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人教统编版8.1 梦游天姥吟留别练习
展开课文拓展
李白轶事
1.王昌龄失孟交李
王昌龄在襄阳与孟浩然一见,孟浩然因旧疾复发而死。王昌龄因此在离开的路上很悲伤,没有想到在巴陵意外的遇见李白,当时李白正在被流放夜郎的途中。他们俩一见如故,在江边的小船上,边泛舟边吟酒,畅谈文坛圈里的交往故事。临别,王昌龄写了一首诗《巴陵送李十二》送李白:“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李白对王昌龄的友情也念念不忘。后来听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特地写诗寄送,予以安慰。
2.李白搁笔
在黄鹤楼公园东边,有一亭名为“搁笔亭”,亭名取自“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一段佳话。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名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后来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搁笔不写了。有个少年丁十八讥笑李白:“黄鹤楼依然无恙,你是捶不碎了的。”李白又作诗辩解:“我确实捶碎了,只因黄鹤仙人上天哭诉玉帝,才又重修黄鹤楼,让黄鹤仙人重归楼上。”
实际上,李白热爱黄鹤楼,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他高亢激昂,连呼“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山川人文,相互倚重,崔颢题诗,李白搁笔,从此黄鹤楼之名更加煊赫。后来,李白也仿照《黄鹤楼》写下《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3.汪伦之情
唐天宝年间,汪伦听说大诗人李白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阳家,便写信邀请李白到家中做客。信上说:“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李白素好饮酒,又闻有如此美景,欣然应邀而至,却未见信中所言盛景。汪伦盛情款待,搬出用桃花潭水酿成的美酒与李白同饮,并笑着告诉李白:“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并无十里桃花。万家者,开酒店的主人姓万,并非有万家酒店。”李白听后大笑不止,并不以为被愚弄,反而被汪伦的盛情所感动,适逢春风桃李花开日,群山无处不飞红,加之潭水深碧,清澈晶莹,翠峦倒映,汪伦留李白连住数日,每日以美酒相待,别时送名马八匹、官锦十端。
李白在东园古渡乘舟欲往万村,登旱路去庐山,汪伦在古岸阁上设宴为李白饯行,并拍手踏脚,歌唱民间的《踏歌》相送。李白深深感激汪伦的盛意,作《赠汪伦》诗一首: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前
一、填空题
1.重要字音
①瀛(________)洲 ②天姥(________) ③剡(________)溪
④渌(________)水 ⑤木屐(________) ⑥澹(________)澹
⑦訇(________)然 ⑧魂悸(________) ⑨猿啸(________)
2.重要词语
《梦游天姥吟留别》
①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副词,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云霞明灭或可睹 或:副词,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天姥连天向天横 横: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势拔五岳掩赤城 拔: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 掩:动词,____________
⑤渌水荡漾清猿啼 渌:形容词,_________________ 清:形容词,______________
⑥迷花倚石忽已暝 暝:形容词,____________________
⑦熊咆龙吟殷岩泉 殷: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
⑧水澹澹兮生烟 澹澹:形容词,____________________
⑨列缺霹雳 列: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丘峦崩摧 摧: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
⑪訇然中开 訇然:形容词,____________________
⑫忽魂悸以魄动 以:连词,____________________
⑬惟觉时之枕席 觉: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
⑭失向来之烟霞 向来:副词,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3.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 势拔五岳掩赤城(超出)
B.忽魂悸以魄动(因惊惧而心跳) 失向来之烟霞(原来)
C.天姥连天向天横(遮蔽) 渌水荡漾清猿啼(凄清)
D.迷花倚石忽已暝(睡着) 熊咆龙吟殷岩泉(震动)
三、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模糊性是诗歌语言最突出的特点。这种语言具有两重性,即在本质上是明确的,在表象上是模糊的,在内容上是确指的,在形式上是灵活的,因而能构成诗歌作品丰富多彩的审美意象,吸引鉴赏者去咀嚼、去______。鉴赏者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审美______去揣度那一个个谜底,填充那一道道艺术留白,______获得对诗歌作品的审美享受。如果不能发现诗歌文本的艺术留白,不能填充这些留白,那么阅读诗歌便______。从这个意义上讲,( )。这就使得诗歌语言和表达的意义之间形成了不少的“空白”点,只有通过鉴赏去增补这些空白,才能在诗歌语言与其象征意义的沟通之间架起桥梁,深刻领会作品的寓意。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品味 经验 从而 味同嚼蜡
