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测18 内能-备战中考物理考点精讲与精练(人教版)
展开18 内能
一、基础知识点预测
知识点1.分子动理论
1.物质的构成
(1)常见的物质是由__分子__或__原子__构成的.
(2)人们常以10-10 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2.分子热运动
(1)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__进入__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2)扩散现象等大量事实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__永不停息__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__高__,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同时存在着__引力__和__斥力__.
4.分子动理论
(1)常见的物质都是有大量的__分子__、__原子__构成的.
(2)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__热运动__.
(3)分子之间存在__引力__和__斥力__.
注意:①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同时消失.②一般的,扩散在气体间最快,液体次之,固体最慢.③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
知识点2.内能
1.内能及其改变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__动能__与__分子势能__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决定因素:温度和质量.
(3)改变方式:__热传递__和__做功__.
方式 | 热传递 | 做功 |
实质 | 内能的__转移__ | 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__转化__ |
生活 举例 | 晒太阳、烧水做饭、哈气取暖 | 钻木取火、摩擦生热、搓手取暖 |
补充 说明 | 热传递条件:物体间存在__温度差__;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__减少__,温度__降低__;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__增加__,温度__升高__,直到两物体温度相等为止 | 做功的两种情况:一是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__增加__,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__内能__;二是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__减小__,__内__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
联系 | 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是等效的,不知道改变内能的具体过程,就无法判断物体内能改变的原因 |
|
注意:由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物体的内能永不为零,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内能.
2.热量
(1)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用Q表示.
(2)单位:焦耳(符号:__J__).
(3)温度、热量和内能的关系:
①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但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②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离开热传递,通常用“吸收”“放出”等词修饰,不能用“有”“含有”“物体的”等词修饰.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液体沸腾的过程.
③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
知识点3.比热容
1.比热容是描述物质__吸热本领__的物理量.
2.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或降低)的温度乘积之__比__叫做该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3.公式:__c=__.
4.公式应用:Q=__cmΔt__.
5.水的比热容
(1)意义:水的比热容是4.2×103 J/(kg· ℃),表示质量为 1 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 ℃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为__4.2×103__ J.
(2)应用:发动机冷却剂、“暖气”传热媒介、调节气候.
注意: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质的质量大小、温度的高低、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的多少无关.
二、实验题考点预测
实验:比较不同物质的吸放热情况
1.实验装置图
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1)控制变量法的应用(采用质量__相同__的不同种类物质,且加热源相同).
(2)转换法的应用:判断吸热能力(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__加热的时间__;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__升高的温度__).
3.分析数据
(1)质量相同时,升高相同温度,__加热时间__越长(短)的物质,吸热能力越强(弱).
(2)质量相同时,吸收相同的热量(或加热相同时间),__温度变化__值越小(大)的物质,吸热能力越强(弱).
4.交流反思
(1)实验中用相同加热源加热的目的(使液体在相同的时间内__吸收相同的热量__).
(2)加热源的选择(选择电加热器加热优于酒精灯,电加热器发热更稳定,热量不易散失).
(3)误差分析(存在热量损失).
(4)热量的计算(Q=__cmΔt__).
(5)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
实验结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热容大的物质吸收的热量多.
三、课本图片考点预测
1.图中,四溢的花香引来了长喙天蛾采蜜,它们能闻到阵阵的花香,是由于花香分子在__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__,扩散到空气之中.
2.如图甲,抽掉玻璃板后,两个瓶子内的气体会混合在一起,这是__扩散__现象,它说明分子在不停地__做无规则运动__;如图乙,两个铅柱没有被重物拉开,主要是由于铅柱的分子之间有__引力__.
3.如图,冬天摩擦双手是利用__做功__改变内能.向手上哈气是利用__热传递__改变内能.
4.如图,当塞子跳起来时,可以看到瓶内出现白雾.在这个过程中,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温度__降低__,内能__减小__.
