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理-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A(天津专用)
展开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天津专用)
物理0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下列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甲图中,改变钢尺伸出的长度是为了探究音调的高低与振幅的关系
B.乙图中,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确定障碍物的距离
C.丙图中,把耳朵贴在桌面上也能听到轻敲桌子的声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D.丁图中,摩托车的消声器是为了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解:A、图中,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是为了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A错误;
B、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来确定障碍物的远近,故B错误;
C、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图甲中,把耳朵贴在桌面上也能听到轻敲桌子的声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故C正确;
D、丁图中,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答案:C。
2.《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一经播出便深受大众喜爱。节目里重温了张继的《枫桥夜泊》,诗中写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其中“霜”的形成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A.升华 B.凝华 C.汽化 D.液化
解: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故ACD错误,B正确;
答案:B。
3.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彩色电视机画面的颜色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合成的
B.看到天空中的流星划过夜空落向地面,流星不是光源
C.环卫工人的工作服是通过光的反射来警示司机的
D.在不同座位上都能欣赏电影《长津湖》的感人画面,是由于银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解:A、彩色电视机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合成的,故A错误;
B、流星由于与大气层摩擦温度极高,达到着火点而发光放热,则流星属于光源,故B错误;
C、自然光或灯光照到环卫工人的工作服上会发生反射,以此警示司机,故C正确;
D、如果光在银幕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由于反射光线向同一方向射出,不可能使影院内每个座位上的观众都看到银幕上的画面,故D错误;
答案:C。
4.学了物理,小华同学对于身边物理量的大小很关注,并进行了估测:①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5cm;②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5km/h;③人正常体温的平均值约为36.5℃;④人的脉搏跳动一次大约1min。以上估测中合理的有( )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解:①人的头发的直径在75μm左右,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与此差不多,在100μm=0.01cm左右,故①不符合实际;
②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4m/s=1.4×3.6km/h≈5km/h左右,故②符合实际;
③人体正常体温在36.5℃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③符合实际;
④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min跳动的次数在75次左右,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故④不符合实际。
所以说法合理的是②③。
答案:C。
5.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同向出发的小车小车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 )
A.甲、乙两车在整个过程中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0﹣5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
C.第10秒钟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
D.经过0﹣20秒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小于乙车的平均速度
解:
A、乙物体在6~20s内的图象是一条和时间轴平行的直线,所以乙车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
B、由图象看出两车在0~5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两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小于乙车通过的路程,所以v甲<v乙,故B正确;
C、由图象看出两车在10s末相遇,此时乙处于静止状态,甲还在匀速运动,二者速度不相同,故C错误;
D、经过0﹣20秒时间,两车运动的时间相同,甲车通过的路程为40m,乙车通过的路程为20m,所以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
答案:B。
6.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透过树丛的光束 B.雨后的彩虹
C.水中的倒影 D.海市蜃楼
解:
A、透过树丛的光束是直的,表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故A不符合题意;
B、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平静水面上景物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C。
7.下列关于图片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中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形成彩色光带,说明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B.图是近视眼成像示意图,需要佩戴凸面镜进行校正
C.图中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倒立放大实像
D.图是“中国天眼”射电望远镜,它的反射面相当于一个凸面镜
解:
A、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形成彩色光带,属于光的色散,白光是由7种色光混合成的,故A正确。
B、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是近视眼,若想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即需让原来的光线发散一些,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应配戴凹透镜来矫正,故B错误;
C、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与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故C正确;
D、“中国天眼”的反射面对光有会聚作用是凹面镜,故D错误。
答案:A。
8.如图所示,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CD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角为60°,界面右侧是空气