B.品味 经验 从而 食不甘味
C.品玩 体验 因此 味同嚼蜡
D.品玩 体验 因此 食不甘味
5.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是一种通过有限的词汇、有限的组合规则来表现诗歌作者自己无限的心灵世界的超级语言复合体
B.诗歌语言是一种超级复合体,诗歌作者总是通过有限的词汇、有限的组合规则去表现自己无限的心灵世界
C.诗歌作者总是通过有限的词汇、有限的组合规则去表现自己无限的心灵世界,所以诗歌语言是一种超级复合体
D.诗歌作者自己无限的心灵世界总是通过有限的词汇、有限的组合规则来表现的,所以诗歌语言是一种超级复合体
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只有通过鉴赏去填补这些空白,才能架起沟通诗歌语言与其象征意义之间的桥梁
B.只有通过鉴赏去增补这些空白,才能在诗歌语言与其象征意义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C.只有通过鉴赏去填补这些空白,才能在诗歌语言与其象征意义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D.只有通过鉴赏去增补这些空白,才能架起沟通诗歌语言与其象征意义之间的桥梁
四、语言表达
7.请在下面的横线处以“读XX”为开头,再仿写三个句子以构成严格的排比句。
翻阅中国灿烂的文化长卷,先哲们深刻的思想、真挚的情感令我们有所感,有所悟:读李商隐,我懂得了“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是一种朦胧的哀愁;读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杜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白居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面图表是关于李白经典诗作产生情况的统计,请就图表信息总结三条写作经验,每条不超过18字。
年龄阶段 | 经历处境 | 作品名称 | 作品数量 |
0-24岁 | 学习积累,游学阶段 | 无 | 0 |
25-41岁 | 游历天下 | 《静夜思》《望庐山瀑布》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3 |
42-44岁 | 入仕长安,但不受用, 政治失意 | 《蜀道难》 | 1 |
45-62岁 | 赐金放还,流离西南,躲避战乱,被流放,离世 | 《行路难》《独坐敬亭山》《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赠汪伦》《草发白帝城》 | 6 |
五、课内分析
9.读课文,然后用课文语句回答。
①入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yíng mǔ shàn lù jī dàn hōng jì xiào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
解析略。
2.确实、实在 有时 遮蔽 超出 遮掩 清澈 凄清 昏暗 震动 动荡不定 同“裂”,分裂 断裂 形容声音很大 同“而”,表顺承 醒 原来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在诗句中的含义的能力。
①句意:(大海)烟波渺茫,(瀛洲)实在难以寻求。信,副词,确实、实在。
②句意:在云雾霞光中有时还能看到。或,副词,有时。
③句意:天姥山高耸入云,连着天际,横向天外。横,动词,遮蔽。
④句意: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拔,动词,超出。掩,动词,遮掩。
⑤句意: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渌,形容词,清澈。清,形容词,凄清。
⑥句意:奇花异草,怪石林立,令人陶醉,倏忽间,就到了黄昏。暝:昏暗。
⑦句意:熊的咆哮,龙的吼叫,在岩泉之间震响。殷:震动。
⑧句意:水波动荡生起了薄薄的烟雾。澹澹:动荡不定。
⑨句意: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列:同“裂”,分裂。
⑩句意: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摧:断裂。
⑪句意: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訇然,形容声音很大。
⑫句意:忽然惊魂动魄。以,连词,同“而”,表顺承关系。
⑬句意: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觉,动词,醒。
⑭句意: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向来,副词,原来。
3.D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识记,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D项,暝:昏暗,指天黑,夜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不觉天色已经晚了。
故选D。
4.A
5.B
6.C
【分析】
4.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空:“品味”指仔细体会、玩味;“品玩”指品评赏玩,多用于对古董等艺术品的赏玩。结合语境可知,此处指的是鉴赏者对诗歌语言的反复体会,选用“品味”更恰当;
第二空:“体验”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或者亲身经历;“经验”指对于感性经验所进行的概括和总结。综合语境,“审美”是感性的经验概括,和“经验”搭配更好。
第三空:“从而”是连词,上文指明条件方法等,下文用“从而”引出结果、目的等;“因此”是连词,表示上文的原因产生了后文的结果。此处前文“揣度谜底”和“填充留白”是方法条件,后文“获得审美享受”是结果、目的,所以应用“从而”。
第四空:“味同嚼蜡”形容没有味道,多指文章或讲话枯燥无味;“食不甘味”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都不知道滋味。结合语境可知,此处是说不能发现和填充诗歌中的艺术留白的话,阅读诗歌就没有什么意味了,应选“味同嚼蜡”。
故选A。