三、中考真题对应练习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当观察到热水大面积变成红色时,冷水中只有品红周围变成红色。对该现象的微观解释合理的是( )
A.温度越高,分子质量越小
B.温度越高,分子体积越大
C.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小
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2.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热运动的是( )
A.走到花园闻到花香
B.大雪纷飞
C.烧废纸时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
D.尘土飞扬
3.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现象来认识分子。对于分子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无空隙
B.液体可以流动,说明液体分子间无作用力
C.塑料吸盘能“吸”在墙壁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D.闻到远处的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4.夏季来临,瓶装水迎来销售旺季,大量废弃的塑料瓶污染环境。三位英国大学生用海藻提取物制成可食用薄膜,将水封装在薄膜中做成“水球”——Ooho,可直接吞服解渴,如图所示。图中薄膜没有破裂是因为( )
A.薄膜的分子间有引力 B.薄膜的分子间有斥力
C.薄膜的分子静止不动 D.薄膜的分子间没有空隙
5.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金片和铅片紧压在一起,放置5年后再把它们分开,可以看到它们相互进入约1mm。这个实验说明(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是运动的
C.分子间存在引力 D.分子间存在斥力
6.装修房屋使用的人造木板黏结剂中有危害人体健康的甲醛,所以新装修的房间不宜马上入住。人造木板黏结剂中的甲醛扩散到空气中,这是由于甲醛( )
A.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D.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7.关于热量、温度、内能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
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C.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可能不变
D.物体内能减少时,一定对外做功
8.如图为一种自热火锅的构件图。该自热火锅的发热包内有铁粉、铝粉、炭粉、生石灰等物质,将发热包放到水中,会放出大量的热。有关该自热火锅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生石灰与水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
B.设计出气孔的目的是避免使用时盒内气压过高
C.遇水能放出热量的物质都能作为发热包的内容物
D.使用过的发热包即使干燥后也不能重复使用
9.下列实例,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晒太阳 B.搓手取暖
C.用电褥子取暖 D.向双手哈气取暖
10.古时候人们常钻木取火,下列情境中改变内能的方式与其相同的是( )
A.吃饭时,金属勺放在热汤中会烫手
B.冬天,搓手可以使手暖和
C.发烧时,冷毛巾敷额头可以降温
D.夏天,喝冷饮使人感到凉爽
11.生命离不开水,水是宝贵的资源。以下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面上的水变干了是升华现象
B.冬天用热水袋取暖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
C.水结冰的过程需要吸热
D.岳阳水资源丰富,我们不需要节约用水
12.下列现象中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是( )
A.余音绕梁 B.尘土飞扬 C.桂花飘香 D.大雪纷飞
13.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B.温度越低,分子的热运动越缓慢,当温度低到一定程度,分子的热运动会停止
C.通常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比气体的小,比固体的大
D.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
14.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麦浪起伏 B.尘土飞扬 C.花香四溢 D.大雪纷飞
15.实验室有质量1kg、温度0℃的冰块和质量1kg、温度0℃的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块的内能等于水的内能
B.冰块的内能小于水的内能
C.将冰块放入水中,能量从水传递给冰块
D.将冰块放入水中,能量从冰块传递给水
16.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一定相等
B.汽油机的做功冲程中燃气的内能减小
C.我们不敢大口喝热气腾腾的汤,是因为汤含有的热量较多
D.摩擦生热过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这些内能又可以自发的转化为机械能
17.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质量相同的A、B两种液体加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从图中看出( )
A.液体A的比热容大 B.两种液体的比热容相等
C.液体B的比热容大 D.无法比较
18.如图所示,荷叶上的水珠如颗颗珍珠一般,摇一摇荷叶,水珠会很快滑落,荷叶上竟然滴水不沾。关于荷叶上水珠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水珠静止不动时,水珠中的水分子也静止不动
B.很小的水珠就是一个水分子
C.荷叶不沾水,是因为水珠与荷叶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D.两滴水珠相遇时能形成一个较大的水珠,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19.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热量多
C.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不一定相同
D.物体内能增加,一定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20.依据表格中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 比热容c/[J•(kg•℃)﹣1] |
水 | 4.2×103 |
煤油 | 2.1×103 |
沙石 | 约0.92×103 |
A.一杯水倒出一半,杯内剩余水的比热容变小
B.水和沙石放出相等热量,水的温度降低得较多
C.水的比热容表示水的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4.2×103J
D.质量、温度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等热量,煤油温度升高得较多
二.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21.用力将端面已锉平的两块铅柱紧压在一起,然后将它们悬挂起来,并在下方挂一重物,发现两铅柱不分开(如图甲).对此现象,小金有疑惑:两铅柱不分开的原因是大气压力造成还是其他引力造成?于是小金将图甲所示的铅柱与重物固定在一个玻璃钟罩内(如图乙),逐渐抽出钟罩内的空气.
(1)在抽气的过程中钟罩内气体的压强 (选填“逐渐变小”“一直不变”或“逐渐变大”).
(2)如果在抽气的过程中,钟罩内两铅柱分开了,则 (选填“能”或“不
能”)确定图甲所示的两铅柱间有其他引力存在.
(3)如果在抽成真空时,钟罩内两铅柱也不分开,则 (选填“能”或“不能”)确定图甲所示的两铅柱间有其他引力存在.
