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湖北武汉专用)
展开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湖北武汉专用)
语文
(满分120分)
第I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共9分,每小题3分)
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______和补充,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读一点儿好书,不仅可以______视野,增长知识,启迪思维,还可以______良好的精神气质。
A.延展 开拓 培养 B.延伸 开拓 培养
C.延展 开阔 塑造 D.延伸 开阔 塑造
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健康码” 的开发与应用是我国“数字抗疫”领域的重要创新。
B.网络教育已成为人们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重要形式,成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和平台。
C.在“戴口罩防御传染病”的观点上,欧洲和亚洲确实存在一定的分歧。 一个核心区别是:欧洲人认为戴口罩是保护他人,亚洲人则认为戴口罩是保护自己。
D.诺贝尔奖科技类奖项的评选标准,历经多次变革,有的内容甚至违背了诺贝尔本人。
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
B.建设安全文明的道路交通环境,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也是全民交通意识、守法意识不断提升的过程。
C.复学后,武汉各校将原来的一个班分为两个班,实行30人小班化教学。授课教师则通过一体机和无线耳麦,用直播方式实现两个班同步授课。
D.为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保障学生就餐安全,学校食堂为就餐学生划分“专区”,设置“专座”。以减少同学们食堂就餐交叉接触的机会。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五四”以来,文学教育一直是一个重要话题,文言与白话、审美与功利等命题的讨论一直进行着。这种讨论背后折射的是时代、文化、文学、教育等诸多要素之间的复杂关系。而关于“文学教育的危机”则主要是21世纪以来文学界与语文教育界共同关注的话题,且这种“危机”的形式是百年中国文学教育所未遭遇的。
②关于“文学教育的危机”,有关学者认为,今天的文学教育正受到大众文化、文学世俗化和庸俗化,以及阅读图像化的外部冲击。就文学教育内部而言,审美特性异化为科学认知、价值理性异化为工具理性等问题直接导致了文学教育的危机。
③所谓“危机”,一般频发于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新时期以来,中国的文化转型集中表现在审美文化向消费文化转型、语言文化向视觉文化转型等方面。这些不同层面的文化转型,都对文学教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影响最大的便是语言文化向视觉文化或图像文化的转型,因为这是传播媒介的变革,一种由语言媒介向图像媒介的转变。
④以语言文字媒介为中心的文化的特征是“富有逻辑的复杂思维,高度的理性和秩序,对于自相矛盾的憎恶,超常的冷静和客观以及等待受众反应的耐心”。而以图像为中心的文化则以娱乐为核心,“所有的内容都以娱乐的方式表现出来”,需要营造的是形象而不是抽象和复杂,“它使信息变得没有内容,没有历史,没有语境,也就是说,信息被包装成娱乐”。因此,从“语言文字”媒介向“图像屏幕”媒介的转变,“纸上”向“屏上”转变,不仅是一种传播形式的变革,也是一种传播内容的变革,这种变革对传统的文学教育带来冲击。
⑤当图像代替文字成为我们认识世界的方法和途径,并逐步演变成一种思维方式时,以视觉的浅层愉悦和感官的直接刺激为特征的图像阅读取代语言文字阅读也就无法避免了。语言文字建构的美学世界需要我们深入体验、感知与追寻,而图像呈现在我们面前,直接带来轻松、扁平的感受,不需要思维的深度介入。
⑥读图取代了读文,图像的平面性、感官性、瞬间性与拼贴性,可能就取代了文字的圆整性、思考性、人文性、想象性与审美性,导致在充满想象的文学阅读中,深层情感互动消失殆尽,精神世界的丰富性、思想世界的多元性也就不复存在了。
