发
(5)ABC
34.(1) b 增长型
(2)时间
(3) 无机物
有机物 气候(和能源) 18%
(4)C
陕西省西北工业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理综生物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北工业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理综生物试题(原卷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省西北工业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北工业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陕西省西北工业大学附中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陕西省西北工业大学附中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核酸的说法,正确的是,现有两个细胞的特征如下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