5.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本题中,A、C、D三句表述的重点都在“诗歌语言是一种超级复合体”上,而这句话的后文是“……形成了不少的‘空白’点”,“形成‘空白’点”和“诗歌语言是一种超级复合体”没有逻辑关联,B项的语意重点在“诗歌作者”的做法上,诗歌作者的做法和后文“形成‘空白点’”才有因果关联。
故选B。
6.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中“增补”和后文“空白”搭配不当,可改为“填补”,这样就排除B、D项。原句中的“才能在诗歌语言与其象征意义的沟通之间架起桥梁”句式杂糅,可改为“才能架起诗歌语言与其象征意义之间的桥梁”或“才能在诗歌语言与其象征意义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而A项中“才能架起沟通诗歌语言与其象征意义之间的桥梁”中语序不当,排除A项。
故选C。
7.我懂得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一种高度的自信; 我懂得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一种深切的忧虑; 我懂得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一种真正的顽强;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仿写句子能力。
仿写句子就是根据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在语意、句式、修辞、语气等方面进行模拟仿写。一般说来,要根据提供的语言材料,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大方面入手进行仿写。此题注意对所给材料的理解分析,此处仿写的内容是读李商隐诗歌的感触,仿写的句式是:读……(人名),我懂得“……(名人的诗句)”是一种……的……(诗歌感悟)。仿写时注意词语搭配和语意连贯。
8.参考示例:①知行合一方能写出佳作。②精神受难才能孕育佳作。③人生阅历的丰富是佳作产生的条件。④开眼界见世面是成就佳作的关键。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总结归纳图表信息的能力。
学习积累,游学阶段虽无作品,但其实是为创作作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正是知识的积累加之后来的游历,李白才能写出传世佳作。由此可见,知行合一方能写出佳作。
“25-41岁”“45-62岁”游历天下的阶段是其作品较多的阶段,可见,开眼界见世面是成就佳作的关键,人生阅历的丰富是佳作产生的条件。
“入仕长安,但不受用,政治失意”而后有《蜀道难》,可见,精神受难才能孕育佳作。
9.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对诗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熟读《梦游天姥吟留别》,然后依据上下文的提示确定横线处所要填写的内容。
(1)“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诗一开始先说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不可寻求;而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霞中时隐时现,真是胜似仙境。以虚衬实,突出了天姥胜景,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天姥山号称奇绝,是越东灵秀之地。但比之其他崇山峻岭如我国的五大名山──五岳,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仍有小巫见大巫之别。可是李白却在诗中夸说它“势拔五岳掩赤城”,比五岳还更挺拔。有名的天台山则倾斜着如拜倒在天姥的足下一样。这个天姥山,被写得耸立天外,直插云霄,巍巍然非同寻常,更引起了李白要浏览的愿望。由提示语“入梦的原因”可知,此处应填“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2)由提示语“由现实转入梦境”可知,诗歌的第二段一开头就写到“我欲因之梦吴越”,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可见,此处应填“我欲因之梦吴越”。
(3)“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惊起”“觉时”,忽然魂魄惊动,我猛然惊醒,不禁长声叹息。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由提示语“由梦境转入现实”可知,此处应填“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4)李白在诗的最后愤愤然加添了两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天外飞来之笔,点亮了全诗的主题:对于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之于对权贵的抗争,它唱出封建社会中多少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由提示语“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可知,此处应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练习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选择题组,古代诗歌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随堂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组,选择 简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必修 上册8.1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8.1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时作业,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语言表达,古代诗歌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