B.折射角为45°,界面右侧是玻璃
C.入射角为30°,界面左侧是空气
D.折射角为45°,界面左侧是玻璃
解:(1)已知CD是界面,则由图可知,∠AOC=60°,则∠BOD=60°,所以入射角为90°﹣60°=30°,
而∠COE=45°,则折射角为90°﹣45°=45°,因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CD的右边是空气,左边是玻璃。
(2)根据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则OE一定为折射光线,BO为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
综上所述,故只有选项D正确。
答案:D。
9.如图是小强用手机、透镜和纸盒自制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手机屏幕到透镜的距离应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B.白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倒立、放大的实像
C.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一部分,白墙上的画面将不再完整
D.从各个角度都能清楚的看到白墙上的像,是因为白墙对照射到其上面的光产生漫反射
解:A、根据投影仪成像的原理可知,手机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故A正确;
B、投影仪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
C、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一部分,白墙上的画面仍然完整,只是亮度变暗,故C错误;
D、发生漫反射的物体可以从不同角度都能看到,因此从各个角度都能清楚的看到白墙上的像,是因为白墙对照射到其上面的光产生漫反射,故D正确。
答案:C。
10.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kg冰与1kg水的密度相等
B.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密度变大
C.为减轻质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材料制造
D.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飘在空中,是因为气球内部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
解:A、根据ρ可知,1kg冰与1kg水,质量相同时,冰的体积大,故密度小,故该选项错误;
B、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质量不变,体积变小,故密度变大,故该选项正确;
C、自行车的体积一定,由m=ρV可知,材料的密度越小,自行车的质量越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小的材料制造,故该选项错误;
D、气球可以飘在空中,是因为气球内部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故该选项错误;
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不选或选错的得0分)
11.图是校运会上运动员百米赛跑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员跑完全程所用时间约为14s
B.运动员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
C.运动员跑得越快,到达终点所用时间越短
D.终点计时员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比看到“白烟”开始计时更准确
解:A、动员跑完百米全程所用时间在14s左右,故A正确;
B、运动员在百米跑的过程中要经过起跑、加速、冲刺等几个过程,所以运动员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运动员到达终点,路程一样,所用时间越短,跑得越快,故C正确;
D、在空气中,光速远大于声速,终点计时员要以看烟为准,故D错误。
答案:AC。
12.如图所示,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80cm刻度线处,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烛焰未画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 )
A.此透镜的焦距可能为10cm
B.此成像原理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
C.此时若只向右移动凸透镜,能再次在光屏成缩小的像
D.若将透镜换为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则只将光屏左移也能再次接收到清晰的像
解:A、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物距u=50cm﹣35cm=15cm,成倒立、放大实像,满足2f>u>f条件,即凸透镜焦距大于7.5cm且小于15cm,故A正确;
B、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小于像距,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故B错误;
C、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在蜡烛与光屏之间向右移动,根据凸透镜光的可逆性当物距等于像距,像距等于物距时,能再次在光屏成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像,故C正确;
D、凸透镜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是:物远像近像变小,只将凸透镜换为焦距更小的凸透镜,相当于增大了物距,则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像逐渐变小,故D正确。
答案:ACD。
13.如图所示,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所示的m﹣V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量杯质量为40g
B.该液体密度为1g/cm3
C.该液体密度为1.25g/cm3
D.60cm3的该液体质量为60g
解:ABC.设量杯的质量为m杯,液体的密度为ρ,
由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V1=2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1=m1+m杯=40g,
由ρ可得,ρ×20cm3+m杯=40g﹣﹣﹣﹣﹣﹣﹣﹣﹣①
当液体体积为V2=8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2=m2+m杯=100g,
则ρ×80cm3+m杯=100g﹣﹣﹣﹣﹣﹣﹣﹣﹣﹣﹣﹣﹣﹣②
由①②可得,ρ=1g/cm3,m杯=20g,故AC错误、B正确;
D.60cm3的该液体质量m3=ρV3=1g/cm3×60cm3=60g,故D正确。
答案:BD。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14.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3 ℃,被测物体的长度为 5.26 cm。
解:(1)由图知:在温度计上,5℃之间有5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1℃,所以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在“0”的下方,说明温度低于0℃,为﹣3℃;
(2)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物体左侧与2.00cm刻度线对齐,右侧在7.20cm和7.30cm之间,读作7.26cm处,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7.26cm﹣2.00cm=5.26cm。
答案:﹣3;5.26。
15.声音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 能量 ;中国地震网通过接收到的 次声波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测定地震。
解: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发生地震时,产生的是次声波,中国地震网通过接收到的次声波测定地震的位置和等级。