⑦在图像世界里,在感官刺激与瞬时享受中,审美感知能力渐行渐远,即便是文字阅读,也会选择那些浅直的国文书、动漫书,更有甚者对传统的文学经典进行戏说与演绎、曲解与颠覆。由此,在生命成长中所必需的养料、如人文精神、审美情怀、情感品质等,也就逐渐减少乃至消失了,通过文学教育来影响人、塑造人的功能也就随之被削弱丧失了。
⑧如果说,图像曾经作为必要的补充丰富着文学教育,那么当图像以其巨大的力量挤压以语言为重点的文学教育之时,大力倡导回归语言文字的阅读,尤其是回归文学经典的阅读也就更显示出其重要的意义,因为文学经典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和思想资源。当然,倡导传统文学经典阅读回归的同时,也要直面时代的文化现象。我们应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和足够的自信去面对图像时代,深入思考如何使“读图时代”的文学教育焕发出新生机。
(摘编自黄敏《传统与新兴文学教育如何携手并进》)
4.下列关于“文学教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于“文学教育”的讨论实际上反映的是时代、文化、文学、教育等要素之间的复杂关系。
B.文学界与语文教育界有学者在研究探讨21世纪文学教育的出现危机的原因。
C.文学教育的危机有外部冲击的因素,而其根本原因则是文学教育内部审美特性的异化。
D.当下,语言文化向视觉文化或图像文化的转型相较其它层面的文化转型,对文学教育的影响最大。
5.下列关于“文学教育的危机”产生原因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语言文字”媒介向“图像屏幕”媒介的巨大变革,对传统的文学教育带来巨大冲击。
B.以图像为中心的文化是以娱乐的方式表现出来,它与以语言文字媒介为中心的文化所表现出来抽象、复杂的特点是完全不同。
C.语言文字阅读需要沉思、体悟,需要思维的深度介入,而图像阅读直观、轻松,无需思维介入。
D.图像带来的感官刺激与瞬间享受,导致审美感知能力的缺失,使文学教育功能削弱丧失。
6.下列选项中对本文写作意图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分析“文学教育的危机”产生背景及其产生的内部原因,希望人们重视传统文学教育。
B.阐明语言文化向图像文化的转型的现象,提醒人们图像文化取代文字文化所存在的危害。
C.希望人们回归传统的文学教育,通过语言文字尤其是文学经典的阅读,来发挥文学教育的作用。
D.希望回归文学经典的阅读同时,也要直面新兴的读图文化现象,探索“读图时代”文学教育新道路。
三、(共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7题。
筹笔驿①
李商隐
猿鸟犹疑②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③。徒令上将④挥神笔,终见降王⑤走传车。
管乐有才真不忝⑥,关张无命欲何如?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⑦吟成恨有余。
【注】①筹笔驿:古地名。李商隐罢梓州墓随柳仲郢回长安,途经此驿,写下这首咏怀古迹的诗篇。②疑:惊。简书:指军令。③储胥:军用的篱栅。④上将:指诸葛亮。⑤降王指后主刘禅。⑥不添:不愧。⑦梁父:即《梁父吟》也称《梁甫吟》,是诸葛亮借以抒发自己政治抱负一首诗。
7.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用“猿鸟”“犹疑”“畏”,点明诸葛亮的威严。
B.颌联用“挥神笔”“传车”,点明诸葛亮虽然有极高的军事才能,但仍改变不了后主刘禅投降的局面。
C.颈联“真不忝”“欲何如?”体现了诗人对孔明势单力薄、不得天助的惋惜和同情。
D.尾联的“恨”是痛恨,写出了诗人对后主刘禅的不满。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孙策既尽有江东,转斗千里,闻曹公与袁绍相持官渡,将议袭许(1)。众闻之,皆惧。郭嘉独曰:“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众,无异于独行中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虞翻字仲翔亦以策好驰骋游猎,谏曰:“明府用乌集之众驱散附之士皆能得其死力此汉高(2)之略也。至于轻出微行,吏卒尝忧之。夫白龙鱼服,困于豫且(3);白蛇自放,刘季害之。愿少留意!”策曰:“君言是也。”然终不能悛(4),至是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家客所杀。
孙伯符不死,曹瞒不安枕矣。天意三分,何预人事!