三.计算题(共2小题)
22.如图是质量为100g的某物质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图像,前10min它吸收的热量是7.2×103J.求该物质的比热容。
23.2017年6月10日,作为中国大陆核电的发源地﹣﹣秦山核电基地安全运行100堆年(一座核反应堆运行一年为一堆年)。从被誉为“国之光荣”的秦山核电站1991年12月15日投入运行开始,秦山核电基地一直保持安全稳定运行,目前每分钟的安全发电量相当于少消耗烟煤13.0t,减排二氧化碳约40.6t,二氧化硫约0.2t,氮氧化物约0.8t。秦山核电基地目前共有9台运行机组,年发电量约500亿千瓦时,是目前我国核电机组数量最多、堆型品种最丰富、装机容量最大的核电基地。[下列(1)(2)题答案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1)13.0t烟煤如果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多少J(烟煤的热值为2.9×107J/kg)。
(2)假设13.0t烟煤在煤炉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部分被水吸收,可以使4×105kg的水从20℃升高到100℃,求水吸收的热量为多少J。[c水=4.2×103J/(kg•℃)]
(3)求煤炉加热水的热效率。[第(3)题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解析】解: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时,分子的运动快,温度低时,分子的运动慢,故当热水大面积变成红色时,冷水中只有品红周围的溶液变成了红色。
【答案】D。
2.【解析】解:
A.走到花园闻到花香,是花香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A符合题意;
B.大雪纷飞属于宏观的机械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烧废纸时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烟雾是大量分子组成的灰尘颗粒,它们的运动不属于分子的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尘土飞扬中的尘土是固体颗粒物(不是分子),其运动属于宏观的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A。
3.【解析】解:A、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故A错误。
B、液体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故B错误。
C、塑料吸盘能“吸”在墙壁上,是大气压作用结果,故C错误。
D、闻到远处的花香,说明花的芳香分子扩散到空气中,扩散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正确。
【答案】D。
4.【解析】解:AB、当分子距离很小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稍大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图中薄膜没有破裂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所以A正确,B错误;
CD、物质是由大量分子、原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故CD错误。
【答案】A。
5.【解析】解:把金片和铅片紧压在一起,放置5年后再把它们分开,可以看到它们相互进入约1mm属于固体的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CD不符题意,B符合题意。
【答案】B。
6.【解析】家庭装修用的人造木板黏结剂中的甲醛扩散在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这说明甲醛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
【答案】A。
7.【解析】解:A、温度为0℃的物体也具有内能,故A错误;
B、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也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故B错误;
C、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可能不变,例如:晶体熔化过程中,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故C正确;
D、物体内能减少时,可能是温度降低,也可能是对外做功,故D错误。
【答案】C。
8.【解析】解:
A、由化学知识可知,生石灰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故A正确;
B、盒盖上有出气孔,这样会避免使用时盒内气压过高,能防止危险的发生;故B正确;
C、发热包用于自热食品,要注意发热材料不能有强腐蚀性和毒性,所以不是遇水能放出热量的物质都能作为发热包的内容物,故C错误;
D、使用过的发热包发生了化学变化,干燥后不能重复使用,故D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答案】C。
9.【解析】解:A、晒太阳属于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故A错误;
B、搓手时克服摩擦做功,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故B正确;
C、用电褥子取暖属于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故C错误;
D、向双手哈气,手吸收热量,属于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故D错误。
【答案】B。
10.【解析】解:钻木取火时,克服摩擦做功,属于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A、吃饭时,金属勺放在热汤中会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故A错误;
B、冬天搓手时,克服摩擦做功,属于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正确;
C、发烧时,冷毛巾敷额头可以降温,是因为冷毛巾可以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故C错误;
D、喝冷饮使人感到凉爽,冷饮会从人体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故D错误。
【答案】B。
11.【解析】解:
A、地面上的水变干,是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故A错误;
B、由于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冬天用热水袋取暖,和水的比热容有关,故B正确;
C、水结冰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C错误;
D、水是可再生能源,水资源丰富,但是地球上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因此需要节约用水,故D错误。
【答案】B。
12.【解析】解:
A、“余音绕梁”是指声音遇到“梁”、“墙”等障碍物,从而反射回来,是回声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飘在空中的尘埃是固体小颗粒,比分子要大得多,是由很多分子组成的。扫地时尘土飞扬,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桂花飘香,是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故C符合题意。
D、大雪纷飞是固态的雪花在空气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C。
13.【解析】解:A、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故A正确;
B、构成物质的粒子时刻处于不断的运动状态之中,故B错误;
C、通常固体分子间距离最小,液体分子间距离较大,气体分子间距离最大,故C正确;
D、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故D正确。
【答案】B。
14.【解析】解:麦浪、大雪、尘土都是看得见的,“麦浪起伏”“尘土飞扬”和“大雪纷飞”这都是物体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故ABD不符合题意。
花香四溢,是香气分子不停运动的结果,故C符合题意。
【答案】C。
15.【解析】解:AB、质量相等温度为0℃的水和冰,分子动能相等,冰熔化成水需要吸收热量,使分子势能增大,所以水的内能大一些,故A错误,B正确;
CD、物体间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由于冰块的温度等于水的温度,所以将冰块放入水中,不会发生热传递,能量不会从水传递给冰块,也不会从冰块传递给水,故C、D错误。
【答案】B。
16.【解析】解:A、温度相同的两个物体,质量不一定相同,内能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
B、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燃气对活塞做功,燃气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所以燃气的内能减少,故B正确;
C、我们不敢大口地喝热气腾腾的汤,是因为热汤的温度高;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故C错误;
D、摩擦生热是克服摩擦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这些内能可以通过做功再转化为机械能,但这些内能无法自动地转化为机械能,是因为能量的转化是有方向性的,故D错误。
【答案】B。
17.【解析】解:(1)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A、B两种液体加热,则两液体吸收热量相同;
(2)由图象可以看出,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热量相同),B的温度升高得少一些(B的温度变化小),根据c=可知,B液体的比热容较大。
【答案】C。
18.【解析】解:A、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当水珠静止不动时,水珠中的水分子仍在运动,故A错误;
B、分子十分微小,它的直径的数量级一般10﹣10m,是肉眼看不见的,水珠是看得见的物体,不是分子,故B错误;
C、荷叶不沾水,是因为水珠与荷叶的分子之间距离较大,大于分子平衡距离的10倍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故C错误;
D、两滴水珠相遇后之所以会合成一滴是因为当分子相互靠近时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将两滴水珠合成了一滴,故D正确。
【答案】D。
19.【解析】解:A、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变化,如:晶体熔化,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故A错误;
B、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故B错误;
C、物体的内能与质量、温度、状态等多个因素有关,不能只根据温度判定内能的大小,所以两物体温度相同,内能不一定相同,故C正确;
D、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从外界吸收了热量,故D错误。
【答案】C。
20.【解析】解:A、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无关,一杯水倒出一半,杯内剩余水的比热容不变,故A错误;
B、由△t=可知,物体降低的温度还与质量有关,未知质量不能比较降低的温度,故B错误;
C,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表示质量1kg的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4.2×103J,故C错误;
D、由Q吸=cm△t可知,水和煤油的质量、吸收热量相等,由于煤油的比热容小,温度升高较多,故D正确。
【答案】D。
二.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21.【解析】解:
(1)用抽气机逐渐抽走玻璃罩里的空气,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减少,而体积不变,则钟罩内气体的压强逐渐变小;
(2)在抽气的过程中,钟罩内气体的压强逐渐变小,下方铅柱受到向上的气体压力和上方铅柱受到向下的气体压力都变小,
若在抽气的过程中,钟罩内两铅柱分开了,可能是受到的气体压力减小造成的,不能说明图甲所示的两铅柱间有其他引力存在;
(3)如果在抽成真空时,两铅柱不受气体压力的作用,由钟罩内两铅柱也不分开可知,图甲所示的两铅柱间一定有其他引力存在.
【答案】(1)逐渐变小;(2)不能;(3)能.
三.计算题(共2小题)
22.【解析】解:由图像可知,该物质10min升高温度:△t=50℃﹣20℃=30℃,
由Q吸=cm△t得,该物质的比热容:
c===2.4×103J/(kg•℃)。
答:该物质的比热容为2.4×103J/(kg•℃)。
23.【解析】解:
(1)13.0t烟煤如果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放=mq=13.0×103kg×2.9×107J/kg=3.77×1011J;
(2)水吸收的热量:
Q吸=cm水△t=4.2×103J/(kg•℃)×4×105kg×(100℃﹣20℃)=1.344×1011J;
(3)煤炉烧水的效率:
η=×100%=×100%≈36%。
答:(1)13.0t烟煤如果完全燃烧3.77×1011J;
(2)水吸收的热量为1.344×1011J;
(3)煤炉加热水的热效率为36%。
预测06质量与密度-备战中考物理考点精讲与精练(人教版): 这是一份预测06质量与密度-备战中考物理考点精讲与精练(人教版),文件包含预测06质量与密度-备战中考物理重难点预测人教版解析版docx、预测06质量与密度-备战中考物理重难点预测人教版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预测01机械运动-备战中考物理考点精讲与精练(人教版): 这是一份预测01机械运动-备战中考物理考点精讲与精练(人教版),文件包含预测01机械运动-备战中考物理考点精讲与精练人教版解析版docx、预测01机械运动-备战中考物理考点精讲与精练人教版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预测03物态变化-备战中考物理考点精讲与精练(人教版): 这是一份预测03物态变化-备战中考物理考点精讲与精练(人教版),文件包含预测03物态变化-备战中考物理重难点预测人教版原卷版docx、预测03物态变化-备战中考物理重难点预测人教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