答案:能量;次声波。
16.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就有许多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可生火”是由于凸透镜对光具有 会聚 作用;小明同学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形成了近视眼,应配戴 凹 透镜进行矫正。
解:(1)把冰磨制成凸透镜,让太阳光通过凸透镜,太阳光将会聚在焦点,从而使焦点处温度升高,如果在焦点处放些易燃物质,易燃品就会燃烧起来,从而取火。这是利用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
(2)不注意用眼卫生,患上近视是因为晶状体变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增强,要矫正近视眼需要使光线发散一些,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用凹透镜来矫正。
答案:会聚;凹。
17.南宋著名诗人辛弃疾的诗句“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云里行。”中所描写的“天在清溪底”和“人在云里行”两种情景,前者是 光的反射 现象,后者是 光的反射 现象。
解:“天在清溪底”是看到天在溪底,即人看到的是天在溪底所成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其实质是光的反射;
“人在云里行”是人的像在云的像中走,同样是人和云通过水面所成的虚像,是光的反射现象。
答案:光的反射;光的反射。
18.如图所示,两束光线经过一个透镜后相交于主光轴上的A点,取走透镜后,光线相交于B点,则该透镜为 凹 透镜;若入射光线射向光心,则该光线通过透镜将会 不偏折 (选填“偏折”或“不偏折”)。
解:
放上透镜的会聚点A要比不放透镜的会聚点B更要远离透镜,由此可知,该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该透镜是发散透镜,即凹透镜;
根据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可知,若入射光线射向光心,则该光线通过透镜将会不偏折。
答案:凹;不偏折。
19.同学们想测量一张质量是12kg的课桌的木料体积。于是找来和课桌相同材质的木料作样本,测得其质量是80g,体积是100cm3,则样本的密度为 0.8 g/cm3,课桌木料的体积为 0.015 m3
解:样本木料的质量是m0=80g,体积为V0=100cm3,
则样本的密度:
ρ0.8g/cm3=0.8×103kg/m3;
课桌与样本材质相同,所以密度相同,
则课桌的体积:
V0.015m3。
答案:0.8;0.015。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49分。解题中要求有必要的分析和说明,计算题还要有公式及数据代入过程,结果要有数值和单位)
20.有一束光通过A点射到镜面,反射后过B点,请画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解:首先找出A点的像点A′,然后连接A′B,和镜面相交与O点,则OB为反射光线,再连接起AO为入射光线。如下图:
2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
(1)除图甲提供的器材外,实验中还用到一种测量距离的工具,它是 刻度尺 。
(2)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 黑暗 (选填“明亮”或“黑暗”)的环境中进行。
(3)实验时,用透明 薄 (选填“薄”或“厚”)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
(4)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需要选用两根大小 相同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蜡烛。
(5)为了得到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需要将镜前蜡烛放在 不同 (选填“同一”或“不同”)位置进行多次实验。
(6)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然后将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实验现象说明像与物大小 相等 。
(7)将蜡烛B拿走,然后在蜡烛B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在白纸上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虚 (选填“实”或“虚”)像。
解:(1)平面镜成像时,为了探究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的关系,需要刻度尺测量出物距和像距的大小,所以用到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因蜡烛是点燃的,所以适合在较黑暗的环境下才可看清蜡烛的像,能保证实验效果;
(3)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玻璃板不但反射光成虚像,还能透光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4)两支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需要选用两根外形相同的蜡烛;
(5)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所以应将物体放在不同位置进行实验;
(6)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然后将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实验现象说明像与物大小相等;
(7)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受虚像,而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移开B,并在其所在位置放一个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A的像,这说明蜡烛成的像是虚像。
答案:(1)刻度尺;(2)黑暗;(3)薄;便于确定像的位置;(4)相同;(5)不同;(6)相等;(7)不能;虚。
22.小明学习了密度测量的知识后,想知道自己收藏的一块小石头的密度值,于是在征求老师同意后和小华在实验室进行了测量。如图所示: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归零后,若指针静止时位置如图A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左 (选填“左”或“右”)端调节;
(2)用调好的天平测量石头的质量,如图B所示,则石头的质量为 14 g.把细线拴在石头上,用量筒测出了石头的体积,如图C所示,则石头的体积为 5 cm3。
(3)该石头的密度为 2.8×103 kg/m3。
(4)同组的小华同学提出另外一种测量方法,如图所示:
①用天平测出石头的质量m;
②往烧杯中加适量水浸没石头,在水面位置作上标记。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读出其V1。
③取出石头,将量筒里的水倒入烧杯内,让水面升至标记处。此时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为V2。
④计算出石头的密度ρ= (用题中物理量的符号表达);根据以上步骤,你认为小华测出的密度值会 偏小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解: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归零后,由图A知,指针静止时位置偏右,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左端调节;
(2)用调好的天平测量石头的质量,由图B知标尺分度值0.1g,石头的质量m=10g+4g=14g;
由图C知,量筒分度值1mL,石头的体积为V=15ml﹣10ml=5ml=5cm3;
(3)该石头的密度ρ2.8g/cm3=2.8×103kg/m3;
(4)由实验步骤知,用天平测出石头的质量m,石块体积倒入烧杯中水的体积,即石块体积V=V1﹣V2,
所以石头的密度ρ;
取出石头时,石头上会沾有水,因此倒入水的体积大于石头的体积,体积测量偏大,由ρ可知,测量结果偏小。
答案:(1)左;(2)14;5;(3)2.8×103;(4);偏小。
23.如图甲是河滨公园一景,小刚周末从家到公园游玩,一半路程骑自行车,一半路程步行,他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
(1)图乙中图线对应骑自行车的是 BC (选填“AB”“BC”或“AC”)段;小刚骑自行车的速度是多少m/s?