【注释】(1)许:许都。(2) 汉高“刘邦。(3)豫且:渔夫。(4)悛(quān):改。
8.对下面词语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策新并江东 并:一起
B.至于轻出微行 微:轻微
C.吏卒尝忧之 尝:曾经
D.愿少留意 少:稍微
9.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明府用乌集之众驱散附之士皆能得其死力此汉高之略也
A.明府用乌集之众/驱散附之士/皆能得其死力/此汉高之略也
B.明府用乌集之众/驱散附之士/皆能得其死/力此汉高之略也
C.明府用乌集之众/驱散附之士皆能得/其死力此/汉高之略也
D.明府用乌/集之众/驱散附之士/皆能得其死/力此汉高之略也
10.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策听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相持不下,打算攻打许都。
B.郭嘉认为虽然孙策有百万大军,但会死于性格轻率无防备。
C.孙策因为虞翻也爱好驰骋打猎,所以经常私下外出。
D.孙策认为虞翻说的有道理,但是毛病还是改不掉,最终被杀。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四、(6分)
11.将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然终不能悛,至是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家客所杀。
五、(26分)
阅读《西游记》的节选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①行者骂道:“这个好打的劣货!你怎么还要者嚣?我老孙身回水帘洞,心逐取经僧。那师父步步有难,处处该灾。你趁早儿告诵我,免打!”八戒闻得此言,叩头上告道:“实不瞒哥哥说,自你回后,我与沙僧保师父前行。只见一座松林,师父下马,教我化斋。我因许远无一个人家,辛苦了,略在草里睡睡。不想沙僧别了师父,又来寻我。你晓得师父没有坐性,他独步林间玩景,不期有个妖精,名唤黄袍,被他拿住。那怪神通广大,将沙僧又捉了,我败阵而走,伏在草中。那怪变作个俊俏文人入朝,与国王认亲,把师父变作老虎。又亏了白龙马夜现龙身,去寻师父,反被他打伤马腿。就是他教我来请师兄的,说道:‘师兄是个有仁有义的君子,君子不念旧恶,一定肯来救师父一难。’万望念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情,千万救他一救!”
②行者道:“你这个呆子!我临别之时,曾叮咛又叮咛,说道:‘若有妖魔捉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怎么却不说我?”八戒又思量道:“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道:“哥呵,不说你还好哩;只为说你,他一发无状!”行者道:“怎么说?”
③八戒道:“我说:‘妖精,你不要无礼,莫害我师父!我还有个大师兄,叫做孙行者。他神通广大,善能降妖。他来时教你死无葬身之地!’那怪闻言,越发忿怒,骂道:‘是个甚么孙行者,我可怕他?他若来,我剥了他皮,抽了他筋,啃了他骨,吃了他心!饶他猴子瘦,我也把他剁碎着油烹!’”
④行者闻道,就气得抓耳挠腮,暴躁乱跳道:“是那个敢这等骂我!”八戒道:“哥哥息怒,是那个黄袍怪这等骂来,我故学与你听也。”行者道:“贤弟,你起来。不是我去不成,既是妖精敢骂我,我就不能不降他,我和你去!老孙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普天的神将看见我,一个个控背躬身,口口称呼大圣。这妖怪无礼,他敢背前面后骂我!我这去,把他拿住,碎尸万段,以报骂我之仇!报毕,我即回来。”八戒道:“哥哥,正是。你只去拿了妖精,报了你仇,那时来与不来,任从尊意。”
1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面节选部分的内容。(2分)
13.从上面的节选部分可以概括出孙悟空的哪些性格特点?(答出两点即可)(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灯火可亲
①现代人似乎已经不记得灯火了。
②现在我们抬头所见,皆为灯光,而非灯火。灯光来自于我们的头顶,有一种俯视的意味;灯火则在我们的身边,光照周身,温润内心。在我看来,灯光只见光明,却少温情,灯火则不然。灯火既有光明之属性,又有温暖之意蕴,远比灯光来得蕴藉满怀,温情脉脉。
③火,在人类的行走过程中,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因为有了火,人类得以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状态进化为刀耕火种,从此脱离了野蛮状态,获得了主宰自身命运的神奇力量,成为统御自然的高级物种。从钻燧取火用于取暖、熟食、御兽到将星星火种引入暗夜居室,置于土炕之下,则由最初级的生存烟火上升到灶里的烟火、盆里的烟火,再到灯上那颗跳动的火苗,甚至发射神舟飞船的火箭之下的熊熊烈焰。人类对火的情感,就从生存的需要转为更为高级的精神需求了。
④灯火如豆,真让人浮想联翩,温情无限。
⑤汪曾祺在他的《冬天》里写道:“天冷了,堂屋里上了槅子,换了新的粉连纸,雪白的纸。上了槅子,显得严紧、安适,好像生活中多了一层保护。家人闲坐,灯火可亲。”那个时候,灯火就是一粒种子,种着光明、温暖、亲情和希望。
⑥我想,汪曾祺说“家人闲坐,灯火可亲。”他写的一定是城里人。冬天里一家人闲来无事,围在灯火前,家长里短,相亲相爱。苏轼的“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和王安石的“昏昏灯火话平生”不就是这样的情景吗?而唐人的“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所描写的也是一种闲适和娴静。
⑦“家人闲坐,灯火可亲。”那是一种情形,也是一种意境,恰恰是现代家庭所缺少的独特氛围。山里人家虽然也常常围坐灯前,却难得闲情。然而,那种“灯火可亲”的感觉,却是丝毫不差的。
⑧回想小时候,狭小的土坯房里,炕上放着一张方桌,方桌上立着一盏油灯,油灯“突突”吐着火苗。那是一盏陶制的煤油灯。有脚,有肚子,有脖颈。肚子里灌满了煤油,一根细细的灯芯,从脖颈引出来,点燃。那灯就发出一种昏黄的光来。那是亮而温暖的光。从灯开始,渐次减弱,最后,屋子四角,模糊不清了,简陋的屋子里现出一种奢华的朦胧的美来。
⑨一家人围坐在灯火旁边。温柔的灯光映照着每一张脸,是一种温馨的场景。爷爷捏一杆长长的旱烟袋,装满一锅子细碎烟叶。不点火,将那烟袋锅伸出去,靠在灯上那火苗,深深吸一口。火苗忽然就抖了几下,变得肥了,斜靠过去,舔舐着锅子里的烟叶。烟袋锅子里面顿时殷红了,泛出丝丝的青烟。爷爷的口中也徐徐吐出缕缕青烟,在灯火的上空缭绕不断。我们看得痴了,用手去抓那弥散在头顶的青烟。爷爷有滋有味地吧嗒了几口,抚摸着我的头,慈爱地说,写作业,有什么可看的。奶奶一边缝补衣衫,一边嗔怪道,抽烟也不离远点,不怕熏着孩子。妈妈抿着嘴不吱声,一针一线纳着鞋底。灯火突然剧烈跳动起来,“啪”地一声爆裂了,灯火旺了,青烟窜出很长。妈妈顺手从针线笸箩里拿起剪刀,伸到火苗上,剪断了灯花。灯火又亮起来。我们姐弟几个趴在小方桌上写作业,不一会儿功夫,鼻子、眼窝都是黑的。一家人挨挨挤挤却也其乐融融。
⑩灯火温情,是一种怀念,也是一种依恋。
⑪曾经,那一窗橘红的灯火,让多少游子湿润了眼角,柔软了一颗狂野的心。千里万里,任你浮华绝代,灯红酒绿。夜深人静的时候,最能唤醒你内心渴望的,仍然是那曾经的一豆灯火,和那昏黄的灯下,母亲那两鬓的白发。
⑫如今,长夜漫漫,长街沉沉,总会有一路璀璨灯光为伴。然而,我们却再生不出那种灯火可亲的心境了。环境变了,我们的心境也变了。
⑬没有了灯火,再见不到家人围坐各自劳作、相近相爱的情景了。
(文/红山飞雪,根据命题需要有改动)
14.读第②段,说说“灯火”与“灯光”的区别。(4分)
15.读第③段,分条回答:“火”,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有哪些“不同寻常的意义”。(4分)
16.读第⑦~⑨段,作者描绘的那种“独特氛围”有哪些特征?请简要概括。(6分)
17.结合全文,说说“灯光璀璨,我们却再生不出那种灯火可亲的心境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6分)
六、(8分)
根据要求完成18、19题。
现在有的人说过年没有“年味儿”了,也有人说过年在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那么这些年,春节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学校决定组织同学们开展以“春节的变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8.你们小组准备围绕“春节的变化”来展开研究了解社会的改变,请你从两个不同角度拟写出具体的研究方向。(3分)
19.你认为春节过节方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请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100-120字)(5分)
七、(50分)
20.按要求写作文。(50分)
请以“这,是新的起点”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600字左右;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语文-2022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C(湖北武汉专用): 这是一份语文-2022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C(湖北武汉专用),文件包含语文-2022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C湖北武汉专用考试版docx、语文-2022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C湖北武汉专用答题卡docx、语文-2022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C湖北武汉专用解析版docx、语文-2022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C湖北武汉专用参考答案doc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2022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B(湖北武汉专用): 这是一份语文-2022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B(湖北武汉专用),文件包含语文-2022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B湖北武汉专用考试版docx、语文-2022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B湖北武汉专用解析版docx、语文-2022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B湖北武汉专用答题卡docx、语文-2022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B湖北武汉专用参考答案doc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2022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A(湖北武汉专用): 这是一份语文-2022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A(湖北武汉专用),文件包含语文-2022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A湖北武汉专用考试版docx、语文-2022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A湖北武汉专用答题卡docx、语文-2022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A湖北武汉专用解析版docx、语文-2022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A湖北武汉专用参考答案doc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