(2)小刚在步行中通过了一段长12m的人行横道,他用时多少秒?
(3)小刚从家到公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解:(1)由图象可知,sAB=1800m时,tAB=25min;sBC=3600m﹣1800m=1800m时,tBC=30min﹣25min=5min
则vAB1.2m/s,vBC6m/s,
因为vAB<vBC,
所以,BC段对应骑自行车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小刚同学骑自行车的速度是6m/s;
(2)小刚同学步行的速度为vAB=1.2m/s,则通过该人行横道的时间
t10s;
(3)小刚同学从家到公园的时间t总=30min,路程s总=3600m,则平均速度:
v2m/s=7.2km/h。
答:(1)BC;小刚骑自行车的速度是6m/s;
(2)小刚同学步行通过人行横道需要10s;
(3)小刚同学从家到公园的平均速度是7.2km/h。。
24.给你一架已调好平衡的天平(配有砝码),和一个盛满水的烧杯,只用这些器材(不使用任何其它辅助工具),测出一包金属颗粒的密度。要求:写出测量步骤和计算该金属颗粒的密度的表达式。(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
解:
(1)用天平测出金属颗粒的质量m1;
(2)用天平测出盛满水的烧杯的总质量m2;
(3)将这些金属颗粒投入烧杯的水中,待水溢出后,用天平测出烧杯、水和金属颗粒的总质量m3;
(4)金属颗粒的密度:
。
25.如图所示,有一只空玻璃瓶,它的质量为0.2kg;当瓶内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为0.8kg。用此空玻璃瓶装金属颗粒若干,瓶和金属颗粒的总质量为1.6kg;在装金属颗粒的瓶中再装满水时,瓶、金属颗粒和水的总质量为1.8kg。问:
(1)玻璃瓶的容积是多少?
(2)金属颗粒的密度是多少?
解:
(1)瓶子装满水后水的质量:
m水=m总1﹣m瓶=0.8kg﹣0.2kg=0.6kg,
瓶子的容积:
V=V水6×10﹣4m3;
(2)金属颗粒的质量:
m金=m总2﹣m瓶=1.6kg﹣0.2kg=1.4kg;
瓶中装了金属粒后再装满水,水的体积:
V水′2×10﹣4m3,
金属粒的体积:
V金=V﹣V水′=6×10﹣4m3﹣2×10﹣4m3=4×10﹣4m3,
金属粒的密度:
ρ3.5×103kg/m3。
答:(1)玻璃瓶的容积是6×10﹣4m3;
(2)金属颗粒的密度是3.5×103kg/m3。
【开学摸底考】八年级物理(天津专用)-2023-2024学年初中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zip: 这是一份【开学摸底考】八年级物理(天津专用)-2023-2024学年初中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zip,文件包含2024届初二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天津专用解析版docx、2024届初二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天津专用考试版docx、2024届初二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天津专用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2024届初二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天津专用答题卡A3docx、2024届初二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天津专用答题卡A3pdf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开学摸底考】九年级物理(天津专用)-2023-2024学年初中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zip: 这是一份【开学摸底考】九年级物理(天津专用)-2023-2024学年初中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zip,文件包含2024届初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天津专用解析版docx、2024届初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天津专用考试版docx、2024届初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天津专用答题卡A3docx、2024届初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天津专用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2024届初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天津专用答题卡A3pdf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C(天津专用): 这是一份物理-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C(天津专用),文件包含物理-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C天津专用解析版docx、物理-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C天津专用考试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